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23課鳥的天堂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23課鳥的天堂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23課鳥的天堂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1、五年級上冊23課鳥的天堂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23課鳥的天堂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鳥的天堂》對這屆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之前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出現過,在備課時我就有點迷茫:之前學過的課文那我這次應該教什么呢?蘭老師在之前的課文中已經對動態(tài)描寫、靜態(tài)描寫拓展了寫作我是否還要教寫作呢?關于教學內容,我聽取了傅老師的建議類文閱讀。我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帶學生回顧了作者兩次去到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并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榕樹的大和茂盛、鳥的多和歡快,領悟作者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第二課時讓學生閱讀了另一位作者的文章《好一個鳥的天堂》,從中比較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習除了動態(tài)描寫、靜態(tài)描寫以外的描寫景物的方法虛實結合、多角度。兩節(jié)課上完后,我明顯感覺到學生對第二課時的內容更感興趣,因為是新鮮的,而課文內容對他們來說已經很熟悉了,再去花大量時間講授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教語文不僅僅是教課文,更重要的是教策略方法。

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這是我第一次給五年級的學生上課,我對于他們現有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不是很了解,所以這次的字詞教學準備得不夠充分。我以為高年級的學生閱讀障礙不大,在字詞方面的教學可以一筆帶過,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讀了兩遍生字后就簡單講了三個詞語,未對多音字顫進行詳細講解,也沒有拓展暇的形近字,致使學生理解不透徹,自然就不容易記住。課后想想,確實是自己不夠細心、沒有考慮周全,我應把顫的兩個讀音及組詞展示在課件上,而不是口頭表述,應引導學生關注暇是日字旁,從而讓他們理解這個字的含義及應接不暇的意思,并拓展形近字加深印象。

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把課堂還給學生。第一課時我上得有點糟糕,主要是因為學生不積極發(fā)言,而我又沒有想辦法引導,只顧著自己要完成教學內容,忽視了學生的存在。這導致我在指導朗讀環(huán)節(jié)忘記給予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只做到了授人以魚卻沒做到授人以漁。要是課上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處理節(jié)奏、重音的方法,那以后換成其他文章,朗讀也不是問題了。為了激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傅老師叫我第二節(jié)課把彩虹糖帶上,因為有了獎勵學生就會更有動力。果真,第二課時的效果確實好很多,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表達的欲望,而我的課也越上越順利,大家暢所欲言,共同探討自己喜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通過課后和蘭老師、傅老師的溝通,我意識到上課應多多關注學生,關注哪些學生愛發(fā)言、哪些學生不愛發(fā)言、不發(fā)言是因為沒聽懂不知道還是知道答案卻不敢表達,作為一名老師,就應該時刻為學生著想。

2、二年級上冊識字2:樹之歌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識字2:樹之歌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樹之歌教學反思1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了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后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說說這些樹木的特點,并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fā)了學生的說話熱情。

  課堂上,我也重視對學生背誦的指導,通過填空的形式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加強學生的記憶,大部分學生能當堂把這首兒歌背誦出來。當然課堂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對生字書寫的指導還不太夠,少數學生把桂和掛兩個字混淆了,部分學生在寫松字時不夠規(guī)范,右邊的`公撇和捺的位置關系不對,在以后的課堂上我要加強生字書寫方面的指導。

樹之歌教學反思2

《樹之歌》是統編教材二年級語文上冊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兒歌,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所以當我接觸這篇課文時,我便想著我要把它展示的更完美。所以昨天下午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來準備這篇課文,我覺得如果只是簡單地立足于文本分析,有點太對不起它本身的意義。于是我把它當成一篇科普文來講。

在課堂上既給孩子們展示了每一種樹木的圖片,因為現在的孩子離自然太遠了,而且很多樹木我們生活的附近并沒有,所以圖片是最簡單的一種介紹方式。對于每一種樹木,我都給他們拓展,特別是講到白楊樹的時候,因為自己本身去到過新疆,所以我給他們講了很多關于新疆的東西,天上啊、沙漠啊等等,還告訴他們連新疆的羊肉都是帶著淡淡的草香的,而不是膻味。講到銀杏樹的時候,我告訴他們在西安的大觀音寺里有李世民親手種下的一棵銀杏樹。這棵樹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告訴他們如果這些樹要是能說話,我們的生活該多精彩,它肯定要不分晝夜地給我們講述朝代的更替和古往今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后我把立足點落到孩子們的價值觀上,我告訴他們我們所在的祖國有許多美里的河山,你們的世界不只是眼前的一座山一條河,你們應該努力走出這座大山,去聽海浪翻滾的聲音,去感受沙灘的柔軟,去領略泰山黃山的險峻,去感受雪山的春潔......你們應該用腳去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而這一切都需要你們今天和明天不懈地努力來實現,努力學知識,努力學做人,努力學會愛,愛生活,愛自己、愛別人。我不知道我每次給他們講這些應不應該,但我想如果我時刻能像念經一樣一直在他們的耳邊念叨,我相信一定能讓我在未來看到希望。

每一堂課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因為今天帶著匆忙的心去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有很多本來預設的內容沒有給孩子們提到。比如本來計劃在講白楊樹的時候,我想給他們讀一讀茅盾的《白楊禮贊》,凡是讀過這篇文章的人,大抵應該都能感受到這篇文章的魅力;計劃講木棉樹的時候,要給他們讀一讀舒婷的《致橡樹》。也許在他們這樣一個年紀讀這些文章或者詩歌,根本領略不到其中的感情,但任何東西我相信只有聽過、見過,一定會裝到自己的記憶里。而在許久之后,這些塵封的記憶會在某一刻被悄然喚醒。然而這一切都在匆忙后完全忘記了,這是今天一個小小的遺憾。

3、二年級上冊識字1:場景歌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識字1:場景歌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回顧這次公開課,我在磨課研討中得到了成長,現反思如下:

一、放低身段 走進兒童

在朱老師第一次聽完我上《場景歌》時,就給我指出了課堂語言不夠規(guī)范、沒有走進兒童的問題,這一問題直接導致了我在課堂上無法與兒童形成真正有效的交流,大多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對于我提出的問題無法完全理解,加之我沒有用兒童的語言與他們對話,所以他們沒有得到我的引導,也就給予不了我想要的回答。針對這一問題,朱老師指導我修改了教學設計的內容,并要求我放下老師的身段,走進兒童中去,在設計學生看圖說話時,朱老師要求我把提出的問題兒童化,用:這些景色美嗎?你喜歡這些圖片嗎?你能加上量詞向我描繪一下嗎?在學生回答后,可以設計評價語:你們一下就記住了這些迷人的景色,真了不起!在這樣的語言中去鼓勵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

二、深入解讀文本 落實課標要求

這一篇課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韻文,也是低段的一節(jié)識字寫字課文。在備課時,第一要務就是要關注語文課程標準對于低段識字寫字教學的具體要求,課標關于低段識字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讓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不僅僅只關注學生是不是把字寫正確,還要關注如何讓學生有趣的識字,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猜謎語等方式讓學生來識記,在寫字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關鍵筆畫的穿插,低段的學生在觀察生字時會有很多很好的想法,這時老師應該鼓勵他們,及時肯定他們的想象力,同時也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寫字指導并強調寫字姿勢。朱老師說對于每一節(jié)課的備課都要認真落實課標的目標要求,不能降低或者拔高目標,要站在兒童的視角來備課,做到心中有學生。

三、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以兒童為中心

在執(zhí)教本課時,我總是覺得整節(jié)課都是自己講得多,學生回答的少,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在我的預設之中,課堂給予學生思考、回答的時間少之又少,也沒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導致整節(jié)課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課堂是痛苦的,因此很多學生到后來就坐不住了。對此,朱老師指導我要轉變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要立足兒童,以兒童為中心,把老師變成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積極與學生合作,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課堂充滿活力,變成兒童真正喜歡的課堂。

