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位置的教案 教學設計 教學資料

小學數(shù)學位置的教案 教學設計 教學資料

小學數(shù)學位置的教案 教學設計 教學資料

第一單元、位  置

單元分析

一、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9頁,上下,前后,左右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

2、 使學生學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 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jù)行、列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      教學重點:正確辨別“上、下”、“前、后”、“左、右”。

四、      教學難點:正確辨別“左、右” 的相對性。

五、      教材分析:

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但不一定能準確地加以判斷,因此本單元進行集中教學。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 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兒音體驗空間方位。

2、 依照兒音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

六、      教學建議:

1、 注意根據(jù)學生認識空間方位的特點安排教學。

一般學生在6歲時就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辨別尚未發(fā)展完善。因此,對于“上、下”、“前、后”,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而“左、右”則要引導學生從自身為中心過渡到以自然標志為中心進行辨別。

2、 要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左、右”的相對性比較難理解,教材主要是通過一些活動和游戲來幫助學生辨別。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或自己創(chuàng)設活動,組織學生充分地體驗,應避免抽象地讓學生判斷。

七、      教學安排:

1、 上、下…………1課時

2、前、后…………1課時

3、左、右…………1課時

4、位置……………1課時

 

一  上、下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頁

教學目標:

1、 學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彩筆、紙

教學方法:討論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同學們,新的一學期開始了,編書的叔叔、阿姨們給我們帶來了兩位朋友——聰聰和明明。他們可是數(shù)學王國里的小精靈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他們就會跳出來幫忙的。同學們愿意和他們成為朋友嗎?現(xiàn)在,我們就和聰聰、明明一起進入神奇的數(shù)學王國吧!

2、 揭示課題

聰聰問我們:“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這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上、下。(板書課題: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關(guān)上、下的例子嗎?

2、 觀察畫面,體會上、下的含義

(1)    你們聽說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南京長江大橋看一看,開開眼界,好不好?

(2)    出示掛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告訴大家好嗎?

(3)    大家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東西,真了不起!

誰能說出:汽車下面有什么?

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問題嗎?

3、 看書第1頁,完成書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訂正。

三、      活動

1、 拍手游戲

(1)    教師發(fā)口令,學生上下拍手

(2)    聽反語:教師說“上”學生在下面拍手,教師說“下”學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組活動

小組長發(fā)口令,其余的同學動手擺。如,把本子書放在數(shù)學書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書上面……

四、      小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你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作業(yè)布置:

       畫一幅自己喜歡的能夠表示上下關(guān)系的畫

板書設計:      上        下

教學反思:

二  前、后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2頁,做一做的第2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前、后”的基本含義,了解它們的相對性。使學生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三者相比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準備:第2頁的情景圖。

教學方法:討論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做個游戲。咱們玩“老鷹捉小雞”好不好?(師做母雞,一生做老鷹,其他生做小雞) 

二、學習新知:

1、 師生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2、 師提問:我的后面是誰?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誰的前面?我前面是誰?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誰?

3、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4、 出示第2頁主題圖。

(1)    自己根據(jù)圖畫提出問題。

(2)    小組內(nèi)解決問題。

(3)    在書上填寫。 

三、練習:做一做第2題。

1、 學生自己根據(jù)圖意提出問題。

2、 小組解決問題。

3、 在書上填寫。

四、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前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