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優(yōu)秀論文 平衡生成性課堂的突圍

小學優(yōu)秀論文 平衡生成性課堂的突圍

小學優(yōu)秀論文 平衡生成性課堂的突圍

課堂需要突破,停止了突破,就停止了探索和發(fā)展。突破有起點,而無終點。在突破前進的路上,還需要不時地回過頭來總結(jié)和反思所經(jīng)歷程,有時甚至還要回到原點(目標)上去。回到原點不是簡單的回歸,更不是倒退,而是在回到原點的過程中產(chǎn)生新的想象,尋求一種平衡,醞釀新的突破?!皹O高明而道中庸”從這個意義上說,平衡實質(zhì)上是對事物本質(zhì)的重新認識和準確把握,是課堂的深入和突破,是一種高明的境界。

當前,語文課堂尤其是生成性課堂,由于對“生成”本質(zhì)理解偏頗,引導缺失智慧點化,曾使有些語文課堂步入迷茫甚至邁向極端,正需要尋求和把握平衡。

舉一個課堂現(xiàn)象,以此來闡釋生成性課堂的平衡。

【課堂現(xiàn)象】

小學語文第八冊《五彩池》教學片斷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了一組五彩池的圖片,結(jié)合課文的描寫,充分體味了五彩池瑰麗的色彩后。有一位學生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五彩池能游泳嗎?”這一質(zhì)疑引起了許多學生的議論,執(zhí)教老師深感意外……

隨后,教師鼓勵了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并讓全班學生進行了一番討論。

師:你為什么會想到這個問題呢?

生:因為我看見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

師:哦,你觀察得真仔細。那么,游泳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生:水要清、要干凈。

師:對,也就是說要有衛(wèi)生條件。除此以外你還想到什么呢?

生:爸爸說,不能一個人去游泳。

師:是呀,安全這一點很重要?,F(xiàn)在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

生:我認為不能,因為“池底生著許多石筍”,我看見過石筍,長長的、尖尖的,這樣的池里游泳就會有危險,腳容易被刺破的。

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說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淺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這樣的池怎么能游泳呢?

生:(不少學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應和)是的!

師:你很會讀書,大家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同意!

師:(面對提問的學生)現(xiàn)在,你還想去游泳嗎?

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

師:還敢嗎?

生:(學生用手摸著頭,有點難為情地)不敢了。

【緣由聚焦】

初讀這個案例,我頗感新奇,這樣的教學亮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既然萌生了,是有必要好好演繹一番的??杉毤氁蛔聊ィ瑔栴}就出來了:案例中,我們并不否認學生在探究和交流中,弄懂了五彩池不能游泳的原因,通過引導也打消了學生想游泳的念頭,師生都得到了認同和滿意。不過,那么美的五彩池,形奇、水秀、環(huán)境美,學生想游泳也不失是一個真實的想法。然而,事實上如此奇麗的一個自然風景區(qū)有人游泳顯然不妥,教師也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的,嘗試著通過對話讓學生深諳其理??山處熞龑Ш筱懣淘趯W生心中的又是什么呢?不是美的向往,而是畏縮而無奈的回避——五彩池連游泳都不能,還有尖尖的石筍、石鐘要刺破腳,這樣的五彩池有什么好的?更值得質(zhì)疑的是教師最后的補問,“你還想游泳嗎?”“你還敢嗎?”從學生的回答中也恰好證實了這一點。本來通過教學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五彩池的美麗,并由此而產(chǎn)生贊嘆、向往之情,何緣適得其反?

綜觀案例,我不禁要問:這是對生成性問題的科學建構(gòu)嗎?此類問題是否都如此討論,才算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呢?人們在尋找原因的時候常會感到撲朔迷離,其實,教學目標就是這樣的一個行為起點,我們在課堂行進中,有必要回到原點去尋求平衡,刷新突破??僧斏僧a(chǎn)生時,老師只想設(shè)法否定這種在他看來幾乎是荒謬的想法,心中早已遺忘了教學目標,引導也就找不到一個有效的平衡點,導致語言文字的感悟和人文情懷失衡,課堂也由此步入迷途。