四、在反思中成長

縱觀本次送教活動,不僅讓我上好了一節(jié)高質量的示范課,也給了我一次成長和鍛煉。從最開始備課時的無從下手、方向不明,到課堂中我過多的講解導致學生出現的低參與度,再到研磨時發(fā)現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與短板,這一過程是一次不斷的推翻重構和不斷的自我否定所換來的成長歷程,它不僅讓我更好地把握了教材,掌握了教學方法,也讓我找到了自己在專業(yè)發(fā)展上的短板。對于青年教師而言,這樣的反思、否定、重構的教學經歷,是助力我們專業(yè)成長最真實、最難得的一種方式,在經歷一遍遍推到重來、不斷否定的內心痛苦之后,換來的是在課堂上的涅槃重生,是在專業(yè)發(fā)展道路上邁出地重要一步。所以在最后定稿時,我忽然覺得自己的思路變得更開闊,語言的表述也更規(guī)范,當時的心情也從茫然疲憊中釋然,變得輕松而豁達。仿佛置身山頂,有獨攬眾山之感。我的提升,換來的是示范課上學生的靈動,課堂氛圍的融洽,小組合作交流的高效,整節(jié)課的精彩與豐富。

總而言之,執(zhí)教《場景歌》這一次送教活動,是在專業(yè)上對我的一次重新塑造,它不僅讓我更好的使用了統編教材,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專業(yè)發(fā)展中的短板與不足,給我今后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guī)е@樣的成長經歷,不斷探索更廣闊的領域與空間。

4、三年級上冊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一 導入課文

這篇課文與我們學過的課文很不一樣。除了大大的字,還有小小的字。

這些小小的字,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做旁批。(一起念)

今天,我們要從旁批里面學習一個本領。(板貼:預測)一起念。

要想學好本領,我們要把課文先讀好。

二 讀課文,指導預測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評價,指導:

(1)很好,一字不差。

(2)讀到這兒,老師要提醒你,你的小眼睛應該往課文的左邊移,我們一起讀旁批的內容。你看,圖中的老屋慈祥地笑,你猜老屋會答應嗎?我們可以根據圖片預測。(板:圖片)那么,我們預測得準嗎?接下來讀。

(3)這會我要提醒小朋友們,眼睛要往右邊移,因為右邊有旁批。這次誰來念旁批?(生讀)在我們生活中,你們做什么事情,一直被不斷打擾的時候,你會怎么樣?我們根據生活經驗來預測,老屋可能會不耐煩了。(板:生活經驗)老屋真的會不耐煩嗎?往下讀。(生讀)

(4)指導一起念旁批。旁批為什么這么寫呢?為什么要在這句話的旁邊寫旁批呢?(生:因為每一次)你找到了第幾小節(jié)?男女生分讀。好,我們大家一起發(fā)現了預測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根據文章內容預測。(板:文章內容)

2.同桌合作學習下面的三次預測。

(1)三次預測,我們發(fā)現了預測是有根據的,不是隨意猜的?,F在,還有幾次預測。同桌自己讀一讀,商量一下,看看這些預測用的是哪一種方法呢?(同桌合作學習)

(2)同桌匯報,交流:

第一處旁批,根據生活經驗來預測。

第二處旁批,根據文章內容來預測。

最后一處旁批:

旁批為什么這么寫?有多少人覺得老屋不會倒?你們還有其他的根據嗎?

你們都是根據文章內容來猜測。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生說,題目是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師小結,我們可以根據也可以根據(板書:題目)掌握鼓勵他!

3.分角色讀課文。

我們班小朋友朗讀很厲害,我們來讀一讀。四個角色:小貓、小蜘蛛、母雞、老屋。

(1)分角色讀第一部分。(小貓、老屋)

讀得怎么樣?師指導朗讀,聲音壓低一點。齊讀。

小貓,你為什么要這么讀?為什么前面不那么歡快?(生:心情不一樣了)對呀,心情不一樣,語氣也不一樣。男女生合作讀第一部分。

(2)讀得真好!我們就這樣往下讀。男女生繼續(xù)合作讀。

讀完母雞部分,師建議:男生聲音清亮,但不夠整齊,這么多女生能讀成一個人的聲音,但聲音有點小。我們互相學習。男女生接著讀小蜘蛛部分。

三 預測故事的結尾

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但是故事并沒有結束。湯老師邀請作家慈琪把文章的結尾寫出來,慈琪會怎么寫呢?

1.同桌討論。

2.交流:慈琪會怎么寫?

(1)接下來還會有小動物請老屋幫忙。還有哪些小朋友也這么預測?

(2)從此,有很多小動物來老屋這里

師:哦,你根據文章的內容來預測的。我們看看慈琪是怎么寫的,哪些是你預測到的,哪些沒有預測到?出示故事結尾

又過了許多年,老屋更破舊了,看起來像一堆破爛的木頭,身上落滿陽光和灰塵。房梁和窗框都靜悄悄的,雜草已經長得很高了

交流。出示:

其實,老屋并非感到麻煩,而是期待著自己被需要,期待著有人不停上門找它幫忙。它不想孤獨地倒下去,這才是它總也倒不了的原因。

總結板書的預測方法,生齊說。

四 預測一個新的故事

1.出示圖(《莫夫里太太家的怪物》),你會怎么預測?

(1)根據題目來預測

(2)根據以前讀過的書來預測。

(3)看圖來預測。

想讀一讀故事嗎?出示故事,師生合作讀前兩個情節(jié)

星期一,莫夫里太太出家門,她買回了一大車白砂糖。大家都在說說什么?說那大怪物要把小山那么高的白砂糖都吃洮光。這樣一來,怪物看起來既溫順又漂亮。

星期二,莫夫里太太出家門,她買回了二十七打新鮮雞蛋。大家都在說說什么?說那大怪物每天早上一定要用蛋汁梳頭發(fā),那可是個愛美的怪物哦,就像我們用摩絲一樣。

星期三,莫夫里太太出家門,她買回了五十八包奶油。大家都在說說什么?

星期四,莫夫里太太出家門,她買回了

2.小組合作預測,完成作業(yè)單。

作業(yè)單是依據上面故事的預測,根據故事的內容,填寫預測內容,選擇預測依據。

(1)交流。

(2)想不想繼續(xù)讀故事?師出示:

星期五,莫夫里太太出家門,她買回了四百六十四瓶果醬。大家都在說

說什么呢?

3.預測結果與原文不一樣怎么辦?

一個故事可以有好多好多結局,作者有作者想法,我們有我們的想法,我們

可以給故事設計不一樣的結局。

再次總結板書。

5、三年級上冊8課賣火柴的小女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8課賣火柴的小女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這個童話故事的內容早就被人們概括成:

一年一度的新年除夕,是大家歡樂的日子,但有的人卻在挨餓。這種饑餓在天真的孩子身上就特別顯得尖銳,特別是當地(或他)看到好吃的東西到不了口的時候。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照出對面樓上有錢人家的餐桌: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上面有精致的碗盤,填滿了梅子和蘋果的、冒著香氣的烤鵝。更美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出來了,背上插著刀叉,蹣跚地在地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姑娘面前走來。這時火柴就熄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濕又冷的墻。最后她死了在舊年的除夕凍死了。在這里安徒生安慰讀者,說她和她的祖母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飛到既沒有寒冷、也沒有饑餓、也沒有憂愁的地方她們是跟上帝在一起。但這只是一個希望。真正的光明和快樂得自己去創(chuàng)造。上帝是沒有的。小女孩究竟還是死了。

一、復習導入

1、齊讀生字。

乖巧 赤腳 衣兜 蜷縮 凍僵 火焰 蠟燭 火柴梗 薄紗 櫥窗 圣誕 兩腮

二、初讀課文

1、修改課題,句式訓練。

①賣火柴的小女孩真 。

可愛,可憐,幸福,窮苦

②賣火柴的小女孩真 。因為 。(用文中的話,或加上自己的話)

可憐:因為她光著腳在大街上走,而且還下著雪。(師評:對于天氣的補充非常關鍵。)

可憐:因為她光著腳走路,腳上凍得紅一塊紫一塊。

幸福:因為她死了,不用再忍受痛苦寒冷,而且還能和最愛她的奶奶在一起。

可憐:因為她賣不掉火柴,回家要被爸爸打。

可憐:因為她蜷縮著身子,坐在墻角。

③小結:天寒地凍,小女孩還在外面走,此時她身上感覺如何?寒冷。

一根火柴也沒有賣掉,回家還要挨打,可見這戶人家怎樣?貧窮。

大年夜,別人在家里合家團聚,吃著晚餐,而小女孩卻怎樣?饑餓書中介紹她的家是怎樣的情況?(第4段)此時小女孩有家回不得,不僅僅是苦,而且孤零零地在冰天雪地中。孤苦。

三、精讀課文,展開想象。

1、朗讀指導,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①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

②老師范讀第2自然段

③學生仿讀第3自然段

④師生接讀第4自然段

指導朗讀長句:雪花落在她(她讀得短促)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披在肩上。

指導情緒遞進:她覺得更冷了。

2、抓住劃火柴,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

(1)文中哪個自然段寫到小女孩真幸福?

