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實驗教案《筷子》反思

中班科學實驗教案《筷子》反思

中班科學實驗教案《筷子》反思

1、中班科學實驗教案《筷子》反思

目標:

  1.通過感官觀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雙成對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國的餐具。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準備:

  1. 每人一雙筷子(多種材料的),每桌一盤泡沫塑料塊。

  2. 2.操作卡片"你喜歡的筷子"

過程:

  (一) 筷子的特征

  1. 這是什么呀?請你說說你的筷子是什么樣的?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別人的一樣嗎?有什么地方不一樣?(顏色、形狀、長短、粗細、材料等)

  3. 總結筷子是各種各樣的,是兩只成雙的。

  (二) 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

  1. 你們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它們都是干什么用的?

  2. 你們會用筷子吃飯嗎?請幼兒回答示范,教師示范并指導姿勢。

  3. 我們都知道筷子是用來吃飯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最早開始使用的嗎?

  (三) 游戲:夾泡沫塑料塊

  1. 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每張桌上都有都有一盤泡沫塑料塊,你們只能用筷子夾,夾到一個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們比賽看誰夾得快。

  2. 檢查泡沫塑料塊情況和握筷姿勢,分析討論什么樣的筷子容易夾,什么樣的筷子不容易夾,為什么。

活動延伸:

  要求幼兒在家也嘗試用筷子吃飯,并進行檢查和鼓勵。

教學反思:

  1、 能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筷子進行活動,既方便又簡單也很實用,很貼切農村的鄉(xiāng)土特色。

  2、 設計的活動能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fā)展的水平,有利于幼兒手部小肌肉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3、 幼兒在活動中也能大膽地和同伴交流,將自己的玩法與同伴分享,氣氛活動,孩子也很積極投入。

2、中班科學教案《手機》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手機的功能。

  2.感受手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以及手機對人們生活的不利因素。

  3.引導幼兒正確合理的使用手機。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手機(翻蓋手機、滑蓋手機、直板手機)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了解手機的功能。

  難點:引導幼兒正確合理的使用手機。

活動過程

  一、參觀手機店,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出示PPT教師:你們看圖上是什么?哦,是手機。這是張老師剛開的手機店。你們都看到了那些手機呢?今天,老師把店里的幾款手機都帶來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二、了解手機的功能教師:你們在家里玩過爸爸媽媽的手機嗎?他們的手機有什么本領呢?(指名幼兒回答)

  教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帶來的手機都有什么本領?老師讓小朋友自己來發(fā)現,好嗎?(幼兒人手一部手機自由探索發(fā)現,教師巡回觀察。)

  教師: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很多圖片,你們認識嗎?!來自快思老師教案.!(介紹各種圖片代表的意思:信封代表發(fā)信息,鐘表代表時間,話筒代表錄音等。)如果你發(fā)現自己的手機上有這種本領,就在圖下打√,沒有就空著。(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小朋友的好多圖片下都空著,因為我們拿的是以前生產的手機,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現在用的手機本領可大了。

  三、學當小記者。

  教師:今天請小朋友們當小記者,去采訪客人老師的手機有什么本領,完成我們的記錄表。(幼兒兩兩結伴去采訪客人老師。)

  四、了解手機對人們的危害。

  出示PPT,引導幼兒了解手機對人們正常生活的不利影響。

  五、結束教師: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我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要合理地使用手機。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來說說: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給孩子投放的操作材料太單一,孩子的探索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在讓孩子采訪時,也沒有交代清楚,所以整個過程顯得有點亂。

3、中班科學實驗教案《尋找七星瓢蟲》含反思

活動名稱:

  尋找七星瓢蟲

內容與要求:

  1、嘗試運用"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進行7以內的數數。

  2、知道瓢蟲有益蟲和害蟲的區(qū)別。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環(huán)境與材料:

  《尋找七星瓢蟲》課件、自制瓢蟲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七星瓢蟲師:哎呀,大樹媽媽怎么了哭了呀?

  幼:她身上有好多小蟲子……師:大樹媽媽身上的小蟲子咬的她好疼呀,我們快點請小瓢蟲來給大樹媽媽治病吧!

  幼:好的師:不過呀,不是所有的瓢蟲都是治病高手(益蟲),只有身上有7個點點的七星瓢蟲才是益蟲哦。請你們看看,它們都是七星瓢蟲嗎?

  幼:身上的點點數不同。

  二、尋找七星瓢蟲師:

  請你們找一找,哪個才是七星瓢蟲呢?你是怎么知道?(出示PPT圖片)PPT上出示三只瓢蟲,第一只五星瓢蟲,第二只六星瓢蟲,第三只七星瓢蟲。

  幼:XXX師:能告訴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數的嗎?

  幼:一個一個數師:你的方法真不錯……幼:用眼睛看……師:你用眼睛看,放在心里數。你用了默數的方法,你的本領真大……幼……師:你們用到了許多不同的數數方法,而且都正確找到了七星瓢蟲。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也想來數一數,看看,我用的方法跟你們一樣嗎?

  (老師看著屏幕,邊指邊說:我一下子就看到了這邊的4個點點,把4記在心里,接著數剩下的點點,5、6、7,總共有7個點點,我找到了七星瓢蟲)師:我用的方法叫目測數群,又快又簡單,你們愿意試試用我的方法再找找七星瓢蟲嗎?

  (再出示一張PPT,共3只瓢蟲,中間一只為七星瓢蟲,請幼兒嘗試)

  三、游戲:幫助大樹媽媽找到七星瓢蟲師:哎呀,大樹媽媽實在疼的難受,讓我們快點幫她尋找一些七星瓢蟲,請小朋友們用接力賽的方式找出七星瓢蟲,每個人找一只七星瓢蟲,找到后放到大樹媽媽身上,回去后拍一下下一位小朋友,下一位小朋友再上來找,比比哪隊找得最快最準確。別忘了,只有七星瓢蟲才是益蟲才能治病,別的可都是害蟲哦。

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在游戲中是否能夠運用目測數群的方法進行數數。

  2、觀察幼兒是否有一定的合作意識。

  師:我們兩組用了非常快的速度找出了七星瓢蟲,都對了嗎?看看,七星瓢蟲是不是把大樹媽媽的病治好了(出示一張大樹媽媽在笑的圖片)師:大樹媽媽笑了,她非常感謝我們中2班的小朋友幫助她治病,現在,快讓我們把數數的新方法教給其他小朋友吧。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4、中班科學教案《連接》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對周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體驗連接成功的快樂。

  2、嘗試用各種方法將不同的物體連接起來。

  3、了解各種連接在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內容為《猴子撈月亮》的動畫節(jié)選和生活中的連接)。

  2、操作材料:

  第一次操作材料:固體膠(每組1個)、訂書機每組1個、紙寶寶、夾子、牙簽。(第一次材料用了收回)

  第二次操作材料:

  1)穿:串珠、線、吸管、橡皮泥

  2)釘:訂書釘、訂書機、紙盤

  3)擰:螺絲釘、瓶子

  4)拼:雪花片、潛力軟膠插子

  5)夾:夾子、彩色紙條、布條、紙盤

  6)粘:牙膏盒、藥盒、固體膠、紙盤

  (材料分別用幾個箱子放在一起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材料然后到座位上去操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興趣。

  1、觀看動畫片段 (播放動畫片節(jié)選)。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故事里的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水里的月亮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讓幼兒自由的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呀?

  教師小結:

  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剛才某某小朋友用到一個詞--連接,小猴子們一只抓住一只,一只連著一只,是用連接的方法撈水里的月亮的。(引導小朋友們說出猴子是用連接的方法撈的)

  二、找連接、說連接

  1、嘗試連接。

  1)出示紙條,請幼兒嘗試用連接的方法將兩張紙連接起來。

  師:你們瞧,老師請來了紙寶寶和我們一起做游戲,請你們想辦法把它們連接起來,你們可以使用一種小工具,看看誰的辦法好。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3)請幼兒說說實驗的結果。

  師:小實驗成功了嗎?請你們說一說你是怎樣讓紙寶寶連接起來的呢?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簡單的操作,感受一些基本的連接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簡單,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2、發(fā)現連接

  1)提出新問題:小朋友們真會想辦法。剛才我們用訂的方法、粘的方法、穿的方法、夾的方法,幫紙寶寶接連在了一起。你們真是太棒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連接,讓我們來找一找吧。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喲!

  2)和幼兒一起找找說說生活中的連接。

  師:(1)你們瞧,這是什么,是用穿的方法連接起來的,太漂亮了!(ppt展示項鏈、門簾等圖片)

  (2)柵欄用螺紋釘連接起來變得更加牢固;(展示柵欄圖片)

  (3)水管用擰的辦法連接起來把自來水送到千家萬戶。(展示水管圖片)

  師:請你們想一想,你們還發(fā)現了哪些連接?誰先說?(請小朋友們踴躍發(fā)言)

  教師小結:連接的作用可真大呀,小小的連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

  三、試連接、做連接

  讓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將教師所提供的材料連接起來,做成有趣的或是有用的東西。

  教師交代要求:

  1、今天,我們的連接工廠馬上就要開工啦!在你們的身后有一些奇妙的箱子,里面有好多好多材料,待會兒,請你們打開看一看。開動小腦筋,用合適的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做一件你想做的的東西。好,現在就請你們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箱子吧。看看誰是今天的連接小能手。

  2、幼兒分組進行操作,嘗試連接。

  3、師幼一起交流總結,共同分享。

  師:好了,現在就請你們自己來介紹一下你們的作品,并放到展示區(qū)展示。

  四、結束

  教師:你們真是太有創(chuàng)意了,個個都是連接小能手,今天,我們用穿、粘、夾、 擰、拼等方式把東西連接起來了,小朋友們回家后再想一想,問問爸爸媽媽,還有沒有其他的連接方式。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思路很清晰,教學難度層層遞進,借助視頻和幼兒對多米諾骨牌的自我探究,知道和掌握了多米諾骨牌的正確玩法,通過一節(jié)活動課認識了一個新鮮的事物。這次活動,教師借助“材料介入”、“視頻介入”和“游戲介入”這三個主要的介入點來組織這次“好玩的多米諾骨牌”教學活動,使得幼兒在看看、玩玩、想想、動動手中培養(yǎng)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同時充分體驗到多米諾骨牌的好玩之處。

  不足之處:

  1.新的材料對幼兒而言比較新穎,具有誘惑力,在課堂上面孩子們忍不住去擺弄它們,這樣上課的注意力就分散了許多。建議在課前和幼兒來了“約定”,讓課堂的常規(guī)更好些。

  2.環(huán)節(jié)一,并不會影響到本次活動課的重點教學,可以刪除,將更多的時間留在幼兒的探究環(huán)節(jié)。

  3.幼兒的探究環(huán)節(jié),建議老師要放開些,讓幼兒真正在探究中掌握多米諾骨牌的正確玩法,不要過多的去引導。教師可以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用相機或者錄像去捕捉幼兒排列多米諾骨牌的各種情況,在介紹和講解的時候就可以針對這些情況來分析,有所針對性。

  4.其中探索中給出的三種現象情形中:骨牌緊密排列,倒下來教師總結是的一下子倒的,其實有些概念的錯誤,它其實也是一塊接著一塊倒下的,只是倒下來的時候加快了速度。

5、中班科學實驗教案《誰的尾巴》含反思

活動名稱:

  誰的尾巴

活動目標:

  1、能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的尾巴對動物具有特殊的功用。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課件。

關鍵點:

  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主題

  1、提問:你知道哪些動物有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

  2、小結:不同的動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二、出示圖片,觀察不同

  1、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在其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觀察不同動物的尾巴分別長得什么樣?

  2、交流:你選的動物是什么?它的尾巴長得什么樣?

  3、小結:動物們的尾巴各式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還有的像把傘呢!可真有趣呀!

  三、播放課件,拓展經驗

  1、播放課件:小動物和我們玩捉迷藏游戲呢!讓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呢?

  4、小結: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不僅長得各式各樣,而且還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動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獵豹;有的動物尾巴能驅趕蚊蟲,就像小馬;有的動物尾巴能支撐身體,就像啄木鳥;還有的動物尾巴能使它前進,控制方向,就像金魚等。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6、中班科學教案《夏天》含反思

設計意圖

  夏天到來了,天氣越來越熱,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如果天氣熱,我們會酌情的縮短在戶外的時間,天氣的炎熱,有的孩子會出汗并且會心情煩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聽家人的勸告往外跑。通過本次活動目的是讓他們了解到夏天的天氣和感受到太陽的火辣,懂得幾種防曬的方法,使孩子們愉快地度過炎熱的夏天。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太陽的火辣,嘗試仿編兒歌。

  2、初步了解幾種夏天防曬、保護皮膚的方法。

  3、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個做成太陽狀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曬好方法》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活動主題。

  紅紅的臉蛋掛天上,又大又圓照四方,它讓萬物來生長,豐收需要它幫忙。

  2、感受夏天太陽的火辣。

  (1)談話: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了?(夏天來到了)如果你站在外邊太陽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覺?(很熱)你還發(fā)現太陽照在什么地方?(照在買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車上、照在蓋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3、請幼兒欣賞詩歌《夏天的太陽很頑皮》,感知太陽的熱量。

  (1)出示太陽刷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夏天的太陽很頑皮,像把紅刷子,到處找人刷,請小朋友們聽一聽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師一邊演示教具,一邊朗誦兒歌《夏天的太陽很頑皮》。

  提問:詩歌中夏天的太陽究竟把誰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師演示教具,幼兒根據詩歌做動作(比如:游泳、爬上、騎車等)

  (4)一名幼兒演示教具,其他幼兒邊做各種動作邊說詩歌。

  4、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加以想象性描述,進行仿編詩歌。

  提問:夏天的太陽還會把誰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師整理后)

  夏天的太陽很頑皮,

  拿把紅刷子,

  到處找人刷。

  刷刷蓋房的人,

  刷刷買菜的人,

  刷刷種地的人,

  刷刷割麥子的人。

  5、室外體驗太陽的炎熱。

  帶領幼兒來到戶外空地上,和幼兒在太陽底下站立一會兒。(在陽光下活動應控制時間,不能太久。)教師將兒歌中的角色變成幼兒的名字或幼兒身體的某一部位。如:刷刷***,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頭頂,刷的頭頂火辣辣等。