【策略探討】

應用哲學平衡論認為:宇宙是一個自發(fā)、矛盾、有序循環(huán)的整體。整體中的矛盾雙方都有首先趨向自身平衡的本性,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消滅對方而獨立存在。對立面的存在有利亦有弊,事物發(fā)展的方向總是趨向綜合的、最佳的動態(tài)平衡。從這一哲學觀點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課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整體,處處蘊含著矛盾,其中生成與預設(shè)之間的平衡與突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課堂生成伴隨著預設(shè)而產(chǎn)生,有預設(shè)必成會有生成,兩者相輔相成,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離開對方而獨立存在,生成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們努力追尋著綜合的、最佳的動態(tài)平衡。

一、放大生成  在插問追索中尋求平衡

我在新近發(fā)表的一篇題為《反思生成:讓教學充滿智慧的靈光》的文章中闡述道,生成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diào)過程的預設(shè)性、計劃性、規(guī)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它在課堂里是表現(xiàn)得那么的豐富多彩、不拘一格。當生成產(chǎn)生時,有一條十分重要,即直覺把握生成引導的有效性,眷注目標觀照下對生成的價值追求。這種價值引導首先表現(xiàn)為對生成的放大處理,在插問追索中尋求平衡,實現(xiàn)新的突破。

上述案例中,當學生突發(fā)生成“五彩池能游泳嗎?”時,教師鼓勵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并讓全班學生進行了一番討論,對這一生成性問題作了放大處理,試圖在追問中尋求平衡: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從預設(shè)的起點看,“五彩池能游泳嗎?”這個問題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似乎關(guān)系不大,教師的追問生發(fā),使得整個教學與目標相去更遠。從師生對話和引導結(jié)果也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不但沒有足夠地去品味、涵泳文本語言,而且連最起碼的、蘊含文中的人文情懷也從學生心中被刷除了。從這一現(xiàn)象透視分析,對生成作放大性處理前,首先要直覺把握有沒有作放大處理的必要;其次要巧妙設(shè)計估測追問的角度和效度。再次不能不講究引導的力度和深度,使生成的放大處理有理、有節(jié)、有效。案例中,老師順著學生的質(zhì)疑追問,看似沒什么不妥,其實隨著追問的深入,我們顯然可以感到老師心中只想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壓根兒就忘了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或者說也沒意識到將生成的知識、思維、情感等如何有效地納入到開放的教學目標中,導致預設(shè)與生成失衡,使生成引導步入誤區(qū)。

當對生成作放大性處理時,我們有必要回到原點,觀照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精設(shè)追問點,在靈動的生成中預設(shè);在即興的預設(shè)中生成。在新的知識、新的想象、新的情感中尋求一種綜合的、最佳的動態(tài)平衡,醞釀新的突破。

二、擱置生成  在委婉拒絕中尋求平衡

時下,確有不少語文教師像案例中的教師一樣,盲目追求或者苛求在自已的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生成的場面,仿佛不這樣做,就是束縛學生的手腳、禁錮學生的思維,特別是一些比賽課、公開課。對此,我們不妨反問:醫(yī)生手術(shù)前假如不制訂精確的手術(shù)方案,能讓復雜的手術(shù)順利進行嗎?因為課前的預設(sh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不能得到發(fā)展了嗎?我認為,無論怎樣,課堂教學都不能不講究效率,生成性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要適度,不能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如果學生連基本的語言都沒有了,又談何生成?談何所謂的無法預約的精彩?這樣的精彩大可不要。從這一層面上看,生成有時需要擱置,在委婉拒絕中尋求平衡。

我們來看一個課例。課文的題目是《自已動手術(shù)》,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陳毅同志的腿受傷并且傷口化膿了,為了不驚動大家,他把大腿綁在樹上,自已用手擠壓傷口,疼得臉色發(fā)白……課堂上,學生被陳毅同志英勇無畏的精神深深感動著。當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向陳毅學習時,一位學生卻說:“我曾經(jīng)聽一位醫(yī)生說過,擠壓化膿的傷口是不科學的,這樣擠壓會把細菌和膿毒擠入血管。陳毅同志這樣做是不對的?!睂τ谶@種與眾不同的見解,教師先予以肯定,隨后又因勢利導告訴孩子:陳毅的這種做法雖然不科學,但這是由于當時戰(zhàn)爭環(huán)境所迫。如果條件允許,任何勇敢的行為都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chǔ)上。我很欣賞教師的這種做法,面對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他沒有盲目引導學生挑戰(zhàn)教材,而是肯定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保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chǔ)上,進行正面引導,擱置生成,尋求平衡,使教學因生成的擱淺而更加科學高效。

