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1、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題臨安邸》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詩是宋代詩人林升題寫在臨安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作者先通過山、樓兩個疊詞的運用,讓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重重疊疊的青山,彷佛出現在眼前,給人以美好的感受。但是面對國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踐踏,南宋官員卻不思故土,詩人的憤怒之情躍然紙上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暖風熏得游人醉中,暖風一語雙關,不但介紹了當時的自然春風,又指出了當時的淫靡之風;游人在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權貴。最后以只把杭州作汴州結尾,諷刺了南宋權貴們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于為難之中,被淫靡之風熏得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茍且偷安,更表達出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有較好的古詩學習基礎,對古詩有一定的學習熱情。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但由思悟,在學生充分閱讀思考、質疑的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來了解一段歷史,感悟一種民族情懷,帶領學生充分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2.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和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及詩中蘊含的情感。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方法與策略: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情景,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并受到心靈的熏陶。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歷史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一座城市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呢,能否把印象最深的一處介紹給大家呢?
(生自由發(fā)言。)
2.下面老師也給大家推薦一個地方,請看大屏幕。
(播放杭州宣傳片)
3.這是哪里?覺得怎么樣呢?
(生自由發(fā)言。)
4.你們用了最簡單最簡約的一個詞來表達對這座城的印象,其實啊,單單一個美字不足以評價這座城,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想杭州在人們心中的地方是蠻高的,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都為它寫下過濃濃的一筆。比如說
(出示描寫杭州的名句)
5.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杭州的詩,它的名字叫《題臨安邸》。
(板書課題,指導臨和邸字)
(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運用談話的方式引出杭州,并利用視頻讓學生感受杭州城的繁華,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為學習詩意以及領悟詩情做出了很好的鋪墊?!?/p>
二、學會一首古詩
1.大家看這個題字,我們在四年級曾經學過一首關于題字的詩。
(齊背《題西林壁》)
2.揭示詩題。
3.出示詩文,提出要求:用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生讀詩文)
4.誰能給大家讀一下?
(生展示讀,在讀好停頓的基礎上師指導讀長短音的技巧。)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預習效果,在多次朗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進而為后面的詩文理解,與作者產生共鳴做好夯實的基礎。】
5.師: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懂了嗎,透過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關于杭州的哪些畫面?
師板書山,樓,歌舞。
6.出示圖片。
何為山外青山?一座連著一座,此時此刻你能否想到一句符合畫面的詩句?
7.出示圖片。
(1).我們再看,樓是什么樣的樓?
(2).穿越到宋朝,透過這些樓,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3).人們在這座繁華的城市里干什么呢?
(4). 此城,此風,此景,此歌舞給游人怎樣的感受呢?
生:暖風熏得游人醉。
8.是香風吹到我們的面頰上讓我們陶醉了嗎?
生:是美酒。
生:是美景。
生:是繁華的城市。
生:是美女。
生:是這種生活狀態(tài)。
生: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能力,透過圖片,文字去探索詩中更深刻的內涵?!?/p>
三、記住一段歷史
1.再看這首詩,題目提到了一座城臨安,詩文寫了一座城杭州,貌似文不對題?。∑鋵嵾@里有一段屈辱的歷史。
(師講解杭州的歷史以及臨安的名字由來)
(播放短片)
2.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暖風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僅僅只指到杭州游玩的游客嗎?
(指當時居住在杭州城里的人們。指當時的朝廷里的官員們。指當朝的皇帝。)
3.那么這個醉字貌似有了另一層含義?
(指當時杭州從上到下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紙醉金迷的生活風氣,茍且偷生的生活風氣,不思復國的生活狀態(tài))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背景,了解南宋權貴們不思復國,茍且偷安,進而去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情懷?!?/p>
四、認識一位詩人
1.這一切,被一個人看到了,他就是林升,也就有了這首傳世千古的古詩《題臨安邸》。(生齊讀詩文。)
2.假如你是林升,你想說些什么嗎?
生:杭州的人們,醒醒吧,我們應該停止這種生活,要發(fā)奮圖強,去收復舊山河。
3.所以說詩人寫出了三個字幾時休?
(師板書)
4.當林升看到杭州城里的人們沉迷于這種安于現狀的生活,發(fā)出了感嘆。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5.當林升看到南宋小朝廷不思復國,一味的求和,用文字做出了這樣的諷刺。
(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
6.林升擔心這樣長此下去,這個羸弱的小朝廷又能堅持多久呢?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設計意圖:通過再讀詩文,達到讀者與文本共鳴,與作者共鳴,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情懷?!?/p>
五、傳承一種精神
1.西湖歌舞幾時休?直把杭州作汴州。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延續(xù)了五千年,那是因為我們華夏子孫有著一種氣節(jié),每當國難當頭的時候,總會有些愛國之士站出來,宋代也如此,林升只是其中之一。
(出示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是啊,盼了一年又一年,宋朝的軍隊怎么還不回來收復失地呢,最后等到了白發(fā)蒼蒼,久臥病床,將死之時帶著遺憾寫下了
(出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林升的擔憂成了現實,茍且偷生只換來了短暫的安定,臨安府后來被攻破了,南宋亡國了,愛國詩人文天祥誓死不降,臨死前寫下了
(出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一首詩了解了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一位詩人,知道了國家強大的重要性,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最后我們以齊誦的方式致敬林升!
(生齊誦《題臨安邸》)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進一步感受詩人們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山 樓
歌 舞 幾時休
權貴 醉生夢死 林升 憂國憂民
暖 風 游人醉
杭 州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默寫《題臨安邸》。
2.收集描寫西湖的古詩,互相交流。
2、二年級上冊課文8古詩二首登鸛雀樓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二年級上冊課文8古詩二首登鸛雀樓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登鸛雀樓》說課稿
一、說教材
《登鸛雀樓》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
詩的前兩句寫登樓所見,詩的后兩句寫登樓所思。這首詩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詩僅20個字,語言樸素淺顯,言近旨遠,給人啟迪。前兩句寫景,詩人融情于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象雄渾的意境,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都容納其中,顯出詩人襟懷的寬大。后兩句寓理于事,進一步寫出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課文中配有插圖,可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古詩的要求是能展開想象,并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能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詩的特點,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和技能:
1.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過程和方法:
1.能根據文本內容,展開想象。
2.能結合自己的感悟說說古詩所要表達的意思。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fā)孩子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古詩的思想內容。
(四)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二、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本詩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學生無法親自感受。這樣對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通過教師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極富思想感情的范讀及壯觀的畫面帶學生入情入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情緒和濃厚的興趣。
(二)扶放結合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的特點,采用扶放結合法。首先扶著學生學習第一、二行詩句,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行詩句,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三)讀中有悟,培養(yǎng)語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詩傳誦已久,讀起來瑯瑯上口。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感受到古詩語言的優(yōu)美,既培養(yǎng)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使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融為一體。
(四)合作學習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種理念,本課的教學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同學相互評價等合作學習的形式,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fā)展。
三、說教學程序
怎樣運用新的教學理念,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讓二年級的學生能感受古詩的美,圍繞本課的學習任務,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詩題
古詩的意境是用極為凝煉的文字來創(chuàng)造的,對小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對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個總印象,為理解詩句,領會詩情打下基礎。在教學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想學、愛學,渴望學習的境界。我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掛圖),我們就來看看這座亭子,以及它周圍的景色,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學生回答鸛雀樓)對,你們真聰明!并相機介紹鸛雀樓名字的由來,因為這首詩是作者登上鸛雀樓寫的,所以題目叫登鸛雀樓,板書課題。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被激發(fā),順勢導入,便可水到渠成。
(二)初讀指導
人們認識事物要經過感知重現理解這樣一個過程,只有感知得越具體,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認真讀詩句,要求學生圈出生字詞,對照拼音,逐字、逐詞讀正確讀通順,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意。
(三)悟讀古詩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美的實踐。古詩教學更應以朗讀,吟誦為重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指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朗讀的方法,使他們與詩人產生共鳴。
1.解詞看圖,領會詩意
教學古詩必須從字詞句入手,進而理解詩人所描述的內容。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抓住白日、盡入海流等重點詞語,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了詞語的內容,進而了解詩句的意思。接下來,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學習第三、四兩行詩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所思及所蘊含的哲理。
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使學生自得求之,實現從老師的指導到學生的自覺的質的飛躍。
2.展開想象,化詩為文
想象和聯想是詩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古詩中的許多詞語都充滿了豐富的聯想,學生此時已理解了詩句,基本能用口頭語言表達了。所以,我要求學生根據這首詩,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講一講,把古詩的語言,轉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從口頭表達能力。
3.賞讀古詩,熟讀成誦
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時,我通過畫面再現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就是詩人。這樣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所蘊含的情感,孩子們都可能在朗讀中表達出來。然后,通過讓學生借助板書背誦、表演背誦、配樂背誦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這樣孩子的潛力就能得到發(fā)展,表現欲也得到了滿足。
(四)指導寫字
寫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分析每個字的筆畫、筆順、結構是非常重要的。課標中明確12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是喜歡寫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每個字的筆順、筆畫、結構,再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字寫好,并安排小組之間互相評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充分感受漢字的形美。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性、條理性。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對學生理解課文,背誦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我的板書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而設計的。
1.前兩句用一個(景)字概括,后兩句用一個(想)字概括,突出了全詩的中心,是整首詩的濃縮。
2./既代表朗讀時字詞斷開處,也表示將詩中詞語分隔出來,有助于釋詞,理解詩文。
3.表示讀重音,有助于學生朗讀詩文,體會詩情。
白日/依山/盡,
(景)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層樓。
《望廬山瀑布》說課稿
一、說教材及學生
古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詩人李白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內容,品味美感。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積累古詩的興趣。
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一些古詩,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培養(yǎng)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課程標準,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抓住重點字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感情。
二 、說教法及教學手段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為了使學生能學得快活,學得輕松,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采用激趣導入初讀感知感悟詩意課外延伸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我制作了有關課件,把瀑布的影視文件、能調動學生情感的優(yōu)美的音樂,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等制成了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情畫意。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取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說一說的學習方法,采用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全班討論交流的形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讀,即讀詩中的重點詞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始終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問,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說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始終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積累語言,在反復的多形式的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激趣導入,感受形態(tài)美
運用多媒體,可以創(chuàng)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審美的情感。教學伊始,就播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那俊秀的面容,廬山瀑布那宏偉的氣勢,學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赐暌曨l,教師啟發(fā)學生聯系積累的情感體驗談談: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tài),
第二步:初讀感知,感悟語言美
教學中,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詩歌語言的精髓。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自由讀古詩,畫出文中的生字,自學。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交流識字方法,重點指導學生區(qū)別廬和爐的異同。
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中學得知識,學得生字的一些認識途徑和方法。教師少做一點,讓學生多活躍一點。學生們在互相交流中彼此進步,不僅有助與良好性格的形成,而且培養(yǎng)了交際能力。
3.再讀古詩,要求讀正確、流利。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鋪墊。
第三步:感悟詩意,欣賞意境美。
引導學生感悟詩意,我分三步進行:
第一、知詩人。眾所周知,學習一首古詩,首先要了解的便是其作者,因為古詩之所以為古,原因之一是它離我們現在生活較遠,必須把它放在當時的背景下去理解,這樣,就必須了解它的作者。因為作者的生活的年代、當時的心境、人生品格等等,總是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了解了作者,也就了解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理解起詩來,就容易多了。
第二、解詩題。解詩題是在了解作者之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題者,文之眼睛也。有的詩題就揭示了詩的基本內容,學生只要懂得了詩題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詩內容。
第三、明詩意。詩歌其實是以形象來說話的,讀詩也就是要把握住詩人創(chuàng)造的形象,再現于學生的頭腦之中。我制作了與詩句相關的圖片資料,這些圖從某些角度揭示了詩意,我充分地利用了圖資源,讓學生圖文結合,體會意境,懂得詩情?;痉椒ň褪侵笇W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想象實現語言符號到形象的轉化,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句表現的形象。
第四步:課外延伸,感悟積累。
語文教學光依靠教材是不夠的,教師應靈活把握教材,擴展教材,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實踐活動為雙翼,展開教學活動,使我們的小課堂得到無限的拓展和延伸,架設起課內、課外有機連接的橋梁,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的課程體系。
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課堂最后,我把新編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小學生課外必讀古詩詞中的部分古詩納入課堂,如:課件展示,李白的《古朗月行》、《獨坐敬亭山》、《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fā)白帝城》、《秋浦歌》、《望天門山》等,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選學自己喜歡的古詩,可個人自學,可小組合作學,,強調自我感悟,個性發(fā)展。
最后播放媒體音樂《望廬山瀑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鞏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而且還陶冶了性情。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力圖建立一個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課堂結構,建立起師生的平等、感悟的課堂,對話與實踐的課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在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中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提高。
3、三年級上冊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說教材
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是3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他們的具象思維能力較為發(fā)達,想象力豐富,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教師要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說教學目標
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1.會讀湊喵孵等生字詞,會寫蜘蛛、暴曬、墻等生字詞。
2.通過分角色朗讀和小組討論的方法,借助文中語言、動作描寫的語句,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據故事結尾發(fā)揮想象,進行猜想。
教學難點:學習老屋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
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問答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方法。朗讀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會。小組討論法,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多媒體教學法能夠結合學生學情,幫助學生直觀地進行課堂學習。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說教學過程
這樣整體感知就為接下來的深入分析課文做好了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在課文整體內容把握的基礎上,深入地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在此環(huán)節(jié),我將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逐步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首先,我請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老屋和小貓、老母雞、小蜘蛛之間都發(fā)生了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喜歡的理由。我會邊巡視邊傾聽學生的討論進度,討論時間到,我會請每個組派代表進行課堂分享。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能較輕松地回答出:課文主要是老屋幫助小貓躲雨、老屋幫助老母雞孵小雞、老屋幫助小蜘蛛找食物這三件事。
接著,我會依據學生討論的成果進行提問:根據以上的討論,文中的老屋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由于之前的分析很細致了,所以學生也能夠說出,老屋是一個慈祥、善良、耐心、樂于助人的人。
然后,我會以問題來請學生思考,如果分角色朗讀課文,那么文中的老屋、小貓、小蜘蛛、老母雞,應如何讀出他們的特色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學生進行短暫的同桌討論,在課堂上分享,接著我會總結:老屋是蒼老的、慈祥的,朗讀速度應該緩慢,語氣低沉。小貓、小蜘蛛是可愛的、調皮的,朗讀速度較急,聲音洪亮。老母雞是年老的、穩(wěn)重的,朗讀速度適中。此外,小貓、小蜘蛛、老母雞都是請老屋幫忙,所以語氣要誠懇。在此基礎上,再請學生在班級里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學生便能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到此,我的重點得以解決,難點得以突破。
說板書設計(略)
4、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夜書所見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與反思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夜書所見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出示《靜夜思》的背景圖片。
孩子們,看著這幅畫,你想起了哪首詩?
