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父母不送孩子上學

日本父母不送孩子上學

日本父母不送孩子上學


  在我國,離幼兒園和學校門不遠的地方,總能看到“父母止步”的警示牌,以此防止那些愛子心切的父母把學校的門口擠破。但在日本,學校門口見不到這樣的警示牌,上學放學時也見不到一個學生父母,只有學生們三五成群地背著大書包在人行道上行走。

  這種反差提示了我國父母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上的落差。日本父母不接送孩子的背后,至少折射出三種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

  日本小學按照人口密度進行合理劃分,本區(qū)域住戶的孩子都要到這個小學上學,以保證學生們步行15至20分鐘就可到達學校;

  ·公平教育

  在日本,無論小學還是中學,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避免了父母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學校而交錢跨區(qū)擇校的煩勞;

  ·素質教育

  對日本父母不開車或騎車接送孩子上學現(xiàn)象,一位校長所言:“因為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和自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都開車接送孩子的話,學校周圍車流量就會加大,導致交通擁堵。這樣非但不會比學生自己步行上學快,還有可能增加發(fā)生交通事故的隱患。”

  而“吃苦”、“自立能力”,這不正是素質教育培養(yǎng)和追求的重要目標嗎?

  其實,我們并不缺少先進的教育理念,而在于缺少踐行理念的誠意和能力,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兩張皮”,說一套,做一套。僅拿素質教育說事,其現(xiàn)實表現(xiàn)概括起來,不外乎四大流弊——“空、假、偏、舊”。

  面對殘酷的現(xiàn)狀,我國父母又從日本父母的做法中覺悟借鑒些什么!

  好孩子育兒網(wǎng)采編
  采編自:人民網(wǎng)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