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時下很流行,正在成為父母增加孩子過重負擔的理由,成為“逼”孩子過早地求學、過濫地學技藝的“經(jīng)典口頭禪”。
2、美國研究孩子心理的專家格塞爾認為,支配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成熟,一個是學習,而成熟更為重要。不成熟就無從產(chǎn)生學習,學習只是對成熟起一種催化作用。人為地任意提前訓練,會給孩子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P>
3、今天,我們?nèi)匀粦斚裉招兄壬鲝埖哪菢樱航夥藕⒆觽兊氖?,讓他們盡情去玩;解放孩子們的腳,讓他們到處去跑;解放孩子們的腦,讓他們自由去想。還孩子一個愉快幸福的童年,發(fā)展他們自由自在的天性
時下,有一個說法挺時髦,很流行,甚至還有些誘人,說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P>
然而,流行未必就是好事。至少,這種說法如今在一些父母那里,正在成為增加孩子過重負擔的理由,成為父母“逼”孩子過早地求學、過濫地學技藝,以致過分地苛求的“經(jīng)典口頭禪”。這就有些誤導了。所以,有必要對此甄別一番?!?/P>
質(zhì)疑之一: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不適當?shù)某敖逃斪飨冗M理念來接受,忽視了孩子階段性成熟的內(nèi)在要求?,F(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重學習甚于生理成熟,自覺或不自覺地“催生”,如較早要求孩子學會加減乘除,其實這并不一定就會在智力開發(fā)或能力培養(yǎng)上取得競爭優(yōu)勢,引導不當,反而會產(chǎn)生負面效應。美國研究孩子心理的專家格塞爾認為,支配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成熟,一個是學習。兩者權(quán)衡,成熟更為重要。他曾做了一個頗著名的實驗―――雙生子爬梯。其中一個從出生后48周起,連續(xù)6周每天作10分鐘爬梯的訓練,到第52周,他能熟練地爬上5級樓梯。同時,另一個從53周才開始進行爬梯訓練,兩周以后,不用旁人幫助,就可以爬到樓梯頂端。由此,格塞爾得出結(jié)論:不成熟就無從產(chǎn)生學習,學習只是對成熟起一種催化作用。顯然,孩子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人為地任意提前訓練,會給孩子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以致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質(zhì)疑之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往往是把父母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有的父母對學齡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和訓練,期望孩子入學后,學習起點比別人高,在競爭中占有優(yōu)勢,同時滿足自己虛榮的需要。一些父母唯恐孩子“吃”得不夠,一歲教認字,二歲學數(shù)數(shù),三歲練鋼琴,五歲就盼望成為小畫家。有一位父母為4歲的孩子安排了四五種藝術(shù)類項目,每天晚上直練得孩子在琴架上打瞌睡。這些父母對孩子,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一晚上成就一個天才。然而,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否有益,孩子的身心感受如何,父母卻很少考慮和顧及。
質(zhì)疑之三: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分強調(diào)出人頭地,太看重所謂的輸贏,實際上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本應是無憂無慮,可為了兌現(xiàn)父母要其當“名人”的愿望,為了做所謂的“哈佛女孩”、“耶魯男孩”,整天學英語、背唐詩、學鋼琴、讀名著、學跳舞、練網(wǎng)球,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自由活動時間,一天到晚都被成人安排著。這樣的孩子,也許離“哈佛女孩”近了,但快活的童年卻因此無影無蹤,了無生趣。父母制造天才的努力,無意中異化成對孩子的摧殘。而過早地擠入競爭的行列,以及一味要贏的偏執(zhí),也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健康心態(tài)的養(yǎng)成?!?/P>
什么叫“起跑線”?如果僅僅定位在幼兒,這并不準確,盡管幼兒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階段。事實上,踏過起跑線后的途中跑、加速跑和沖刺,也許更加重要。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我們至今尚未培養(yǎng)出獲諾貝爾獎的人才,但我們的基礎(chǔ)教育并不落后,那么為什么中國的孩子在起點上領(lǐng)先卻輸在終點?所能回答的,或許只有一句話:中國的孩子早熟,而早熟的孩子未必具備發(fā)展后勁。有道是,早熟未必是福。一如古人云:“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边@種智力早熟,因為忽視了非智力因素,如自信、毅力、誠信、思考等而顯得有些落伍。審視我們的應試教育,其很大的弊病也在于把孩子當成知識的容器,搞拔苗助長,恰如對瓜果大量使用激素,結(jié)果只能導致孩子畸形的早熟、素質(zhì)品位的降低和創(chuàng)造力的缺失。
所以,在今天,我們?nèi)匀粦斚裰逃姨招兄壬鲝埖哪菢樱航夥藕⒆觽兊氖?,讓他們盡情去玩;解放孩子們的腳,讓他們到處去跑;解放孩子們的腦,讓他們自由去想;解放孩子們的嘴,讓他們隨意去唱去說。還孩子一個愉快幸福的童年,發(fā)展他們自由自在的天性,培養(yǎng)他們樂觀生活的信念,這比什么都好?!?/P>
顯然,在所謂“起跑線”上以輸贏論“英雄”,并不符合育兒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均衡性。我們的父母應當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道理:人生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既要學會贏,也要輸?shù)闷?,而且能在輸輸贏贏之中造就成功的人生?!?/P>
轉(zhuǎn)載自《文匯報》
- 石榴娃娃
- 任性,寶寶的一種心理需求
- 孩子15種表情背后的真相
- 對孩子,你是說到做到嗎?
- 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 是父母,就應多陪陪孩子
-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
- 教育消費10年增了20倍
- 幼兒人格智能的培養(yǎng)
- 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 果斷性格從小培養(yǎng)
- 爸爸是什么
- 新的兒童觀
- 敏感、粗心、暴躁你是哪一類父母
- 教學心得蒙臺梭利的認識和自己的體會
- 蔡家中心幼兒園工作計劃
- 愛情誓言12字短句210句
- 簡短喪句245句
- 中班語言教案《小豪豬送蘋果》反思
- 幼兒園教案大班自然教育奇妙的植物色素反思
- 大班體育活動《紙的游戲》教學設(shè)計
- 微信群網(wǎng)名好聽吸引人370個
- 吸引人的酒店名字大全63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