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巧頂紙板》
大班科學教案《巧頂紙板》
1、大班科學教案《巧頂紙板》
在活動中由情感激發(fā)導入,始終把幼兒探究習慣的養(yǎng)成融入豐富的問題情境中,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催動幼兒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積極探究的態(tài)度,養(yǎng)成積極探究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地操作,去探索物體平衡這一科學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形狀的紙板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
2.探索用不同材料頂紙板的難易程度,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jīng)驗。
3.樂于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紙板的快樂。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獲獎雜技節(jié)目《頂碗》VCD,輕音樂《梁祝》。
2.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紙板,粗吸管,紙筒芯,鉛筆,易拉罐,彩色紙棒。
3.幼兒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記號筆,教師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欣賞:激發(fā)幼兒頂紙板的興趣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精彩的節(jié)目吧。
播放獲獎雜技表演《頂碗》VCD,幼兒觀看。
師生討論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雜技演員表演的什么節(jié)目,那么多小碗都頂在什么地方,除了用頭頂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頂。
師:雜技演員真有本領。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紙板,想請你們也來學學雜技演員,試著用身體部位來頂紙板。
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部位頂紙板。
師:你們的紙板都頂起來了嗎?除了用身體來頂紙板,我們也可以用工具來頂一頂紙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來頂紙板呢?
幼兒發(fā)散討論。
小結:我們可以用筆、尺子、杯子等許多東西來把紙板頂起來。
(評:通過觀看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獲獎雜技節(jié)目,喚醒幼兒已有的頂紙板的活動經(jīng)驗,極大地調(diào)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
二、嘗試:發(fā)現(xiàn)頂紙板的最佳位置
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圓圓的紙筒芯,請大家試一試,你能用這個小圓筒把紙板平平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嗎?
幼兒第一次實驗,自由嘗試頂紙板。
師:你們頂起來了嗎?紙筒芯大約頂在紙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個位置都可以頂起來嗎?
幼兒觀察自己頂?shù)奈恢?,與同伴討論成敗原因。
小結:我們要把工具頂在紙板的中心,就能把紙板平平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
幼兒再次嘗試,找找紙板的中心點。
師:不管什么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它的中心點,想不想把這個神奇的點用筆記下來呢?如果一邊玩一邊記有困難,可以請好朋友幫忙哦!看看哪一對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務。
幼兒兩兩合作在紙板上尋找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并在紙板上畫出記號。
教師觀察、指導、檢查每一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引導幼兒把找準的位置巧妙變成一個成功的笑臉。
展示幼兒討論的結果。
小結:原來這些不同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把紙板平平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
(評:捕捉本次探究活動的關鍵性問題“怎樣把紙板平平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讓幼兒帶著任務去思考,引導幼兒反復嘗試,相互質(zhì)疑、爭論,促使幼兒不斷去探索、發(fā)現(xiàn)。獨具匠心的笑臉增強了孩子們參與探究活動的信心。)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頂起紙板的難易程度
師:請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紙筒芯、粗吸管、鉛筆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哪些很難頂起紙板。
出示易拉罐、紙筒芯、粗吸管、鉛筆各種材料,幼兒猜想。
出示教師記錄表。
師:看來每個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老師這里有一張有趣的記錄表,請你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你覺得最容易的就在記錄表的“?”欄里標上“1”,接下來呢就依次標上“2”“3”“4”,給它們排排隊、編編號吧。
幼兒記錄下自己的猜想。
師:到底用哪種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哪種材料很難頂起來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在剛才找到的中心點上分別試一試,看看你猜得對不對,再把試的結果在“!”欄里記錄下來。
幼兒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并記錄下操作結果。
展示2~3名幼兒的記錄表,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評:猜想、驗證和記錄交替進行,猜想在前,驗證在后,個性化的記錄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推動幼兒的探究活動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四、討論:找出有利于頂紙板的因素
師:剛才我們用這么多的材料都試了頂紙板,為什么用易拉罐、紙筒芯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而用吸管、鉛筆卻很難把紙板頂起來呢?
幼兒結伴討論、分析,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
小結:頂?shù)拿媸瞧狡降?,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穩(wěn)地頂起紙板。
(評:通過探索經(jīng)驗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蘊藏的科學原理。)
五、表演:分享頂紙板的快樂
師:小朋友們都學會了頂紙板的本領,雜技團邀請你們一同去參加他們的表演呢。瞧,這些五彩棒都為你們準備好了,孩子們,上場吧!
播放輕音樂《梁?!?,幼兒手持彩棒,在音樂聲中進行頂技表演,鼓勵幼兒擺出各種身體造型。
邀請客人老師共同參加,體驗師生同場表演的快樂。
(評:在輕松的氛圍中,將探索獲得的活動經(jīng)驗進行遷移運用,與同伴分享快樂、分享成功,使幼兒對探索活動依然保持濃厚的興趣。)
2、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鹽水》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大膽嘗試了解鹽溶于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jīng)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物質(zhì)、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說說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里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xiàn)象。
2、教師提問:為什么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
1、你們有什么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我既不用***的方法,也不用***的方法。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里加了一種神秘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么?)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著)。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里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xiàn)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fā)現(xiàn)我的秘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diào)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diào)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秘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系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并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葡萄才會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jīng)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并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么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3、大班科學教案《美麗的彩虹》
材料準備:兩個塑料水瓶,一支圓規(guī);一把錐子,一些水;一根小號縫衣針。
實驗操作:
1.用縫衣針在塑料瓶蓋上扎大概二十幾個小孔,將塑料瓶灌滿水,蓋緊瓶蓋,人背對太陽,握住瓶子,輕輕地擠壓使水噴出來,就能看見彩虹了。
2.用錐子在另一個瓶蓋上扎孔,重復上面的試驗,這次從瓶蓋上噴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導要點:幼兒在用縫衣針扎孔時要指導幼兒注意使用縫衣針的方法,使用縫衣針時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水笛
材料準備:一根長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實驗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長吸管大約三分之一處剪個口子,使它幾乎斷開,但還要連著一點;
3、使吸管在切開處彎曲,將吸管較長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處于水面上,使勁向吸管吹氣就會聽見聲音,調(diào)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聲音又會發(fā)生變化。
附:科學小知識
當我們向吸管中吹氣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一股噴出的氣流。這股橫向的氣流通過較長段吸管口部的時候,引起吸管中氣柱的振動,于是產(chǎn)生了一個微弱但穩(wěn)定的聲音。當較長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時,振動的空氣柱縮短了,從而產(chǎn)生了一個較高調(diào)的聲音,吸管上升,空氣柱加長,便產(chǎn)生了一個低調(diào)的聲音。
4、大班科學教案《巧運水》含反思
活動目的:
1、運用以有經(jīng)驗,嘗試用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運用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比較。
3、感受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毛巾、大塊積木若干,海綿、衛(wèi)生紙、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膠管、石子若干,虹吸現(xiàn)象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回答解決的辦法。(圖上有一個小桶,內(nèi)裝滿水,另有一個空盆。)
老師提問:不用倒的方法,怎樣將小桶里的水運到空盆里去?
二、操作活動:
1、進入操作場地,幼兒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設想,找出合適的操作材料。
2、幼兒交換自己的設想和想法
3、進行操作,驗證自己的設想。老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分享操作感受。
1、你選擇的是什么材料,是怎樣操作的?
2、通過操作覺得哪些材料能夠幫助將水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空盆里。
四、比較三種方法的實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三種方法,(用杯子舀、用體積大的材料壓、用吸水的材料轉(zhuǎn)移)通過比賽的方式感受每個方法的實用效果。
幼兒自由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比較。
2、老師出示準備好的統(tǒng)計表格,請幼兒用或表達自己的意見。
3、老師和幼兒一起通過統(tǒng)計表格比較三種方法。
五、老師引導幼兒小結出今天實驗的收獲。
六、老師演示虹吸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反思:
玩水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為幼兒營造了輕松、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著、思考著、表現(xiàn)著。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最大的啟示是:讓孩子們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樂,少一些約束,少一些畏懼。架起一座幼兒嬉戲與學習之間的橋梁,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5、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含反思
活動目的: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二十一個。
2、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3、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4、音樂帶、錄音機。
5、森林場景,益蟲的家和害蟲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蟲?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2、師:“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3、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游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狈乓魳?,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師小結:“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么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請5~8位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p>
2、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庇變赫壹?。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活動反思:
幼兒對昆蟲比較感興趣,用請小客人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小客人,我們一起把他們請進來吧!幼兒戴昆蟲頭飾做動作進教室,教師和幼兒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蟲來做客了。組織幼兒和小昆蟲一起聽音樂跳舞,這時扮演小昆蟲的幼兒站起來提問:“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家在哪嗎?”請幼兒逐個說一下在場小昆蟲的家,然后教師總結:原來昆蟲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樹上的鳥窩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請一個扮演小昆蟲的幼兒起來提問:“小朋友,你們還認識那些小昆蟲嗎?”昆蟲卡片的出示,引起了個別幼兒的興奮,他們有的無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頭接耳地講述自己在卡片中獲得的樂趣。講述時雖然幼兒的表達很積極,但紀律很松散,回答問題無規(guī)則。在幫助昆蟲找家的過程中,小朋友對常見的昆蟲比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兩棲昆蟲讓他們很犯難,不知放哪里,所以都問起了老師。游戲昆蟲找家是小朋友最快樂的,每次當發(fā)現(xiàn)小昆蟲走錯地方時,老師都會及時的講評和糾正。但是,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有些地方?jīng)]給有孩子們講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蟲可以分為兩種: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還有個別知識點講得不夠準確
在活動中,教師能注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設計活動,由易到難,過度自然,小朋友的參與興趣很高,但活動中讓老師覺得不足的是開始部分,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內(nèi)容簡單些,或直接讓幼兒分組討論,交流,然后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的提出來,和老師一起解決。這樣的處理是否能讓幼兒的學習更加主動些。建議下次教學,可以試試。
6、大班科學教案《變化的溫度》含反思
教學目標:
1、學習識讀溫度計,并從記錄中發(fā)現(xiàn)溫度與天氣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對觀察、測量、記錄天氣變化的興趣。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環(huán)境與材料:
1、每人溫度計1支。
2、每桌涼水、熱水各1盆。
3、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1、教師扮演天氣預報員,播報今天的天氣情況。
2、討論:怎樣能知道每天的氣溫?
