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桃子和小桃子》反思

小班教案《大桃子和小桃子》反思

小班教案《大桃子和小桃子》反思

1、小班教案《大桃子和小桃子》反思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物體中分辨大小。

  2 體驗給猴子送桃子的樂趣。

  3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習掌握在同種物體中認識分辨大小

活動準備

  1大小皮球若干,大猴子、小猴子玩偶各一。

  2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大小桃子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動物客人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小朋友們高興么?看看他們是誰?出示兩個猴子玩偶,請幼兒跟客人打招呼。引導幼兒說出兩個玩偶有什么不同?一大一小。

  2認識大小(出示大小不一的皮球若干,引導個別幼兒把大皮球送給大猴子,小皮球送給小猴子。在這個游戲中讓幼兒從中認識大小。)

  3分辨大小(引導幼兒為猴子客人送桃子,幼兒人手兩個大小不一的桃子圖片各一個。引導幼兒把大桃子送給大猴子,小桃子送給小猴子。并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來如:我把大桃子送給大猴子。)在這個游戲中老師不參與,讓幼兒自己送桃子。送完后 老師再糾正送錯的幼兒,幫助個別幼兒認識分辨大小。

教學反思

  小班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活動來得枯燥、單調,由于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在發(fā)展,這就更加要求老師在組織指導活動中要多花心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孩子自主探索性不夠強。

2、小班教案《大西瓜》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撕圓形的西瓜和添畫西瓜上的紋路。

  2、鍛煉幼兒的小手肌肉,發(fā)展幼兒的手指動作的協(xié)調性。

  3、體驗撕紙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教具:西瓜實物,背景圖一張,音樂磁帶。

  2、學具:西瓜操作紙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

  手撕畫大西瓜的創(chuàng)作,能用撕貼和添畫的方式豐富畫面。

  撕圓形的西瓜。

活動過程:

  一、出示西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西瓜

  1.教師:寶寶們,你們喜歡吃西瓜嗎?(出示西瓜) 西瓜長什么樣子的?

  幼兒交流,教師小結。

  [通過提問“西爪長什么樣子?”喚起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充分讓幼兒說一說,并通過交流總結出西瓜的外形特征。]

  二、探索斷點式撕西瓜的方法

  1.教師示范撕西瓜的方法:

  師:看,這里有一片西瓜地,西瓜地里有許多西瓜,誰來找找看,西瓜在哪里?

  【情節(jié)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自主探索,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西瓜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幼兒摸摸、說說)

  師:怎樣把西瓜取下來呢?

  幼兒交流,嘗試取西瓜。教師總結并示范。

  [通過教師的肢體和語言引導幼兒觀察,西瓜藏在紙里,需要撕下來。讓幼兒嘗試撕紙]

  師:(一邊撕紙,一邊撕念兒歌)“大拇哥,二拇弟,變成小夾夾,輕輕撕開小口子,沿著小孔慢慢撕?!?“撕小孔的時候,前后撕一撕,夾一夾,前后撕一撕……?!?/p>

  [在幼兒已經(jīng)經(jīng)驗的基礎上,示范總結撕西瓜的方法]

  2.幼兒嘗試斷點式撕西瓜

  師:剛才老師是怎樣把西瓜取出來的?我們把小手拿出來邊念兒歌邊來學一學。“大拇哥,二拇弟,變成小夾夾,輕輕撕開小口子,沿著小孔慢慢撕?!?“撕小孔的時候,前后撕一撕,夾一夾,前后撕一撕……?!?師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集體學習斷點式撕西瓜的技能]

  師:誰也想在西瓜地里摘一個西瓜?(幼兒嘗試斷點式撕西瓜)

  師:我們其他小朋友一起幫她念一念兒歌,好不好?“大拇哥,二拇弟,變成小夾夾,輕輕撕開小口子,沿著小孔慢慢撕。” “撕小孔的時候,前后撕一撕,夾一夾,前后撕一撕……?!盵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

  師:又取出一個西瓜了,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西瓜上面還少了點什么?(花紋)花紋是怎么樣的?(彎彎的)那你把花紋填上去吧。[引導幼兒添畫西瓜上的花紋]

  師:那你把西瓜送到水果店去吧。

  三、幼兒撕貼:圓圓的西瓜

  1、師:后面桌子上還有很多西瓜,我們把它取下來,放到水果店里去吧。

  2、師:想一想西瓜是怎樣取下來的?(復習兒歌)取下來了以后,還要用記號筆給西瓜裝飾漂亮的花紋。撕下來的廢紙扔在垃圾筒里。[教師展示操作材料,提出作畫要求;鼓勵幼兒運用畫筆把西瓜的花紋也畫出來]

  3、幼兒撕貼,教師巡回指導

  了解幼兒撕紙的情況,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指導幼兒撕出圓形。

  (1)提醒幼兒先撕開一個小口子,再沿著小孔慢慢撕;

  (2)提醒幼兒注意衛(wèi)生,把撕下來的廢紙扔在垃圾筒;

  (3)取完西瓜后,把西瓜放到水果店里去。

  四、評價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讓大家相互欣賞。

  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哪只西瓜?為什么?

  [通過相互評價欣賞,深深的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活動的樂趣。]

  五、延伸活動:品嘗大西瓜

  師:我們一起來嘗一嘗大西瓜吧,想想看,西瓜切開了,又可以這么撕呢?

  [為幼兒的后續(xù)撕紙活動做鋪墊。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

活動反思:

  1、 活動中我是否關注了兒童?是怎樣關注兒童的?自己在活動中有效觀察、判斷的實例(最少一例)

  活動中我關注了兒童。比如:在開頭導入喚起已有經(jīng)驗時,我關注到了每個舉手的寶寶,予以他們發(fā)言的機會并且適時做出回應,幫助幼兒歸類總結。

  2、 活動中的技能難點幼兒的掌握情況如何?我怎樣嘗試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等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3、 在幼兒的座位安排上,是否考慮到用強弱組合的方式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考慮到了幼兒的座位安排,是以“動靜結合”的方式,不容易安靜的幼兒和安靜的幼兒坐在一起。而操作的時候,我并沒有局限幼兒的選擇,讓幼兒自主選取地方進行操作。

  4、 幼兒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是否實施了分層指導,(各個層次一個實例)

  在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個別能力弱的孩子,并沒有完全理解“歸類”。因此,在操過程中,我引導性得提問:大樹怎么到馬路上去了?汽車還能開嗎?以此類問題來提醒幼兒,操作過程中要動小腦筋進行歸類。而能力強的幼兒,我鼓勵他們盡量拿起畫筆,將自己和好朋友邀請到馬路上來,我以榜樣作用的方法告訴幼兒:瞧,某某小朋友把自己畫到馬路上去了!真棒!你們也來畫一畫吧!在聽到這樣的表揚之后,很多幼兒都大膽嘗試,效果很好。

  5、 在幼兒的作品及行為評價時,我是否做到了多視角、多通道評價。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除了根據(jù)以往對孩子經(jīng)驗的判斷,我還根據(jù)活動中孩子實際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有效指導,比如幼兒撕紙比較著急,我就用兒歌來提醒幫組他。同上提醒他慢一點。還有幼兒想畫但不敢畫,因此我選擇激勵的方式,西瓜還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3、小班教案《小雞和小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感受小雞,小鴨這對好朋友的情趣,對小雞,小鴨的生活習性感興趣。

  2、學習表演故事情節(jié)。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活動準備】

  小雞,小鴨,挖土,喝水,游泳,蚯蚓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師:今天啊,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豢腿耍銈兛?出示小鴨圖片)

  小鴨和他的朋友小雞最近發(fā)生了一些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

  (1)小雞和小鴨是一對好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好朋友?

  (2)教師小結好朋友的意思。

  2、從哪里看出來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請小朋友把故事情節(jié)講一下)

  三、讓小朋友分組扮演小鴨和小雞,老師講述,小朋友表演。(可以分組表演和集體表演相結合)

  四、經(jīng)驗延伸

  1、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等。

附故事《小雞和小鴨》

  “鴨媽媽不會孵蛋,她請雞媽媽幫忙。蛋殼裂開了,鉆出了一只小雞,蛋殼又裂開了,鉆出來一只小鴨。小鴨去散步,小雞也去散步;小鴨挖土,小雞也挖土;小鴨找到一條蚯蚓,小雞也找到一條蚯蚓;小鴨喝水,小雞也喝水。撲通,小鴨跳進河里去游泳;撲通,小雞也跳進河里去游泳。可是小雞不會游泳,“救命啊!”他在水里掙扎。小鴨聽見叫聲,趕來救起了小雞。小鴨,小烏龜和小青蛙一塊兒去游泳。咦?怎么小雞還一路跟著呢?原來小雞帶上了救生圈?!?/p>

教學反思: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所致,社會行為經(jīng)驗缺乏,思維具體形象,我班幼兒存在的表現(xiàn)有會和同伴交往合作,自私等。通過本次語言活動,來幫助幼兒建立社會經(jīng)驗。我首先借助幼兒對小雞、小鴨基本特征的了解,采用了聽聲音猜動物和送禮物兩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幼兒的參與興趣。

4、小班教案《小黃和小藍》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朋友間應該友好相處,在游戲中找到快樂。

  2、能通過故事對色彩的變化產(chǎn)生好奇和興趣。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藍和黃的水粉顏料,毛筆。

  ★幻燈片課件。

  ★藍和黃的紙片。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朋友間應該友好相處。能通過故事理解色彩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認識新朋友

  1、導入: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對好朋友,你們猜猜它們是誰?

  2、教師出示紙片(藍和黃),你們看,這就是老師今天請來的好朋友:小藍和小黃,你們猜猜,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捉迷藏……)

  二、欣賞故事

  1、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會發(fā)生什么事呢?(教師播放幻燈片,根據(jù)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2、原來它們做了那么多事情,那你們來說一說,你看到了(聽到了)什么呀?(幼兒自由發(fā)表)

  3、教師總結:原來小藍和小黃抱一抱會變成綠色啊,太有趣了!

  4、你們想不想也看看這么有趣的事啊?(教師出示兩種顏料,并混合,讓孩子能加深印象)

  5、原來真的會變啊,小藍和小黃太厲害了!

  6、教師根據(jù)圖片完整講述故事,請個別幼兒看著圖片講述

  7、師幼一起完整講述

  三、游戲:找朋友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對好朋友,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男孩子是小藍,女孩子是小黃,請你找一個好朋友,一起抱一抱!(體驗有朋友的快樂,并能友好相處)

  2、角色互換,游戲重復幾次活動結束:現(xiàn)在我們這里有很多都是好朋友了,那到另外的班級里去找找好朋友吧!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對于常見的顏色名稱已有一定的認識也能說出它們的名稱,而且也喜歡各種漂亮的顏色。而在這節(jié)語言活動課中,通過小黃和小藍的故事讓幼兒學會理解故事內容,并讓幼兒了解藍色與黃色在一起能變成綠色的道理。在理解故事中幼兒對于我所提問的問題都能用故事中的語句來回答,學習欲望比較強,積極性高。由前面環(huán)節(jié)的鋪墊下,幼兒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中都能親自嘗試,而且參與涂色,對折接壓,觀察顏色的變化,幼兒的實驗結果讓他們開心極了,覺得真有意思,原來藍色和黃色合在一起會變成綠色,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好奇心強是他們的天性,而從中所變現(xiàn)出來的也是她們最純真的笑容。

  因此,幼兒對于這節(jié)語言活動有帶點科學探索性的課,幼兒掌握性比較好,她們在玩中學,玩中樂當中也學到了相應的知識。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在小藍小黃變魔術的時候,加了太多的水,顏色變的很淡,但是到最后孩子們還是很積極的開心地將其實驗完成,在活動中老師始終起到了引導、支持、合作的作用,讓幼兒從中獲得了知識,掌握技巧。

5、小班教案《大大和小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認識大與小。

  2, 區(qū)分大小餅干后,開心的分別喂食大小鴨子吃餅干。

  3,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區(qū)分大小

活動準備

  1.褐色色卡紙做的大小不同的“餅干”若干(保證每人一塊大的,一塊小的)

  2,帶有大鴨子的盒子及小鴨子盒子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說兒歌《小胖豬》“小豬吃得飽飽,閉上眼睛睡覺,兩只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吸引幼兒注意力。

  2.出示大小兩個籃球。和幼兒玩“我滾球,你來接”的游戲,并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是大球還是小球。

  3,給幼兒發(fā)褐色色卡紙做的“大餅干,小餅干”每人一套

  聽口令,舉起手中的大小不同的餅干的游戲。

  4.游戲:聽口令,喂餅干

  每個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樣子的餅干呢?(大餅干和小餅干)

  老師說:“大餅干”,你們就把大餅干舉起來喂小鴨子;老師說“小餅干”你們應該舉起什么餅干啊?(小餅干)

  老師說:“小鴨子要吃那大餅干,小鴨子要吃那小餅干……”背景音樂《莫扎特-小小鴨子水中游》

  3.喂餅干

  *老師出示帶有兩只不同大小的鴨子的盒子:

  現(xiàn)在,我們把餅干喂給鴨子吃好嗎?