最后一段,齊讀。

(2)小女孩怎樣得到她的幸福?她幸福了幾次呢?

每一次都和她劃火柴有關。

(3)學習第一次劃火柴

①劃了火柴,她看到了什么?一個大火爐。

②朗讀相關的語句: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

如果你是這個小女孩,此刻你想到什么?

多么溫暖,太舒服了;心也變溫暖了;要把火爐賣掉(學生沒有生活體驗,第一次想象還不是很開闊。)

③繼續(xù)讀下去:唉,這是怎么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如果你是小女孩,此刻你會怎么想?

大火爐去哪了,我好想再暖和一下?。。ㄕf出自己的遺憾和驚訝。)

④你會不會緊接著再劃一根火柴?

為什么小女孩不拿一把火柴,而只劃了一根呢?

她沒賣掉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聯系上文,感受火柴的珍貴。)

(4)想象交流:后幾次劃火柴時女孩的心理活動。

①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

第2次:烤鵝,第3次:圣誕樹,第4、5次:奶奶。

②小結學習方法:小女孩劃開火柴時看到的情景,想象此刻她的心情;火柴熄滅,眼前的情景消失后,再想象她的心情。

③任選一部分,仔細讀讀,交流自己的想象。

看到圣誕樹時,小女孩想:如果我把它買下來一直留著,那該多好。

看到烤鵝時,小女孩想:我終于可以吃點東西了。當烤鵝消失時,她想:這是幻覺嗎?

3、劃亮火柴看到的這些,在火柴熄滅時都消失了。你覺得她幸福嗎?

不幸福,因為這些都是假的,都沒有享受到。

幸福,因為她最后死了,在天堂和最疼愛她的奶奶在一起。

4、小結板書,留下思考。

當她寒冷時,劃亮一根火柴,自然想到了溫暖的大火爐;當她饑餓時,劃亮一根火柴,自然看到了好吃的烤鵝;當她一個人孤苦無依時,她看到了代表節(jié)日的圣誕樹以及她的奶奶。所以她感到很幸福。但這些最后都消失了,所以也不幸福。

到底她幸福還是不幸福?為什么先寫到火爐,再寫烤鵝,再寫圣誕樹,最后才寫到奶奶呢?

6、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請教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請教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此次習作教學我教得比較成功,因為我把控好了學生的發(fā)言時間,下次我還會繼續(xù)保持。只是有的地方做得還不夠好,例如教學中與學生的交流不夠充分,學生做得好時我并沒有及時鼓勵。我以后要進一步改進。

教學反思2:

此次在教學識字加油站時,我采用了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學習。學生學得快實際上也應證了我的想法是對的,其次在上完本課后,我讓學生互相討論本課學后收獲,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教學反思3:

口語交際能力與其他學習能力一樣都是螺旋上升的,而且前后相互勾連。比如二年級上冊《做手工》要求按照順序說,《看圖講故事》要求按照順序講清楚圖意,都是按照順序說,但順序不同,《做手工》是步驟的先后順序,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而《看圖講故事》是空間順序。兩次口語交際相輔相成,才使學生達到按照順序講清楚目標。再比如二年級上冊有有禮貌地提問感興趣的問題多問一問和三年級上冊的禮貌地回應,也是相互勾連的。

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循序漸進、復踏而行的,一種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為后面的提升奠基,在后面的口語交際中又不斷完善已有的交際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捕捉交際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樹立典范,更要及時發(fā)現學生交際中表達、傾聽、應對的問題以及體態(tài)上的問題給予糾正。

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素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在口語交際課堂中完成的,應該融入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動口即是練說時的意識。崔巒老師講道:口語交際能力是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能力。可見,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影響終身發(fā)展的重要能力,我們的口語交際教學任重而道遠。

7、三年級上冊27課一個粗瓷大碗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27課一個粗瓷大碗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1.目前我對略讀課文的想法是:略讀課文多數是敘事,所以教學重點放在梳理故事脈絡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讀可以放低要求,因為這些文章本身較難朗讀,且語句并不會很美。

2. ian連起來讀yan,lian。

3. 課堂前5分鐘抽學生上臺聽寫,效果不錯,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時鞏固,即及時復習。

4. 期末復習階段要集中復習與分散復習相結合。(適用于整個學期的任何一個時期)

5.生字的學習,要帶入詞語、句子當中練習,這樣效果更好。(還哪里拿來的,請你還到哪里去。)

教學反思2

《一個粗瓷大碗》是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7課的課文,本文圍繞粗瓷大碗講述了趙一曼把小通訊員盛給她的高粱米飯倒進病號灶的鍋里,和戰(zhàn)士們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訊員給她找的用來吃飯的碗又一次丟掉了的故事,從送碗到還碗,從盛飯到倒飯,到最后又丟了碗的過程,表現了她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關愛戰(zhàn)士勝過關心自己,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堅持革命的高貴品質。本課既要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又要讓學生體會深刻感受趙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質。

板塊二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試課的過程中發(fā)現都是老師帶著學生學,僅僅停留在老師指導學生句子的品析上,抓魅力星值華而不實,教學過程缺少梯度。如何把聯系上下文方法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抓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進行品析人物品質,實現自主實踐和感悟,是需要思考的方向。所以最終稿在鄭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以下修改:

我們以趙一曼的四個動作為教學,猜測她的心理想法,感悟她的品質。以學習小伙伴的微課作為教學支架扶學,放手讓學生獨學、合學,孩子對趙一曼各個舉動與語言背后的情感感悟更加深刻,朗讀自然也更加入情入境。這樣的設計教學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教學過程也如剝絲抽繭,層層深入,有了明顯的梯度。

8、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引導學生多注意觀察身邊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義,讓學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節(jié)課我上得相對成功,因為我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去思考問題,互相探討問題。他們在這中間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學反思2

過渡:正是我們班同學能把事情描述清楚,發(fā)表看法,說清理由,所以事情才能講述如此精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身邊有很多不文明的事情,也有很多令人溫暖的小事,今后的生活中你會怎么做?

1.學生交流想法。

過渡:我不做不文明的事,多做令人溫暖的事。

出示課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我們學校正在申辦文明學校,作為附小的學生,我們可以為學校做這些小事。(播放視頻)

3.師:看完視頻,希望我們的每一位同學今后都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溫暖的人?,F在你們知道小事上為什么有引號嗎?(指名說)

4.小結:小事雖小,影響卻很大。(板:事小意大)

5.課后作業(yè)

出示課外實踐作業(yè),選做其中一項:

1.回家對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邊某件小事,并說清楚自己的看法。

2.匯總印象深刻的幾位同學的發(fā)言,說給家人聽。

9、三年級上冊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文章,全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以季節(jié)變換的順序,介紹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與熱愛之情。依據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應注意引導學生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進行語言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本次公開課,我執(zhí)教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

本堂課的教學我采用的是變序式的教學方式,從整體出發(fā),結尾段切入,抓住統領全文的中心問題為什么小興安嶺既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展開教學,從而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和領悟。

