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活動中,如何擴大幼兒的探究空間
在科學活動中,如何擴大幼兒的探究空間
在科學活動中,如何擴大幼兒的探究空間
“幼兒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币磺薪虒W活動都是為了使幼兒得到發(fā)展,這是培養(yǎng)和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基本和重要途徑之一。教師要“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科學探究空間,使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主動積極地經歷探究科學的實踐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促進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長大成為有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創(chuàng)設激趣情境,讓幼兒有學的欲望
學習興趣是幼兒對學習的積極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tài),是幼兒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茖W興趣是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產生的親近科學、體驗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順利地進行教學、發(fā)展幼兒智力、形成幼兒個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濃厚的科學興趣能使幼兒開動腦筋,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幼兒觀察、動手操作、多媒體的運用、增強學習的興趣性,體驗學習的成功感等都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學習的內驅動力。興趣激發(fā)靈感,是發(fā)現的先導,教師應在活動中不斷地變換教學方法,喚起幼兒探究的欲望,幼兒就會積極生動、專心致志而且津津有味地去認識科學事物和現象。
例如,實驗的操作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彈球浮水》的活動中,我并沒有讓幼兒按部就班,要求幼兒嚴格按照老師所指定的步驟操作,而是創(chuàng)設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境讓幼兒了解彈球沉入水底的現象,利用幼兒愛幫助別人這一特點,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幫助沉入水底的彈球寶寶象小鴨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幼兒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小鴨馱它、坐小船……等等”,我只是表露出好奇的表情問:“這么多的辦法,到底行不行呢?”讓他們帶著問題來到水盆邊,然后讓幼兒按自己猜想進行探究。當幼兒遇到困難——鏤空的肥皂盒一會就沉入了水底,幼兒疑惑了:“這也是肥皂盒呀,怎么會沉下去呢?”我鼓勵他們不灰心,不氣餒,和他們一起找原因想辦法,最終找到了答案。這樣他們獲得的絕不會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科學探究的興趣。
又如:在《捉迷藏》的活動中,我以隱身娃娃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引入,老師用“魔力寶貝”(棉簽)和“魔力水”(碘水),從一張看似白紙的上面找到“隱身娃娃”(用米湯水畫成),喚起了幼兒探究的欲望。當他們用棉簽細心地在餅干、地瓜、馬鈴薯、蘿卜、青菜葉等物體上涂抹,發(fā)現餅干、地瓜、馬鈴薯涂上碘水會變成藍色(和“隱身娃娃”的顏色一樣時),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幼兒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好奇、疑惑、新鮮等情緒,使之產生對所學內容的吸引力,萌發(fā)求知的欲望,促使幼兒自主地去探索問題、發(fā)現規(guī)律。而且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內容和科學活動本身的直接興趣,還要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結果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毅力和恒心,提高學習的自覺程度。二、創(chuàng)設探究實踐的空間,讓幼兒有學的機會
科學課程擔負著科學啟蒙的教育任務,要使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教師必須結合科學活動的基本要求,以新《綱要》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空間,給幼兒創(chuàng)造參與實踐,進行科學探究的機會。試想,如果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實踐機會很少,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科學探究能力又怎么培養(yǎng)出來呢?
1、給足活動時間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擁有時間才能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經常出現教師講得多,幼兒聽得多的現象。即便是在引導幼兒做科學實驗也會因為時間不足受到影響,出現“虎頭蛇尾”現象。幼兒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討論、實驗、觀察,各種能力怎么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我認為教師最少應該把一節(jié)課的一半以上時間給幼兒,引導幼兒充分地自主地進行
探究學習的各項活動,切實讓幼兒在活動上動起來。一節(jié)課完不成任務,可以在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或者鼓勵幼兒課外繼續(xù)探究。為此,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特別是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的方案,真正把學的時間和學的權利還給幼兒。
如:科學活動《蛋寶寶站起來》,首先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蛋是橢圓形的,把手放開會滾動,站不住的特征→然后利用各種材料(毛巾、谷皮、綠豆、橡皮泥、瓶子等)自主探究讓蛋寶寶站起來→不斷嘗試,得出結論→匯報交流的過程。教師把一節(jié)課的大部分時間給了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究,他們一邊實驗一邊互相交流經驗,就象一個個“小小科學家”。
2、拓寬學習空間
科學活動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更要關注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教材內容組織和引導幼兒在課外進行科學探索。教師要面向全體幼兒,千方百計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爭取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到科學探究的實踐中去。在這方面應注意幾點:
一是充分利用科學角。以往的各種活動中,老師拿出來許多操作材料及工具,讓幼兒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進行操作,等下課時就收起來了,有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把老師提供的每一項操作都做了一遍,可有些孩子卻只做了一到兩項,其它的往往看都沒來得及看,更談不上研究了。設置了科學角,老師可以把活動中的操作材料一一陳列出來,讓孩子們在活動結束還“意猶未盡”時,探究活動可以延續(xù)至課外,不僅給了孩子更多的觀察,操作機會,還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例如:在《面粉團團圓》的活動中,幼兒通過活動知道面粉加入適量的水可以隨意塑造出各種造型。活動結束后,讓幼兒用提供的果汁把面粉變成紅色或綠色,用印模印出各種動物的形象(能干的小朋友還能用手塑造出餃子、包子、蘿卜等各種美麗的造型)。“科學角”讓幼兒的活動得以延伸,興趣得到培養(yǎng),而且幼兒的探究精神得以延續(xù)發(fā)展。