  這兩個鴨子哪個大?哪個小?

  我們要讓大鴨子吃大餅干,小鴨子吃小餅干,這樣它們就都能吃得飽飽的了。

  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準備把餅干喂給小鴨子吃吧!來第一組的小朋友上來喂餅干,依次其他組。

  背景音樂《開心的笑》

課外延伸:

  1,請幼兒觀看課件上大小不同的東西。

  2,請家長幫助幼兒觀察生活的大小不同的東西

教學反思

  1有的孩子將小餅干放進大箱子。平時在園利用玩具等讓幼兒多次復習所學內容。課件上面吸引幼兒注意。

  2環(huán)節(jié)清晰,但語言不夠精練。應該多思考孩子會怎樣說,更加合理的問出自己的問題。

6、小班教案《小手和小腳》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繪本故事內容,會看圖簡單講述畫面。

  2.能夠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想象。

  3.感受相互合作帶來的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手和小腳》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提問引出問題。

  1.誰能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領?(幼兒講述,大家做動作)

  2.請問你們的小腳又有哪些本領呢?

  評析:直接導入問題,可以幫助幼兒打開自己的思維,在說說講講中,幼兒對于小手和小腳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更好的為接下去的活動做鋪墊。

  二、分段閱讀,幫助幼兒理解圖片內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手和小腳》,我們來一塊聽一聽。

  1.講述圖一、二

  針對第二幅圖提問:

  (1)山坡上有又紅又大的蘋果,小手和小腳都很想吃,但他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小手是怎么想的?小腳是怎么想的?

  (2)那小朋友們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它們吃到那些又紅又大的蘋果呢?輕輕地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幼兒討論)

  (3)幼兒交流討論結果。

  評析: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使幼兒能夠根據(jù)畫面進行問題的討論,說說小手和小腳在遇到問題時的心理想法,通過講述提高語言的表述。

  2.講述圖三

  (1)小手和小腳想到了一個什么好辦法?(小手騎在小腳的身上)

  評析:這是針對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問題的答案,讓幼兒通過各種猜測和想象,來了解小手和小腳是怎么樣合租解決困難的。

  3.講述圖四、五

  師:我們看看小手和小腳在去摘蘋果的路上遇到了哪些事情。

  (1)圖四:小手和小腳遇到了什么困難?那他們是怎么過河的?(小手抱住一塊木頭,小腳用力的一上一下拍水)我們一塊來做一下動作。想一想,小手會對小腳說些什么呢?

  (2)圖五:小手和小腳游過了河又遇到了什么困難?山坡那么高,他們怎么辦呢?(騎自行車,小手握著車龍頭,小腳蹬腳踏板)誰來做一個動作。這時,小手和小腳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

  評析:通過畫面,教師給出一個問題“怎么樣過河”,來幫助幼兒了解小手和小腳時怎樣相互合作的,怎樣解決問題的,并且讓幼兒進行動作的模仿,這樣的話,能夠在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的同時,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

  4.講述圖六、七

  (1)圖六:故事中的小手和小腳有沒有吃到蘋果呢?它們是怎么摘到蘋果的?(引導幼兒學習動作:小腳踮起,要踮得高高的,小手舉起,要舉得高高的)蘋果摘到了嗎?那小手和小腳是怎么吃蘋果的?(幼兒討論)

  (2)圖七:看一下,小手和小腳是怎么樣來吃蘋果的?小腳沒有手,小手喂給小腳吃。

  評析:針對“如何摘到蘋果”老師給出問題,幼兒通過講述后,用動作來表示,在相互的討論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5.講述圖八

  (1)小手和小腳成了一對好朋友,我們每天都在一塊快樂的做游戲。我們一塊去看看,他們在一塊都做了些什么。

  (2)那我們小朋友的小手小腳合作,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評析:這是一個經(jīng)驗拓展的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掌握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面,再相互討論手腳合作的事情,通過講述,感知手和腳合作的重要性。

  三、完整欣賞故事

  小結:小手和小腳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相互團結合作,我們就能夠克服困難,完成很多任務。

  下面我們來完整的邊看圖邊聽故事。

  評析:完整的欣賞故事,可以給幼兒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在講述中感知故事內容的趣味性。

  四、律動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下面我們一塊聽著音樂讓你的小手小腳動起來吧。

  評析:以聽音樂做運動來結束本次活動,把活動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讓幼兒在手腳動起來的過程中,體驗手腳運動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小手和小腳的重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尤其是通過每一幅畫面所提出的問題,幼兒都能夠較為最準確的表述出來,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在本次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需要調整的地方是,在讓幼兒做一做小手小腳一塊游泳、騎車、摘蘋果等動作時,可以讓幼兒把動詞做得更加到位點,這樣的話就能夠凸顯出小手和小腳之間的合作

7、小班教案《大氣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對語言游戲產(chǎn)生興趣,喜歡和教師、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2.學會正確指出“你”“我”。

  3.閱讀兒歌,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兒歌的理解。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學會兒歌,并能兩兩結伴表演兒歌內容。

  會邊操作邊講述。

活動準備:

  1.幼兒欣賞并學會念兒歌

  2.按幼兒的人數(shù),準備氣球頭飾。

  3.配套CD或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幼:氣球。

  師:嗯,關于氣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幼:好。

  1. 學習兒歌。

  老師把兒歌完整的說一遍。

  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呀!

  幼:大氣球。

  (再重復一遍)

  二、看課件學兒歌。

  師:兒歌中都說了些什么呢?我們來看看電視再念念兒歌。

  提問:兒歌里都說了什么?

  幼:球碰球,好像點點頭。

  可以再次提問兒歌里還說了什么。

  三、示范游戲:

  (1) 學完這首歌我們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好嗎?

  活動規(guī)則:你有大氣球的時候就指著別人,我有大氣球的時候就指著自己。

  (2) 老師和所有兒童互動。

  (3) 請兩個小朋友到前面示范。

  (4) 幼兒兩兩玩游戲,(先把小朋友的好朋友安排好再進行游戲)。

  (5) 幼兒交換好朋友在此游戲。

  四、總結部分:

  今天我們學會了一首新的兒歌《大氣球》,還知道了“你”“我”,大氣球還告訴我們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要團結、友愛。小朋友要記住打氣球的話?,F(xiàn)在和老師一起到外面玩氣球吧。

  在這節(jié)課上小朋友們并沒有學會這首兒歌。

  與幼兒互動的多了各個細節(jié)也把握好了

  游戲的氣氛還要在弄一些(不要限制孩子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節(jié)課上我的不足是還是有一些小朋友不會首兒歌,可能是我在這節(jié)課上沒有把握好不聽講的個別幼兒,沒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不過,我在這節(jié)課上與幼兒的互動多了,能以幼兒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

8、小班教案《新來的小朋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學說幼兒詩,初步感受幼兒詩的語言美。

  2.根據(jù)詩的畫面和內容,幼兒能夠大膽連貫地表達。

  3.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復句式的使用,學說幼兒詩。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頻、小熊敲鼓、小貓吃飯的場景、課件、音樂、《幼兒園里真快樂》

活動重難點:

  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復句式的語言美。

  感知幼兒詩的節(jié)奏,學說幼兒詩。

活動過程:

  一、利用真實的“生活再現(xiàn)”情境,幫助幼兒萌發(fā)安慰新來小朋友的愛心

  師: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么辦呢?(自由講述)

  小結:小朋友都是有愛心的孩子,懂得去安慰小朋友了!對,“新來的小朋友,快不要哭!”

  二、幼兒“快樂感知”,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復句式的語言美

  場景一:小熊敲鼓。

  師:你看,小熊在哭嗎?“你看小熊也不哭”。

  場景二:小貓吃飯。

  師:你看,小貓在哭嗎?“你看小貓也不哭”。

  小結:不哭不哭都不哭。

  三、教師示范朗誦幼兒詩,幼兒進一步感知、理解幼兒詩的節(jié)奏

  1.教師示范朗誦(動作示范、語氣抑揚頓挫)。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幼兒詩“新來的小朋友”。

  2.播放課件,師幼共同朗誦。(重點是節(jié)奏)

  師:大家和老師一起說幼兒詩,看誰的聲音最好聽!

  四、利用“快樂體驗”情境,幼兒感受快樂的氛圍。

  師:大家都是好朋友,我們一起跳舞吧!

活動延伸:

  音樂游戲:《找朋友》。

  附:

  新來的小朋友

  新來的小朋友,

  快不要哭!

  你看小熊也不哭,

  你看小貓也不哭,

  不哭不哭都不哭。

活動反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而心理學也認為個體的情感對認識活動至少有動力、強化、調節(jié)三方面的功能。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內在需要,我利用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頻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生活再現(xiàn)情境,把幼兒引入到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去,從而刺激幼兒的感官,促使幼兒的內在情感因素產(chǎn)生共鳴,來激發(fā)和強化他們的求知欲望。

  在這種情境中我提出問題“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么辦呢?”的時候,小朋友很自然地說: “抱抱他”“親親他”“給他一塊糖”“給他玩玩具”……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通過這種真實的生活再現(xiàn)情境,喚醒了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讓幼兒回想起自己哭的時候成人的行為和舉止,從內心引起了共鳴,這也說明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很有效、很成功。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對不起”。雖然幼兒還不能恰當?shù)剡\用,但是已經(jīng)有了使用禮貌用語的意識。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多一些禮貌用語的滲透,幫助幼兒培養(yǎng)文明的語言習慣??傊?,孩子都很喜歡這首幼兒詩。

9、小班教案《大貓小貓》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2、嘗試用聲音的強弱、動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

  3、體驗集體演唱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知道歌曲《大貓小貓》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貓和小貓圖片及頭飾。

  2、節(jié)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理解動物形象的大小與演唱力度有關。

  1、出示大貓小貓圖片: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玩?

  指大貓:它是誰呀?(大貓)

  指小貓:那它呢?(小貓)

  2、比較大貓和小貓的形象

  大貓和小貓叫起來一樣嗎?(不一樣)

  大貓怎么叫的?(請幼兒跟著學一學,“喵喵喵喵 喵—”引導幼兒叫的聲音大一些,有力一些)

  小貓怎么叫的?(也請大家一起學一學,引導幼兒叫得聲音小一些,可愛一點)

  二、熟悉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1、老師示范演唱(老師清唱一遍)

  大貓小貓和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在一起真開心,它們高興的唱起了歌。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在唱些什么?

  2、大貓在說什么?引導幼兒用歌詞回答:我是一只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 喵—

  小貓在說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我是一只小貓,我的聲音很小,喵喵喵喵喵—

  3、老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幼兒演唱叫聲部分。

  引導幼兒用聲音的強弱表現(xiàn)大貓和小貓。

  4、完整學唱歌曲

  三、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演唱歌曲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女兒非常喜歡的歌曲。它歌詞與旋律都比較簡單,容易上口,歌曲內容又形象生動,活潑可愛,所以說這是一首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學唱的歌曲。也許正是因為歌詞、旋律都表較簡單,所以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忽略了對歌曲的欣賞。

  如果說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合理的,那么我覺得可能我的活動組織形式不太適合幼兒,特別是分角色哪一環(huán)節(jié),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就明顯的意識到小班幼兒不適合這種方式,對于小班孩子來說集體的學習、模仿、表演可能是更為合理化的。另外,小班的孩子的學習方式更傾向于在動作先行,所以可能讓孩子的做做、玩玩的游戲中學習更為適合,那么如何來實施這種模式呢?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10、小班教案《別說我小》含反思

目標:

  1、學習詩歌,并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練習發(fā)準翹舌音“穿、種、說、桌”

  2、在對比、講述中增強幼兒“我長大了的”意識,知道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

  3、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之情。

  4、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引導幼兒在詩歌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準備:

  1、長配合給幼兒講述小時候的故事幫助幼兒準備小時候的照片,玩具,用品等。

  2、主題墻“我小時候,我長大了:幼兒通過展覽,比較,講講說說我的長大過程。

  3、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洗腳、擦桌、掃地、澆花的圖片與相應得小圖標各一個

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動物幼兒園的小烏龜也升中班了,小烏龜學會了很多本領,可是它每次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事時大人們總說你還小、你還小,小朋友們現(xiàn)在也上中班了老師想知道你們在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這樣說你嗎?(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談話的形式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的氛圍,圍繞話題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在相互交流中體驗快樂)。

  二、看圖說兒歌、

  (1)、師——“蘭蘭在座寺廟?爺爺奶奶怎么說?爸爸媽媽怎么說?蘭蘭又是怎么說的?