3、教師了解每位幼兒有關天氣溫度的認識。
二、探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圖片PPT。
2、出示溫度計實物,請幼兒說一說它有什么用途,怎樣使用它測量溫度。
3、小實驗:請幼兒將溫度計分別放在熱水和涼水中,觀察溫度計內(nèi)水銀柱的變化。
4、實驗后幫助幼兒總結:氣溫變熱,溫度計的紅線上升;氣溫變冷,溫度計的紅線下降。
三、測量溫度。
1、請幼兒觀察和記錄室內(nèi)溫度,然后帶著溫度計到室內(nèi)測量,觀察溫度計上的紅線的變化,比較室內(nèi)、室外的溫度。
2、請幼兒選擇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測量并記錄下彎度,然后再到背光陰涼的地方測量,觀察溫度計內(nèi)水銀柱的變化。
3、請幼兒說一說變化的溫度告訴人們什么信息。
4、讓幼兒知道從天氣預報中了解溫度變化,并注意增減衣服。
四、請幼兒了解一天內(nèi)不同時間溫度的變化。
教師指導幼兒記錄一天內(nèi)不同時間室內(nèi)或室外的溫度變化,讓幼兒從中發(fā)現(xiàn)時間與溫度的變化。
活動反思:
教過《水溫的變化》一課之后,總的感覺是得失摻半,成功失敗兼而有之。成功之處在于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資源做了較為恰當?shù)奶幚?,其中有預設性的,如選定分析水溫變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關于實驗誤差的處理;失敗之處在于這節(jié)課沒有按預定計劃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課后的兩個問題(兩杯溫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熱水,放置一段時間之后,溫度是否相同?怎樣使一杯熱水的溫度盡快地降下來?)沒有按計劃解決,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不高?;仡欉@節(jié)課,具體反思如下。
一、明確的實驗目的更有利于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
《水溫的變化》是學生在掌握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的基礎上,而且是他們在學習科學課程以來所進行的第一次實驗探究活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研究熱水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但是這個實驗結論的得出,必須依賴于比較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因此,也就要求學生所進行的實驗操作比較精確,除了全班學生采用統(tǒng)一的計時方法之外,主要是負責讀數(shù)的小組長按照要求準時正確地讀出溫度計上的數(shù)據(jù)。然而,許多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好,他們都急于觀察一下溫度計上的度數(shù)。結果,在記錄溫度和分析數(shù)據(jù)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還有幾個負責讀數(shù)的小組長也沒有做到專心致志,所以讀數(shù)時秩序有些混亂,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將溫度記錄在課本上,算出鄰近兩次測量的溫度差之后,便急于觀察熱水的溫度,卻很少去深入思考熱水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或者說對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種科學求證的探究熱情。
由此看來,先前的猜測環(huán)節(jié)也是存在缺陷的,問題主要在于猜測的結果沒有引起學生從事探究的興趣,就是說,沒有將猜測的結果轉(zhuǎn)變?yōu)閷W生探究的目標。產(chǎn)生這種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之間我更傾向于前者,在于小學生還不善于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在于學生剛剛接觸實驗探究這一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在于我對上述情況缺乏必要的預見,對學生的情況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學期待遠遠大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說,自己對學生情況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來,順利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困難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將探究活動前猜測熱水溫度變化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一番改進。我原來的做法是,在組織學生談話,得出熱水溫度會逐漸降低后,接下來又組織學生進一步猜測并得出下面兩個假設:一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慢后快的。這樣的猜測結果對于學生來說顯然是增加了許多難度,同時也淡化了實驗探究活動的目的。因此,可以改為這樣導入“熱水的溫度會逐漸降低,那么,熱水溫度的變化具體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呢?這節(jié)課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深入探究一番?!比缓螅M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就會避免出現(xiàn)先前那種拖泥帶水的導入方式,可以節(jié)約很多時間。同時,有利于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定位在接下來的制定實驗方案、開展探究活動上面。
二、簡化并完善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方法
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舍棄了課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線統(tǒng)計圖的方法,改變?yōu)樽寣W生計算出鄰近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的差,最后再將各個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都呈現(xiàn)在黑板上面,讓同學們直接觀察這些溫度差,并找出變化規(guī)律。之所以這樣處理,一是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因為他們還沒有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因此運用起來自然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二是為了便于看出實驗效果,本次實驗所使用的熱水的溫度盡可能做到很高,這又導致折線統(tǒng)計圖上的溫度變化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三是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小組測量的數(shù)據(jù)都能夠得到利用,既滿足了實驗結論普遍性的需要,同時又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所從事的實驗操作的價值,這是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具體體現(xiàn);四是這樣處理,也是經(jīng)過實踐證明的,我在以前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也是采用了這種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方式,效果比較理想。
三、及時處理生成性教學資源
如何處理實驗中出現(xiàn)的誤差,對于本節(jié)課來說是一個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處理誤差的態(tài)度與方法是教給學生正確地看待實驗結果,教育他們重視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讓他們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重要而寶貴的資源。在概括實驗結論時,由于有些小組所測量的數(shù)據(jù)誤差較大,結果有的學生便認為結論的得出有些勉強。對此,我沒有敷衍塞責,而是正確面對,讓同學們綜合考慮各個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用普遍性來糾正某些學生頭腦中個別情況的不足,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液柱頂端相平,讀數(shù)的時機過早或是過晚,等等。從這一點來看,對于實驗過程中的誤差的處理,不應該回避,而是應該予以理性面對、科學分析。
這里還涉及到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問題。依我看來,預設是一節(jié)課應當完成的基本目標,在完成這些預設性目標的情況下,學生也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生;生成則是基于人──學生發(fā)展基礎上的教學目標,關注的是眼前的學生,關注的是這一個學生,而且由于生成的問題來自于學生,因而更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掌握。一節(jié)課,如果僅僅是著眼于并完成了預設目標,那么,這樣的課堂無疑是毫無靈動可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成的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課堂。
7、大班科學教案《有規(guī)律排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細致觀察并發(fā)現(xiàn)排序的規(guī)律。
2.能夠合作發(fā)現(xiàn)兩種以上排序規(guī)律,并按照規(guī)律進行排序。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有規(guī)律排序》ppt,大卡紙4張,一段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人: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今天我們座位排列的順序有什么規(guī)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有一組圖形寶寶排列的順序和我們很相似,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
二、基本部分
1.ppt依次出示三種排列規(guī)律,請幼兒讀一讀每張圖片是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1)出示圖片一,提問:有哪些圖形在排隊?它們的隊伍是怎么排列的?(banzhuren)后面還可以怎么排? (引導幼兒用ABABAB分組。)
(2)出示圖片二,提問:它們是誰?都是怎么排的?后面應該怎么排列呢? (引導幼兒ABB ABBABB分組。)
(3)同樣,出示圖示三,引導幼兒小結ABCABCABC排列的規(guī)律。
2.幼兒自創(chuàng)排序規(guī)律。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要求:動物園的小路壞了,要幫助小動物們鋪一條小路。要求:有規(guī)律,與眾不同。
3.展示作品,總結作品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
4.游戲:幼兒用身體動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兒自由探索用身體動作排序。
(2)聽音樂,自創(chuàng)有規(guī)律的動作并與同伴交流。
5.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有規(guī)律的現(xiàn)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和事情,比如說斑馬身上的條紋、斑馬線、項鏈、毛衣花紋、花壇、晝夜交替、四季輪換等。鼓勵幼兒將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規(guī)律和現(xiàn)象與同伴進行交流。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幾種簡單的規(guī)律,這些簡單的規(guī)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能發(fā)現(xiàn),讓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guī)律,好嗎?
活動反思:
上個星期,聆聽了張老師的一節(jié)《按規(guī)律排序》的公開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聆聽張老師的公開課,發(fā)現(xiàn)張老師這個活動上得特別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許多,比如課前準備等都非常的充分。一開始,她用情境的導入法進行,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ōh(huán)的出現(xiàn),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尋找花環(huán)的排序方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張老師很會處理活動的活動的重點,在孩子回答的同時,請孩子共同復述,是一個不錯的亮點,這樣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孩子明白花環(huán)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時就顯得異常的輕松,孩子也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接著在老師出示半成品腰帶,請孩子先讀出腰帶的規(guī)律,在老師操作,請孩子檢驗,這樣孩子很容易發(fā)現(xiàn)老師操作上存在錯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發(fā)現(xiàn)張老師請孩子先讀腰帶的規(guī)律,然后請孩子檢驗,把難點分解的比較好,這樣邊讀邊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錯。
這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老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孩子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真正體現(xiàn)了活動的主體性。
8、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彩虹》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彩虹這一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實現(xiàn)操作,探索彩虹形成的奧秘。
3、在感受彩虹美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錄像機、錄像帶《奇妙的彩虹》。
2、在活動區(qū)中投放試驗用具:三棱鏡、自來水軟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鏡等若干。
3、活動前讓幼兒通過看圖書、問家長等多種途徑收集有關彩虹的知識,并在活動區(qū)中投放有關彩虹的圖片。
4、在晴朗有太陽的日子里進行活動。
活動過程:
一、通過讓幼兒互相交流討論,激發(fā)幼兒探索彩虹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請幼兒講出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彩虹的?彩虹是什么樣的?像什么?(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討論江處彩虹的顏色、形狀以及看到的彩虹的感受)。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像《奇妙的彩虹》,簡單了解彩虹的形成。
“老師也見過彩虹,還把它錄了下來,請小朋友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彩虹?”
看完錄像后提問:彩虹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三、開展小實驗:自制人工小彩虹,初步然所、發(fā)現(xiàn)彩虹形成的原因。
1、引導幼兒從已準備的種種材料(三棱鏡、自來水軟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鏡等)中,任意選擇材料,自由探索實驗。然后相互交流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幼兒操作時,教室可尋回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
2、請發(fā)現(xiàn)小彩虹的幼兒演示、講解自己發(fā)現(xiàn)的有趣現(xiàn)象。(當幼兒講解演示不夠清楚時,教師可做必要的提示和幫助。)
實驗一:正對太陽,從軟管中噴出呈霧狀的自來水,透過水霧,就可以發(fā)現(xiàn)彩虹現(xiàn)象。
實驗二:透過三棱鏡觀察太陽光折射的七種顏色。
實驗三:把鏡子房倒水盆里正對著太陽光,,就會發(fā)現(xiàn)彩虹現(xiàn)象。
實驗四:背對著太陽站立,然后用嘴向空中噴出一口水霧,就會看到在那些水珠上面有一條小小的彩虹。
3、啟發(fā)幼兒在實驗成功后,互相那交換材料,試一試用另一種方法發(fā)現(xiàn)小彩虹。
4、組織討論: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彩虹是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陽光形成的。)
四、引導幼兒欣賞故事《虹和霓》,初步了解虹與霓的區(qū)別,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故事《虹和霓》
提問:1、雨過天晴,小喜鵲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彩虹上面有一道淺顏色的叫什么?(霓)虹和霓有什么不同?
3、為什么小喜鵲的話還沒講完彩虹及不見了?(因為雨過后,天空有許多小水珠,他們讓太陽一照就折射出七色光,太陽再曬一會兒,細微小水珠被蒸發(fā)掉,虹與霓就沒有了。)
9、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蒙古族》含反思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通過欣賞蒙古族音樂,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事先裝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樂。
2.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盛會。
提問:“那達慕”盛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舉行“那達慕”盛會。
在感知蒙古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賽馬。
2.歌舞。
(四)結束
活動反思: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shù)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10、大班科學教案《神奇妙妙瓶》含反思
設計思路:
科學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科學??茖W不是抽象說教,科學是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體驗。在設計本課時我力求體現(xiàn)“玩中發(fā)現(xiàn),活動中體驗”的理念,教師的角色從實驗的設計者轉(zhuǎn)變到幼兒探究的激發(fā)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探究材料,引導幼兒和科學親密接觸,打破科學在孩子們心中的神秘感,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點:
1、科學啟蒙意識在活動中生成.我為幼兒設計的活動有自己動手實驗,怎樣使大于瓶口的物體進入瓶子.小朋友會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有的經(jīng)過擠壓能進去,有的捏一捏能進去.還有后邊實驗怎樣使雞蛋進入瓶子,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操作的機會,不僅鍛煉動手操作能力,還使幼兒體驗到玩中有樂趣,玩中有科學,體驗到操作帶來的無窮快樂.
2、本著"科學從生活中來"的理念,我活動選取的材料都從生活中來,是幼兒所熟悉的,如雞蛋積木塑料玩具等等。幼兒對材料本身就有親切感.能很好保護兒童的科學啟蒙興趣,為活動的豐富多彩和在活動中有所創(chuàng)新做了鋪墊.就是最后的活動延伸“怎樣吸到酸奶”也與小朋友的生活密切相關。小朋友對吸酸奶有著極大的熱情,倒著“吸”不到,這是為什么,引發(fā)他們繼續(xù)到生活中探究。
3、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驗前先讓幼兒猜測哪些物體能進入瓶子?在研究如何使雞蛋進入瓶子時,也是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哪些方法能使雞蛋進入瓶子,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驗方法上也是鼓勵幼兒不拘一格。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敢于假設和樂于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
2、初步觀察熱脹冷縮現(xiàn)象。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組一個瓶子、雞蛋(大于瓶口)、雞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積木、小皮球、海綿、小玩具。
教師:打火機一個、報紙、鑷子、蠟燭、瓶子、雞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積木、小皮球、海綿、小玩具。
活動過程:
1、出示神奇瓶子。
2、幼兒5---6人一組進行實驗。
————你是怎樣把比瓶口大的物品放進瓶子里。
3、讓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有什么方法讓比瓶口大的雞蛋放進瓶子里,卻不破呢?
4、老師示范“吸蛋入瓶”的過程。
---------幼兒嘗試著做實驗。
活動延伸:
出示酸奶瓶問幼兒喜歡喝嗎?如果倒著喝能喝到嗎?為什么?
活動反思:
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去實現(xiàn)的。本次活動重點在于通過實物與實物的聯(lián)想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新穎獨特性,通過聯(lián)想,幼兒內(nèi)心的愿望情感能盡情表達,思維不受限制,因此幼兒作品更具有獨樹一幟的個性化表現(xiàn)。
11、大班教案《頂紙板》
【活動目標】
1、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
2、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jīng)驗。
3、提高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
【活動重難點】
探究頂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幼兒能夠平穩(wěn)的頂起幾何圖形紙板,在能頂起紙板的地方準確的做出標記。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引導幼兒看雜技頂碗。
物質(zhì)準備:18套規(guī)則圖形紙板,18根新鉛筆,18根記號筆,視頻。
【活動過程】
一、欣賞《頂碗》雜技表演節(jié)目,引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引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雜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師:那老師現(xiàn)在先給小朋友們看下視頻里的雜技演員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視頻)
師:表演結束了,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神奇,視頻里的雜技演員可以頂著碗那么久都不會掉下來。那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當一下雜技表演員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玩頂紙板的雜技表演。
二、引導幼兒初步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得點。
引導語:瞧!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圖形娃娃的紙板,請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1、提出問題,幼兒猜想:如果用鉛筆頂圓形紙板,能頂起來嗎?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導語: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支新的鉛筆和圓形紙板,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鉛筆能頂起紙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們看,圓形紙板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個點上都試一試,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那個點上畫,試好了之后,請你們帶著你的圓形紙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兒操作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引導語:你們都成功了嗎?鉛筆能將圓形紙板頂起來嗎?你是怎么頂?shù)?吸管頂在哪個點上圓形紙板能被頂起來?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jīng)驗。
小結:原來,在圓形紙板上只能找到一個能把圓形寶寶頂起來的點,而且這個點就在圓形紙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遷移經(jīng)驗,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fā)現(xiàn)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中心點。
1、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猜想。
引導語: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如果,也用鉛筆頂,這些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么位置?請你們猜一猜,試一試吧!