第一次嘗試這一課的教學時,我設計的教學內容是由我來帶領學生欣賞小興安嶺春天和夏天的美景,總結學習方法后由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秋天和冬天的景色。但后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發(fā)現,這樣的設計,教師講解過多,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留給學生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和時間較少。因此,在磨課團隊老師們指導下,我調整為采用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選取其中一個季節(jié)細致地分析學習,指導學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讀出感受、積累語言等環(huán)節(jié),學完本段后及時與學生共同總結出學習的方法步驟;接著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剩余三個季節(jié)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剛才的學習步驟合作學習。小組匯報學習結果時,我根據學生匯報的內容對重點詞句進行適時的點撥指導,并用課件輔助學生理解,最后總結文章寫作的順序。先教后放環(huán)節(jié)清晰,學生學習有的放矢,有條不紊,這樣既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培養(yǎng),循序漸進地實現了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評價。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等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加以改進,爭取給學生呈現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課堂。

第二課時我的設計是這樣的:首先復習鞏固生字詞,然后引導學生回顧第一課時中所學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四季的美景。

教學反思2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是2018年審定的部編版教材第六單元第20課的內容。該篇課文先總的介紹了小興安嶺的具體位置、樹多的特點,再分別從一年四季展開描寫各個季節(jié)的特點,最后再總結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和寶庫。語言優(yōu)美,結構清晰,是一篇很適合上公開課的文章。

在這之前,我和往常一樣,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時間來準備教案和課件。在另外兩個班級磨課,修改不完善的地方。教案無可挑剔,課件精美可觀。但我知道,我肯定上不好這一節(jié)課,因為我并沒有走進這些文字,欣賞這些文字,沉浸在里面。我只是按部就班,熟悉套路,完成任務而已。

如果作為教師都不能被這些文字感染,那如何去帶動孩子們呢?果不其然,當我正式上這一節(jié)課時,學生的參與度極低,毫無情感的波動,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舉手回答問題,能夠給予老師反饋的同學更是寥寥可數。對于祖國的這種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也沒有被激發(fā)出來。我尷尬地走完了全程,可以說,這是我這么久以來第一次這樣上完一堂課。

課后我不單單很沮喪,內疚的情感成分占大多數。去年我主寫了個課題,是研究小學語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當時寫這個課題的時候,我還十分自信,因為我的每次課堂,無論是常規(guī)課還是公開課,在這方面下的功夫很足。孩子們都能或多或少在課堂上收獲到屬于自己的情感滲透。而這一次的公開課,猶如醍醐灌頂,讓我不禁深思起來:在什么時候我已經丟掉了這個最寶貴的習慣呢?!哪怕把教材分析得再透,教案、課件做得再好,如果課上教師平鋪直述,毫無情緒起伏。亦或者只是聲音抑揚頓挫,沒有得到情感升華,這對聽課者,是一種枯燥的折磨。這是語文課堂的大忌。

所以結合所有聽課老師們的意見,我寫下了這篇教學反思。這讓我銘記,這樣的錯誤,不能延伸,要及時改正,不斷總結,從失誤中總結教學教法,或許也是一種能力的提升方式吧!

10、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洞庭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洞庭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螺,掌握庭、螺、潭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默寫古詩;

2.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通過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3.感受月色、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的意境。

2.難點:感受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品味名句的藝術魅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硪环鶅?yōu)美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我聽到有同學說洞庭湖,沒錯,在古代有一位詩人劉禹錫,他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洞庭湖的美麗景色。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的《望洞庭》,來看一看,欣賞一下。(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老師播放一段配樂朗誦,聽的過程中處理不認識的生字詞。

2.自己大聲朗讀詩歌,體會其中的美麗景色。

(正音:潭tn、洞庭dng tng)

3.瀏覽詩歌,思考詩歌描繪了怎樣的景色。

明確:描寫了洞庭秋色和洞庭山水。

(三)深入研讀

1.想象一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這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一會兒找同學分享。

明確:①在洞庭的秋天,月光如水,水映著月光,水和月光交相輝映,好像融合在了一起,顯得十分和諧。湖面上沒有風刮過,顯得朦朦朧朧的,好像一面未被磨過的銅鏡。②把洞庭湖比作一面鏡子。

2.配樂讀詩,欣賞其中的美景。

3.理解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句詩的意思以及它所描寫的畫面。

明確:①遙望是遠望的意思。②從遠處望著洞庭的山山水水,看著君山和洞庭湖,感覺到君山就像是洞庭湖中的一顆青螺一樣。③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4.劉禹錫把洞庭湖的景色描寫得如此之美,表達出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明確:詩人對山水的一種熱愛和贊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回憶過去自己欣賞過的美景,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著自己去湖南岳陽,親自去看一看這美麗的洞庭湖。

(五)小結作業(yè)

1.師生共同總結

2.試著描寫身邊的景物,用簡短的語句把它描繪得生動形象。

教學反思:

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過出示法國的哲學家盧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系詩,通過學生反復地讀,理解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洞庭山(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我翻閱的參考資料上這么說: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所以這個比喻句要結合詩的意境來解說,并要先向學生介紹古時候,使用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故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學這個比喻句,給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該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11、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飲湖上初晴后雨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飲湖上初晴后雨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經典詩篇。全詩二十八個字將西湖的晴、雨兩種美態(tài)描繪得生動而富有意境。老師細致解讀文本,熟悉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情為首要,為我們呈現了一堂充滿詩意的課堂。

一、以讀為主,發(fā)現美

小學詩歌教學向來被認為是難題,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的詩歌欣賞引導,因為孩子們沒有生活積累,所以詩歌教學經常變成了詩歌背誦課或者詩歌字面意義的解釋課。這樣的課堂,只能使孩子們欣賞詩歌的興趣慢慢磨滅了,也就對詩歌意境美和情感美趨于麻木。

溫故知新,隨著引導學生背誦描寫風景的古詩詞,將學生輕松地帶到 千里鶯啼綠映紅的西子湖畔。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從詩題入手,并且教給學生讀詩的方法:第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第二,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第三,要讀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

詩歌本身就是和著音樂而生、而長的文學珍寶。課堂上有自讀、領讀、范讀、引讀等多形式、多層次、多梯度的讀。詩歌特有的音樂美與孩子們天生的韻律感達成共鳴,因此孩子們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也讀出了古詩的韻味。教師的指導非常到位,引導學生讀準確、讀通順、讀出節(jié)奏、讀出理解,看著老師的手勢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緊抓詞語,品味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賞析理解句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例如,在教學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句詩時,瀲滟一詞的理解,在詩中是個難點,抓住瀲滟、方兩個詞,做足文章,結合圖片,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想象,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西湖在晴、雨兩種氣候下的迷人風姿,引導學生用常見的事物做比,更好的理解了詩意,更好地引導理解詩人蘇軾當時的那種美好的心情。

水光瀲滟晴方好,一個方字將詩人心中晴日西湖恰到好處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足見詩人文學和文字的造詣之深,不禁讓人聯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西湖的美,在詩人心中,也許就是這種唯美的感受吧。

這是再典型不過的讀詩的方法!沒有以詞解詞的呆板,沒有概念界定的機械,一切都是象的激活、提取、呈現和疊映,一切都是情趣、情味、情韻的自然流露。

讓學生感受西湖的雨天和晴天的美景后,安排了一次的小練筆:西湖的景很美,但是它畢竟離我們比較遙遠,我們生活在美麗的生態(tài)城,生態(tài)城是不是也和西湖一樣,晴方好雨亦奇呢?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筆,寫一寫你心目中的生態(tài)城的美景。

教學反思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六單元17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寫于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不同風姿。

全詩的意境整體透出一種空靈的美、含蓄的美、朦朧的美,這種美的格調與韻致,情欲濃淡,存乎一心,各得其所。課堂教學中首先抓住瀲滟、空蒙這兩個詞語知音、明意。再放到句子中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大意。教學詩句時,借助音樂喚醒學生腦海中的記憶,想象古詩描繪的景色,將西湖的晴雨之美擴展至晨暮之美、四季之美,引發(fā)了學生對西湖美景的遐想。更為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一千古一比做好鋪墊。

這節(jié)課設計了五個版塊,視頻導入、初讀感知、品悟積累、再識詩人、總結回顧,各板塊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學生在一次次朗讀中、在一次次想象體會中走近西湖、走近詩人,讓學生感受到了詩人對西湖的贊美與愛憐。詩人蘇軾在第二單元和學生初相識,在第六單元和學生再相遇,于是對詩人有了一個初識和再識的版塊,再識的部分對三年級孩子來說有一些難度,走近一首詩還得走進一個人,課堂擴展了《飲》的其一,還有這首詩和詩人之間的人生關照,讓學生看到一個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蘇軾。

高品質的教學設計,源自教師對文本新穎獨特的解讀,教師要在文本中發(fā)現學生不易覺察的具有語文學習的價值的要素,并依據對學生學習需求的判斷將其轉化為新穎的設計問題。與平常處見奇崛。形成教學設計的坡度。提升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與審美性。在這些方面還需要多鉆研,多思考,多實踐。

在備課過程中很感謝兩位教研員老師于老師、閻老師撥云霧 ,指方向、名目標、給方法,一次次耐心指導,感謝李校長每一次的鼓勵與指導,也感謝身邊同事的無私幫助。

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要收藏,希望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旅行。

12、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一組祖國美好河山圖片,讓學生欣賞。)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課前我們欣賞了祖國壯麗的大好河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選擇去哪里?