  (2)、聽錄音,結合圖片理解故事

  (具體形象的圖片和兒歌錄音能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教師適當?shù)恼Z言加以梳理補充起到支持者的作用符合了《綱要》中一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3)、結合圖標說兒歌

  (4)、扮演角色表演兒歌

  三、拓展活動

  蘭蘭真棒,我們小朋友也很棒,小朋友會做些什么事?你還會幫助誰呢?

  (這是一個上升情感的環(huán)節(jié),幼兒在相互交流中激發(fā)了思維,從而樹立了責任感,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家人)。

反思:

  這次活動成功之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特別是圖標幫助幼兒學習兒歌,幼兒在學習中更容易理解,更便于記憶,提高了幼兒的朗讀的興趣。本次活動活動準備時教師從幼兒小時候到幼兒長大的過程中幼兒了解到自己長大家人付出了很多,明白了現(xiàn)在自己長大了,該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中以小動物的談話激趣,圍繞話題,步步展開給幼兒更多猜想討論的機會,圖片的出示不但調動了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教師在組織活動中適時幫助幼兒梳理、補充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突出了一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不足之處幼兒在活動中教師等待時間不夠,思考的時間不充分。

11、小班教案《大狼喝粥》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鈴鼓,能控制好自己的樂器,不隨意發(fā)出聲音。

  2、感受玩樂器的快樂,并用鈴鼓敲擊不同節(jié)奏,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活動準備:

  鈴鼓每人一只,教學掛圖,故事視頻,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帶領幼兒做走跑游戲進入活動室。

  【設計意圖:體會節(jié)奏的變化,為活動奠定基礎?!?/p>

  二、展開

  1、觀看視頻,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三次喝粥的不同速度并運用聲音表情表演。

  (1)提出問題,引起興趣。

  小朋友,你們喜歡喝甜甜的粥嗎?動物幼兒園的大狼也喜歡喝甜粥,你們知道他是怎樣喝粥的嗎?猜猜看他是快快地喝還是慢慢地喝,是一勺一勺地喝還是大口大口喝?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2)欣賞掛圖,聽老師講故事,學習大狼喝粥的動作。

  提問:

  ①大狼都是在哪里喝粥的?

 ?、谠诶牙鸭沂窃鯓雍戎嗟?師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燙嘴表情。(第一次喝得很快很快 大口大口快快喝,嘩啦啦)

 ?、墼谧约杭沂窃鯓雍戎嗟?師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肚子疼表情。(第二次喝得很慢很慢 舀一勺,喝三口)

 ?、茉谟變簣@老師告訴大狼是怎樣喝粥的?滲透日常飲食習慣,要不快不慢地喝稀飯。

  師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舒服的表情。(第三次喝得不快不慢 舀一勺,喝一口)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用表情和語言表達或用聲音和手部動作三種不同的喝粥。

  教師講故事,在喝粥部分用鼓打出鼓點節(jié)奏,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

  小朋友們都知道大狼是怎樣喝粥的了,那我們一起跟著故事學一遍好嗎?

  【設計意圖:熟悉故事,先引導幼兒徒手練習,為鈴鼓演奏打好基礎】

  2.學習使用并控制鈴鼓。

  (1)學習使用鈴鼓,指導練習搖、敲的動作。

  老師今天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只鈴鼓,不過在取鈴鼓之前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要管好你的小鈴鼓,不要讓他隨便發(fā)出聲音,好,請小朋友們去選鈴鼓吧!

  拿鈴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攏抓鼓邊內側,大拇指放在鼓邊外側。

  搖:一手舉起,轉動鈴鼓,發(fā)出聲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鈴鼓,一手輕敲鼓面。

  (2)訓練幼兒對樂器的控制。

  常規(guī):老師讓鈴鼓唱歌時,你就讓他唱,不讓他唱歌時,你就不能讓小鈴鼓發(fā)出聲音。

  【設計意圖:學習使用鈴鼓的基本方法和使用規(guī)則,培養(yǎng)良好的常規(guī)習慣】

  3.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變化,探索用鈴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1)教師出示鈴鼓,與幼兒討論如何用鈴鼓表現(xiàn)大狼三次不同方式的喝粥。

  提問:我們怎樣用鈴鼓的聲音來表演大狼快快喝粥呢?

  教師:大狼快快地喝粥,怎樣讓鈴鼓發(fā)出“嘩啦拉”的聲音呢?

  幼兒講述一種方式教師就帶幼兒一起空手練習一次。(練習快速演奏)。

  教師:大狼舀一勺,喝三口,怎樣讓鈴鼓發(fā)出這種聲音呢?幼兒講述一起練習。(表演大狼慢慢喝粥 練習慢速演奏)

  教師:大狼舀一勺、喝一口,可以怎樣讓鈴鼓發(fā)出這樣的聲音。(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 練習不快不慢演奏)

  (2)結合完整的故事講述,幼兒打擊鈴鼓表演故事。運用鈴鼓表現(xiàn)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

  大狼在姥姥家喝粥舀一勺,大口大口喝進去(慢拍一下,連續(xù)搖鈴鼓)

  在自己家粥太燙了,舀一勺,喝三口(慢拍一下,搖三下),在幼兒園喝粥舀一勺喝一口(慢拍兩下)。

  (3)播放故事磁帶,教師指揮,完整表演。

  現(xiàn)在我來指揮,讓我們一起邊聽故事邊演奏大狼喝粥吧。聽,故事開始啦

  【設計意圖:教師在不斷的引導復述故事的過程中,使幼兒能夠根據(jù)故事內容反復練習鈴鼓的演奏?!?/p>

  4、讓幼兒自由玩鈴鼓,盡情感受玩樂器的樂趣。

  (1)鈴鼓真好玩,除了剛才的玩法還可以怎樣拍?請起立,大家盡情地玩吧。

  (2)從幼兒動作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動作。(請個別幼兒做展示,大家學一學)

  (3)在音樂的伴奏下,與鈴鼓同舞。

  讓我們把剛才的動作連起來跳個鈴鼓舞吧!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的自由演奏,使幼兒能夠更好更靈活的掌握鈴鼓演奏的技巧,從中體會到樂器給她們帶來的快樂,并且能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p>

  三、活動結束。

  教室的電話響了,“喂,你好,你是誰啊?”“哦,你是大狼啊,有什么事情嗎?”“你想請我們班小朋友去你們家做客啊?”回頭問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然后請小朋友們用手里的樂器和老師們再見,快快樂樂的去大狼家做客~~~

  【設計意圖:增加幼兒的興趣,使課堂有個完整的結束,讓整節(jié)課都在一個故事中呈現(xiàn)】

活動反思:

  我選擇了幼兒熟悉的鈴鼓作為演奏樂器,和幼兒一同觀察畫面、傾聽故事、分析內容,幼兒在學會敲打樂器以后,不會滿足于單調不變地發(fā)出一種聲音的。為了使聲音富于變化,有的會越敲越快,有的則越敲越慢,還有的越敲越使勁,或越敲越輕。這時,我問:“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樣的呢?”康賀說:“我用鈴鼓用力的搖,嘩啦啦!”心儀說:“鈴鼓輕輕拍,大狼輕輕喝粥?!焙⒆釉谀7潞捅硌葜校粩嘧灾魈剿鬟m合的強弱和節(jié)奏,獲得表演的快樂,獲得了通過聲音表現(xiàn)事物、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同時節(jié)奏活動更多的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的。在集體活動中,為達到統(tǒng)一的目的,幼兒要逐步學會克服以自我為中心,能夠注意別人的行動,服從集體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行動的結果對同伴和集體的影響,盡力與集體保持一致。于是在活動中我要求幼兒:在演奏前,樂器拿出之后,幼兒必須控制樂器不發(fā)出聲音。整個演奏過程中,用老師夸張的體態(tài)語來提醒幼兒:注意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音色的力度,確保演奏效果。結束時,按指揮的手勢放回大腿。這些細微的動作都要求幼兒注意力集中,能夠抵抗外界的誘惑,克服各種困難,這些無形中都培養(yǎng)了幼兒的意志品質。

12、小班教案《我會當小客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做客的基本禮儀,知道該怎樣禮貌做客。

  2、初步養(yǎng)成有禮貌、講文明的行為習慣。

  3、感受禮貌交往的快樂。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已到老師家做過客、錄像、照片、生活坊環(huán)境布置。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引起回憶。

  1、還記得上次到我家做客的事情嗎?玩得怎么樣?

  2、播放錄像,幼兒自由討論交流:你是怎么玩的?

  二、分析討論

  1、幼兒看照片,相互交流。

  2、討論照片內容:這些事情哪些受歡迎哪些不受歡迎?如果不受歡迎那該怎么做呢?

  三、教師提示:

  ①圖片上哪件事我們已經(jīng)做過了?(拜訪小伙伴)

 ?、谀銈兊谝淮稳e人家做客,你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感覺怎么樣?為什么?(高興、害怕、緊張……)

  ③你們做客時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看錄像思考問題:翻東西、要吃的、與人爭吵,這樣做對嗎?

  3、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怎樣做個受歡迎的小客人(小朋友要有禮貌)。

  四、情景實踐

  1、引出做客,提出要求:看看誰是有禮貌、講文明的孩子。

  2、幼兒去生活坊做客,教師觀察幼兒的行為。

  五、實踐活動,體驗成功。

  (1)交代任務:今天請你們到xx小朋友家集體做客,你們能爭當禮貌的小客人嗎?

  (2)討論任務:你準備怎樣做客? 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你準備怎樣解決?看哪個小客人最受歡迎?

  (3)任務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做客情況,注意要以身作則并及時鼓勵表現(xiàn)好的幼兒。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鞓返淖骺突顒泳驮谶@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教學反思

  我設計本活動方案重點是讓幼兒學會做有禮貌的小客人,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幼兒教育的特點我設計了這個富有時代感、實際性、活潑有趣的教學內容與形式,在組織活動中,貫徹師生同構的原則,既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對情境進行觀察、想象、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以促進幼兒智能發(fā)展,讓幼兒說出表演中用到的禮貌用語,并練習禮貌用語,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設計本活動又及時地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

13、小班教案《大與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有大和小的概念。

  2.讓幼兒自己能分辨大小。

  3.鍛煉幼兒的思維反應。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自己能分辨

活動準備

  1用紙板做兩個空心的方框。大的一個,小的一個。

活動過程

  1 活動導入:“小朋友們,今天有兩個朋友來我們班做客,我們來認識一下吧?!?/p>

  2孩子們圍成一個圓圈,老師拿出道具,介紹新朋友跟同學們認識。老師拿出大方方,和小方方。讓孩子們觀察,看看孩子眼中誰是大方方,誰是小方方,分組討論。

  讓幼兒講講自己家里有沒有大方方和小方方。例如 冰箱和微波爐

  老師示范,

  大方方

  小方方

  老師講大方方, 老師就跳進大方方里面。老師講小方方。老師就跳進小方方里面。

  3讓幼兒活動,老師講幼兒跳,老師講“大方方”幼兒就跳進大方方里面,老師繼續(xù)講大方方,幼兒還在大方方里面原地跳,老師講小方方,幼兒就跳進小方方里面,老師講大方方,幼兒又跳進大方方里。隨意講大方方,小方方,讓幼兒跳。

  4分組活動,讓幼兒講,幼兒跳。

  5最后讓幼兒評一評誰跳的最準確。

教學反思

  這一次活動充分的掌握了幼兒好動的天性,讓幼兒在動中學習,在玩中度過。同是鍛煉了孩子的聽力和思維敏捷度。

  但是當眼 耳 腳 三者齊用時有的 就手忙腳亂了。當孩子聽到大方方時跳進小方方的。

  如果再讓我活動,我會讓孩子在生活中在多看看,在自己的玩具中找找大方方和小方方。

14、小班教案《大熊和小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比較物品的大和小。

  2、初步體驗一一對應的關系。

  3、感受游戲的快樂。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比較物品的大和小。

  難點:一一對應。

活動準備

  1、課件。

  2、 大熊和小熊圖片、大和小的蘋果圖片每位幼兒一份。

活動過程

  一、 比較物品,說出大和小。

  1、 教師出示課件“熊、蛋糕、西瓜、菠蘿、草莓、皮球、房子”孩子指出大和小。

  2、 按照物品的大小和相應的熊進行一一對應。

  二、 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1、 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大和小。