  6、了解幾種夏天防曬、保護皮膚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剛才你在外面感覺怎么樣?(曬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時間長了會怎么樣?(曬壞皮膚)

  (2)夏天應該怎樣防曬、保護皮膚。

  啟發(fā)幼兒說一說:夏天天氣很熱,太陽火辣辣的,怎樣才能防曬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回答。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說一說夏天防曬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師小結:躲在樹蔭下、中午太熱的時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陽傘、擦防曬霜等。

  結束部分:請幼兒回家把詩歌說給媽媽聽。

活動反思

  因為夏天的炎熱孩子們在太陽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夠較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詩歌時,孩子們邊做動作邊說非常的感興趣,特別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們一起扭動著身體非常喜歡做這一動作,仿編詩歌時孩子們說的很豐富,不但發(fā)散了幼兒的思維,使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怎樣進行防曬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對度過夏天有很大的幫助。

7、中班科學實驗教案《多變的天氣》含反思

[教材簡解]

  天氣,與每個人的生活休戚相關,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幼兒的生活,《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域提出了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的目標,而了解天氣的變化,正是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認識的重要內容之一。

  陰晴雨雪、沙塵、霧霾……,幼兒每天都能體驗到天氣的變化,對天氣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卻缺少進一步的經驗提升,如何引導他們對熟悉的自然現象產生關注,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獲得經驗的提升、總結和初步的系統(tǒng)化,是設計這一活動的出發(fā)點。

  進入中班下學期,幼兒的觀察、探究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并嘗試用語言、圖畫等表現事物的特征,積累了簡單的記錄經驗。結合幼兒的年齡發(fā)展特點,活動從認識形象的天氣符號入手,引導幼兒發(fā)現天氣的多變,從而引發(fā)關注,并通過合作配圖、交流討論,真切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并引發(fā)后續(xù)的關注。

[設計理念]

  充分體現《綱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學教學活動是以幼兒為主體的,它不僅僅關注科學知識的獲得,還更重視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科學興趣的培養(yǎng)。“多變的天氣”這一教學活動,以“多變”為主題,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同設計,使幼兒主動發(fā)現天氣的多變,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引發(fā)對天氣的關注。環(huán)節(jié)一,利用天氣與符號間的多次轉換,形象地了解天氣的變化,并與環(huán)節(jié)三鏈接,體現“多變”的主題;環(huán)節(jié)二設置了有意義的情境,以配圖形式,將天氣與幼兒生活相聯系,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fā)現,知道在不同的天氣下需要做合適的事情。同時通過交流討論,分享同伴間不同的思考;環(huán)節(jié)三既是對前面經驗的鏈接,又為后續(xù)關注提供鋪墊。

[目標預設]

  1.認識晴、雨、雪、霧等天氣符號,發(fā)現天氣是多變的,引發(fā)對天氣的關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氣需要做合適的事情,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組操作板(含晴雨雪霧符號、√×?符號、圖片插槽設置等)每組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引出天氣符號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以晴天為例,結合幼兒回答,ppt出示晴天圖片假如請你用一個符號來記錄晴天的話,你會怎么記錄?

  我們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記錄的——出示晴天天氣符號(評析:從今天的天氣導入,自然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并且利用幼兒已有的記錄經驗,建立起天氣與天氣符號之間的聯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氣符號來記錄天氣,從天氣轉換到符號)

  二、認識各種天氣符號,發(fā)現天氣是多變的

  1.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1)認識雨天符號(如當天為雨天,與步驟一中內容互換)出示雨天符號——看到這個符號,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氣嗎?

  (評析:利用ppt鏈接,設計可隨機調換的符號,可結合當天的天氣與步驟一中的圖片內容靈活調換)

  (2)認識多種天氣符號出示多種天氣符號(晴、多云、陰、雨、霧、雪、沙塵)除了晴天、雨天,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氣?從符號中你也能找到嗎?有沒有你看不懂的?(結合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天氣圖片)(評析:當幼兒對符號有了概念之后,又從符號轉換到天氣,從眾多的符號中找出相應的天氣,初步感受天氣的多樣)

  2.了解同種天氣不同程度的符號

  (1)出示三種雨天符號為什么同樣是雨天,要出現三種不同的符號?

  (2)除了雨天,有沒有其它天氣也會用不同程度的符號表示?(結合幼兒回答,ppt展示雪、風等天氣不同程度符號,拓展經驗)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級的風(評析:從單一的符號到三種不同程度的符號,是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基礎上的遞進,上一環(huán)節(jié)是不同天氣的變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相同天氣不同程度的變化,通過符號→天氣的轉換,再次感受天氣的多變。)

  3.小結原來,天氣的變化有這么多,有晴天、陰天、雨天,還會刮風、下雨、下雪起沙塵,同一種天氣還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

  (評析:小結,將經驗進行適時的提升與總結)

  三、合作配對圖片,感受天氣與生活的關系

  1.為四種典型的天氣進行生活圖片配對,知道不同天氣下做哪些合適的事情

  (1)討論配對方法,了解合作要求①Ppt展示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這些圖片表示生活中我們會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嗎?

 ?、诔鍪静僮靼?以晴天為例)怎樣才能從8幅圖中選出所有適合晴天的圖片?三個人一組,該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見怎么辦?

  (師結合幼兒回答,梳理配對方法與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張張圖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討論,一起看;合作時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對,再檢查,也可以有人負責配對,有人負責介紹;遇到有疑議的,可以討論或者放在操作板?區(qū))

  (2)幼兒三人一組,合作配對圖片(評析:圖片配對,截取了幼兒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將天氣與生活的關系,巧妙的用游戲配對的形式呈現,使幼兒在自我分析、配對的過程中獲得發(fā)現,而不是機械的學習。)

  2.交流討論,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1)分享合作經驗哪一組完成最快,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2)交流操作結果你們選了哪些適合X天的圖?怎么選出來的,為什么這么選,說說你們的想法?

  結合幼兒回答,進行經驗拓展或提升①例:晴天除了曬被子,還可以曬什么?為什么這些事情都適合在晴天做?

  ②例:霧天為什么乘船、做飛機都不適合在霧天進行?霧天為什么適合戴口罩?

  (3)提出疑議問題,引發(fā)幼兒思考①例:雨傘為什么晴天、雨天、雪天都適合用傘?這8幅圖中還有沒有別的事情在不同天氣情況下都適合?

  (評析:交流體現了幼兒思維過程的碰撞,因為配對的結果不是唯一的,所以通過交流可以了解到幼兒的不同想法,進行同伴間的經驗分享。這一過程是開放式的,對幼兒具有思考、分析、表述等方面的多重挑戰(zhàn)。)

  3.小結原來變化的天氣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我們可以進行合理的安排,選擇做一些合適的事情。

  (評析:適時小結,再次歸納提升。)

  四、介紹極端天氣,引發(fā)繼續(xù)了解的興趣

  1.介紹極端天氣出示極端天氣圖片或播放視頻剪輯——沙塵暴、臺風、干旱、暴雨、暴雪、霧霾除了我們了解的天氣,還有很多極端天氣,你知道它們嗎?

  2.引發(fā)繼續(xù)了解的興趣極端的天氣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災害,你知道會有些什么災害嗎?

  這么多極端天氣是因為什么原因產生的?在極端天氣里人們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來應對呢?

  變化多端的天氣留給我們很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回家尋找答案,明天繼續(xù)交流。

  (評析:從常見的天氣轉換到極端的天氣,這是“多變”的再次遞進,既鏈接前面的經驗認知,又為后續(xù)的關注提供鋪墊。)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了多變的天氣,教材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天氣及其影響 ,在師生的共同交流、學習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8、中班科學實驗教案《昆蟲捉迷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枯葉蝶、竹節(jié)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tài)”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游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tài)”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致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了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于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fā)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jié)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了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tài)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tài)產生初步的了解)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fā)現。(分析發(fā)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征與其生活環(huán)境的聯系)原來每幅圖里都藏著一只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么新發(fā)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yōu)榱吮Wo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huán)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tài)?!?/p>

  4、游戲“比眼力”:幼兒細致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zhèn)€比眼力的游戲吧!

  5、游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游戲中感知、體驗)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里不容易被發(fā)現呢?

  這里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后說說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發(fā)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fā)現其中的秘密吧!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9、中班科學實驗教案《小小瓶兒本領大》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看看、摸摸、捏捏感知瓶子的特性,嘗試用瓶子吸水。

  2 、了解瓶子的用途,學習用瓶和顏料為花朵染色。

  3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4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眼藥水瓶若干、各色顏料、清水,卡片若干張、四個量杯、抹布、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

  老師帶幼兒來到瓶寶寶樂園(點擊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瓶子),讓幼兒說說你看見瓶寶寶樂園有哪些瓶子?

  (評析:通過提問與展示,讓幼兒了解瓶子的種類多種多樣。)

  2、 幼兒初次探索如何讓瓶寶寶喝到水?

  (1)老師點擊課件,介紹小瓶子,并提問:小瓶子是怎樣將水喝到肚子里的呢?”

  (2) 老師提供了很多和小小長的一樣的瓶寶寶,讓幼兒來試一試自己的瓶寶寶能不能喝到水?

  (3)老師提問:我們來看看誰的瓶寶寶喝到了水,講講自己的方法。(評析:通過課件中瓶寶寶“小小”的自我介紹,幼兒知道了小小是最小的,但卻有自己的用處,引起幼兒的好奇,同時讓幼兒思考:小小是怎樣喝到水的?讓幼兒自己去親手實踐,講述自己的方法。)

  3、幼兒再次探索用擠壓瓶子的方法瓶寶寶能不能喝到水?

  (1)幼兒按照擠瓶子的方法再去試一試。

  (2)老師將擠壓瓶子的方法編成一首兒歌,點擊課件:擠一擠,擠空氣;扁扁的瓶子放水里,輕輕放,慢慢吸,咕咚咕咚,把水吸。

  (3)出示步驟圖,幼兒邊念兒歌邊操作。

  (評析:通過第一次的操作,幼兒知道用倒、灌的方式,小小雖然能喝到水,但是只能喝到很少的水,而用擠壓瓶子的方法是不是能喝到水呢?幼兒帶著這個疑問,進行第二次的操作。在這次操作中,幼兒明顯看到用擠壓瓶子的方法,瓶寶寶更容易喝到水。老師將擠壓瓶子的方法編成一首兒歌,幼兒根據兒歌中提到的要點再次進行操作。)

  4、幼兒第三次探索,為什么同樣用擠壓瓶子的方法,可瓶寶寶喝到的水卻不一樣呢?

  (1)老師從幼兒第二次操作中,發(fā)現有幼兒的瓶寶寶喝到水多,而有的卻少,這是為什么呢?

  (2)請兩名幼兒進行演示,得出結論:水多水少和幼兒擠壓瓶子的程度有關。

  (3)運水比賽:老師放音樂,幼兒用瓶寶寶吸水,再運到桌子中的杯子里,看哪一組運水運得最多?

  (評析: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中發(fā)現了問題,并把問題提出來,讓幼兒自己演示,得出結論。在運水比賽中,幼兒能運用擠壓瓶子的方法,讓瓶寶寶喝到更多的水。)

  5、 瓶寶寶用途

  (1)了解瓶寶寶其他的用途(播放課件:滴眼藥水圖片。),

  (2)瓶寶寶的新用處:小小要去參加化妝舞會,請幼兒幫助瓶寶寶制作新衣服。老師提供瓶子形狀的卡片,上面用宣紙做的花朵點綴,請幼兒用瓶寶寶吸一點顏料,來為花朵染色。

  (3)老師提出滴的方法:慢慢的擠,一滴兩滴,幼兒進行制作。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播放課件,讓幼兒了解瓶寶寶小小的其他用途,為下面的滴畫作鋪墊,在為瓶寶寶設計新衣服的環(huán)節(jié)中,提醒幼兒滴的方法。)

  6、結束:幼兒展示自己為瓶寶寶設計的衣服。

反思:

  在經過兩次的教研活動,我對科學活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并且我也將這種新的嘗試加入到了這階段的科學活動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于這種的活動更加的喜歡,參與的積極性也更加高??茖W活動還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讓我們來學習、來研究,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我們應該多關注活動是否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更多的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

10、中班科學實驗教案《水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無色 無味 透明的 可流動的。

  2.初步了解人類與水的關系。

  3.懂得保護水資源,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一)空間準備: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二)教學具準備: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純凈水、豆子、水盆、PPT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謎語》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 煮飯和洗衣,都得請它來.

  2.出示圖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組成的。我呀有許多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認識我吧!

  二.認識水的特征。

  1.水是無色的

  教師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讓幼兒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水是無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無色的。

  小水珠:哈哈,說對了,你們太厲害了,但我還有許多秘密。一起來看看吧。

  2.水是無味的

  教師出示水和牛奶讓幼兒通過品嘗來區(qū)分水與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沒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們,真棒!我就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流動的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晃動,將水倒到水盆里,幼兒觀察得出結論——水是流動的

  小水珠:你們真聰明,我也是流動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師出示花瓣讓幼兒實驗,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見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沒想到啊!中五班的寶貝們:你們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們找到了。我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可流動的液體。

  三.水的用途

  1.教師:水有這么多的小秘密,現在小朋友們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觀看圖片

  小結:水能洗澡、洗手、能澆花、能喝、能發(fā)電等等。 3.討論: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

  四.懂得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1.觀看圖片 (缺水的地方)

  2.討論:怎樣節(jié)約用水?