生1:我會選擇去大海。

大海邊,大海你去不了。(師及時補充)

師:為什么選擇去大海邊?你想看什么?你能說說嗎?

生:我想看到大海與藍天相連之間的船只。

師:很好,有想法!

生2:我想到山峰上去,從山頂上往下看風景。

師:不錯。

生3:我想到草原上去,去看看動物在草原上到底在干嘛?我還想去草原上騎馬。

師:嗯,策馬奔騰,那簡直是太爽了!

生4、5、6:我也想去草原,去看看草原上萬馬奔騰,還有看牛羊吃草。

師:瞧!咱們的小手好多好多啊,說明一個問題,大家都喜歡旅行是不是?

師: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也有一個喜歡周游天下的人。他字太白,號謫仙人 ,被后世稱為詩仙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生齊呼:李白。

師:對呀,他就是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同時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今天我們就追隨李白的足跡,一起游天門山去。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這個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心領神會)

師:對,遠遠地看??词裁茨??

生:天門山

師:既然是遠遠地看,那我們的聲音就得放出去,就應該讀出向遠看的意思,我們再來讀一遍,齊。

生:望-天門山

師:讀完課題后,你有什么想問的?

生1:天門山在哪里?

2:天門山上有什么?

3:李白在哪里望天門山?

4:天門山上的景色怎么樣呢?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師:好了,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首古詩。但是,學之前首先要學會怎樣去讀詩,怎么樣讀呢?有幾個要求,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學生自由朗讀,老師強調自由讀,讀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有搖頭晃腦的讀,有抱成一團的讀,那有沒有誰來展示一下呢?

生(紛紛舉手)

(師指名朗讀。)

師:同學們,剛才他讀的怎么樣?有沒有誰來評一評?

生1:我覺得他沒有讀出斷句。

師:(故作驚訝狀)哦,那你來試試,把他的斷句讀出來好嗎?

生反饋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評評他讀的怎么樣?

生2:他剛才重音沒有讀出來。

師:嗯,也就是說停頓有了,重音卻沒讀出來,那你來給同學們演示一下。

(生抑揚頓挫、激情高昂地讀。)

師:同學們,他讀的好不好???

生大聲呼道:好并且掌聲鼓勵。

師:看著你們讀,楊老師心里癢癢的也想來試一試,你們來評評,楊老師讀的怎么樣吧?

(師范讀古詩。)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生大呼特別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請你們學著楊老師的樣子再讀一讀,好嗎?(生大聲齊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教學反思

一次我教李白的《望天門山》,因為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首唐詩,所以我草草地備一下課,就走上了講臺,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正當我講的盡興時,一個學生的問話打斷了我的思路:老師,天門山高嗎?為了突出下面我要講的氣氛,我不假思索地說高,太高了,不然就叫天門山了嗎?于是我在黑板上畫出了高高的東梁山和西梁山,并畫出了長江的走勢,學生都很贊嘆地點了點頭。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了蕪湖,并有幸目睹了天門山風姿,想象著當年李白乘舟欲行的豪邁,我親自爬到山頂上,沒一會,只幾分鐘的時間,我就爬到了山頂上,感覺這山并沒有我想象的高,但為什么李白寫的那么有氣勢呢?觀察的角度不同,當年李白是乘船,現在你在山頂上,感受當然不一樣了。一個同事提醒了我。于是我下了山,租了船,重溫了一下乘舟將欲行的感覺。此時,我想起了我曾和學生講過的天門山的事,一種愧疚油然而生,揮之不去。

想想自己參加工作也已經十多年了,教育教學中,我總是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所以心里一直很坦然,雖然沒有取得過什么優(yōu)異的成績,但也從來沒出過什么差錯,可自從我教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并親眼目睹天門山的風姿時,我的心里就覺得很愧疚。

從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需要一種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不能僅憑自己的感覺。

13、四年級上冊2課走月亮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2課走月亮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想讓學生能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意境的美,就要把文字變成形象可感的東西,變成學生頭腦中的畫面,然后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悟文本?! ?/p>

在講《走月亮》這篇課文時,我通過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聯想生活中的景色,將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觸摸、去感受,使學生感受文章意境。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時,我引導學生調動生活體驗,發(fā)揮想象。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皎潔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忽明忽暗的!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細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蕩漾;小溪潺潺地流著,一路歡歌;我聞到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泥土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tài)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著頭腦中的畫面,帶著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p>

《走月亮》一文也展現除了母女之間的溫情。于是我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自己和媽媽在一起時的情境,感受和媽媽在一起是多么的快樂、幸福,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例如我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這個小姑娘,媽媽在溪邊洗衣服,你會做什么游戲?學生想到的不是文中的作者,而是自己,學生回想起媽媽在做事情,自己在一邊玩耍的情境:我會趴在媽媽身上撒嬌。我會和媽媽捉知了猴。、我會和媽媽聽蟲鳴,感受大自然的聲音學生回憶起自己和媽媽在一起時的情形,是那樣的快樂、幸福,這是學生聯系生活、深入生活得出的情感體驗,這時學生再讀書,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了?! ?/p>

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作為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文字時,也要聯系自己、聯系生活,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教學反思2

不足:

1.學習狀態(tài)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談的很少,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只是默默聽講,默默記筆記,不善于表達。而且我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也只是講了流著抱著兩個關鍵詞。在課堂上,本該是學生對文本暢所欲言,但是大部分學生默不作聲,教師單純地講解效果一般。

2.語段解讀

本單元閱讀重點訓練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蹲咴铝痢分械木埃际且磺芯罢Z皆情語的寄情之景,每一處景物中,都有幸福的味道那是牽著媽媽的手一起走月亮時見到的、回憶起的景。邊讀邊想象畫面,一定是讀者代入了情境中的想象,而非單純地想象文字所能呈現的客觀畫面。

在第四自然段中,最后一句中的去看看的內容,都是前面所領悟的內容:

3.對文章情感的體悟

《走月亮》是學生課堂閱讀的第一篇正式意義上的抒情散文。本文無論是語言、意象,還是情感,都富有詩意,并且文中描寫的景,抒發(fā)的情,都是學生熟悉的,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可觸。

啊,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了四次,它是一根情感線,既層層深入地抒發(fā)了跟阿媽走月亮的欣喜和幸福之情,也起到了在結構上串連全文的作用。課文正是以這句話為線索,循著這樣的情感脈絡把讀者一步步帶入美好的畫意詩情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沒有過的講解,但我相信學生通過朗讀能體悟。

14、四年級上冊10課爬山虎的腳評課稿聽課記錄

四年級上冊10課爬山虎的腳評課稿聽課記錄

一 課堂導入

處處留心皆學問 什么意思?

師總結:無論工作還是學習都需要這樣的能力,今天來看看葉圣陶老爺爺是如觀察的,觀察了什么,怎么觀察的。

二 整體感知

1、第一自然段教學:

寫了什么?

除了位置,還有什么發(fā)現?

