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伸出愛的手的教案 教學設計

關于伸出愛的手的教案 教學設計

關于伸出愛的手的教案  教學設計

伸出愛的手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tài)度

1、讓學生了解殘疾人的生活,體驗感受他們生活的不便。

2、讓學生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的范例,從而敬佩那些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殘疾人。

3、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心中有他人,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二)行為與習慣

1、大家共同參與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殘疾人情境,組織學生展開該活動。

2、熟悉班集體環(huán)境,調(diào)查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同學,能利用班里同學間相互關心與幫助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三)知識與技能

1、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間接,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

2、能夠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

3、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當今人類社會的普遍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yǎng)學生心中有他人和社會責任感

(四)過程與方法:

1、體驗殘疾人的生活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能夠與同學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設計活動”。

3、了解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心中有他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教學資源

    本課為學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資料,這些信息資料讓學生了解殘疾人的生活,坤洲小學運用了實地考察、搜集及應用計算機課件。

    實地考察:走訪社區(qū)內(nèi)的殘疾人,了解殘疾人的生活。實際體驗自己與殘疾人的情感。必要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搜集資料:查找有關殘疾人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的事例及社會普遍問題。

    計算機課件:世界激勵大師約翰.庫提斯光盤

四、學生實態(tài)

    當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較優(yōu)越,生活在被父母寵愛的環(huán)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識較強。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容易體會到由于殘疾而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困難,同時,由于學生年齡小,缺乏這方面的意識。

五、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并偏重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應避免太多的理論說教。師生多方搜集相關信息,擴充課文內(nèi)容。嘗試結合學生以及身邊其他人在學校、社會中的具體事例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學習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一)組織討論:同學們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殘疾人,怎樣做?

(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誠地幫助他人。

六、教學準備:

1、布條、拐杖

2、《張海迪》故事光盤

3、搜集到的相關圖片和文字介紹。

七、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體驗殘疾人的生活,感受殘疾人生活的不便,該如何去幫助“殘疾人”。

教師活動

1、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領取不同的任務,根據(jù)任務提示來親身體驗殘疾人的生活。

第1、2小組試著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書包。

    第3、4小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

    第5、6小組扮演聾啞人向其他同學問路。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解決問題“你們體驗了‘殘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活動二:在“資料互傳遞”中認識到殘疾人中的優(yōu)秀人物都是可親可敬的

教師活動

1、把自己課前查閱的殘疾人的優(yōu)秀事跡講述給同學們聽。

2、提出思考問題:為什么要贊美這些殘疾人?

活動三:我做“畫中人”,讓學生自我反思,換位思考

教師活動

1、先分小組,選出組員做途中的殘疾人。

2、其他組員做殘疾人的家人。

3、出示76頁的圖片,請同學們根據(jù)圖畫內(nèi)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圖中的殘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活動四:召開“愛心工程金點子競標會”為殘疾人和有困難的人出主意,想辦法

教師活動

1、請同學們就前面提出的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分組進行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

2、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不能實踐的“金點子”寫下來,交給有關部門。

3、驗收“愛心工程”。由“工程負責人”以不同形式匯報工程實施情況(表演、活動隨筆、錄像、請被幫助對象講述)然后評選出“優(yōu)秀工程”和“優(yōu)秀工程師”。

八、課堂總結。

九、課外延伸

引導學生利用報紙、雜志、網(wǎng)絡等載體收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介紹,學會收集有用的信息。

十、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