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導入新課“五法”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導入新課“五法”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導入新課“五法”

新授課的導入,是進行新授課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時間雖然不長但很重要。

 

一般有五種方法。

一、直接引入法。

 

教師一站在講臺上就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用幾句話引入新課。這樣,使學生的情緒很快能

安靜下來,既起到組織教學的目的,又為后面的鞏固練習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如在教“兩步加

減法應用題”時,我國著名小學數(shù)學專家邱學華老師是這樣做的。師:“以前我們學習的應用

題是幾步計算的?”學生集體回答:“一步?!睅煟骸澳銈兿氩幌雽W兩步計算的?”學生齊答:

“想”。

 

(教師出示課題后讓學生齊讀課題:“兩步加減應用題。”)

 

二、觀察引入法。

 

根據(jù)數(shù)學概念形成的規(guī)律,概念教學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原則,

教學新概念要建立在生動形象的直觀上,這是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通過觀察讓學生眼看、

耳聽、手動、口講來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在學生獲得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以后,再讓他們對

所觀察的事物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質(zhì)屬性,使認識產(chǎn)生一個飛躍,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形成概念。如在教學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性質(zhì)時,讓學生計算3X4,4X3,23X6,6X23再讓學

生觀察它們的結(jié)果,乘數(shù)和被乘數(shù)的位置,分析它們不同形式的算理,從而得出整數(shù)乘法的

第一個運算性質(zhì)aXb=bXa。這種觀察引入的方法進一步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使學生學

得輕松愉快,概念理解深。

 

三、分步引入法。

 

在新授課過程中分步揭示課題。如對課題“最小公倍數(shù)”的揭示,可在復習“倍數(shù)”的概念

時板書“倍數(shù)”,在揭示公倍數(shù)概念時加上“公”字,在講到最小公倍數(shù)時,再加上“最斜

二字。這種分步揭示課題的方法,有助于使學生弄清每個概念的含義和各個概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鞏固擴大了教學效果。

 

四、設疑引法。

 

在學生產(chǎn)生疑問時引入新課。這種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所要

解決的疑問之中,提高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教學“循環(huán)小數(shù)”時,教師先讓學生計算1÷

3=?和60÷9=?兩道題,當學生除不盡產(chǎn)生疑惑時,教師抓住這個時機說:“今天我們要

在除不盡的算式中認識一 種數(shù)--循環(huán)小數(shù)”。然后開始這一課的教學。這樣教師利用了學

生的求知欲,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很順利地講完了循環(huán)小數(shù)的概念,教學任務在學生

的急切需要中完成了。

 

五、故事引入法。

 

有與教材有關的故事引入,課堂會出現(xiàn)“洗耳恭聽”的勢態(tài)。有一教師在講“相遇問題”時

說: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考教授的故事。小學生一下被吸引住了,因為他們想知道誰考教

授?教授被考住了沒有?教師接著開始講: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專家蘇步青教授,在一次去德國

非學術訪問的時候,一 位同車的外國名數(shù)學家在電車上給他出了個題目,要求他在下車前

答出。這個題目是:甲乙兩個人相對而行。距離是100里,甲每小時走6里,乙每小時走4

里,甲帶著一只狗,狗每小時走10里,狗比人走的快,它同甲一起出發(fā),當碰到乙時它就

往回走向甲,碰到甲時又折回走向乙,這樣在甲和乙之間來回走,那么甲和乙相遇時這條狗

走了多少里?教室里很安靜,每個同學都在想。教師繼續(xù)說:那位外國數(shù)學家說完題目后問

蘇教授,要不要再說一次題?蘇教授說:“不用了”。

 

蘇教授稍微考慮了一下說:“狗走了100里”,那位外國朋友激動地說OK!蘇教授如此敏捷

的回答使外國朋友對對他更敬重了。同學們這個題目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相遇問題”,

這樣新課頗具吸引力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