2、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做完之后再用筆頂?shù)侥莻€點上試一試驗證一下你做的標記對不對,然后請你們帶著你的紙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你們都試成功了嗎?每個圖形有幾個地方能頂起來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鉛筆能頂起紙板?你又是如何做標記的?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紙板平衡的經(jīng)驗。
四、出示不規(guī)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fā)拓展活動。
剛才小朋友們都試了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知道它們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那這個點就叫做它的中心點,那這個圖形能被頂起來嗎?請你們下次再試試看吧!
延伸活動:
在科學區(qū)投放幾何圖形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究頂紙板,探究頂紙板的物體接觸面的大小與頂紙板之間的關系。
12、大班科學教案《口袋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兒探索的興趣,嘗試記錄探索結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收集各種口袋(塑料袋、網(wǎng)袋、布袋、紙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書、水果,游戲棒、沙子、抹布若干,教師、幼兒分組記錄用紙各一份,記錄材料,音樂等。
3、知識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參觀菜場、垃圾場、醫(yī)院、馬路,并與家長聯(lián)系,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摸摸、看看,了解各種口袋種類和作用。(時間大約3分鐘)
1.幼兒游戲玩各種口袋。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大口袋,我們來看看里面裝著什么?原來,里面還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兒操作前引導:請你們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來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師: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裝很多東西,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的東西。
二、操作活動:探索
A請幼兒猜想:
師: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裝什么?(幼兒邊說,教師邊打勾)
塑料袋(能裝的東西打勾)布袋紙袋網(wǎng)袋蛇皮袋
這些口袋真能裝這些東西嗎?我們來試一試。
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組材料,每組還有一塊記錄板,試過以后把可以裝的東西貼到相應的口袋后面(教師手中一塊幼兒記錄板,邊說邊演示),比如,你試的是塑料袋發(fā)現(xiàn)可以裝蘋果,你就把蘋果的圖片貼到塑料袋的后面。
請幼兒操作:(時間大約12分鐘)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選用多種材料進行操作;
指導幼兒正確記錄;
小組匯報:小朋友都試過了,它們到底能裝什么東西呢?請你們看著題板告訴我,塑料袋可以裝什么?…….
C小結:
師:原來口袋可以裝那么多的東西,不同的袋子裝的東西還不同呢?舉例:網(wǎng)袋不能裝細小的東西,紙袋不能裝水。
三、討論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師: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請幼兒欣賞FLASH:
教師: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看一段關于塑料袋的動畫。
2、請幼兒討論:
塑料袋容易污染環(huán)境,不能亂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們稱它是:白色污染。
原來塑料袋會對環(huán)境造成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3、教師出示回收箱:
教師:剛才你們想的辦法都很好,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這是一只回收箱,專門用來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們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結束活動:把裝的物品運回教室。
活動反思:
幼兒期的孩子年齡較小,因此對周圍的一切環(huán)境和物品都充滿著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喜歡一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一張彩色的小紙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連一根短短毛線頭也會成為他們喜歡玩的物品??傁矚g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還要與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羨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會跑到老師的跟前告狀: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狀是經(jīng)常性的行為,他們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復幾次的來到老師的面前,直到老師出面解決,沒收小朋友的東西為止。
在操場上活動或者是課上,他們會將看到的東西,如整理時丟落的小積木,玩具,紐扣,小朋友家中帶來的東西等物品撿起來交到老師手里。作為老師,把小朋友拿過來的東西不理睬,幼兒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跟老師說,馬上處理的話就防礙活動的開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讓幼兒覺得老師太不當回事,那只能課后或者活動接束時再做處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撿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動完后再進一步的處理。每次活動結束后,我不會把口袋里的東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將他們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找出有價值的東西,處理沒有用的物品,這樣既讓小朋友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重視又不會打擾到正常教學活動。
我的口袋就成為了專裝幼兒小東西的場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覺得特不順,好象缺了什么。
當然我的口袋也不是專門裝小朋友撿到的物品,里面也會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兒感冒的多發(fā)季節(jié),孩子們的鼻涕不斷,我就會從口袋中拿出柔軟的紙巾,讓孩子們把鼻涕擦干凈;做數(shù)學練習時當一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時,我就會遞上橡皮,讓小朋友及時改正錯誤;教學活動中,為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時突然的跳出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時,我也經(jīng)常關注孩子們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寶寶會將家中的物品帶到幼兒園,有的從家中帶了食品,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就偷偷的拿出來品嘗,帶得多的會給好朋友分享??诖羞€有好多。有的會帶一些危險的物品,如彈珠、夾針等,我們發(fā)現(xiàn)立即處理。還有的會帶錢,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發(fā)現(xiàn)一塊帶硬幣等,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我們都會沒收,暫時由老師保管,來接送的時候給他們的父母,提醒家長來幼兒園的時候檢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讓危險物品帶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會把幼兒園中自己喜歡的物品帶回家,碰到此類事情,我們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告訴小朋友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會越來越少了到?jīng)]有,大家以后就沒有玩具可玩了。
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事事處處做個有心人,注重觀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俗話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幼兒間的個性和品質(zhì)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兒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就應以發(fā)現(xiàn)“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從細微處關注孩子的成長,細微處才能見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兒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幼兒的不足。在教師寬容、欣賞、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發(fā)展。
13、大班科學教案《風的奧秘》含反思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xiàn)象?,F(xiàn)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jié)。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白天的氣溫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刮起大風來,氣溫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fā)現(xiàn)“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nèi)容。追隨孩子的經(jīng)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秘”的活動。
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xiàn)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yǎng)幼兒對現(xiàn)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為依據(jù)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于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fā)現(xiàn)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并嘗試制造風。
2、初步了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xié)調(diào)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并著重關注風的內(nèi)容;
(2)根據(jù)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zhì)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環(huán)境資源的準備: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于風,幼兒無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著用常見的工具制造風,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幼兒自主地收集信息(書、網(wǎng)絡、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說、、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展有關“風”的經(jīng)驗,并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活動過程:
一、自然導入,激發(fā)興趣(5分鐘)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么,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2—3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風?(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感受)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jīng)驗會說“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戶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著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fā)現(xiàn)風力(6分鐘)
師: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讓幼兒用圖畫形式記錄下來,并向大家說說)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后再分類。
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fā)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fā)地到戶外去感受,然后將自己的體驗與發(fā)現(xiàn)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并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10分鐘)
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北風,這是什么意思?(北風就是從北邊來)(是風向)
“用什么方法判斷?”用這樣的話題引發(fā)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后到戶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桿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讓孩子通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
了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征后,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制造風的方法(10分鐘)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說“怎么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制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制造點兒風啊?”怎樣制造風呢?帶著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后撒氣……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制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么?(幼兒討論)
課后通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fā)現(xiàn)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fā)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了解風的利與弊有助于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我設計的這節(jié)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xiàn)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zhuǎn)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于環(huán)節(jié)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松口吹到幼兒的頭發(fā)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顒泳瓦@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diào):“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被顒又?,幼兒通過 “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選擇材料制造人造風,讓風車轉(zhuǎn)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 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14、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zhuǎn)動》含反思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zhuǎn)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zhuǎn)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zhuǎn)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zhuǎn)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zhuǎn)動的經(jīng)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zhuǎn)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zhuǎn)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zhuǎn)動的物品轉(zhuǎn)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zhuǎn)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zhuǎn)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zhuǎn)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zhuǎn)動的物體,以及轉(zhuǎn)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轉(zhuǎn)動?××轉(zhuǎn)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zhuǎn)動在現(xiàn)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zhuǎn)動起來?轉(zhuǎn)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zhuǎn)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zhuǎn)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zhuǎn)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zhuǎn)了)不能轉(zhuǎn)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zhuǎn)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zhuǎn)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關轉(zhuǎn)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diào):“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diào)動了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zhuǎn)動的知識經(jīng)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xiàn)。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zhuǎn)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zhuǎn)動時的有趣現(xiàn)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15、大班科學教案《海里的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盡量詳細周全的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yǎng)全面觀察的能力。
2.找出圖中隱藏的魚,培養(yǎng)排除干擾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3.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和找到答案后的成功感。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視覺游戲的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啟發(fā)幼兒盡量詳細地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yǎng)幼兒全面觀察的能力。
(1)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的同伴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2)現(xiàn)在請你睜開眼睛,仔細觀察你的同伴,并詳細地描述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3)現(xiàn)在請你們各自找個同伴,并互相告訴對方,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4)師小結并表楊剛才觀察仔細,描述全面而又詳細的幼兒和其他方面表現(xiàn)較好或有進步的幼兒。
2.操作幼兒用書,培養(yǎng)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師交代題意和答題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并提醒幼兒慢慢找,不要著急,要看準了再涂色。
(3)請幼兒展示操作結果,集體驗證答案。
3.出示視覺游戲圖片,進一步鞏固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2)幼兒觀察,操作。
(3)請幼兒上前指出答案,并說出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
(4)師小結表揚剛才表現(xiàn)積極主動的幼兒和觀察仔細的幼兒,以及其他方面做得好的而幼兒。
活動反思:
在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組織能力欠缺,沒有很好的表達出來,幼兒學習積極性沒有很好的激發(fā)出來,這與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幼兒說不出問題的時候,沒有恰當?shù)慕o予引導,沒有及時的給出答案,沒有控制好教學尺度。 因此,在今后的活動中要注意這些。
16、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巧提沙》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巧提沙
科學探究活動:
巧提沙
【活動目標】
1、通過玩巧提沙的游戲,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過嘗試各種不同的工具,進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進一步感知統(tǒng)計。
4、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濕沙、干沙若干杯。(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2、各種可提沙的工具。(樹枝、粗吸管、細吸管、筷子、竹簽、游戲棒、鉛筆)
3、統(tǒng)計表4張。(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提沙的方法。
導語: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樹枝,就能把沙提起來。
1.幼兒探索提沙,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經(jīng)驗,老師加以小結。
二、幼兒嘗試用多種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進一步感知統(tǒng)計。
導語:請你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提沙?
1.幼兒討論各種提沙的工具。
2.幼兒嘗試利用各種工具來提沙,并做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并進一步統(tǒng)計結果。
4.討論細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導語:為什么細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怎樣讓細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來?
三、延伸:探索怎樣提干沙。
導語: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杯沙,你們來試一試,能不能將這杯沙也提起來。
1.幼兒嘗試提干沙。
2.幼兒嘗試想辦法將干沙變濕沙并提起來。
3.幼兒交流探索的過程。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1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有趣的尾巴》培養(yǎng)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的興趣。
2、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點:
1、重點: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2、難點: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活動準備:
1、主題課件。
2、各種動物頭飾、各種布藝尾巴。
3、"找朋友"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啟發(fā)談話式)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幼兒:(喜歡)。師:你們都喜歡那些小動物呢?幼兒:(燕子、小羊、小魚、小鴨子、小松鼠、孔雀等)幼兒模仿小動物的樣子。你們觀察過它們的尾巴嗎?今天我們玩一個關于小動物找尾巴的游戲,好嗎?
