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需要早期干預

特殊兒童需要早期干預

特殊兒童需要早期干預


  一個母親經(jīng)過“十月懷胎”生下了小寶寶,她一定對孩子滿懷希望, 

  但是,遺傳因素、母親懷孕時的身體狀況不佳、營養(yǎng)缺乏、生產時的意外以及出生新生兒疾病和藥物過敏等后天因素的影響,都會對孩子的智力、聽力、視力、以及發(fā)育等方面產生負面作用,導致一個本應可愛的小寶寶成為可憐的特殊兒童。更為痛心的是由于父母不愿相信或接受這個事實,一味用“貴人語遲”等美麗的謊言來聊以自慰,到了不得不承認、不得不面對的時候,卻為時以晚?!?/P>

  那么,如何使損失成為最小,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孩子的潛能呢?――專家建議實施早期干預?!?/P>

  究竟什么叫早期干預呢?所謂早期干預,就是對學前有發(fā)展缺陷或有發(fā)展缺陷可能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醫(yī)療、營養(yǎng)、心理咨詢、社會服務及家長育兒指導等綜合性服務。它的內容(措施)為預防、鑒別、治療、教育和訓練。那么,如何實施早期干預呢? 

  首先,“防患于未然”。年輕的父母們應做到計劃懷孕――選擇夫妻雙方身體最好的狀態(tài)、戒掉煙酒、防止輻射,盡量排除一切不利于懷孕的因素,同時懷孕期間也要注意營養(yǎng)和做適宜的運動,以最佳的心情迎接小寶寶的出世?!?/P>

  其次,當小生命降臨之后,作為父母除了提供給他(她)必要的生理需求和全心的愛護之外,更應關注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因為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是有規(guī)律的而且也有年齡標志的,如8周時眼可隨人移動,16周時部分支持體重,24周時可區(qū)別陌生人和熟人,52周時會走路,7-8個月會無意識地發(fā)“ba,ma”地音,12-15個月會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等。作為父母最好能把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及時地與常規(guī)對照,如果此時孩子發(fā)育速度比正常的慢,那么就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與醫(yī)院和康復部門聯(lián)系,同時也要加入教育與干預的內容,爭取第一時間為孩子提供最多的康復措施。對癥狀已經(jīng)確定的殘疾兒童來說,我們所采取的干預為:治療、教育、訓練以及促進其康復;對癥狀未確定的殘疾兒童來說,必須進行鑒別,以便提出合適的干預方案,所以對孩子鑒別和診斷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P>

  再次,一旦你的孩子被確診不發(fā)育延遲或其他疾病,這一結果對你來說自然是個不小的打擊,此時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請你一定不要放棄對孩子的訓練和干預,因為早期干預是很有必要的:美國的P?Pintner認為,0-5歲是智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B?S?Bloo通過追蹤研究又提出了類似的結論,他認為一個兒童的智力發(fā)展,50%是4歲以前完成的,30%是4-8歲完成的,20%是在8-17歲完成的,這就是說兒童期最初4年是智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而且幼兒的發(fā)育是有關鍵期的,在關鍵期里,供給適當?shù)拇碳ぁ俺脽岽蜩F”,就有利于發(fā)展,否則就會阻礙或推遲發(fā)展。所以干預越早,效果越好。而且,在干預過程中,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關系,即親子間的相處不融洽,將會影響孩子情緒社會性發(fā)展,可能造成繼發(fā)性障礙燕進面殃及幼兒在其他領域的發(fā)展。所以,建立良好的干預氛圍,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關鍵?!?/P>

  那么,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對這些發(fā)展缺陷可能的幼兒進行干預呢?雖然對于不同的特殊兒童,我們可采用的措施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 

  1.生活自理能力??梢詮淖詈唵蔚淖晕伊侠黹_始,如吃、坐、穿衣、洗漱等。 

  2.運動領域。遵循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按從上到下,從近到遠,從大到小的順序,逐步訓練身體姿勢、手和手指以及手眼協(xié)調動作等?!?/P>

  3.聽覺能力。包括聽覺喚醒、噪音刺激、樂音刺激、以及辨音訓練等?!?/P>

  4.語言能力。包括發(fā)音、語言的理解和表達三個方面。 

  5.認知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記憶以及思維、判斷、推理等方面。在訓練中應盡量調動孩子的視、聽、觸、味、嗅多種感覺通道的應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能力?!?/P>

  6.社會行為領域,家庭中訓練兒童行為的最好場所,父母應當在生活中教會孩子禮貌行為和與人交往的技巧?!?/P>

  最后,提醒父母們,為了寶寶能健康地成長,請一定要抓住機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進行早期干預和訓練,以便讓孩子最大限度地康復。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