太棒了,隨處可見,說明了什么?說明這樣常見的事物仍然值得留心觀察

2、看其他自然段,作者寫了哪些內容?

3、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哪些,誰能說說這些句子好在哪?

漾、爪子、相當牢固、逐漸

作者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這樣生動形象的句子

三、小組自學

1、小組自學,找出仔細觀察的方面

(巡視,表揚勾畫的同學)

2、小組交流后,點一組同學展示 師點評合作的有效性

3、時間的詞-連續(xù)觀察

細微的觀察-動靜結合

蝸牛的比喻-形象

4、請同學打分,展示小組選擇最佳傾聽小組

5、老師幻燈片磚石各個時期的爬山虎,進一步總結作者的觀察細致

四、課堂活動

1、如果你是植物園講解員,你會怎么向別人介紹爬山虎是如何爬的?要抓住什么詞?

請同學們默讀第四段,思考后,站起來介紹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2、同學講解+動作表演,師點評

3、一腳一腳教學,師通過動作表演說明為什么是一腳一腳而不是一步一步。

總結升華-仔細、連續(xù)觀察

思考:

1、訓練點明確,授課圍繞觀察什么和怎么觀察兩個方面進行講授

觀察什么,即通過對文章的整體結構的把握,引導學生明白觀察的內容

怎么觀察,即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詞語,去了解觀察的奧秘細致、連續(xù)(表示時間的詞)

2、對抽象化的教學具象化操作,如在講解蛟龍的爪子和蝸牛時,強調把不熟悉的事物比作熟悉的實物,就是形象

3、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和實踐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當小小講解員,講解爬山虎如何爬,怎么講到重點,講得生動,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動詞運用的準確。

導入時,強調觀察是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的奧秘,今天我們就來跟葉圣陶老爺爺學習如果通過觀察,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會不會更好呢?

15、四年級上冊10課爬山虎的腳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10課爬山虎的腳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在教學時,我除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外,還設計了這樣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盡可能地獲取知識。

一、借助畫圖,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形象的畫面。

喜歡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課上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畫畫有時更能滿足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智慧,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形象的畫面,縮短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畫畫議議,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位置、顏色就非常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二、通過表演,讓文字活起來。

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細節(jié)的問題。學生面對課本的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運用具有一些表演性質的行為,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文字活起來,更好的幫助學生的理解,從而拉近了他們與文學的距離,使他們在語文課上獲得更多的審美情趣。

學習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墻的部分,我讓學生先自讀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后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引導他們梳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細絲怎么變成小圓片的?為什么細絲巴住了墻,就彎曲呢?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然后分小組表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再指名上臺表演,演完學生就有了更真實的感受:當細絲觸著墻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了小圓片,這些小圓片就像吸盤一樣,緊緊地巴住墻,由于巴產生的力量,使細絲彎曲,這樣,細絲就拉動與它相連的嫩莖,嫩莖就朝墻上靠攏并貼在墻上。這樣就完成了一只腳爬墻的過程。然后它還會繼續(xù)長出腳來,又把嫩莖拉一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學生通過自己表演,真實地感受到了觸、巴、拉、貼這幾個動作的連續(xù)性,而且深刻地體驗到這幾個動作的內在力量,同時還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

課堂中的學習應該不拘形式,靈活多變,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通過畫一畫、看一看,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課堂活起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輕松地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16、四年級上冊7課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聽課筆記

四年級上冊7課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聽課筆記

本課是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第7課,單元要素: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第五課《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讓學生廣泛地提問題,鼓勵大家多提問題,可以從整體和部分提出問題,第六課《蝙蝠和雷達》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法、啟示提問題。本課《呼風喚雨的世紀》讓學生會篩選問題,篩選出對課文理解有幫助的問題。

本課有以下特色:

一、課堂處處滲入學法,適時小結。通過學生在第一節(jié)課整理的問題清單,總結出學生提出的三類問題,第一類問題,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解決不作為班級重點問題進行解決,第二類和第三類問題,對課文內容理解有幫助的問題和帶給大家啟發(fā)的問題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反復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訓練了學生從課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內容層層遞進。在本課中,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復習字詞,提醒學生注意一個字的讀音潛的讀音,和兩個容易寫錯的字善和奧。第二環(huán)節(jié):從上節(jié)課小組整理的問題清單開始,總結學生提問提的三種情況,并總結篩選的方法,然后進行小組合作篩選小組問題清單。第三環(huán)節(jié):進行班級問題的篩選,篩選出兩個問題作為班級的重點問題進行解決。

三、小組合作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本課主要的教學方式是進行小組合作,小組按照老師總結的篩選方法進行小組清單的整理,篩選出小組認為對課文理解有幫助的兩個問題。然后讓小組同學說一說他們小組為什么這樣篩選。從而拓展了篩選方法,總共有四點:1.字詞類問題能借助資料或工具書的問題進行剔除。2.通過讀課文,當時能解決的問題剔除。3.相似的問題進行合并,小問題歸納在大問題里。4.對課文理解有幫助,引發(fā)我們思考的問題留存。小組同學按照老師的方法,小組成員互相討論,能在小組內解決的問題都自行解決。

四、朗讀指導處處有,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文章情感。在本課中我重點指導了第二自然段的朗讀,讓學生用自豪,驕傲的語氣朗讀,體會20世紀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在朗讀中,加入評讀,當學生讀的好的時候,及時評價。當學生讀的不到位的時候,老師范讀進行引導。

五、課外拓展及時補充,讓學生拓展知識。本課中有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開這句詩比較難理解,我引出它的出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從這句詩再聯想20世紀的科學成就為什么用這首詩來形容?學生自然很好理解。用這句詩說明20世紀的科學成就速度快,成就多,范圍廣。本課最后我給同學看了一個小視頻,我們現在的科技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其中無人駕駛的熊貓公交車讓學生看的驚訝不已。

這堂課在平行班上過一次,此次是在家長開放日又在本班上了一次,今天,每一個學生都至少發(fā)言了一次。學生積極性也很高,家長的反饋也非常好,其中一個家長在家長會反饋到:感覺現在的教學不再像以前家長那個時代傳授式教育,現在的課堂是啟發(fā)式教育,更強調的是核心素養(yǎng),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這個家長的反饋,我感覺現在的家長也都是與時俱進,很會評課。作為老師更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創(chuàng)新,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17、四年級上冊3課現代詩二首之花牛歌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3課現代詩二首之花牛歌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1.為什么是一穗剪秋羅?

穗,做量詞使用的時候,形容一個多籽的植物。而剪秋羅的花其形像穗頭,花瓣多,和許多多籽植物的果實很像。這里的一穗,不是一朵的意思,是一堆的意思,說明花牛坐下壓扁的剪秋羅有很多。

2.這首小詩里有時間順序嗎?

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借助文中插圖,標畫詩中出現的景物,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想到的畫面。劉同學站起來說:早晨花牛吃飽了,就到草地里坐著,它把一穗剪秋羅壓扁了;中午它在草地里睡覺,白云過來給它遮陰;下午花牛在草地里走來走去,小尾巴甩得滴溜溜的;傍晚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落下西山的青峰,歸去了。

這個學生的發(fā)言讓我很吃驚,我沒想到花牛歌里還有時間的順序。我覺得這個同學的理解很精彩,這樣來想畫面,不僅有了事物,還有了時間的概念,畫面更清晰了。而且花牛一天的行為都有了,更表現了花牛生活的悠閑、快樂、美好。

3.花牛歌可以改成花牛行嗎?