  如何保護水資源?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沒有達到我預想的目標,由于我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提出的問題禁錮了幼兒的思想,使之后面兩個環(huán)節(jié)有點亂。

活動延伸:

  設計“節(jié)約用水”的標志

11、中班科學教案《小蝸?!泛此?/h3>

設計背景

  初春到來,萬物蘇醒,各種小動物開始出來活動。為了讓幼兒更深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用了小朋友們比較常見的小動物蝸牛,生成了本次教學活動主題《小蝸?!?。

活動目標

  1 認識蝸牛了解蝸牛的一些習性特點。

  2 引導幼兒在畫 ,看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橡皮泥制作蝸牛,提高動腦動手能力,進一步激發(fā)關注的情趣。

  3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我,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4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輔導提高幼兒動腦動手能力,進一步激發(fā)關注的情趣。

  難點:引導幼兒大膽地表現自我,感覺做做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實物小蝸牛若干。

  2 制作好的一只橡皮泥小蝸牛。

  3 材料:彩色橡皮泥.牙簽.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音樂《蝸牛與黃鸝鳥》安定幼兒情緒,并引起幼兒對小蝸牛的好奇心,從而我出示實物小蝸牛。

  二、欣賞蝸牛

  1 讓幼兒集體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引導幼兒說出蝸牛身體小,身背著殼像小房子,而且殼是一圈圈的。

  2 請個別幼兒用手摸摸蝸牛頭上的兩根觸角,然后觀察到受到刺激的觸角會順速往殼里縮進去,這時大家會覺得非常有趣。

  三、認識蝸牛

  1 這時候我會告訴幼兒這是蝸牛的觸角,蝸牛的眼睛就是長在觸角的頂端。

  2 舉例說明:螞蟻也有觸角,當兩只螞蟻的觸角碰到一起就是它們在對話,再用蝸牛與田螺.烏龜進行對比,找出相同點。它們的身體都會縮進殼里,而且殼都是有點硬的,因為它們都是軟體動物,所以身上都有殼,這樣它們就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3 隨機教育:就像小朋友們要穿衣服,鞋子一樣,才不會弄臟身體還能保護自己。

  四、了解蝸牛

  1 帶領幼兒觀察蝸牛,了解蝸牛生活習性,仔細觀察蝸牛爬行,出示菜蟲與蝸牛進行比賽,突出蝸牛行動緩慢,是靠身體蠕動來爬行的。

  2 小蝸牛的食物是什么呢?經過搜索資料,我會出示部分實物并告訴幼兒蝸牛吃的東西可多了,有各種菜葉.蛋殼.菌類{如木耳.蘑菇等}還有一些枯了的樹枝.紅薯這些都是蝸牛的食物。蝸牛只喜歡呆在濕潤的地方,蝸牛睡覺的時候是縮在殼里的,它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就像小朋友們一樣,不但要睡午覺,到了晚上也要睡覺,這樣才能身體棒棒,快長快高。

  五、小結

  通過學習了解小蝸牛身上背著殼都有自我保護能力,那么小朋友呢?應該怎么做?引導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并要愛護小蝸牛,不傷害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六、延伸活動

  做一做,彩色橡皮泥小蝸牛

  1 引導幼兒多制作大小顏色不同的蝸牛,并添上花.草,豐富幼兒的想象空間。

  2 幼兒動手制作。

  3 展示幼兒作品欣賞,鼓勵大膽創(chuàng)作的幼兒,并給予表揚。

教學反思

  1 課前導入得太直接,不夠貼近生活化。

  2 教學教具過少,沒有掛圖。

  3 師生互動過少,課上應該穿插多種游戲進行。

12、中班科學實驗教案《種植向日葵》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種植向日葵使幼兒獲得種植活動的相關經驗和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向日葵瓜子生熟各一袋(用透明塑料袋,并作上標記:生○、熟◎);盤子10個。

  2、種植工具:裝好土的花盆2個、鏟子、噴壺。

  3、課前制作好的"向日葵種植記錄表"一張;生○、熟◎標記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品嘗向日葵瓜子,區(qū)別生瓜子和熟瓜子。

  1、引導幼兒觀看向日葵袋子上的標志。

  2、發(fā)給每桌幼兒生瓜子和盤子、讓幼兒邊吃邊說說瓜子的味道。要求幼兒將瓜子皮放到盤子里。提醒幼兒不要吃太多的生瓜子。

  3、再請幼兒品嘗熟瓜子,說說瓜子的味道。

  4、請幼兒比較2袋瓜子的不同。

  提問:○、◎哪袋瓜子好吃?○、◎顏色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

  5、小結:

  ◎袋瓜子很香,有些發(fā)黃,是炒熟的瓜子,我們平時吃的就是這樣的瓜子?!鸫献記]有熟瓜子香,也沒有發(fā)黃,這是生瓜子。

  二、種植向日葵:

  1、討論怎么種植向日葵。

  提問:種向日葵需要什么?怎么種呢?啟發(fā)幼兒說說種植的步驟。2、種植向日葵。

  1、出示種植工具讓幼兒說出其名稱。分別出示花盆、泥土、鏟子、噴壺。

  2、老師示范種植向日葵(生熟瓜子各種1盆):

  (1)先用鏟子翻松花盆的泥土。

  (2)挖一個小坑,放進種子。

  (3)在上面蓋上泥土,再澆上水。

  (4)在花盆貼上和袋子標記相同的標記。

  三、觀察記錄:

  1、出示記錄表讓幼兒觀察。

  2、老師示范記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記錄。

  3、張貼記錄表。

《種植--向日葵》課后反思

  隨著天氣的轉暖,春天的腳步也近了,為了讓幼兒了解春天季節(jié)特點,根據"美麗的村"的主題活動我設計了《種植--向日葵》這一科學活動,讓幼兒通過種植向日葵感受春天的美。獲得種植活動的相關經驗和知識。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品嘗向日葵瓜子,區(qū)別生瓜子和熟瓜子。引導幼兒觀看向日葵袋子上的標志。請幼兒品嘗生、熟瓜子,并說說瓜子的味道。比較生熟瓜子的不同。小結出熟瓜子很香,有些發(fā)黃,是炒熟的瓜子,我們平時吃的就是這樣的瓜子。生瓜子沒有熟瓜子香,也沒有發(fā)黃。在幼兒區(qū)分了生熟瓜子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種植向日葵活動。

  通過討論怎么種植向日葵,讓幼兒知道種植向日葵的步驟和認識了種植的工具。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提問種向日葵需要什么?怎么種呢?啟發(fā)幼兒說說種植的步驟。出示種植工具讓幼兒說出其名稱。然后老師示范種植向日葵生熟瓜子各種1盆的方法,先用鏟子翻松花盆的泥土;挖一個小坑,放進種子;在上面蓋上泥土,再澆上水;在花盆貼上和袋子標記相同的標記。在這一活動中請幼兒說種植步驟,老師進行種植,加深幼兒對種植過程的了解。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觀察記錄,首先老師出示記錄表讓幼兒觀察。然后老師示范記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記錄。最后張貼記錄表,交待以后的活動,請幼兒觀察向日葵地生長情況,告訴老師我們一起進行記錄。

  通過這一活動使幼兒對種植活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幼兒對科學活動種植的興趣。從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來看,幼兒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活動的興趣較高。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通過這一活動也發(fā)現了問題,由于班級孩子入園時間短,加之家庭教育的差異較大,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差很大,經驗知識相差也很大,也致使孩子在活動中的反應差異明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使每一個幼兒都有一定的發(fā)展。

13、中班科學實驗教案《秋天的柿子》含反思

  甜甜的柿子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學會兒歌,注意正確地發(fā)shi的音。

  活動準備:

  1.紅、黃柿子各一個。(有條件的每人一個)

  2.幼兒每人一把調羹。

  活動過程:

  1.觀看PPT,觀察柿子提問:這是什么樹?樹上結了些什么?(練習shi的發(fā)音)摘幾個成熟的柿子帶回活動室。

  2.感知柿子的基本特征。

  看一看:柿子的形狀有點圓、有點扁,柿子的顏色有點黃、有點紅,柿子頂上有一個小蓋子(柿蒂)。

  摸一摸:柿子的皮是光滑的。

  捏一捏:成熟的柿子是軟軟的。

  嘗一嘗: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用調羹舀著吃)

  3.欣賞兒歌。

  柿子紅,柿子黃,柿子長在柿樹上,揭開蓋子嘗一嘗,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教案來源:快思教案網)成熟季節(jié)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厘米到10厘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活動反思:

  秋天,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jié)!水果成熟了,有了這些水果,我們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墒窃谒氖澜缋镆蔡N藏著許多知識和秘密,活動通過說說,看看從而獲得許多關于水果的知識。活動中引導幼兒由外到內地認識各種水果。按照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掌握的知識水平而設計的,每個活動都充滿趣味性,符合幼兒需要,完成了活動目標。

14、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兩次做傘,探究傘的結構,知道傘有傘面、傘柄、傘骨。

  2.能積極主動探究、動手動腦,在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

  3.增強關愛小動物的社會性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制作傘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簽、橡皮泥、火柴棒等,實物傘若干,多媒體PPT課件(小雞淋雨的情景),各種各樣的傘,《傘舞》音樂磁帶。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傘的構造;

  難點:嘗試自制小傘。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做傘的愿望

  1.師:小朋友請仔細聽一聽,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炜?,一群小雞在干什么?(欣賞多媒體畫面:小雞淋雨并尖叫著四處逃竄。)

  2.師:天很冷,淋雨的小雞會怎樣呢?我們趕快想個好辦法來幫助它們吧!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想出許多幫助小雞的辦法,許多小朋友想做把小傘送給小雞,這個辦法真不錯!

  二、幼兒第一次探索制作小傘

  1.出示做傘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簽、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紹。

  師:桌上有許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傘?

  師:現在我們就來動手為小雞做小傘吧。

  2.展示幼兒第一次嘗試的作品。(將做好的小傘插在吸水海綿上的小雞旁)師:請你將傘送給小雞,并對小雞說句有禮貌的話。

  3.幼兒交流,了解傘的結構。

  (1)引導幼兒認識傘面、傘柄。

  師:你用什么材料做傘?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簽,先找塊圓形的布,然后用牙簽撐在下面。

  師:聽聽小雞說什么?(出示PPT畫面:小雞說,小朋友做的傘不能擋雨。)問題出在哪兒?

  (2)每人一把實物小傘與自制傘比較,認識傘骨。

  師:剛才大家自己做的傘與手里的傘有什么不一樣?哪里不一樣?

  幼:我做的小傘撐不開。

  小結:傘都有傘骨,傘骨就像人的骨架,沒有傘骨,傘面就撐不開。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制作小傘

  1.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制作傘骨。

  師:剛才我們做的傘因為沒有傘骨,所以還不能幫小雞擋雨,怎么辦?拿什么材料做傘骨呢?(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做傘骨)師:第二把傘做好后趕快送給小雞,仍然要對小雞說句好聽的話。

  2.交流制作小傘的方法。

  師: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

  幼:用牙簽、火柴棒都可以做傘骨。

  師:這次小朋友做的傘都有傘骨,小雞能撐開小傘遮雨了,小雞真開心。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能撐開的傘,并知道傘不僅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四、了解傘的作用

  1.師:你們平時用過或看到過什么樣的傘?

  2.播放PPT,欣賞多種有趣的傘。

  小結:傘不僅能擋雨、遮陽,還能裝飾和表演,傘,的用處很多。

  3.幼兒與老師一起跳《傘舞》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確實,這是實現"幼兒為本"教學理念的正確方法。在追求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今天,有效教學引領我們在教育中實踐智慧,在教育中體驗世界,在教育中開啟新的行程。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xù)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實踐中,我這樣讓有效教學行動起來。

  1.關注興趣,有效組織。

  杜威說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景,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茖W探究活動大多數比較抽象,以游戲化的方式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之中,感受活動的樂趣。

  上面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體動畫課件,巧用小雞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看著雨中四處躲避、凍得瑟瑟發(fā)抖的小雞,為小雞做小傘的欲望一下被激發(fā)了。他們利用廢舊材料探究制作小傘,并邊做傘邊安慰小雞:"小雞、小雞別著急,馬上就有小花傘啦。"要想吸引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教學所呈現的情景除了能激發(fā)幼兒興趣,還要能喚醒幼兒已有的相關經驗或知識,讓幼兒內在的創(chuàng)造沖動釋放出來,陶醉在充滿樂趣的探究活動中。

  幼兒的情感總是處于變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滅"。為使幼兒在導入活動時被激發(fā)出來的熱情保持不減,我將情境性貫穿活動的始終。雖然是科學探究活動,但孩子們在認知、語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發(fā)展區(qū)"挑戰(zhàn)的機會。

  2.關注能力,有效體驗。

  認識傘,傳統(tǒng)教法往往是教師讓孩子從觀察入手,而此活動一開始就遵循皮亞杰的建構理論,即通過情景導入,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傘,讓孩子在主動探究、主動建構中獲取知識。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兒交流,再與實物傘比較,了解傘的結構。通過嘗試,孩子們發(fā)現傘不僅要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多種材料制作傘骨,然后交流制作小傘的方法?;顒又?,教師與幼兒、學習與探究之間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對話式的雙向交流關系,這種體驗式學習使教學更有效。

  3.關注問題,有效引導。

  為保證活動的有效、高質,教師要運用智慧把要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幼兒愿意學的內容,讓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境、學習的方式貼近生活,聯系生活,表現生活。教師要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導航,通過多種手段與方法去追求實效性。在科學活動"傘"中,我實施了這樣幾個策略:

  (1)讓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問題是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活動中我注意營造幼兒主動探索的氛圍,讓幼兒帶著疑問去探索,比如:"為什么我做的小傘撐不起來?""拿什么樣的材料做傘骨更合適?"鼓勵幼兒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比如:"和實物傘比比,哪里不一樣?"發(fā)展幼兒的類比、聯想等思維能力。

  (2)讓幼兒主動解決問題。合理運用指導策略,能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強調以幼兒發(fā)現學習為主,并不是不要教師的指導,只是教師的作用由直接指導變?yōu)殚g接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活動中,幼兒第一次做傘送給小雞后,我設置了小雞仍然急聲高叫的情境,啟發(fā)孩子思考:小雞為什么拿到了傘還是急得嘰嘰叫?此時,再出現實物傘讓孩子撐一撐、轉一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找出原因:沒有傘骨的傘,小雞是撐不開的。于是,孩子們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為小雞做傘。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很自然地間接指導了孩子,讓孩子發(fā)現問題后主動解決問題。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限制幼兒的自由討論、隨機提問,對于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如: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比較、分析、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引導幼兒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隨時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現和發(fā)現,讓幼兒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探索,促進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讓幼兒自己思考所能解決的問題。幼兒知道"學什么"和"怎么學",從愿意學、喜歡學到主動學,自然會將自己從旁觀者變?yōu)閰⑴c者,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教學也就變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讀懂幼兒心靈、創(chuàng)造教學奇跡、共享教育幸福的藝術。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鉆研,為平淡增添光彩,將了無生趣引導得生機盎然,讓師生都能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彼此受益!