2.指一名學生來背一背。
問:李白思念誰?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鄉(xiāng)的?
3.讓我們帶著思念,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知作者
1.簡介作者
2.好,我們來看這首詩,一起來讀一讀詩題。
3.解詩題
(1)你知道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嗎?
這里的書,就是我們現在寫的意思。
(2)誰來說說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三、初讀古詩
1.一讀
(1)(好,孩子們翻到書本35頁。)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一名學生讀詩,正音。(強調挑的讀音。)
(3)教學多音字。這個字還在哪些詞中也讀挑呢?
2.二讀
(1)快速地讀,用------標出詩人所寫的景物。
(2)指名說,板書,再讀一讀詞語。
3.三讀
(1)理解注釋
A.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你還發(fā)現了什么?
B.①②③④與下面注釋里的①②③④對應起來的,注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C.看,詩句里的促織右上角有個③,我們就到下邊的注釋中找③,找到了嗎?
D.說一說促織就是什么?
E.你知道詩人為什么叫它 促織嗎?
因為它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
(2)學生自由讀詩。
四、明詩義,悟詩情
(一)出示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1.誰來說說蕭蕭指什么聲音?(風聲)
2.詩中的梧葉指的是什么?
3.鏈接詩句:
古人常用蕭蕭 梧葉來寫秋天的景象。
(1)出示詩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一聲桐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讀到這兒,老師又想起了一句諺語------
出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2)再出示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你能把這寒聲送到句子中去嗎?
(3)指名朗讀,評價學生的朗讀
(4)出示夜晚的梧桐樹葉子。
(二)學習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課件演示詩人的生活情境
2.學生想象說話。
3.板書:思親念家--------這就是詩中所說的動客情。
4.出示詩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這里的客指的是誰?(葉紹翁)
(2)為什么詩人稱自己為客。(因為他不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就像是在外作客。這客就可以解釋為在他鄉(xiāng)作客。
5.練習朗讀,評價朗讀。
6.齊讀前兩句詩
7.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三)學習三、四兩句
1.課件演示一燈明。
2.說說詩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所以詩人說夜深籬落一燈明。
4.他看著這一點燈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兒童在捉蟋蟀。
(2)猜測有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什么呢?
(3)詩人看到燈火,在猜想、在回憶。你看,古人寫詩,就是有趣,經常把話倒過來寫。那你能用我們現在的說法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4)指名說。
5.練習趣讀
6.情感轉換
過渡:可想起自己小時候斗蟋蟀的歡快情景,詩人更是感到傷心和孤獨。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
(四)整體感悟
1.出示整首詩。
2.孩子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3.配樂讀詩。指兩名學生讀------
4.我們一起來讀。
5.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來說詩的意思,孩子們來對詩句,好嗎?
6.小結:那一晚,葉紹翁徹夜未眠,寫下了這首詩。學習古詩,不僅會讀,還要會背。
7.指名背誦全詩。
六、拓展
(1)出示《楓橋夜泊》
(2)自由讀詩,說說詩人寫了哪些景物?
(3)快速讀,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說明詩人的心情?(愁)
(4)張繼和葉紹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們寫的詩都表達了自己客居他鄉(xiāng),思親念家的心情。孩子們,你能讀出張繼心中的愁嗎?先自己練習一下。
(5)指名讀。
(6)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八、總結:指名讀詩。
自古以來,懷鄉(xiāng)思親的詩句好多好多,孩子們,課外再去找一找,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交流。
板書:
梧葉
江 秋風 思鄉(xiāng)之情
夜書所見 兒童 促織 回憶童年
籬落 燈
5、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贈劉景文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贈劉景文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把本單元關于秋天的重點詞句加以整合,然后通過復習鞏固這種不常見的引入方式展開新課的學習。在本堂課中我主要采取對比法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詩意,在感悟詩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看圖說完整一句話及幾句話的能力。綜觀全課,有成功有失敗。我覺得提高課堂效率上還是很成功的,復習了本單元重點,積累了古詩,學寫了四個生字,還進行了我仿佛的句式訓練以及看圖說話訓練。失敗之一是學生看圖說話不太會說,只關注了荷花忽視了荷葉,對擎雨蓋的理解產生了困難,這或者是由于圖片的不清晰,又或許是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更或許是我的引導不到位。失敗之二是由于我的不放心,我讓學生事先在家里進行了預習并讓家長指導朗讀,造成上課前朗讀基本已經到位,在已經基本到位的情況下要體現本堂課的古詩朗誦上的一個明顯的進步梯度就比較困難了,這讓我原先的設想基本泡湯。人無完人,課無完課。每堂課總是有缺陷的,在缺陷中不斷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6、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又為以后的首詩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運用文包詩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二、說教法、學法:
1.游戲激趣,營造氣氛。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古詩,這得益于我校七色花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在課前讓學生和老師一起誦讀學過的古詩,進行對詩游戲,不僅達到調動以往的學習經驗,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營造好氣氛。
2.掌握方法,主動學習。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講述教師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
3.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語文教學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樣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說教學程序:
我的教學設計分為五個步驟: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二、 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三、 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 指導誦讀詩句。
五、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放古箏曲,讓古箏曲縈繞課堂,創(chuàng)設意境。)我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在悠揚的琴聲中,我們即將開啟本節(jié)課堂的大門,孩子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隨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對詩游戲,背誦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為后續(xù)學習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2.揭題,釋題后,學生質疑,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更快、更深地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我結合以前教學古詩的經驗發(fā)現,就算你把詩的每一個字的意思都告訴他,甚至寫下來,然后你讓他連貫地理解和說出詩的意思,學生仍然有一定的難度:或者一知半解,或者語言支離破碎。我就想,既然學生說不出來,那我何不直接把詩意告訴學生呢?但是,又不能太直接、機械、生硬。這時,我想到運用文包詩這一形式,把古詩變成一篇學生非常喜愛的故事來教學《山行》。這樣學生悟詩意花的時間少了,我就有更多地時間去引導學生悟詩情。悟詩情后,學生的朗讀水平跟著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初讀古詩后,我運用課件播放岳麓山風景圖,創(chuàng)設情境,開始講述詩句中所包含的故事,通過文包詩,幫助學生理解詩句中每個字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先借著景色入手,引導學生學會到文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第三步:由扶到放,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借助圖片,理解遠上石徑斜的意思。再感受寒山之寒,我是這樣引導的:陣陣秋風裹挾著片片紅葉向詩人吹來。此時,站在山坡上的杜牧會有何感受?從哪個字能讀出詩人這種感受?再指導用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通過比較法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生處與深處的用法比較,學生體會生字的妙用的同時也提醒了學生這個詞默詩時不再出錯。接著引導學生想象山林人家晚炊圖,感到深山中也充滿生機。教給學生帶著想象讀詩句的方法。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重點引導學生對坐字的理解和悟詩人熱愛秋天的感情。坐字,解釋為因為,與現在的字義差別太大,學生很難找準,于是,只能告訴學生:這個坐字的意思,跟我們現在的坐下的意思完全不一樣。這樣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坐的意思是因為。知識的自我生成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意,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在悟情方面我運用課件播放了很多楓林美圖,并與二月里美麗的春景圖進行對比,通過反復引讀霜葉紅于二月花,悟詩人熱愛秋天之情。有了感情的鋪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
在本首詩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比如生字的體會
2.想象漫游法。
教學中可以聽到我引導學生想象的語句:透過有人家這三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通過看課件:感受楓林的絢麗。讀好后兩行。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第四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jié)奏感。
(3)想象畫面地讀。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
第五步: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該趁著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古詩,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縱向學習。
電腦出示: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讓學生讀讀這首和秋天有關的古詩,簡單談談自己知道了什么?配樂朗讀。
7、三年級上冊22課讀不完的大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22課讀不完的大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讀僅、麻等8個字,會寫讀、昆等10個字,會寫昆蟲、螞蟻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樂趣。
3.聯系生活實際,感悟課文內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同學們,大自然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來猜一猜,分別是什么?【3】 出示有關大自然花草樹木、飛鳥蟲魚的謎語,讓學生猜。
如: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魚)
團結勞動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叢去工作,造出產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
2.作者也寫到了許多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讓我們去看一看。(板書:讀不完的大書)
二、簡介作者?!?】
朱維之(1905-1999)浙江蒼南人。中共黨員、民盟成員。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學習、進修,回國后在福建協(xié)和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曾任滬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調任南開大學教授,先后擔任南開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職,并當選為天津外國文學學會會長、天津比較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顧問、中國外國文學學會顧問。朱先生是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他一生從教六十余年,桃李滿園,著作等身,在中國教育界、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
三、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隨機指導。
(1)學生試讀課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自然段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出示讓學生認讀。
(3)【7、8】 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第一行含有會認字的,第二行含有會寫字的新詞):
不僅 麻雀 盤旋 敬佩 春筍 幾寸 秋高氣爽 一副
讀不完 昆蟲 螞蟻 梨樹 溫柔 池塘 畫冊
認讀形式靈活多樣。
師生參與評價,重點強調生字筍、寸、冊為平舌音,爽、柔為翹舌音;
前鼻音僅、旋、昆,后鼻音爽、塘等。
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學生練讀。
(4)詞語我理解
溫馨提示:【9】
理解詞語的方法:
查字典或詞典、聯系上下文、從理解重點字入手。
有的詞語應該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詞語不僅要弄清它的意思,還要想一想這個詞用在什么場合?
小組交流自己理解的詞語。
猜猜我是誰。根據意思說出對應詞語。【10】
① 沿著螺旋軌道運動,或旋繞飛行。( )
②整整齊齊,次序分明,條理清楚。 ( )
③超出常人,脫離凡俗。 ( )
④ 悠遠地想象,無拘無束的聯想;指超越現實境界的想法。 ( )
⑤形容秋天晴空萬里,天氣涼爽。( )
(5)生字我會寫
(11、12 :生字田字格課件)
讀 昆 麻 螞 蟻 梨 寸 柔 塘 冊
①記字形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13】
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記副、螞、蟻、梨、塘。
加一加:讠+賣=讀日+比=昆廣+林=麻。
②說說本單元每個字提醒大家寫時要注意什么?【14】
寫好生字四步走:1.說一說。2.看一看。3.寫一寫。4.對一對。
說一說:整體結構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結構,寫時要上寬下窄。左右結構,應寫得左右等寬。
看一看:關鍵筆畫的寫法?!?5】
讀、螞、蟻、塘左右結構,應寫得左窄右寬。
寫一寫:老師范寫,重點指導柔、冊,學生練寫。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寫一撇。
冊注意筆順,最后一筆是橫,長,橫穿整個字,左右露頭。
對一對:再和課本對照一遍,寫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時改正?!?6】
③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④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
師小結: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最神奇的文字,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具有集形象、聲音和意思三者于一體的特性,掌握了漢字這一特點去學習,能幫助我們更輕松的認讀、識寫。
⑤同桌相互聽讀課文,在讀中鞏固識字。
四、再讀感知,理清內容。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17】 課文描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
學生閱讀后討論完成預設:
(飛鳥、花草、鮮花、螞蟻、果樹、竹林、棕櫚樹)
2.指名說一說段落意思。【18】
第一自然段:寫從小就喜歡到大自然去尋找好玩的東西。
第二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飛鳥非常好玩。
第三自然段:大自然中花、草非常美。
第四自然段:我家院子里的果樹結的果子味道鮮美。
第五自然段:介紹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櫚樹。
第六自然段:總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
五、課堂總結,再讀課文【19】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課本的生字生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語言的生動、有趣。
2. 理解作者為什么把大自然稱為一本讀不完的大書。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朗讀情況。
2.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詞,解決了不理解的詞語,也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本文寫了大自然哪些好玩的東西?【24】
(板書:飛鳥、花草、鮮花、螞蟻、果樹、竹林、棕櫚樹)
3.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讓我們快到書中去看看吧。
二、讀中感悟,體驗新知
1.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
【25】課件出示思考題:
(1)這本書指的是什么?
(2)你是從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誰來讀一下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對五六歲的孩子來說,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體評議。
(一)學習課文2-5自然段
1.作者又覺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找一找。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第2~5自然段)
(2) 【26-30:第2~5自然段】
默讀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體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
(飛鳥、花草、鮮花、螞蟻、果樹、竹林、棕櫚樹)
2.選擇一處或幾處你喜歡的景物,小組內學。說說作者最喜歡什么,你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的。【31】
預設:
(課文第3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螞蟻搬家時井然有序、盡心盡力以及兩軍對壘時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誠令人不可思議)
3.選小組代表展示交流
A.【32】:螞蟻搬家,井然有序,當兩軍對壘時,那番勇敢忠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大自然中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行為卻往往讓人不可思議,讀螞蟻搬家的情景,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驚訝。指名朗讀,集體評議)
(2)螞蟻兩軍對壘時表現怎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齊讀,看誰能讀出對螞蟻的敬佩之情)
B.【33】: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池塘邊的棕櫚樹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葉子在風中搖擺,一副超凡脫俗的樣子。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魚在倒影間游玩,又是另一種境界。
(1)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現怎樣的美好的景象?
【34】預設:遼闊的天空,浮云朵朵飛鳥翱翔,五顏六色的鮮花散發(fā)出沁人的芳香,滿山的果樹,竹林生機勃勃,高大的棕櫚樹
(2)作者會有什么感受呢?
預設:大自然太美了如詩如畫。
【35】(3)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預設1: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運用了擬人是手法,展現了竹林的美麗溫柔。
【36】預設2:我從池塘邊的棕櫚樹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葉子在風中搖擺,一副超凡脫俗的樣子。這句話中,挺拔、超凡脫俗讀出棕櫚樹的高大威武,這里運用擬人的手法,非常生動。
4.小結,齊讀第2~5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所描述的畫面。
(小朋友讀得真不錯,讀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我們在朗讀時,根據內容想像畫面,會讀得更美)
(二)總結全文,品讀內化
【37:最后一自然段】
1.齊讀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38】2.為什么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看不完的大畫冊?(聯系課文內容)
【39】3.為什么說大自然里有無窮的奧秘,無盡的樂趣?(聯系自己生活)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小結: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
2.拓展延伸【40】
聯系課文內容和平時的生活積累,說說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奧秘,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回答哪些問題?
