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孫海萍父親的教子故事 家有美玉仍須琢

北大高材生孫海萍父親的教子故事 家有美玉仍須琢

北大高材生孫海萍父親的教子故事 家有美玉仍須琢

  孫鳳同志是四平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他的女兒孫 海萍自幼聰慧,小學六年時,曾獲全國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滿分,1993年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長春外國語學校。1999年高考時,以633分的高分摘取了吉林省高考文科狀元的桂冠,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當年在英雄城曾轟動一時。大二時,海萍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大四時,她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獲得免試讀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資格,成為北京大學的高材生。某雜志在介紹北大優(yōu)秀女學生時,第一個就是孫海萍。2003年,孫海萍已從北大畢業(yè),走上了工作崗位。?
  孫海萍取得今日的成功,絕非偶然,除了她自身努力奮斗以外,還與她的家庭教育有密切關(guān)系。羊年歲末,記者采訪了孫海萍的父親孫鳳。老孫滿臉堆笑,一臉坦誠,說起當年教女成為北大高材生的故事,他喜形于色,如數(shù)家珍……?

  教女自立,家有美玉仍須琢?

  海萍生于1982年,她小時長得白白胖胖,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熟透的葡萄粒,忽閃忽閃的,特別招人喜愛,為我們小家庭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我們發(fā)誓要把寶貝女兒培養(yǎng)成有用之材,長大后能學有所成,報效祖國和人民。?
  海萍小時候,非常聰明,見啥學啥,一學就會,在同齡孩子中可以說是出類拔萃。 可她母親卻說:外在靠先天,內(nèi)在靠培養(yǎng)。璞玉不琢,良玉難成。教孩子“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則是我們當家長的主要任務。?
  我覺得她媽媽的話說得很對,一個孩子連起碼的生存能力都沒有,還談什么建設(shè)國家,造福社會呢??
  教孩子“學會生存”,就要從小教她知識,教她自立于社會的本領(lǐng)。正因如此,還在襁褓時,她媽媽邊晃著搖籃,邊講故事哄她入睡。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故事也越講越多,《格林童話》、《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哪叱的故事》小家伙睜著大眼睛微笑著聽她媽媽訴說,有時像聽出了滋味,樂得咯咯地笑起來。這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像甘露般滋潤著她的幼小心靈。那時,我們家在鄉(xiāng)下,每當下班后,吃完晚飯,我和她媽便坐在熱炕頭上,把咿呀學語的寶貝女兒圍在中間,教她說話,教她走路,教她做人……?
  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是自幼開始的,當海萍能連貫說話時,我們就教她背小九九、背兒歌、唐詩。后又教她看圖識字,做趣味數(shù)學題,教孩子查數(shù)。我把抽象的1、2、3、4……都變成一個個胖嘟嘟的餃子、圓鼓鼓的花生、花花綠綠的糖果,她數(shù)得特別來勁兒,有時把糖果從這個盆里搬到那個盆里,來回數(shù)。?
  海萍小時候,特好玩小貓、雞,我有意識地叫她數(shù)貓有幾只腿,雞有幾只腿,一個貓、二只雞共有幾只腿,她眨巴著小眼睛,一算一個準。為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我還把她背過的內(nèi)容錄下音,然后放給大家聽,聽著自己那稚嫩的童音,小海萍高興得拍起手來。我們還經(jīng)常統(tǒng)計她的認字數(shù),把她會讀會寫的字貼在墻上,讓她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 進步,每天都有新的追求。有時,我們一家三口還經(jīng)常開展腦筋急轉(zhuǎn)變、成語接龍、用字組詞等比賽,當然,我們會把優(yōu)勝者留給孩子,讓她有“小小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她的 學習興趣。?
  在培養(yǎng)孩子過程中,我們感到對孩子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固然重要,但讓孩子學會做人, 比學會讀書更重要。教孩子學會做人也應從娃娃抓起,從小事抓起。有一次海萍跟一個小朋友 玩,因一個布娃娃沒搶到手,她順口罵了小伙伴一句,把在場的人都逗笑了。我聽了很刺耳 ,便在她的小屁股上狠狠掐了一把:“ 不許說罵人話!”把孩子掐哭了,奶奶在一旁看著心 疼了,說:“這抓屎的孩子懂個啥?別人家這么大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呢,你管得太早了?!?我 說:“媽,早管比晚管好,毛病養(yǎng)成了,再改就難了!”同時,我也深深感到自責,海萍這 么 小怎么會說臟話呢?還不是從父母口中聽到的嗎?父母是孩子最貼近的老師,一言一行莫不影響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慎言謹行”啊!?
  海萍小時,我和父母住在一起,那時生活很困難,物資也很匱乏。有好吃的東西,老人們總 是先給孩子吃。我堅持必須老人先吃,我還給海萍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她爺爺、奶奶歲數(shù)大了,我們要孝敬人們,有好東西要讓他們先吃,這給海萍養(yǎng)成了孝順老人的好習慣。每 回 ,我買回蘋果、面包什么的,她總是樂顛顛地把大的送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不要,她硬往爺爺奶奶嘴里塞。1985年,我們把海萍接到了城里,一次,我們單位分蘋果,我拿回來 后, 4歲半的海萍揚起小手宣布:我們?nèi)齻€人每個人吃一個,剩下的全給爺爺奶奶拿去,奶奶不吃酸的。果然,第二天,再給她她也不吃了,有時饞得不行,拿起來聞一聞,又放回筐里。 還 說:“給爺爺奶奶的,誰也不許動??粗煺娴男袠?,我開心地把她抱起來親了又親,連 夸她乖巧懂事,真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

