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可燃冰清潔無污染能用千年

海底可燃冰清潔無污染能用千年

海底可燃冰清潔無污染能用千年

  可燃冰能供人類用1000年

  燃燒后不留污染 各大洋均有分布

  如果開采不當,會引起強烈的溫室效應,甚至海嘯、海水毒化

  日前有媒體報道說,俄羅斯薩哈林島東北部近海海底發(fā)現(xiàn)了一處綿延幾百公里的可燃冰礦床,因而成為日俄兩國爭奪的焦點。有專家預測,可燃冰至少能為人類提供1000年的能源,它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成為“21世紀的新能源”。那么,可燃冰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能源呢?

  海底寶貝來之不易

  可燃冰是天然氣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外形與冰相似。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氣體,因此極易燃燒。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shù)十倍,而且燃燒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避免了最讓人們頭疼的污染問題??茖W家們如獲至寶,把可燃冰稱作“屬于未來的能源”。

  可燃冰這種寶貝可是來之不易,它的誕生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溫度不能太高,如果溫度高于20℃,它就會“煙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溫度最適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壓力要足夠大,海底越深壓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穩(wěn)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氣源,海底古生物尸體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后會產生甲烷。所以,可燃冰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

  全球分布區(qū)多達116處

  根據(jù)專家預測,全球蘊藏的常規(guī)石油天然氣資源消耗巨大,預計在四五十年之后就會枯竭。能源危機讓人們憂心忡忡,而可燃冰就像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珍寶,它年復一年地積累,形成延伸數(shù)千乃至數(shù)萬里的礦床。僅僅是現(xiàn)在探明的可燃冰儲量,就比全世界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加起來的儲量還要多幾百倍。

  科學家的評價結果表明,僅僅在海底區(qū)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積就達4000萬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總面積的1/4。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可燃冰分布區(qū)多達116處,其礦層之厚、規(guī)模之大,是常規(guī)天然氣田無法相比的。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的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0年。

  開采不當會引發(fā)災難

  天然可燃冰呈固態(tài),不會像石油開采那樣自噴流出。如果把它從海底一塊塊搬出,在從海底到海面的運送過程中,甲烷就會揮發(fā)殆盡,同時還會給大氣造成巨大危害。為了獲取這種清潔能源,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開采方法??茖W家們認為,一旦開采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那么可燃冰立刻會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

  相反,如果開采不當,后果絕對是災難性的。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從而引起強烈的溫室效應。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出了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所以,可燃冰的開發(fā)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

  相關鏈接

  世界各國

  競相開發(fā)可燃冰

  1960年,前蘇聯(lián)在西伯利亞發(fā)現(xiàn)了可燃冰,并于1969年投入開發(fā);美國于1969年開始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日本開始關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邊海域的可燃冰調查與評價。

  2000年開始,可燃冰的研究與勘探進入高峰期,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其中。其中以美國的計劃最為完善――總統(tǒng)科學技術委員會建議研究開發(fā)可燃冰,參、眾兩院有許多人提出議案,支持可燃冰開發(fā)研究。美國目前每年用于可燃冰研究的財政拔款達上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