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用的植物”主題――談對“學習活動”的認識
時間:2022-10-11 17:21:00
從“有用的植物”主題――談對“學習活動”的認識
在多次參加二期課改學習,認真研讀《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對學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后,在實際工作中,我以二期課改的精神為指導思想,強調把握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之間的關系,以師生共建課程為切入口,對主題活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在綜合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中,我們帶領孩子們參觀幼兒園種植的樹木,我們來到黃楊樹邊,孩子們蜂擁而上,貝貝說:“這棵樹像小球,是皮球樹?!彼麄冇檬置窆献右粯拥臉淙~說:“這是茶葉樹?!边@小小的葉子還真像茶葉,大家紛紛表示贊同。吳博倫提出了質疑:“老師,這到底是不是樹?它怎么沒有樹干?”“老師,為什么樹的顏色有深有淺?”聽著孩子的疑惑,我喜在心里:是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百F在質疑”,一切活動都是在問題中產生的。這時,金泳跑過來問:“老師,這棵又高又大的樹干上怎么都是毛?”我也奇怪地說:“這毛茸茸的是什么?為什么只有這棵樹上后呢?”過了一會兒,他又跑來說:“老師,我知道了,這棵書老了,所以,它有毛?!蔽医ㄗh孩子們再向爸爸媽媽考證一下。
帶領孩子們觀察了園內的樹木后,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樹的知識經驗甚少,教師不急于解答孩子們的問題,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通過多種渠道自己去尋找答案。孩子們善于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對樹產生一定興趣,并能進行比較探索。
當我們再次來到一個街心花園時,孩子們又看到了“皮球樹”、“茶葉樹”,吳博倫做起了講解員:我爸爸告訴我,這是黃楊樹,葉子小小的像瓜子,也叫瓜子黃楊,顏色淡淡的是今年剛長出的新葉。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敬佩知情油然而生。到社區(qū)參觀樹木后,孩子們由樹引發(fā)了很多問題。如:樹是怎樣生長的?樹葉、樹干、樹根都有什么用?樹葉上一條條的莖有什么用?等等。為了證實樹根的作用,我和孩子們做了“下雨”的實驗,大家興奮不已。通過實
驗,孩子們發(fā)現(xiàn),樹根能抓住泥土,泥土就流失得慢。孩子們頓時明白了,為什么河的兩邊都會種許多樹,是為了不讓泥土沖下水。
探索重在過程,孩子們對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已不滿足于樹葉的形狀等一些粗淺的知識,通過教師的引導,他們自然而然地生成出:植物的生長等一系列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植物生長為什么一定要泥土?沒有泥土能不能生長?新的探索活動由孩子的質疑開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帶領
相關文章
- “動物――我們的朋友”――環(huán)保主題活動5
- “動物――我們的朋友”――環(huán)保主題活動 5
- 看主題活動中教學方式的改革――“二期課改”的新啟示
- 從探索型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談教師的作用
- 教學總結“有趣的蛋”主題活動小結
- “聰明豆的禮物”―中班科學活動設計
- 陀螺――淺談“做中學”實踐活動中的幾點體會
- 利用“非正式”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教育實踐
- “引導――探究”法在幼兒數(shù)學活動中的應用
- “探究――研討”法在幼兒數(shù)學活動中的應用
- “動物——我們的朋友”——環(huán)保主題活動 5
- 幼師觀察實錄-幼師要靈活多變:學習活動“小動物冬眠”中的一個片斷(原創(chuàng))
- “動物——我們的朋友”——環(huán)保主題活動 5
- 主體參與型關于的論文 設計有效的“主體參與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