  全面培養(yǎng),于平常處多用心?

  春去秋來,燕雁交錯,門前的小楊樹長高了,海萍也長大了,進了小學。?
  開始,我送她上下學,告訴她怎樣避開汽車、自行車,要在綠燈時再走。有時她嫌累,不愿 走,非讓我用自行車馱她。我就鼓勵她:要堅強,堅持走。早晚接送一個月,我對她說: “爸爸忙上班,你自己上學行不行?”海萍小脖一揚:“爸爸,我行!”就這樣,海萍一直讀 完小學我們再沒接送過。?
  海萍上小學前,已能認識1000多個漢字,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已是對答如流。因而,在班級排 名是第一,老師說她是不用教的學生。但我以為小學階段是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我對女兒的要求是:不局限在拿雙百,爭名次,而讓她利用這個記憶的黃金時期,多讀點書, 多記住一些有用的東西。海萍從小就是個讀書迷,愛看課外書,我有目的地引導她多讀一些好書,從讀《十萬個為什么》、到《紅巖》、《青春之歌》、《紅樓夢》、《鋼鐵是怎樣 煉成的》……她一讀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鉆在小屋里就不出來。我告訴她:“腹有詩書 自風流,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使自己成為有學問的人,長大后,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海萍聰明、學習好,連續(xù)幾年排名總是第一,因而,她對學習不好的同學有些看不起,嘲笑 他 們“腦袋太笨”。我批評她,讓她不要“翹尾巴”,教育她要與人為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 長處,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在這個班級得第一,在全校就不一定得第一,只有謙 虛好學,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海萍在小學的時候,老師常讓家長把學生作過的卷子的題抄下來,作為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再作 一遍。海萍回家對我說:老師讓家長給抄卷子。我說,那是學生的事,學生的作業(yè)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事,爸爸只能指導而不能代辦。此外,小時候我就讓她學做家務,讓她幫媽媽洗 菜、撿碗、刷碗。海萍10歲那年,一天,我和妻子忙到半夜才回家,她已經(jīng)把飯菜做好,雖然飯有些硬、菜有些咸,味道也不好,但我還是吃得有滋有味,連連夸她:爸爸像你這么 大時,還不會做呢。?
  竹貴有節(jié)、人貴有志。作為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樹立遠大志向,這樣即使遇到艱難險阻,他也 不會動搖對理想的追求。?
  海萍從念小學起,心中就有遠大的目標:將來一定要考上北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 人。為了幫她實現(xiàn)理想,我們注重對她進行全面素質(zhì)培養(yǎng),讓她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認為只有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才能走向成功。?
  當前,在日本一些中小學了興起一種“窮留學之風”,即富裕的大城市中小學生到偏遠的山 區(qū)村寨,接受艱苦的生活訓練。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我父母都在鄉(xiāng)下,我有意識地帶海萍到農(nóng)村進行艱苦生活的鍛煉,讓她知道稼穡的艱辛 ,農(nóng)村生活的不易。這使她養(yǎng)成艱苦樸素的作風。?
  1993年,海萍到長春上學,入學前我就教育她不要和同學比穿戴,要比學習。那時她穿的衣 服大多都是她母親做的,顯得有些土氣,可是海萍卻說:“是媽媽做的,我就喜歡穿,我不 怕別人笑話,只要學習好就行,穿戴再好,學習不好,那才讓人笑話呢?!?
  針對獨生子女不合群的弱點,我們加強了對孩子的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讓她能與人為善,多替 他人著想,和同學們和睦相處。?記得海萍考進了長春外國語學校后,第一次往返是家長接送的,第二次她和高年級同學一起回四平。進入長春火車站站臺時,發(fā)現(xiàn)同班的一個同學沒 來,剛滿12歲的海萍馬上退出站臺,費了好大力氣終于找到那個小同學,和她結(jié)伴返回四平。 我知道后,感到很后怕,問她:“你不怕找不著家嗎?”海萍說:“我們兩人在一起找家總 比一個人強,扔下一個人,她該哭了?!蔽衣牶蠛芗樱械胶⒆娱L大了,懂事了。?