板書內容
讀不完的大書
動物:飛鳥、螞蟻
花:花草、鮮花、
樹:果樹、竹林、棕櫚樹
8、三年級上冊19課海濱小城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9課海濱小城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
《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描寫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抒發(fā)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本課生字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弄清本文的敘述順序。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閱讀課文,了解課文通過描寫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表達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弄清本文的敘述順序。
(四)教學難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了解課文通過描寫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抒發(fā)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二、說教法
閱讀課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本課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目標導讀探究問題交流匯報感情朗讀課堂總結。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朗讀訓練為主線;樹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思想,教師扮演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啟發(fā)者的角色,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讓學生通過劃一劃,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自主思考問題,合作交流問題,探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基于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閱讀評價的要求,我設計本課教學流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拉近距離。
1.同學們,你去過海濱嗎?你想了解海濱小城是什么樣子的嗎?
2.板書課題:19 海濱小城。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化的問題引入,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水到渠成地導入新課教學。)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本。
1.學生齊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講什么內容?課文描寫了海濱小城的什么特點?
2.學生討論、交流,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臺匯報學習成果。
3.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為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三)目標導讀,喚醒思維。
1.教師出示以下幾個目標問題,喚醒學生閱讀思維。
①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②課文描寫了海濱小城哪幾個方面的特點?
③文中描寫了哪幾處景物?把點明這幾處景物的詞語畫出來。
2.教師點撥引導。
(四)探究問題,啟動思維。
1.學生帶著以上3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劃一劃,用腦想一想,探究文中隱含的答案。
2.教師巡視指導。
(五)交流匯報,碰撞思維。
1.學生探究問題結束,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收獲,談談自己的看法。
2.小組派代表匯報各小組的探究結果,讓思維在小組匯報中撞擊出絢麗的火花,讓學生在小組匯報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比無目的的閱讀,收到的閱讀效果更佳。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通過目標導讀、探究問題、交流匯報的學習形式,讓學生的思維經歷喚醒、啟動、碰撞的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感情朗讀,培養(yǎng)語感。
本文雖是一篇閱讀課文,但文質兼美,表達曉暢,結構清晰,非常適合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采用齊讀、賽讀,小組讀、指名讀等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欣賞美景,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設計意圖: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欣賞、品味,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受到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教育。)
(七)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根據教師板書,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大腦中建構本課的知識體系。
2.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物說一說或寫一寫。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或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物,達到語文教學溝通課堂內外、聯系生活實際的目的,讓學生樹立生活語文的思想。)
五、說板書設計(略)
9、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亦、抹、宜等生字,誦讀詩句,利用注釋及學過的方法學習古詩。
2、借助圖片,發(fā)揮想象,走進詩境,能有感情朗讀詩文,背誦詩文,并體會詩人的感情。
3、拓展學習,注重積累。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 :欣賞古詩意境,領會西湖比西子這一千古妙喻,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題。
1、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最有名的景點要數西湖。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在這里飲酒賞景,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北宋大文學家、大詩人蘇軾所作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2、齊讀詩題。(指導讀對節(jié)奏)
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么?
(預設:生1:我知道了天氣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
生2:我讀懂了地點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詩人在飲酒。)
3、師歸納小結:是呀,蘇軾和他的朋友在西湖上喝著酒,賞著美景,起初天氣是晴的,后來下起了雨。那是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走進詩中,走近西湖去看看吧!
二、走近西湖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2、認讀詩中的生字新詞。小組接力讀,再齊讀。
瀲滟 亦 淡妝濃抹 相宜
3、詞語讀好了,相信詩也會讀得好,誰來試試?
學生讀詩,教師相機指導評價。
4、全班齊讀。
三、晴雨西湖
(一)晴天西湖
1、我們先來欣賞晴天西湖的美景吧!
出示晴天西湖的景色圖片。
2、理解瀲滟。請仔細觀察瀲滟這個詞,猜猜它可能跟什么有關?(水,都是三點水的字。)
3、出示水光瀲滟的圖片。瞧,天晴的時候,陽光灑在水面上,水波一蕩一蕩的,閃閃發(fā)光,瀲滟指的就是生接:波光閃動的樣子。
4、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波光粼粼、水光瀲滟的畫面?
5、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閃動,你覺得這水面像什么?
(預設:像明晃晃的鏡子。
像閃閃發(fā)光的金子。
像水晶寶石。)
6、這水光瀲滟的景色夠美吧,難怪蘇軾會說(生接)水光瀲滟晴方好
7、理解方的意思。方在字典里有7種解釋,老師選取了其中3種。
出示課件:方:A正直 B正當;恰好 C一種形狀
在這里方選哪一種?(第二種:正當;恰好)
你能給晴方好中的方換個詞嗎?
(預設:晴正好;晴剛好;晴恰好)
8、在陽光的照射下,所有的景物都鑲上了金邊,晴天的西湖真是美麗呀,你能把這種美麗讀出來嗎?
指名學生朗讀。
9、聽完他的朗讀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美景?
學生展開想象描述晴天西湖的美景畫面,教師啟發(fā)評價。
10、小結方法:一邊讀一邊想畫面,是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
(二)雨中西湖
1、不僅晴天的西湖景色這么美,雨天的西湖景色也很美。請同學們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先自由地讀一讀,悟一悟。
2、在蘇軾的眼中,雨天的西湖生接:山色空蒙雨亦奇
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雨中西湖的美?(奇)
理解奇的意思。
3、雨中的西湖奇麗在哪里?現在,你們就是坐在小舟上飲酒賞景的蘇軾,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云霧迷蒙,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展開想象描述雨中西湖的美景,教師相機啟發(fā)點撥。
四、晴雨西湖
1、剛才還是陽光燦爛,水光瀲滟。(出示晴天西湖圖片)現在卻是山色空蒙,迷??~緲。(出示雨天西湖圖片)誰能把這晴雨的變化讀出來?指導朗讀。晴天的西湖讀得響亮一些,燦爛一些;雨天的西湖讀得輕柔一些。
2、短短的一天中,就讓我們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實在是曼妙,我們再跟著作者來回味一下。師生合作說。
師說:我看,水光瀲滟是景 生接:我看,山色空蒙也是景
我看,晴是景 我看,雨也是景
我看,晴方好 我看,雨亦奇
我看,水光瀲滟晴方好 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1、晴天的西湖是那樣的嬌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樣的溫柔,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像生接:西子。出示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板書:西湖西子2、西子是誰呢?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獲得知識的途徑,歸納引導:看注釋、查資料、讀課外書等都是獲取新知識的好方法。
3、課件補充出示西子的資料。
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傳說每次當西施在古越國浣紗溪邊洗紗,水中的魚兒一看到她的驚艷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
4、西子美嗎?難怪蘇軾會贊道:
生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絕色美女西子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是那么適宜,那么美麗。西湖也是生接:淡妝濃抹總相宜。課件演示西湖的四季之美。
師跟隨著課件圖片和音樂描述:
每當春天的時候,楊柳青青,桃花盛開,鳥兒歡唱,行走在蘇堤上,美景盡收眼底;
夏天一到,湖面上一望無際的荷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到了秋天,這兒是人們賞月的最佳去處。你看,皎潔的月光,灑在湖面上,是那么的唯美;
冬天的西湖,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讓人仿佛走進了美麗的童話世界。
6、想象說話。課件出示:
西湖真美??!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啊!
先小組說一說,再匯報交流。
7、西湖的美,美在了四季,美在了四時,美得靈動,美得雋永。真是生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因為這一千古巧喻,西湖又多了一個很美很美的別稱西子湖。
六、情系西湖。
1、蘇軾與西湖有著不解之緣的。。
課件出示背景資料:蘇軾曾經兩次在杭州任職,期間,他帶領當地人民疏導了西湖,并駐堤防洪,這條修好的堤壩就成了著名的蘇堤。同時他為了保護西湖,還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所以說,蘇軾是很有西湖情結的,在杭州的這三年里,他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對西湖最是醉心。這首詩就飽含了詩人對西湖深深的贊美與留戀。
2、配樂朗誦。
3、引導背誦。
在蘇軾的眼中,西湖是這樣的美麗醉人。
男生背:水光瀲滟( ),山色空蒙( )。
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是一位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
女生背:欲把西湖( ),淡妝濃抹( )。
說起蘇軾,人們就會想起西湖,想起他的千古巧喻。
齊背:欲把西湖比西子,( )。
每當人們行走在西湖,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蘇軾的這首千古佳作。
齊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七、拓展閱讀。
1、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蘇軾寫了很多西湖的詩詞,《飲湖上初晴后雨》就有兩首,課文是第二首,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首。
課件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2、除了蘇軾,在其他詩人筆下的西湖又是什么呢?
課件出示: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宋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廣寒宮。 清 .周起渭《泛舟西湖夜半始歸》
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 艾青
3、有關西湖的詩詞歌賦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去搜一搜,選幾首讀讀背背。
10、三年級上冊15課搭船的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二
三年級上冊15課搭船的鳥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二
第二課時
一、教師談話導入,激趣促學。
1.談話解題: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十五課《搭船的鳥》一文的生字生詞,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哪位同學能說一說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學說一說。
3.教師評議并小結:那誰見過會搭船的小動物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這樣的朋友一只會搭船的鳥。
二、初學課文,把握課文整體內容。
1.談話過渡:請同學們邊聽課文錄音,邊思考下面的問題(投影出示問題):
(1)搭船的鳥是什么鳥?
(2)你喜歡這樣的小鳥嗎?為什么?
2.學生聽錄音,然后分組討論、交流問題。
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
三、精讀課文,深入認識翠鳥。
1.認識小鳥的美麗。
(1)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小鳥樣子美麗的段落,然后讀一讀,把你對小鳥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2)學生自己找段落、讀課文。
(2)指名學生讀一讀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師小結,并投影出示問題:多么美麗啊!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你想怎樣讀這句話呢?
(4)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各組組長記錄各組的討論結果。
(5)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并讀一讀這句話。
(6)課文是怎樣描寫小鳥美麗的?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找一找有關的句子。
指答(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教師相機板書: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鸚鵡還漂亮。
(7)誰見過鸚鵡,它長得什么樣?(指名學生說一說。)
(8)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鸚鵡的圖片。(學生說說圖片中鸚鵡的樣子。)
(9)鸚鵡的確很漂亮,可本文卻說翠鳥比鸚鵡還漂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翠鳥的樣子?
(10)教師在學生的回答聲中課件出示翠鳥的圖片,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對比,加深對比鸚鵡還漂亮這句話的印象和理解。
(11)請同學們用書上的話說一說翠鳥的樣子,然后你們可以在組內互相說一說。(學生照著書上的內容描述小鳥的樣子。)
(12)經過剛才的練習,誰能不看書只看著翠鳥的圖片說一說它的樣子?(指名學生上前指著翠鳥的圖片說一說它的樣子。(然后學生在組內練習說)
(13)再讀多么美麗啊比鸚鵡還漂亮,你的體會和剛才比較有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教師評議并小結:覺得這只小鳥更加美麗了,也更加喜歡這只小鳥了)。
(14)教師范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學生練讀。
(15)現在我們試著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組內成員比一比,看誰最先會背,組間比一比看哪組的學生都能會背。(學生按要求背誦。)
(16)教師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組一起背誦,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2.認識翠鳥的本領,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問題: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站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
(2)學生分組說一說,組長記錄下組內學生的想法。
(3)分組匯報。
(4)教師評議并小結:同學們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聽老師把小作者的想法讀一讀。
(5)老師范讀,然后學生練讀,讀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談話過渡: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只翠鳥在船上干什么?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師范讀,學生練讀。
(8)投影出示問題:讀了這一段,你對小鳥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樣的?
(9)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分組匯報(小鳥還會捕魚,而且動作靈活)。
(10)哪些詞語能說明翠鳥捕魚動作靈活?
(11)指名回答,課件出示: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12)現在你們知道小鳥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魚)
3.感悟翠鳥的靈性。
(1)談話過渡:小鳥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飛行的勞苦,還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魚,這真是一舉多得呀!你覺得這樣的小鳥怎么樣?(很聰明)
(2)教師小結:聰明體現在動物身上,我們還可以稱之為靈性。小鳥搭船捕魚還體現了小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要想讓動物和我們人類相處得更加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
四、總結全文,加深對翠鳥的認識。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
2.學生分組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3.學生朗讀全文。
五、課后作業(yè)。
你們這節(jié)課的收獲可真不少,讓我們課下進一步了解翠鳥,問父母、查資料都可以。在下節(jié)課把你的新收獲說給大家聽,讓同學們因為你的介紹,從而更加全面、詳細地了解翠鳥這位好朋友!
11、三年級上冊27課一個粗瓷大碗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27課一個粗瓷大碗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個粗瓷大碗》是三年級上冊的最后一篇課文,作為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將學生在前面閱讀方法默讀應用于閱讀實踐中。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語文要素的表述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二學段的目標是一致的: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于怎么學習略讀課文已經有了清楚的了解,那就是對照題目下方的學習提示:默讀課文,說說這個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你還可以查查資料,了解有關趙一曼的事跡。
為了讓學生在未學習課文之前對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結合教學前面一篇課文《手術臺就是陣地》時,觀看白求恩的影視片能夠對人物形象有更加完整、深刻的認識的實情,我將查找有關趙一曼的資料作為一項家庭作業(yè)布置給學生。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這項任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提示學生可以尋求家長幫助,有條件的可以打印,或者上網找到相關資料后摘抄到本子上,目的也是在于初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意識。
教學伊始,我由生活中常見的碗說起,引出課題后,出示人物簡介,再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趙一曼的資料,從學生的實際表現來看,前一天布置這項任務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如果學習完再布置的話,就少了檢測環(huán)節(jié),雖然搜集資料并沒有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完成,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感興趣的同學才會搜集,這樣也能以榜樣的作用影響其他學生。
雖然本課唯一需要學生完成的要求只有一個,即默讀課文,說說這個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但還是應該給學生出聲朗讀的時間,朗讀的作用也是魔都替代不了的,特別是初讀課文環(huán)節(jié),至少要保證學生能讀正確,接著是讀通順,在此基礎上才能達成理解文章大意的目標要求。
在研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也有查找資料的經歷。課文第六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句話:抗聯部隊幾個月來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饑。野菜、草根不說了,都知道,但是這個橡子面是什么呢?以前只聽過青稞面,這個橡子面真沒聽說過,上網查了下,才知道原來是橡實(橡樹、櫟樹的果實)磨成的粉,可以充饑,味苦。課堂上,我把這個情況也告訴了學生,學生對當時部隊艱苦的生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帶著學習提示中的問題默讀課文,自讀自悟。全班交流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自由交流,學生說的很多時候是印象深刻的片段,如有的學生提到:通訊員給趙一曼一個粗瓷大碗,趙一曼拒絕了;趙一曼把高粱米飯倒進鍋,從另一口鍋盛了半碗野菜粥;趙一曼的粗瓷大碗丟了,成了七班的菜盆。我提示學生關注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如有一回、開飯了、第二天開飯的時候,然后讓學生嘗試將同學們提到的片段用時間詞連接到一起,完整的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接著,我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說說通過學習,認識到了一個怎樣的趙一曼,學生有說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有說關心戰(zhàn)士的,有說艱苦樸素的。至此,趙一曼的偉大形象已經留在學生心中。
最后的提出疑問環(huán)節(jié),有同學提到了趙一曼在倒掉高粱米飯,盛了半碗野菜粥時,為什么炊事員沒吭聲,眼里卻含著淚花,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應該拋給學生讓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習更有深度,不過自己似乎因為課堂時間的原因有些著急,幾乎是由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代替了學生對文本的思考與理解,現在想來實在不妥。
12、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一組祖國美好河山圖片,讓學生欣賞。)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課前我們欣賞了祖國壯麗的大好河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選擇去哪里?
