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礙與出生經歷有關
心理障礙與出生經歷有關
育兒專家說:孩子的有些表現(xiàn)是父母難以控制的,比如說孩子拼命哭鬧,不停地動,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活動與成人不同,非常復雜,這是很有意思的話題。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后1個月只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獲得滿足與舒適感后的愉快情緒;另一種是饑餓、寒冷、尿布潮濕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緒。3個月的新生兒即可有欲求、喜悅、厭惡、憤怒、驚恐、煩悶等6種情緒反應。
嬰幼兒時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由于營養(yǎng)攝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嬰幼兒的大腦和心理發(fā)育障礙,不良的進食習慣、睡眠習慣和大小便習慣,言語障礙,負性情感(如忌妒、恐懼、分離焦慮)以及某些不良的行為問題(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發(fā)等)。1歲以上的兒童心理障礙主要是三大方面的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障礙,情緒性格問題。孩子中有80%屬于學習能力障礙,即感覺統(tǒng)合失調。
從目前情況看,造成學齡前兒童心理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胎教的影響?,F(xiàn)在很多母親給胎兒聽胎教磁帶,但已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由于聽覺刺激不適當,反而造成失聰。
二、沒有經過爬行訓練的影響。嬰幼兒在爬行的時候,會努力抬頭,四肢、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得到訓練。沒有爬行經歷的孩子,長大以后手可能會不聽指揮,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yè)時過慢。
三、強制學習的影響。兒童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3歲之前,應該著重發(fā)展孩子的適應能力、語言能力、想象力等,而不是機械記憶。
四、教育方法的影響。如父母對孩子溺愛遷就、百依百順,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矛盾,都會使孩子發(fā)生心理問題。
五、家庭氣氛的影響。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離異,使幼兒不知所措,或失去應有的愛撫,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采編自現(xiàn)代育兒報
- 適應新學校:新生入學重要的一課
- 孩子總是纏著父母怎么辦
- 口吃影響孩子的智力嗎?
- 認生是嬰兒發(fā)育過程中的一種社會化表現(xiàn)
- 杜亞松回答:兒童孤獨癥的診療方法
- 貝貝為什么會有攻擊別人的行為?
- 自閉癥兒童的意識
- 家庭教育與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一)
- 4個月的孩子也會“吃醋”
- 孩子無緣無故地哭,其實事出有因――郁凱明回答
- 男孩子們到底想些什么?
- “ 打人”,兒童交流的特殊方式
- 獨生子女之間不能分享玩具怎么辦?――肖澤萍回答
- 孩子為何會患多動癥?
- 奶粉選擇相關:奶粉什么喝聽寶寶看法
- 第一次坐飛機
- 幼兒運動教案:胖胖兔減肥
- 從胖寶寶到小瘦孩
- 肥胖對兒童身體發(fā)育有危害,防止需從小開始
- 大班美術教案《葉子的旅程》反思
- 大班語言教案《一片葉子的猜想》
- 小班美術教案《熊貓吹泡泡》反思
- 電動自行車廣告話語32句
- 推廣珠寶的文藝語句3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