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具樂趣多

自制玩具樂趣多

自制玩具樂趣多


  玩具,不一定非要到商店里去買,有時家中現(xiàn)有的小塑料瓶、塑料袋、空易拉罐、舊掛歷紙等物品經(jīng)過一翻加工制作,都可以制作成寶寶喜歡的玩具。

  

  

  從確定做什么,就要找材料、定計劃、嘗試制作,不斷修改、補充,最后才能形成一個與最初想法較一致的“玩具”。這個過程,本來就是“玩”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創(chuàng)造“玩”的過程,它能使孩子主動參與及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激勵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與實踐。

  

  自制的過程可以使孩子明白地了解玩具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認知能力會得到相應(yīng)的發(fā)展。

  

  自制玩具可以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共同參與。比如爸爸找材料,媽媽縫制,寶寶粘貼等;也可以由幾個孩子各負其責(zé),做一次漂亮的配合,在“制造”的過程中學(xué)習(xí)與不同的人合作。

  

  “自制”是一個自我控制的過程,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與設(shè)想添加、刪減或改變,充滿自主性與靈活性。

  

  

  從材料自身的特點出發(fā),考慮自制玩具的可能性——

  體積:體表的外形像什么?怎樣巧妙利用?
  容積:內(nèi)部是否有容積?怎樣利用?
  截面:其橫截面、縱截面的形狀和內(nèi)層結(jié)構(gòu)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累加或重疊組合后是否可以利用?

  從所需制作的玩具出發(fā),考慮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1.根據(jù)材料的性質(zhì)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制作中可用大頭針、牙簽連接、鑲嵌;而玉米皮、秸稈制作中就需要用繩、線,貝殼、蛋殼、石子要用水、彩色筆幫助組合造型;而玉米皮、長葉草、柳條等只有用編結(jié)技法才能充分表現(xiàn)其特色。

  2.制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殼表面呈魚鱗狀,制作時,便可以利用其作魚身、鳥身、插入松針作小刺猬等,都比較生動形象。

  3.制作后的玩具應(yīng)該美觀安全,并盡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制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制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個生命體,制作成玩具后要設(shè)法保存其生命力。

  
  紙類:可利用普通紙、包裝紙、掛歷紙等制成拼圖、頭飾、交通工具、花瓶、家具等。
  線類:用毛線、絨線等編織小動物、包、頭套、花等。
  布類:可制作小布書、多用袋、娃娃、服飾、沙袋等。
  橡膠、塑料制品:用舊輪胎、籃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裝盒等可制成秋千、話筒、小飛機、小汽車等。
  瓶罐:用塑料飲料瓶、藥瓶、易拉罐、食品罐等制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
  瓶蓋:各種大小不一的瓶蓋可制成轉(zhuǎn)盤、撥浪鼓、棋、積木等。
  吸管、雪糕棒:可制作木房子、運動器械、桌面玩具等。

  利用技巧:
  *父母在平時留心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廢物,將其消毒,進行簡單的歸類,放置于一個大紙盒中,如需要可隨時取得。
  *制作的玩具,不宜脫離孩子的認知及生活范圍。孩子很早就在用感官去看、去聽、去說,去認識周圍世界,所以自制玩具的內(nèi)容要選擇兒童經(jīng)??吹降那蚁矏鄣奈矬w。如車輛、動物、房子、娃娃等,這樣就能調(diào)動孩子動手動腦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加入制作玩具的活動。

  
  植物類:農(nóng)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其他類:沙、石、冰、雪等。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利用家里常見的一次性杯子,所設(shè)計制作的玩具和游戲。以下的某些游戲會用到水和顏料,所以爸爸媽媽最好事先給寶寶穿上“工作服”哦!

  打電話

  材料:兩個紙杯,1根長一點的棉線,兩截小棍子(2cm長就夠了)。

  工具:剪刀、粗針1枚

  小學(xué)的時候就做過這樣的手工了——在紙杯底部開一個小小的洞,將棉線的兩頭分別從杯子底部往杯子里面穿進去,然后末端系上小木棍,這樣棉線就不會從杯子里逃脫出來了。這樣,兩個簡易的“電話”就做出來了!

  媽媽和寶寶各拿一個“電話”,盡量走得遠一點,然后一個把嘴巴對著杯子里講話,一個把杯子扣在耳朵邊聽。聽到媽媽的聲音從杯子里傳出來,是不是特別激動呢?