生1:我會選擇去大海。
大海邊,大海你去不了。(師及時補充)
師:為什么選擇去大海邊?你想看什么?你能說說嗎?
生:我想看到大海與藍天相連之間的船只。
師:很好,有想法!
生2:我想到山峰上去,從山頂上往下看風景。
師:不錯。
生3:我想到草原上去,去看看動物在草原上到底在干嘛?我還想去草原上騎馬。
師:嗯,策馬奔騰,那簡直是太爽了!
生4、5、6:我也想去草原,去看看草原上萬馬奔騰,還有看牛羊吃草。
師:瞧!咱們的小手好多好多啊,說明一個問題,大家都喜歡旅行是不是?
師: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也有一個喜歡周游天下的人。他字太白,號謫仙人 ,被后世稱為詩仙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生齊呼:李白。
師:對呀,他就是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同時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今天我們就追隨李白的足跡,一起游天門山去。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這個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心領神會)
師:對,遠遠地看??词裁茨??
生:天門山
師:既然是遠遠地看,那我們的聲音就得放出去,就應該讀出向遠看的意思,我們再來讀一遍,齊。
生:望-天門山
師:讀完課題后,你有什么想問的?
生1:天門山在哪里?
2:天門山上有什么?
3:李白在哪里望天門山?
4:天門山上的景色怎么樣呢?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師:好了,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首古詩。但是,學之前首先要學會怎樣去讀詩,怎么樣讀呢?有幾個要求,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學生自由朗讀,老師強調自由讀,讀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有搖頭晃腦的讀,有抱成一團的讀,那有沒有誰來展示一下呢?
生(紛紛舉手)
(師指名朗讀。)
師:同學們,剛才他讀的怎么樣?有沒有誰來評一評?
生1:我覺得他沒有讀出斷句。
師:(故作驚訝狀)哦,那你來試試,把他的斷句讀出來好嗎?
生反饋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評評他讀的怎么樣?
生2:他剛才重音沒有讀出來。
師:嗯,也就是說停頓有了,重音卻沒讀出來,那你來給同學們演示一下。
(生抑揚頓挫、激情高昂地讀。)
師:同學們,他讀的好不好啊?
生大聲呼道:好并且掌聲鼓勵。
師:看著你們讀,楊老師心里癢癢的也想來試一試,你們來評評,楊老師讀的怎么樣吧?
(師范讀古詩。)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生大呼特別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請你們學著楊老師的樣子再讀一讀,好嗎?(生大聲齊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教學反思
一次我教李白的《望天門山》,因為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首唐詩,所以我草草地備一下課,就走上了講臺,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正當我講的盡興時,一個學生的問話打斷了我的思路:老師,天門山高嗎?為了突出下面我要講的氣氛,我不假思索地說高,太高了,不然就叫天門山了嗎?于是我在黑板上畫出了高高的東梁山和西梁山,并畫出了長江的走勢,學生都很贊嘆地點了點頭。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了蕪湖,并有幸目睹了天門山風姿,想象著當年李白乘舟欲行的豪邁,我親自爬到山頂上,沒一會,只幾分鐘的時間,我就爬到了山頂上,感覺這山并沒有我想象的高,但為什么李白寫的那么有氣勢呢?觀察的角度不同,當年李白是乘船,現在你在山頂上,感受當然不一樣了。一個同事提醒了我。于是我下了山,租了船,重溫了一下乘舟將欲行的感覺。此時,我想起了我曾和學生講過的天門山的事,一種愧疚油然而生,揮之不去。
想想自己參加工作也已經十多年了,教育教學中,我總是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所以心里一直很坦然,雖然沒有取得過什么優(yōu)異的成績,但也從來沒出過什么差錯,可自從我教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并親眼目睹天門山的風姿時,我的心里就覺得很愧疚。
從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需要一種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不能僅憑自己的感覺。
13、四年級上冊3課現代詩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3課現代詩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秋晚的江上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秋晚的江上》作者劉大白
這是一首散文詩。
賞析詩句:
此詩形散而意濃,意境優(yōu)美。細察,其形式排成三行,本詩分為兩段,只有三句,即鳥兒馱著夕陽夕陽掉在江上蘆葦妝成紅顏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詩。歸鳥何以倦了?鳥倦實在也是人倦。這是詩人的想象,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一個馱字,一方面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奇麗的想象。第二行,鳥翻雙翅,抖落斜陽,這種夸張的描寫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第三行,通過妝和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詩歌中:歸鳥、斜陽、雙翅、蘆葦、紅顏等一組五彩斑斕的景象交相輝映,倦態(tài)、馱著、翻翅、掉落、妝成等一組動感十足的場景相繼登場,這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浸透著詩人的瞬間感受,流露出詩人的無比欣悅心情,,如一幅色彩明麗的風光圖畫,自是可人之境。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合作探究,品味詩歌語言,學習詩歌中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特色,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江邊秋景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對現代散文詩歌的熱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
教學過程
1、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如此美景帶出學生思索詩歌的描寫筆觸。
2、讀詩歌,品詩意。
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
(歸巢的鳥 斜陽 白色的蘆葦 美景)
讓學生以小組組隊的方式進行朗讀互助,互比,使得學生朗讀詩歌時字音準確,字句通順;在課文中劃出生字,認識生字,理解本詩。
3、研讀詩歌,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詩歌,讓學生表達出喜歡的詩歌以及原因,進行全班交流
師: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鳥兒要干什么,是怎樣的狀態(tài)
生:鳥兒歸巢,倦了
馱 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綺麗的想象
4、思考問題
師:本詩用夸張的表現方式來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用擬人的方式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一絲情趣和生氣
5、整體感受詩歌的內涵
從詩中描繪的景色來感受作者務必欣悅的心情,詩人通過觀察、感受、描繪、想象來寫出秋晚的江上的美;讓學生用美的眼睛,充滿詩意的心,去感受秋天,想象秋天,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板書設計
鳥馱著夕陽
翻雙翅
白色的蘆葦
妝成 紅顏
14、四年級上冊16課麻雀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16課麻雀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tài)、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僅刻畫出小麻雀的弱小,獵狗的兇暴,我的同情憐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親子、母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麻雀》是第八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該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一要真實,二要具體。學習《麻雀》一課,是讓學生在熟練運用讀課文,想畫面的閱讀方法的基礎上,著重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敘述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而認識到內容真實、具體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發(fā)出熱愛生活,懂得母愛的偉大和愛護弱小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同時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根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自主學習及創(chuàng)新精神。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后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教養(yǎng)方面:
1、12個生字及有關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育方面:
懂得母愛的偉大和熱愛幼小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發(fā)展方面:
1、掌握具體敘述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識地加以運用。
2、培養(yǎng)自己提出問題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母愛的力量)
教學手段:
1、多媒體電腦,課文錄音帶,收音機,電視機
2、引疑、導析,讀、思、畫、議結合法
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運用多媒體電腦出示有關簡介作者的資料,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的圖片、動畫和課文片段,結合教學的需要,投影出示思考題、練習題及課文片段,引導學生進行邊讀邊畫邊思,并通過讓學生自問自答,互問互答,小組、集體議論,引疑、導析,讀、思、畫、議結合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大膽創(chuàng)新。
教學程序:
第一教時,在簡介作者后,放手讓學生按預習的提示和課后思考題2的要求,讀課文,想畫面,并通過議論,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課文的角色及每個角色的特點,了解課文的段落及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起因、經過、結果)。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然后以課后練習題3的填空題為重點,讓學生讀、思、畫、議,體會課文是怎樣把小麻雀的弱小寫具體的,進而引導學生熟讀、背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以突出教學的重點,分散和突破教學的難點。
第二教時,以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怎樣把老麻雀與獵狗搏斗的經過寫具體,真實地表達親子、母愛是無與倫比的思想感情。教學時,先小結第一段并過度: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風吹到地上,一只獵狗慢慢地走近,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小麻雀正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突然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樣出現的,怎樣跟龐大的獵狗搏斗的呢?以此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接著,讓學生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思考上面的問題;再讓學生自由朗讀,按習題2(投影出示:找出課文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提出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的要求和例子,邊讀,邊畫,邊思,并反復讀有關的句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廣泛收集,發(fā)現材料,再通過匯報有關句子,集體議論,解決習題2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掌發(fā)現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然后分四人小組進行讀,思,議,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全體學生直接參與,并進行互相比較,加以綜合。然后進行匯報:通過自問自答、互問互答的方式進行匯報交流,相互啟發(fā),深入探究老麻雀保護幼兒的急切心情和敢于與敵人作殊死搏斗的無畏氣概,進而領悟親子、母愛力量的強大,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動發(fā)現,探究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能力。同時,經過反復的讀、思、畫、議,學生對課文的每個角色,特別是對老麻雀這個主要角色的神態(tài)、動作及果敢的形象和親子、母愛產生的巨大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真正領會到寫文章怎樣做到真實、具體,與此同時,學生根據板書的重點詞語,記憶和背誦課文的重點段,就不會感到困難。再學習課文第三段和總結課文,談體會也就水到渠成。
通過板書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層次順序。
2、體現作者是怎樣具體地記敘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3、幫助學生記憶課文的重點段,以突破背誦的難點。
15、四年級上冊13課精衛(wèi)填海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13課精衛(wèi)填海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帝、曰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少,會寫帝、曰等5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述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學交流精衛(wèi)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三篇課文,這三篇課文都和神話有關。誰來說說你對神話的了解?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神話故事《精衛(wèi)填?!?,這篇課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則文言文。
二、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練習寫字。
(出示自學提示)
1.師:請大家讀自讀提示,按要求學習。
提示: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
2.師:課文讀的這么熟練,把單字挑出來你還能讀準么?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生字曰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區(qū)別,曰字要寫得扁平一些,中間的短橫起筆靠著左邊的豎,右邊不能靠著折筆畫。
3.引導學生讀出課文恰當的停頓。
(1)師:文言文要讀好停頓,才能讀出韻味來。仔細聽桑老師讀,你再試著模仿讀一讀。
(2)師:在你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些句子比較難讀?重點強調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的停頓。
(3)再來練習讀文,指名讀,男女賽讀。
(4)學生齊讀課文。
三、指導學生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1.課文讀得有滋有味,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先來回憶一下讀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歡的方式來理解這個故事。
3.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4.結合剛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講講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么?
5.朗讀并背誦課文。
(1)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再讀課文。練習背誦。
(2)自由背誦課文.
四、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
1.師:孩子們,我們都知道神話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這篇文言文中,你覺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師講述:炎帝的小女兒在東海游玩,卻不料發(fā)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與命運,化為了一只精衛(wèi)鳥。我們再來看插圖。
3.指導看插圖:觀察精衛(wèi)的外形、動作、神態(tài),說說此刻精衛(wèi)眼中的東海是怎樣的?(波浪滔天、十分兇險等)
4.面對波浪滔天,兇險的環(huán)境,精衛(wèi)是怎么做的?精衛(wèi)在填海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對這些困難,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對狂風巨浪,精衛(wèi) 。
面對他人的不解和質疑,精衛(wèi) 。
面對 ,精衛(wèi) 。
學生根據句式匯報想象。
師:文中的精衛(wèi)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結合文中具體語句來談一談。
出示: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引導:銜西山之木石只堅持了一天嗎?(抓住常銜,想象精衛(wèi)填海的時間漫長、意志堅定、毅力頑強.....)。板書:不屈不撓
五、拓展閱讀(《學習鞏固》13課《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特征才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打開《學習鞏固》42頁,結合注釋理解這篇文言文。思考:1.你覺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個什么樣的人?
