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課教學體會與經驗
品德與生活課教學體會與經驗
2002年秋,課程改革如一夜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一年級成為課改實施年級。我同時擔任了《語文》和《品德與生活》兩門教課改課程的教學工作。在聽了專家講座和各級培訓后,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課改后的課該怎樣上?特別是品德與生活課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它的實踐性和活動性呢?
再看我所帶的一年級班,班里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屬于外地流動人口子女:他們有的剛從家鄉(xiāng)來,滿口家鄉(xiāng)話,聽不懂普通話;有的父母是文盲不識字;市區(qū)內的學生大多是下崗職工的子女,家長們?yōu)樯嬎日烀γβ德?,無暇顧及到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學生無論是自理能力、自覺性,還是學前教育方面相對于同齡兒童來講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困難放在一起,一時間真讓人感到壓力大,頭緒多,無從做起。
我按時參加區(qū)教研活動,主動向教研員請教,反復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仔細閱讀了教材和教參。多年的班主任經驗使我發(fā)現(xiàn)《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實施時對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的落實的實踐。于是,我嘗試這首先在班主任工作領域中找到克服困難的突破點。
剛開學,我發(fā)現(xiàn)班里的同學課間追跑打逗的現(xiàn)象和課上不聽講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于是我按照《小學生應該這樣做》這一主題開展團結友愛、講安全守秩序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育學生改正缺點,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適應學校生活。同時結合學校開展的"爭做文明禮儀小標兵"活動,對于獲得"文明守紀星"卡片的同學獎勵給獎狀貼在"好孩子彩鏈"上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學生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不少變化,期末,我班被評為"文明進步班"。
語文教學中,我在通讀教材和教參后我發(fā)現(xiàn)語文課中有的篇目與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活動有相通之處。于是我試著進行整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春天來啦》單元中,我就是以學生朗讀《語文》課本中有關春天的文章引出活動主題的。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講課文時我讓學生參看品德與生活書的第12頁的照片,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學完課文后,我又讓學生在13頁動手畫畫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加深記憶。這種做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他們更愛學習了。這樣做既減輕了我在教學上的負擔,又體現(xiàn)了新課程所提倡的充分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的理念,初步進行學科間的整合的嘗試,可謂一舉三得。
在不斷的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家長的支持與理解是落實課程實踐性的關鍵所在。于是,我充分發(fā)掘家長這一課程資源,嘗試把家長請進課堂。
第一次請家長進課堂是在一年級上冊中《我愛我家》這個主題活動中。我請來了兩位同學的家長進課堂:一位是特困生方方的家長,一位是父母離異與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明明的家長。請家長講講他們在家中孝親敬長的事情。當明明的奶奶講述明明與她相依為命的生活中如何孝敬照顧奶奶時,我和許多同學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同學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我感到請家長進課堂堂的作用真大。可是,不久我發(fā)現(xiàn)明明的變化:他總是一個人坐在座位上,有時同學來找他一起玩,他也大部分拒絕了,課上他經常走神。通過家訪我了解到,是上次課中,奶奶在講述時說到它的家庭生活情況,使明明產生了自卑心理,以至于他不愿與人交往,提不起精神學習。知道這一情況后,我多次與明明談心,消除他的自卑感,課上主動提問它,并表揚他,下課時總是邀請他參加活動,漸漸的,笑容重新綻放在它的小臉上。課上課下,又能看到他活躍的身影,他又恢復了開朗自信。這件事后我反思出,請家長進課堂,不能簡單的和家長說過之后就行了。還要事先聽聽家長怎樣講,充分保護學生的隱私權,尊重每一位學生。這件事給我的經驗是:請家長進課堂,要事先與家長備課。在以后的這種教學活動中,我注意在這方面多做了一些工作,在一年級下冊《春天來了》著一單元中"春天的疾病"和"我們播種春天"這兩個主題活動,我請一位醫(yī)生家長和一位園林工人家長進課堂給大家講解。事先我把學生需要他們講解的問題告訴給家長,然后聽他們講解,規(guī)范他們的語言,告訴他們如何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講。課上,家長講得清楚、生動、有趣,學生們特別愛聽,課堂氣氛非?;钴S。
這一年的《品德與生活》教學活動,既有困惑煩惱,又有成功的喜悅和失敗后的反思。實踐證明《品德與生活》課為我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一個操作性很強的藍本。同時班主任工作了為落實《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實踐性、活動性提供了機會,為我研究學科間整合這一課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展示教學魅力,體會教學成功的喜悅。積極投身課改的我們,定會在付出苦汗熱血和青春韶華的同時,收獲桃李芬芳,體現(xiàn)自我價值。
- 體育課改革
- 關于信息技術與素質教育的論文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
- 關于小學計算機教學的論文
- 關于信息技術課的論文 用軟件來完善我們的信息技術課
- 信息技術課教學思考 對信息技術課教學的粗淺思考
- 小學社會課教學論文 如何實施“愉快教育”
- 關于開展課堂活動的論文 引導主體參與
- 小學思品課教學論文 構建充滿活力的思品課
- 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 讓品德與生活攜起手來
- 品德教育改革論文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設置與品德教育改革
- 春天反思 春天來了
- 故事型教學與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關系的探索
- 小學品德教育反思
- 構建和諧思想品德課堂的論文 促進學生全面自主發(fā)展
- 小學數(shù)學圓柱的體積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計
- 給寶寶在三伏天制造清涼的方案
- 夢中的小魔法師
- 送信
- 音樂里的另一種美
- 錢真的這么誘人嗎?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中班健康教案《采蘑菇》反思
- 中班音樂活動《小花貓》教學設計反思
- 大班體育運動向袋鼠媽媽學本領教案反思
- 關于節(jié)約用水的朋友圈文案短句36句
- 這樣的話不知道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
-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論文 關注學生體驗促進有效學習
- 學會和諧相處的教案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
- 關于快樂的鄰里生活的教案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經驗 自主·合作·探究
-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體會 初教《品德與社會》課點滴體會
- 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 讓品德與生活攜起手來
- 品德與生活課程論文 讓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載體
- 品德與生活課論文 教學應走向生活化、活動化
- 關于集體的事誰說了算的教案 教學設計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
-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 第三單元 關于快樂的少先隊員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我愛家鄉(xiāng)山和水的教案 教學設計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
- 關于今日事,今日畢的教案 教學設計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
-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溫暖的家》教學設計
-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 美麗的春天教學設計
-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 快樂的星期天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