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國素質教育的相關知識

關于美國素質教育的相關知識

關于美國素質教育的相關知識

  中國的中學生年年能擊敗眾多對手,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的各種個人獎和集體獎,但當今中國的高校從來沒有培養(yǎng)出獲諾貝爾獎的人才;而美國則是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國高校贏得的諾貝爾獎卻是世界上最多的。?
  這樣看起來,中國的初等教育似乎很好,美國的高等教育最棒。許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這兩者的結合:?

  中國的“最”+美國的“最”=世界之最?

  許多人相信以上公式是絕對正確的。于是,中國的赴美留學熱持續(xù)升溫發(fā)燒。以至于我1998年回國探親,人們與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送兒女去美國讀書。即使兒女尚未適齡的,也不忘咨詢咨詢,預先掛個號。?
  另外我也發(fā)現,那些經過我培訓的美國公司派駐中國的美方經理,凡是孩子在中學以下的學校讀書的,都很樂意帶上孩子到中國住上幾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讓孩子們接觸中國文化,接受中國教育。當然,這種“接受中國教育”還是停留在“葉公好龍”的水平和階段。有的把孩子留在香港讀書,有的把孩子送到美國人在中國辦的學校就讀……?
  現在讓我們還是來分析“中國孩子在國內接受初等教育,再到美國來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模式??
  我們先來考慮一個可以借鑒的例子。中國的青少年足球還是不錯的,最近北京的“三高”少年足球隊不是幾乎橫掃了足球強國墨西哥嗎?宿茂臻等人年少時在英國曼聯隊培訓,不是也很得英國名宿的青睞嗎?中國青少年的足球基本功是很不錯的,但歐洲和南美的成年足球隊卻包攬了歷屆世界杯冠軍。我們能不能套用上述的模式:中國孩子先在國內接受基本功的訓練,到了成年再送到歐洲或南美去接受那里的足球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的熏陶,這樣一種兩者的簡單相加等不等于世界之最??
  或者換一個問法:范志毅、楊晨、周寧的模式,即青少年時在中國打基礎,成年了到歐洲“留學”,能不能使他們成為世界的足球明星呢??
  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時期曾給英國足球界以深刻印象的宿茂臻,1998年已經成年的他,再到英國南普隊試訓,不是因為表現平庸而遭棄用嗎??
  為什么會出現中國的“最”加歐洲的“最”不等于世紀之最的結果呢??
  成年的范志毅、楊晨、周寧等不但技術已定型,其足球意識、創(chuàng)造力等等也已定型,這個時候再到歐洲去培養(yǎng)足球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進步是會有的,而且還可能很大!但是卻已經難以“大器晚成”。?
  就教育來說,在中國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這兩者的簡單相加,并不一定是最佳組合。?
  創(chuàng)造性就像種子一樣,它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yǎng)才能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
  如果一顆種子在其發(fā)育階段沒有得到適當的護理,沒有得到科學的施肥灌溉,沒有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那么這顆種子就會發(fā)育不良。等這顆發(fā)育不良的種子長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經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環(huán)境,雖然也可能成材,但至少已較難成為參天的棟梁之材。?
  《廣州日報》1999年1月29日的《報刊文摘》轉載了一篇文章《我們?yōu)楹闻c諾貝爾獎無緣》,談到了我國未獲諾貝爾獎的四個原因:?
  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獎到1997年止,共有448人獲諾貝爾科學獎。這其中有5位華人,他們是理論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朱像文,化學家李遠哲。?
  令人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獲獎科學家,沒有一位是屬于中國大陸科研機構的!?
  ……?
  我國著名科學學專家趙紅州教授,是中國大陸諾貝爾學研究的重要學者之一。他經過反復研究,總結出我國與諾貝爾科學獎無緣的4點原因:其一,科學知識積累不夠;其二,科學研究時間不足;其三,缺乏科學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學人才識別和遴選機制。?
  ……?
  我同意以上的四個原因,但有一個非常重要,或者說至關重要原因,這篇文章未提及,那就是我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有偏差,以致讓應試教育誤導了一個可以引起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種子發(fā)育不良的誤區(qū)——以為開發(fā)智力,就是素質教育的最主要內容,或者甚至是全部內容,并有意無意地用開發(fā)智力來替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不可否認,開發(fā)智力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很重要的內容。但是開發(fā)智力也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去達到其他的目的。比如,開發(fā)智力可以作為應試教育的一個手段來達到“應試”的目的。這是與素質教育的目的相違背的。如果進而用開發(fā)智力來替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就更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了。?
  礦礦于1997年夏天曾與他媽媽一道回國探親,我則留在美國看家、喂狗、割草。等他們母子倆回來后,我接著于是年秋天回國。我聽到了一件趣事:?
  礦礦五歲時離開中國,相隔七年半再回來,對此人們有許多的好奇和懸念。其中的一個好奇就是想知道:到底礦礦在美國學了些什么?學得怎么樣??
  于是,妻子家那一支的人和我家這一系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做了同一件事——即出題考了礦礦。?
  在姥姥家是由舅舅出的題,老舅是工程師,出的是代數和幾何題。據說有一題是線性代數,那是礦礦沒學過的。?
  在奶奶家是由姑爹出的題,姑爹也是工程師,出的也是數學題。但是,姑爹的關系畢竟遠了一點點,沒有老舅那么“赤膊上陣”;出一道線性代數題。?
  所有兩家看了礦礦做題的個都得出同一個印象:盡管有的題目礦礦不太懂,但是他都能七拐八彎地用其他的辦法來證明它,來解它。而這些辦法,國內的學生一般都不會那樣去想、那樣去運用的。不懂就是不懂,不會再那樣七拐八彎地去想。?
  智力包括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等等,一般多是先天具有的素質,但需要后天去開發(fā)它,鍛煉它。?
  創(chuàng)造力不同于智力。創(chuàng)造力包含了許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個性和獨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的人,一個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摧毀常規(guī)障礙的人,甚至可以是一個個性不完善、或者懶情的人。但是,一個創(chuàng)造力很強的人,必須是非常有獨到見解、獨立性很強的個性完善的人,必須是一個在常規(guī)勢力面前百折不撓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具有很強的記憶力、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斷力的人。因此,創(chuàng)造力強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創(chuàng)造力就強。?
  智商極高的學生可以贏得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獎,但是惟有創(chuàng)造力極強的人才具備獲得諾貝爾獎的前提。?
  也就是說,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開發(fā)智力,但開發(fā)智力卻不等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因此,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
  我認為:在中國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這并不見得是最佳組合。最佳的組合應該是打牢“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結合。同時,在傳授孩子“雙基”時,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就要營造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利素質教育的全面開花結果。?