15、中班科學實驗教案《公共汽車上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名稱:

  公共汽車上的秘密

活動目標:

  1、交流和提升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理解車上各種設施在設計上的人性化理念。

  2、增強對周圍事物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學具準備:公共汽車上部分設施的照片

  經驗準備:幼兒對公共汽車比較熟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對公共汽車關注的興趣

  1、你們乘過公共汽車嗎?

  2、在乘公共汽車時看見車上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嗎?

  小結:許多小朋友乘過公共汽車,公共汽車車上有椅子給乘客坐,有電視給乘客看。

  二、觀看錄像——在討論中了解一些設施的作用

  1、車上的座位為什么要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黃色的座位為什么靠近車門?

  2、車上為什么要裝電視?

  3、乘車時,如果不知道哪一站下車,可以借助車上的哪些設施查詢?

  4、后車門旁扶桿上的紅按鈕有什么用處?

  小結:原來公共汽車上的許多設施有不同的用處,乘客在乘車時會很方便。

  三、活動延伸——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后期的探究興趣

  1、如果你來設計一輛公共汽車,你覺得還可以裝些什么?

  2、怎樣才能讓乘客更方便?

反思:

  1、幼兒對公共汽車上的各種設施"似曾相識",卻"稍有經驗"。因此i,這些看似平凡的設施激發(fā)了他們猜想、探索和發(fā)現的興趣。

  2、如果能拍攝一些乘客使用這些設施的照片,讓幼兒根據照片進行分析、猜想的話,活動會更加有趣,對幼兒思維的挑戰(zhàn)也更有益,而且幼兒對設施用途的理解也會更加形象直觀。

  3、也可考慮用區(qū)域活動或家園合作的形式進行后續(xù)活動,使高結構活動與低結構活動有機結合。

16、中班科學實驗教案《認識空氣》含反思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讓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過討論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醒幼兒綠化樹木能凈化空氣。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去探索、發(fā)現和觀察的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袋,沖氣玩具,空玻璃瓶,兩只蠟燭,火柴等。

  活動過程:

  1、幼兒探索發(fā)現空氣的存在:

  (1)請幼兒想辦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沖氣玩具都鼓起來。(不能裝東西)

  (2)提問:它們是怎樣鼓起來的?里面裝的是什么?

  (3)請幼兒看看、摸摸、聞聞、嘗嘗空氣,有什么感覺?

  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氣體。

  實驗:將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將瓶子傾倒,看有什么現象發(fā)生?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象?

  2、認識空氣

  (1)讓幼兒閉上嘴巴,捏住鼻子,說出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小結:人和動物都離不開空氣,否則會因缺氧而死。

  實驗:空氣助燃把兩只點燃的蠟燭粘在平板玻璃上,將大小不同的兩個玻璃瓶同時到扣在兩只蠟燭上,看有什么現象發(fā)生?為什么?

  小結:空氣能幫助燃燒,大瓶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時間長,小瓶里的空氣少,蠟燭燃燒時間短。

  實驗:驗操作,探索活動。

  1、身體里的空氣以小組的形式,請幼兒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氣,感知身體里空氣的存在。并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2、土里的空氣。

  以小組的形式,幼兒分別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觀察有什么現象發(fā)生。并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四)幼兒集體討論。

  1、讓幼兒自由交流討論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2、請各組輪流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五)教師小結:

  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我們就會死掉,小動物和小花、小草,還有土也需要空氣,可是有的工廠排放出來黑黑的氣體,污染了我們的空氣,就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所以我們要一起來保護環(huán)境,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很健康。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huán)境呢?

  你還知道空氣有那些用處?

  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

  結合幼兒的接受能力,老師簡單講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的危害,教育幼兒要將衛(wèi)生,保護環(huán)境,讓空氣保持清新。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是個難點。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17、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浮力》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通過學習文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難積極動腦解決問題。

  2.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猜想與動手實驗知道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現象。

  3.技能目標:能嘗試與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4.創(chuàng)造力目標:喜歡探索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能夠大膽提問、大膽質疑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文彥博取球》的故事。

  2.物質準備:課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貝殼、紙片、紙盒、石子、鐵釘、鐵盤、塑料繩、絲帶、海綿、木頭、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盤。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興趣,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1.觀察浮萍、圖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體可以浮在水面上。

  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浮萍?

  這種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種物品圖片,請幼兒猜想什么東西能浮起來,什么東西能沉下去?

  (1)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號標志,請幼兒選擇一種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還是能沉到水底,按標志選擇相應的位置放好。

  3.請每位幼兒選一種物品猜測它們能浮上來,還是能沉下去并根據標志選擇合適的位置。

  二、幼兒操作實驗,并將結果與猜想進行對比

  1.提出實驗要求:

  (1)記住實驗結果,結束后進行對比。

  (2)做浮沉實驗前怎樣做才能不濕袖子?

  (3)當幾個小朋友都想用一種材料該怎么辦?

  (4)怎樣才能讓實驗桌保持干凈整潔?

  (5)做完實驗應該怎樣做?

  2.幼兒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3.將自己的實驗驗結果與實驗猜想進行對比調整。

  三、通過文彥博取球的故事引出問題,幼兒動手嘗試操作解決

  1.講述《文彥博取球》的故事,并引發(fā)幼兒用自己剛學到的本領幫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決困難。

  2.教師指導幼兒討論如何分工合作的問題。

  3.幼兒分組利用浮力原理進行取球實驗。

  4.引導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揭曉故事結尾,向大家介紹文彥博是一位中國古代聰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動:

  中國古代有個文彥博,今天我在咱們班里也找到了許多"小小文彥博"鼓勵幼兒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解決生活中的更多問題。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動中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浮力ll文彥博取球蕊擎懸琴擎醞.》辮鎣幼兒園教育活動親倒及評析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顒又?,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時候,大家都很認真地去實驗,雖然幼兒的思路一直跟著教師走,在活動中教師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幼兒敢說敢做,在幫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來的時候,各組幼兒情不自禁的鼓掌歡呼,氣氛很熱烈,達到了非常好的互動效果。

18、中班科學實驗教案《會唱歌的瓶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讓瓶子發(fā)出聲音。

  2.充分體驗游戲與在音樂中感受自制樂器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歌曲《表情歌》音樂磁帶,幼兒人手一個瓶子寶寶,各種操作材料(玉米、黃豆、葵花籽、小石塊。)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

  1.聆聽,說說誰在唱歌?

  2.聯系生活,說說周圍事物中誰會唱歌。

  3.出示瓶子寶寶導入新課。

  二、想一想。

  1.怎樣能讓你的瓶子寶寶唱起歌來呢?

  2.幼兒自由交流。(引導幼兒想象出讓"瓶子寶寶"唱歌的方法。)

  三、試一試。

  1.簡單介紹操作材料。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黃豆、玉米、葵花籽、小石塊,小朋友自己來動動手,(教案來源:快思教案網)想想辦法,讓你的瓶子寶寶唱起歌來,好嗎?

  2.提出操作要求:

  師:待會兒小朋友可以選擇一樣材料放進瓶子里試一試,蓋上蓋子,搖一搖,聽一聽;它唱出來的歌聲是怎樣的?試好了以后,再換另一樣材料試一試,聽一聽,它們發(fā)出來的聲音一樣嗎?哪一種最響亮?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

  (1)提醒幼兒注意傾聽裝不同材料的瓶子發(fā)出的聲音。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4.分享交流操作結果。

  (1)感受不同材料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2)小結:

  四、小結表演。

  師:現在我們每一個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個會唱歌的瓶子寶寶,那我們來為歌曲伴奏好不好?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19、中班科學實驗教案及反思《鹽水的浮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引導幼兒初步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

  2、人手一個雞蛋、半杯溫水、一根筷子、糖、鹽、味精、水、抹布、臉盆。

  3、大記錄紙一張。

  4、死海的錄像。

  【重點】有序進行實驗。

  【難點】了解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教學過程】

  一、猜測沉浮的物品

  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對于幼兒答案中提到的有現成的,教師進行實驗。

  二、實驗猜測

  1、提問:如果把雞蛋放在水里是沉還是浮起來呢?

  2、教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解讀。

  3、當場把雞蛋放進水里驗證:雞蛋沉入水底。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有什么辦法能讓雞蛋浮起來?

  2、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測,并記錄猜測結果。

  3、把幼兒分成三組,一組給予鹽、一組給予糖、一組給予味精,并告知幼兒。

  四、揭示實驗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表,分別讓不同實驗的幼兒回答實驗結果,并幫助幼兒進行記錄。

  2、教師進行實驗:臉盆里裝水加鹽攪拌,雞蛋浮起來

  3、實驗后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五、拓展活動:死海的秘密

  提問: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教師播放PPT,介紹“死海的秘密”。

  【教學反思】

  科學小實驗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只是我們現在礙于幼兒園班級人數多,材料不夠、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這樣的小實驗不能很好的開展。今天的活動,實驗的材料也比較繁瑣,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進行了分組實驗的形式,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材料,匯總實驗結果,這樣不僅讓每種可能都得到了驗證,滿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時也能清楚的得到實驗的結果。這樣的形式適合于班級人數多的實驗。同時,記錄表運用的也很有效,不僅幫助大家記錄下實驗結果,同時也能讓幼兒一目了然的觀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實驗結果。我們的小實驗要向著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20、中班科學教案《沉浮》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jié),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教師請(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個別幼兒講述。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且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輕放入水中,(教案出自:教案網)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果。

  (1)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3)幼兒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三)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我們已了解很多東西沉與浮,,大家回家去看看還有什么東西沉下去與浮起來。

  活動反思:

  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讓每位幼兒都能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fā)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fā)現,借助這種隱性示范,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fā)現水的秘密,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并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培養(yǎng)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科學素養(yǎng)。

21、中班科學實驗教案《水溫與茶》

  【活動目標】

  1、觀察水的冷熱對泡茶的影響。

  2、能清楚的表達觀察的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茶葉、一壺冷水、一壺熱水、茶壺兩個、一次性紙杯(每人兩個)

  2、冷熱水泡茶對比表。

  【活動流程】

  討論:喝過什么樣的茶?

  實驗:分別用冷、熱水泡茶。

  統(tǒng)計:比較冷、熱水泡茶的不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多種感官地運用了使他們的探索更加立體化,在對比統(tǒng)計中這些結果變的更具體了。

  幼兒們在活動中達到了自主學習與自由交流,在一次次的對比中,每個人也都有了自己對冷、熱水泡茶的不同感受。他們觀察的結果也是多種多樣,有的說熱的好喝;有的說冷的好喝;有的說熱茶是苦的;有的說熱茶有點香;有的說涼的好喝,涼的甜;還有的說茶被熱水燙開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層出不窮,但他們都第一時間清楚的表達惡劣自己的感受。

22、中班科學實驗教案《蛋寶寶得救了》含反思

  設計思路:

  本活動源自《奇妙的蛋》主題。在進行該活動時,《奇妙的蛋》主題的開展處于主題結束即最后的階段。在前面的小主題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蛋,分辨了真假蛋寶寶,還一起分享了茶葉蛋、小鹵蛋、紅蛋等,孩子們對蛋充滿了無限的熱情和新奇感,針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我組織了這次活動,在組織形式上,我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嘗試了用故事、幻燈、小實驗有機結合的形式來開展。

  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認知興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在預設教育目標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激發(fā)幼兒對生活中一些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讓孩子們和蛋玩游戲,激發(fā)幼兒探索雞蛋在清水中加入一定量鹽后浮起來的現象,從中體驗到探索發(fā)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科學探索的好奇心,體驗探索發(fā)現的樂趣。

  2、初步了解在清水中加入足夠的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

  3、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4、體驗合作創(chuàng)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實物:雞蛋人手一個、鹽若干

  2、礦泉水瓶人手一個(瓶頭已剪去)、勺子、筷子、抹布、紀錄表。

  活動過程:

  一、邊看幻燈,邊引出故事情節(jié)

  師:"雞媽媽家新造了房子要請客,一大早,雞媽媽就帶著蛋寶寶一塊兒去買東西,它們買了青菜、蘿卜、鹽,可當雞媽媽用籃子裝好東西準備回家時,發(fā)現蛋寶寶不見了,雞媽媽著急地到處找,找呀找,發(fā)現蛋寶寶掉進了一個深深的水溝里,雞媽媽急的大叫:怎么辦呢?

  (評析:生動形象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教師以"蛋寶寶掉進水溝"為懸念,把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孩子們也身臨其境似的大喊:"蛋寶寶、蛋寶寶掉水里了,快救救它!")

  二、請幼兒幫雞媽媽想辦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評析:孩子們的辦法很多,有的幼兒認為讓雞媽媽去拉蛋寶寶,有的幼兒說用繩子綁,還有的說讓船來救……孩子們討論的非常熱烈,但孩子們的辦法都被同伴一一否定了。沒有一個孩子的辦法被認為可行的,此時,活動陷入了僵局。)

  三、繼續(xù)出示幻燈畫面,探討雞媽媽的辦法

  師:"讓我們來看看雞媽媽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原來雞媽媽把剛才買的鹽都放進了水溝里,它這樣做,能把蛋寶寶救上來嗎?

  (評析:對"蛋寶寶能否救上來"幼兒爭論的相當激烈,最后形成了強弱兩大觀點:大多數幼兒認為這樣做是不能把蛋寶寶救上來的,也有幾個小男孩認為應該可以的,其中一個孩子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鹽是可以讓蛋寶寶浮上來的。)

  四、幼兒第一次分組實驗,教師巡回觀察。

  師:"你們可以自己動手試一試,但要小心,不要把鹽撒出來。"

  (評析: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操作,都表現地很投入。但不一會兒,情況出現了,有的幼兒的雞蛋浮起來了,可有的卻還沉在瓶底,此時,孩子們之間出現了波動,覺得很奇怪,都有一種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法:大家都放了鹽,為什么有的蛋浮不上來呢,孩子們都著急了。我就示意他們去問問雞蛋浮起來的小朋友,原來他們放了好多勺鹽。)

  五、教師小結:原來鹽放的少,蛋寶寶是浮不起來的,要多放鹽,才能讓蛋寶寶浮上來。

  六、幼兒第二次分組實驗,請幼兒記住自己放鹽的勺數。

  1、教師巡回了解、記錄幼兒的實驗情況。

  2、幼兒互相交流,演示自己的操作過程并分享實驗結果。

  (評析:蛋浮起來的探索活動從第一次的無指向性自由探索-有目的的探索(記住放鹽的勺數),循序漸進,讓幼兒初步感受、理解了清水中加入足夠的鹽才可以使雞蛋浮起來這一現象,激發(fā)了幼兒從小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七、繼續(xù)看幻燈,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讓我們來看看雞媽媽有沒有把蛋寶寶救上來,哦,蛋寶寶真的上來了,鹽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

  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雞蛋放在其他水里,它還會浮嗎?