不可以,因為歌可以是歌唱,可以是歡歌,這個字就透著歡快與美好。改成花牛行,就沒了這種情感與韻味。

18、四年級上冊26課西門豹治鄴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26課西門豹治鄴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基礎的教學很扎實,隨堂聽寫字詞,學生自己批改。

朗讀指導很具體,如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時,先讓同學體會文中表達的什么感情,然后讀出這種感情,如請你讀出這種無奈。

老師對說話句什么時候添加提示語,什么時候不添加提示語指導非常到位。我自己在看這篇課文時,對不添加提示語的理解是體現西門豹的冷靜和機智,且文中對話較多,如果添加提示語就顯得繁瑣,未能思考到是因為此時不能向老大爺表露出自己的心情,做到不露聲色。

中年段的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的能力尚不足,因此通過出示相關詞語,引導學生看著詞語復述內容,提供了有力支架。后由扶到放,在不出示提示詞的情況下,讓學生復述西門豹用了什么辦法。

創(chuàng)設情景,最后復述的訓練,由老師扮演老大爺,學生扮演西門豹,老大爺詢問西門豹如何治理的,方式巧妙,學生更有興趣學習。

聽課記錄2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齊讀課題

2.解讀題目:(西門豹)這是一個人名 ,念......他的姓氏是(西門)。鄴,是一個地名,治是什么意思?治理,板書:治理。生記下來。

3.課題就是主要內容,為什么要去治鄴這個地方呢?

4.課件出示詞語: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什么意思?田地荒蕪,沒有糧食。

田地什么都沒有,這個地方人煙怎么樣呢?什么原因?看第一自然段。

5.梳理第一件事:調查

他看到鄴縣,就發(fā)現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就干了一件什么事?(前幾位生:找老大爺問是怎么回事)師小結,這就是調查原因。

板書:調查原因,學生標記

6.調查原因從第一小節(jié)到第幾小節(jié)?生找,示意做標記。

7.再看最后一段,說西門豹一共做了幾件事。重點強調西門豹做的事情。

8.用四個字概括西門豹做了一件什么事?生邊說,師邊板書。興修水利。

9.中間還寫了一件事,從10-15自然段,讀完了用四個字概括,西門豹做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10.看插圖。插圖就說明了這一件事。

生:殺雞儆猴(師追問,殺誰,儆誰,思考這樣形容是否合適)

生:為民除害(害指的是誰?) 師要求記下來

生:破除迷信 師要求記下來

生:處置巫婆和官紳(課文中的懲治或許會更合適一些)

11.從剛才的詞語里面選一個寫在這部分,你會選哪個?

12.選一個詞寫下來,老師選破除迷信。

13.梳理板書,了解文章整體大意。小結:我們以后學比較長的文章,也可以按照今天這種方法,用一個詞語概括意思。

19、五年級上冊14課圓明園的毀滅節(jié)選評課稿聽課記錄

五年級上冊14課圓明園的毀滅節(jié)選評課稿聽課記錄

一、課前熱身

課前播放圓明園影像資料,老師誦讀介紹。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老師帶領你們欣賞的是哪里的景象嗎?

生:圓明園

師:這是老師了解的圓明園的景觀,你了解的呢?

生:圓明園有美麗的景色,九州清晏,西湖美景,平湖秋月。

師:孩子,這些資料你是從哪里找到的?

生:是從網上搜集到的。

師:奧,你從網上搜集到的,你是一個會搜集資料的孩子。

你來說一說你了解到的。

生:10月18日,這伙搶到搶了萬壽山和香山等幾處,園中藏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并進行第二次大焚燒。

師:你搜集的這一部分資料是有關什么的?

生:圓明園的毀滅。

師:好,孩子,請坐。你還想來說?

生:我搜集的是圓明園的毀滅耗資是一個天價,無法估量。據科學家估量,總值超過600萬寶。

師:那孩子,通過這個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知道了這次毀滅給我國帶來了巨大損失。

師:孩子,你想的方面很多。你還想來說,孩子?

生:圓明園中有銅器物,有許多珍貴的寶物。

師:這些是講的圓明園的寶物,奇珍異寶。剩下的時間,我們課下再交流。

二、導入新課(7分鐘)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課前呀,咱們初步了解了這一座享譽世界的皇家園林就是圓明園(師生同讀),下面當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筆下圓明園的昨日與今朝,好,一起齊讀課題。

生:圓明園的毀滅

師:課前大家都預習了,這些詞語你會讀嗎?(幻燈片出示)自己試著第一遍。提示:自由讀,孩子

師:誰想給大家讀一讀第一行的詞語。你來,孩子。

生:讀(損失、宏偉、侵略、銷毀)

師:讀音很準,詞語再連貫一些會更好。你再來讀。

生:讀(灰燼、杭州、統統、瑰寶)

師:不錯,點名,你接著來讀。

生:讀(蓬萊瑤臺、玲瓏剔透、不可估量)

師:評價,讀的都很準確,看來大家都預習了。那我們一起來齊讀一遍。

師:那去掉拼音還能讀準確嗎?

生:讀

師:齊讀讀的很好,下面老師來點讀,你來,孩子。

生:讀

師:讀的又快又準確,請坐。

后面的孩子再來讀。

看來這些生字已經難不倒大家了,看一看本課要求會寫的字,你能寫好嗎?挑一個你自己感興趣的,來給大家說一說,你是如何把字寫好這個字的?

生:損這個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結構,注意是左窄右寬,是左右結構的。

師:注意了這個字的間架結構。誰還想再來說一說?

生:橫,一撇一捺要舒展開。

師:評價,一撇一捺要舒展開。誰還想來說?

生:我選的是宋,注意在田字格的位置,一撇一捺要舒展開。

師:起筆從哪里起?田字格豎中線的哪個地方?這樣寫出來的字才好看。既然這么多孩子寫宋字,我們就一起把宋字寫好,好不好?先看老師來寫?

板書:宋

師:在你的田字格上寫兩個。

師:生字寫好了。咱們把它送入課文中。

三、整體感知

師:請大家邊讀邊思考,文中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開始

師:誰來說說剛才思考的問題?請你來回答。

生:課文主要寫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

師:這就是你理解的,你真會總結。誰還想來說一說?

生:寫了圓明園里面有許多奇珍異寶,結果被英法聯軍全部銷毀。

師:請坐。我聽出來了,你們都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的景觀以及慘遭侵略者踐踏之后毀滅的景象。孩子們,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

四、局部探究

想一想文中哪些語句描繪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讀讀畫畫、想想、寫寫,開始吧。

師:有些孩子們已經圈畫了很多處,誰來說一說?

生:我畫了第二段的第一個自然段。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師:這一句讓你了解到圓明園的哪個方面?

生:我了解的圓明園很有名。

師:在北京的西北郊是指的?

生:指的是西北部

師:是指的位置。是還想來說?

生: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生:因為這一句寫的圓明園很美。

師:那具體它的美從何體現呢?再找個同學來找一找?

生: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師:為什么找到這一句話?

生:從這里看出歷史很悠久。

師:奧。歷史悠久,那圓明園中有些什么?

生:有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師:那我們跟隨你的腳步,一起看一看這處句子。(幻燈出示)孩子們,自己先讀一讀?

生:讀

師:提示:自由讀

師:通過這句話,我們知道,圓明園中不但有宏偉的建筑,而且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咱們來鑒賞一番(幻燈出示圖片)

師:根據圖片,老師誦讀

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纯从心男??你們都發(fā)出了贊嘆之聲。那正因為如此。圓明園被稱為當時世界上?

生:圓明園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師:是啊,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好這句話呢?來,你來讀。

生:所以,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師:你重讀了最大這兩個字,誰還想再來讀一讀?

生:所以,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了你的自豪之感。圓明園收納了從先秦到明清這2000多年之間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孩子們,知道嗎?這其中的任何一件文物拿出來都價值連城。那想一想,圓明園的價值如何呀?

生:老師,我認為是無價的。

師:你認為是無價的,也就是說,它的價值能估量嗎?

生:不能

師:它的價值不可估量。

板書:不可估量

師:好了,我們接著交流,誰還找到了其他句子?你來讀一讀?

生: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xiāng)野。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處句子?好,孩子,你來談一談,為什么喜歡這一個句子?

生:圓明園十分美麗?

師:哪些詞吸引了你?

生:金碧輝煌,玲瓏剔透

師:那你來說一說,見過金碧輝煌的建筑嗎?

誰見過?

生:我見過金碧輝煌的天安門。

師:那是怎樣的一個景象,你來給大家描述一下。

生:很壯觀

師:一種壯觀的美。

生:我去過金碧輝煌的酒店

師:什么感受?