  孩子能不能對長輩說“不”??

  從理論上說,孩子應該有權利對長輩說“不”。但是真正能做到讓孩子說“不”,是困難的。?
  首先,對長輩們包括家長和老師來說,自己很難做得到讓孩子說“不”。?
  隨著兒子慢慢地長大,他開始挑衣服褲子穿。有一次,我硬逼他穿一件質地很好、樣式大方的短袖衣,買回來只穿過一次,就再也不穿了。眼看秋天要來了,再不穿,明年就穿不了啦。什么道理都說了。就是不愿穿。妻子說不通,我來火了,好好的衣服,再不穿就浪費了。穿也得穿,不穿也得穿!結果,兒子含著眼淚穿上了。過了一個星期,又讓他穿,這次兒子沒有說什么,穿了。如此這般,幾個星期過去,相安無事。?
  一天夜里,妻子把我叫到一邊,悄悄拉開兒子的書包給我看,里面裝著一件短袖衣。我不解地看看妻子。?
  妻子苦笑著搖搖頭:“都是你逼著他穿那件短袖衣。結果,他自己帶一件去,到了學校換下來?;貋碓贀Q上你喜歡的那件。這是我猜到的。我找這件衣服來洗,找不到,發(fā)現在他書包里……”?
  我是又好氣又好笑,“可能在樓下就把我喜歡的那件給換下啦……”?
  我們又找兒子“正式”談了一次。兒子很認真地說:“爸爸,是我穿還是您穿呀?是我穿在身上,我就應該挑自己喜歡的穿……”?
  想想也是,衣物的三大功能不就是御寒、遮羞、扮靚嗎?孩子穿在身上,渾身不舒服,滿心不高興,又有什么意思呢??
  于是,我們又讓了一步,買衣服都讓兒子到場,每挑一件,得他點頭的,我們才買??赡苓^不了多久,就會變成,他挑了的,我們才能付款??磥硪仓荒苓@樣,只要不出“格”就行。?
  然而,話又說回來,什么是“格”?誰的標準是“格”??
  其次,孩子對長輩說“不”,需要家長的支持。不但要支持對自己說“不”,還要支持孩子對其他長輩(家長、老師)在應該說“不”的時候說“不”,這個難度很高,主要是分寸不好把握。前面說的是允許孩子說“不”,這里要談的是支持孩子說“不”。允許是被動的行為,支持是主動的行為。?
  礦礦初中二年級的自然科學老師,是一個水平非常有限的老師。用國內的行話來講,是個“誤人子弟”的老師。一個老師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是知道什么該鼓勵?什么不應該鼓勵?如果一個老師鼓勵了下該鼓勵的行為或事物,打擊了本應鼓勵的行為或事物,也就是說,不知道什么該教,什么不該教,還能算一個合格的教師嗎??
  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1998年圣誕節(jié)前,她交給每一個學生一包未上色的圣誕樹、圣誕老人之類的圖畫,讓學生用彩色蠟筆上色,凡這樣做的學生,可以在他們的自然科學課的成績上加50分“獎勵”分。換言之,一個不努力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生,可以因為彩色蠟筆給那幾張圖畫上上色,便能夠在原來的成績D的基礎上加上50分“獎勵”分而變成B。?
  礦礦決定不要這50分“獎勵”分,因為它與自然科學無關。?
  作為家長,我們應不應該支持礦礦說“不”?如果不支持礦礦的行為,就意味著我們容忍“誤人子弟”,而且是非不明:即使是美術課,都初中二年級了,還搞蠟筆上色這種幼兒園的“小兒科”作業(yè),真有侮辱學生智商之嫌。倘若支持礦礦的行為,兒子就比別人少了50分而處于不利地位。最后,我們對兒子說:“如果你要給圖畫上色以換取50分。我們不阻止你,但你
  仍然要認真學好自然科學課;倘右你決定不要這50分,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你的行為,但你要更努力學習,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決定權在你自己的手上……”?
