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是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關于科學是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關于科學是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知道科學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對科學課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準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是學生接觸科學的第一課,對“科學”這一概念不能夠深刻理解,只能獲得表面意義上的理解,所以本課一開始用“當你聽到‘科學’這個詞時,你想到了什么”這個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去思考。憑已有經(jīng)驗,學生會把科學和科學家聯(lián)系起來,和自己無關。教師這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你是否有這樣的經(jīng)歷?”來談談自己親身的體驗,學生很容易說出:由于好奇才做出這些事,這恰恰和科學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課后應布置學生搜集更多科學家的研究故事,讓學生從這些科學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本課談科學是什么,應從外延上談,而不是從內(nèi)涵上去灌輸,教學中不可要求學生談什么是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nèi)容,教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 (學生交流)

(5)、師生小結(jié):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錄音故事、老師講故事、學生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學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

(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教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學生嘗試操作。

(2)、要求學生邊做邊觀察,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學生回答,若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作簡單介紹)

三、全課總結(jié):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

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jié):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板書)

參考資料:

琴納與天花

一七四九年五月十七日,英國醫(yī)生愛德華·琴納生于英國的格洛斯特,父親是一個牧師。琴納長大以后,立志學醫(yī)。于是,他十三歲那年,就被送到到留德洛夫醫(yī)師那里當學生。琴納勤勉地工作著,幫助留德洛夫診療病人達七年之久。象許多科學的先驅(qū)者一樣,他也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研究地理,諸達詩文,富于樂器,喜愛雀鳥,還會制作氣球。

勤奮的琴納終于學成了!他獲得了醫(yī)學士的稱號,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并開設了一家醫(yī)院。 防治天花是當時醫(yī)學上的一個重要課題,那時天花是人類疾病中最可怕的一種。天花患者的死亡率達百分之十,而幸存者也大都變成了麻子,許多人一談到天花就談虎色變。甚至認為,與其變成麻臉,倒不如死去。天花并不擇人而染。喬治·華盛頓在一七五一年患上天花,雖沒有因此而喪生,卻從此變成了麻子。一七七四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死于天花。事實上,在那時沒有麻子的臉是少見的。女人如果沒有麻子,僅僅這一點,比起那些不幸的人們來,就被認為是美麗的了。

每年發(fā)生好幾次天花流行使琴納感到難以應付,眼看病人痛苦的死去,醫(yī)生也毫無辦法??墒瞧婀值氖?,只要得過一次天花,皮膚上留下疤痕的人再也不會得第二次天花。而且,患天花的盡是地主、神甫和農(nóng)民,那些從事擠牛奶的姑娘卻一次也沒有發(fā)生過。

琴納開設醫(yī)院后不久,就對防治天花發(fā)生了興趣。他也許聽過梅麗夫人的實驗,但也許毫無所聞。然而,他確實聽到過家鄉(xiāng)格洛斯特廣泛流傳的一種說法,即牛痘既可以傳染給牛,也可以傳染給人。那里的人們認為,牛痘和天花是不能同時并存的。琴細想,自古以來擠奶姑娘和牧牛姑娘漂亮,她們沒有麻臉。那么,牛瘟和天花又有什么關系呢?果真牛痘預防了天花了嗎?

琴納決心要解答這一連串的問題,他以頑強的精神對牛痘研究了二十多年。當時中國的種痘術已傳到了歐洲,他仔細地閱讀了有關種痘術的報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琴納開始仔細地對家畜進行了觀察,他觀察了馬的“水疵病”和牛的“牛痘”,最后得出結(jié)論。水疵病也好,牛痘也好,都是天花的一種。為什么得過一次天花而沒有死去的病人,永遠不再會得第二次天花的秘密了。原來是只要患過一次天花不死,就能在身體內(nèi)部獲得了永久對抗天花的防護力量。天花不僅危害人類,同樣也襲擊牛群,幾乎所有的奶牛都出過天花。擠奶姑娘和牧牛姑娘在和牛打交道的過程中,因感染上牛痘而具有抵抗天花的防疫力了。牛瘟的秘密終于揭開了。琴納決定給人們進行牛痘的人工接種來預防天花。

     一七九六年五月十七日,正是琴納四十七周歲的生日。這天,琴納的候診室里一清早就聚集了許多好奇的人,決定性的實驗時刻來到了。琴納抱著對自己理論的充分信心,親自承擔著令人毛骨驚然的風險和責任進行人體實驗。他從擠牛奶姑娘尼姆斯手上取出牛痘瘡疹中的漿液,接種到一個八歲小男孩菲普斯的身上。兩個月后,他再一次給這個兒童接種,不過這次不是牛痘,而是真正的天花漿液。結(jié)果那個兒童沒有感染上天花,他確實獲得了免疫力。為了慎重起見,琴納還想再重復一次這個實驗。為了找到一個明顯的牛痘患者,他不得不等待了兩年。兩年的等待使他無比焦燥,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發(fā)表只實驗過一次的研究成果,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著。

一七九八年,琴納終于又找到了一位牛痘患者,重復實驗的結(jié)果也獲得了成功。琴納這才發(fā)表了自己的報告,宣布天花是可以征服的。

 一七九七年,琴納將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研究成果寫成論文。送到英國皇家學會時,曾遭到了拒絕。一年以后,琴納自己籌集經(jīng)費刊印發(fā)表了這些論文,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的表示堅決支持,有的懷疑,也有的反對。