  教師說:“大”。小朋友做表示“大”的動作。教師說“小”。小朋友做表示“小”的動作。

  2、 聽口令,舉蘋果。

  每位寶寶手上有幾個蘋果?是什么樣的蘋果呢?教師說:“大蘋果”。小朋友就把大蘋果舉起來。教師說:“小蘋果”。小朋友就把小蘋果舉起來。

  三、 游戲:送蘋果。

  每位寶寶把大蘋果送給大熊,小蘋果送給小熊,并能邊送邊說:“大熊:我請你吃大蘋果?!薄靶⌒埽何艺埬愠孕√O果?!辈⒑痛笮芎托⌒軗肀А⒊崭?。

  四、 延伸部分

  請孩子們分辨大、中、小熊和物品。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理解了大和小,并能積極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很活躍,對本節(jié)課所選的課件也很感興趣,因為我選擇了漂亮、鮮艷的西瓜、菠蘿等物品讓孩子們分辨大和小,這些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東西。所以興趣很高。如果讓我以后再從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利用實物讓孩子區(qū)分大和小,這樣會更形象、具體。課后,我園進行了評課,大部分老師都說這節(jié)課上的很成功,課件精致,課堂氣氛融洽,很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等等。使我更感到我所有的付出沒有白費,以后要更加努力才好。

15、小班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自制大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3、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集體來演奏。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

  2、大鼓一個、手鈴若干、響筒若干。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認識自制大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集體來演奏。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認識大鼓、手鈴、響筒. (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并為后面的活動做鋪墊。)

  1、玩游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師:小朋友們,聽誰在給我們唱歌?你們認識它嗎?——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大家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

  幼: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重,聲音慢。

  2、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響筒。

  師:接下來又是誰呢?請小朋友聽一聽這種聲音。老師告訴小朋友:這件樂器叫響筒。(并讓幼兒再次欣賞響筒的聲音,并仔細地觀察其外形)。

  3、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拿的是什么?手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手鈴在故事里變成了什么?小鼓和響筒在故事里又變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師結合樂器響筒、手鈴、小鼓講述故事。(伴隨樂器講故事,不僅能夠吸引幼兒,而且能夠讓幼兒了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問題,鞏固故事。

  師:“故事里面講的是誰和誰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樂器在故事中發(fā)出的聲響為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師:“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呱——呱——呱——的呱呱筒聲在故事里是什么聲?是誰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那樣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自己)

  師:“在故事里,小鼓最后為什么發(fā)出了‘咚!咚!’兩下重重的聲音?”(大象生氣了,使勁跺腳呢)

  師:“大象跺腳后,發(fā)生了什么?是什么樣子?”

  (幼兒回答并表演蚊子暈倒的樣子)

  3、老師和幼兒一同表演演奏。

  師:小朋友想自己來演奏嗎?那么老師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響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鈴)。

  4、老師講故事,幼兒集體演奏。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演奏的都非常好,現(xiàn)在這些樂器要回家休息了,咱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去吧。(播放音樂)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qū)投放樂器,鼓勵幼兒在表演區(qū)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個打擊樂的教學活動,其形象幼兒比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兒已知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升現(xiàn)實水平。整個的活動設計是由各種打擊樂引出的故事情節(jié),充分讓幼兒感知打擊樂與故事的融合,然后讓幼兒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大大激發(fā)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幼兒反應:

  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在剛開始了解各種打擊樂的時候,孩子們就表現(xiàn)的很認真,因為他們對聲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想自己能試試。第一遍老師講故事個別幼兒配樂演奏時,孩子們能夠積極配合,慢慢進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時有的幼兒已經(jīng)能夠自己邊說故事情節(jié)邊配樂,可以說孩子們都樂在其中,積極參入,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

  不足和改進:

  首先我們的打擊樂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數(shù)量較少,這是需要克服的問題。

  在讓個別幼兒表演之前應該先集體進行空手練習,等孩子們完全了解故事情節(jié)再演奏,為后面的集體演奏打下基礎。

16、小班教案《大灰狼娶新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樂意和老師一起閱讀故事,發(fā)現(xiàn)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學說句式:新娘,新娘,請讓我看看你的xx。

  2、能根據(jù)畫面所提供的線索,嘗試從局部猜測整體。

  3、積極體驗“猜新娘”游戲的樂趣。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大灰狼娶新娘》ppt、“猜新娘”游戲道具。

活動過程:

  一、花轎和音樂導入,激發(fā)興趣。

  1、ppt展示花轎同時播放嗩吶曲《百鳥朝鳳》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是在干什么呀?(結婚)

  2、那今天是誰要結婚呢?(大灰狼)

  二、觀看ppt課件——《大灰狼娶新娘》

  1、觀看圖(一)(二)猜測新娘是誰。

  2、觀看圖(三)(四)描述新娘手的特征,學說句式,猜測新娘是誰。

  3、觀看圖(五)描述新娘腳的特征。

  4、 猜測大灰狼還會看新娘的哪里,可能會怎么說?觀看圖(六),描述新娘尾巴的特征。

  5、觀看圖(七),描述新娘嘴巴的特征。

  6、師小結:大灰狼的新娘有毛絨絨的手、腳上有尖尖的爪子、一條又粗又長的尾巴、還有一張長長的嘴巴,還有尖尖的牙齒她到底是誰呀?我們和大灰狼一起把紅蓋頭打開。教師揭示謎底。(1、2、3……)

  三、猜ppt中的新娘,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動物局部的特征,從而猜測整體。

  四、幼兒扮演新郎新娘玩“猜新娘”的游戲。

  1、先請兩名女孩扮演新娘,大家嘗試猜新娘分別是誰。

  2、全體幼兒分兩組進行游戲,新娘手持兩顆糖,新郎猜對了,就可以獎他一顆糖。

教學反思:

  《大灰狼娶新娘》是一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語言簡單通俗易懂,句子重復較多。從熟悉的大灰狼到讓幼兒猜測它的新娘是誰為線索。采取擬人化的手法,通過一定順序的單頁單幅畫面,展現(xiàn)了新娘的外形特征,有趣的情節(jié)畫面能觸動幼兒的情感,扣住幼兒的心弦,使幼兒興奮。大灰狼的新娘是誰呢?這個問題會引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仔細觀察畫面,大膽想象新娘的形象。淺顯的故事構思和富有情節(jié)形象的畫面適合中班幼兒閱讀水平,并能幫助幼兒逐漸掌握閱讀的技巧。

17、小班教案《大皮球真好玩》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愛動腦、愛實踐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4、培養(yǎng)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yōu)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皮球。

活動過程(實錄)

  1、教學活動導入

  每位幼兒手拿皮球做球操(準備動作)。

  老師:我們手里拿著什么呀?(皮球)那你們知道皮球應該怎么玩嗎?

  幼兒自由玩球,鼓勵幼兒用各種不同的辦法玩球。這時,老師發(fā)現(xiàn)了有的孩子在拍球,有的在踢球,有的在滾球等。老師便叫他們演示給小朋友們看,接著讓孩子們也一起玩,最后鼓勵幼兒想更多的玩球辦法。

  教學反思:以往的教學就是老師先示范,幼兒跟著學。現(xiàn)在我讓幼兒自己先嘗試著玩,老師再總結,然后大家跟著學,最后又讓孩子們自己用不同的辦法玩球。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

  1、教學活動之一

  老師: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們動一下腦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玩球,看誰的辦法多。

  因為讓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玩球,具有創(chuàng)新性,所以幼兒的興趣很高。

  老師:剛才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球的方法和別人是不一樣的,誰想上來表演給小朋友們看看?

  孩子們搶著演示他們的辦法,邊玩邊說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幼兒說的不夠流利,老師就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說,耐心地給他們以第二次機會,鼓勵他們把話說完整,走得更好。

  教學反思:嘗試開始時,幼兒只是象往常一樣,拍球,都沒想到什么別的辦法。這時老師一言不發(fā),也與孩子們一起玩球,讓孩子們知道還有很多玩球的方法,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孩子們知道還有這么多玩球的方法,以及他們在玩球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平時很少說話的佳澍、宇侖、斯杰、文雋等小朋友,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也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來解決問題了。如:

  宇侖小朋友想與別的小朋友一起滾球時,她就會主動去找朋友玩,如果是以往的話,她肯定會站在一邊看別人玩,而不會主動去找朋友玩的。但在我的鼓勵下,她懂得說出:“小敏,我們一起滾球好嗎?”然后她們就一起玩了。老師及時表揚了她,增強了她的自信心。

  2、教學活動之二

  針對一些幼兒沒有大膽地去發(fā)現(xiàn)新的玩球方法,及不好意思去找朋友一起玩球的現(xiàn)象,我就和一些大膽的小朋友演示給他們看,鼓勵他們大膽地邀請同伴與自己一起玩球。

  老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了新的玩球方法,是可以兩個人玩的,現(xiàn)在老師去邀請一位小朋友來和我一起玩。(教師去邀請一位幼兒一起自己發(fā)明的玩球方法)

  演示完后,老師提問:剛剛小朋友都看到了,老師想到了新方法,就去邀請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現(xiàn)在老師也請你們去邀請小朋友和你一起玩球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全過程,,體現(xiàn)了幼兒嘗試教育中應當培養(yǎng)“嘗試”精神的要求,它基本遵循了“問題---嘗試(實踐)---發(fā)現(xiàn),提出新的問題---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這一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fā)現(xiàn),使認識不斷深化的對科學現(xiàn)象的認識規(guī)律。

  本次活動涉及到的是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玩球方法,雖然老師沒說什么,但幼兒通過嘗試,終于玩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達到了嘗試教學的目的。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積極嘗試,只是跟著別人發(fā)現(xiàn)的方法來玩,自己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玩球方法。相信經(jīng)過以后更多的嘗試活動,能促使孩子的創(chuàng)新欲望。

18、小班教案《小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團圓、連接的方法塑造圓圓的小雞形象。

  2、嘗試捏出小雞尖尖的嘴巴,并借助輔助材料裝飾小雞的眼睛。

  3、初步產(chǎn)生對泥工活動的興趣,愿意進行泥工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泥工板,橡皮泥,紅豆與綠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母雞和小雞》導入。

  師生隨著音樂表演唱歌曲。

  2、引起幼兒關注小雞。

  提問:母雞的寶寶是誰呀?小雞是什么樣子的?

  3、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小雞。

  提問:你知道畫面上的小雞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樣做的?激發(fā)幼兒參與制作的泥工愿望。

  4、教師示范講解制作方法。

  將大塊橡皮泥在手掌中團圓,搓出圓圓的身體;將小塊橡皮泥團圓為圓圓的頭;在小雞的頭上捏出尖尖的嘴巴;用紅豆或綠豆嵌在頭的兩邊作為小雞的眼睛;將小雞的頭輕輕地連接到身體上。

  5、教師提出制作要求,鼓勵幼兒按照要求大膽地進行泥工活動。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觀察,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6、組織幼兒相互欣賞放在泥工板上的小雞,教師給予表揚和鼓勵。

  7、閱讀幼兒用書,教師:小朋友給畫面上的小雞帶來了這么多朋友,大家很高興,他們念了一首兒歌給小朋友聽:

  小小雞,嘰嘰嘰, 尖嘴巴,圓身體,

  身上穿著絨毛衣, 愛吃小蟲愛吃米。

  8、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 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觀看視頻可愛的小雞,讓幼兒通過觀看進一步了解小雞的基本外型特征。

反思:

活動開始讓幼兒唱歌《母雞和小雞》,隨著音樂進行歌表演,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接著讓幼兒觀看視頻可愛的小雞,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小雞的基本外型特征。再通過講解及演示,激發(fā)幼兒制作的樂趣,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和學習,使幼兒更好的獲得直接的感性經(jīng)驗。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展示幼兒的作品,既滿足了幼兒的好表現(xiàn)心里需要,又讓賞識教育得到了延伸。

19、小班教案《大小分類》含反思

活動目的:

  1、 鞏固對大小的認識。

  2、 學習按大小進行分類。

  3、 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

  4、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重難點:

  按大小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魚缸大小各一個

  2、娃娃大小個一個

  3、奶瓶大小各一個、

  4、神秘袋一個

  5、 各種動物的圖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我們今天玩一個好玩的游戲:

  “大大的鈴鐺 (鐺鐺)小小的鈴鐺(鐺鐺鐺)大大的西瓜(啊嗚)小小的西瓜(啊嗚啊嗚啊嗚)大大的汽球(噗噗)小小的氣球(飛上天) ”

  二、認識大、小

  教師:看郭老師有一個大筐子 我們看里面都是有什么?