  一個多月后,還是這位自然科學課的老師組織了一次全班同學的“研究”匯報活動。該活動是由兩到三個同學自由組合成一個小組,“研究”某一種能源,然后在班上由各個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該老師能力有限,在同學中的威望太低,不少同學都沒有很認真地把這項活動當一回事,隨便從書上復印答案下來,然后到臺上去宣讀。?
  礦礦與另一位同學都沒有要那50分,因此他倆特別認真地作了準備,想爭取得一個好分。別人只研究一種能源,他們研究三種能源;而且他們沒有到臺上去“照本宣科”,而是精心地設計了一個短?。阂粋€叫“巴步”的人新建了一間房屋,需要給房屋選擇供熱的能源,于是在天然氣、燃油、煤三種能源之間比較各自的優(yōu)劣,最后決定選擇最優(yōu)秀的天然氣作新房屋的供熱能源。為了使他們的匯報更生動,他們把所有的“研究成果”全記在腦子里,兩人蹲在講臺下,操縱兩個小木偶進行對話。?
  這個老師的課堂本來就很亂,礦礦他倆還正在擺弄他們的匯報,就到了下課時間。該老師既不制止班上的同學離開,也不阻止下一節(jié)課的同學進來……課堂成了自由市場。?
  不知是這位老師沒有水平去評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差?還是有偏見。她給那些照本宣科的同學以A,卻以礦礦他倆搞亂課堂為由,決定給礦礦他們的研究匯報以F——即不及格。礦礦年年是全A生,即使是作業(yè),礦礦也從來沒有得過F,這是第一個。他倆感到非常的委屈,到老師辦公室激烈爭辯,甚至到了校長辦公室說“不”。?
  理論上說說“要支持孩子對其他長輩(家長、老師)在應該說‘不’的時候說‘不”’是容易的,真要做起來就不容易了。在礦礦決定不要那50個“獎勵”分的時候,我們的支持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得不站出來正面支持孩子說“不”了!?
  我們兩家的家長約好,找校長申辯曲直。?
  那個男孩的媽媽是另一所學校的老師,她忠告我們:“一般來說,學校都是維護老師的,我們的申辮可能不一定會很順利……”?
  某一個星期一,我們兩家的四位家長、校長、校長助理、那位教自然科學的老師,共七個人關起門來“唇槍舌戰(zhàn)”了一個上午。正像那位男孩的媽媽預告的那樣,校長一開始就表態(tài)支持老師的決定。經過我們擺事實講道理,最后校長說要研究研究,即沒說堅持老師的決定,也沒說要改變老師的決定。?
  但是,許多老師都對此事表示了自己的關心。如果是在中國的學校里,其他老師要么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躲還躲不及,誰愿往里面鉆?要么就是背后嘀嘀咕咕,說長道短。美國的學校里有沒有這兩種人?肯定會有。但最難能可貴的是有老師站出來仗義執(zhí)言,支持孩子在應該對長輩說“不”時說“不”。?
  其中一位就是亨利老師。他找到校長助理,用人格擔保:“這兩個孩子在我的天賦教育計劃里,已超過一年半了,我?guī)缀跆焯旖o他們上課,因此我非常了解他們!他們是很有活力、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孩子,有時候有些調皮,但絕不是那種故意利用‘研究匯報’的機會搞亂課堂的學生……”?
  最近,亨利老師又表示要用書面的形式給校長寫封信,為孩子辯解……?
  不就是兩個與自己沒有切身利益關系的學生的一次成績嗎?犯得著用自己的人格去與校長和同事過不去嗎??
  然而,這恰恰顯現出亨利老師的人格水平和人格力量!?
  這不僅僅是一次成績的更改,他的行為告訴學生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烏龜比兔子跑得快嗎??