  教 學 反 思

  “猜一猜”形式的設計,使得活動一開始師幼雙方都以開放的心態(tài)進入氛圍,圍繞著蛋的沉浮展開爭論,大膽聯想,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民主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融洽了師生關系;同時,在讓幼兒使用身體動作和標記符號表達預測結果的過程中,使得幼兒在活動中敢想、敢說、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這一過程,教師始終把幼兒放在首位,他們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使活動形成了質疑――猜測表達――驗證――記錄結果的良好開端。發(fā)現問題是幼兒進行探究的先決條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把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提問專利權讓給幼兒,有利于促進幼兒積極思維的發(fā)展,形成初步的問題意識,同時更利于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內在動機。幼兒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大多來自直接經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痹诒敬螌嶒炛校欲}量的多少,攪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教師對幼兒的實驗結果的判定都應視不同的實驗方法而言,決不可為追求統(tǒng)一結果而扼殺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動遇到障礙時,才給予一定的幫助。科學活動是沒有終結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提出新的假設和解釋。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顯得尤為必要。

23、中班科學實驗教案《游樂城》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從10以內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

  2.提高對數字的敏感性,體驗數字的重要和有趣。

  3.積極參加探索活動,鍛煉思維的敏捷性。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動畫課件:旅游車,號牌為12345;開汽車的音樂;紅綠燈倒計時10~1;電梯上行,樓層顯示1~10;電梯下行,樓層顯示10~6、6~1;6樓獎品區(qū);若干輛沒有車牌號的車停在停車場。

  2.分別標有1~10數字的紅色和黑色車票,標有1~10數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樁、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直接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師:今天,吳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城玩,高興嗎?

  二、觀察車牌號、車票,感知、學習順數師:這是我們要乘坐的旅游車,車牌號是多少?

  師:坐車要憑票,吳老師早就準備好了車票,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號碼。

  出示1~10紅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

  小結:剛才我們是從小的數開始數,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順數。

  出示1~10黑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提問: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什么?(順數)幼兒上車,入座。

  三、旅途中遇紅燈,感知、學習倒數幼兒隨著開汽車的音樂模仿開汽車。

  第一次遇紅燈。

  師:前面有紅綠燈,現在是什么燈亮?紅燈亮了能過去嗎?我們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亮,停一停。顯示器上還有數字計時,一起來看看、數數(引導幼兒觀察并數數10~1)。

  小結:剛才我們從大的數開始數,后面的數都比前面的數少l,這種從大到小的數數方法叫倒數。

  師:綠燈亮了,我們繼續(xù)向前行(幼兒隨著開汽車的音樂繼續(xù)模仿開汽車)。

  第二次遇紅燈。

  師:前面又有一個紅綠燈,是什么燈亮?能過去嗎?還要等多久?我們一起來倒數(引導幼兒觀察并數數1O~1)。

  師:綠燈亮了,我們再繼續(xù)向前行。

  四、玩游樂城,進一步練習順數和倒數1.乘電梯上樓,練習l~10順數。

  師:游樂城到了。先上10樓的游樂城玩吧!怎樣才能更快上到10樓呢?

  幼兒模仿坐電梯,教師提醒幼兒站穩(wěn)、扶好,電梯要上行了。同時,引導幼兒觀察電梯的樓層顯示,并數數1~10。

  師:10樓到了,我們安全地下電梯去玩嘍!

  2.在走走、跳跳、鉆鉆、爬爬中,幼兒練習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僖龑в變和暾赜^察場地,練習順數和倒數。

  師:游樂城有這么多好玩的,都編了號碼,看!這是山洞。上面的號碼是多少?(1~10)這是跳圈,號碼是多少?(10~1)這是……②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玩,進一步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

  師:孩子們!你們可以自由選擇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謙讓哦!玩的時候看看你從哪個數開始,經過了哪些數。去選擇你們喜歡的東西玩玩、數數吧!

 ?、劢涣魍娣ā?/p>

  師:游樂城休息時間到了,請小朋友到休息區(qū)休息一會兒。

  師:玩得開心嗎?剛才你玩了什么?從哪個數開始的?經過了哪些數?

 ?、苡變涸谝魳仿曋凶杂蛇x擇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師:除了從1~10順數和從10~1倒數這兩種玩法,我們還可以從哪個數開始玩?你們自由選擇玩吧,不過請記住,這次玩的要求是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幼兒再次到休息區(qū)休息,教師小結。

  3.乘電梯下樓,練習10-6的倒數。

 ?、俨シ耪n件: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游樂城10周年慶典,6樓正在進行"有獎問答"活動,歡迎大家積極參加。

  師:孩子們,6樓還有"有獎問答"活動呢!我們趕快坐電梯到6樓去。大家扶好、站穩(wěn),電梯下行了(倒數10~6)。

 ?、跀U展經驗:順數和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孩子們坐下,"有獎問答"就要開始了。

  提問:生活中什么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

  幼兒先討論再回答,教師播放相應的課件?;卮饘α丝梢缘玫揭环莳勂?。

  提問:生活中還有什么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

  4.乘電梯下樓,練習6~1倒數。

  師: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坐電梯下樓回家了(倒數6~1)。

  五、設計車牌號,迸一步練習從lO以內任意數開始的順數或倒數師:這里有很多車,都沒有車牌號,要請小朋友來幫忙設計車牌號,號碼必須是順數的5個數或倒數的5個數。你想設計什么號碼?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

  1.發(fā)下操作板,幼兒設計車牌號。

  2.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車牌號說給同伴聽。

  3.結束活動。師:車牌號設計好了,我們一起開車回家嘍。(幼兒隨音樂模仿開汽車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因為這是一整個主題的最后一個故事,所以我把掛圖P1、P2、P3,都一 一按順序出示,讓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并進行復述。在幼兒進行簡單的復述的基礎上,我再對故事掛圖P4進行講述。讓幼兒通過精心設計的結合了文字與音樂的故事主題,感受文學的魅力以及音樂的快樂。在活動開始前老師的示范和指導語都很清晰,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很好的區(qū)分A段與B段的不同但在B段部分,有部分幼兒會轉暈,因此我在玩第二遍音樂的時候,將原地轉圈改為繞大圈跳。

24、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筷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玩筷子讓幼兒了解各種筷子的用途,特點。

  2、發(fā)揮幼兒的想象思維,用筷子創(chuàng)造各種圖形。

  3、讓幼兒練習并使用筷子,做到姿勢正確并會用筷子夾物品。

  活動準備:

  各種樣式及色彩的筷子數十雙,用盤子裝好豆子、玻璃球、紙條等少許。

  活動過程:

  老師的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猜個謎語,看看哪個小朋友能猜出來?!皟山忝谩R粯娱L,酸甜苦辣它先嘗?!?筷子) 筷子每天都要與我們見面,是我們的小伙伴,它在吃飯時幫助我們,是我們大家的朋友,今天,金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重新來認識筷子。

  老師拿出一雙筷子教會幼兒大聲說出:“筷子,兩根筷子,一雙筷子?!弊層變毫私獗磉_該用的量詞。

  小朋友帶來的筷子和老師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像個筷子家庭聚會一樣,“長的是爸爸,細的是媽媽,短的是兒子,你們看這家人熱鬧嗎?”讓幼兒對筷子產生興趣。

  小朋友可離開位置觀察筷子的不同,通過看看、摸摸、玩玩,回答老師的問題:筷子哪些顏色?

  請將長、短分出來 摸摸看,是不是每雙筷子都是同一種材料做成的?;.教.案來自:快思老.師教.案網; 你喜歡哪雙筷子?為什么?

  討論筷子的作用 “小朋友,筷子我們都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玩具、敲)老師說:“筷子還會變戲法呢?不信你們看?!崩蠋煂⒁恍┛曜?,擺成好看的形狀,調動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腳自己在桌子上也擺出各中圖形。

  小朋友人手一雙筷子,老師教幼兒學習使用筷子的方法。

  (1) 教師示范(2)幼兒操作(3)筷子夾物比賽

  結束

  小朋友們,老師有要給小朋友出謎語了:兩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長腰。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我們重新認識了筷子,以后我們要和筷子做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不能傷害它,好不好?

  活動反思:

  筷子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同時也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的常見事物,發(fā)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體驗筷子給我們帶來的娛樂功能,從而喜歡并正確使用這一工具。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25、中班科學實驗教案《啄木鳥朋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鳥是樹木的"外科醫(yī)生"。

  2、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啄木鳥,了解禽類動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增添愛鳥的情感。

  4、體驗游戲的快樂。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課件-照片:啄木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用謎語引出主題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能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

  2、誰能猜出來這是什么動物?

  二、展開出示課件-照片:啄木鳥

  1、啄木鳥是什么樣子的?你發(fā)現啄木鳥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的外形重點提醒幼兒觀察啄木鳥的嘴巴、舌頭、腳和尾巴。

  2、向幼兒介紹啄木鳥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鳥有長長、尖尖的像鐵鏈子一樣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開樹皮,在生病的樹上打洞。

  啄木鳥的舌頭能伸縮,舌頭有短勾,能伸到樹洞里勾出害蟲。

  啄木鳥有兩只短短的腳,腳趾有尖銳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樹干,啄木鳥的尾巴堅硬,啄樹皮時,尾巴能支持起身體。

  3、你知道啄木鳥有什么本領?為什么叫他啄木鳥?

  4、組織幼兒思考并討論,豐富幼兒對鳥類的認識。

  (1)你們喜歡啄木鳥嗎?為什么?

  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你還知道哪些鳥呢?他們長得什么樣?

  (2)啄木鳥頭上有堅硬的嘴;身上長著一身的羽毛;還有一對翅膀;身體下有一雙腳;身后有尾巴等。

  三、結束交流討論:啄木鳥是怎樣出生的?

  教師告訴幼兒"鳥類"還叫"禽類",它們的媽媽生下的寶寶先是一個蛋,經過孵化,硬殼而出后才變得和媽媽一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方式體驗,激發(fā)幼兒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探索中發(fā)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兩種顏色混合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在活動中,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進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huán)節(jié)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本次活動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最后環(huán)節(jié)結束的比較混亂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沒有具體直觀的讓幼兒明白哪兩種顏色混合變出新的顏色,可以準備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教師操作,將幼兒說到的顏色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的看到顏色混合的變化,作為活動的延伸。其次,在回答問題時,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如在水變色后的提問以及最后環(huán)節(jié)的提問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多問幾名幼兒,也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最后,教師的語速較快,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太快,有的提問方式不夠簡單明了,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26、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含反思

  教學意圖: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資源。我國是世界上12個缺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根據孩子們對水的興趣,把握教育時機,提供適當引導,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水》。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積極參與探索。

  教學目標:

  1、 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讓幼兒了解水的特性。

  2、 體驗探索水秘密的樂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能力,能仔細觀察、樂于嘗試。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教學準備:

  玩偶、卡紙、玩水工具(玉米核、乒乓、積木、紙船。小鵝卵石、湯勺、插具、易拉罐、玻璃球)、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分別放著一勺(白糖、鹽、芒果粉)干毛巾若干。

  教學重難點:

  認識水是透明,可溶解,會流動的特性。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fā)興趣

  寶貝們好!今天熊媽媽邀請我們到她家去做客。走過這條小河就是熊媽媽的家。熊媽媽請寶貝們幫她看看小河里有什么。我們經過小河的時候仔細觀察,待會兒告訴她。

  二、觀察水,發(fā)現水的特性

  1、經過小河時看見了水里有什么?(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

  2、有個問題要考考我們,猜猜,泥沙里有什么?(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或者還有其他的東西)

  3、到底藏了什么?水里的東西我們一眼就能看見,泥土里的東西不能看見,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小結:呀,你們真聰明,你們發(fā)現水的第一個秘密,水是透明的。

  4、我送你們幾個禮物,你們放到水里,再告訴我發(fā)現了什么?[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寶貝們,白糖放進去你發(fā)現了什么?鹽放進去你發(fā)現了什么?芒果粉放進去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這些東西在水里不見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來告訴你們,溶解。我們又發(fā)現了水的一個秘密,水具有溶解性。

  5、我現在把乒乓球放進水里,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乒乓球動了)

  小結:你們可真厲害,我們發(fā)現了水的又一個秘密,水會流動。

  三、總結提升,體驗快樂

  今天我們發(fā)現了水的三個秘密。水的秘密還有很多,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去發(fā)現水的秘密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秘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水的三個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活動中教師也注重了讓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回答問題,并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 ,充分體現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fā),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不足之處:

  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動應該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是通過觀察來發(fā)現,沒有親自嘗試,所以會有些遺憾。

27、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電話》含反思

  教學意圖:

  隨著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日常生活對的密切關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電話2部,手機1部。

  2、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說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么?(電話)

  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么樣子的呢?(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3、電話在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們家有電話嗎?(有)你打過電話嗎?(有)

  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為什么事打電話?(問候、祝賀、詢問、聯系、請求幫助)

  4、遇到危急時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110出示)

  (2)當你發(fā)現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電話?(119)

  (3)當家里有人病了,暈倒時,要打什么電話求救?(120)

  5、玩配對的游戲:應該打什么電話(發(fā)給幼兒人手一份卡片)。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里發(fā)生了什么事,然后應該打什么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會正確撥打求救電話110、120、119