  幼兒: 《魚缸》, 出示一個大魚缸 一個小魚缸讓孩子對比

  大小 ! 這是一個大魚缸,這是一個小魚缸,

  老師總結:

  利用三階段教學法反復讓孩子練習, 這是什么?幼兒:大魚

  缸等。 教師:看老師又拿出來的是什么?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奶瓶。 幼兒:《奶瓶》老師:這是一個大奶瓶,這是一個小奶瓶,引導幼兒自己說出答案。游戲:猜猜看,老師舉起來的是什么?幼兒: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兒說:小奶瓶,利用三階段教學法讓孩子練習。

  教師:郭老師又變出兩個,看看是什么?

  幼兒: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師: 哪個是大娃娃?幼兒:老師舉起來的是大娃娃,放在

  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游戲:同上。

  三、結合生活經(jīng)驗,學習。

  教師:我們在班里找一下有沒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讓孩子在

  班里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 請孩子自由的找 個別發(fā)言 !

  四、 孩子操作圖片

  教師:郭老師準備了幾份漂亮的動物圖片想和小朋友們分

  享 ,有老鼠的圖片,有兔子的圖片,有熊的圖片。《拿出來讓幼兒看一下都是大小不同的》。

  教師:分別發(fā)給幼兒每人一份,請幼兒自由操作把大的圖片

  放在大筐子里,把小的圖片放在小筐子里。(給孩子們講清分的規(guī)則讓孩子們自由操作圖片分大小) 最后一同分享結果!

活動反思:

  根據(jù)教材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想大小對于小班幼兒應該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設計了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游戲來反復認識大小,并分類。通過實際操作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

20、小班教案《鼠小弟的小背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細致觀察畫面,理解動物穿背心的感受以及背心變化的原因。

  2.愿意用動作、表情以及故事中的語言積極的參與講述活動。

  3.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4.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教學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兩張圖片對比,引出故事)

  (一)第一張圖片

  1.瞧,誰來了啊?我們一起打個招呼吧。

  2.今天呀,鼠小弟特別高興,因為他身上穿了一件新衣服。瞧,這是一件什么樣的衣服呀?(PPT出示紅色的小背心)

  3、“這是媽媽給我織的小背心,很好看鼠小弟穿著紅色的小背心,多么開心,多么神氣啊!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神氣的樣子?!?集體學神氣樣子)

  (二)第二張圖片

  1.剛剛鼠小弟還這么開心,這么神氣,現(xiàn)在它怎么啦?

  2.它為什么不開心啊?(它的小背心變得又大又長)

  3.想知道,為什么這件小背心會變成這樣嗎?這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分段欣賞

  (一)欣賞第一段:(鴨子)

  1.(教師念嘎嘎嘎,做鴨子動作)誰來了?你們怎么知道?

  2.小鴨子在干嘛呢?他在想些什么?

  3.鼠小弟會把小背心借給小鴨子穿嗎?為什么?如果你想向別人借東西,你會怎么說呀?我們一起用有禮貌的聲音問問鼠小弟吧?

  教師小結:因為小鴨子有禮貌而鼠小弟又很大方所以小鴨子穿上了鼠小弟的小背心。

  4.小背心穿在小鴨子身上,感覺怎么樣?哎呀,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小鴨子很開心呢。

  (二)欣賞第二段:(猴子)

  1.這次又是誰來了呢?(幼兒說出來后請孩子模仿動作)

  2.小猴子在干嘛呢?他在想些什么?

  3.小鴨子答應了。瞧!猴子穿上小背心感覺舒服嗎?你從哪里看出來他穿著不舒服?(觀察模仿動作,表情)為什么會不舒服?(猴子比小老鼠長得大)穿上這么小的背心,猴子還是挺喜歡的,他說:“哎呀,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

  (三)欣賞第三段:(海獅、獅子)

  1.看,小猴子又遇到了誰呢?

  2.海獅穿上小背心舒服嗎?什么表情啊?

  3.接著,海獅遇到誰呢?(請幼兒猜,比海獅大的動物)

  4.獅子穿上小背心會怎么說?(請個別幼兒說說)。

  (四)欣賞第四段:(小馬、大象)

  1.誰來了呢?(馬兒的叫聲)

  2.想一想小馬會對獅子說什么呢(老師扮演穿小背心的獅子,師幼共同完成對話)

  3.誰來了?(大象)

  4.我請小朋友來扮演小馬和大象,誰想來表演一下?(幼兒完成對話)

  5.你們覺得小老鼠看到大象穿著他的小背心會是怎么樣的表情!

  三、 回憶繪本

  1.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小背心都被哪些動物穿過?(請孩子們來幫忙排列)

  2.為什么鼠小弟穿在身上好好的一件背心,穿上其它小動物的身上就變了樣呢?

  3.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動物穿上鼠小弟的背心,都是什么樣的表情?它們的手有怎樣的變化?

  4.現(xiàn)在你們終于知道,為什么這件小背心會變得這么大了吧?

  教師小結:因為借衣服的動物朋友越來越大,所以鼠小弟的衣服越變越大。

  四、引出結局

  1. 事情很糟糕,可是沒關系,我們一起想想什么辦法讓鼠小弟重新變得快樂?

  2. 我們看看動物朋友們想到了什么好辦法?現(xiàn)在鼠小弟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雖然小背心不能穿了,但是它們想到把小背心當成秋千,讓鼠小弟在大象的鼻子上盡情的玩耍。鼠小弟把背心借給朋友們,讓他們獲得了快樂。當鼠小弟難過的時候,動物朋友們也想到了讓鼠小弟快樂的辦法,相互幫助就能一起獲得快樂!

  延伸:你們覺得誰穿上小背心最滑稽呢……

活動反思:

  “鼠小弟的背心怎么了?”這個被我認為十分開放的問題,其實質并不開放,仔細想想,這更象一個概括性的問題,如果孩子要問答這個問題,他們必須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這個故事的內容,然后用提煉過的語言來概括這個故事,這樣才算真正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孩子們像我一開始設想的那樣回答問題,不就“偏題 ”了嗎?也就是說,那些不知道如何回答問題的孩子反而說明了他們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同時也理解了問題,所以面對這樣一個超出他們表達能力范圍的問題,當然不知從何下手了。

  我們沒想到的細節(jié)孩子們卻想到了,而孩子們的想法卻總是被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忽略。在設計活動時,我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時常將自己的主觀猜測替代孩子的實際需求與想法。人們常說“教學互助”,我想這不僅指教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將她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觀念中去,“教”和“學”是一個雙邊的活動過程,老師將自己認為有益于幼兒的內容傳授給學生時,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實際能力與學習水平,為他們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索思考,而不是讓他們一味地遷就教師的想法和思路,這樣才能使每一次活動充滿快樂自主的氛圍。

21、小班教案《寶寶和小鞋》含反思

【教育活動目標】

  1.懂得在活動中鞋子掉了、鞋粘扣開了、穿反鞋時,可能會有危險。

  2.知道鞋子不舒服時要及時告訴老師,并知道離隊整理。

  3.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一雙幼兒穿的鞋子。

  2.多媒體教學資源:《寶寶和小鞋》的相關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說謎語《好朋友》,請幼兒猜謎語。

  謎面:兩個好朋友,見面不分手,要來一塊來,要走一塊走。如果穿對了,它們頭靠頭,如果穿錯了,它們把頭扭。

  提問: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個謎語說的哪兩個好朋友?(謎底:鞋子)

  幼兒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一雙幼兒穿的鞋子,請幼兒一起學說謎語。

  2.教師和幼兒做游戲,引導幼兒感受鞋子不舒服時會給自己帶來的危險。

  (1)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讓幼兒感受掉鞋、穿反鞋、鞋粘扣松開時腳丫走路不舒服的感覺。

  玩法:教師以鞋寶寶的口吻說:“請你跟我這樣做?!蓖瑫r將自己的鞋分別以穿反鞋、鞋粘扣松開、掉鞋等樣子穿鞋、走路。小朋友們接著說:“我就跟你這樣做。”模仿老師的樣子去做。站起來走走試試,穿這樣的鞋子走路感覺會怎樣?

  (2)組織幼兒說一說:這樣的鞋子穿起來舒服嗎?穿著這樣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覺?會發(fā)生什么危險?

  (3)教師小結

  當出現(xiàn)掉鞋、鞋粘扣開了和穿反鞋時,腳丫走起路來就會覺得不舒服,還有可能出現(xiàn)絆倒、摔倒等危險。

  3.引導幼兒知道鞋子不舒服時要及時告訴老師,并學習離隊整理。

  (1)請幼兒說一說:鞋子沒穿好,小腳丫感覺不舒服時你會怎么做呢?可以請誰幫幫你呢?如果我們在排隊走的時候,你的鞋不舒服了,馬上蹲下來整理,會不會有危險?應該怎么做?

  (2)教師小結

  在我們走了之前,要先檢查自己的鞋粘扣是不是粘好了,兩只鞋子有沒有穿反。如果走路的時候感覺鞋子沒穿好,小腳丫不舒服了,要趕緊停下來,離開隊伍,再把鞋子穿好,還可以趕快告訴老師,請老師來幫助你。

  4.學說兒歌《寶寶和小鞋》。

  (1)教師根據(jù)兒歌內容自編動作,一邊表演一邊朗誦兒歌。附:兒歌

  寶寶和小鞋

  小紅鞋,腳上穿。

  粘扣松,掉路邊。

  回頭找,反著穿。

  小鞋急,大聲喊。

  “穿反啦,有危險?!?/p>

  寶寶換好鞋,露出小笑臉。

  (2)引導幼兒跟隨教師邊表演邊學習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

  告訴家長不要給幼兒穿過大、過小或系帶的鞋子,以免幼兒走路時因為鞋子不合腳發(fā)生危險。

22、小班教案《大公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用唱與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發(fā)幼兒愛護、喜歡大公雞的情感。

  3. 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4. 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歌曲錄音。

  2. 鋼琴。

活動過程:

  一. 復習部分。

  1. 復習歌曲《丁冬小門鈴》。

  2. 引導幼兒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進行簡單地歌表演,重點提醒幼兒左手動作。

  二. 學習歌曲《大公雞》。

  1. 欣賞歌曲第一遍,聽聽歌曲的旋律怎樣?

  2. 學習按歌曲的節(jié)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學唱歌曲《大公雞》,邊唱邊拍手。

  4. 分小組繼續(xù)學習對唱歌曲,如一組唱“大公雞”。另一組唱“穿花衣”。

  5. 啟發(fā)幼兒把每句歌詞的最后一個字處理為默唱,并用拍手表現(xiàn)。

  6. 啟發(fā)幼兒把每一樂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處理為默唱。

活動反思:

  大公雞是小班幼兒生活中常見和喜歡的動物?;顒又形乙哉勗拰?,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換洗衣服是誰洗的,接著我出示大公雞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讓孩子們總結出它的羽毛五顏六色就像穿了一件花衣。然后請幼兒欣賞音樂,仔細聽聽大公雞是用什么洗澡的。讓幼兒自主傾聽,原來大公雞是用沙洗的。最后引導幼兒在歌唱、表演、做動作以及和同伴的互動中,激發(fā)幼兒愛護、喜歡大公雞的情感。

  通過游戲活動,加深了他們對大公雞的熟悉,進一步了解了大公雞的生活習性,知道了大公雞是怎樣洗澡的,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的同時,也為以后學習有關動物、了解大自然的活動打好了基礎。

23、小班教案《大老鼠找小老鼠》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2.能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禮貌用語。

  3.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簡單排序,學習詞"越來越小"。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五間由大到小的房子。

  2.五只小動物圖片

  3.大老鼠手偶。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房子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入主題。

  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房子)今天老師就要給你們講一個發(fā)生在房子里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一遍。

  (1)教師:寶寶們大老鼠有沒有找到小老鼠啊?(找到了)這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就是《大老鼠找小老鼠》,(請兩名幼兒說說)

  (2)教師:那第一間房子里住的是誰呀?(大象)大象的房子最大,我們把它放在最前面,第五間住的誰呀?(小老鼠)小老鼠的房子最小,我們把它放在最后面,那么這里還有三間房子我們也來排一排,誰來?