二、準備活動(猜猜我是誰)
1、出示課件。
2、根據(jù)尾巴猜動物的名字。
3、選擇合適的尾巴,根據(jù)動物生活習性,判斷各自尾巴的功能。
三、游戲活動:"小動物找尾巴"。
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根據(jù)所戴頭飾的小動物在布藝尾巴投放圈中找到合適的尾巴,進行接力游戲,那組完成用時最短,尾巴找的最準確,那組獲勝。
1、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扮演的小動物。
2、開展找尾巴接力游戲。
3、宣布比賽結果。
4、在游戲中穿插講解不同小動物尾巴的功能。
四、活動延伸
(參觀園內(nèi)科學發(fā)現(xiàn)室)帶領幼兒參觀園內(nèi)科學發(fā)現(xiàn)室,觀察和了解關于動物的各種信息。
本節(jié)課通過出示圖片及觀看課件,讓小朋友認識了幾種動物,這樣激發(fā)幼兒課堂興趣,并了解到每一種小動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動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沒有尾巴。小朋友聽得很認真,課堂興致很高。
在為小動物找尾巴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是會都能做好。既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深透到里,也有對第一部分老師告訴他們知識的記憶體現(xiàn)。動手能力差的及沒有仔細觀察的幼兒,就較難正確完成這個作業(yè)。不過在老師的巡回指導與啟示下。孩子都完成了。這樣既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又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感覺自己也不錯。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到科學課的趣味性,也可以發(fā)展孩子個性的空間。游戲中力爭照顧每位,讓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教室里充滿了歡樂。愉快的氣氛。
最后,活動延伸把孩子帶進無限的思考,讓孩子帶著諸多的思考去觀察自然界動物的特征。了解它們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處,在探索操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擴散以外的動物,我的知識面也不夠廣,今后要加強知識能力方面的修養(yǎng)。
活動反思:
1、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了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為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欲望。
2、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jié)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教學。作為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里,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是如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翱茖W始與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們探索的內(nèi)在因素,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愛上科學、迷上科學,在本節(jié)活動課的設計中,我沒有講枯燥的尾巴知識,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了和小動物們玩捉迷藏游戲這一情境,讓幼兒由尾巴猜動物,并大膽探索、積極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還進一步發(fā)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動物尾巴的特征,我設計了拼圖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大膽嘗試和合作交流的意識。通過活動,我明白——幼兒活動的設計,要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設計適合他們的游戲來組織教學,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fā)出來。
二是如何做到以教材為范例,教給幼兒更多的知識,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呢?在本節(jié)活動的設計上,我努力做到不局陷于教材,充分利用了教具、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拓寬幼兒的視野。另外,通過幼兒利用已往獲得經(jīng)驗的講述,通過幼兒之間的交流,通過詢問家長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欲望。通過本節(jié)活動,我明白,要想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就要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中興趣激發(fā)到位,課后拓展適當、爭取家長支持,我們的幼兒課堂才會呈現(xiàn)出和諧的“原生態(tài)”、“自然美”!
18、大班科學教案《輪子能省力》
【活動目標】
1、在操作嘗試過程中感知方便與省力的多種方法。
2、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知道輪子會滾動,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思考和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激發(fā)探索問題的興趣。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四個裝有重物的大箱子。
2、繩子、滑板、圓木棍、木板、積木、鎖鏈、大塊布、梯子、圓木桶、竹子、鼓棒、扁擔、竹梯。
【活動流程】
一、出現(xiàn)問題,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們看,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這里太不好了,誰愿意來把它搬開?(請一幼兒嘗試、搬不動)
提問:你為什么搬不動?有什么感覺?那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助他)
幼兒與教師共同搬箱子。
組織幼兒集中交談:剛才我們是怎樣把箱子搬開的?(抬、推、拉、轉(zhuǎn)……)
那你們在移動箱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師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樣的感受!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們輕松點,有沒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呢?(請力氣大的大人來幫忙,大家一起抬……)
嘿,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繩子、木棍、布塊、滑板……他們能不能派上用場,讓我們輕松的把箱子移到更遠的地方去呢?(幼兒自由猜測方法)
這些方法聽起來都不錯,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師你讓我們試試吧)
二、通過嘗試比較,明白輪子能省力。
1、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虞老師老師幫忙用相機把小朋友的方法記錄下來)
2、集體交流。
老師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逐張照片請幼兒來介紹)
3、小結:你們覺得我們剛才用的方法,那種方法最省力?(滑板)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滑板有輪子,如果沒有輪子就不會跑,就像人沒有腿一樣)
三、聯(lián)系生活進行知識經(jīng)驗的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你還在哪里見過有輪子的東西?它有什么用處?
1、幼兒講述。(啟發(fā)幼兒講述生活中所見的一些有輪子的東西。教師還可以介紹幾種,如大吊車、壓路機、挖土機等)
2、欣賞圖片(餐車、汽車、自行車、旅行箱、大吊車、壓路機、挖土機、溜冰鞋、滑板車、黑板、鋼琴……)
3、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發(fā)明一些有輪子的東西呢?
四、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輪子的東西。
有多種方式供幼兒選擇:
①畫: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谧觯河枚喾N材料制作。
?、壅f: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伴和其他人聽。
19、大班科學教案《方便與省力》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方便與省力
大班科學活動:
方便與省力
活動目標:
1、在操作嘗試過程中感知方便與省力的多種方法。
2、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知道輪子會滾動,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思考和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激發(fā)探索問題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四個裝有重物的大箱子。
2、繩子、滑板、圓木棍、木板、積木、鎖鏈、大塊布、梯子、圓木桶、竹子、鼓棒、扁擔、竹梯。
活動流程:
一、出現(xiàn)問題,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們看,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這里太不好了,誰愿意來把它搬開?(請一幼兒嘗試、搬不動)
提問:你為什么搬不動?有什么感覺?那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助他)
幼兒與教師共同搬箱子
組織幼兒集中交談:剛才我們是怎樣把箱子搬開的?(抬、推、拉、轉(zhuǎn)……)
那你們在移動箱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師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樣的感覺!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們輕松點,有沒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呢?(請力氣大的大人來幫忙,大家一起抬……)
嘿,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繩子、木棍、布塊、滑板……他們能不能派上用場,讓我們輕松的把箱子移到更遠的地方去呢?(有,幼兒自由猜測方法)
這些方法聽起來都不錯,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師你讓我們試試吧)
二、通過嘗試比較,明白輪子能省力。
1、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虞老師老師幫忙用相機把小朋友的方法記錄下來)
2、集體交流。
老師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逐張照片請幼兒來介紹)
3、小結:你們覺得我們剛才用的方法,那種方法最省力?(滑板)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沒有輪子就不會跑”、“就像人沒有腿一樣”。)
三、聯(lián)系生活進行知識經(jīng)驗的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你還在哪里見過有輪子的東西?它有什么用處?
1、幼兒講述。(啟發(fā)幼兒講述生活中所見的一些有輪子的東西。教師還可以介紹幾種,如大吊車、壓路機、挖土機等)
2、欣賞圖片(餐車、汽車、自行車、旅行箱、大吊車、壓路機、挖土機、溜冰鞋、滑板車、黑板、鋼琴……)
3、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發(fā)明一些有輪子的東西呢?
四、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輪子的東西有多種方式供幼兒選擇:
?、佼嫞喊炎约旱南敕ó嬒聛?。
?、谧觯河枚喾N材料制作。
?、壅f: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伴和其他人聽。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20、大班科學教案《春夏秋冬》
活動目標:
1、交流、分享幾種具有明顯季節(jié)特征的花:迎春花、桃花、荷花、菊花、桂花、臘梅花。
2、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加深對四季花卉的認識。
3、產(chǎn)生關心、愛護花卉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錄像,四季花卉的拼圖、布置“春夏秋冬”四個板塊。
2、花卉圖片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自制骰子(上面有春夏秋冬四個字,供游戲時使用。)
3、幼兒已有認識四季的基礎。
活動過程:
一、放錄像——校園里的花
1、教師:“這都是些什么花?它們在哪個季節(jié)開放?其他季節(jié)有些什么花開放?”
2、說說自己喜歡的花,并談談喜歡它的原因。
二、操作活動——拼圖(認識四季常見的花)
1、教師:“我把錄像里的花拍成了照片,可是被小朋友剪破了,你們能幫我拼好它們嗎?”
2、幼兒操作,拼好后并互相討論自己一組拼的是什么花。
3、每組幼兒交流、分享活動。
(1)教師:“你們拼出來的是什么花?”(將幼兒拼的圖片放在黑板上展示)
(2)要求語言流暢的從花的顏色、花瓣、葉子等方面介紹。(介紹過程中教師幫助幼兒認識不認識的花。)
(3)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
三、分類
1、教師:“想一想,這些花分別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花兒說:‘我們想回家,小朋友,你們能不能送我們回家呢?’”
2、幼兒按自己的想法給花兒分分類,還要說出這么分類的理由。
展示“春夏秋冬”的四個板塊(讓幼兒一一指出,教師引導幼兒歸類)
3、教師:“你還見過什么花?他們在哪個季節(jié)開放?”
教師小結:四季有不同的花,花有各種顏色和各種形狀,有的有香味,有的沒香味。
四、游戲鞏固
1、教師出示骰子:“這個游戲玩過嗎?平常怎么玩的?”(請一幼兒示范)
2、介紹游戲要求:骰子擲到哪一面朝上,擲的小朋友就要根據(jù)圖片說一句話,如春天就說“暖和的春天到,迎春花迎春花開”夏天就說“炎熱的夏天到,荷花荷花開”。
3、幼兒游戲,教師指導觀察。
五、活動延伸
這些花除了可以觀賞,還有其他用處嗎?你還想了解更多關于花的知識嗎?關于哪方面的內(nèi)容呢?(引導孩子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
六、活動建議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在班內(nèi)的自然角或種植園地中,可以常種些會開花結果的植物,讓幼兒感受花卉的美麗和收獲的喜悅;各季生長的花草樹木能使種植園地常年有美麗的風景。
家園共育:教師可將種植活動延伸到幼兒家庭,(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載一盆花督促幼兒每日記錄,然后到幼兒園與同伴交流種植經(jīng)驗。
與其它課程的整合:在語言活動中,幼兒可以欣賞與花卉有關的兒歌、童話;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畫自己喜愛的花卉;科學活動中還可收集花卉的“種子”,“解剖”花朵,制作標本等。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幼兒感興趣的問題生成活動。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表現(xiàn)出對花卉的熱切關注和強烈興趣,及時、智慧地解答幼兒的各種問題,激發(fā)他們深入學習和探索。
附兒歌
一月水仙清水養(yǎng),二月杏花伸出墻,
三月桃花紅艷艷,四月杜鵑滿山崗,
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梔子戴頭上,
七月荷花浮水面,八月桂花腌蜜糖,
九月菊花迎秋風,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開放,十二月臘梅雪里香。
21、大班科學教案《除水垢》
[設計意圖]
水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但是不易為幼兒所了解的東西,本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讓幼兒了解水垢和水垢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簡便方法,以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庞變河^察瓶內(nèi)的水垢,認識水垢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nèi)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nèi)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普堄變合胍幌?、說一說,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過水垢?
⑶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zhì)和礦物質(zhì),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2、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庞變河^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朴變河^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亲層變河盟幊装阉阜湃氚状祝^察發(fā)生的變化。
?、扔變褐v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⑸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chǎn)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3、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4、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22、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吸管》
活動設計背景
在進行《大地媽媽》這一主題活動的時候,孩子們在不斷地探索土壤的秘密,同時也對土壤上生長的植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經(jīng)常問“為什么”。在種植區(qū)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fā)蔫,而澆水后,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為什么往土里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xiàn)象。面對孩子們所產(chǎn)生的好奇心,我精心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游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fā)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xiàn)象,由此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xiàn)象。
2、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的毛細現(xiàn)象。
教學難點:幼兒能夠動手操作,親自試驗。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yī)用采血管)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等蔬菜。
5、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huán)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里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戲,并交待規(guī)則:不用倒的辦法,用筐里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棉花、紙、植物等。)
二、教師設疑,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4、討論:毛巾、海綿、紗布、棉布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1、請幼兒隨意觀察環(huán)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xiàn)象。
2、想一想,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毛細現(xiàn)象?
播放課件:酒精燈里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xiàn)象。[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xiàn)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濕潤等等。
3、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卜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卜上的“小細管”。
五、活動結束。
23、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排笛》
[設計意圖]: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么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樂于發(fā)現(xiàn),樂于探索。在一次區(qū)角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很喜歡玩弄各種各樣的管子,并對管子發(fā)出的聲音不同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相關物體特性的經(jīng)驗,我設計了這次活動,讓孩子們觀察和傾聽,我們生活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引導孩子們開發(fā)思維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
2、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以及加強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
3、嘗試制作排笛,感受制作過程中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教學重點]:認真的傾聽,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
[教學難點]:探索長短不同的吸管,發(fā)出不同高低的聲音。
[活動流程]:利用“身體樂器”讓孩子與“聲音”在游戲中拉近距離,從而產(chǎn)生興趣——教師示范小豆實驗,讓孩子知道聲音是由振動而產(chǎn)生的——讓幼兒觀察、傾聽長度不同的管子所發(fā)出的聲音有高低之分——小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幼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排笛》
[活動準備]:
1、長度不同的吸管、雙面膠、托盤若干。2、黃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鐵琴。3、多媒體教學軟件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入探究內(nèi)容,通過“身體樂器”游戲,讓幼兒產(chǎn)生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踏步地走進教室,讓幼兒感受自己的腳步聲。
教師提問1:“為什么小腳會發(fā)出聲音?”——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2:“那么,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也能夠發(fā)出聲音?”