2.推薦閱讀《山海經》。
16、四年級上冊27課故事二則之扁鵲治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27課故事二則之扁鵲治病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的傳說故事。主要寫扁鵲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
這篇寓言故事耐人尋味,有著多元的寓意,從蔡桓公的身上,我們分析出:剛愎自用、太過固執(zhí)就沒有好的結果;還可以讀出應該防微杜漸,把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否則,它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嚴重。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在學習生字詞和閱讀方面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生字詞以自學為主。本篇寓言淺顯易懂,學生在理解上不會有太大的障礙。教學中要突出道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讀出人物心情、態(tài)度的變化。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紙、練習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揭題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身體難免會出現小狀況,比如頭疼、肚子疼、感冒。當你生病了,你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學生說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名醫(yī),來學習和這位名醫(yī)有關的一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由自己的看病、治病經歷說開去,引出本課內容,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p>
二、自主學習
1.預習情況了解
學生是否根據導學案的引領標段落、劃生詞,對于閱讀感受或疑惑是否做批注。
2.檢查自主學習(出示課件)
(1)生詞朗讀(主要檢查成績處于下游的7號或8號學生)。
(2)詞語的理解。
(3)課文內容的了解。
【設計意圖: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引領,已在課下進行個人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所以在新受之前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及進一步的指導。個人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開展,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能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三、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扁鵲與蔡桓公見面,每次扁鵲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分別是怎樣的?小組內讀一讀對話,朗讀時把人物的態(tài)度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展開組內交流,學生說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其他學生或質疑或補充,最后由小組長組織交流成果。通過組內交流,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處于下游的7號和8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p>
2.交流匯報
(1)教師以抽簽的方式選出匯報組。
(2)被抽中小組長在小組長帶領下整體匯報。
匯報建議:①一共有幾次見面。
②每次見面分別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③每次見面中,扁鵲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蔡桓公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本部分是合作交流的延續(xù)。選取一個小組整體匯報時,小組成員中有的回答問題,有的進行及時補充;匯報完畢后其他小組或贊同,或補充,或發(fā)表不同看法,促成三維目標的統(tǒng)整融合】
3.朗讀扁鵲和蔡桓公的話,在朗讀中體會任務的態(tài)度變化。
四、成果展示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兩個環(huán)節(jié)活動的開展,看來大家對于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態(tài)度的變化已有深刻理解。下面我們要演一演這則寓言故事,看哪個組更生動地重現扁鵲治病。(課件呈現展示建議)
2.小組排練故事
(1)小組長組織選取角色扮演者。
(2)小演員試演,其他成員指導。
3.教師抽簽決定有機會上臺演出的小組。
4.小組演出。
5.其他組選派代表進行點評。
6.教師點評指導。
【設計意圖:語文課要上得有語文味,就應該立足文本,文本沒有寫蔡桓公說話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而讓學生通過想象補充任務劫色態(tài)度,并把自己的理解升華到演出來,則可達到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教學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
五、精講點撥
本環(huán)節(jié)分散于其他環(huán)節(jié)之中。解決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遇到的且小組成員解決不了的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會的問題不講,學生通過交流能解決的問題不講,做到課堂的有效、高效?!?/p>
六、課堂達標
兩道題測試學生對本則寓言故事的掌握情況。
要求:自己做交換批改匯總難點尋求幫助。
【設計意圖:利用具有針對性的題目,遵循層次性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p>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
扁 鵲:醫(yī)術高明 醫(yī)德高尚
蔡桓公:固執(zhí) 堅持己見
17、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后注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詩的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歌博大的人性美.
3.課內外結合,激發(fā)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大體把握詩歌含義,想象詩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賞析中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培養(yǎng)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教學準備:
課件資料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為主,點播為輔.
課時:一
課前游戲:賽詩會,看誰背誦的古詩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文學的王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景?,F在,我們就隨著詩人王昌齡的筆跡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了解塞的意思.
簡介作者: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后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冻鋈?、《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學古詩,了解詩意
現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說詩的意思.個別字意指導.
教師小結:我們是怎么初步讀懂古詩的?
學習古詩的方法:借助課文的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通過朗讀,進上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出示資料: 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為什么征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
你還從哪里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出邊塞戍邊的征人,為什么不見回家呢?
戰(zhàn)事頻繁終老邊塞
戰(zhàn)死沙場
放古代戰(zhàn)爭的視頻,學生觀看,談感受.
師:是啊,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戰(zhàn)爭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無家可回和永遠不能回家啊.
指導讀這兩句詩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該怎樣讀呢? 這是怎樣的一種同情呢?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征人戰(zhàn)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無數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嘆生命的卑微讀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
失去親人的悲痛,作者感嘆人生的無奈讀
指導讀
想一想這兩句詩有沒有講述一件有關征人的具體事情?詩中沒有說征人們具體的生活事件,你覺得征人們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師創(chuàng)設情景:(音樂起,出示課件)夜色中,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峰,一輪明月照著邊關,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們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個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這征人是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征人??!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征人們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同在一輪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親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發(fā)蒼蒼的父母征人柔弱無助的妻子③ 征人無依無靠的孩子
教師激情引讀:
這千百年來千百萬白發(fā)雙親、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可憐的妻子、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孤苦無依的孩子對兒子、丈夫、父親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是啊,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每個征人盼回家,每個征人的親人盼征人回家.詩人寫出這樣的詩句該有何等的悲天憫民的情懷啊.板書:思親盼歸 征人們回家有望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生看資料,理解資料意思。
古代的邊塞詩,有很多就反映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我們一起輕聲讀讀,感受感受。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 陳陶《隴西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北朝民歌《木蘭辭》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fā)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不朽佳句,我們也寫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寫話。指名讀讀自己寫的話.
2、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生讀詩。
這兩句詩講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和希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跡,幫助學生理解。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尺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學生匯報,教師引讀。
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的殷切希望,來,我們來表達一下詩人的希望,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學生談
是啊,這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也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整體讀全詩。
然而,戰(zhàn)爭停止了嗎?你認為有李廣將軍在,戰(zhàn)爭就可以平息嗎?就會有和平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
學生齊誦全詩。
三、閱讀思考拓展升華
寫一篇讀后感,可以談對戰(zhàn)爭的看法,也可以寫對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寫一個調查匈漢戰(zhàn)爭的論文
資料一:
漢王朝、匈奴河南之戰(zhàn)后,匈奴人失去了陰山以南的廣闊區(qū)域,痛心疾首,每過于此,無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戰(zhàn)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豐美的河西地,經濟上蒙受的損失更為嚴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武帝時,漢王朝、匈奴在漠北大會戰(zhàn),經過數月搏殺,匈奴損兵十幾萬,這幾乎是匈奴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zhàn)后,匈奴幾無壯年男丁。
資料二:
涼州詞 王之渙 涼州詞(王翰)
黃河遠上白云間,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萬仞山. 欲飲琵琶馬上催。
羌笛何須怨楊柳, 醉臥沙場君莫笑,
春風不度玉門關.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從軍行(王昌齡) 從軍行(李白)
青海長云暗雪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遙望玉門關。 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城頭鐵鼓聲猶震,
不破樓蘭終不還。 匣里金刀血未干。
資料三:
出塞曲
臺灣 席慕容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xiāng)
資料四:
《雄關賦》節(jié)選 峻青
啊!雄關!
這固若金湯的雄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
在我們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上,在那些干戈擾攘、征戰(zhàn)頻仍的歲月里,這雄關,巍然屹立于華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間,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著異族的入侵,捍衛(wèi)著神圣的祖國疆土。這高聳云天的堅固的城墻上的一塊塊磚石,哪一處沒灑上我們英雄祖先的殷紅熱血?這雄關外面的亂石縱橫、野草叢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處沒埋葬過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關,它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的英雄歷史的見證人,它本身就是一個熱血沸騰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
如今,這雄關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它卻仍以它那雄偉莊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們的神圣的國土再一次遭受到異族入侵的話,那位手執(zhí)大刀的青年小伙子,還有我們的現代花木蘭,以及所有登臨這雄關的公民,全都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殺敵衛(wèi)國的戰(zhàn)場!
18、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評課稿教材分析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評課稿教材分析反思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詠物說理的七言絕句。詠物貼切自然,合乎情理,說理精辟深刻,很有啟發(fā)性。尤其評梅之語,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詩人從視覺雪比梅白,嗅覺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長一短,觀察入微,評判獨到。這種寫得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執(zhí)一端的根據,揭示了詩人擱筆費評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詩人借雪和梅的爭春,告誡人們世上萬物都各有千秋,無論何人都各有所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文字生動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本詩。
2.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歌所蘊含的道理。
3.了解有關雪梅的古詩詞,學習梅花的精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本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歌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報春的使者,它們各自的長處是什么呢?
圖片
順勢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生字詞
2.解題+背景介紹
3.聽讀古詩,邊聽邊想象畫面。
4.看視頻,思考詩中描寫的景物。
讀完了這首詩,我們知道了梅和雪的長處分別是:()和()
三、精讀
1.課件出示圖片
梅花?和雪到底誰更美呢?我們看一看詩人是怎么說的。
學習梅雪爭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盡春色,誰也不肯服輸。
2.騷人閣筆費評章
詩人放下筆,難以評論她們的高下
3.梅須遜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瑩潔白
4.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優(yōu)勢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現在我們知道了每句詩句的意思,你能來完整的說出整首詩的意思嗎?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盡春色,誰也不肯服輸。詩人放下筆,難以評論她們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缺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學完古詩,想一想: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好貴品格。
??從他們的比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維訓練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9、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反思
一上課,我先出示廬山的圖片、視頻資料,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喜歡上廬山,再對蘇軾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北宋大蘇軾寫的一首有關廬山的詩。這樣,學生就急切地想知道大詩人筆下的廬山又會是什么樣的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我一般采用讀、誦、吟的方法。在《題西林壁》的教學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認真地讀詩,要求做到通順、流利,能認真、正確地讀下來。然后,在學生慢慢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吟誦,在反復地吟誦中走進文本。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回顧之前學過的《畫楊桃》一課,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水到渠成。我順勢又提了個問題:通過學習了古詩,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他們回答地也比較到位.之后又帶入《登飛來峰》一詩,這兩首詩形式結構類似,增加學生的積累。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20、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評課稿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評課稿教學反思
1. 合理利用教材,有效整合課文
部編版教材主編溫儒敏說過: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著把新教材看作不容置疑的教學標準與藍圖。教材教材,編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學的材料,當然也會提供某些教學的框架和導向,但學情不同,用起來也應當有各自的發(fā)揮,教材是可以質疑、改動和調整的。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編排課文的順序。比如在這一單元的古詩教學中,老師將《從軍行》和【日積月累】中的《涼州詞》放在一堂課上教學。這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分析兩首詩的異同,仔細一看,兩首詩在形式上確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邊塞詩歌,都出現孤城,前兩句都是寫景但是,兩首詩卻在思想感情上完全相反。《從軍行》激昂頓挫、壯志凌云;《涼州詞》委婉蘊藉,鄉(xiāng)愁難禁。這就注定了兩首詩歌在景色描寫上必有不同。
課上,通過反復地讀,品味意象,學生明顯讀出了兩首詩,兩個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對比之中,學生更加清晰鮮明地明白了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不同,情不同。
所以,從這一課中,我了解到,教材不是一個單純的線性結構,只要教師使用得當,教材可以變得立體。而我們最終的目的,一定是為更高效的教學服務。
21、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題臨安邸課堂筆記知識點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題臨安邸課堂筆記知識點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題:
《題臨安邸》描寫了詩人對茍且偏安、一味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們的諷刺和憤慨,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注解]
①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溫暖馥郁的風。④直:簡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開封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2、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tǒng)一,希望兒子以后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注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 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23、五年級上冊6課將相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6課將相和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將相和》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說教材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將相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第十冊第五組第一課的內容。《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這篇課文以戰(zhàn)國時期為大背景,以藺相如的言行活動為主要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有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愛國的高貴品質,同時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從而告誡人們以和為貴的道理。
說學情
其次我談一下學情
對于六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了一定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對于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這篇課文寫作年代相比學生較為久遠,學生容易與文本產生一定的時空距離。所以學生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讀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學中進行由淺入深的引導啟發(fā),使學生理解課文。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研讀課文文中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品悟和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fā),體驗以和為貴的深刻道理。
說教學重難點
由于本課是根據歷史故事改寫而成的,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通過反復閱讀,著重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文中的三個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習,勤于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
2.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課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自由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而達到自己提出問題,組內交流解決的效果。
在學法上,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chuàng)造,達到既鞏固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于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課題《將相和》,隨即提問:文中的將是誰?相又是誰?和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通過談話,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并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如廉頗、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么?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于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huán)節(jié):研讀賞析,體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讀書,不待老師講。
鑒于此,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三個小故事的情節(jié),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能用什么詞語概括,段落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fā)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并借助多媒體圖片和片段,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jié)課重點詞句。如讀到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迫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塊撞在這柱子上 時,用多媒體展示藺相如舉璧欲撞的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將學生們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完璧歸趙這個詞語,體驗藺相如的聰明過人。當讀到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時,出示廉頗背背荊條的圖片,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負荊請罪這個詞語,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廉頗知錯能改的優(yōu)良品質。
最后,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向文中的兩位人物學習,學習他們做人的高貴品質。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后,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藺相如、廉頗各有什么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思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后,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愛國的圖片,如運動員為國爭光等,再啟發(fā)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作為小學生應如何愛國。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huán)節(jié):安排作業(yè),復習強化。
一節(jié)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jié)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后作業(yè):
作業(yè)1:請大家將本節(jié)課中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yè)2:寫一寫:我能為國家做些什么?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先在黑板上寫上將和相, 再在對應寫上廉頗和藺相如,用一根橫線將二位人物連起來,寫上一個和。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課文的大體脈絡,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jié)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識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點,我力爭在以后做得更好。
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24、五年級上冊17課松鼠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7課松鼠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松鼠》是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一篇科學小品文??茖W小品文,它是說明文的一種,它與其他說明文不同之處,是采用某些文學的表現手法來說明事物?!端墒蟆愤@篇課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習性的特點,采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所以這是一篇學生喜歡讀的介紹小動物的文章。
2、教學目標:
鑒于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能用先......再......然后造句。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維目標: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教學重點確定為:
(1)自主識字識詞。
(2)能夠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是比較淺顯的文章,介紹的又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動物,所以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老師的啟發(fā)、引導為輔。學生以讀為主,以閱讀促進學生思考,通過師生交流、溝通,生生交流、溝通,合作探究,達到共識,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同時借助多媒體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設置來激活課堂的教學氣氛。
三、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學生自由發(fā)言)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也很熟悉小動物吧,現在我們來一個猜謎比賽,看看誰猜得又快又準(多媒體展示動物謎語)。
第四個謎語把同學們給難住了吧,因為這種動物在我國主要生活在西北和東北地區(qū),所以同學們不熟悉它,它是誰呢?你看它駕著一只小船來了。(多媒體展示松鼠的圖片)今天我們就隨著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筆端去結識這位新朋友。
【設計說明】運用猜謎的方法導入課文,既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又增強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圖片,給讓學生對松鼠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閱讀課文,圈點出生字生詞,討論查證。
問題一:請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動物的句式說話。(師生共同歸納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書)
【設計說明】通過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對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訓練了學生對重要信息的篩選、歸納能力。
問題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話來概括松鼠的這些特征。(板書文章的結構)
【設計說明】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文章總分的結構形式。
2、品讀課文
問題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請結合課文有關內容,大膽發(fā)揮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漂亮。
【設計說明】讓學生以松鼠的身份來介紹松鼠的漂亮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學會用用擬人的手法來介紹小動物。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問題二:(多媒體展示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說,并串編成一個故事。
【設計說明】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閱讀課文,記憶更扎實,通過對比學生對松鼠馴良的特點理解更深刻。
問題三:閱讀第4、5段內容請你以我覺得松鼠是一種的動物,理由是的句式說話。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認識和體驗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設計說明】利用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在講述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內在習性機靈這一個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生動說明的妙處。教學重點難點再次得到落實。
3、能言善辯
多媒體一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讓學生與課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設計說明】通過對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
4、遷移訓練
那現在我們就一展身手,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吧!
