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學生背后往往是問題家庭
問題學生背后往往是問題家庭
一提“問題學生”,許多老師就腦仁疼———數(shù)量不多,但能量挺大。市教委與科研單位結合,從去年起開展了“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成因與對策”的系列研究與實踐,分析研究了近三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現(xiàn)狀、特點及原因,又先后走訪了全市9所法院少年法庭的庭長和法官。新近完成的調查報告顯示,特殊家庭背景和父母的低文化程度對學生形成不良行為有直接影響。
這是兩個真實的案例:15歲的小明仗著身高力大成了班中一霸———支使同學給他洗襪子、盛湯,動輒打罵同學、不服從老師管理。他的父母都是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小時候父親告訴他,你出去玩讓人給打了,回來我揍你;你把別人打了,我獎勵你。小兵本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但遭到全班同學的厭煩,甚至沒人愿和他同桌。同學們說:“他的十句話中有九句半是假的?!痹瓉?,小兵他三歲時父親和小保姆好上了,從此家無寧日。小兵很快發(fā)現(xiàn),只要在母親面前說父親的壞話,要什么母親給什么;在父親面前說母親不好,便能得到父親的獎賞……隨著父母的最終離異,小兵也變得假話隨口就來。
北京市第二中學的鈕小樺校長總結了幾類常見的問題家長:一是管理上的簡單粗暴型,對孩子非打即罵;二是教育素質不高型,有的家長學歷不低,但教育方式過于平淡,有的還易走極端;三是放縱型,對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愛型,凡事都護著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評價過高;五,有的家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差、文化素質低;六,身肩隔代撫養(yǎng)重任的許多老人只能讓孫兒吃飽穿暖,卻無力顧及教育問題;七,父母離異等造成的問題家庭也對許多孩子有負面影響。
德育部門的調查還顯示,15至17歲是學生不良行為的高發(fā)期,同時也是犯罪的高峰。這個年齡段的人數(shù)占了行為不良學生總數(shù)的70%。從年級分布看,初二和高一不良行為最易發(fā)作。節(jié)日、假期是未成年人犯罪和被侵害的高發(fā)期。如何加強學生的假期管理是學校、社區(qū)、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課題。
專家表示,加強未成年人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尤其是那些品德上需要幫助的孩子。記者從市教委德育處獲悉,為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攻擊性行為,很多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輔導室、開設心理課程,有的學校開展拓展訓練,有的學校在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關鍵年級增加活動時間和運動量,讓學生合理地釋放能量。本市還將加強對在校學生違法犯罪情況、特點的分析與追蹤,推動預防工作的深入開展。
- 網絡成癮的信號及其干預
- 孩子管好自己的口袋 經濟意識在學生心中萌發(fā)
- 人品對人才最重要
- 多數(shù)家庭缺乏軟投資
- 家庭教育不需要嘮叨
- 中高考父母心急更易幫倒忙
- 關于實施成功家教的相關經驗
- 從“寶玉挨打”說家庭教育
- 問題學生背后往往是問題家庭
- 關于兒童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 如何面對孩子反抗行為的相關知識
- 關于開發(fā)學生潛能與揚長教育的知識
- 關于少年兒童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的知識
- 電化教育能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 慶?!傲弧眱和?jié)演出活動策劃方案
- 春天里,鴿子依然歡叫著
- 怎么教三歲的孩子學識字
- 小孩子發(fā)燒怎么用藥怎么護理――宋善路回
- [水滸傳] 第十二回 青面獸北京斗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
- 大班語言教案《窗外的垃圾》反思
- 大班數(shù)學教案《洞洞積木》反思
- 新能源中心朋友圈文案34句
- 游戲昵稱女生可愛短萌6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