  (2)會簡單明確地回答現場的問題,會完整的表達事情

  7、知道不能隨便亂打急救電話。

  8、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延伸活動

  1、觀看電話機演變發(fā)展的錄像片,讓幼兒了解電話機發(fā)展的歷史。

  2、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可以告知對方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離園回家后可以互相打電話,繼續(xù)激發(fā)幼兒對電話的興趣。

  3、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

  教學反思:

  《電話》這一活動,既有新意,又具有時代特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拘泥過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fā)展的普遍影響。本活動將“電話機”這一通訊工具作為幼兒的認識對象,以便幼兒在生活中,能適時準確地運用這一通訊工具。課題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符合教學的原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幼兒通過玩游戲的形式,自己去觀察發(fā)現問題,討論問題,通過比較分析,認識了解各種電話機的外形構造和功能,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讓幼兒自己玩電話,從中學習并掌握電話的正確使用方法、禮貌用語及社會性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動靜交替、環(huán)環(huán)緊扣,幼兒的興趣很濃、興致高漲,學習得很認真,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因此,這一課題的選用,對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處的。

  在活動的設計組織中,注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通過游戲、觀察、回憶已有經驗、比較等手段,為幼兒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通過打電話讓幼兒在積極主動中,發(fā)現并認識各種電話機的外形特點構造與各種功用,學習電話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有關的社會知識,從而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

  不足之處:

  在設計電話號碼時,我忘記了把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分開來,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動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28、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向日葵》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感知葵花籽寶寶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葵花籽寶寶的特征。

  2、初步了解葵花籽寶寶種子的作用,知道一粒種子能長出許多果實。

  3、能積極地參加探索葵花籽種子的活動,對活動有濃厚的興趣。

  4、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探究向日葵成長的變化過程。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若干、課件、自制向日葵一棵、小籃子、牛奶瓶、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葵花籽種子。

  1、找葵花籽師:我是種子媽媽,今天帶來了許多種子寶寶?,F在我就想和葵花籽寶寶做游戲,請你們找一些葵花籽寶寶放進籃子里好嗎?(幼兒找葵花籽寶寶,邊放音樂)

  2、認識葵花籽。

  (1)師:"葵花籽寶寶長得什么樣呀?"(幼兒自由說說,回答)

  (2)師:"葵花籽寶寶里面還藏著小秘密呢?"(請幼兒剝葵花籽探索)

  (3)教師小結:葵花籽呀一頭尖尖的,一頭圓圓的,摸起來硬硬的,里面還有瓜仁呢。

  二、了解葵花籽種子的生長過程。

  1、師問:"誰知道葵花籽是從哪里來的?"

  2、幼兒自由說說。

  3、師:"小朋友說了那么多,那它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 瞧,(出示圖片)

  (1)我們先把葵花籽種子放在泥土里,給它澆點水。

  (2)過了段時間,葵花籽慢慢地發(fā)芽了。

  (3)再過一段時間,就長成了一棵小小的向日葵。

  (4)慢慢地,向日葵在太陽公公的照射下長大了。這樣一粒種子長出了許多葵花籽寶寶。(出示自制向日葵,進一步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

  4、師:小結:"其實呀,除了葵花籽寶寶是種子,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種子寶寶,也都是這樣的"

  5、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葵花籽寶寶的生長過程。(幼兒有節(jié)奏地隨音樂表演)

  三、玩游戲--搖搖瓶。

  1、師:"葵花籽寶寶呀很調皮的,它還想和我們玩搖搖瓶的游戲呢。請小朋友把葵花籽裝進瓶子里,然后把瓶蓋子蓋緊。[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幼兒操作,邊放音樂)2、師:"搖搖瓶做好了嗎?我們來搖一搖,會怎樣的?(幼兒…。.)好像什么聲音啊!(幼兒……)是呀,它還有一個唱歌跳舞的本領呢。

  3、(出示節(jié)奏譜) x x xx x (幼兒練習二拍子節(jié)奏)

  4、幼兒舞蹈出場。

  活動反思: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仍是以具體形象性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因此我從物質準備上,突出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都是讓幼兒在與直觀的物質材料互動的基礎上獲得經驗的,并概括出事物的明顯特點。

29、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水》含反思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懂得要節(jié)約護用水,保護水資源。

  3 、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樂意參與活動。

  4 、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二)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只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么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里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里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fā)現什么?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后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里。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并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fā)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晌覀兘洺T陔娨暱吹揭恍┖铀l(fā)黑、發(fā)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里。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fā)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三)、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幼兒進行了兩次主動探索嘗試活動,認識了水會流動,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強調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fā)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發(fā)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為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由于我對每個幼兒的嘗試活動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又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在這一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幼兒嘗試精神的潛能是存在的,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這樣孩子們就能得到充分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實踐能力。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秘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水的三個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顒又薪處熞沧⒅亓俗層變河猛暾囊痪湓捇卮饐栴},并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 ,充分體現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fā),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不足之處:

  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動應該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是通過觀察來發(fā)現,沒有親自嘗試,所以會有些遺憾。

30、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溶解》含反思

  階段:一

  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 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 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以游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游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嘗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T:怎么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C:因為甜的水里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里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咸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說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范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里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么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么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 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 花, 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并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為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才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并記錄實驗及發(fā)現。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說"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并用筷子攪拌后他發(fā)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實驗中小朋友還發(fā)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fā)現。

  三, 延伸活動:

  1制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里會變成什么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制作飲料。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階段:

  二

  教學目的:

  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

  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

  白糖,冰糖,溫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 回憶制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T:。。。。。。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C:"因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并做記錄。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里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并記錄實驗結果。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C:(先放白糖,溶解后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后,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T為什么有的說是白糖,有的說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幼兒一致確定后采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后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 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階段:三

  教學目的:

  探索使用各種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各種方法讓冰糖溶解得快點。

  課前準備:

  冰糖,水(溫水,熱水)攪拌器(筷子,湯勺)玻璃杯,小錘子, 干凈布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以猜想活動引入主題。

  1 教師出示冰糖,提出問題:

  T:上次活動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為什么它溶得慢呢?

  C:"因為冰糖是一塊塊的""冰糖比白糖大""冰糖硬硬的""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T: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能讓冰糖也溶得快起來呢?

  C:"把冰糖變得 像白糖一樣小就溶得快了""對,把它打碎,變小小的""我用熱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還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2 小朋友自由發(fā)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畫出來。

  二 幼兒分組實驗,老師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種方法來讓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拔恼?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幼兒分組實驗,老師觀察并記錄幼兒實驗的方法,工具,語言,步驟及記錄,隨機指導幼兒。

  三 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的結果和方法。

  活動反思:

  溶解的主題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因為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fā)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了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實驗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過程,并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31、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鏡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了解平面鏡的特性,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2、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對鏡子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平面鏡動物玩具音樂 各種透鏡、面鏡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了解鏡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的游戲。

  2、請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鏡子的游戲。

  3、小結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二、鏡子反光實驗

  1、幼兒分組探索

  2、小結

  三、游戲:小動物照鏡子

  1、第一次操作,發(fā)現動物數量的變化

  2、第二次操作,發(fā)現如何變化

  3、第三次操作,把兩面鏡子豎直面對面放,進行探索。。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

  四、拓展經驗

  1、平面鏡真奇妙,我們發(fā)現了好多平面鏡的秘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奇妙的鏡子,你知道有哪些?

  2、這些鏡子也藏著許多秘密,我們在分區(qū)活動的時候再玩一玩,發(fā)現它們的秘密。

  活動延伸:

  1、區(qū)活動時,繼續(xù)探索平面鏡的其他特性。

  2、在區(qū)域中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其他鏡子的特性。

  活動反思:

  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可能是因為鏡子是我們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鏡子,每個人都照過鏡子,認識鏡子。孩子們雖然認識鏡子,喜歡照鏡子,但對鏡子的了解還不是很多,而且鏡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鏡子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泛,孩子們能通過這一科學活動了解很多科學知識。

32、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傘》含反思

  目標:

  1、樂于參與活動,體驗過傘關游戲的樂趣。

  2、認識傘的特征,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3、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跳、跑、爬、投擲等能力的發(fā)展。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準備:

  1、實物:傘 16把、 圖片(PPT)、

  2、故事圖片:小老鼠摘蘋果

  3、自制小紙傘人手一把、 沙包8個、 籃子4個

  4、音樂:歌曲《小雨傘》、 下雨和打雷的聲音

  過程:

  1、幼兒手拿小紙傘隨著歌曲《小雨傘》唱唱跳跳進場。

  2、聽到下雨打雷的聲音,幼兒找地方躲起來(坐墊子)。

  師說:“下雨了怎么辦?用什么來擋雨?”

  幼兒說:“雨傘?!?/p>

  3、老師出示傘,讓幼兒觀察。

  師說:“傘是由傘柄、傘骨、傘面構成。傘柄是傘的主心骨,支撐著整個傘。傘骨支撐傘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傘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師說:“傘可以用來做什么?”

  幼兒自由地說:“遮雨、遮太陽……...”

  (老師出示PPT,讓幼兒觀看)

  4、老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故事《小老鼠摘蘋果》,幼兒傾聽。

  聽完故事后,老師提問:

  (1)小老鼠是怎樣過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辦法來摘蘋果呢?

  (3)小老鼠的傘有什么用呢?

  5、老師小結:傘可以用來擋風雨、遮太陽、當小船、當拐杖、勾東西。(老師出示PPT,讓幼兒觀看)

  6、游戲:《過傘關》

  (1)幼兒觀看教師創(chuàng)設的游戲情景,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2)將幼兒分成四隊,請幼兒聆聽游戲的玩法:

  第一關:跑到第一傘關時,要雙腳跳過傘。

  第二關:跑到第二傘關時,要轉動三圈傘。

  第三關:跑到第三傘關時,在斜放在地上打開的大傘處,從傘面、傘柄和地面構成的洞中爬過。

  第四關:跑到第四傘關時,將兩個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傘中。完成將傘中沙包撿起放回籃子里,(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然后返回跑,輪到下一個接著游戲。最快一組則贏。

  7、老師小結,幼兒隨著歌曲《小雨傘》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我們帶領孩子認識了傘的式樣、材質和種類,了解了傘的功能?;顒又凶尯⒆觽兎e極探索,學著自己開傘、收傘。期間,孩子們還掌握了一些正確使用傘的安全常識,如,開傘時不能對著、當心夾著手;不能拿傘當玩具打來打去會傷人;撐傘時要把傘舉高些,免得遮住視線等等。

  在區(qū)域的延伸活動中鼓勵孩子們用點、線、面來表現傘面的圖案。我們策劃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創(chuàng)意傘造型大會”,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廢舊材料,合作制作傘的造型。結果大家各顯神通,選用了彩紙、塑料紙、花布、竹竿、吸管、電線等材料進行了制作,在整個制作過程中,不是家長一手包辦,孩子們也有參與的機會,折一折、貼一貼,畫一畫,孩子也盡著自己的一份力。當孩子們把他們的作品都帶來后,我們進行了展示、介紹,還讓幼兒撐著自己的傘,走著臺步進行了自我展示。幼兒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本次主題活動中真是受益匪淺,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心中無比快樂。

33、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放屁》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說一說、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知道屁是怎么形成的。

  2、引導幼兒說出飲食中容易放屁的食物,以及放屁時應注意的禮儀。

  3、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1、氣球五只、裝滿水的透明水缸五只。

  2、《放屁》教學掛圖、臭鼬鼠圖片。

  3、幼兒圍坐成弧形,桌子圍在教室旁邊(實驗操作時用)。

  活動過程:

  1、教師設置懸疑,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捏著鼻子說:“呀!怎么這么臭啊?誰放屁了呀?”

  (2)“你放過屁嗎?你知道我們?yōu)槭裁磿牌▎?”(幼兒討論猜測)

  2、出示掛圖,讓幼兒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以及放屁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人人都會放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那到底為什么會放屁呢?哦!原來是當我們吃東西時,把周圍的空氣也吞進獨子里了,然后空氣從我們的肛門跑出來,就形成了屁。快思教案網。。。原來,屁就是我們肚子里的空氣啊!”

  3、實驗操作,觀察放屁的原理。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

  ①“瞧!這是什么?(氣球)”

  “這氣球就象是我們的肚子,我們把空氣吹進氣球里,然后捏緊氣球口,把手伸進水中,再把手慢慢松開,觀察一下:水中有什么現象?”

  ②自己自由結合,五人一組,互相輪流合作實驗。

  (2)幼兒開始自由結合操作實驗,教師巡視,參與 幼兒的談論研究。

  4、引導幼兒相互討論,了解哪些東西吃了會容易放屁,哪些東西吃多了,放得屁會比較臭?(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巡回傾聽,并參與幼兒的討論活動)

  (1)放屁還和我們吃的食物有關系哦!你們猜猜看:吃哪些食物會容易放屁呢?

  “豆類食品、奶制品、胡蘿卜、面包……”

  (2)那吃什么食物放得屁會比較臭呢?

  “肉類食品、臭類食品(如:大蒜、洋蔥等)、……”

  5、讓幼兒懂得放屁時的禮儀。

  “我們每個人都會放屁,所以大家不用緊張和怕難為情。如果憋著不放,我們會感到肚漲和肚子疼哦!那我們要放屁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到旁邊人比較少的地方去放屁,不要在人群中放屁?!?

  6、討論,讓幼兒知道人和動物是會放屁的,花草樹木和一些物品等都不會放屁。

  “除了我們人會放屁,那還有誰也會放屁呢?”(還有動物)

  7、設置懸疑,激發(fā)幼兒對下次活動的興趣。

  出示臭鼬鼠圖片,提問:

  “誰來了?你認識它嗎?”

  “它叫臭鼬鼠,它會放屁嗎?”“它的屁可厲害了,有很大的用途哦!你們信嗎?想知道的,我們下次來研究討論吧!”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34、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正方形》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能依據正方形的主要特征,辨認出正方形。

  3、樂意參與游戲,探索正方形的秘密。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各種形狀的積木(用紙片代替積木);按照小組數目準備一定數目的小桶

  教具準備:一個中間有與1號正方形相等的鏤空的大盒子(魔法盒)、與1號積木等長的小吸管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繪本導入:《積木王國的電話》

  今天早上我接到了積木王國國王的電話,大家有聽過積木王國嗎?(出示繪本)

  你們愿意幫助國王找到他的正方形小王子嗎?可是我們不認識小王子怎么辦呀?還好國王給了我一個小小魔法盒,國王說小王子和他長的一模一樣。

  (2)活動開展

  1.尋找積木:那現在,積木王國里的居民就在我們的教室里,請小朋友們把他們找出來吧。

  2.尋找正方形小王子

  你們把積木王國里的居民都找出來了嗎?你們還記得國王說小王子可以正正好好的穿過這個小洞嗎,你們誰想先來試一試?