【設計說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課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寫作。通過口語訓練,對課堂知識的加以鞏固及運用。
(三)課文小結
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寫作上的啟示?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后,由學生自己來板書明確。
【設計說明】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來總結,會比由老師執(zhí)筆的效果來得好。這更體現了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閱讀探究為主,教師點撥、啟發(fā)為輔的教學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布置學生課后去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
【設計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
(五)板書設計 (多媒體展示)
松鼠 啟示:
外形漂亮
生活習性:活動
住
吃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25、五年級上冊15課小島說課稿課案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5課小島說課稿課案教學反思
《小島》講述的是一位將軍在視察自己管轄的小島駐軍時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反映了小島戰(zhàn)士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們具有熱愛海島,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表現了將軍關心戰(zhàn)士疾苦,與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質。
本課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展開故事情節(jié)。全文以戰(zhàn)士以島為家為主線,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的好文章。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以下幾點指導學生感悟文本,努力達成高效課堂。
一、給學生質疑問難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上課伊始,我先營造問題情境,讓學生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問,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斷提升和思維習慣的不斷養(yǎng)成?!墩撜Z》中共有117個問題,其中109個是弟子問孔子的,7個是弟子互問的,只有1個是孔子問學生的。這對我們應有所啟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因為這種發(fā)現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超越知識和技能,走向智慧與鮮活。
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關系到學生能否自主學習的關鍵。
第一,教法服從學法。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教師的一切行為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這是向學生傳授學法的最好形式。從學生學會一篇課文的角度來設計教路,每個程序中,既有要達到的目標,又有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教學中,學生按這樣的順序由淺入深地學習,逐步達到學懂學會。久而久之,經過反復訓練,這種教法逐漸會轉化為學生的學法。
第二,練習緊扣學法。學生有了學習方法,還應轉化為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設計多種變式練習,促進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
三、給學生揣摩作者寫作方法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感悟文本語言。如,語言描寫:戰(zhàn)士們有蔬菜吃嗎?走,去看他們吃什么!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動作描寫:將軍重重地放下筷子。將軍把手中的菜倒進湯里把菜湯舀到戰(zhàn)士們的碗里。外貌描寫:喉嚨哽了一下。將軍凝視著那片綠色。心理描寫:將軍留宿小島了解戰(zhàn)士的生活;將軍準備推廣這種種菜方法,讓這一帶守島部隊都吃上新鮮蔬菜。學生從這些描寫中讀懂了將軍是一個關心戰(zhàn)士,與士兵平等的人。
四、給學生主動探索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教師如果擔心學生不會學習,如果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學習,學生怎么能學會學習?教師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著的孩子永遠不會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實際問題。
五、給學生合作交流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在合作學習中才能學會合作。教師要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留意課文中的細節(jié),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本情感,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感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6、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題臨安邸》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詩是宋代詩人林升題寫在臨安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作者先通過山、樓兩個疊詞的運用,讓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重重疊疊的青山,彷佛出現在眼前,給人以美好的感受。但是面對國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踐踏,南宋官員卻不思故土,詩人的憤怒之情躍然紙上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暖風熏得游人醉中,暖風一語雙關,不但介紹了當時的自然春風,又指出了當時的淫靡之風;游人在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權貴。最后以只把杭州作汴州結尾,諷刺了南宋權貴們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于為難之中,被淫靡之風熏得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茍且偷安,更表達出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有較好的古詩學習基礎,對古詩有一定的學習熱情。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但由思悟,在學生充分閱讀思考、質疑的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來了解一段歷史,感悟一種民族情懷,帶領學生充分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2.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和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及詩中蘊含的情感。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方法與策略: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情景,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并受到心靈的熏陶。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歷史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一座城市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呢,能否把印象最深的一處介紹給大家呢?
(生自由發(fā)言。)
2.下面老師也給大家推薦一個地方,請看大屏幕。
(播放杭州宣傳片)
3.這是哪里?覺得怎么樣呢?
(生自由發(fā)言。)
4.你們用了最簡單最簡約的一個詞來表達對這座城的印象,其實啊,單單一個美字不足以評價這座城,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上牒贾菰谌藗冃闹械牡胤绞切U高的,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都為它寫下過濃濃的一筆。比如說
(出示描寫杭州的名句)
5.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杭州的詩,它的名字叫《題臨安邸》。
(板書課題,指導臨和邸字)
(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運用談話的方式引出杭州,并利用視頻讓學生感受杭州城的繁華,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為學習詩意以及領悟詩情做出了很好的鋪墊?!?/p>
二、學會一首古詩
1.大家看這個題字,我們在四年級曾經學過一首關于題字的詩。
(齊背《題西林壁》)
2.揭示詩題。
3.出示詩文,提出要求:用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生讀詩文)
4.誰能給大家讀一下?
(生展示讀,在讀好停頓的基礎上師指導讀長短音的技巧。)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預習效果,在多次朗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進而為后面的詩文理解,與作者產生共鳴做好夯實的基礎?!?/p>
5.師: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懂了嗎,透過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關于杭州的哪些畫面?
師板書山,樓,歌舞。
6.出示圖片。
何為山外青山?一座連著一座,此時此刻你能否想到一句符合畫面的詩句?
7.出示圖片。
(1).我們再看,樓是什么樣的樓?
(2).穿越到宋朝,透過這些樓,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3).人們在這座繁華的城市里干什么呢?
(4). 此城,此風,此景,此歌舞給游人怎樣的感受呢?
生:暖風熏得游人醉。
8.是香風吹到我們的面頰上讓我們陶醉了嗎?
生:是美酒。
生:是美景。
生:是繁華的城市。
生:是美女。
生:是這種生活狀態(tài)。
生: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能力,透過圖片,文字去探索詩中更深刻的內涵?!?/p>
三、記住一段歷史
1.再看這首詩,題目提到了一座城臨安,詩文寫了一座城杭州,貌似文不對題??!其實這里有一段屈辱的歷史。
(師講解杭州的歷史以及臨安的名字由來)
(播放短片)
2.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暖風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僅僅只指到杭州游玩的游客嗎?
(指當時居住在杭州城里的人們。指當時的朝廷里的官員們。指當朝的皇帝。)
3.那么這個醉字貌似有了另一層含義?
(指當時杭州從上到下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紙醉金迷的生活風氣,茍且偷生的生活風氣,不思復國的生活狀態(tài))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背景,了解南宋權貴們不思復國,茍且偷安,進而去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情懷。】
四、認識一位詩人
1.這一切,被一個人看到了,他就是林升,也就有了這首傳世千古的古詩《題臨安邸》。(生齊讀詩文。)
2.假如你是林升,你想說些什么嗎?
生:杭州的人們,醒醒吧,我們應該停止這種生活,要發(fā)奮圖強,去收復舊山河。
3.所以說詩人寫出了三個字幾時休?
(師板書)
4.當林升看到杭州城里的人們沉迷于這種安于現狀的生活,發(fā)出了感嘆。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5.當林升看到南宋小朝廷不思復國,一味的求和,用文字做出了這樣的諷刺。
(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
6.林升擔心這樣長此下去,這個羸弱的小朝廷又能堅持多久呢?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設計意圖:通過再讀詩文,達到讀者與文本共鳴,與作者共鳴,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情懷。】
五、傳承一種精神
1.西湖歌舞幾時休?直把杭州作汴州。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延續(xù)了五千年,那是因為我們華夏子孫有著一種氣節(jié),每當國難當頭的時候,總會有些愛國之士站出來,宋代也如此,林升只是其中之一。
(出示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是啊,盼了一年又一年,宋朝的軍隊怎么還不回來收復失地呢,最后等到了白發(fā)蒼蒼,久臥病床,將死之時帶著遺憾寫下了
(出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林升的擔憂成了現實,茍且偷生只換來了短暫的安定,臨安府后來被攻破了,南宋亡國了,愛國詩人文天祥誓死不降,臨死前寫下了
(出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一首詩了解了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一位詩人,知道了國家強大的重要性,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最后我們以齊誦的方式致敬林升!
(生齊誦《題臨安邸》)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進一步感受詩人們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感?!?/p>
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山 樓
歌 舞 幾時休
權貴 醉生夢死 林升 憂國憂民
暖 風 游人醉
杭 州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默寫《題臨安邸》。
2.收集描寫西湖的古詩,互相交流。
27、五年級上冊9課獵人海力布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9課獵人海力布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重點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可貴品質,激發(fā)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朗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體會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可貴品質,激發(fā)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教師點撥法、組織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知道的民間故事(如孟姜女哭倒長城、梁祝化蝶、花木蘭代父從軍等),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引出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掃清字詞障礙
形近字僵和疆;叮囑(叮嚀、囑咐、千叮嚀萬囑咐)
2.了解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了四件事:①海力布平時熱心助人②海力布打獵時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一顆寶石,從此他聽得懂動物的語言③他把利用寶石聽到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沒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訴了鄉(xiāng)親們,鄉(xiāng)親們得救了,而他自己卻變成了石頭④人們世世代代紀念他。
(二)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海力布是一個怎樣的人?
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人。從得知可怕消息后海力布的神態(tài)(大吃一驚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淚)動作(急忙跑回家催促大家)和語言(我可以發(fā)誓,我說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及了?。┲校梢钥闯?。
2.海力布明明知道,如果把鳥兒的話說出來,自己會變成石頭,為什么他還要說?
因為海力布平時就是一個熱心助人、會為他人著想的人,所以,當他知道只有把事情說清楚,大家才會相信,只有犧牲自己,才能換來鄉(xiāng)親們的平安時,他決定把鳥兒的話說出來。這表現了海力布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1.現場模擬
當鄉(xiāng)親們看到海力布變成石頭的時候,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模擬鄉(xiāng)親們的口吻來說一說。
2.教師小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海力布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救了鄉(xiāng)親們,他是勇敢的、偉大的。他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世代傳頌。我們要將他的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環(huán)節(jié)四:作業(yè)設計
1.回家后簡要地向父母復述這個故事。
2.根據課文內容,給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一段話,簡要介紹它的來歷,400字左右。
五、板書設計
獵人海力布
一、熱心助人
二、舍己為人
28、五年級上冊8課冀中的地道戰(zhàn)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8課冀中的地道戰(zhàn)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人民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創(chuàng)造出地道戰(zhàn)這種戰(zhàn)斗模式打擊日本侵略者。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冀中地道戰(zhàn)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在此基礎上要激發(fā)學生的學國熱情,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要把重難點講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明白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戰(zhàn)稱為抗日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學習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這一奇跡記敘下來的。
二、學生分析
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對課文的重難點比較難以理解,因此要采取一切辦法,一切手段把課文講透。
三、設計思路
本課設計思路以素質教育新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組織者、指導者。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并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四、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冀中地道戰(zhàn)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學習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這一奇跡記敘下來的;是怎樣具體介紹地道的式樣和特點的。
(二)能力訓練點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國人民在戰(zhàn)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三、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并輔之以電影錄像資料、課件完成本課教學。
(二)學生學法以小組為單位,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讀、思、講、辯理解課文內容。
四、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二)難點理解為什么說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三)疑點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戰(zhàn)稱為抗日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
(四)解決辦法充分利用影視資料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自悟,并通過播放影視材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自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讀、思、講、辯理解課文。
七、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八、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冀中的地道戰(zhàn)》這篇課文。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1)地道戰(zhàn)是怎樣產生的?(播放電影片段)(2)地道戰(zhàn)的作用是什么?
2、說地道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史上驚人的奇跡,那么它奇在哪兒?(圍繞奇跡這一中心詞深入學習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一重點內容。)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分組討論:
(1)地道的結構特點有哪些?
引導學生歸納:從總體結構看,地方隱蔽: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高深適宜:四尺多高,離地面三尺;構造齊全:住人、拴牲口、做廁所、氣孔;作用極大:保護群眾。
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你又怎樣理解地道之奇?
(小組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歸納:從隱蔽自己,打擊敵人方面的結構看,口外:隱蔽安全,堆滿荊棘,設置陷坑;口內: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冀中人民怎樣對付敵人的破壞?(播放電影片段)
(小組討論交流后歸納:從對付敵人破壞方面的結構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溝相連。)
(3)冀中人民怎樣通訊聯絡?(無線電吆喝聲,有線電拉鈴聲。)
小結:
(1)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此時你們最想說什么?
(2)作者把結構十分復雜的地道,介紹得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們一目了然,如臨其境。
3、齊讀課文最后一部分,說一說地道戰(zhàn)的歷史地位。
(三)總結、擴展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把地道戰(zhàn)這種斗爭方式講明白的?