——幼兒自由發(fā)揮
幼兒與教師一起玩“身體樂器”游戲。
二、引出聲音的產(chǎn)生。
師:“小朋友,真不錯!現(xiàn)在,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了,在研究的過程中,請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內(nèi)的安靜,這樣我們才能夠聽見“聲音”有什么不同,你們能做到嗎?”
——教師示范小豆實驗。
提問1:“你們聽到什么?”
提問2:“你們看到什么?”
提問3:“聲音從哪里來?”教師請一名幼兒上臺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動。
提問4:“你感覺到了什么?”
教師由四個關聯(lián)問題,讓孩子知道聲音是由振動而產(chǎn)生的。
教師小結: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當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停止了。
三、通過樂器實驗,傾聽、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從而引出吸管實驗。
實驗一:敲擊中音鐵琴
教師提問1:“你們認識它嗎?對,它就是中音鐵琴,請你們看看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2:“它們發(fā)的聲音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3:“好,讓我們聽聽它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4:同樣的物體在振動,只是鐵琴板長短不同,我們來聽聽兩根長短不同的鐵琴板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我們坐著先聽一次……現(xiàn)在可以用身體來表達你聽到的聲音?!薄?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相同的物體會因為長、短的不同,而發(fā)出高低的不同聲音。
實驗二:吹吸管,傾聽聲音
師:“同樣是吸管,我們來聽聽兩根長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聲音,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接著,教師再出示兩排吸管,一排是長的,一排是短的。
讓幼兒長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聽到聲音的高與低。
2、教師提問1:“你在吹這兩根長短不同的吸管時,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
(教師可請各別幼兒上臺吹,讓臺下的幼兒感受)
教師引語:“哦,原來聲音不同。吸管的長短也有高低之分?!?/p>
3、教師展示:與幼兒對比實驗的結果。
教師小結:吹奏時,嘴里的氣流會振動吸管中的空氣,產(chǎn)生聲音。短的吸管振動頻率快,所以音高;長的吸管振動頻率慢,所以音低。
四、制作“排笛”。
1、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教學軟件,獲得相關物體特性的經(jīng)驗。
2、教師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3、幼兒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悅。
4、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
教師與幼兒來到區(qū)域里,通過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歡的旋律,舉辦一場親子“排笛”小演奏。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的探索性帶給了孩子無窮的樂趣。吸管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歡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種材料的管子進行探索,孩子們的興趣是可想而知的。材料的選擇取源于生活,因此,對孩子來說是在熟悉不過了。這樣的活動充分滲透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長了知識。同時,對于第一次接觸實驗記錄表的孩子來說,他們對這樣簡單的記錄過程也充滿了興趣。因為他們不在是那么簡單的操作活動了,而是帶著那么多的任務在“工作”,在探索。因此,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當然,不足點也是較多的。科學活動相對與其他學科來說,是很嚴謹?shù)囊婚T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科學知識與探究能力。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需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語言,同樣要具有科學性。在開展此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在做吹吸管,感知音高、音低中,如果教師一味地強調(diào)“短的吸管音高,長的吸管音低”,勢必會加深孩子對這一印象,而且還有點誤導的感覺。
24、大班科學教案《鳥的世界》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yǎng)鳥、花鳥市場、公園有鴿子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jīng)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鳥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會飛……。因此,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探索鳥類的不同生活習性及其特征。
2、通過操作初步學習自我糾錯。
3、萌發(fā)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操作初步學習自我糾錯。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過一些常見的鳥。
2、物質(zhì)準備:“百鳥園”的場景,鳥類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圖,各種鳥的圖片若干,《鳥的世界》幻燈片,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交談認識了哪些不同的鳥兒,它們長得怎樣呢?<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激發(fā)幼兒“參觀百鳥園”的興趣,并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分組觀察鷹、啄木鳥、燕子、孔雀、白鷺、海鷗的圖片,讓幼兒自由探討,并結合幻燈片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以游戲的形式討論:鴕鳥、蝙蝠、企鵝是鳥類嗎?
4、提問:“你們喜歡小鳥嗎?為什么?”教育幼兒愛護鳥類。
5、操作活動:送小鳥回家。
(1)請幼兒將鳥的圖片貼到它們生活地方的背景圖上,并學習按背后的正確答案自己糾錯。
(2)將“百鳥園”中的“小鳥送回家”,音樂律動:模仿小鳥飛出室。
6、活動延伸:將各種操作材料繼續(xù)提供在活動區(qū)內(nèi),讓幼兒進行操作,同時提供各種鳥類的圖片、圖書、VCD等材料,讓幼兒繼續(xù)豐富相關的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的愛鳥之情。
教學反思
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鳥的世界》,在這個活動中能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以下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guī)в變簠⒂^“百鳥園”,各種各樣的鳥深深吸引了幼兒,把他們帶到了一個鳥的世界中。接下來,我和幼兒共同談論自己喜歡的鳥,為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讓幼兒分組探索,并結合幻燈片演示《鳥的世界》,根據(jù)幼兒的講述,有機靈活地出現(xiàn)他們講到的鳥,然后我再補充,其實就是靈活地將幼兒沒有講到的講出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在幼兒對鳥的種類有大致的了解后,我?guī)в變哼M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送小鳥回家”的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提問,加深幼兒的印象。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課堂氣氛達到了**。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活動是不夠的,因此我讓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繼續(xù)探索鳥的世界,讓這一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科學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nèi)容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
25、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聲音》含反思
設計意圖: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自然界,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是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著幼兒的增長聲音越來越大,有的幼兒甚至大聲尖叫。為了培養(yǎng)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好聽,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yǎng)良好的說話習慣,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發(fā)展幼兒的聽辨能力,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說話習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活動難點:
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小鼓、圓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種瓶子盒子、植物種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樂器一件。
2、錄有悅音和噪音的磁帶,“大自然的聲音”的磁帶各一盤;錄音機一臺。
3、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4、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例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1、通過游戲激發(fā)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好多的小演員來給小朋友表演節(jié)目。(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配班教師報幕:“現(xiàn)在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小演員很害羞要在屏風后面演唱,我們猜一猜他是誰好不好?”(教師在屏風后邊用樂器演奏。)提問:小朋友誰在為我們唱歌?(幼兒回答樂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聽到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小樂器是怎樣來唱歌的。
2、讓幼兒了解當物體發(fā)生碰撞時,就會發(fā)出聲音。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叫樂器發(fā)出聲音。
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叫手中的樂器發(fā)聲。操作后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么,它是怎樣發(fā)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fā)出聲音的)。
3、通過操作活動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相鄰的兩組幼兒交換樂器。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fā)聲的,并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不同材料的物體,經(jīng)過打擊碰撞后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4、利用實驗游戲,叫幼兒懂得聲音的產(chǎn)生必須是多樣物體碰撞后發(fā)生震動產(chǎn)生的。
配班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jié)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苯處煱鸦ㄉ追旁诖蠊纳希ㄉ撞粍印=處煟骸爸鞒秩嗽趺椿ㄉ撞惶?你知道為什么嗎?配班教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用這面大鼓來伴奏?!苯處熡霉拈城脫艄拿?,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為什么嗎?(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fā)生碰撞,鼓面震動而發(fā)出鼓聲)。
玩游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叫樂器發(fā)出聲音,然后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chǎn)生的)。
二、制造聲音
1、幼兒嘗試叫所有的物體發(fā)聲。
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么能發(fā)出聲音呢?幼兒在自身和活動室找出聲音,并說出通過什么方法叫它發(fā)出聲音的。
(1)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么地方能發(fā)聲音?你怎樣叫它發(fā)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叫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例如:我的小手會發(fā)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2)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尋找發(fā)聲的物體。(幼兒自由去找能發(fā)聲的物體,并叫它發(fā)出聲來 )請個別幼兒說出發(fā)聲的物體是什么,怎樣叫它發(fā)出聲音的。例如,桌子會發(fā)聲,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發(fā)生碰撞就能發(fā)出聲了。
2、操作活動。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種子、橡皮筋等制作樂器。教師出示自制樂器,請幼兒說出它是怎么發(fā)出聲音的,老師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相互討論并進行樂器制作。
提問:你的樂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樣發(fā)聲的?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回答并進行樂器演示叫自制樂器發(fā)出聲音。
三、分辨聲音
1、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么聲音?幼兒回答:小鳥的叫聲。第二段是什么聲音?幼兒:刮風和打雷的聲音 。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兒:鳥叫的聲音好聽,風聲和雷聲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的聲音有什么感覺?幼兒:聽到風聲和雷聲很害怕。
2、聽錄音“大自然的聲音”幼兒找出好聽的聲音。
3、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什么樣的聲音好聽,什么樣的聲音不好聽。教幼兒懂得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
4、教師小結:大自然中萬物通過震動和碰撞發(fā)出了好多聲音,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多聽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在游戲活動當中輕輕的說話,不免噪音,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用自制的樂器為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進行伴奏 。
五、活動延伸
1、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去,繼續(xù)探索,讓它們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并想象這像誰發(fā)出的聲音。
2、提供動畫片,聽一聽有什么聲音,鼓勵幼兒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fā)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動物走路的聲音。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nèi)容新穎,有創(chuàng)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tài)度。
26、大班科學教案《未來的房子》
活動目標:
1.欣賞中國和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風格的不同特點。
2.了解不同環(huán)境、氣候與建筑關系。
3.運用繪畫、制作等方式自主設計喜歡的房子。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中國建筑和外國建筑:膠東海草房、窯洞、蒙古包、吊腳樓的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各種各樣的房子》。
2.幼兒自己搜集的各種各樣的房子的圖片。
3.彩色筆、繪畫紙人手一份(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1.回憶、交流“我見過的房子”,引發(fā)房子的話題。
提問:你家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你喜歡你現(xiàn)在的房子嗎?(www.banzhuren.cn)為什么?你還見過什么樣的房子?
請幼兒結合自己帶來的房子圖片,介紹一下自己見過的房子。
2.出示天安門等中共古建筑的掛圖或播放教師教學資源,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1)出事天安門圖片,提問:你知道它澆什么名字嗎?它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它嗎?幫助幼兒理解中國古建筑“斗拱反翹”的特點。
(2)出事天壇、鼓樓等中國古建筑、悉尼歌劇院等國外著名建筑的掛圖,感受外國建筑的風格特點。
3.欣賞比薩斜塔、圣彼得堡教堂、悉尼歌劇院等國外著名建筑的掛圖,感受國外建筑的特點。
提問:這些建筑是什么樣子的?它跟我們看到的中國建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覺得它們漂亮嗎?
4.分別出示膠東海草房、蒙古包、窯洞、吊腳樓德國掛圖,通過討論了解不同環(huán)境、氣候與建筑的關系。
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這是什么房子?猜猜看,在哪里會有這樣的房子?它與我們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那里的人們要把房子建成這樣?
5.教師搜集資料,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奇特的房子。如樹上的房子、會走的房子、充氣的房子等。
6.引導幼兒討論、設計自己西黃的房子。
提問:如果請你來當設計師,你會設計什么樣的房子?
7.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自己設計的房子,如可以用繪畫的方式畫出來,可以利用紙盒等廢舊物品制作房子,還可以利用積木等搭建房子。
活動延伸:
1.可以在活動結束后引導幼兒翻閱幼兒學習資源,繼續(xù)欣賞中外著名建筑。
2.可以請幼兒在美工區(qū)和建構區(qū)繼續(xù)制作或搭建各種各樣的房子。
2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連接》
設計意圖:
連接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他們對連接物體的這一科學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們提供、創(chuàng)設一個研究、探索的機會和環(huán)境。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利用物品的連接,通過游戲、探索、嘗試連接現(xiàn)象,知道"連接"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fā)孩子們觀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 對周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體驗連接成功的快樂
2. 嘗試用各種方法將不同的物體連接起來,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了解各種連接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一:記號筆、夾子、回形針、插塑玩具、雪花片
2.操作材料二:干棗、吸管、珠子、小盒子、紙張、蛋糕紙盤、筷子,輔助材料:訂書機、雙面膠、白乳膠、牛皮筋、牙簽、繩子、夾子
3.圖片《猴子撈月亮》 《生活中的連接》PPT課件 記錄表 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興趣
1.談話
師:孩子們,你們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故事里的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水里的月亮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圖片,讓幼兒自由的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呀?(引導孩子們說出猴子是用連接的方法撈的)
小結: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小猴子們一只抓住一只,一只連著一只,是用連接的方法撈水里的月亮的。
二、探索活動一:組織嘗試連接。請幼兒把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品連接,并說說連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
師:今天呀,老師就想邀請孩子們探索“連接”的游戲,想不想玩?(想)老師帶來了很多生活中經(jīng)常要用到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出示材料:記號筆、夾子、回形針、插塑玩具、雪花片)它們也想找好朋友,你們能幫它們兩個兩個的連接嗎?
