小學數(shù)學對稱圖形的教案 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對稱圖形的教案 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對稱圖形的教案 教學設計

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作品,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圖案,感知顯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畫一畫”和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對稱現(xiàn)象,繪制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用具

剪紙藝術作品,繪畫顏料,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活動,揭示課題

1、教師動手操作,學生認真觀察。

(1)教師取一張白紙、對折。

(2)在白紙的一邊畫上一個圖案。(如圖1)

 

 


             圖1                              圖2

在圖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較明顯的顏色)顏色。

(3)把白紙沿原來的折痕對折,并用力按一按,使這個圖案印到白紙的另一邊上。(如圖2)

整個過程,要讓全體學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貼在黑板上。說說這圖案有什么特點?(沿中線(對稱軸)左右兩邊圖形是一樣的。)

這是圖形,都是“對稱圖形”(板書:對稱圖形)

二、認識對稱圖形

1、展示民間剪紙藝術。(出示課本上剪紙圖)

2、學生動手操作。

(1)    各人取出一張紙,對折,并畫上圖案(參照課文)。

(2)    用剪刀剪下圖形,再打開。

(3)    告訴學生,這樣的圖形是對稱圖形。

3、認識對稱軸。

(1)告訴學生,剛才對折時出現(xiàn)的折痕,是這幅圖的對稱軸。對稱有什么功能呢?

(2)把圖形沿著對稱軸對折,發(fā)現(xiàn)對稱軸左右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

(3)讓學生自己試一試。

4、猜一猜,剪一剪。(課本12頁的下半頁部分)

5、看一看,說一說。

考察學生是否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并根據(jù)特征把圖形分為對稱圖形和非對稱圖形兩類。

(1)課本第13頁的上半部分內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對稱圖形,因為琴把上4個把兒不對稱。所以不能算是對稱圖形。

(2)判斷并分析。

出示圖形:

 

判斷:兩幅圖形都不是對稱圖形。

原因:沿中間(這里不存在對稱軸)對折,左右兩邊圖形不能完全重合。

通過這一練習,排除一種錯誤認識:左右兩邊圖形一樣,就是對稱圖形。

三、課堂活動

1、課文第13頁“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是對稱的?”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在這樣交流中,能進一步感受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

2、課文第14野“試一試”的第1、2和3題。

這一題的學習任務是要使學生加深體驗對稱圖形的特征。要求做到:

(1)這三項學習任務要讓學生獨立完成;

(2)在活動中,教師要特別關注第2題,發(fā)現(xiàn)學生中有沒有獨立的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

(3)把好的創(chuàng)意和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作品向全班推薦,并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評價。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yè)。

課本第14頁“試一試”的第4題。

2、選用作業(yè)。

五、作業(yè)設計

1、給對稱圖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對稱的。

6  8  H  M  責  文  育

六、板書設計

對稱圖形

對稱圖形。

對稱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