課文抓住了事物的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記敘了地道戰(zhàn),今后寫作時要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2、欣賞歌曲《地道戰(zhàn)》。
(四)布置作業(yè)
學了《冀中的地道戰(zhàn)》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請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冀中的地道戰(zhàn)
地道戰(zhàn)的產生為了粉碎掃蕩
地道戰(zhàn)的作用保護自己,打擊敵人地道的特點歷史地位
29、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反思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反思
這節(jié)課,少了冗長單調的解詞析句,但超綱達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五六年級的階段目標: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的要求,并通過吟誦表現之,同時感受到漢語的聲韻之美。課堂氣氛活躍,我教得很輕松,孩子們也學得輕松。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播放教學效果視頻)
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把古詩中的內容用圖畫展現出來也是學生對古詩形成自我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當然,在本設計中,有些問題還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學生對漁火這一意象缺乏現實了解,所以在根據古詩作畫的環(huán)節(jié)里, 體會漁火傳達的思想感情有難度,以致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實現。這啟發(fā)了我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做些知識鋪墊。
30、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楓橋夜泊》。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對本課作具體闡述。
一.說教材
《楓橋夜泊》是語文國家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首,本單元課文旨在通過文本讓學生欣賞、領會大自然的美麗景象。《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 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詩人借景抒發(fā)了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依據教學內容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有節(jié)奏地誦讀詩歌;能結合注釋初步理解詩意。
2.能在誦讀過程中抓住詩眼及意象進行畫面想象,進一步領會詩人感情, 從而形成個性的情感體驗。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抓住古詩意象,通過吟誦理解詩意,領會詩情。理解詩人是如何表現愁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重視古詩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 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時空差距,學生處在以直觀感受為主的心理水平。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本課教學將充分體現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 利用圖畫、聲音讓學生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拉近學生與詩人與文本的距離。
2.體驗學習教學法。本課重點是抓住古詩意象,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因此教學時,我將讓學生把古詩還原成圖畫,在想象的過程中完成個性的領悟。
3.提示點撥法。點撥學習思路,激發(fā)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思考。點撥學習重難點,本課難點是理解詩人的愁 及詩文傳遞出來的清幽凄冷的意境,這時我將提示詩人寫作背景,幫助學生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
4.評價激勵法。本課教學我講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要言而有理,不拘泥于追求標準答案,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這也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個性情感體驗。
三.說學法
教學相長。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的學法有三個:
1.誦讀感悟法。
2.想象感悟法。
3.自主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分析,我做了如下的教學流程設計:
談話導入:我們從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中看到了詩人眼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從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體會到元稹對秋菊的獨愛之情。江南秋夜,橋畔孤舟,常年的羈旅生涯,使詩人張繼對水鄉(xiāng)靜謐幽美的景色有著更深的感受,頓時綿綿詩意流注筆端,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
1.讀,讀出語感。
先聽老師范讀,給學生一個初體驗。然后讓學生對照注音、注釋讀,解決字音詞義的問題,再聽錄音跟讀,檢查自己誦讀時在字音上是否正確。因為已學的《望洞庭》和《菊花》也都是七言絕句,學生已做過劃分七言絕句節(jié)奏的練習,所以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邊讀邊劃句子節(jié)奏,然后請個別學生誦讀,大家評議節(jié)奏劃分是否正確。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2.誦,誦出情感。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在學生讀出語感的基礎上,再次回歸文本,請學生認真誦讀全詩,找到詩人看到的和聽到的。詩人看到的有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聽到的有烏啼、鐘聲。要學生理解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意象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將意象具體化,充分利用圖畫、聲音讓學生真切地體會這些意象帶給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根據圖畫采用個別讀、分組讀、男女對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理解詩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想象自己是詩人換位邊讀邊思考:看到這些畫面,聽到這些聲音,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逐步把學生融入到詩歌感情里。有了上面的情境體驗,接著請學生找出詩中最能表達詩人情感的一個字,在學生找到愁字后,我順勢介紹愁就是本詩的詩眼,并板書愁,突出重點。圍繞詩眼,拋磚引玉,詩人為什么愁,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而把學生帶入背景的學習中:楓橋在蘇州,距離詩人的家鄉(xiāng)湖北襄陽千里之外。此時,詩人不是一個怡然自樂的游客,而是一個科舉考試的失敗者。夜深了,詩人獨自一人,他的心情便化成了詩中的愁。接著讓學生繼續(xù)誦讀,從讀中去體會詩人的憂愁。
3.吟,吟出美感。
吟,讓學生領會詩的格律美,進一步領會詩的意境美。我先示范吟唱,順勢激發(fā)學生吟詩的興趣。(播放教學過程視頻)再同桌合作,一人吟詩,一人畫詩,把詩中的意象在畫中展現出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樂自然融合。學生在吟詩中感受古詩的格律美,在想象作畫中深入理解詩意,感受詩情,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愁,緊接著,抓住月落、江楓、漁火這三個意象進行重點指導,力求通過點來突破面,以詞的理解來融匯整首詩的感情,突破難點。月落在畫面中,不好表現,我會點撥學生想象已學的古詩中寫月亮的一般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再問學生張繼一直守著天邊的月,一直到月落也不眠。你感受到了什么?這樣,月落就被賦予了詩人的情感,那是憂郁、孤獨、傷感。在給圖畫用色的時候,主要有江楓和漁火兩個畫面,受到插圖和現實生活的影響,學生畫楓樹有的會用紅色,我不急于否定學生,而是順著學生的意思,請他談一談這樣用色的原因。對于用紅色的,我會說楓樹在秋天是火紅的??墒牵藭r月亮已經落了,在沒有月亮的夜晚,沒有燈光,你能看得很遠、看得很清楚嗎?學生能從我的提示中理解月亮已經落下,江邊的楓樹模模糊糊,船上的漁火星星點點,一切都不是那么清楚。我再點撥此時,在昏暗的夜色中,詩人會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嗎?在學生理解詩人很孤獨甚至凄涼后,我將和學生辨析,霜能不能滿天,是不是詩人寫錯了,用詞不當?學生各抒己見,最后達成共識,詩人凄凄冷冷,感覺到霜氣滿天,實際上是到處都冷,沒有一絲溫暖。在此基礎上,請學生閉著眼睛想象畫面,再次吟唱詩歌。
4.品,品出好感。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古詩意象的傳情達意之效,我選擇了本詩其中一個意象鐘聲進行拓展。一邊播放鐘聲,一邊提示:寂寥中飄來陣陣夜半鐘聲,渾厚深沉,悠揚不息,正是這姑蘇城外的古剎鐘聲,給楓橋夜景注入了歷史的內 涵,雋永含蓄,耐人尋味,使詩的意境得以升華。遠離家鄉(xiāng)的惆悵,科舉落榜的失意下,張繼寫下了這首《楓橋夜泊》,這首詩, 讓張繼名垂千古,讓蘇州名揚天下,讓楓橋成為當地三百余名橋之首,讓寒山寺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勝地。
鐘聲,是古詩的一個獨特意象,把鐘聲寫進古詩的還有:(看幻燈片)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
《贈闕下裴舍人》錢起
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陽。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fā)對華簪。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用讀、誦、吟、品四步驟學習其中一首,在這種橫向的拓展延伸中,進一步讓學生領會古詩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興趣。
31、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教學三首詩時,我都由詩題入手,引導學生釋題,從詩題中了解信息,再結合相關資料,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情感。學會總體掌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學生理解詩意的情況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拓展其它的愛國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
教學反思2:
《己亥雜詩》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更加復雜,詩人所表達的思想不易理解。我讓學生結合資料和注釋來理解詩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讀懂古詩。如果可以再給予孩子更多的交流資料的時間相信效果會更好。
32、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評課稿聽課記錄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評課稿聽課記錄
?導入
上課。
孩子們好,請坐。
點評:老師整節(jié)課都是稱呼孩子們,聽起來非常親切。
古語云,詩言志,歌詠言。自古以來,詩歌都是人類心靈的窗戶。無數愛國詩人用詩歌來抒發(fā)自己的愛國之情。孩子們,你們了解哪些愛國詩歌呢?誰能來說一說,你來。
點評:這幾句導入很精彩。
生:我想起了以前學的從軍行。
會背的孩子可以跟著一起背一背。
生跟著齊朗誦。
點評:學生的朗讀功底非常好,可見老師平時下了不少功夫。
真好,請坐。誰還知道哪些愛國詩歌?
生背夏日絕句。
那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首流傳千古的愛國詩歌,南宋詩人林升的代表作。請孩子們齊讀課題。
臨安是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杭州。
請孩子們讀課題的時候注意斷詞。
再來。(手勢引導)
邸(畫出)是這一課的生字,我們齊讀兩遍。
那邸是什么意思呢?提問。
生答。
看樣子你做了不少的準備功夫。
題呢?題又是什么意思?
生答:題是指寫的意思。
是呀,古人都有題詩的習慣。
那么題目是什么意思呢?誰能完整地說一說?
題寫在臨安一家客棧墻壁上的一首詩。
那這首詩究竟寫了什么呢?請孩子們翻到162頁,第21課。
點評:教師身體放低前傾,親切溫和。
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回顧學生們學過的兩首愛國古詩入手,一開始其實就點明了這節(jié)課的主題:愛國,而看完這節(jié)課后回頭才發(fā)現,這個主題思想貫穿了整節(jié)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令人感嘆其設計之精妙。
?初讀
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練習吧!
好,誰愿意來讀給我們聽一聽?
其他孩子要注意聽清他有沒有讀準字音。
生讀。
你把這里面的平翹舌音讀得特別準。
我希望待會兒孩子們讀的時候也能注意讀準平翹舌音。
點評:具體的點評語+引導語。
誰還想再來讀一讀。
生讀。
點評:學生停連節(jié)奏讀得特別好。
不僅讀準了字音,還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孩子們,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題臨安邸,預備起。
古詩呢,如同音樂一樣,有著它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要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孩子們,有沒有信心挑戰(zhàn)?
點評:這段引導語很精彩,接下來的朗讀指導也是圍繞著讀出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展開的。
那我們先來聽一段范讀。
播放范讀視頻。
聽完了,我們像他這樣練習讀一讀。自己讀自己的。
點評:還沒讀完孩子們的手就舉得高高的了,非常積極。
提問生讀。
老師聽出來了,你是按照這樣的節(jié)奏在讀。(劃出節(jié)奏符號)
每一句詩的最后一個字都是韻腳,我們要拖長一些。這些古詩呢要讀得慢一些,才更能讀出他的味道來。
點評:通過劃分節(jié)奏停頓和韻腳來指導朗讀。
老師的語言高低起伏,有輕有重,十分優(yōu)美,聲音洪亮。
現在呢,孩子們就按照老師教給你們的小竅門,自己去練習讀一讀吧,自己讀自己的。開始。
點評:沒讀完孩子們的手又舉起來了,太積極了。
提問生讀。
讀得真不錯,讀出了節(jié)奏美,掌聲送給她。
點評:掌聲整齊統(tǒng)一,課堂組織做得很好。
還有誰想讀一讀。
來,馬子涵,你來。
聲音真清脆,真好聽。但是老師想提醒你,如果讀的節(jié)奏能再放慢一些,停頓能再長一些,就更棒了。
還有誰想讀一讀。
真不錯,讀出了感情。
現在呢,老師想聽所有男孩子讀一讀,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預備起。
聲音響亮,很有氣勢。
還想聽女孩子來讀一讀。女孩子準備吧,預備起。
好,我們全班孩子一起來讀一讀。
真不錯,老師情不自禁地都想為你們鼓鼓掌,你們確實讀出了它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點評:古詩教學離不開讀,初讀部分通過個人讀、分男女讀、配樂齊讀來反復朗讀,形式多樣,指導有方。
?精讀一
那這首詩究竟寫了什么意思呢?
老師給孩子們導出了一些詞的注釋,現在就請你根據注釋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悄悄地練習一下。
點評:手很快又舉起來了。老師全程姿態(tài)端正優(yōu)美,雙手端著放在身前,面帶微笑。
嗯,真不錯,誰還想來說一說?
生:西湖中的歌舞。
老師糾正:西湖邊的歌舞。
嗯,也說得很不錯,對不對?
那剛才兩個孩子譯的時候都把游人譯做游玩的人,該不該這樣譯呢?(劃出游人)
點評:這個詞抓得非常關鍵,老師用這個詞引出了這首詩的歷史背景,引出了這首詩的主要人物達官權貴,再引出了這首詩的情感,實在是妙。
這就需要我們聯系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誰能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生答。
他說是在北宋滅亡時寫下的這首詩,同不同意?
生:不對
不同意,有的孩子說。可能她在收集資料時出了一點小差錯,不過沒關系,你來說。
嗯,你談到了詩人的心情,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孩子們可以自己小聲讀一讀。
好,那我們再來看一看這首詩。游人,你們讀完資料后認為應該譯做什么?
生答,應該是南宋的那些達官貴人們。
嗯,那就是南宋的權貴們。
那這些南宋的權貴們究竟在杭州西湖邊上干什么呢?課文中哪些詩句寫出了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
現在把那兩句詩勾畫出來。
好,李志野,你來說說你找到了哪兩句詩?
同意嗎?同意。
一起讀一讀。
醉(三角符標出),是什么意思?
生答:沉醉,陶醉。
是什么人沉醉、陶醉了?
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是什么讓他們沉醉陶醉了?
生答:美麗的歌女,香噴噴的美酒和飯菜。
還有嗎?
生答,美麗的景色、金錢。
是呀,種種都讓他們陶醉。
點評:這幾個問題設計得很好,讓學生說自己的理解,再加以引導,做到了以生為主。
那,究竟是怎樣的畫面呢?我們一起到杭州城西湖邊上去瞧一瞧吧。
播放視頻,欣賞達官貴人們飲酒作樂的古畫。
是呀,達官貴人們就在這香醇的美酒、如云的美女、美妙的歌舞中深深的陶醉,早已忘記了身在何處。
看著他們老師呢,不由得想起了另一群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百姓。
被他們遺留在中原的北宋遺民。
他們過的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我們也去瞧一瞧。
播放畫面,戰(zhàn)火不斷,兵荒馬亂。
達官貴人們,縱情聲色,花天酒地,遺民們痛失親人,流離失所。
孩子們,看著這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再讀這個醉字,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嘆?能用你自己的詞語來說一說嗎?
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爛醉如泥。
是呀,孩子們,在這一群酒囊飯袋的眼中,我們的杭州城還是杭州城嗎?
點評:通過播放視頻引出第一組對比,達官貴人和遺民的生活對比。教師語言流暢,聲音激昂,質問有力,直擊人心。
生:不是
手勢引讀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汴州是北宋的都城,一南一北,相隔數千里,這究竟是兩座怎樣的城市?老師就帶著孩子們先去瞧一瞧。
播放視頻。(古畫配樂欣賞)
師隨著視頻開始解說,聲情并茂。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就是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那連綿起伏,如屏障般的青山,那層層疊疊的樓臺,那西湖里柔柔的碧波,無不令人心生向往。杭州也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早在南宋時期,它就是一座足以媲美汴梁的大都市了,孩子們,好好地瞧一瞧吧。
汴州又稱汴梁,汴京,北宋的都城,它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一座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它的繁華,孩子們可以看那風景如畫,街道縱橫,人來人往,店鋪林立,好一派國泰民安的景象啊!但這一切的一切,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汴州已經被活活地斷送了,不知道杭州的明日會不會和汴州,一個模樣呢?
點評:老師隨著視頻的這一番解說緊扣課文,將汴京和杭州進行對比。這是第二組對比,兩組設計得非常巧妙。教師的解說也非常有感染力,抑揚頓挫。
汴州和杭州都是一樣的風景如畫,一樣的繁華,難怪南宋權貴們會:引導生齊讀最后一句。
你從這句詩里讀明白了些什么?想一想。
生答擔憂及原因。
說的多好呀,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掌聲送給她。
生答痛恨及原因。
是呀,無論是在杭州還是在汴州,權貴們都是這樣,日日飲酒,朝朝做樂,他們已經忘記了江山,忘記了黎明百姓。
?精讀二
那孩子們現在再讀這兩句詩,你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答。憤怒,憐憫,及原因。
你讀出了很多的感受。老師用一個詞來概括你的感受,就是怒。
(板書:怒)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確實讀出了自己的憤怒。
那后面的孩子能不能像老師這樣惜字如金,用一個字來表達你的感受?
