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師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師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師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新學期伊始,我班來了兩位新生,其中有一名女生,小名叫思思,離上小學的年齡只差一個月,因而在我班,思思算是個“大姐姐”。平時她斯文、懂事,頗有大姐姐的風范,只是不太喜歡與同伴交往,甚至有些沉默寡言。

有一次,班上幼兒在邊唱邊表演歌曲《拉拉勾》,我用眼角瞥見我班另一位新生----彭勃在與思思一起表演時,被思思用力一帶,彭勃的手碰到餐車的邊緣,立刻被劃了一道口子,鮮血涌了出來。在生活班老師將彭勃帶往醫(yī)務室處理傷口后,我請思思到我跟前,輕輕地問:“剛才是怎么回事呀?”思思看了我一眼,低下頭沒說話,我又問:“能告訴我,彭勃的手是怎么劃破的嗎?”思思的頭垂得更低了,但仍然一聲不吭。我有點急了,不禁加重了語氣:“告訴我,彭勃的手為什么流血了?”這時,我發(fā)現(xiàn)思思眼里閃著淚花,但她仍倔強地緊咬著嘴唇一聲不吭。

第二天,思思的父母親從坂頭部隊來園為思思交伙食費,我和他們聊起了這件事,他們竟愕然不知。我的心“咯噔”了一下,一絲隱隱的不安浮上心頭,想想思思這種年齡段的孩子就竟然會隱藏自己的心事,我不禁陷入了反思之中:自從思思來到班里后,我們總覺得她年齡較大,也較懂事,似乎不需要老師過多的操心,因而自然而然對她的關注就不如對其他相對來說年齡較小的孩子了。看來,這件事需引起班上老師的重視。

過了幾天,在與思思父親的交談中得知:因為長期在部隊工作的關系,思思從小就被寄養(yǎng)在老家,并且是在奶奶與外婆兩家之間輪流寄養(yǎng),加上在街坊間的一些不負責任的風言風語,久而久之,在思思幼小的心靈里,就沒有一種歸屬感,也可以說缺乏安全感,致使思思在回到父母親身邊后,有一段時間非但不肯叫“爸爸”、“媽媽”,更不用說同爸爸媽媽親近了。在思思斯文、懂事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一顆封閉、易感的心,外在的表現(xiàn)便是:她與父母、老師、同伴之間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不冷不熱的關系,絕不輕易吐露自己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