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參與型關于的論文 設計有效的“主體參與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主體參與型關于的論文 設計有效的“主體參與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摘 要】《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北疚膶膶W生的主體參與性角度出發(fā),試論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關鍵詞】主體參與型 課堂教學 活動
一、 問題的提出
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在主要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以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充分地認識自我,積極發(fā)展主動性,毫無疑問,課堂所設計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是最關鍵的。
所謂以學生為主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出現,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課堂的主角。有一句英語說得好:“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事實上,我們也可看到:The same teacher , the same class and the same students’ books , but the different effects on students .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原因是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程度不一。因此,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建設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顯得非常的重要。
二、 建立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的途徑和策略
(1) 轉換教師角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
要想使全體學生都參加到英語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我們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要積極地將過去的“一言堂”模式變更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以下幾個弊端:
a.替代式。教師在教授一個新知識點時,對學生進行提問,沒有等學生回答,教師就替學生先說出來了。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句子“I have a duck / rabbit… ”時,總是搶先說出該句型的前半部分(I have a ),而只讓學生說出該句型的后半部分( duck / rabbit… )。這樣 ,就并沒有起到學習新句型的目的了。
b.自問自答式。教師在教授對話時,對學生進行提問,由于心態(tài)比較緊張、慌張、匆忙等,在學生回答之前,給出了答案,而且對同樣的問題進行3-4次的重復。這樣,不僅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而且收效甚少,學生幾乎沒有開口說的訓練機會,嚴重的還會讓學生對此教師產生厭煩的情緒,當然也會厭倦英語了。
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它提倡一種開放式交流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保持雙向交往,甚至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強調一種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師此時成為相互交往餓中心,并且促使所有成員在相互交往,相互激發(fā)。
當課堂內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產生相互激發(fā)的效果時,學生并進入了最佳的學習境界。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邊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活動也便能夠如魚得水的進行。例如,我在上PEP第六冊教材第二單元Part B Let’s talk Let’s try 這部分對話課的公開課時,由于我的熱身和導入過程設計得不太妥當,開始前的一小段時間內,學生對我的課是表現得非常的平靜和冷淡??傻搅苏n堂的中后階段,由于我設計了“玩轉輪、得幸運星”,“聽音樂、傳卡片”及“辯論賽”等活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的勁頭一下子熱乎了起來,通過師生、生生、生師的相互激活,課堂氣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使我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而有意義。
(2) 設計有效的學生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
主體參與型活動課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幾原則:
①主體參與型活動的設計必須有明確的語言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讓學生在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語言的最基本知識和技能,即在基本知識上的聽、說、讀、寫四大運用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英語可上許多老師都會采用的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即全身反應教學法,通常都會被用作聽與說方面的訓練,而很少用在讀與寫上。其實,TPR的活動也是可以多變的。如聽音做指令的活動,在對五年級學生的教學中,我經常會把一些動作短語寫在卡片上,以書面的形式讓學生看并做出相應的動作。而對一些要求四會的簡單短語,在訓練寫的時候,我讓一名學生上講臺做動作,其余學生根據此學生所做的動作寫出短語。又或是讓部分學生做動作,部分學生寫。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學習的樂趣,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②主體參與型活動的設計要能真正體現學生,符合學生。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征來設計活動。的確,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易感興趣的特點,但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不象三、四年級的小朋友那樣愛動了,他們會思考,愛反駁,而有些同學則表現得比較靦腆和害羞。因此,我在給他們上公開課時,開始的四大組聽音做動作的活動,幾乎沒有幾位同學在做,場面很是慘淡。課后,和其他老師討論才悟出其中的這個道理。同樣,在那節(jié)課的接下來一個復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個“記憶大挑戰(zhàn)”的活動,本想通此活動來復習和鞏固前一節(jié)課所學的六個短語,結果卻因活動太過于簡單而失去了復習的意義,滿足不了學生的認知欲。這樣,既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體現不了學生的主體性。
其次,要盡量根據學生的真實生活來設計活動。貼進學生真實生活的活動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最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是拿我PEP 第六冊教材My favourite season那節(jié)課來說,為了使學生能夠輕松、自主的掌握小會話: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do you like …? Because I can…/ Because it’s …我設計了兩個較成功的活動:一是看轉輪,選季節(jié),說原因,得幸運星的游戲;二是高潮部分的“辯論賽”活動。四大組進行比賽造句子,說明喜歡本組季節(jié)的原因以駁倒對方,句子造得最多組獲勝。這一活動出乎意料的取得了成功,只見每位學生都漲紅著臉,努力的回憶原有學過的知識,以為本組爭光。