  約在1992年底,當我第一次讀到理查德·斯卡利著的美國兒童讀物《小兔子之書》,我小小地吃了一驚。因為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完全相反的內容:“烏龜總以為它們能在賽跑中擊敗兔子……但他們不可能做得到?!?
  當時我問兒子:“烏龜能在賽跑中擊敗兔子嗎?”?
  礦礦不假思索且毫不猶豫地答:“當然能啦,因為兔子太驕傲自滿了!”?
  時隔六年,現在我再問兒子:“烏龜和兔子誰跑得快?”?
  他在鼻子里不屑地輕輕哼一聲,竟然懶得答我。?
  看我非要他回答不可,便不耐煩地說:“怎么問那么Stupid(俗不可耐)的問題呢?烏龜怎么可能與兔子賽跑嘛?!”?
  “龜兔賽跑”的故事,在國內是家喻戶曉的。幾乎沒有一個兒童不知道,由于兔子的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烏龜把兔子甩在了后面……?
  1999年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龜兔賽跑”的故事被別出心裁地新編了一回。大概是因為兔年的關系,兔子應有個好形象,新編“龜兔賽跑”被賦予龜兔互相幫助、共同勝利的內容,來了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結局。新編是新編,但還是在講一個寓言,一個道理。?
  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更愿意孩子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其深刻的含義和哲學道理。?
  美國的教育工作者卻更注重要孩子們去學到兔子要比烏龜跑得快得多的科學知識。?
  國內的讀者可以做一個有趣的試驗,到幼兒園或小學去問問,看看孩子中有幾個不認為兔子驕傲而落后于烏龜的?孩子們只注意到寓言的想像,而忽略了科學的事實,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有一點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去探討:?
  孩子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不應因此而忽略對孩子的科學常識的教育。如果我們只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而忽略對孩子的科學常識的教育,他們一方面會變得“少年深沉”;另一方面,到他們年紀大了又會變得“老年無知”。還是以“龜兔賽跑”為例,當美國孩子只知道兔子比烏龜跑得快的最簡單的科學常識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已理解“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的深刻哲學道理,但當我們的孩子長大了還想不通“兔子并不必然驕傲”的道理,并忽略兔子必然比烏龜跑得快的最簡單的科學常識,就顯得“幼稚”了。孩子們只有認識到知識的永恒性,才會具備批判性思維,才會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突破人倫關系,做到“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