  3.認識正方形

  讓我們把魔法盒打開看一看哪些積木時/正好可以通過的呢,這個小洞有什么秘密呀?

  幼兒先自主作答

  (我們可以借助小吸管來看一看小洞的秘密。)

  總結:原來盒孔四條邊和吸管一樣長,所以盒孔的四條邊一樣長,四條邊長得一樣長,長的正正的,就是正方形。

  那么我們來看一看小王子的四條邊是不是一樣長(教師示范 拿起示范 固定積木 用吸管比量)

  總結:四條邊一樣長,長的正正方方的就是正方形。

  4.應用

  你們也來幫忙看看其他的這些積木居民是不是正方形呢?(給每一位小朋友一塊積木和一根小吸管,讓幼兒自主操作感知)

  結論:四條邊一樣長,長的正正方方的才是正方形。

  5.其他積木變成了正方形

  兩塊積木合在一起能不能變成正方形呢(給時間讓幼兒獨自探索,將拼好的積木放置一邊,并在該環(huán)節(jié)注意幼兒個體差異性,可單獨指導)

  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是正方形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可以變成正方形呢?

  四、活動結束

  大家好,我是積木國王。謝謝小朋友們幫我和王后找到了我的小王子?,F在請大家把積木王國的居民送回家,好嗎?

  五、活動延伸

  (1)區(qū)域延伸:(美工區(qū))邊相等,角相等。(折紙游戲)

  (2)正方形變變變。將正方形通過折紙變成其他形狀,并說出是怎么折的。不對幼兒所折出來的東西進行評判,單張紙不限定所折次數,但可對所折圖形進行簡單命名。

  (3)(建構區(qū))超級正方形:用小積木盡可能的拼出一個大正方形,并說出每條邊是由幾塊小正方形構成的。

  活動反思:

  運用游戲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興趣很高。

35、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手影變變變》反思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手影變變變》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探索與嘗試做出各種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戲的多變性和趣味性。

  2、通過游戲加強幼兒對影子的認知與理解,激發(fā)幼兒對手影游戲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大膽表現的學習品質。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手影游戲》活動視頻;

  2、PPT圖片《生活中的影子》、《手影變變變》;

  3、音樂《手指操》;

  3、大手電筒2只、投影儀1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電影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很好玩的電影,請你們看完后告訴老師,它好玩在哪里?和你們平時看的電影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二、欣賞視頻《手影藝術》,初步感知手影的奧秘所在。

  1、播放視頻,初步感受手影的獨特魅力。

  師:小朋友,這個電影好玩嗎?它好玩在哪里?和你們平時看的電影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知道它的奧秘在哪里嗎?(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這個電影的名字叫手影藝術,那手影是從哪里來的呢?原來光在物質中總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因為光無法穿過不透明的手,因而就在手后面形成了黑暗,產生了手的影子,這就是手影。(教師拿出手電筒在墻壁上進行嘗試照出手影)

  2、了解生活中的影子,進一步加深對影子的理解。

  師:小朋友請你們想一想,除了手會有影子以外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有影子?(幼兒回答)

  3、教師播放圖片,豐富幼兒對各種影子的認識。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有光源以及被擋住的物體就會產生影子。小朋友,接下來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好玩的手影游戲呢?

  四、幼兒學做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戲的多變性和趣味性。

  1、教師做一只蝴蝶造型,請幼兒猜猜像什么?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做小蝴蝶,并以兒歌語言加以概括: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蝴蝶來舞蹈。

  3、教師做一只海鷗造型,以同樣的方式帶領幼兒學做造型念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海鷗飛飛飛。

  4、教師出示(小貓、螃蟹)手影造型圖,請幼兒自己看著圖案嘗試做手影造型,并鼓勵幼兒用兒歌語言告訴大家你做的是什么。如: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小貓喵喵叫;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螃蟹爬呀爬。

  5、播放圖片,教師帶領幼兒在投影儀前集體做手影造型念兒歌。

  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做自己喜歡的手影造型。

  1、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手影造型,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和嘗試。

  師: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接下來老師要增加難度了,你們看這里有幾張不同的手影造型,請你們看看像什么?然后請你們照著它的造型試著做一做動作,看看誰做的最像。做好后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告訴大家你做的是什么?

  2、幼兒自由探索、嘗試,教師進行觀察指導。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造型,大家一起學一學。

  六、鼓勵幼兒自由仿編手影造型和手影兒歌。

  師:小朋友,你們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嗎?請你想一想,你的小手還能變出什么來呢?接下來請你們自己來變換手的姿勢,嘗試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手影造型。(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用照相機拍下幼兒的各種造型)

  七、韻律活動《手指操》,進一步感受手影游戲的快樂。

  師:小朋友,你們的小手真能干,變出了那么多神奇的造型,小手真棒!接下來跟著老師一起來放松一下玩一玩手指操吧!!(師幼互動)

  八、活動延伸:利用不同光源感受玩手影游戲的快樂。

  師:小朋友,手影游戲好玩嗎?今天外面的陽光真好呀,我們一起到外面太陽底下去玩一玩這好玩的手影游戲吧!(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方式體驗,激發(fā)幼兒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探索中發(fā)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兩種顏色混合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在活動中,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進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顒酉聛恚晕腋杏X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huán)節(jié)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本次活動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最后環(huán)節(jié)結束的比較混亂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沒有具體直觀的讓幼兒明白哪兩種顏色混合變出新的顏色,可以準備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教師操作,將幼兒說到的顏色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的看到顏色混合的變化,作為活動的延伸。其次,在回答問題時,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如在水變色后的提問以及最后環(huán)節(jié)的提問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多問幾名幼兒,也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最后,教師的語速較快,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太快,有的提問方式不夠簡單明了,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36、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告別一次性筷子》反思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告別一次性筷子》

  【活動目標】

  1、具有反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態(tài)度。

  2、了解一次性筷子對環(huán)境造成的嚴重危害。

  3、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反對使用一次性筷子。

  難點:了解一次性筷子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課前豐富過有關沙塵暴、洪水等知識。

  物質準備:錄像機、錄象帶;情境表演排練。

  【活動過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課題。

  1、幼兒觀看情境表演:

  幾棵“樹”在對話,一棵“樹”說:“為什么我們的同伴越來越少了,它們去哪兒了?”另一棵“樹”說:“你不知道嗎?它們都被運去做一次性筷子了。”再一棵“樹”說:“說不定我們也會被運走呢。啊!不好,沙塵暴來了!”說著“沙塵暴”就吹了過來,幾棵“樹”手拉手被吹得東倒西歪:“我們的力量太少了,快支持不住了?!薄皹洹北淮瞪⒘?,倒下了?!吧硥m暴”哈哈大笑。

  2、提問: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樹為什么越來越少了?樹少了會怎么樣?

  二、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

  1、放錄像

  鏡頭①伐木工人在砍伐樹木,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工廠用木材加工筷子。

  鏡頭②在餐廳的桌上擺著很多的一次性筷子,進餐的人用完了就扔,扔得滿地都是。

  2、提問:

 ?、僖淮涡钥曜邮窃趺磥淼?

 ?、谀銈兪褂眠^一次性筷子嗎?

 ?、廴毡緸槭裁床簧a一次性筷子?

  三、認識一次性筷子對環(huán)境的危害

  1、討論:使用一次性筷子對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2、樹木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四、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告別一次性筷子

  1、討論: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2、鼓勵幼兒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堅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延伸活動

  自己堅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向父母及周圍的人宣傳一次性筷子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勸阻周圍的人使用一次性筷子。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一次性筷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但中班幼兒很少會主動把一次性筷子和環(huán)境保護聯系起來。本課題的重點在于讓幼兒正確認識到一次性筷子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鼓勵幼兒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家長及周圍的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另外,對大范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況,幼兒也是不了解的。于是,教師運用了直觀而形象的情境表演和錄像形式,并通過討論,強化幼兒的認識,旨在讓幼兒真正了解一次性筷子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從小樹立保護森林的意識,對破壞環(huán)境表示憤怒和討厭。

  二、效果分析

  此活動一開始就利用情境表演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了解到樹木的重要性,并通過錄像了解到樹木減少的原因。情境表演和錄像,直觀形象,比教師口頭講授的效果好得多,因而幼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本活動穿插了多次討論,每一個幼兒都熱烈地參與了討論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孩子在討論中喊出了“堅決不使用一次筷子”的口號,說明環(huán)境保護意識已經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

37、教學設計幼兒園中班科學實驗《無字天書》反思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針對這一特點并結合幼兒年齡段特點,我設計了《無字天書》這一科學探究活動,讓幼兒在趣味十足中探究“無字天書”的秘密,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在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探索“無字天書”的秘密。

  2.了解淀粉遇到碘水會變成藍紫色這一神奇的現象。

  3.在科學小嘗試中激發(fā)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探索“無字天書”的秘密。

  難點:能在試驗中盡可能的避免實驗誤差,了解淀粉遇到碘水會變成藍紫色這一神奇的現象。

  活動準備

  快遞盒子、無字天書(淀粉水繪畫出的作品)、滴管、碘伏、水、白醋、調查單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景導入。

  師:我們班剛剛收到一個快遞,快遞里面有什么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無字天書

  打開快遞,了解快遞里面有什么(無字天書),了解其特點(紙張是白色的,沒有內容)

  2.探索“無字天書”的秘密

 ?、耪堄變赫J真觀察無字天書,思考無字天書為什么沒有內容。

  提問:為什么天書上面一個字,甚至一個標記也沒有?它可能有什么秘密呢?

  ⑵觀察快遞盒子,了解如何破解“無字天書”

  尋找快遞盒子上的提示“無字天書只有經過特殊處理才能顯現出內容”。

 ?、翘骄磕囊环N材料能讓無字天書顯現內容

  出示:水、碘伏、白醋、調查單,請幼兒進行試驗,探究哪種材料能使無字天書顯現內容,并填寫調查單。

 ?、确窒碓囼灲Y果

  3.為“無字天書”解密

 ?、艑⒌夥卧跓o字天書上面,化解天書的秘密。

  ⑵分享無字天書里的內容。

 ?、墙饷堋盁o字天書”。

  提問:無字天書是怎么寫出來的呢?

  小結:無字天書這樣神奇是因為寫書的人用了淀粉水在寫字,寫完字后淀粉水蒸發(fā)后就看不見了,這時滴上碘伏就能顯現出內容,因為碘伏遇到淀粉會變成藍紫色。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寫一張“無字天書”。

  分發(fā)白紙、毛筆和淀粉水,請幼兒自由書寫內容。

  活動總結

  我以快遞的形式導入活動,既貼近生活又充分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探究趣味十足。幼兒發(fā)揮奇思妙想能說出各種探究“無字天書”的方法,緊接著開始了“無字天書”的探索之旅,實驗的過程中幼兒表現的很積極,但難以避免的實驗誤差也出現了,個別幼兒將溶液混在了一起,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中獲得了實驗結果。整個活動可以看到幼兒的探究意愿濃厚,過程中幼兒除了操作還有和同伴之間的討論,相信幼兒通過這次活動更進一步的提升了對科學活動的探究熱情。

38、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吃西瓜》反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吃西瓜

  活動目標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過比較、品嘗,體驗新品種無籽西瓜的優(yōu)點。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普通西瓜、無籽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餐巾、點心盤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活動過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樣吃西瓜”的問題

  1、教師講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2、提問:

  (1)猴王是怎樣吃西瓜的?

  (2)你們是怎樣吃西瓜的?

  二、請幼兒在許多瓜果中挑選出西瓜進行觀察、品嘗。

  1、這里有許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2、西瓜是什么樣的?

  (1)請各組幼兒觀察桌上的西瓜,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并進行適當引導。

  (2)請幼兒表述各自的探索過程和結果。

  (3)小結:有的

  西瓜是圓圓的;有的瓜皮是深綠色的,有的是淺綠色的,還有的是帶花紋的;

  西瓜是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地響,推一推還會滾動。

  3、西瓜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可讓幼兒猜測,以引起他們對觀察、探索西瓜內部特征的興趣。)

  (1)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2)根據幼兒的表述教師小結: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導幼兒感受無籽西瓜的優(yōu)點

  1、請幼兒品嘗無籽西瓜,說說它和剛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樣。

  (特別甜,吃起來特別方便。)

  2、根據幼兒的討論作一小結,讓幼兒感受科技新產品的優(yōu)點。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撿到一個大西瓜,就把它送給了猴王。

  可猴王不會吃西瓜,于是它就招來許多猴子問:“誰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卻說:“不對,不對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對,是吃瓤的!”于是猴子們就爭吵起來。

  最后,猴王聽信了老猴子的話,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則吃到了甜甜的瓤。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不是用本班的幼兒來上的,對幼兒的已有經驗不了解。所以重點認識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現表示停止。把重點設得太簡單了,當提問到“0”在音樂里表示什么,幼兒能很快的回答出來。而難點已基本突破,幼兒能自己編動作來表現吃西瓜的經過。

  可是,在引導幼兒怎么樣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我的引導語用的不好,幼兒很難說出什么樣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39、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比高矮》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件的高矮,初步體驗物體高矮不變性和相對性。能用詞匯“高”、“矮”表示比較結果。

  2.思考、解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二、活動準備

  1.對比較高矮有初步的經驗、PPT課件

  2.椅子一張。

  三、活動過程

  1.比較高矮。

  活動導入;

  (1)觀察比較教師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師站立?!拔沂歉哌€是矮?”

  “結論:因為沒有人和老師比,所以不知道老師是高還是矮?!?/p>

  ②請一小朋友和老師并排站立?!啊痢痢列∨笥押屠蠋熣驹谝黄鸨?,我們兩誰高誰矮?你從哪看出來的?”(兩人并排比較,誰高出一部分,他的個子就高。)

 ?、坌∨笥阎g比高矮?!罢垉扇龑π∨笥炎鞅容^,再請全班小朋友站起來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作比較?!苯處熣垘孜恍∨笥鸦卮鹚驼l比誰高誰矮。

 ?、芟胍幌耄涸谖覀冎車h(huán)境中,什么東西高,什么東西矮?