2.提出操作要求
師:請孩子們聽清活動要求,在操作的時候,請你保持安靜,如果有問題要舉手,聽到老師說“活動結束”的時候,請放下你手中的材料,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果。好不好?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分享:你剛才選擇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把它們連接在一起的。(引導幼兒描述:我用*的方法把**連接在了一起)
小結:用了夾、勾、綁、插等方法把同一種東西連在一起。因為他們開可以勾、可以綁、可以插、可以夾。
三、探索活動二:借助輔助材料連接。請幼兒把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品連接,并說說連接的方式
1.介紹操作材料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材料,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材料它們好朋友之間能連接在一起嗎?(出示操作材料:干棗、吸管、珠子、小盒子、紙張、蛋糕紙盤、筷子。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它們不能單獨連接。)這些材料為什么不會連接在一起?可是它們也想和好朋友連接在一起呢。怎么辦?
2.介紹輔助材料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材料,(出示輔助材料:訂書機、雙面膠、白乳膠、牛皮筋、牙簽、繩子、夾子)你能從這些輔助材料里選擇出一種材料來幫助它們連接在一起嗎?(教師示范:我選擇把筷子連接在一起。我用繩子,綁住一頭,再綁住另一根筷子,這樣筷子兄弟就連接起來了。教師描述:我用繩子把兩根筷子綁了起來。)請你想辦法試一試,這些輔助材料里哪些可以幫助上面的材料連接起來?
3.介紹記錄表,提出操作要求
師:這是什么?(記錄表)請孩子們在實驗的時候,一邊操作一邊記錄,你是借助哪種輔助材料把它們連接在一起的呢,請你給它們連線,明白了嗎?(明白了)在實驗前,我要提出要求了,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份操作材料,操作的時候請你保持安靜,有問題要舉手,當聽到老師說“活動結束”的時候,請把材料都放下,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果,好不好?(好)現(xiàn)在開始操作吧。
4.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所給材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5.組織交流分享。
?、賻煟耗闶沁x用的是哪種材料?用什么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如,我用牙簽把兩個干棗串了起來;我用訂書機把兩張紙訂起來,像一本書。我用膠水(雙面膠、白乳膠)把兩張紙粘貼了起來。我用繩子把兩根筷子綁了起來。我用繩子把兩個珠子串了起來。我用牛皮筋把兩根吸管扎了起來)(引導幼兒描述:我用**把兩個**什么了起來。)
②在幼兒回答的同時強調(diào)連接的動詞,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連接方法。
?、劢處熡^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小結:孩子們真會想辦法。剛才我們用訂、粘、穿、夾、綁等方式,幫助一些不能連接的物品連接在了一起。你們真是太棒啦!這些東西雖然自己不能連接,但通過了朋友的幫忙他們也能夠連接在一起。
四、設置情景,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用連接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師:今天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能幫幫我嗎?
問題一:手機沒電了
問題二:如何晾衣服
問題三:怎么樣過小河
小結:小朋友們都用了連接的辦法幫助老師解決了困難,謝謝大家哦。
五、遷移經(jīng)驗
1.知識遷移: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連接,讓我們來找一找活動室里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連接的?(如:電扇和墻是連接的,電話和電線連接、各種吊飾的連接等等)
2.探索生活中的連接,了解連接給我們帶來方便與美觀
師: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連接,看看它們連接在一起會怎么樣?觀看圖片(項鏈、門簾、柵欄、插頭與插座、水管與水龍頭、鋼筋連接、火車軌道等)
小結:小小的連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而且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師:除了我們活動室里,你在家里還有其他地方找到過哪些東西是連接的?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生活中的連接現(xiàn)象。
28、大班科學教案《頂紙板》含反思
活動設計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diào)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任何物體都有一個重心,而且只有一個重心,怎樣把這個抽象的科學知識變成孩子能理解的、能親身感知到的、觸手可及的現(xiàn)象呢?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特點,我設計了《頂紙板》這一科學活動?!俄敿埌濉坊顒庸卜譃槿齻€課時,第一課時是頂幾何圖形紙板,第二課時是頂不規(guī)則圖形紙板,第三課時是探究支撐物接觸面的大小與紙板之間的關系,本節(jié)活動是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
2、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jīng)驗。
3、提高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探究頂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平穩(wěn)的頂起幾何圖形紙板,在能頂起紙板的地方準確的做出標記。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引導幼兒看雜技頂碗。
物質(zhì)準備:18套規(guī)則圖形紙板,18根新鉛筆,18根記號筆,視頻。
活動過程
一、欣賞《頂碗》雜技表演節(jié)目,引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引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雜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師:那老師現(xiàn)在先給小朋友們看下視頻里的雜技演員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視頻)
師:表演結束了,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神奇,視頻里的雜技演員可以頂著碗那么久都不會掉下來。那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當一下雜技表演員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玩頂紙板的雜技表演。
二、引導幼兒初步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得點。
引導語:瞧!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圖形娃娃的紙板,請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1、提出問題,幼兒猜想:如果用鉛筆頂圓形紙板,能頂起來嗎?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導語: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支新的鉛筆和圓形紙板,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鉛筆能頂起紙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們看,圓形紙板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個點上都試一試,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那個點上畫,試好了之后,請你們帶著你的圓形紙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兒操作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引導語:你們都成功了嗎?鉛筆能將圓形紙板頂起來嗎?你是怎么頂?shù)?<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吸管頂在哪個點上圓形紙板能被頂起來?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jīng)驗。
小結:原來,在圓形紙板上只能找到一個能把圓形寶寶頂起來的點,而且這個點就在圓形紙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遷移經(jīng)驗,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fā)現(xiàn)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中心點。
1、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猜想。
引導語: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如果,也用鉛筆頂,這些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么位置?請你們猜一猜,試一試吧!
2、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做完之后再用筆頂?shù)侥莻€點上試一試驗證一下你做的標記對不對,然后請你們帶著你的紙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你們都試成功了嗎?每個圖形有幾個地方能頂起來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鉛筆能頂起紙板?你又是如何做標記的?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紙板平衡的經(jīng)驗。
四、出示不規(guī)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fā)拓展活動。
剛才小朋友們都試了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知道它們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那這個點就叫做它的中心點,那這個圖形能被頂起來嗎?請你們下次再試試看吧!
延伸活動:
在科學區(qū)投放幾何圖形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究頂紙板,探究頂紙板的物體接觸面的大小與頂紙板之間的關系。
反思:
活動層次清晰、目標達到,但是大三班孩子能力較強,本活動沒有挑戰(zhàn)性,孩子興趣不太高,可以適當提高難度。例如:紙板可以做大一些、增加不規(guī)則圖形,目標設定可以加上孩子語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29、大班科學教案《春茶》
教材簡解《春茶》是大班主題《我們在春天里》下面的一個補充活動,中國茶文化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歡喝茶,因此設計了這節(jié)社會課,目的為了豐富幼兒的社會知識。
設計理念:
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制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茶"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品茶,收集有關茶的知識并將其分類整理,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設計思路:
在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基礎上,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個社會活動,通過扮演一名茶館的店小二,為幼兒營造一個茶館的喝茶的氛圍,通過一個真實的問茶、沏茶、品茶的過程,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茶知識,感受中國的傳統(tǒng)茶文化,活動過程也是一個實踐過程,讓幼兒在寬松的活動中獲取知識。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嘗試問茶、沏茶、品茶,讓幼兒初步了解中國的茶文化,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重點、難點:
認識不同品種的茶,了解正確的品茶方法,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茶文化。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品嘗家長泡的茶葉,并讓他們在品嘗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茶的名稱并從家里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喝茶的相關杯具。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茶館情境,激發(fā)幼兒對茶的興趣。
(1)(幼兒入場前)師:"孩子們,今天老師想請你們喝茶,不知道你們是否愿意呢?",提前布置好簡單的場景,插上茶館的旗幟。
(2)播放古典音樂,走進茶館,教師扮演店小二問"你們會點茶嗎?知道有哪些茶嗎?"請幼兒自由交流發(fā)言,稍后教師總結介紹--我是店小二,讓我來幫你們介紹一下吧。"備注:以色澤制作工藝分類:(中國六大茶系)綠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紅茶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2、介紹有關茶葉的知識。
(1)將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2)播放課件,讓幼兒了解茶葉是怎么生長?人們是怎么進行采摘?如何加工?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了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倒茶。
(1)請幼兒自己思考后,嘗試著去倒茶,之后教師介紹沏茶的知識。
(2)請幼兒討論的沏茶的方法,分享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
4、準備好溫度適宜的茶水,請幼兒品茶(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1)泡好茶以后,待溫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并一邊品嘗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嘗自己制作的茶飲料并根據(jù)品嘗者的建議改進配制方法。
(2)師:"我們應該怎么喝茶呢?像喝其他飲料一樣嗎?"請個別幼兒嘗試。
(3)教師播放品茶的視頻,啟發(fā)幼兒了解喝茶的方式,請幼兒再次嘗試用正確方法喝茶。
(4)幼兒交流前后2次喝茶的感受,教師參與交流并做總結。
5、喝茶的同時,播放古代人們茶館喝茶的視頻,體驗優(yōu)雅、溫馨的茶文化。
6、幼兒自由分組嘗試泡茶、倒茶、品茶的過程,與同伴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參與活動幫助幼兒解決困惑。
延伸活動:
1、喝茶的好處:中醫(yī)認為,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然而,茶葉的產(chǎn)地和品種不同,其藥理作用也不一樣。產(chǎn)于安徽者曰松蘿,主要作用"化食";產(chǎn)于浙江紹興者曰日鑄,專于"清火";產(chǎn)于福建者曰建茶,專于"辟瘴";產(chǎn)于六合者曰苦丁,專于"止痢";產(chǎn)于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見茶葉入藥有很大的學問。
2、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茶:一般來說,有些病人、孕婦不宜飲茶,即便是平常人,在飲茶方面也要有所選擇。因為人群中有性別、年齡、地域、胖瘦、寒熱、虛實等不同的體質(zhì),有一些人并不宜喝茶。所以,喝茶也要因人而異。
30、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頂紙板》含反思
【活動設計】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diào)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任何物體都有一個重心,而且只有一個重心,怎樣把這個抽象的科學知識變成孩子能理解的、能親身感知到的、觸手可及的現(xiàn)象呢?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特點,我設計了《頂紙板》這一科學活動?!俄敿埌濉坊顒庸卜譃槿齻€課時,第一課時是頂幾何圖形紙板,第二課時是頂不規(guī)則圖形紙板,第三課時是探究支撐物接觸面的大小與紙板之間的關系,本節(jié)活動是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
2、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jīng)驗。
3、提高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重點】
探究頂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平穩(wěn)的頂起幾何圖形紙板,在能頂起紙板的地方準確的做出標記。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引導幼兒看雜技頂碗。
物質(zhì)準備:18套規(guī)則圖形紙板,18根新鉛筆,18根記號筆,視頻。
【活動過程】
一、欣賞《頂碗》雜技表演節(jié)目,引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引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雜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師:那老師現(xiàn)在先給小朋友們看下視頻里的雜技演員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視頻)
師:表演結束了,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神奇,視頻里的雜技演員可以頂著碗那么久都不會掉下來。那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當一下雜技表演員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玩頂紙板的雜技表演。
二、引導幼兒初步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得點。
引導語:瞧!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圖形娃娃的紙板,請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1、提出問題,幼兒猜想:如果用鉛筆頂圓形紙板,能頂起來嗎?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導語: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支新的鉛筆和圓形紙板,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鉛筆能頂起紙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們看,圓形紙板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個點上都試一試,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那個點上畫,試好了之后,請你們帶著你的圓形紙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兒操作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引導語:你們都成功了嗎?鉛筆能將圓形紙板頂起來嗎?你是怎么頂?shù)?吸管頂在哪個點上圓形紙板能被頂起來?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jīng)驗。
小結:原來,在圓形紙板上只能找到一個能把圓形寶寶頂起來的點,而且這個點就在圓形紙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遷移經(jīng)驗,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fā)現(xiàn)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中心點。
1、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猜想。
引導語: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如果,也用鉛筆頂,這些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么位置?請你們猜一猜,試一試吧!
