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知識觀下幼兒的自主學習

淺析新知識觀下幼兒的自主學習

淺析新知識觀下幼兒的自主學習

  

我授權月亮船教育資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擁有電子版權,如需轉載必須經過作者本人或者月亮船教育資源網同意

所謂知識觀,簡單地說就是對知識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問題有:什么是知識?什么是有價值的知識?個人是如何獲得知識的?對以上問題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新舊兩種不同的知識觀。

我們以學習興趣(即一種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態(tài)度)的形成為例說明。一般來說,幼兒學習興趣的形成需要以下條件:

(1)    有機會探索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好奇心;

(2)    在學習中獲得某種愉快的體驗,如感到有趣、令人驚訝、興奮等;

(3)    學習過程中有自主感、成功感。

以主題活動《鳥》中一個活動過程為例。

情景:

老師從市場買回了一只鴿子,雪白的羽毛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每天到了幼兒

園,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鴿子,并圍繞鴿子提了很多問題。老師一一給予解答,并讓孩子翻書或上網去查找相關資料。

評析:老師的做法并沒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也沒有有目的地幫助幼兒發(fā)展某種能力。

調整后的情景:

……老師看孩子們這么喜愛鴿子就讓孩子們輪流把鴿子帶回家,要求孩子觀察鴿子,并把看到的有趣的事用繪畫記錄下來。

評析:幼兒的興趣不易持久。外界的信息給予孩子非常豐富的刺激,孩子的興趣點很容易就被其他有趣的刺激轉移了。所以,老師必須幫助孩子維持興趣點,深入挖掘當前教育內容中所隱藏的全部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并把它呈現(xiàn)給孩子。讓孩子有機會探索目前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他的好奇心。同時,在觀察鳥的過程中,實際上,他就是在學習經驗:鳥兒的習性。這種從實際中獲得的經驗,同時也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孩子在這種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學會了科學地觀測、記錄的方法,培養(yǎng)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到了開心、有趣;感受了自主探究的愉快,學會科學地生活。這比老師直接告知答案有意義得多。因為老師是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而不再是以權威或答案的提供者身份出現(xiàn)。同時,這也比教師讓孩子回家翻書或上網這種尋找答案的枯燥方式有趣得多,也更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進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