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教育論文:談談用音樂來升華孩子的情感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談談用音樂來升華孩子的情感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談談用音樂來升華孩子的情感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談談用音樂來升華孩子的情感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們應該重視兒童的音樂教育,用音樂來豐富幼兒的生活,陶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的性情通過音樂的洗練,而達到至精至純的陶冶,以至于引導兒童以快樂的精神來塑造自己的生活?!笔堑?,“樂由情起”音樂是最情感的藝術,也是擅長抒發(fā)情感的藝術,如果把節(jié)奏喻為音樂的“骨骼”,把旋律喻為音樂的“肌肉”,那么情感就是音樂的“靈魂”了。我雖然沒有動聽的歌喉,但卻阻止不了我對音樂的喜愛,我班里的孩子和我一樣喜歡音樂。即使他們都是山里的孩子,條件非常有限,但也阻止不了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渴求,對音樂的向往。因此,我對幼兒的音樂教學也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以便讓他們更好的獲得發(fā)展。

一、 課堂游戲化,讓他們在快樂中體驗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6歲以前的孩子還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意義,也不能很好地主動設計、支配和調(diào)整自己的行動。所以,具有游戲性質的音樂活動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自覺自愿、快樂而不知疲倦地在音樂中暢游。
 
在新課程理念的帶動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大綱更加明確,教育實踐的大量經(jīng)驗告訴我們,只要目的明確、方法得當,生動活潑的游戲性音樂教育過程,就可以更好的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好的獲得發(fā)展。因此,我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及條件限制情況,選取了一些在內(nèi)容、形式上具有游戲行的歌曲,在編寫教案中,盡量讓教學方法游戲化。如在《拔蘿卜》這首歌曲中,它本身就是一首非常具有游戲行的傳統(tǒng)兒歌,而且教育意義也很深刻,那我們?nèi)绾巫尯⒆觽兏信d趣呢?根據(jù)歌曲的角色特點,我先讓孩子們模仿各角色的聲音,這時,孩子們的興趣已經(jīng)被調(diào)動,特別是那幾個較調(diào)皮的男孩子更是高興,模仿的有聲有色。而且對各角色孩子們都很熟悉,有的小朋友還真的和爺爺奶奶們拔過蘿卜呢,因此對本歌曲興趣非常好。接下來,我讓他們分角色表演,不用太多的指導,小朋友們就掌握了,很快就把歌曲學會了,也知道了團結力量大的道理,直到下課后,有的小朋友還意味尤盡,嘴里還哼著歌兒呢。

在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中,在他們充滿激情地歌聲里,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快樂,我想孩子們一定和我一樣沉浸在歌曲給我們帶來的愉悅之中。伴著快樂的歌聲,他們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 創(chuàng)造美的氛圍,讓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得于延伸。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提出幼兒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含義包括美育,即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xiàn)美的情趣和能力。而音樂所擅長的就是通過情感的直接抒發(fā)和體驗來達到審美活動的目的,因此又被公認為一種情感藝術。所以,我認為音樂是培養(yǎng)孩子審美能力最有效直接的途徑之一。幼兒審美心理建構依賴于長期的藝術熏陶,藝術教育實踐和審美環(huán)境的影響。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審美的需要,形成特定的審美情感,推動創(chuàng)造美的意志行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目標。

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我發(fā)現(xiàn)音樂欣賞在培養(yǎng)幼兒審美心理結構方面不失為一劑良方,其可行性和獨特性得到了肯定。

  1.幼兒的審美感知的特點具有直覺性、整體性和同一性。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特征在于對感性經(jīng)驗的全面依賴,以直覺行動為主。兒童的語言作品中往往伴有圖畫以增加形象感,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圖畫,引導幼兒結合文字,邊看圖畫邊想象,獲得豐富的形象感受。例如,在帶孩子們欣賞樂曲《都睡著啦》時,我給孩子們展示了,大青蛙、蒼蠅、小老鼠、狗狗和木馬、精靈和小綿羊,還有大熊等等小動物安詳休息的畫面。然后,讓孩子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來到了森林里,看到了什么,伴著優(yōu)美的樂曲,幼兒凝神聽之,細細地體會,并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他們感知的表象分外豐富。他們爭先恐后地說:“我看到了青蛙媽媽在帶它的寶寶睡覺 ”,“我看到了星星仙子在給小動物們施魔法”,“還有小兔子和小松鼠也睡著啦”------ 顯然,孩子們已身臨其境,猶如“人在圖畫中”,充分感受到了夜晚的寧靜與安詳。

2.我們知道,幼兒的情感激發(fā)依賴于幼兒審美理解能力,而理解力的提高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愉悅審美情感。幼兒審美情感還有賴于欣賞活動的內(nèi)容和欣賞活動的組織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適合幼兒年齡階段,和生活較為貼近的內(nèi)容及有趣的活動形式都能給幼兒帶來新奇和愉悅 。例如,在組織《小鳥捉蟲》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我采用了“聽音畫畫”的形式,引導孩子們通過顏色的變化,小鳥的不同形態(tài)等等來表現(xiàn)小鳥的活潑可愛,及大自然的美好。再一次欣賞鋼琴曲《小鳥捉蟲》以發(fā)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xiàn)力。在這些充滿藝術氛圍的情境中,幼兒逐步地具備審美理解力,形成特定的審美情感。

三、以情感染,讓美德在音樂中滲透。

德育目標即萌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yǎng)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音樂是最易于表達,激發(fā)情感的藝術,也是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從點點滴滴做起,就會取得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幼兒歌曲中的歌詞均以具體、形象的語言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思想教育。如歌曲《一分錢》以輕快的節(jié)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中理解了歌詞的內(nèi)涵,教育幼兒做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再如歌曲《我的好媽媽》通過歌表演的形式讓他們知道了父母親的不容易,應該做個聽話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還有歌曲《我的老師像媽媽》讓孩子進一步了解了老師的工作,老師的辛苦,知道自己應該做個認真學習的好孩子,也增進了師生的情感。如有一次,我心情不好,被我班的涂彩霞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她走過來問我,“涂老師,你不開心嗎?我唱首歌給你聽吧”!我說“好呀”,她就有摸有樣的唱開了“我的老師像媽媽,像呀像媽媽,小朋友們熱愛她……”隨著她的歌聲,旁邊的小朋友也跟著唱,聽著孩子們純真而充滿祝愿的歌聲,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喜歡他們,有了這群可愛的孩子們你還有什么不開心的呢?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吧,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延伸!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辈煌臉非?、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力度、速度的變化都表現(xiàn)出它們各自不同的風格和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點,才能啟發(fā)幼兒去感受、體會音樂的美。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愿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fā)揮想像力和獨創(chuàng)性。盡管幼兒的表現(xiàn)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xiàn)了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幼兒都是具有與眾不同的天資,都有創(chuàng)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兒對主體對元素的能動發(fā)現(xiàn)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獨特的組合能力。

  總之,在幼兒音樂教學之中,以情感為動力,在不斷挖掘幼兒創(chuàng)造潛力的同時,使幼兒內(nèi)在心靈在美的節(jié)奏中和諧發(fā)展,這就是音樂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因此,理想的音樂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兒童情感體驗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他人,以及周圍事物的積極態(tài)度傾斜,而且有助于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溫馨寄語:中國兒童教育網(wǎng),屬于您的在線教案庫。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