  圓夢北大,父女相攜成功路?

  1993年,海萍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長春外國語學校。當初她報名的目的,只是想鍛煉一 下 自己的應試能力,沒想到卻一下子考上了。我和她媽考慮她年紀太小(才12歲)離家太遠,怕她不能獨立生活,就不同意她去。可海萍執(zhí)意要去,她說:“能考上長春外國語學校,就等 于為將來考上北大奠下一塊基石,再說,和全省尖子生在一起競爭,多有意義啊!從他們身上,我能學到不少東西。我已經(jīng)12歲了,能自理了,你們不用惦記?!彼膱?zhí)著和不怕困難 精 神,終于打動了我們。在外國語學校6年,她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而且品學兼優(yōu),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1999年高考前,海萍在學校綜合排名第一,被列入保送大 學行列。先后有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學院、中山大學等表示可以免試 錄取她??墒牵l也沒想到高考前,她卻做出了一個讓我們吃驚的選擇:放棄保送名牌大學 的機會,決心報考北京大學。海萍從小就是個要強的孩子,我們理解女兒的選擇,女兒長大了,她要靠自己的拼搏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我們?yōu)榕畠河羞@樣的志向,這樣的胸懷感到高興 。但是高考風云莫測,也可能出現(xiàn)一些不可預料的情況,萬一考得不理想,她的人生將落入一 個尷尬的境地,對于這一點,我們認為應該讓海萍有所認識,有精神準備??珊F紖s堅定地說:“我敢冒險選擇這條路,我覺得自己有這個實力,渴望成功就要敢于承受失敗,萬一落榜 ,我絕不會哭哭啼啼,怨天尤人。我一定會振作起來,重新復讀,明年再考。我堅 信:山高年人為峰,努力定成功!”?
  學校領(lǐng)導和班主任老師知道她的選擇后,贊揚她目光遠大,有志氣。但班主任老師說:“我 很理解你,也很相信你,但是,北大我省招生名額有限,文科名額更少,你只有把目標定在 吉林省高考文科狀元上,才能考上北大。你有這個信心嗎?”海萍堅定地說:“我有?!?
  那是一段難忘的日子,海萍拼了!她忘記了晝與夜的交替,天天都學習到深夜。每天,她耳 邊都響著一個聲音:只有成為“狀元”才能考上北大。天道酬勤,1999年高考,她果 考出 了633分的好成績,成為吉林省高考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初入北大,她看到的都是拔尖人才,海萍感到自己不是“最優(yōu)秀”的,她有些失落,便 寫信告訴我她的心情。我寫信告訴她,能成為吉林省高考狀元,只能說你的過去,并不能 代表將來。你能不能成為北大最優(yōu)秀者,關(guān)鍵要看付出的多少。我的信讓海萍豁然開朗,她 又把 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前年,我去北大探望她時,當我們父女漫步在未名湖畔,說起這幾年的拼搏,海萍感激地說:“是爸爸媽媽的愛給了我無窮的力量,使我獲得了成功?!焙F?不負眾望,2003年,她從北大畢業(yè)了,被一家律師事務所聘用,月薪5000元,展現(xiàn)在她面前的,是一條撒滿陽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