  (請一名幼兒來排一排)房子這樣排就變得越來越小了,我們完整地說一遍,(越來越小)

  三:鞏固故事內容小朋友,這是第幾間啊?是誰住的呢?大老鼠是怎么敲門的呀?大老鼠真有禮貌,我們一起來學學吧!小熊搖搖頭說,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第三間房子里住的是誰啊?請誰來學學大老鼠是怎么敲門的呀,(請三名幼兒)我們一起來敲敲門吧,誰走出來了呢?(小羊)小羊怎么說的呀?這是第幾間啊?是誰住在里面呢?(小鴨子)誰來敲敲門呢?小鴨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那大老鼠在找小老鼠的時候經(jīng)過了那幾個小動物的家呢?(大象、小熊、小兔、小鴨),最后大老鼠終于找到了小老鼠,小老鼠是怎么說的呢?(哦,這個小老鼠學的真好,再請誰來學學,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四:游戲:

  下面請小朋友吧小眼睛蒙起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吧,不許偷看啊!(把小熊的房子藏起來)誰的房子不見啦?哪去啦,我們一起敲敲門看看在不在,(把小老鼠的房子藏起來)誰的房子不見啦?哪去啦一起敲敲門。哦小老鼠找到咯(再次欣賞故事)!寶寶們你們知道打老鼠要找小老鼠干什們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我們邊聽邊學,聽好了大老鼠到底要找小老鼠干什們呢(播放錄音) 活動延伸:

  原來啊小老鼠過生日,大老鼠要給他送禮物呢,小老鼠收到禮物可開心了,要對大老鼠說什么呀?寶寶們高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禮物,高老師做大老鼠,你們做小老鼠好不好,好,把門關起來,我來敲門啦(發(fā)禮物)。

  大老鼠找小老鼠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間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大象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聽了很高興,連忙跑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熊

  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三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兔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鴨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五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老鼠聽了連忙跑了出來,大聲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終于找到了小老鼠,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可開心啦!

教學反思:

  幼兒對教具很感興趣,聽故事很安靜。故事講完了,寶寶們還沉侵神奇的房子上面。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有三位寶寶還來到了房子面前,動手翻看箱子里面還有什么。讓后面的老師笑聲一片。雖然這對我來說是尷尬的。但孩子的好奇心是沒有錯的?;顒幽繕嗽撊绾螌崿F(xiàn)呢?我一片茫然。年輕的我對于這一切很無措。但活動還在繼續(xù),無賴中我選擇了按設計好的程序繼續(xù)。可以想見,之后的活動變成了我的獨角戲。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那個房子大那個小,都沒有反應。更不用說學習說禮貌用語了?!罢垎?,這是小老鼠的家嗎?”這句活動中最重要的話寶寶們最終沒有學會。對故事的內容也不是很理解?;顒拥谝粋€目標,理解大老鼠和小老鼠的感情,沒有實現(xiàn)。只有最后送禮物的時候寶寶們很開心。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糖,只是天性。在孩子們的笑聲中結束活動,這算是一種安慰。

24、小班教案《有禮貌的小主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學習用禮貌。恭敬的語氣對待成人。

  2. 學習詞匯“您好”,“請”,“再見”等禮貌用語。

  3. 培養(yǎng)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活動中語句的連貫及禮貌詞匯的使用。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活動準備

  扮演叔叔,阿姨,爺爺用的帽子,墨鏡,小提包,拐杖,白胡子等物品。屏風,椅子,茶杯,報紙,書,糖果,蘋果,梨,香蕉等水果,小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在活動室中布置成小貓的家,教師扮演媽媽,幼兒扮演小貓,靠門處用屏風間隔,保育員戴上帽子和墨鏡扮演“叔叔”前來敲門,貓媽媽帶領小貓們有禮貌地說:“請進”。叔叔進屋后,小貓們自由選擇自己站立的位置,有禮貌地說:“叔叔,您好。叔叔,請坐”叔叔向小貓們問好后,在椅子上坐下。

  2.媽媽請幾只小貓招待客人,小貓按意愿選擇一種物品,到叔叔跟前有禮貌地,恭敬地說一句話。如:“叔叔,請喝茶?!薄笆迨澹埧磮蟆?,“叔叔,吃水果”

  4. 叔叔要走了,起身告別。小貓們站立起來和叔叔道:“再見”。

  5. 保育員分別扮演阿姨,爺爺前來做客,媽媽帶領小貓們有禮貌地接待,并用恭敬的語氣說話。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正處于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部分的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活動,有個別的幼兒表現(xiàn)得很棒,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幫助他人,幼兒的說話語句較連貫,也會用很多的禮貌性語句。由于我是一名老教師,各方面的經(jīng)驗都較充足,也能很好的了解到處在小班階段的幼兒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力所需,因此能夠把握到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fā)展線索。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的發(fā)展。

  在整個活動的效果來說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幼兒的參與度高,對于一些發(fā)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簡單,因此也出現(xiàn)了個別幼兒熱情持久度不高現(xiàn)象。但是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增加難度,多添加幾個禮貌性的語句及對話??梢宰尠l(fā)展較快的幼兒更加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來。

25、小班教案《山羊踩痛小公雞》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欣賞歌曲,熟悉歌曲內容,能進行簡單的表演。

  2. 學說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能原諒別人的錯誤。

  3. 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 能跟著節(jié)奏打節(jié)拍。

活動準備:

  1. 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播放歌曲,讓幼兒提前熟悉旋律和歌曲內容。

  2. 錄音機、磁帶,山羊和小公雞的胸飾。

  3. 主班教師和配班教師表演情景劇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邊聽邊拍手,初步熟悉故事內容

  今天老師要來找一找我們班哪個小朋友的耳朵最能干,老師要請小朋友們聽一首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呀要仔細聽,聽完后我要請小朋友舉手告訴老師,歌曲里面有誰,好不好?

  還有啊,錄音機告訴老師,它待會給我們放好聽的歌曲想請我們小朋友呢給它拍拍手伴奏好不好?

  我們呀跟著歌曲拍出好聽的聲音,能不能亂拍啊?

  亂拍的話錄音機會生氣的!好,小手準備!

  師幼一邊拍手一邊欣賞歌曲。

  歌曲聽完了,看誰最能干,已經(jīng)知道故事里有誰了,請舉手告訴我

  哦,故事里有山羊和小公雞對不對啊?誰知道他們兩個人發(fā)生什么事了?

  好,現(xiàn)在老師就請小朋友來看表演《山羊踩痛小公雞》,小朋友們仔細看,看看山羊和小公雞到底怎么了?他們是怎么說的,他們的動作怎么樣,好不好?

  二、分段欣賞情景表演,通過提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能模仿山小公雞的動作進行簡單的表演。

  1. 欣賞歌曲第一段的情景表演。

  好,節(jié)目看完了,誰知道山羊和小公雞怎么了?

  哦,山羊呀不小心踩痛了小公雞。那山羊的動作是怎么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小公雞的動作呢?我們來學一下。它的表情是怎么樣的?我們也一起來學一下。

  那山羊踩到了小公雞它是怎么說的?我們一起來說一下。

  小朋友們你們學會山羊的動作了嗎?現(xiàn)在,老師來唱歌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學山羊做動作,我們比一比看誰學的最像,好不好?

  師幼共同表演第一段山羊的動作。

  剛才我們看了山羊的表演,我們現(xiàn)在再來看看小公雞的表演好不好?看看小公雞被山羊踩痛后有沒有生氣,有沒哭好不好?

  2. 欣賞歌曲第二段的情景表演。

  節(jié)目又表演好了,小公雞有沒有生氣啊?它的動作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那小公雞有沒生氣啊?那它是怎么樣的?我們也一起學學看。

  小公雞一點也沒生氣,那它是怎么說的啊?我們也來說說看。

  小朋友們你們學會小公雞的動作了嗎?我們一起來學小公雞來表演一下好嗎?老師來唱歌,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動作,看看是你們做的好還是老師做的好,好不好?

  三、請幼兒分組進行角色表演

  1、教師與集體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哇!小朋友們表演的可真好!我們一起來夸夸自己。

  錄音機呀剛才看了小朋友的表演,可喜歡了,想再放一次好聽的歌,請我們小朋友來作動作,你們愿意嗎?

  好,我們先學山羊的動作再學小公雞的動作好不好?

  師幼 隨音樂進行集體的歌表演。

  2、請集體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分組的角色表演。

  恩,我們表演的可真好啊。我們請鄭老師和我們一起來表演好不好?

  老師來表演山羊,鄭老師表演小公雞,請想當山羊的小朋友來蔡老師這,想表演小公雞的小朋友到鄭老師那去。

  當山羊的小朋友要做誰的動作啊?對了,要和老師一起做山羊的動作。當小公雞的小朋友能不能做山羊的動作啊?對了,你們要和老師做一樣的動作。明白了沒有?

  好,那我們比一比,看看是山羊做的好,還是小公雞表演的好好不好?

  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四、教師小結。

  誰表演的好啊?

  我覺得山羊和小公雞都表演的很好,我們送自己一個大鞭炮。

  那你們喜歡不喜歡山羊和小公雞啊?為什么?

  對了,因為山羊和小公雞都是有禮貌的孩子,山羊不小心踩到小公雞就馬上說什么?小公雞被踩到也沒生氣,馬上說什么?

  小朋友們你們會說嗎?

  那老師給了你東西要怎么說?早上看到老師和小朋友要怎么說?回家的時候要和老師說什么啊?

  好,那從今天開始老師就來找一找我們班的小朋友,誰最有禮貌,誰最會說禮貌用語,我就把這個小獎章送給它好不好?

教學反思

  《山羊踩痛小公雞》是一首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歌曲,容易幫助幼兒記憶。在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懂得影響了別人要說“請原諒”、“對不起”之外,還讓幼兒嘗試歌曲內容進行表演。在開始之余,教師利用前面的“甜嘴巴娃娃”來進行故事的延續(xù),然后在進行分段欣賞,根據(jù)故事內容來記憶歌詞。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對歌曲內容進行表演。但是課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就是有些幼兒對歌曲的內容的記憶還是不能很全,經(jīng)常唱一句,忘一句,以至于在后面的表演環(huán)節(jié)孩子不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演。

26、小班教案《大灰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歌曲的輕重,能用形體動作大膽表現(xiàn)歌曲。

  2、知道大灰熊醒來時靜止不動,初步學習控制自己。

  3、體會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根據(jù)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山洞背景圖、大灰熊頭飾一個

  ◆動作建議第一句:大灰熊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第二句:小朋友輕輕的走來了。

  第三句:前半句,小朋友用手輕輕搖了L下大灰熊;后半句,大灰熊站起來發(fā)怒了。

  ◆游戲玩法建議

  1、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2、大灰熊發(fā)怒時(低八度音樂響起):幼兒扮演木頭人,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灰熊"在其中來回走動,發(fā)現(xiàn)是一群木頭人又回去睡覺了。

  3、大灰熊睡著了,幼兒悄悄的跑回家,游戲重新開始。

  4、游戲幾次后,大灰熊蘇醒了,和幼兒一起跳舞、游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二)理解歌曲

  l、教師邊操作幻燈片邊講述故事。

  2、熟悉歌詞內容,邊操作幻燈片邊有節(jié)律念歌詞。

  3、學學圖片中大灰熊發(fā)怒的樣子,教師引導幼兒同伴間相互學習不同的發(fā)怒造型。

  4、教師念兒歌扮演小朋友,幼兒扮演大灰熊,表演大灰熊發(fā)怒的樣子。

  (三)動作學習

  1、感知歌曲

  (1)初步感知游戲,掌握小朋友走路輕輕的動作。

  (2)掌握搖的動作,知道唱到"如果你去搖醒它呀"才能去搖大灰熊。

  (3)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幼兒練習。最后提醒幼兒大灰熊醒來發(fā)怒時要變成木頭人,創(chuàng)編各種"木頭人'造型并靜止不動。

  2、分角色,動作表現(xiàn)

  (1)請一半幼兒來表演大灰熊,一半幼兒表演小朋友。

  (2)交換角色進行表演,強調大灰熊醒來發(fā)怒時要變成木頭人。

  (四)情境游戲

  1、游戲第一次山那邊真的有一只大灰熊(配班教師扮演),我們去搖醒它和我們一起游戲,好嗎?