在無數(shù)次實踐的面前,一切懷疑、反對都被無情的事實所粉碎。天花可以用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終于占據(jù)了歷史上應有的地位,種痘在歐洲迅速傳開了。 英國皇室的人也接受種痘。為了鼓勵種痘,一八零三年成立了皇家琴納協(xié)會,由琴納任會長。天花所引起的死亡在十八個月內(nèi)就下降了三分之二。

     一八零七年,德國的巴伐利亞州實行義務種痘制。在巴伐利亞,現(xiàn)在仍然紀念琴納的誕辰,并規(guī)定這一天為休假日。其它各國也都效仿巴伐利亞,就連當時落后的俄國也沿用了這一作法。在俄國,最初接受種痘的兒童被稱作Vaccinov,這些兒童的教育費由國家承擔。

在英國,醫(yī)學界使琴納享受榮譽頗費周折。一八一三年,琴納被推舉為倫敦醫(yī)科大學的教授候選人,但是,校方卻要以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前377,古希臘哲學家)和蓋倫(129~ 199)的理論,即所謂醫(yī)學的“經(jīng)典”來考琴納。琴納對此加以拒絕,他認為,征服天花就充分具備了教授的資格。然而,大學當局卻不同意,琴納終于因此沒有被選為教授。

一八二三年一月二十四日,愛德華·琴納去世,終年七十四歲。終生沒有得到大學教授的頭銜,但是,一個醫(yī)生所能得到的一切榮譽,他都得到了。

 戰(zhàn)勝天花只不過是琴納功績的一部分。他的更重要功績在于發(fā)現(xiàn)了預防疾病的辦法,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成功地對疾病進行預防的人。他利用可以產(chǎn)生免疫這一人體自身的機能,實現(xiàn)了對疾病的預防,從而成功地開辟了一個新領域,這個領域就是免疫學,并為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琴納的工作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征服了天花,他還給人類指出了征服其它危險疾病的道路。他向人類揭示,總有一天,一切傳染病都將得到預防。琴納的牛痘接種不僅使人類免受了天花的災難,而且還鼓舞許多科學家不懈地向傳染病展開了新的攻擊。

居里夫人和鐳

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及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95年,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賢祠。她還是“居里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

1896年,法蘭西共和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fā)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xù)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fā)現(xiàn)的倫琴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fā)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這使居里夫人發(fā)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能量來自于什么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zhì)又是什么?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zhì)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之一——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元素鐳,并奠定了現(xiàn)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實驗研究中,居里夫人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zhì)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jīng)過反復實驗發(fā)現(xiàn):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zhì)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tài)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fā)現(xiàn)在:一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fā)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fā)出射線的現(xiàn)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zhì)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她還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預料:含有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沒有放射性。儀器檢查完全驗證了她的預測。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礦物,并精確地測量元素的放射性強度。在實驗中,她發(fā)現(xiàn)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這說明實驗的礦物中含有一種人們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這種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為這種礦物早已被許多化學家精確地分析過了。她果斷地在實驗報告中宣布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努力要通過實驗證實它。在這關鍵的時刻,她的丈夫比埃爾·居里也意識到了妻子的發(fā)現(xiàn)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關于結(jié)晶體的研究,來和她一道研究這種新元素。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從礦石中分離出了一種同鉍混合在一起的物質(zhì),它的放射性強度遠遠超過鈾,這就是后來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釙。幾個月以后,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新元素,并把它取名為鐳。但是,居里夫婦并沒有立即獲得成功的喜悅。當拿到了一點點新元素的化合物時,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所做的估計太樂觀了。事實上,礦石中鐳的含量還不到百萬分之一。只是由于這種混合物的放射性極強,所以含有微量鐳鹽的物質(zhì)表現(xiàn)出比鈾要強幾百倍的放射性。

科學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釙和鐳的發(fā)現(xiàn),以及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動搖了幾世紀以來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茖W家們歷來都認為,各種元素的原子是物質(zhì)存在的最小單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變的。按照傳統(tǒng)的觀點是無法解釋釙和鐳這些放射性元素所發(fā)出的放射線的。因此,無論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雖然對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興趣,但是心中都有疑問。尤其是化學家們的態(tài)度更為嚴謹。為了最終證實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也為了進一步研究鐳的各種性質(zhì),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礦石中分離出更多的、并且是純凈的鐳鹽。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離新元素的研究工作開始時,他們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學性質(zhì)。尋找新元素的唯一線索是它有很強的放射性。他們據(jù)此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化學分析方法。但是他們沒有錢,沒有真正的實驗室,只有一些自己購買或設計的簡單的儀器。他們出于工作效率的考慮,分頭開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試驗確定鐳的特性;居里夫人則繼續(xù)提煉純鐳鹽。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凈的氯化鐳,并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鐳是一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zhì),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象細鹽一樣的白色結(jié)晶。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譜線都不相同。鐳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一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zhì)。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一步的實際應用。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鐳射線對于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一經(jīng)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fā)現(xiàn)使鐳成為治療癌癥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于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fā)展起來。在法蘭西共和國,鐳療術被稱為居里療法。鐳的發(fā)現(xiàn)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于促進科學理論的發(fā)展和在實際中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明朝大醫(yī)學家、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生于醫(yī)生世家。他自幼跟著父親上山采藥,并學著加工藥材。從20歲起,他就獨立給人看病了。

在李時珍任職太醫(yī)院前后的一段時期,經(jīng)長時間準備之后,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yī)采藥,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qū),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于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本草綱目》凡16部、52卷,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藥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藥物形態(tài)圖1100余幅。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盡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發(fā)現(xiàn)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我國最系統(tǒng)、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yī)藥學著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