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案例: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家訪案例: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
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陸智穎 2005、10
實錄:
一天午餐時,我正在給孩子們盛菜。今天,孩子們吃的是紅燒肉和鴿蛋。吃飯開始了,孩子們都吃的可香了。這時,只聽見澤宇大叫:“老師,你看呀,她把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我回頭一看,只見倩倩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澤宇的碗里,見我來了,低下了頭對我說:“老師,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蔽颐枺骸澳欠嗜饨o誰吃呢?”倩倩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邊的擇宇說:“在家都是我奶奶吃肥肉的。”之后,我向倩倩的奶奶了解,原來,在家里,由于倩倩從小都是奶奶帶領的,受到了奶奶的特別疼愛,好吃的東西,奶奶都是留給她吃的。
反思:
指導策略:
1、對孩子的愛,應是有要求的愛。
父母長輩愛孩子,一方面應使孩子感受到:父母長輩是多么的疼愛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同時,家長要給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父母長輩幫助孩子洗衣服時,可以請孩子幫助搬凳子、端水,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過做這些事,孩子會體會父母長輩的辛苦,從而學會愛父母。
2、對孩子的愛,應是有分享的愛
有些孩子不愿意與他人分享,是因為孩子覺得分享就會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東西。作為家長應鼓勵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有愿意與他人分享的意識。在家里,家長還要教孩子給家人分東西。例如:當父母買回點心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讓孩子分點心,先分給老人,再分給父母,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當孩子分東西給家長時,家長應高興的接受下來,并表揚孩子真懂事,讓孩子養(yǎng)成有好東西與大家分享的良好習慣。
3、對孩子的愛,應是注重情感的愛
孩子因為年小體弱,生活上一般需要父母給予照顧。有些家長便把對孩子的愛狹義的理解為保證孩子的物質需求,用物質上的滿足,來表示自己的愛,以至于不惜自己節(jié)衣縮食,去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卻忽視了如何從情感上給孩子以愛撫、同情、體貼和鼓勵。家長只注重對孩子的“養(yǎng)”,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這就會導致孩子情感體驗貧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現(xiàn)麻木、無知的狀況。所以,父母長輩應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時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迷失方向。
- 案例分析:找朋友
- 我的小“車”真靈巧
- 鳥蛋?雞蛋?窩?
- 案例分析我難過
- 飛得更高―建構大班《小小志愿者》活動的策略轉變
- 案例反思:我不想上幼兒園
- 6的加法 反思活動
- 音樂活動案例反思
- 面對孩子過早出現(xiàn)的成人化思維
- 《有趣的番茄》課例反思
- 永恒的金鑰匙――耐心、愛心
- 讓幼兒互動 讓環(huán)境說話――主題探究活動《我和動物交朋友》有關案例分析
- 幼兒前期經(jīng)驗的準備對活動開展的影響
- 小班案例:分享的快樂
- 火上弄冰
- 中班社會我升中班了
- 畫長城
- 闖迷宮,殺天鼠。一局看能殺多少只?
- 發(fā)紅包的幽默短句127句
- 建材家居廣告朋友圈文案40句
- 興安縣旅游朋友圈文案37句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冀中的地道戰(zhàn)生字組詞與近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