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追求語言智慧

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追求語言智慧

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追求語言智慧

近日,筆者有幸聆聽了浙江省教研室小學部主任方張松老師對幾節(jié)研討課的精彩點評。老師在評課中以全新的理念、生動的案例、風趣的語言圍繞 “教師的語言智慧”等小課題對“智慧課堂”這一主題作了有理有據(jù)、深入淺出的詮釋,為一線教師更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指引了方向?,F(xiàn)借此平臺將所得與同行共享、交流。

一、試著追問您的孩子

數(shù)學是理性的,教師是理性的引導者,不斷追問著;學生是理性的學習者,不斷追尋著!追問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是基本的,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信息;第二種目的是引導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有部分學生是不懂的,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利用追問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完全問明白,讓那些不懂的學生聽明白。甚至有人說過:知識本身并不重要,通過數(shù)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shù)學上的為什么,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平均分”教學片段:

師:現(xiàn)在有相同的六本筆記本要獎給口算比賽的前三名,你會怎么分?

生1:每人2本,這樣公平。

生2:第一名的4本,其他兩人,每人1本,以突出第一名。

生3:我覺得按3,2,1這樣分比較合理。

師:那么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三種分法,你覺得有什么不同?

生:數(shù)字不同。

師:哦,你發(fā)現(xiàn)數(shù)字不同,其他同學還有嗎?

……

師:剛才同學說的很好,大家理解了嗎?

生(齊答):理解了!

交流:在課堂上當一個學生的回答不合教師的心意時,我們不能馬上換個學生來回答(直到某個學生回答到點子上為止),或者簡單的敷衍學生的回答,甚至采取冷處理。此時,教師應該抓住時機,進行追問:你說數(shù)字不同,請你具體說說數(shù)字上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不同?孩子就會說,一種分法,每個人一樣多,另外兩種分得不一樣多。這里,教師再追問別的孩子:大家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誰再來說說你明白什么了?然后,接孩子的話揭示平均分的概念,既省時又高效。又如,當孩子齊答理解同學說的意思時,可以追問:都理解了?同桌互相說一說,或者你理解什么了?誰來說說看。這樣的追問打破了以知識傳授為唯一目的的課堂評價;這樣的追問涌動著生命的活力,學生會感覺到老師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消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由于師道尊嚴而導致的師生之間的陌生和隔閡;這樣的追問也體現(xiàn)了基于學生有效學習的理念,學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會了欣賞、傾聽與合作。課堂上,教師除了要經(jīng)常問學生“明白了沒有”,更要追問學生“你明白了什么”,使每個學生的思維充分地暴露,及時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以便在第一時間內靈活地調整教學手段。

二、別忽視賞識您的孩子

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語言是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為核心的,它過分關注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個性特點等方面的因素,也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忽視他們的自尊心,有時甚至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師的評價正在悄悄地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課堂上開始煥發(fā)出人文氣息。但是,依然有相當多的教師理解上存在偏差,認為課堂上如不大張旗鼓地對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就是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違背,于是課堂上出現(xiàn)“好”聲一片,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便盲目地進行表揚與獎勵。甚至片面地認為,只要對學生肯定了,表揚了,獎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事與愿違,不恰當?shù)脑u價導致學生不自信,課堂氣氛沉悶,缺乏創(chuàng)新,影響了民主和諧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那么,如何較好地改進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評價,讓課堂煥發(fā)出濃濃的人文氣息呢?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常分成四類:好,一般,不正確,答非所問(方向偏離)。

方張松老師倡導課堂教學評價原則:中性以上為佳。他還講到學生接受教育過程受到的傷害中,84%是教師的語言傷害。如:當一個學生回答錯誤時,其他學生會搶著說,他說得不對!此時,教師不能冷了這個孩子而問別的孩子:“他的回答哪里有問題???”我們應該此彼兼顧;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你們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脑u價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苛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去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還有這么一個案例:在一節(jié)公開課上,一個平時不太發(fā)言的學生竟然在遲疑之下舉起了手,教師在驚異的同時,微笑著鼓勵她進行口算校對。這是一個學習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當她怯怯地報完答案后,小朋友們早就紛紛高舉小手要給她指出缺點(有個性急的孩子已經(jīng)叫出口:“她說錯了!”)。認識到自己要成為小朋友們批評的對象,她是那樣局促不安。這時,教師沒有急于讓小朋友們評價,而是走到她身邊,撫著她的肩,親切地對大家說:“在小朋友提意見前,老師先要表揚她。今天她第一次在這么多聽課老師的面前能勇敢地站起來發(fā)言,大家覺得她是不是很有勇氣呢?”教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這位學生滿臉通紅,激動地坐下。接下來當小朋友們真誠地為她指出她錯誤答案時,她已沒有了剛才的難堪,很愉快地接受了同學的幫助。教師也不忘鼓勵一句:“相信**同學在積極的發(fā)言中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和藹的態(tài)度、激勵的語言和親切的引導,化解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了學生的心靈。在這樣一個充滿關愛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學會欣賞別人,寬容同學的錯誤。而寬容產(chǎn)生的巨大力量,讓學困生消除了內心的自卑和局促,愉悅地接受同學的幫助,在課堂中品嘗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三、引導孩子走好每一步

在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很有可能偏離課堂的主題,使整堂課的學習目標不能很好的達成,如何避免這一點,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如,在出示一幅主題圖后,有的教師會提問:“小朋友,從圖中你們知道了什么?”一個孩子說,我看到有鳥,別的孩子會跟著說,我看到有藍天,有大樹、小草……,5分鐘過去還未回到上課的主題上來,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在第一個學生說了后,教師應該即時做導向性提問:“從圖中,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老師講到,導向性語言是強化、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往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提高課堂效率!

“尋找生活中的長方形”片段:

師:生活中那些地方能夠找到長方形?

生1:木地板上有長方形。

師:哦,你在下面的地板上找到了。

生2:老師,左邊窗戶的玻璃是長方形的。

師:觀察得真仔細,在教室左邊的窗戶上找到了長方形。

生3:上面的天花板,還有前面的黑板都是長方形的。

師:是啊,大家在教室里找到了不少長方形。

生4:教室外的瓷磚也是長方形的。

……

非常簡潔的幾句導向語,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了教室內的長方形,也在教室外找到了所學的長方形。課堂上,我們應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以激勵性的評價語言,營造寬松、和諧、富于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而當學生的獨特體驗、多元表達與時代和民族提倡、推崇的主流價值觀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更應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或啟發(fā)爭論、思辯,或進行富有人情味、說服力的耐心引導,促成思想自由地交匯、碰撞、升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使學生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四、課堂上的組織性語言

教師課堂上的組織性語言主要使用在方法性的過渡與環(huán)節(jié)性的過渡上。如:“下面我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一句話,目的在于組織學生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顯得自然、和諧。

沒有最精妙的教學語言,但我們仍需追求更好!老師指出:想在課堂上切實提高自身的語言智慧,可以教研小組團隊合作,把一節(jié)課的語言進行統(tǒng)計、分類、具體分析,以發(fā)現(xiàn)并改進自身的一些無效評價語或冷處理現(xiàn)象。

數(shù)學語言是數(shù)學課堂中師生對話的載體,一節(jié)精彩的數(shù)學課離不開師生巧妙地運用簡練、準確而富有邏輯性或幽默性的數(shù)學智慧語言進行交流。智慧的數(shù)學課堂,離不開教師的語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