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 古詩登飛來峰 題西林壁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計

語文課文 古詩登飛來峰 題西林壁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計

語文課文 古詩登飛來峰 題西林壁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計

《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

1、              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句中描述的情景。

2、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次山中”看峰、認識事物的不同,理解詩句蘊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并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讀詩題,老師作簡要提示,理解詩題,簡介作者。(飛來峰: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

二、初讀古詩,自學檢查。

思考:

1、              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

2、              詩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三、深入理解詩句。

1、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理解“尋”、“聞說”。

理解詩意:“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理解“緣”。

詩人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

3、              讀古詩,說說詩人寫這首古詩有什么用意?

四、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大意。

五、指導朗讀。

六、練習背誦。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一、介紹詩人“蘇軾”,回憶學過的蘇軾的詩,導入新課。

二、解題: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墻壁,西林寺在廬山北麓。

三、理解詩意。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詩意:從正面橫著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雄偉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詩意:看不清,認不準廬山真實的雄偉山勢。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廬山的全貌。

3、齊讀古詩,指導朗讀,評議。

四、思考:

1、哪些詩句寫景?哪些詩句說理?

2、“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你對此還有什么理解?

一、         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體會詩人寫詩的用意。

六、練習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補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對比地讀一讀,增加積累。

說說自己登山觀景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