2、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快思 www.banzhuren.cn)做完之后再用筆頂?shù)侥莻€點上試一試驗證一下你做的標記對不對,然后請你們帶著你的紙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你們都試成功了嗎?每個圖形有幾個地方能頂起來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鉛筆能頂起紙板?你又是如何做標記的?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紙板平衡的經(jīng)驗。
四、出示不規(guī)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fā)拓展活動。
剛才小朋友們都試了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知道它們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那這個點就叫做它的中心點,那這個圖形能被頂起來嗎?請你們下次再試試看吧!
延伸活動:
在科學區(qū)投放幾何圖形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究頂紙板,探究頂紙板的物體接觸面的大小與頂紙板之間的關系。
反思:
活動層次清晰、目標達到,但是大三班孩子能力較強,本活動沒有挑戰(zhàn)性,孩子興趣不太高,可以適當提高難度。例如:紙板可以做大一些、增加不規(guī)則圖形,目標設定可以加上孩子語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31、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巧提沙》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玩巧提沙的游戲,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過嘗試各種不同的工具,進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活動準備】
1、濕沙、干沙若干杯。(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2、各種可提沙的工具。(樹枝、粗吸管、細吸管、筷子、竹簽、游戲棒、鉛筆)
3、統(tǒng)計表4張。(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提沙的方法。
導語: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樹枝,就能把沙提起來。
1.幼兒探索提沙,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經(jīng)驗,老師加以小結。
二、幼兒嘗試用多種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進一步感知統(tǒng)計。
導語:請你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提沙?
1.幼兒討論各種提沙的工具。
2.幼兒嘗試利用各種工具來提沙,并做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并進一步統(tǒng)計結果。
4.討論細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導語:為什么細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怎樣讓細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來?
三、延伸:探索怎樣提干沙。
導語: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杯沙,你們來試一試,能不能將這杯沙也提起來。
1.幼兒嘗試提干沙。
2.幼兒嘗試想辦法將干沙變濕沙并提起來。
3.幼兒交流探索的過程。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32、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調(diào)查與統(tǒng)計》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各種水果陸續(xù)成熟,上周我們剛剛帶領著小朋友一同收獲了幼兒園的琵琶,我們以“琵琶”為主題,組織幼兒通過觀察、品嘗、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動,學習關于琵琶的知識。在過程中,小朋友很積極、主動分享著有關各種水果的話題。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幫助幼兒了解春季到初夏時期的時令水果,提高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感知調(diào)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個小朋友對各種水果的喜好。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主題分組制作調(diào)查表,并將其調(diào)查結果運用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記錄;
2.能協(xié)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體驗不同統(tǒng)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3.出現(xiàn)爭執(zhí)時,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重點難點
重點:
1.能根據(jù)主題分組制作調(diào)查表,并將其調(diào)查結果運用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記錄。
2.出現(xiàn)爭執(zhí)時,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難點:
能協(xié)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體驗不同統(tǒng)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活動準備條形統(tǒng)計圖圖例、統(tǒng)計記錄紙、任務卡、筆
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一)以“近段時間水果”的話題,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小朋友們,昨天我們一起品嘗了幼兒園的琵琶,好吃嗎?”
“那誰知道還有哪些水果也是這段時間成熟呢?”
小結:隨著氣溫的升高,季節(jié)的變化,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也逐漸成熟。在4月底到5月初的這段時間,除開琵琶成熟了,我們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草莓、櫻桃、番茄、芒果、荔枝、檸檬······
(二)引導幼兒根據(jù)近期時令水果的類型,分享自己喜歡的。
“這段時間有這么多的新鮮水果上市,那你們都喜歡吃這里面的哪些水果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
(三)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最受歡迎的水果”引發(fā)幼兒思考、討論。
“這段時間有這么多好吃的水果,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每個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有哪些,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呢?最受歡迎的水果是什么呢?”
小結:對,要了解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吃,哪種水果最受歡迎,不管一組一組地問,還是一個一個地問,都要通過調(diào)查才能知道答案。
二、基本部分
(一)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調(diào)查,記錄。
“剛剛我們說的要通過調(diào)查才能知道答案,那怎樣做調(diào)查呢?可以怎樣做記錄?”
“調(diào)查表必須需要些什么?”
小結:可以制作一個關于近段水果的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表必須要有調(diào)查主題、被調(diào)查的人、調(diào)查內(nèi)容、調(diào)查人。
(二)引導幼兒共同確定今日的調(diào)查主題、被調(diào)查的人,以及調(diào)查內(nèi)容、調(diào)查人。(調(diào)查近期水果,你喜歡什么?針對小組成員調(diào)查,最后標記組名)
(三)出示記錄紙、筆,幼兒分組協(xié)商、討論,制作調(diào)查表。
“現(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提供了記錄紙和筆,一組一套,請小朋友一起商量、合作,制作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你們那一組小朋友都喜歡和不喜歡近期的哪3種水果?”
(四)個別小組分享、展示調(diào)查結果。
小結:1.符號不明確,不知道具體誰喜歡,誰不喜歡吃哪種水果。
2.調(diào)查過程中,漏掉了個別組員,導致結果不正確。
(五)幼兒第二次調(diào)查,并了解調(diào)查表的特點。
1.幼兒合作進行第二次調(diào)查;。
2.引導幼兒了解調(diào)查表的特點。
“這個調(diào)查表中,你能看出幾個小朋友喜歡吃琵琶?幾個小朋友喜歡吃櫻桃嗎?”
“你怎么看出幾個人喜歡吃琵琶嗎?”
“怎么知道是3個呢?表上沒有數(shù)字3呀?哦,要數(shù)數(shù)。”
小結:如果調(diào)查的人數(shù)再多一點,你覺得這樣的記錄方法容易馬上看出結果嗎?對,不容易。
(六)介紹新的記錄方法,嘗試用條形統(tǒng)計圖記錄小組幼兒喜歡的水果信息。
1.閱讀條形統(tǒng)計圖
還有一種記錄方法,也能讓我們知道調(diào)查結果。
“誰能看出這張表想調(diào)查什么?“
“怎樣看出來的?你怎么知道的?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來?”
“結果是什么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旁邊的一列數(shù)字是什么意思?”
小結:橫線下面記錄了要調(diào)查的內(nèi)容,橫線上面用格子記錄數(shù)量,要注意格子和數(shù)字對整齊。
2.幼兒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記錄喜歡的水果情況。
“你能用這種方法來統(tǒng)計一次你們這組幾個人喜歡吃什么水果嗎?”
(提醒幼兒對照之前的數(shù)據(jù))
3.分享交流。
“這是xx的,能看出結果嗎?記錄的真清楚。”
“這張能看出結果嗎?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小結:記錄時符號要分清楚,格子的數(shù)量要準確,最好和左邊的數(shù)字對整齊,從下往上記錄,這樣就能清楚的看出結果。
4.對比分析幼兒兩種記錄方式,了解不同的記錄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結:其實,每種記錄方式告訴我們不同的信息:這樣的記錄表能讓我們很快看出幾個人,但不知道具體是哪幾個人,而這張表就能告訴我們是“xx、xx喜歡琵琶”當我們要知道具體是誰喜歡吃琵琶的時候,這樣的記錄方法更清楚;當我們想要知道是幾個人時,這樣更方便。
三、結束部分
引導幼兒回家后完成調(diào)查任務。
“你們家人最喜歡的四種水果做一個調(diào)查,每一種水果幾個人喜歡吃,哪一種最受歡迎?哪一種最不受歡迎?明天帶過來給小朋友分享。”
活動總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出:幼兒應從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去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體驗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fā),我設計了此活動。
實施過程中,幼兒參與非常積極,能根據(jù)自我生活經(jīng)驗大膽分享,與同伴共同思考、討論、合作、交流。讓幼兒在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fā)展。
但同時,在活動設計方面,還有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在誰來畫調(diào)查表,怎么畫的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存在爭吵,幼兒共同商討、合作意識的意識方面有待提高。
二、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湊,但在對條形統(tǒng)計圖的記錄方法上,介紹得不是很清楚,造成幼兒記錄結果有誤。
33、大班科學教案《變化的月亮》反思
活動目標
1.對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積極參與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樂趣。
2.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fā)生變化。
3.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月亮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月亮”組圖;“變化的月亮”圖片。
紙面教具:《月亮的變化》記錄單。
材料準備:操作材料“變化的月亮”;顏料、水粉刷、顏料盤、白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組圖聯(lián)系幼兒已有經(jīng)驗討論月亮的形狀
——天黑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月亮掛在天上,月亮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
——你看到過什么形狀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發(fā)放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探索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
——慢慢地拉動細繩,看看月亮的形狀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它有什么規(guī)律呢?
三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
——月亮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左邊的小月牙和右邊的小月牙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四
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月亮形狀變化規(guī)律
1.教師介紹繪畫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今天,教學活動為大班科學活動《變化的月亮》,主要是讓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fā)生變化。
34、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昆蟲總動員》
活動目標:
1、在與同伴的分享交流中,鞏固對常見昆蟲名稱和主要特征的認識。
2、培養(yǎng)觀察辨別細節(jié)的能力,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利用各種工具在校園里捕捉過昆蟲,和爸爸媽媽參觀過昆蟲館。
2、材料準備:多媒體制作——昆蟲小博士、昆蟲小偵探圖片數(shù)張或昆蟲錄像。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喚起回憶。
最近你們和爸爸媽媽參觀了昆蟲館,請給大家介紹看到的昆蟲名稱。
二、學當昆蟲小博士
1、挑戰(zhàn)一:看陰影猜猜我是誰?
2、挑戰(zhàn)二:躲起來猜猜我是誰?(出示昆蟲局部明顯特征)
(交流:天牛的觸角是它們年齡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帶刺的刀。瓢蟲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蟲是益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害蟲等)。
3、挑戰(zhàn)三:看看誰的眼睛最厲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圖片,合上圖片回憶有哪些昆蟲?
亮眼睛二:哪些昆蟲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開圖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種昆蟲?
4、挑戰(zhàn)四:從以下圖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蟲會和它們在一起?
(出示花、雷鳴記號、燈泡,猜出蜜蜂、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為自己當上昆蟲小博士而高興。
三、建造昆蟲館
1、昆蟲是個大家族,雖然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可是家族成員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從以上昆蟲中歸納發(fā)現(xiàn)昆蟲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貼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蟲館里來了許多蟲子,有一些不是昆蟲也混在里面,請小博士把它們找出來。
(教師將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獨角仙、蝸牛等都放進原來出示的昆蟲中,請幼兒分別把不是昆蟲的蟲子找出來。)
4、共同對照檢查對錯,說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蟲的朋友告別:“對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蟲館。”
(例如:蜘蛛八條腿、蝸牛沒有腿都不是昆蟲,蜜蜂符合昆蟲的特征要求,是昆蟲。)
5、蟲館開館。播放錄像,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35、獲獎教案大班科學教案《可愛的竹蜻蜓》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制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6、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7、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竹簽、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qū)動器)等。
活動過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并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簽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簽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2、解決的問題:怎樣做才能使竹蜻蜓飛起來? 試一試,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轉(zhuǎn)動竹簽使之旋轉(zhuǎn),像玩陀螺一樣。
(2)用橡筋射出。
(3)搓動竹簽使之飛起。
3、想一想,為什么有的竹蜻蜓飛不起來,而有的竹蜻蜓卻能飛起來?
(1)竹蜻蜓葉片翹翹的,就能飛起來。
(2)同伴的竹蜻蜓葉片是平的,就飛不起來。
4、試一試,讓竹蜻蜒飛起來。
(1)將竹蜻蜓葉片的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轉(zhuǎn)葉片時,注意旋轉(zhuǎn)方向。
5、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竹蜻蜓旋轉(zhuǎn)著飛起來了。
(2)竹蜻蜓能旋轉(zhuǎn)著向上飛,還能旋轉(zhuǎn)著向前飛。
(3)竹蜻蜓葉片傾斜方向一致,就能飛起來。
6、拓展應用。
(1)什么東西能像竹蜻蜓一樣旋轉(zhuǎn)著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機的螺旋槳。
②輪船的驅(qū)動器。
(2)生活中哪些東西像竹蜻蜓一樣有葉片也能旋轉(zhuǎn)卻不能飛?
①電扇。
?、陲L車。
?、蹞Q氣扇。
比一比,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幼兒分組進行游戲比賽。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活動延伸激發(fā)了幼兒的求知欲,給幼兒提供了繼續(xù)探索的方向。
36、大班科學教案《你喜歡什么昆蟲》反思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了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并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么?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征及習性.