  2、游戲第二次大灰熊又睡著了,我們再去試一次,請它和我們一起游戲。

  3、大灰熊蘇醒了,和小朋友開心的跳舞。

教學反思:

  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幼兒從動作表演中逐步引導到歌曲演唱中,動作也要逐步變小。4、及時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調整。如當幼兒還沉浸在游戲表演而沒有按照歌詞動作時,教師要及時糾正。最后熊發(fā)怒的動作可在念歌詞最后一個字“(生)氣”時用一個造型定點。還要關注到幼兒動作是否合拍,這點很重要。

  交流后,我們于本周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主要流程與第一課時類似:譜圖引題--師幼有節(jié)奏地念歌詞,并表演故事--學習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強與弱。從整個活動效果來看,進步很明顯。首先教師準備充分,不但能熟練地演唱,還用鋼琴錄了伴奏音樂。環(huán)節(jié)的遞進性明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緊緊跟著教師的步伐逐步從動作還原到歌曲演唱,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當然,也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兒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兒的活動;圖譜的擺放可以按照樂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學習中,動作的表演成分減少得還可以徹底些;教師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靈氣;另外,要加強幼兒對動作節(jié)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勢的要求

27、小班教案《桃子》含反思

設計背景

  發(fā)現(xiàn)本班小朋友個別不愛吃水果,希望能通過本活動鼓勵小朋友喜歡吃水果。

活動目標

  1.認識桃子的特征。

  2.能積極參與談話,善于表達。

  3.能用簡單的動作表達兒歌。

  4.知道桃子的營養(yǎng)。

  5.培養(yǎng)幼兒愛吃水果,不挑食。

  6.激發(fā)了幼兒對水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桃子的特征。 難點:理解吃多對身體不好。

活動準備

  1.桃子掛圖一張。 2.新鮮桃子若干。 3.兒歌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桃子的形狀和顏色。

  2.學會用詞,又……又……。

  3.出示新鮮桃子,讓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桃子。

  4. 教師切開桃子,讓幼兒觀察桃子的外表結構,引導幼兒把所有看到的說出來(毛,肉,汁,核。)

  5.小朋友 品嘗桃子,真實感受桃的味道,教幼兒桃子好吃又有營養(yǎng),但多吃對身體有害。

  6.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朗讀。

  7.教師總結: 親愛的孩子們,希望你們以后能喜歡吃水果,它含有很多的維生素,對你們的身體有好處,能增強我們的提抗力,讓你們能更健康的成長。

教學反思

  1.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難讓幼兒理解的是,桃子有營養(yǎng),提倡吃又要少吃,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些難以掌握,不能理解。

  2.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有些孩子不能理解桃子對人身體到底有什么好處,沒有更好的讓幼兒理解,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也不夠好,沒調起幼兒的積極性 。

  如果重新上的話,我會設計一個情節(jié),比如小猴子吃桃,以猴子的身份讓幼兒在玩中了解桃子的營養(yǎng)價值和好處。

28、小班教案《大蘋果》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蠟筆的正確握法。

  2.嘗試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

  3.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4.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對蘋果上色。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物蘋果若干,自備一段輕快的音樂。

  2.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六頁《大蘋果》,蠟筆。

活動過程:

  一、圓圓的蘋果

  1.出示實物:蘋果,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

  2.根據(jù)蘋果的實際情況進行描述:蘋果圓圓的,有的紅,有的綠,有的黃。

  二、我會畫蘋果

  1.示范蠟筆正確握法。

  2.教師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示范畫圓:圓圓一個球。

  3.提問:這個球是怎么出來的?剛才老師是怎么畫的?(一圈一圈繞出來的)

  4.示范畫上果柄:頭上扎小辮,變成一個紅蘋果。教師:“除了紅蘋果你還吃到過什么顏色的蘋果?”(綠色)

  5.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空手練習畫綠蘋果,引導幼兒要一圈一圈從中間往外畫圓:圓圓一個球,頭上扎小辮,變成一個綠蘋果。

  6.請個別能干的幼兒上前嘗試畫一個黃蘋果,鼓勵幼兒盡量畫得大一些,飽滿一些。

  三、播放輕快的背景音樂,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1.適時指導并糾正幼兒握蠟筆的姿勢。

  2.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四、作品欣賞。

  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說說最喜歡誰的作品。

案例反思:

  本次活動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我先讓孩子們認識了蘋果,知道蘋果是什么形狀,有哪些顏色,有不同大小等等,使孩子們有了認識蘋果的經(jīng)驗,孩子們對于繪畫《大蘋果》這個活動就更加感興趣了。在后面的示范環(huán)節(jié)我也采用了教師范畫、幼兒集體書空練習與個別練習三部曲的形式幫助幼兒逐步掌握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但在教師范畫蘋果這一步,我在示范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時似乎有點心急了,動作太快,幼兒沒有看清楚,我也沒有強調一圈一圈繞著畫出圓圓的蘋果,在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時有的孩子就不會畫,只是簡單的畫了一個封閉的圓,再在里面涂上了顏色,沒有掌握繞圈圈畫圓的要領。從中我也認識到教師在組織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抓好活動的重點慢慢引導,切不可操之過急。在幼兒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我班孩子的繪畫常規(guī)有待培養(yǎng),有的孩子連蠟筆的擺放都還不清楚,個別孩子的蠟筆握法也需要糾正,在今后的美術活動中還需要時時強調常規(guī)的培養(yǎng)。

29、小班教案《小猴分桃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用重疊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找出一組物體多出的部分。

  3、從左至右擺放物體。

  4、鍛煉幼兒快速跑的能力。

  5、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6、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大圓片4個,小圓片3個。

  2、貼絨卡片:小猴4個,桃子3個,老鼠、貓頭飾若干。地上圓圈4個,每個圓圈能容納幼兒7人。

活動過程:

  一、出示貼絨圖片小猴和桃子,

  說:我們給小猴分桃子吃,1只小猴只能分1個桃子,小朋友看看,是小猴多,還是桃子多?待幼兒回答后,問幼兒:“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師在貼絨板上示范:將猴子卡片逐個放在貼絨板上,讓幼兒注意老師是怎樣擺放猴子卡片的,(手的動作從左至右)然后將桃子逐個放在兔子上面,每放—個,說一聲:“給你一個桃子?!辈⒆層變鹤⒁饨處熓謩幼鞯姆较?,問幼兒,猴子和桃子哪個多,哪個少?請把多余的拿出來。

  二、幼兒操作。

  讓幼兒兩手各拿大小圓片,看一看,大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然后逐—將大圓片擺在桌子上,將小圓片逐一放在大圓片上,(注意手的擺放方向)說出大圓片和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將多的拿出來給大家看。

  三、玩游戲:貓抓老鼠。

  給幼兒戴上頭飾,音樂響,每4只貓、3只老鼠圍著圓圈跳舞。音樂一停,每只貓迅速抓住一只老鼠,然后說出貓與老鼠,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讓多的站出來。

  注意:貓和老鼠只能在各自的圈內活動;重新玩游戲時老鼠比貓多一只。

活動反思:

  通過游戲活動,幼兒掌握了比較兩組物體多少的方法,并且鍛煉了快速跑的能力。

30、小班教案《小海螺大鯨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展開合理的想象,大膽地較完整地表達小海螺遠航過程中的經(jīng)歷。

  2、感受小海螺執(zhí)著的精神,萌發(fā)喜歡嘗試,做事情專注、堅持的意識。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活動準備:

  1、故事PPT,錄有抒情和驚險的音樂兩段。

  2、《小海螺和大鯨魚》圖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猜測主角。

  1、看故事封面,說說故事的主角是誰。

  提問: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故事,看看故事的主角是誰?(讓幼兒關注故事封面上的文字,在不顯眼畫面上找尋到小海螺,并引起幼兒對于故事情節(jié)有一定的期待。)

  2、猜猜小海螺的愿望。

  提問:故事中的小海螺有個愿望,請你們猜猜它的愿望可能是什么?(猜測小海螺的愿望為后面故事的展開留有鋪墊。)

  二、理解故事,分析討論。

  1、講述PPT2-5,了解小海螺愿望與決心。

  l提問:小海螺的愿望是什么?你們有愿望嗎?(在后一個問題拋出后發(fā)現(xiàn)幼兒的回答很多都是遠大的理想,可能都是不能實現(xiàn)的。由于他們近期的目標意識幾乎沒有,所以教師在通過詢問的過程中可以用語言提示說一些近期內能做的事情,幫助幼兒建立對于大班期間執(zhí)著于切實可行的事情的憧憬。)小結:決定要做一件事情是我們的愿望,小小的海螺和我們都有著大大的夢想。

  l 提問:有誰會來幫助它實現(xiàn)出海遠航的愿望?(有的幼兒很聰明結合前面看過的封面上有大鯨魚會一下子猜中答案,這時教師可以迎合幼兒出示PPT5。)小結:的確,這個用黏液寫的廣告還真有效,它可能會吸引許多不同的朋友來幫忙。

  2、出示PPT6,說說小海螺在海上的見聞。

  提問:小海螺看到了什么?又仿佛聽到了什么?(這兩個問題是并列的,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幼兒回答)小結:它在大海里看見的東西都很大,比巖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碼頭大得多的陸地,連天空也比碼頭那兒的開闊許多!

  3、討論PPT7-12,理解小海螺的堅持與勇敢。

  l 提問: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插入急促"在山魔的宮中"的音樂與電閃雷鳴以及巨浪的聲音,在幼兒傾聽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想象途中的可能遇到的危險于困難)l

  過渡語: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來看看。(一起看畫面,教師講述小海螺遇到的危險,以及小海螺的表情、動作。)l 提問:發(fā)生了這樣的事,小海螺的心里會怎么樣?

  l 討論:小海螺是繼續(xù)和大鯨魚遠航,還是回家呢?(把意見不一樣的幼兒分成兩組先互動講講自己的想法,然后開展正反兩方的辯論。)小結:小海螺嚇得直哆嗦,但它對自己說一定要堅強、不能放棄、再堅持,危險總會過去的。

  4、繼續(xù)講故事PT13-22,說說小海螺救大鯨魚的經(jīng)歷。

  提問:大鯨魚擱淺在沙灘上了,小海螺決定要救大鯨魚,如果你是小海螺你將怎樣救大鯨魚?(在這個問題中,幼兒很多的想法就是叫小海螺的同類來幫忙以及找繩子拉大鯨魚等,很多辦法會引起同伴的反對,因此教師要在肯定幼兒的思維后要給與幼兒提出思考點,讓提出反對的幼兒想出更合理的辦法。)小結:只要動腦想辦法,小小的海螺也能救龐大的鯨魚。(放映唯美的音樂,繼續(xù)講故事到結束)

  三、回歸故事,經(jīng)驗遷移。

  1、說說小海螺的精神,說說自己的感動。

  提問: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小小的海螺實現(xiàn)它的愿望,你喜歡它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小結:小海螺是勇敢的、堅強的同時又充滿愛心………。

  2、討論自己面對困難解決的決心。

  提問: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困難?是怎樣解決的?(當幼兒說出自己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后,出示拍攝到的幼兒生活中戰(zhàn)勝困難的PPT,讓幼兒有一個直接的感受與體驗,激活幼兒對于困難的回憶以及面對困難的決心。)小結:面對困難不能退縮,不言失敗,最終會做好一件事情。

活動延伸:

  1、出示圖書,引起自主閱讀的興趣。

  2、把自己戰(zhàn)勝困難的故事畫下來。

活動反思:

  1、選材貼合幼兒的實際:本班幼兒對于故事只關注故事的情節(jié)很忽視故事內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兒較忽視何為困難,通過這個活動使孩子對于故事內在的一些東西有了思考,從活動中孩子表現(xiàn)出對于困難的理解以及講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難的故事等,讓我感受到幼兒的轉變。因此,在這個時間段選擇這樣一個故事開展活動對于孩子的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教學的法引發(fā)幼兒的思維:首先活動中講述故事時的余音繚繞法,讓這個遠航的故事很唯美,讓幼兒聽到故事結尾時有種感嘆"這個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聽覺震動法,讓幼兒的思維有了很大的空間,他們聽到了音樂中有水浪、緊張、閃電等。幼兒借助載體的猜測層出不群。第三是分組辨析法,使幼兒各抒己見,經(jīng)過討論幼兒的語言豐富起來。第四是情節(jié)猜測法,整個故事分段講述在關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內容時讓幼兒展開想象,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最后的經(jīng)驗拓展法是對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拓展與引發(fā)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現(xiàn)幫助了幼兒聯(lián)系生活。

  3、師幼對話中教師的回應肯定幼兒的思維再起波瀾:在整個活動中,對于幼兒的每個回答我都能用總結、梳理等方法去回應,如"你想得很遠"、"走過去有一片天"等,幼兒在回應中又引發(fā)了新思維。

31、小班教案《愛唱歌的小麻雀》含反思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體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

  《愛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這一懸念,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美好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作品中角色較多,我將有關角色認知的內容放在最前面,為理解故事埋下伏筆;故事后半部分層層遞進,既給孩子清楚明了的記憶、理解、想像的線索,又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準備:

  1、用舊掛歷自制的有層次的圖書及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卡片,書的內頁制作如圖,前一頁都比后一頁短一些,每一頁上都有一棵樹的造型。

  2、利用圖書的封面、封底繪制一棵大樹。

  3、故事錄音。

過程:

  一、第一遍聽故事,突出認知——別人睡覺時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別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圖畫書,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樹,并介紹故事名稱。

  (2)引導幼兒通過故事名稱猜猜故事可能講些什么。

  2.理解故事內容。

  (1)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誰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誰?誰住在最下面?

