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亮的心愿》教學設(shè)計之二

8《月亮的心愿》教學設(shè)計之二

8《月亮的心愿》教學設(shè)計之二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文以月亮的內(nèi)心變化為線索,借助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游的事,贊揚了關(guān)心父母、體貼父母準備的美好品質(zhì)。本文既有童趣,又極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讓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笔堑湍昙夐喿x的要求。因此,教學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自讀自悟,從中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會寫“女、太”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有體貼、照顧父母的愿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導(dǎo)入
  1、教師直接揭示課題。
  2、鼓勵學生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質(zhì)疑是思維的火花,便于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
  二、讀文、識字
  1、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請把你愿意讀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學生圈出本課要認的生字,讀準字音。(先獨立閱讀,然后小組成員互讀正音)
  4、這些生字中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是怎樣認識的,請把你的方法和伙伴交流。
  5、投影隨機出示生字,指名讀字,在文中找相應(yīng)的詞、句子。
  [將識字、讀文融合在一起,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fā)展了語言,提高了認識能力。]
  三、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讀好課文。
  1、展示第一幅圖
 ?。?)學生邊看圖,邊讀與圖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課文。
 ?。?)感悟句子的意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2、展示第二幅圖
 ?。?)學生邊看圖,邊讀與圖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課文。
 ?。?)感悟句子的語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嗎?(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適時指導(dǎo)學生讀好人物的語氣。)
  3、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兩人小組互讀、表演讀、分角色朗讀)
  4、再次通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讀了課文,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學生互相釋疑,教師加以點撥。)
  [讓學生在情境中自讀感受語言,有助于增強語感、發(fā)展語言,并且能夠產(chǎn)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對于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
  四、拓展結(jié)課
  1、談?wù)劚竟?jié)課的新收獲。
  2、說說自己的心愿。
  [培養(yǎng)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去學習知識、體驗生活,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板書設(shè)計
             8、月亮的心愿
         月亮          孩子們一起去交游
                心愿
         珍珍          照顧媽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認識的14個生字。
  2、會寫“女、太”等6個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過程:

  一、趣味鞏固識字。
  1、玩轉(zhuǎn)盤認讀生字。
  2、出示心形卡片上的生字,讓學生認讀。(開火車的形式,小組比賽。)
  3、擴詞比賽。(擴詞后,要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伙伴理解。如:動作、實物演示等。)
  [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指導(dǎo)寫字
  1、靜態(tài)觀察:讀字
  教師出示生字,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如:我發(fā)現(xiàn)女字寫好第一筆很關(guān)鍵。)
  2、動態(tài)觀察:看范寫(觀察教師范寫,注意筆順。)
  3、體驗觀察:臨寫。學生先描紅,然后照樣子臨寫,特別注意教師提示的字。
  4、對比觀察:賞字。寫完字后仔細端詳,與田字格中的字進行比較,有意識地指導(dǎo)學生品味字的筆畫美。(自賞圈出好字,然后小組賞,最后集體欣賞。)
  [有層次、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字、寫字,有利于提高學生寫好字的能力。]
  三、進行課堂評價性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