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童謠”令人憂
“垃圾童謠”令人憂
春節(jié)期間,帶孩子回到自己童年時期讀書的那個城市,參加小學同學的聚會。孩子們在我們中間嬉戲穿梭、背古詩詞。背著背著,一個孩子背出“日照香爐生紫煙,雞鴨魚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沒帶錢。”說是“唐詩新編”,引得家長哄笑。這個頭一開,別的孩子也跟著迎合,一首首新編的童謠脫口而出。這些童謠中,有些是戲謔調侃的,有些是抱怨家長和老師的,還有一些是反映學生壓抑的學習狀態(tài)的,千奇百怪,著實讓我們做家長的吃驚不小。
我們姑且稱這類童謠為“垃圾童謠”。不同地域的孩子都會傳唱并視為幽默好玩,看來它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占有一定分量。“垃圾童謠”從哪里來?分析一下不外三種渠道:有些是從成人那里學來的,如同事聚會有時說些庸俗民謠,說者津津有味,卻忘了身邊記憶力很強的孩子;有些是從小報、雜志、電視等媒體看來的,有的電視搞笑節(jié)目把無聊當有趣,也忘了極有模仿能力的兒童觀眾;還有就是從網(wǎng)上查來的,現(xiàn)在網(wǎng)上低級趣味的順口溜滿天飛,就連春節(jié)期間手機短信上都難免收到一些無聊的祝詞。大環(huán)境這樣,能強求孩子們嗎?
“垃圾童謠”的流傳,迎合了兒童的好奇、模仿心理,也暴露出兒童的自我防御心理。由于學習緊張、或不盡如人意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現(xiàn)在的孩子承受的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傳唱這些童謠,正好可以宣泄他們的情緒。它的流傳,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學校教育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不理想,有的學校缺乏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有的家長只關心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加上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比我們童年時代多得多,“垃圾童謠”的擴散就不足為奇了。
是任其發(fā)展,還是正確引導?我以為,社會上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學校里加快推進素質教育是根本。當然不能讓“垃圾童謠”任其發(fā)展,但也不必如臨大敵。重要的是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要及時給孩子指出這些童謠不健康的一面,加以正確引導。
- 暑期班讓人挑花眼
- 夏令營對慢性病患兒提供健康教育
- 美國少年兒童趕上學習中文熱潮
- 中俄少年兒童哈夏大聯(lián)歡
- 中國首個童話主題園
- 中國最美的記者
- 保護流動兒童權利項目試點完成
- 兒童學圍棋,這些問題要注意
- 濟南首個兒童交通網(wǎng)出爐
- 天津6個孩子里就有1個近視眼
- 兒童疾病課題研究出成果
- 留守兒童占在校生一半
- 睡眠偏少的孩子容易肥胖
- 中小學生需學會正確自救與施救
- 道山學海
- 勞務分包合同
- My Best Friend(2)
- 中班音樂迎新――大帶小活動
- 10歲袁浩鵬:教室里的對話
- 諷刺自己不被重視的句子179句
- 大班社會教案《十二生肖》反思
- 中班美術教案《有趣的影子》反思
- 小班數(shù)學教案《量身高稱體重》反思
- 小班數(shù)學教案《森林博物館》反思
- 賣山茶油的朋友圈朋友圈文案3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