二是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探究活動提倡讓孩子親身經歷和體驗活動的全過程,這在認識自然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尤為突出。比如《認識桃花》這一活動,以往教師只是利用圖片向幼兒介紹桃花生長過程及外形特征。為此,在活動前我們利用周末組織家長帶著幼兒一起去郊游,走進桃園,讓幼兒親自去觀察桃花,自己去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幼兒自己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身臨其境地認識桃花。不僅使幼兒更好地掌握桃花的特征,而且比對著圖片說教更為生動。
三是建立動物角、植物角等,給有不同愛好的幼兒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例如:孩子們對蝸牛有興趣,并想知道有關蝸牛的一些特征,生活習性等知識時,我們可以在自然角中養(yǎng)幾只蝸牛;想知道種子是如何發(fā)芽的,就可以在自然角中放幾顆種子,給它們提供發(fā)芽的條件,讓幼兒自己觀察種子發(fā)芽的全過程。
通過以上創(chuàng)設的各種活動空間,力求給更多的幼兒提供學習和探究科學的機會,在眾多的學習空間里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是一個發(fā)現者,促進幼兒
自主地投入到科學的探究中去。
三、創(chuàng)設思維空間,讓幼兒學會動腦。
在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參與探究活動,最重要的是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是以創(chuàng)新思維為特點,獨立思考為核心的一種認識能力。凡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都善于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大膽創(chuàng)新。幼兒創(chuàng)造意識培養(yǎng)的根本在于教師平時重視幼兒思維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要創(chuàng)設思維空間,讓幼兒經歷思維活動,使幼兒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爭論,逐漸達到創(chuàng)新思維的高境界。
幼兒進行科學探究,學會思維不是一次二次的訓練就能達到的。教師要把這項工作長期化、經?;?,使幼兒在思維能力和方法上有一個逐步提高和完善的過程?;顒又校處熞朴诎l(fā)現這方面好的現象,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提倡敢于質疑、勇于提問和爭論,使之在科學活動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幼兒做到不懂就問,不同的觀點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等。另外,為達到鼓勵幼兒動腦思考的目的,在評價機制里也可把它作為一個評價的項目。只要不斷堅持這樣做,就能激發(fā)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逐步使幼兒養(yǎng)成在科學探究中善于用腦,勤于思考的習慣。如:在認識《小蝌蚪》的活動中,教師在組織幼兒觀察蝌蚪的基礎上,然后提問:“怎么蝌蚪長得和青蛙媽媽不一樣呀?”此時,幼兒頭腦里的問題可多了,他們提出:為什么有的小蝌蚪只有小尾巴,而有的小蝌蚪卻長著腿呢?小青蛙沒有了尾巴會游水呢?……此時,我及時鼓勵和表揚,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引導他們在課外觀察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利用教材,利用實驗等教學活動設置疑問,布下懸念,引導幼兒運用思維方法進行探索實踐,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思維方法的運用可以是求異思維,也可以是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集中思維,幼兒通過不同特定內容的思維練習,對事物的認識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內容的推理、概括到多項內容綜合分析、總結。在一次次思維訓練中,不斷學習新的思維方法,不斷獲得新的體會,就會產生更強烈的探索動力,對科學現象的認識也會不斷加深,自主學習和探求知識的積極性也將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總之,增強幼兒為主體的意識,給幼兒更大的探究空間,就是要求教師切實把幼兒的“學”放在首要位置,一切為幼兒的發(fā)展著想,引導幼兒自主的探索。凡是幼兒“直接摘到或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教師絕不“摘”給幼兒吃。兒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在他們身上本來就不缺少“探究”基因和潛能,我們千萬不能小瞧他們。教師是兒童進行科學學習和探究的引領者、指導者,只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他們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實踐
機會,并適時引導,從扶到放,循序漸進,幼兒一定會大膽猜想,積極實驗,主動地去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只有這樣,幼兒進行科學的學習才可能事半功倍,科學的素養(yǎng)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中國兒童教育網accelerateyourinfluence.com致力于提供給廣大幼兒教師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每天將會整理當天由我們的老師團隊提供的參考教案和各種教育相關資源,讓廣大老師輕松備課。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大家的支持了,因為你們的支持我們將做得更好 o(∩_∩)o
- 《我和空氣做游戲》
- 許多可愛的小貝殼(中班科學)
- 幼兒園科學活動:捉泥鰍
- 大大的饅頭從哪里來?
- 中班教案:叮叮當(科學)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 幼兒園中班教案:蒜頭發(fā)芽了(科學)
- 幼兒園中班優(yōu)秀半日活動教案:溶解(中班科學)
- 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的中班教案:電閃雷鳴(科學)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小小風車轉得快
- 幼兒園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我和氣球做游戲
- 中班科學教案:水的沉與浮
- 中班科學教案:聰明的我有好辦法
- 語文課文 媽媽的賬單的教學設計 課后習題答案
- 數字化地圖測繪實習報告
- 2007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選登: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
- 真沒想到
- 護理,使寶寶頭發(fā)更黑亮
- 雞蛋餃
- [文學趣事] 為人捉刀
- 大班體育游戲教案《發(fā)射火箭》反思
- 小班安全教案《走丟了怎么辦》教學反思
- 抖音經典有內涵名字382個
- 如何在科學活動中發(fā)展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
- 如何在重要活動中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 培養(yǎng)幼兒探究思維的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中班科學活動)
- 老師與幼兒溝通技巧的論文:如何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
- 注重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能力
- [幼教論文]如何引導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積極與材料互動
- 如何消除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焦慮情緒
- “引導――探究”法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應用
- “探究――研討”法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應用
- 幼兒在科學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 幼兒園優(yōu)秀教案:蝌蚪寶寶是怎樣長大的?。ㄖ邪嗫茖W活動)
- 激發(fā)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的教案:中班科學活動《不同的節(jié)奏》
- 幼兒園音樂怎么教系列:在音樂活動中如何提高幼兒的主動性
- 怎樣教好幼兒園游戲課程: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