這樣的活動,正因為在設計上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語言水平,才能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享受到“用中學,學中用”的愉悅。這種課堂活動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3) 正確的評價形式是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的保障
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學生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上,活動量較大,頻率較多,而小學生也正是在參與---被評價---再次參與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學習樂趣、獲取新知的。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到如下三點評價:
① 以鼓勵為主的評價
教師的只言片語,一舉手,一投足,都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而教師的鼓勵又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在課堂中,或批改作業(yè)時,我常用Excellent / very good /Good等激勵性語言,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健康、愉快的心境。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切不可因為迎合學生而一味的表揚學生,如Ok/Good等成為課堂教師的口頭禪。實際上,這樣的評價已失去作用和意義了。
② 注重形式多樣化的評價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的速度快,但消失得也快,對于教師的評價也是如此。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注重教師的評價,還得讓學生都參與到評價中來,進行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真正讓學生由被動受試者變?yōu)橹鲃拥膮⑴c者。不斷幫助學生,激勵學生,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不斷地提高。我每教完一個單元,都要留一個課時對該單元活動手冊或針對性練習進行鞏固與評價,對做對的題目獎貼紙,送紅花,畫小紅旗等,對高年級的學生,我采用評分機制,以形成性評價生之終結性評價方式。
③ 另外,對于考試制度的改革,我們應該知道考試只是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不斷彌補自身缺陷的過程,分數也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標,獲得真才實學是目的。每次單元測驗后我都要進行兩次閱卷。第一次我就試卷中出現的難點、錯誤方面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訂正,并清楚錯誤的原因,讓老師再次閱卷。若還有錯誤,教師再與學生個別交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三、小結
設計有效的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于學英語,善于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而且還要使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符合新課標理念下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要能真正代表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以完善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 淺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的好方法和相關建議
-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論文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魅力
- 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的論文 用任務推動英語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 英語學習相關教學論文 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英語學習
- 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論文 激發(fā)更大學習興趣
- 英語課堂中教學資源的預設和生成資源的利用的相關資料
- 主體參與型關于的論文 設計有效的“主體參與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小學英語課魅力解碼
-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淺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保持
- 英語學習論文:交際英語教學法與語言基本功
- 英語學習:積極營造開放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 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
- 教師教學技巧交流:激發(fā)動機 培養(yǎng)興趣 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 英語互動教學:動起來 讓英語課堂充滿活力
- 幼兒園安全計劃:保護幼兒生命 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 推拉玩具—獨立行走的適宜玩具
- 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教學方式和相關資料
- 17《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之二
- 柳暗花明
- 《在金色的沙灘上》續(xù)寫_小學生作文:三年級
- 形容美食好吃的美句143句
- 小班科學教案《豆豆總動員》
- 小班美術教案《一串紫葡萄》反思
- 中班主題教案《柳絮飄飄》反思
- 小班美術活動《公共汽車》教案反思
- 《闌珊處》刀憐雙攻略
- 玲玲的畫用得意傷心滿意講講這個故事
- 關于開展課堂活動的論文 引導主體參與
- 關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 語文課文 小粗心區(qū)分“己”和“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 小學教學論文 對“自主課堂”的設想和實踐
- 關于學做“小雄鷹”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點評
- 語文課文 小英雄王二小好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 語文課文 添“口”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 關于小學教學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
- 關于小學教學 數學課中的“預設”、“預設生成”與“非預設生成”
- 關于自主學習的論文 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 關于信息技術與素質教育的論文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體現
- 關于課堂教學的論文 課堂上如何用好語體藝術
- 老師與幼兒溝通技巧的論文:如何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
- 關于天有不測風云的教案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