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農村特有資源靈活運用新教材

利用農村特有資源靈活運用新教材

利用農村特有資源靈活運用新教材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明確指出,課程要改變當前學前教育教育課程過于強調學科的要求,缺乏整合教師中心的傾向,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作為農村幼兒園教師,如何積極利用本地區(qū)特色的資源,為新教材服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這種手段,即使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的?!睂τ谏钤谵r村的孩子來說,由于缺少正確的引導,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存在著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大自然這種活教材的現(xiàn)象,使幼兒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生活的范圍較狹窄。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對于一些常見的農村作物韭菜與青蔥、大麥與水稻,甚至每天吃的米與面粉制品還是分辨不清。于是,我們根據農村孩子需要、結合農村一些特有的資源,大膽替換、補充、修正、創(chuàng)編一些教學內容。以便更好的體現(xiàn)新教材中可選擇性的特點,同時也能使教師更好的關注生活、關注孩子,能根據他們的興趣和生活中突發(fā)的、有意義的事件來靈活的選擇新教材、改變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