當對生成作擱置處理時,我們還是有必要再回到原點,去回應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擱置,看似失去了平衡,實則是尋得了真實的平衡,因為是它讓教學更有效地向縱深推進。

三、縮小生成  在迂回突破中尋求平衡

生成是動態(tài)可變的。同一生成的內(nèi)容,由于預設(shè)目標、生成目標的不同;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智慧的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現(xiàn)狀不同,所采取的引導策略也會不同,教學效果也就不一樣。無論如何,關(guān)鍵是在引導生成的過程中,尋得一個最佳的平衡點,促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從這一角度看,生成根據(jù)目標導向,既可作放大性處理,也可委婉擱置,還可以作縮小處理。所謂縮小,即是對生成進行有價值的控制和調(diào)整,避輕就重,避虛就實,小處著眼,大處著想,在迂回突破中尋求平衡。

《五彩池》教學,當學生提出“五彩池能游泳嗎?”時,老師追問作放大性處理,但由于問題本身與目標相去甚遠,加上老師也沒能在第一時間找到一個有效的放大點,處理結(jié)果不盡人意。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委婉拒絕,擱置生成。當然也可以縮小處理,當教師下意識地問學生:“你為什么會想到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因為五彩池很美?!睍r,可以巧妙地將生發(fā)的重點落到“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五彩池的美?”上,這樣一來,將“五彩池能游泳嗎?”這個與文本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縮小成為一個與文本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生成點,引導學生從文中去尋美、讀美、品美。那么是不是這樣就可以回避“五彩池能游泳嗎?”這個學生關(guān)注而期待的問題呢?不是的。當學生對五彩池的美有了充分感受,由衷贊嘆它的美麗,進而迸發(fā)出向往之情的時候,教師不妨話鋒一轉(zhuǎn),回到這個問題上去?!笆茄?,這么美的五彩池誰不想去游一游呢?那個比菜碟大不了多少的池當然不能游了,然而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到3米的那個池倒不妨試試??墒牵瑢W們,那么美的池,那么干凈的水,那么亮麗的自然風景區(qū),你忍心去游泳嗎?我想這樣引導的結(jié)果,學生會打心眼里更加喜歡、呵護五彩池,留在心中的不再是無奈的畏縮,而是無限美好的向往。這是一種平衡后的突破,更是一種突破后的升華。

所以,對生成作縮小處理的時候,我們還是有必要回到原點,去照應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在有目標、有方向的引導中對生成作有效點化,不斷地充實豐富預期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平衡中的超越。

 

生成是動態(tài)可變、豐富多彩的,它伴隨著預設(shè)而產(chǎn)生,在不同的應對策略下,對目標的達成有利亦有弊。生成性課堂需要尋求和把握平衡。表現(xiàn)在實踐中,不要盲目追求生成,而應站在語言學習的高度,堅持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進行實實在在的聽說讀寫訓練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質(zhì)疑問難的精神,讓母語學習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奠基,把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作為教學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應當滲透的一種思想,而非一種實體性的內(nèi)容,我們只能在學生接受、吸納、運用、創(chuàng)生語言的基礎(chǔ)上進行生成。

平衡是預設(shè)與生成的平衡,它是一種技術(shù),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門藝術(shù)。說它是技術(shù),因為它是長期實踐積累的外顯,是熟練了的教學技巧,離開了實踐談平衡,只能是紙上談兵,畫地為牢;說他是智慧,因為簡單重復的實踐產(chǎn)生不了智慧,即使有也不能有效地同化和順應,只有那些積累了教學實踐智慧的老師,才能靈動地駕馭平衡;說它是一門藝術(shù),因為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shù),它總是不斷地從遺憾走向遺憾,其間在不斷地進行著從平衡走向突破,又從突破走向新的平衡的過程,從而使生成性課堂從突圍中走向新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