  

  材料:紙杯一個,乒乓球一個,毛線若干

  工具:馬克筆(黑色、紅色)、彩筆膠水、剪刀

  首先要加工乒乓球,它是娃娃的“頭”。在乒乓球沒有圖案的一面上,用馬克筆畫上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墨水干后,剪一些毛線貼在頭發(fā)的部位。

  紙杯倒扣作為娃娃的身體,可以用彩筆在杯身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服飾,涂上顏色。最后將做好的“頭”粘到杯底就大功告成了!

  心靈手巧的你還可以給娃娃設(shè)計不同的發(fā)型(不同顏色的、有劉海的、梳小辮兒的……)、表情和服飾,做上一套,那多有趣呀!

  

  材料:2~3個不透明紙杯,一顆花生(或者糖果、紅棗什么的都可以,只要能被杯子扣住就行)

  杯子的數(shù)量可根據(jù)孩子的能力和對游戲的熟練程度來決定。以3個杯子為例,將3個杯子并排地倒扣在桌面上;給寶寶看一下你手里的花生,并把它放在桌上,用其中任意一個杯子扣住它;隨機地移動3個杯子,改變它們的位置,然后讓寶寶猜:“花生躲到哪里去啦?”

  這是一個練眼力和培養(yǎng)知覺恒常性的游戲。2歲以下的寶寶可能需要你的進一步啟發(fā),你可以挨個指著杯子問他:“是在這個杯子里嗎?”而2歲以上的寶寶則基本可以獨立地判斷了。

  

  材料:彩色紙杯一打

  由于杯子特有的形狀,特別適合于套、疊、扣。1歲左右的寶寶,可以教他將杯子按同一方向順著套起來;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試著將杯子口對口、底對底地疊起來。

  為了讓寶寶更容易認識杯子特別的形狀,可以那一般的積木或者紙盒子做疊疊高游戲來進行比較。兩塊積木疊起來,高度馬上就增加了好多,而一個杯子扣到另一個杯子上時,卻會往下掉,而且高度并沒有多大變化。

  

  材料:不同大小紙杯若干,圖畫紙,彩筆

  畫圖往往要借助工具,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最早是怎么畫圓的嗎?反正我記得,我常常是找個圓的瓶蓋什么的來做模子,沿著它的邊緣畫一圈,就OK了!所以紙杯剛剛好就可以派上這個用場。

  首先要讓寶寶學(xué)會利用杯子的口和底,畫出圓圈。然后在白紙上畫一個小朋友吹泡泡的圖案,讓寶寶用畫圓的方法,給這張畫添上泡泡。

  對于透明的透明塑料杯,我們可以利用透明這個特性,變化出許多游戲來。

  

  材料:透明塑料杯若干,水彩筆用顏料若干,攪拌棒一根,水

  首先在杯子里倒上適量的水,這時杯子是透明的,然后開始往杯子里滴顏料,讓寶寶觀察顏料在水中擴散的過程;用棒攪拌使顏色均勻后,再滴入另一種顏色,兩種顏色混合后,又變成了別的顏色,這就是顏料神奇的魔力!

  這樣的變化能大大地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沒準你的寶寶會因此愛上顏料,成為一個勤奮的“小畫家”呢!

  

  材料:透明塑料杯數(shù)個,各色彩紙若干(最好是兩面著色的那種)

  按杯子的高度將彩紙剪成相應(yīng)寬度的條狀,然后把不同顏色的彩紙分別裝進杯子,讓彩紙貼著杯壁,這樣一來原本透明的杯子不就變成五顏六色了嗎?

  “變色”的游戲可以讓寶寶形象地理解“透明”的意義,同時視覺上受到不同顏色刺激,有助于他認識各種顏色。

  

  材料:兩個相同的透明塑料杯,一支顏料,與顏料相同顏色的彩紙(可以就用該顏料來給紙染色)

  一模一樣的兩個透明杯,先交給寶寶掂掂分量,一手拿一個,感覺分量應(yīng)該是一樣的。然后在一個杯子里塞進彩紙(比如綠色),在另一個杯子里倒入由相同顏色顏料調(diào)成的水,然后再讓寶寶掂掂分量,這時兩個被子的重量就明顯不同了——塞了彩紙的杯子還是“輕飄飄”的,而裝有顏料的杯子卻“沉甸甸”的了。

  這個游戲讓孩子學(xué)著感覺重量,并告訴他,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zhì)它們的重量是不同的。

  好孩子育兒網(wǎng)采編整理



(責(zé)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