  (2)變換站立位置比較(兩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進行比較)。讓被請幼兒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師)?!艾F在再比比看,我們倆誰高誰矮?為什么?”

  (3)“小結:比較人們個子高矮時,兩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樣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較出誰高誰矮,現在小朋友明顯高,是因為他在椅子上老師站在地面上。實際上它還是比老師矮?!?/p>

  2.感知高矮的相對性(讓幼兒體驗到誰高誰矮要看他和誰比)。

  (1)觀察比較。

 ?、僬堃恍∨笥鸭缀徒處煴雀甙?。

  ②再請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邸霸趺匆粫杭仔∨笥寻?,一會又說他高,到底甲是矮還是高?”

  討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看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甲小朋友和教師比時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間比較。另請三位幼兒(高矮依次遞增)進行比較,可重復兩三次。

  (3)小結:要想知道誰高誰矮應該看他和誰比,當他和個子高的人比時,他就矮,而和個子矮的人比時他就高。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后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40、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認識顏色》反思

  中班科學《認識顏色》教案(附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指南》指出,“學前教育課程設計要充分注意每一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與滲透?!庇變旱哪挲g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表面的、缺乏概括能力的,因此,為幼兒設計開展的活動應該是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征的課程體系。學習《指南》后,我在活動設計時努力打破學科界限,突出活動的有效整合。在上學期《花兒朵朵》主題活動開展以后,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花兒的朋友,同時他們也發(fā)現了“花有哪些顏色呢?”的問題,顏色的變化使幼兒興奮、驚奇,孩子們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探索欲望,他們對各種各樣的顏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嘗試著開展一個關于顏色的活動。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為線索層層推進,整合了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以孩子的參與和操作探索為主,試圖讓孩子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色彩。

  活動目標

  1、通過給小動物送禮物的游戲鞏固幼兒對各種顏色的認識。

  2、能利用色彩進行各種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

  3、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7、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能準確說出是什么顏色。

  2、在搞活動時注意幼兒的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頭飾、地上畫好的圈、各種顏色的水粉色及宣紙、各種顏色的玩具、6種小動物及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1、《顏色大風吹》的游戲引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玩一個好玩的游戲——顏色大風吹,把小朋友們分成六組,每組戴不同顏色的頭飾,我們先請幼兒看看自己的頭飾是什么顏色的,然后老師說:“大風吹紅色頭飾的小朋友”紅色頭飾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內,其它顏色頭飾的小朋友則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師檢查有沒有錯,再替換不同的顏色。

  2、這個游戲好玩嗎?小朋友們表現的那么好,現在請你們幫個忙行嗎?行!你們看小豬它們家住的是什么顏色的房子,紅顏色的,那它們家放什么顏色的玩具?紅顏色的,小貓的家是什么………,瞧!這么多顏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給分一分,把各種顏色的玩具放在小動物的家里。

  3、小動物們熱情地邀請咱們去做客,那咱們帶什么禮物叱?噢,有了,老師教你們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畫送給小動物們。幼兒進行染色游戲。

  4、利用染好的“小手絹”進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們戴著自己的禮物到小動物家做客——進行區(qū)域游戲。

  科學區(qū)進行調色游戲,觀察顏色的變化。

  美工區(qū)進行涂色各種顏色的水果,各種顏色的碎紙來添色

  語言區(qū),提供有關于紅色的圖片,想一想,紅色的物體并說出它的作用。

  6、延伸活動:進行戶外鍛煉,各種顏色的隊伍進行比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能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進行設計,在科學活動中整合了美工活動染紙和舞蹈表演。幼兒在游戲中鞏固了對色彩的認識,并能采用各種色彩的搭配進行染色活動,孩子們深深地融入了這彩色的世界,感受著色彩的豐富多彩。

  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游戲開始《顏色大風吹》,孩子滿足于游戲的快樂,不知不覺地復習了紅色、黃色、藍色、橙色、綠色、紫色。接下來的游戲是色彩的辨別操作,孩子們根據小動物家的顏色給他們配上相同的玩具。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過渡得較好以給小動物送玩具為由引入染紙活動。染紙活動簡單且色彩鮮艷,孩子容易完成,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染紙這個環(huán)節(jié)接近尾聲時響起了《彩色世界真奇妙》的音樂,有些較快完成的孩子已經拿起自己的作品,跟著音樂翩翩起舞,過了一會兒一些做得較慢的孩子也來了,大家一起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接下來的區(qū)域活動是讓孩子到小動物家做客,通過交流、探索感受顏色的變化規(guī)律,了解顏色的用處,孩子們認真地操作著,互相交流著?;顒拥母鳝h(huán)節(jié)清晰,銜接自然。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師及時將幼兒的介紹及對顏色的認識記錄下來,作為活動的資料進行展示,供幼兒觀察和欣賞。

  每個活動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次活動的不足就在于教師試圖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語言煩瑣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部分思想還停留在替孩子包辦上,在染紙環(huán)節(jié),交代過于細致,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染色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染出來的效果最好。這樣的經驗是孩子自己獲得的,對他們的成長更有利。另外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并生成新的活動,效果會更深入和顯著。

41、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認識頭發(fā)》反思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感官,培養(yǎng)幼兒對人體秘密的興趣。

  2、通過看看、說說、摸摸、畫畫等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人體頭發(fā)的一些簡單的特征、用處及保護。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6、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7、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重點難點:

  怎樣讓幼兒簡單明了的了解頭發(fā)的特點、用途。

  活動準備:

  1、假發(fā)套一個、鏡子若干;

  2、蠟筆、紙每人一份;

  3、關于頭發(fā)的課件。

  活動過程:

  1、通過看看、摸摸、比比了解頭發(fā)的簡單特點。

  (1)看看:幼兒自己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頭發(fā)是什么樣的?(顏色、長短……)

  摸摸:每位幼兒自摸頭發(fā),什么感覺?(彈性、柔軟、光滑、硬毛糙……)

  (3)比比:幼兒自己結伴,互相觀察頭發(fā)(從顏色、粗細、多少、硬軟上去比較)

 ?、墙Y合教師制作的課件進行小結,我們人類有各種各樣的頭發(fā),有顏色不一樣的,有長、短不一樣的,有粗細不一樣的,有硬軟不一樣的……) 2、并初步了解頭發(fā)的用處及保護。

  (1)你們最喜歡什么頭發(fā)(泛講)

  (2)你們知道自己的頭發(fā)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護頭皮……)

  (3)頭發(fā)在我們人身體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它呢?(勤洗頭、勤理發(fā) ,小朋友不要燙頭發(fā)……)

  3、簡單了解頭發(fā)的生長過程。

  4、引導幼兒討論:

  (1)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來就有這樣美麗的頭發(fā)?

  (2)嬰兒的頭發(fā)是怎樣的?(光頭、頭發(fā)很少)實物投影儀出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3)年老者的頭發(fā)圖片。

  (4)結合課件演示小結:頭發(fā)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歡白頭發(fā),有的人覺得頭上光禿禿的很難受怎么辦呢?

  5、玩假發(fā)套。

  出示假發(fā)套,提問:這是干什么用的?

  活動結束:

  提問幼兒在這堂課里學到了些什么,并鼓勵今天表現好的幼兒。

  延伸活動:

  為自己設計發(fā)型。幼兒人手一紙、筆等等,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設計一種和本來不一樣的發(fā)型。

  活動反思:

  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比比、說說等多種形式,在游戲中感知頭發(fā)的秘密?;顒又欣酶鞣N感官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掌握所學知識。

42、中班科學教案《可愛的樹》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樹是動物和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和愛護樹木。我發(fā)現孩子們對生活中常見的樹認識不清,有的孩子喜歡摘樹葉,折樹枝玩,拿小刀在樹上亂刻亂畫等。于是,我抓住了這一教育鍥機,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意在激發(fā)孩子認識樹,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簡單認識生活中的常見樹木,知道它們的名稱。

  2、幼兒能簡單認識樹的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愛護樹木的積極情感。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6、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7、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生活中的常見樹木及保護樹木的措施。

  難點:亂砍樹木對動物和人類造成的危害。

  活動準備

  課件、《小黃鶯的故事》錄音、錄像片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到大森林里去玩,你們想去嗎?那我們就出發(fā)吧。(放音樂) 孩子們,大森林到了,我們先坐下來歇歇小腳吧。大森林里的樹可真多呀,我們就來欣賞欣賞這些可愛的樹吧。

  二、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樹。

  1、給幼兒播放樹的課件,讓幼兒對樹有一些認識和了解,感受樹的美。

  2、出示各種樹的課件給幼兒觀察,并說出樹的名字和樹葉的外形特征,加深幼兒的認識。

  3、讓幼兒說說自己認識的樹的名字以及樹葉的樣子。

  三、簡單認識樹的作用。

  1、引導孩子知道樹木與小動物的關系。

  小朋友們都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你們知道小鳥、小松鼠的家在哪里?(樹上) 對,小鳥、小松鼠的家在樹上,小鳥喜歡在大樹上飛來飛去,小松鼠喜歡在樹枝上蹦來跳去,大樹是它們的家,它們非常愛自己的家。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大樹可以做小動物的家,樹木能為人們做些什么事情呢?(果樹上結出的果子能讓人們吃;樹木可以做成許多家具和生活用品;夏天,人們在樹蔭下乘涼;樹把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打扮得更漂亮;樹是自然界的空氣凈化大師,能把人門呼出的廢氣變成人們需要的新鮮空氣)

  四、引導幼兒懂得亂砍伐樹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激發(fā)幼兒

  愛護樹木的情感。

  1、放錄音《小黃鶯的故事》

  小朋友們,聽了小黃鶯的故事,你們有什么想法呢?(小動物們失去了家,真可憐;我們不能亂砍樹木,破壞小動物的家)亂砍樹木不僅給小動物帶來了災難,也會給人們帶來危害。

  2、看“風沙的危害”錄像片段,了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懂得要多種樹。

  3、看“洪水”錄像片段,了解洪水對人類的危害,提問:為什么會發(fā)洪水?使幼兒懂得:樹根像爪子一樣緊緊抓住泥土,不讓水把泥土沖走,如果雨水較多,樹木又被人們砍掉了,樹根就抓不住泥土,就容易發(fā)洪水。

  4、結合實際,啟發(fā)幼兒說出保護樹木的措施。

  樹的作用可真大呀,它是人類的好朋友,在生活當中,我們怎樣保護樹木呢?(給樹澆水,不搖小樹,不折樹枝,不在樹上蕩秋千,不拿小刀在樹上亂刻亂劃等)如果看到有人折樹枝或亂砍樹,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去制止他們,告訴他們要愛護樹木)

  五、活動結束。

  愛護樹木要從小做起,愛護樹木要從我做起,我們快行動起來吧,表演《愛護小樹苗》,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遵循了孩子的認知特點及已有經驗,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顒又校ㄟ^對課件和錄像片段的播放已及老師的啟發(fā)引導,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探索欲望,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孩子的情感,使孩子想說、敢說,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前精心的設計,周密的考慮,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會留下許許多多的遺憾。教學中對有些環(huán)節(jié)處理的不夠細膩,孩子的表現和老師的預想有一定的差距,今后要注重既要照顧到集體,又要考慮到學孩子個體。

4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好吃的花生》反思

  設計意圖:

  花生是我們東海的特產,雖然孩子們非常熟悉,但是有的孩子竟然不知道花生生長在哪里,有的說是生長在地里,有的說是生長在樹上……《剛要》指出: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應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并相互交流。因此,我設計這一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氛圍中感知花生的特征、探索剝花生的方法,并能大膽講述花生的秘密。

  活動目標: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

  3.體驗動手動手剝花生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7.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難點:

  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

  活動準備:

  每桌花生一盤、各種積木、剪刀、花生制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猜謎: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

  (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呀?)

  2.你知道花生長在那里嗎?

  二、認識花生,感知花生的外形特征

  每桌一筐花生: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

  1.摸一摸花生有什么感覺(粗糙)

  2.看一看花生上有什么?(花紋)

  3.搖一搖花生會怎樣?(響動)

  4.聞一聞花生有什么味道?

  教師小結:花生的外殼硬硬的,摸上去很粗糙,有花紋,搖一搖有響動。

  三、探索剝花生的方法,大膽講述探索的結果

  1.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樣子。在花生的硬殼殼里是什么樣子的呢?”

  “花生可以怎么樣打開呢?”幼兒說出自己的方法并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打開花生。(剝、咬)

  2.幼兒嘗試利用桌面上的工具打開花生。(積木敲,剪刀剪)

  3.除了用這些方法可以打開花生,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打開花生?

  4.認識花生米

 ?、賱兊倪^程中發(fā)現了什么秘密?花生里面有什么呀?有幾粒?(花生里花生米的數量不相同,以兩?;ㄉ椎木佣?。)

 ?、谖覀冊賮砜纯椿ㄉ状┲裁搭伾囊路?(紅衣服)

 ?、郜F在請小朋友把花生米的紅衣服脫掉,看看里面有什么?(白白的肉)

  小結:一棵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殼,花生殼里有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著一件紅衣服。

  四、討論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師:“花生有什么用呢?”

  “花生可以怎么吃?你吃過什么樣的花生制品?”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品嘗花生米和花生制品,知道花生可以生吃,熟吃還可以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

  2.了解花生的藥用價值。如:花生紅皮可治療貧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養(yǎng)胃等等。

  3.剝下來的花生殼呀還有什么作用呢?

  活動延伸:

  區(qū)域游戲美工角可用剝下來的花生殼進行粘貼畫。

  活動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科學教育目標:“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蔽以O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花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能充分運用感官去感知、操作和體會。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索剝花生的方法中,充分調動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讓幼兒剝、搖、敲來打開花生,發(fā)現其中的秘密。為了養(yǎng)成幼兒探究問題的好習慣,設計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認識花生米,拋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去思索。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品嘗花生米和花生制品,包含了《綱要》中社會教育的目標樂意與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突出了與人交往和分享,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