  (3)提問:小松鼠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聽故事,激發(fā)情感——結合生活經(jīng)驗,為小麻雀想想辦法

  1.展示圖書。

  教師打開圖書,讓幼兒了解本書結構,然后將動物卡片分別粘貼在不同的頁碼上,合上書。

  2.合作講述。

  教師放慢速度講述,故事對話部分留給幼兒講述。

  3.分析討論。

  提問:小麻雀可喜歡唱歌了,可現(xiàn)在不能唱了,怎么辦呢?(輕輕地唱;到別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覺,等等。)什么時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寶寶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聽故事,行為練習——和小麻雀一起為小鹿唱最好聽的歌

  1.播放錄音故事。

  2.引導幼兒靜靜地等待小鹿醒來,在最后時刻,教師用醒來的小鹿形象調換原來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帶領幼兒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謝懂得關心別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愛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著一只愛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樹林里,有只麻雀愛唱歌……”突然,從下面?zhèn)鱽硪粋€聲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p>

  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小麻雀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貓頭鷹,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

  貓頭鷹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毙÷槿赣滞嘛w,看見啄木鳥,問:“啄木鳥,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

  啄木鳥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毙÷槿咐^續(xù)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

  小猴子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毙÷槿冈偻嘛w,看見一只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

  小松鼠說:“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p>

  小麻雀奇怪地問:“為什么呢?”

  小松鼠說:“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麻雀飛到樹底下,呀!草叢中的鹿寶寶正在睡覺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著、等著……她想,等鹿寶寶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愛唱歌的小麻雀》教案課后反思: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說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jié)《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著孩子,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同時,小班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小鳥、小烏龜、小兔子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語表達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單一、個別小朋友還出現(xiàn)不愿意說等現(xiàn)象。為了鼓勵孩子們愿說、敢說,我根據(jù)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jīng)驗選擇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讓他們在喜歡的角色中更加激發(fā)孩子其說的愿望。依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理解和體驗”根據(jù)這一教學目標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fā)展水平制定目標。

  首先從認知目標中讓孩子理解故事,通過圖片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標中培養(yǎng)孩子根據(jù)圖片內容參與故事講述,學說故事中對話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標中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移情意識。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重點學說故事中對話部分,同時突破難點讓孩子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當?shù)慕虒W手法!根據(jù)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jié)課中利用廢舊掛歷,通過翻閱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悅情感。最后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yǎng)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整個活動下來雖然很流暢,但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我覺得平時孩子還要活躍,在這節(jié)課中還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動性,讓全體孩子都能更加大膽的去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同時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戲,讓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戲中顯得更加活躍。

32、小班教案《大桃子和小桃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物體中分辨大小。

  2 體驗給猴子送桃子的樂趣。

  3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習掌握在同種物體中認識分辨大小

活動準備

  1大小皮球若干,大猴子、小猴子玩偶各一。

  2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大小桃子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動物客人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小朋友們高興么?看看他們是誰?出示兩個猴子玩偶,請幼兒跟客人打招呼。引導幼兒說出兩個玩偶有什么不同?一大一小。

  2認識大小(出示大小不一的皮球若干,引導個別幼兒把大皮球送給大猴子,小皮球送給小猴子。在這個游戲中讓幼兒從中認識大小。)

  3分辨大小(引導幼兒為猴子客人送桃子,幼兒人手兩個大小不一的桃子圖片各一個。引導幼兒把大桃子送給大猴子,小桃子送給小猴子。并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來如:我把大桃子送給大猴子。)在這個游戲中老師不參與,讓幼兒自己送桃子。送完后 老師再糾正送錯的幼兒,幫助個別幼兒認識分辨大小。

教學反思

  小班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活動來得枯燥、單調,由于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在發(fā)展,這就更加要求老師在組織指導活動中要多花心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孩子自主探索性不夠強。

33、小班教案《狐貍和小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節(jié)奏,知道小狐貍轉身時要立刻變成各種各樣的小花朵。

  2.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3.能大膽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情感。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活動準備:

  音樂 狐貍頭飾 小花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手指游戲《小手拍拍》

  師:寶貝們,跟著老師一起來拍拍手吧: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擺擺,小手小手抱抱,小手小手藏起來。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擺擺,小手小手抱抱,小手小手放下來。哇,我們的小手真厲害,會這么多本領!

  欣賞并熟悉音樂

  聽音樂拍手拍腿

  師:老師這里有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你們和我一起聽著音樂拍手好嗎?(好)幼兒跟師一起聽音樂拍拍手。

  二:聽故事,學習做變大石頭游戲

  師:這段音樂真好聽!在這個好聽的音樂里面,還藏著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呢!請你仔細聽哦!

  師講故事:

  在森林里面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小動物可喜歡在一起做游戲了。有一天啊,小動物們正在樹林里面玩兒呢,忽然看到他們的好朋友小狐貍。小動物就想了,咦!我們和小狐貍玩捉迷藏的游戲吧!先不要告訴小狐貍哦!

  結果啊,小狐貍在前面走,小動物們就跟在后面,當小狐貍一轉身,小動物啊都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小花,一動也不動了。

  講故事間隙,請搭班老師將花朵頭飾給聽課老師。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好聽)故事里面當狐貍轉身時,小動物們都變成了什么呀?(幼:小花)那現(xiàn)在楊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表演一下,小花都是什么樣的呀,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我說一二三變,你們就變成各種各樣的小花好不好?我們來試一下,一二三,變!(幼兒作花狀)哎呀,寶貝們做的真好,都變成漂亮的小花了呀。你做的小花是這樣的呀,小朋友們看一看,漂不漂亮?(幼:漂亮)你做的小花也很棒哦,我給你拍張照,咔擦。這邊的小朋友也很厲害哦,變成了這個樣子的小花,真好看!哦喲,這里有兩個小動物還沒有變成小花,那我們再來一次,這一次當聽到楊老師說一二三變的時候,你要快點變成小花不能動哦,不然可就要被我發(fā)現(xiàn)啦。準備好,一二三,變!(幼作小花狀)哎呀,我們的小朋友太厲害了,一下子都變成了小花朵,楊老師都找不到你們了呢??磥砦覀兊膶氊惗家呀?jīng)知道要怎么玩這個游戲了,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玩這個游戲,你們想不想玩呀?(幼:想玩)現(xiàn)在楊老師來當狐貍,你們來做小動物,好嗎?現(xiàn)在我們請后面的客人老師幫幫忙,幫我們的寶貝打扮成小花的樣子,這樣狐貍就沒那么容易找到你們啦。( 請聽課老師幫幼兒戴上頭飾)

  師:小動物們都打扮好了嗎?(幼:打扮好了)那我們就開始啦!記住哦!小狐貍呆會兒轉身的時候,你們就要變成什么呀?(幼兒:小花)變成小花可千萬不能動哦,,不然小狐貍可是會發(fā)現(xiàn)你們的哦。

  播放音樂,老師帶上狐貍頭飾哼唱,帶領幼兒游戲

  師聽到節(jié)奏回頭,觀察幼兒是否會做花朵狀。

  師:哎呀,我看到一個小朋友沒有變成花朵,被我找到啦,哈哈。那么我們現(xiàn)在再來一次,看看這一次你們是不是都能變成小花,不被我發(fā)現(xiàn)好嗎?(好)再一次進行游戲。

  師:咦,奇怪,我的小伙伴們都到哪兒去了呢,森林里怎么多了這么多的好看的小花呀。(幼兒笑)

  寶貝們躲得可真好,狐貍都找不到你們了呢。

  四:請另一名老師來扮演狐貍,再次游戲。

  師:那邊還有一只小狐貍,他也想和我們玩游戲。我們再來一起玩一玩好不好呀?(好)

  放音樂,老師幼兒一起游戲。

  另一師也戴上狐貍頭飾,兩只狐貍一起找,觀察幼兒是否都會在狐貍轉身時作花朵狀。

  三:活動結束

  這個游戲好不好玩啊?(好玩)現(xiàn)在我們的寶貝跟小狐貍都有點累了呢,不如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去喝點水,下次再一起來玩吧。(幼兒退場)

活動反思:

  根據(jù)《指南》里的要求,藝術領域中3—4歲的幼兒欣賞美和感知音樂的特征逐漸形成,所以這次選了這節(jié)課作為隨堂課。之前帶著寶貝們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很高。加上之前是春天,正好幼兒園為了迎合春天主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在戶外賞花,美術課上讓寶貝們自己畫各種美麗的小花。幼兒多美的事物都比較熱愛,他們會向我展示自己的作品,我隨意問了句“花兒是什么樣的呢”,他們就擺出了各種各樣的姿勢,學著自己看到的花兒盛放的樣子,饒是可愛。加上音樂的配合,可以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感知在音樂的節(jié)奏停頓出要停下來,作花朵狀。這次的活動之前我也做了很多準備,但是作為一名新教師,肯定是有不足之處的。在各位老師的耐心幫助和真誠的建議下,我總結了自己這堂課的不足之處:苗班幼兒年齡較小,越是年齡小,在情景設置方面就越要做的豐富些,語言也要貼切幼兒,我自己可能因為性格的關系,還不夠放得開。如果可以更加夸張的表現(xiàn),動作幅度再大一點,幼兒的興趣點會更高。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發(fā)言,隨心所欲講講自己變得是什么花,多激勵幼兒,讓幼兒示范。另外,可能我有些緊張的緣故,一開始指導性的要求沒有那么強調,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更想讓“狐貍”發(fā)現(xiàn),特意不做花,這一點在以后的活動中我也會注意,結合目標,把要強調的要求明確給幼兒知道。這次隨堂課、評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想要當好一名幼兒教師,就必須在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反思中成長進步。通過平時的經(jīng)驗積累,能夠越來越得心應手,成長成為一個出色的幼兒教師。

34、小班健康教案《桃子》含反思

  設計背景

  發(fā)現(xiàn)本班小朋友個別不愛吃水果,希望能通過本活動鼓勵小朋友喜歡吃水果。

  活動目標

  1.認識桃子的特征。

  2.能積極參與談話,善于表達。

  3.能用簡單的動作表達兒歌。

  4.知道桃子的營養(yǎng)。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桃子的特征。

  難點:理解吃多對身體不好。

  活動準備

  1.桃子掛圖一張。

  2.新鮮桃子若干。

  3.兒歌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桃子的形狀和顏色。

  2.學會用詞,又……又……。

  3.出示新鮮桃子,讓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桃子。!.快思.教案網(wǎng)!

  4. 教師切開桃子,讓幼兒觀察桃子的外表結構,引導幼兒把所有看到的說出來(毛,肉,汁,核。)

  5.小朋友 品嘗桃子,真實感受桃的味道,教幼兒桃子好吃又有營養(yǎng),但多吃對身體有害。

  6.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朗讀。

  7.教師總結: 親愛的孩子們,希望你們以后能喜歡吃水果,它含有很多的維生素,對你們的身體有好處,能增強我們的提抗力,讓你們能更健康的成長。

  教學反思

  1.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難讓幼兒理解的是,桃子有營養(yǎng),提倡吃又要少吃,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些難以掌握,不能理解。

  2.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有些孩子不能理解桃子對人身體到底有什么好處,沒有更好的讓幼兒理解,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也不夠好,沒調起幼兒的積極性 。

  如果重新上的話,我會設計一個情節(jié),比如小猴子吃桃,以猴子的身份讓幼兒在玩中了解桃子的營養(yǎng)價值和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