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作文失誤談

2007年中考作文失誤談

2007年中考作文失誤談



2006年中考作文失誤談


黃志偉

  筆者連續(xù)多年參加中考作文閱卷,感慨頗多,這里想就2006年四川考生在考場作文中出現(xiàn)的兩點失誤,談談自己的看法。

  失誤一:材料詳略安排不當

  當下,考生作文形式越來越新穎多樣,或新聞采訪,或日記體,或書信式等,可謂豐富多彩。形式創(chuàng)新本無可厚非,但許多作文在追求花樣翻新的形式時,卻忽略了對作文內(nèi)容的雕琢。比較突出的是,有的作文材料和構(gòu)思都很好,可惜對材料的取舍和詳略處理不當,從而影響了主題的表達。由于“內(nèi)容”的問題,不少考場作文與一類文擦肩而過,令閱卷老師惋惜不已!

(第一范文網(wǎng)www.diyifanwen.com整理)

  由此,筆者疾呼:保持“形式”,善待“內(nèi)容”!

  備考啟示:

  1. 考場上強化“材料意識”。

  我們在平時作文時,因有充裕的時間和寬松的環(huán)境,所以處理材料并不難。但到了考場上,由于時間緊迫,不少考生就不那么重視材料處理了,往往是一看題提筆就寫,這難免會吃虧。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好寫作提綱再按提綱寫作,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列好提綱后,在具體行文過程中,我們還要隨時有一種“材料意識”,即對應詳寫的內(nèi)容就要“潑墨如雨”,達到如臨其境之感,而對應略寫之處則只能“惜墨如金”。

  2. 練就處理材料的硬功夫。

  前面說到,考場上應強化“材料意識”,可有的考生雖然具備“材料意識”,但在具體寫作過程中,卻無法做到“潑墨如雨”或“惜墨如金”。那怎樣才能練就科學處理材料的硬功夫呢?可從平時的閱讀和寫作做起。比如閱讀時,可學生名家處理材料的方法,然后將所學到的方法落實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每一次作文時,在動筆前考慮一下,這篇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是什么,再考慮圍繞這個中心該選擇哪些材料,詳寫哪些,略寫哪些,然后再動筆。熟能生巧,長期這樣堅持,功到自然成。

  失誤二:套襲越來越嚴重

  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中考作文題都有提示,如“千萬不要抄襲或套用!因為這對你沒好處,更沒意義”。結(jié)果呢?仍然有不少考生“鋌而走險”,有的是將某篇優(yōu)秀佳作改頭換面而成,有的甚至將某篇優(yōu)秀作文原封不動地“復制”下來,若僥幸過關(guān)則罷,若被打入“四五等”豈不痛心疾首!

  由此,筆者疾呼:呼喚創(chuàng)新,杜絕“套襲”!

  備考啟示:

  說到“套襲”作文,有的考生說,我這是借鑒而不是套襲。的確,作文時難免借鑒別人的長處,但所謂的“借鑒”和“套襲”卻是兩個概念。一般來說,學作文大多是從借鑒開始的,但一味地借鑒甚至發(fā)展到套襲,寫作水平還能提高嗎?只能是離寫作之路越來越遠。那怎樣才能在借鑒中創(chuàng)新、提高呢?

  1. 在局部借鑒中創(chuàng)新。

  也就是將所學的寫作(表達)方法用在自己作文中的某個段落或句子。如在一篇名為《春游槽漁灘》的文章中有一段話是:“一路上,各種景色實在是美不勝美,數(shù)不勝數(shù);不必說道旁那一座座千姿百態(tài)的石雕佛像,也不必說那雕塑精致雍容典雅的,手拿著各式物件的千手觀音;不必說那一座座別具匠心、獨具民族特色的亭臺樓閣,也不必說那一座座風格獨特的佛塔;單是那雄偉的通天云棧就令你感到這槽漁灘的奇和美?!憋@然,作者是借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這個句式,但作者又不是死板地套用,而是借鑒中創(chuàng)新。借鑒后的句子不僅從整體上描繪了“槽漁灘”的種種景物,還借以強調(diào)了下文所要寫的“通天云?!?,作了一個較好的鋪墊。更重要的是文章通過這種方法,巧妙地把諸多景物以一個句子一筆帶過,言簡意豐。

(第一范文網(wǎng)www.diyifanwen.com整理)

  2. 在整體借鑒中創(chuàng)新。

  如筆者編輯的作文集中就有好幾篇是借鑒《榆錢飯》按不同時代的變化歌頌新社會而選材構(gòu)思的。如《我家安了大吊扇》是按作者家里從用破竹扇,到小電扇,再到大吊扇的變化為線索來歌頌改革開放的;而《我的電視夢》則是以倒敘開頭,然后以小時候到王奶奶家看電視卻因人太多“擠”不進去而懊惱不已,再寫“我”家買了新電視后的喜悅,最后將如今家家都有電視與作者小時候大家“擠”著看一臺電視的一幕進行對比,改革開放給農(nóng)村帶來的變化就不言而喻了。從這些成功之作來看,同樣是借鑒一篇范文,但借鑒后的做法各有不同,這正說明了借鑒的目的不只是摹仿,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