(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么?(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為什么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吹轿米?、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等等。)
活動反思:
有愛心的小安妮因為喜歡昆蟲,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蟲和蛻下的皮,給昆蟲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在夢中,自己都變成昆蟲,感受當昆蟲的樂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昆蟲的喜愛。為了讓孩子了解昆蟲,課前讓孩子們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來。
1、注意學法的指導。緊扣 “愛”字,突出重點。在課堂上,以“愛”字貫穿全篇課文,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突出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教育,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課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在第二課時教學3——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圍繞課后問題“安妮很喜歡昆蟲,她是怎樣做的?”展開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勾畫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寫安妮怎樣做的句子;然后,具體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樣喜歡收集昆蟲的;最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后面的內(nèi)容。
2、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指導寫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體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能夠進行仿寫,通過檢查可以證實大部分孩子學會這一寫法。課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整篇文章都是圍繞我喜歡昆蟲來寫,但每個自然段寫一個方面。
37、大班科學教案《媽媽和寶寶》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錄像、講述、操作等活動,豐富和鞏固有關動物胎生、卵生的基本常識,形成概念,并能將其進行準確分類。
2、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表達對媽媽的愛。
3、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6、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7、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收集許多胎生、卵生動物的資料、書籍。
2、物質(zhì)準備:錄像兩段(青蛙產(chǎn)卵和胎兒出生)、音樂磁帶、動物卡片大一套,小若干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聽音樂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進入活動場地。
2、猜謎:青蛙,引出活動主題。
二、看錄像了解卵生動物的常識。
1、提問:剛才錄像里講得是青蛙媽媽產(chǎn)下了什么?卵是什么樣子的?卵經(jīng)過不斷變化、長大,最后變成了小青蛙,這時的小青蛙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2、小結:象青蛙先產(chǎn)下卵,卵再不斷變化長大,最后長成和媽媽一個模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
3、擴散性思維: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卵生動物?(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
三、了解胎生動物的常識。
1、幼兒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
2、出示動物圖片:袋鼠媽媽生下的是誰?它長得怎么樣?豬媽媽一生下來的就是誰?小豬長得怎么樣?(引導幼兒觀察小豬、小袋鼠一生下來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
3、小結胎生動物的常識:這些小寶寶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得一樣,就叫胎生動物。
4、發(fā)散性思考:那大象媽媽是胎生還是卵生?還有哪些動物也是胎生動物?
四、分類操作,鞏固知識。
1、請幼兒將提供的動物卡片按胎生和卵生進行分類。
2、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分類作品,請幼兒作評價、
3、分對的幼兒各自取下分類板后的小紅花貼上,表揚自己。
五、看錄像,了解人也是胎生。
1、提問:動物有卵生和胎生,那我們?nèi)四?小朋友你知道你從哪里耿的嗎?你在媽媽肚子里是什么樣子的嗎?
2、看錄像,教師作講解。
3、小結:人也是胎生的。
六、愛媽媽的情感教育。
1、提問:媽媽生下小寶寶后要做些什么事呢?
2、請幼兒大聲地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七、結束活動。
幼兒聽《搖籃曲》學媽媽平時哄寶寶睡覺的動作,并輕輕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緊緊圍繞《綱要》中關于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努力采用積極鼓勵、啟發(fā)誘導的正面教育的方法,將語言、音樂、社會活動滲透與科學活動中去,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我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整個課件貫穿整節(jié)課,開始用猜謎的方法導入,引出下面的內(nèi)容:青蛙產(chǎn)下的卵變成青蛙、雞蛋變小雞,總結出卵生動物的特征,運用豬媽媽和小豬進行比較總結出胎生動物的特征,運用擴散思維法讓幼兒說出什么是胎生動物什么是卵生動物,在此過程中幼兒積極發(fā)言,我強調(diào)孩子們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當孩子說到人也是胎生動物時,我把這個懸念留了下來,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了鋪墊。通過操作圖卡讓幼兒鞏固復習胎生、卵生的動物,我運用比賽的規(guī)則讓幼兒來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兒興趣高、積極的參與活動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高潮,這時讓幼兒從高潮過度到靜的狀態(tài),我出示了課件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動畫,立即吸引了幼兒,和懸念銜接,通過觀察總結出人也是胎生動物,從而又引發(fā)情感教育:媽媽懷胎十月諸多不便、還為我們干什么?她很辛苦我們該對媽媽說什么?在輕柔的搖籃曲中結束本活動。
課件貫穿整節(jié)課,動中有靜,靜中又動是我本活動的優(yōu)點層層遞進,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服務。收到良好的效果。
38、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茫茫的沙漠》
活動準備
1、有關沙漠的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在地上自制沙漠迷宮圖(圖中有駱駝、響尾蛇、仙人掌、駱駝刺等沙漠里的動植物)。
3、在班級里布置有關沙漠的主題圖片,幼兒對駱駝、響尾蛇等動植物已有初步的知識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錄像認識沙漠,知道沙漠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2、運用游戲、交流討論的方法初步了解沙漠里的動植物,以及與人們的關系。
3、對神秘的大自然產(chǎn)生探索欲望,萌發(fā)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過程
1、觀看沙漠里的優(yōu)美自然風光,了解沙漠的特征。
(1)、教師與幼兒共同觀看錄像第一段,幫助初步了解沙漠。
※ 教師:你們剛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樣子的?
※ 教師小結:沙漠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沙,如果刮大風,天空上、大地上都是黃黃的一片。
(2)、教師與幼兒繼續(xù)觀看白天和晚上的沙漠錄像,進一步了解沙漠。
※ 教師:沙漠里的白天是怎樣的?晚上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 教師小結:沙漠上很少見到動植物,水很少,很干燥,白天很熱,晚上又很冷,沒有人住的房子,也沒有人在沙漠上生活。
(3)、教師:為什么我們?nèi)祟惒辉敢庾≡谏衬锬?
※ 教師小結:因為沙漠中很少有水,一般植物不易生長,人和動物都要喝水,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取水。氣溫的變化又大,不適宜我們?nèi)祟惡蛣游铩⒅参锏纳钌L。
2、游戲與討論結合,豐富對沙漠里動植物的認識。
(1)、教師:沙漠里的天氣太惡劣了,沒有人愿意住在沙漠里,但也有一些堅強的動物、植物在那里勇敢地生活、生長了下來。你知道是哪些動植物嗎?(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大膽發(fā)言,教師不予評價。)
(2)、幼兒走迷宮游戲,認識沙漠里的動植物。
※ 教師:沙漠里究竟生活著哪些動物?生長著哪些植物呢?走完這張沙漠迷宮圖,你就知道了。規(guī)則是如果路上有動物、植物擋著就不能通過。
※ 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幼兒有序地走迷宮游戲,邊走邊說看見了什么動物或植物。
(3)、教師:你剛才在沙漠里遇見了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4)、教師:它們中誰是有危險的?誰又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
※幼兒分組交流、討論,教師巡回傾聽。
※集體交流,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把有危險的動、植物圖片貼在一邊,沒有危險的貼在另一邊。
(5)、討論:“沙漠之舟”─駱駝為什么能長時間在沙漠行走?
(6)、討論:仙人掌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長?
3、引導幼兒了解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1)、教師(讓幼兒觀看沙漠刮大風的錄像)知道嗎?沙漠也會發(fā)脾氣,看!沙漠里刮起大風后是什么景象?
(2)、 討論:①沙漠里常常刮起這么大的風,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谠鯓臃乐紊衬臄U大和危害?觀看治沙的錄像。
(3)、教師小結:由于人們不斷地砍樹,破壞森林,現(xiàn)在沙漠還在不斷擴大。人們在沙漠的邊緣植樹,使沙不被狂風吹到農(nóng)田中,防止沙漠的擴大。我們小朋友也應該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
活動延伸
1、繪畫:茫茫沙漠。
2、沙盤游戲:植樹治沙。
3、收集有關沙漠的故事、圖片,相互交流,并在主題區(qū)展示。
39、大班科學教案《空氣的力量》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xiàn)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盤上的?
2、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么感覺?怎樣輕松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nèi)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松開手,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么?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后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并知道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中主要通過多次實驗,探索利用小紙片使杯子里的水倒過來而不流出來的方法,來感知空氣的壓力。環(huán)節(jié)中粘鉤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fā)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40、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六一禮品超市》
活動目標:
?、闭J識 1 元、5 元、10 元的人民幣。
?、材苷_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六一禮物的游戲,掌握簡單的付錢方式。
?、诚矚g同伴玩購物禮物的游戲,感受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蔽镔|(zhì)準備:布置一個“六一禮物超市”,分別擺放各種禮物及價格牌,價格均為 1 元、5 元、10 元;幼兒每人自備小錢包,內(nèi)裝有 1 元、5 元、10 元的硬幣和紙幣;教師自制課件《認識人民幣》
?、步?jīng)驗準備:掌握 10 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參觀六一禮物超市,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六一兒童節(jié)馬上要到了,你想給好朋友送什么禮物?我們用什么去買禮物?
二、引導幼兒觀察自己錢包里的人民幣,初步了解人民幣的外形特征及名稱。
?、币龑в變鹤杂捎^察,與同伴交流,發(fā)現(xiàn)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小結:這是我們買東西用的錢,我們穿的衣服、用的家電,吃的菜等都要用錢
來買。我國的錢叫人民幣,上面都有國徽、“中國人民銀行”的漢字以及表示錢數(shù)的數(shù)字、漢字等。他們也有許多不同點,如有硬幣和紙幣之分;上面的圖案、數(shù)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灿螒?看誰找得快。
玩法:教師說出人民幣的面值,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相應的人民幣,看誰舉得又快又準確。如教
師說:“請找出 1 元的硬幣?!庇變喝∠鄳娜嗣駧?。
三、出示教師課件,了解 1 元、5 元、10 元之間的換算關系。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教師課件,初步理解 5 元=5 個 1 元的換算關系,鼓勵幼兒自
主探索 10 元與 1 元和 5 元的換算關系。
四、第一次“禮物超市”購物,初步了解購物付錢的幾種方法,鞏固 1 元、5元、10 元之間的換算關系。
1.玩法:幼兒帶著錢包,到“禮物超市”選購禮物,每人一件,并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教師擔任,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提問: 5 元 (10 元)的商品有幾種付錢方式?如 5 元的兩種付錢方式:用 1 個 5
元或 5 個 1 元來付錢。10 元有三種付錢方式。
五、第二次購物,發(fā)現(xiàn)多種付錢方法,初步探究最簡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兒到“禮物超市”選購禮物,每人兩件,收銀員可由能力較強的幼兒或老師擔任,教師重點觀察提示幼兒付錢方法。
2.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問題:“你買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如 6 元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 6 個 1 元的來付錢,或用 1 個 5 元和 1 個 1 元合起來付錢。第二種付錢方法簡便多了。
六、引導將買到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與朋友一起是快樂幸福的事。
41、大班科學教案《東西不見了》反思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東西不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難點: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只玻璃杯、鵝卵石。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每組三種實驗材料,分別為面糖、砂糖、方糖;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
3、袋裝果珍、泡騰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fā)生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用品。
(1)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么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nèi)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樣子(形狀),什么顏色,什么滋味?(豐富詞匯: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2、開始做實驗。
教師預設問題,把這些糖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那一種糖會先溶化?
實驗一: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么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后,又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糖化的快。
(3)指導幼兒做記錄,那種糖化的快,用數(shù)字1、2、3表示。
(4)幼兒將自己配制的飲料喝完,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淖羁斓奶鞘鞘裁葱螤畹?,最慢的呢?
教師小結:一些物質(zhì)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xiàn)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
實驗二:
(1)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那個碗里的糖化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果。
教師小結:可溶于與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后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調(diào)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生活經(jīng)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里?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jīng)驗。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又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戲性的內(nèi)容。整個活動的步驟比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強,操作過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現(xiàn)象,進而發(fā)展發(fā)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激發(fā)求知欲。在整個活動進行中,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現(xiàn)象,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幼兒園大班活動設計:好玩的泥鰍
-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小螞蟻力氣大
- 大班游戲科學教案:神奇妙妙瓶
- 教小孩子認識肥皂的教案:多彩的肥皂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多多鞋店
- 讓小孩了解光線能穿透物體的教案
- 讓小孩了解現(xiàn)代通訊工具的教案
- 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的優(yōu)秀教案
- 教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的教案
- 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的教案
- 激發(fā)小孩珍惜土壤的情感的教案
- 教孩子了解沙塵暴的教案
- 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與習性的教案
- 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的教案
- 關于孩子說謊怎么辦的解決辦法
- 和小弟弟們談青蛙
- 以“三個有心,創(chuàng)造三種和諧”
- 簡短祝開心快樂句子146句
- 小班美術教案《五彩的樹林》反思
- 面膜網(wǎng)店橫幅朋友圈文案31句
- 霸氣女生專用昵稱40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