生答,恨。
板書,為什么恨?恨什么?
把你的恨讀出來。嗯,也讀出了自己的痛恨。
你還讀出了什么感受?
憂。讀出你的憂。
讀的真好?
還讀出了什么感受
憐。嗯,我們可以換一個詞,他是在替黎民百姓們感到痛苦,悲傷。
板書:悲
那你能讀出你的悲嗎?讀一讀吧
點評:用四個字精準概況情感,并抓住情感進行朗讀指導。
詩人林升也和孩子們一樣,他為南宋權貴們的花天酒地而怒,為他們的不思進取而恨,為杭州城的明天而憂,替黎民百姓而悲。
孩子們,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詩吧!
讀到這里,老師不禁想起了南宋另一位詩人陸游的那一首秋夜將曉出籬門飲涼有感。在這首詩里,詩人寫道(出示)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清兵肆虐,遺民淚盡,國破家亡,民不聊生。
陸游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遺民們已經整整盼望了65年了。
一年過去了,讀:遺民
可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師們干什么去啦?
讀:暖風
十年過去了,讀:遺民
可那令人心涼的南宋權貴們干什么去啦!
讀:暖風
整整六十五年過去了,遺民們讀:遺民
可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
讀:暖風
南宋權貴們在西湖邊上花天酒地,樂不思蜀,什么江山,什么黎民,他們全然拋在了腦后??晌覀兊倪z民們卻在苦苦等候著,等了一年又一年。我們的詩人陸游,直到死的那一天,他都沒有等到。
而我們的北宋遺民們,直到南宋小朝廷被元朝所滅,他們也沒有等到。(痛心)
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堂的第一個情感高潮部分,非常精彩,教師結合陸游的詩進行對比教學,一層一層地推進情感,學生不自覺地就在朗讀中加入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情感體驗。老師的引導語言也聲情并茂,步步推進,情緒高漲,直擊人心。
孩子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首詩的第二個句子。
齊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是一個問句,誰問誰?
生答,詩人問達官貴人。
誰愿意替詩人問一問?
生讀。
問得真好。
老師現在就把這些南宋的權貴們請到了我們的課堂當中。(出示圖片)
誰愿意走上前來問一問他們?
生指著圖片憤怒地讀。
老師也把南宋皇帝請到了我們的課堂當中(出示圖片)誰愿意像何偉喬那樣指著鼻子來問一問他?
真棒。全班孩子,我們一起來問一問!
點評:這個設計是第二個小高潮部分,非常生動精彩,孩子們情不自禁地指著這些權貴們的圖片,把這句詩的情感讀得淋漓盡致。
是呀,北方山河淪陷,遺民受苦,南宋權貴們卻在西湖邊上花天酒地,飲酒作樂,眼見如此,詩人不由得質問生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不由得怒罵生讀:直把杭州作汴州。
孩子們,你從中感受到了詩人一顆怎樣的心?
生答:愛國;憂國憂民
嗯,這個詞用得真棒。
板書:憂國憂民
詩人林升只是一介文人,空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是無處施展。唯有將詩歌言志,將滿腔愛國之情都化做了這一首生齊讀題目。
?精讀三
孩子們,現在讓我們再回到這首古詩,來讀一讀。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自己練習再讀一讀,讀自己的。
老師呢,想請孩子配上音樂來讀一讀。
何偉橋讀的是聲情并茂,多有感情啊,掌聲送給他!
誰還想向何偉喬挑戰(zhàn),再讀一讀?
你的朗讀聽得老師的心都揪起來了,你把詩人林升的那種悲和憂讀得是淋漓盡致??!
還有誰想向他們挑戰(zhàn)?
從你的表情,從你的朗讀中老師能夠感受到你那滿腔的怒火和痛恨,你讀得可真好,掌聲送給她!
全班孩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題林安邸,預備起?
真棒,老師都想情不自禁地為你們鼓鼓掌,自己給自己鼓鼓掌吧!
點評:深入分析完古詩的情感后,再自由讀、個人讀,感受更加深刻,老師的點評語也更加具體精彩。
北方山河淪陷,百姓受苦,面對如此的情況,無道昏君沉淪了,無恥佞臣墮落了,但與此同時,一位位愛國志士站起來了,除了林升以外,南宋還有無數的詩人,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篇,孩子們就讓我們飽含感情,一起去讀一讀吧!
出示三首古詩。
范成大在州橋當中如此寫道,讀。
陸游在示兒當中這樣感慨道,讀。
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寫道,讀。
點評:最后進行了主題拓展,加深對古代文人愛國思想的體會。
類似的愛國詩歌還有很多很多,下課以后可以去做一些收集,我們可以在班上開展一個愛國詩歌的吟誦比賽,好,孩子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
下課。
33、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陸游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留下了近萬首詩,其中有不少就是專門寫給他兒子們的。如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就是給兒子們傳授寫詩的經驗,要想寫好詩,功夫在于寫詩之外的博覽群書和生活閱歷。對于執(zhí)教完的教研課《示兒》,我的感悟就是汝果欲教詩,功夫在詩外。
功夫之一:搜集資料
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妒緝骸肥顷懹蔚慕^筆之作。簡短的28個字,飽含著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強烈的愛國熱情。但僅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有關陸游的資料;利用音頻軟件,聽楊雨教授講《俠骨柔情話陸游》,聽孫丹林教授講《陸游》;認真閱讀《陸游傳》《陸游的英雄夢》等相關書籍
通過這些途徑,陸游一生的點滴仿佛就在我眼前真實上演,我悲傷著他的悲傷,快樂著他的快樂,幸福著他的幸福,追逐著他的追逐
功夫之二:誦讀詩作
陸游的詩有九千多首留存下來,內容極為豐富,在不斷地吟誦涵詠中我漸漸明白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這是一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這是一位喜愛動物的寵物控;
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這是一位注重養(yǎng)生的健身族;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更是一位為報國而生,為憂國而死的愛國者!
功夫之三:推敲教學
每一次教研課都是組內教師教研水平、團隊力量的一個集中體現。為了上好這次教研課,大到選課、教學設計,小到課堂上老師說的一個字,一句話,組內老師都給予了悉心地指導。
整首詩,團隊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受,讀中感悟,讀中升華;教學中還著眼一個悲字,拓展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兩首詩,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華,也越能使他們走進詩人悲的心境。
課后,通過向老師們請教,我也發(fā)現了這節(jié)課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對高學段古詩教學的側重點把握不清,應該在指導學生悟詩情,擴充學生詩詞積累方面下功夫;其次,應該在詩眼悲上做足功夫,可用一篇帶多篇的方法,拓展陸游不同時期的愛國詩,通過對比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悲天憫人的情感;再次,我的課堂評價語過于單調,教學語言還需凝練,教學應變能力還需加強。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今后我還需要深挖教材,課前認真?zhèn)湔n,在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上做到細致入微,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34、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讀后感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讀后感
《己亥雜詩》中第二百二十首,此詩,作者通過創(chuàng)造了萬馬風雷天公這樣浩大的意象來表達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fā)。抨擊專制統(tǒng)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35、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好詞好句摘抄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好詞好句摘抄
好詞:
亥:亥時
恃:自恃 有恃無恐 恃強凌弱 恃才傲物
哀:哀傷 悲哀 哀悼 哀憐 哀兵必勝
拘:拘束 拘謹 拘禁 拘管 不拘一格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題:
《己亥雜詩》寫了詩人對死氣沉沉、缺乏生機的社會現狀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會變革迅速到來,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未來命運的關切和對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
鑒 賞:
① 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國家形勢的看法。風雷比喻社會變革,萬馬齊喑比喻當時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② 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熱切的希望,他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期待著改革大勢催生新的生機。
36、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讀后感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讀后感
《題臨安邸》是一首政治諷刺詩。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茍且偏安,尋歡作樂,為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墻壁上的心里話。
37、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問題歸納:
1.由醉字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樓聽曲的人入了迷,瞇著眼睛,隨著曲子搖著頭,在桌子上用手敲著節(jié)拍,翹著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裝點的精致的游船上飄出歌舞聲、劃拳聲、嬉鬧聲,還有隨風飄來的淡淡的香粉味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示兒》《題臨安邸》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處?兩首詩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風,收復失地,恢復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達的方式不同?!妒緝骸肥且员瘜懬?詩人在臨終時還在關心著國家的統(tǒng)一,希望兒子在家祭的時候把國家統(tǒng)一的消息告訴他?!额}臨安邸》以怒寫情,通過對統(tǒng)治者沉迷于驕奢淫逸的生活,無所作為的諷刺,表達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感情。
38、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生字組詞:
熏:熏風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氣熏人
杭:杭州 蘇杭 杭綢
39、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之江南春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之江南春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難點:透過《江南春》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古詩抓景物寫出江南春天的特點,讓學生由景物來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體會作者的情感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這首詩中,詩人由景物來表現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為國擔憂的淡淡哀愁。這種感受學生不太容易體會到,因為這高于六年級學生的情感經驗和生活經驗。
難點教學方法:
1.通過情境誦讀和想象,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過討論及問題探究,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圖片展示江南美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看完圖片的感受,說說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題。詩人杜牧用了28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圖。(激發(fā)興趣)
(二)知識講解
3.初讀感知,讀出詩味。
(1)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讀中體會如何把詩讀出節(jié)奏來。(語調的輕重、語音的延長以及停頓等。)
4.圈畫景物,明意悟情。
(1)學習前兩句詩賞今。
①圈出詩句中描寫的是景物,病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千里]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指,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qū)。
[綠映紅]綠葉映著紅花,這里用顏色指代景物,給人豐富的聯想。如綠葉襯紅花,桃紅映柳綠。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風]酒旗迎風招展。
②說說這兩句詩是從哪些感官來寫景物的。
明確:聽覺鶯啼 視覺綠、紅、水村、山郭、酒旗 觸覺風
③再讀詩句,說景色。
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婉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
④透過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個怎么樣的江南春天?
課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聽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聞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這是一個()的江南春天。
(花紅柳綠、鶯歌燕語、鳥語花香、充滿生機)
你在這樣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樣的?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樣呢?
(愉悅、輕松、快樂
(2)學習后兩句詩懷古。
自讀后兩句詩,理解詞意,體會作者的情感
①體會情感基調:這兩句詩中詩人的心情還是愉悅的嗎?你們知道這是因為什么嗎?學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資料。教師及時補充背景知識: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東晉滅亡之后隋朝統(tǒng)一之前存在于我國南方以建康(今南京)為都城的四個朝代(宋、齊、梁、陳)的總稱。這一時期,當權者曾大興建設寺廟,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讓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時代 詩人所處的晚唐時期,國家漸漸衰落,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而當朝的統(tǒng)治者卻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靈保佑,永保江山穩(wěn)固。
詩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讓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傷感、擔憂?
(四百八十寺、煙雨中)
交流后明確:這兩句詩的情感基調不是愉悅的,而是傷感的、擔憂的。詩人在贊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國家命運深深的憂慮。借景抒情的寫法是古詩中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識后,再讀這兩句詩,感悟詩人的擔憂。
理解詩意:
昔日到處是香煙繚繞的深邃的寺廟,如今亭臺樓閣都滄桑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此時作者心里會想寫什么?
示例:詩人可能在想:希望通過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穩(wěn)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廟都滅亡了,物是人非,我們的國家竟然還在仿效這種做法,這不僅不會鞏固國家的統(tǒng)治,相反,會加速國家的滅亡?。?/p>
③引導學生帶著感情重讀全詩。
過渡:同學們,你們能嘗試讀出作者的贊嘆之中隱含的哀愁嗎?自己先試試。(再指名讀。)
(三)課堂鞏固練習
5.帶著感情,吟出詩韻。
看著花紅柳綠感受著鳥語花香的杜牧想:
齊讀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
看著江南山村喜愛美景的杜牧想:
齊讀詩句水村山郭酒旗風。
看著細雨迷蒙的寺廟憂心忡忡的杜牧想:
齊讀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著細雨迷蒙的寺廟關心國事的杜牧想:
齊背詩句多少樓臺煙雨中。
(四)小結
詩人杜牧用了28個字的向我們展開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麗畫卷,寄托的是對江南春景濃濃的愛和淡淡的愁。學了這首詩,你們是否已經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獨特的情感了呢?那么就讓我們伴著《江南好》這首曲子,帶上對江南春天的喜愛之情為這首詩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圖吧!
40、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書湖陰先生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18課古詩三首書湖陰先生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今天分享的是部編版教材初中語文(五四學制)六年級上冊的《古代詩歌三首》之三《書湖陰先生壁》,作者王安石。課件預覽在下方。
德如壁立千仞,才如汪洋恣肆。這是我看到過對王安石概括最貼切的一句話。
王安石一生為國著想,在北宋發(fā)動王安石變法,雖然新法失敗,但是他的初衷是為了國家能夠更健康。在北宋,就能提出變法,是思想上的進步。列寧稱他為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最后新法失敗,王安石自己晚年也過著隱居山林的生活。
因為變法的原因,大文豪蘇軾因不同意冒昧實施新法而被貶。但是,也正是因為放歸之后,才讓我們看到了作為文學家的蘇軾。
王安石自己本身,在文學上也有著非常高的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今天這篇《書湖陰先生壁》,正是王安石晚年隱居山林之后的作品,寫的是他的鄰居湖陰先生家周圍的環(huán)境。
- 根據角和腿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講講鹿角和鹿腿這個故事
-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24司馬光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課堂筆記
- 五年級語文上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 在作者眼里真正的荷蘭是什么樣子
- 五年級下冊第八課紅樓春趣課堂筆記
-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5課生字組詞造句
- 一年級升國旗小練筆
- 五年級下童年的發(fā)現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
- 四下語文古詩詞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生字組詞
- 司馬光新鮮感的句子有哪些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石灰吟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 二年級找春天生字組詞帶拼音
- 一年級數學下冊課后練習題
-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說課稿 跳咚咚咚
- 寶寶肚臍突出是什么回事?
- 小學數學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 我的未來,我來決定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看書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看不起人的經典句子124句
- 教案幼兒園活動方案《中秋節(jié)活動》反思
- 旅行箱朋友圈文案32句
- 超市商場特價朋友圈文案33句
-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贈劉景文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題臨安邸課堂筆記知識點
- 二年級上冊課文19古詩二首夜宿山寺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與反思
- 五年級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評課稿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上冊課文8古詩二首登鸛雀樓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課文4古詩三首之山行說課稿教案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冊課文1白鷺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 二年級上冊識字2:樹之歌說課稿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