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學課文)《大禹治水》

(選學課文)《大禹治水》

(選學課文)《大禹治水》

 尊敬的老師、朋友們:
  大家好!
  在介紹我的課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我對閱讀教學的一度困惑:
  很長一段時間,當我拿到一篇新課文的時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個人被關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門,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邊,那里是岸,這種感覺,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機會,翻閱雜志時,一只蟲子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墻壁上,一只蟲子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來。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著墻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個人注視著蟲子,感慨地說:“一只小小的蟲子,這樣的執(zhí)著、頑強;失敗了,從頭干,真是百折不撓?。 钡诙€人注視著蟲子,禁不住嘆氣道:“可憐的蟲子,這樣盲目地爬行,什么時候才能爬到墻頭呢?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憐的蟲子?!蹦銈兛矗^察同一只蟲子,得到的啟示迥然不同。太陽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輝----可見世界并不是簡單的組合體,同樣觀察蟲子,兩個人所處的角度不同,他們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但他們所獲得的啟示都是對的。那對待我們的閱讀教學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對怎樣的課型,只要我們抓準了課文,讓我們的課堂立足一個“趣”字;傾注一個“情”字;把準一個“創(chuàng)”字;落實一個“讀”字。我們的教學就會條條大道通羅馬!
  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來看課例《大禹治水》。

  【設計依據(jù)】
  給孩子提供一個真正自由、寬松的舞臺,讓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讓我按我的需要來學,讓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讓我愛我所愛,孩子必將還你一片藍天。這樣的課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才能有利于學生自主、個性化的來學習??傊?,在我們的課堂上與其讓人累著,不如讓人樂著;與其讓人閑著,不如讓人塌實著。
  根據(jù)以上的設計依據(jù)我確立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習舊引新,遷情入境。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設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體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如下:
  一.習舊引新,遷情入境。
  這一部分的設計―簡明扼要:小朋友們,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大禹治水》,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大家比較一下如果我這樣問:這一節(jié)我們繼續(xù)學習《大禹治水》,上一節(jié)課你都學了些什么?這樣你不又瑞居在圣壇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講臺之下了嗎?在不知不覺中已營造了一個似朋友般面對面交流的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用簡短的過度語導入第二部分的教學: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本課過度語的最大特點是將整個過程匯成了一條無聲無息的涓涓溪流。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設境。
  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習課文的第一第二小節(jié)。
  第一小節(jié)的教學以學生情感的梯度發(fā)展為主旋律。安排了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
  讀著讀著,你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帶著這種心情,再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并加之生生、師生間的互評。
  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讀著讀著,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這一部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請看----播放動畫,范讀課文。小朋友們,讀著讀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音樂是靈空的,它可以不經(jīng)過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世界。將畫面與音樂兩種刺激融為一體,更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們有的說……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nóng)田,沖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著四處去流浪―好心的人給點吃的吧!聽到了雞飛狗叫的聲音;我看到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緊緊地抱著一棵大樹,在聲撕力極的喊著:“救命??!救命??!好心的人快來救救我吧!”我還看到了一個懷抱小孩的婦女,在洪水中艱難地行走著,哄的一陣大浪沖來,卷走了她懷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兒,淚如雨下,不一會兒,她瘋狂地沖向那肆虐的洪水,就這樣也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了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年復一年的過著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日子,能讓老百姓這種苦難的日子繼續(xù)下去嗎?緊接著進入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
  第二小節(jié)的教學,盡可能的把學習的時間留給學生;空間還給學生;自由讓給學生。也安排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盡情的朗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看誰讀得最認真,
  分四人一小組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話,為什么?這一問題的設計,問域?qū)?,思維強度大,靈活性強,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
  交流匯報。
  最令我回味的還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我把它介紹給大家:小朋友,請你們猜猜看,老師最喜歡第幾句話?老師你最喜歡第一句話,NO,第二句話,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話了!YES!YES與NO的加入這不就是多學科的整合嗎,使學生為之一震,從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會抓住―千辛萬苦、九條大河、九座大山等這幾個重點詞來進行教學。而在這里呢,我是這樣來設計的:給老師一次機會,讓我來讀讀這一句話,播放動畫,范讀他吃勁了千辛萬苦……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呢,我們已經(jīng)知道―大禹帶領老百姓挖通了許多許多條河,劈開了許多許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過程中禹會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師帶著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開啟智慧,用靈魂去塑造靈魂,用生命去點燃生命,在師生完全平等的平臺上幫助孩子提煉生活、豐富想象,重新構建原有的知識儲備。孩子情不自禁地說:“禹在挖山劈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從山上摔下來,摔得遍體鱗傷;可能會被毒蛇給咬了,給大老虎弄傷了;雙腳常年浸泡在洪水中,會得一種病--關節(jié)炎;炎熱的夏天,又沒有空調(diào)、又沒有電扇,會熱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飛雪,凍得渾身發(fā)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連載式學習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為了治理洪水,風里來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這13年里(填讀第一句話)1 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孩子問:為什么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不回去看一看,難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兒嗎?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個問題就像一個個小鉤子鉤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
  2這些問題不光是你不明白,連禹的兒子也不明白啊?。ㄌ钭x第二句話)
  3有一天,禹的兒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問娘,他會問些什么呢?面對兒子的提問娘又會怎樣回答他呢?你們看-提問的權利學生擁有,解疑的義務學生承擔,這不就是主體性最好的落實嗎!
  以上只是情感的鋪墊,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誘地三次表演。指名試著表演---互相點評后同桌互演----配樂加動作表演。將表演活動設計成有梯度、有層次的螺旋式,符合學生的能力特點,兼顧學生的個性差異,將教學推向高潮----(配上音樂渲染氣氛,設計一些動作再現(xiàn)生活―兒子在門前讀書,媽媽在屋里縫衣服)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有一天,兒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問娘:娘,別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為什么不回來看看我們?娘強忍著淚水,摸著兒子的頭說:兒啊!爹不回來看我們,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會回來看我們的。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趁著被燃燒的激情,我順勢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兒嗎?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可是為了治理洪水,為了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顧大家,三過家門而不入?。∽屛覀儙е@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們一個個讀得熱淚盈眶。氣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導,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主人公,讓學生的脈搏和作者的脈搏一起跳動。
  蘇霍姆林斯基不是這樣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能促進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對比式學習最后一部分。這一部分相對來說操作起來比較簡單,我給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這樣,禹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把洪水給制服了,那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放聲朗讀吧!
  讀著讀著,現(xiàn)在你的心情怎樣,為什么?孩子興奮地說:“現(xiàn)在我可高興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處去流浪了?!边@樣安排,與第一小節(jié)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輕而易舉的又一次撥動了學生的情弦,激發(fā)了學生強烈得求知欲望。
  在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動圖)快來看呀!認為此處不必作太多的講解,動靜結合,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幸福美滿的日子都是誰帶來的,孩子們興奮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讀23句)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說“言語”的發(fā)源來之于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慶的祥和氛圍中,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進一步挖掘教材蘊含的思想性:學到這,難道你不想對大禹說點什么嗎?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們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有的說,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讓你給制服了,人們永遠感謝你;是你又帶給了人們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長大后我要像你一樣做個真正的男子漢;如果我也生在那個年代,我就會幫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庫,讓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構建完美板塊,升華情感: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制水的偉大英雄―大禹,讓我們再一次深深地呼喚他―大禹。讓人文性與思想性進一步整合,讓學生用“心理視線”去讀書,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fā),智的啟迪,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