生:也是特別壯觀

師:一樣的感受,一樣的壯觀。認為金碧輝煌的殿堂非常的壯觀。玲瓏剔透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

生:精工制造,結構奇巧,

師:這是你借助工具書理解的它的意思。那孩子們,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可以聯想到玲瓏剔透呢?

生:琉璃玻璃

師:奧,琉璃玻璃,還有嗎?

生:琉璃瓦

師:奧,琉璃瓦

生:水晶球

師:就是像這樣像水晶球一般精雕細琢,那孩子們想象著這宏偉的殿堂,精巧的亭臺樓閣,來讀好這句話?

師:誰試著給大家讀一讀?

生: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xiāng)野。

師:糾正錯誤,玲瓏剔透。(ti)再讀

生: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師:我們讀金碧輝煌的殿堂時,語調應該怎么樣?

生:沉重

師:那誰再來說,你來說?

生:應該很激動

生:應該是提高嗓音。

師:你來試著提高嗓音,來讀一下。

生: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xiāng)野。

師:聽出來了,你重讀了金碧輝煌,再讀玲瓏剔透時語調又緩下來了,誰能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師:在讀玲瓏剔透時,應該再緩慢一些。再讀一下?

生: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師:奧,不錯,進步了。那我們接著聊,在這段話中,有哪些句子還是你感興趣的嗎?

生:我畫的是第一自然段中。

師:老師說的是這段話中,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嗎?你來說。

生:就是黑體字的那一部分。

師:你來讀一讀?

生: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xiāng)野。

師:讀的真好,來說一說你對買賣街的的理解?

生:我想可能是賣東西的,東西很多,如果去逛的話,很擁擠。

師:奧。擁擠的,人來人往的熱鬧的買賣街,那這樣的街市,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

生:非常的熱鬧,而且要買東西一定要去排隊。

師:山鄉(xiāng)村野又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很寧靜

師:寧靜的美。那孩子們,這一靜一動的美,你能讀好嗎?誰來試著讀一讀?

生: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

師:很流暢。讀買賣街時,語氣應該輕快,讀出熱鬧的場景來。你試著再讀。

生: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

師:我聽出來了,他的買賣街讀的很緊湊,那聽同學們讀的這么好,老師也想來讀一讀。

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

瞧,你只需要在圓明園走那么一遭,你就能將這不同風格的景觀盡收眼底,老師帶大家去逛一逛。(幻燈出示圖片)

配圖片讀文字資料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xiāng)野。)

師:有壯觀美,有精巧美,有喧囂熱鬧的美,也有寧靜的美。四種不同的美,你能讀好嗎?連起來讀一讀。

師:同桌之前配合來讀,一個同學讀有......,一個讀也有......。

師:哪兩個同學想給大家讀一讀?你讀?

生: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

師:不錯,我從你們兩個的朗讀中,聽出了截然不同的體驗,好,咱們接著聊吧。還有哪些同學體會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生:此外,還有許多小圓,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在圓明園周圍。

師:這里寫的是圓明園的哪些方面?有一個詞來形容他的這種布局?

生:眾星拱月

師:咱們來看一看?(幻燈出示)結合剛才的句子,孩子們。來說一說。眾星拱月,月指的是什么?

生:圓明園

師:統稱為圓明三園。那星指的是什么?

生:周圍的小圓。

師:看大屏幕,有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頤和園等等等等,這些小圓簇擁在一起。圍繞著圓明園周圍,這樣的布局構造就叫做?

生:眾星拱月

師:由這么一個詞,我們就能感受到圓明園的布局是那樣的宏偉和壯觀。好,我們接著來聊?

生:我從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從這里我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對祖國乃至世界都是巨大的損失。

師:你是從他的毀滅中來體會到它曾經的輝煌。那孩子們,你還找到哪出句子?圓明園中還有什么?

生: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園。

師:這些是圓明園仿照的什么來建造的?

生:仿照各個名勝古跡制造的。

師:這些名勝古跡你去過嗎?你來說一說。

生:我去過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師:來說一說,你對那里的印象?

生:那里很寧靜,有股江南的風味

師:你體會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味。孩子們,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起走進圓明園。圓明園中有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幻燈出示圖片)這樣的景觀你最喜歡哪一處?

生:我最喜歡蘇州的獅子林

師:說說你的感受。

生:因為我去獅子林時,感受那里非常安寧,非常古香

師:感受到那種古色古香的感覺,那能帶著你的感覺來讀好它嗎?

生: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園。

師:讀的真好,孩子,那作者還告訴我們,文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我們來一瞧吧。孩子們想一想圓明園的價值能估量嗎?

生:不能

師:圓明園的價值不可估量。

讀到這里,我們能不能把文中的這些事物連起來讀好呢?

師:老師來讀黑體字,你們讀白體字。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xiāng)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園。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么?

生:圓明園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體會到圓明園一定很美。

師:他的體會是美。

生:我體會到圓明園歷史悠久。

師:那這種歷史悠久,美輪美奐,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你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生:想

師:老師帶大家去看一看。

生:這就是現在的圓明園,這就是你們想親眼所見,卻早已不復存在的圓明園,曾經輝煌無比的圓明園只剩下這殘垣斷壁,告訴老師,你誰造成了這一切?

生:是英法聯軍。

師: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闖進圓明園,犯下了令人發(fā)指的罪行,請大家看一看他們丑惡的嘴臉。(播放視頻)

師:孩子們,看了這些侵略者的罪行之后,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覺他們很壞

師:他們將我們建筑的瑰寶,園林藝術精華都毀滅了,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他們這樣做給世界帶來了損失。

師:他們不僅損失的我們國家,而且損失的是全世界,全人類的財富,圓明園就這樣被侵略者損毀了。孩子們,我們國家曾經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毀滅了,我國園林藝術的精華,建筑藝術的瑰寶就這樣毀滅的,全人類做大的財富就這樣毀滅了,這樣的毀滅能估量嗎?

生:不能

師:這樣的毀滅不可估量。帶著你此時的感受,來讀一讀這處句子?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了你的氣憤,孩子們,帶上你的感受一起來讀。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五、總結

師:圓明園的毀滅是催人奮進的警鐘,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會有很多想說的話,課下的時候,把你們的想法寫下來,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交流。好,下課

生:起立,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20、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教學三首詩時,我都由詩題入手,引導學生釋題,從詩題中了解信息,再結合相關資料,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情感。學會總體掌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學生理解詩意的情況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拓展其它的愛國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

教學反思2:

《己亥雜詩》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更加復雜,詩人所表達的思想不易理解。我讓學生結合資料和注釋來理解詩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讀懂古詩。如果可以再給予孩子更多的交流資料的時間相信效果會更好。

21、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陸游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留下了近萬首詩,其中有不少就是專門寫給他兒子們的。如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就是給兒子們傳授寫詩的經驗,要想寫好詩,功夫在于寫詩之外的博覽群書和生活閱歷。對于執(zhí)教完的教研課《示兒》,我的感悟就是汝果欲教詩,功夫在詩外。

功夫之一:搜集資料

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示兒》是陸游的絕筆之作。簡短的28個字,飽含著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強烈的愛國熱情。但僅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有關陸游的資料;利用音頻軟件,聽楊雨教授講《俠骨柔情話陸游》,聽孫丹林教授講《陸游》;認真閱讀《陸游傳》《陸游的英雄夢》等相關書籍

通過這些途徑,陸游一生的點滴仿佛就在我眼前真實上演,我悲傷著他的悲傷,快樂著他的快樂,幸福著他的幸福,追逐著他的追逐

功夫之二:誦讀詩作

陸游的詩有九千多首留存下來,內容極為豐富,在不斷地吟誦涵詠中我漸漸明白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這是一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這是一位喜愛動物的寵物控;

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這是一位注重養(yǎng)生的健身族;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更是一位為報國而生,為憂國而死的愛國者!

功夫之三:推敲教學

每一次教研課都是組內教師教研水平、團隊力量的一個集中體現。為了上好這次教研課,大到選課、教學設計,小到課堂上老師說的一個字,一句話,組內老師都給予了悉心地指導。

整首詩,團隊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受,讀中感悟,讀中升華;教學中還著眼一個悲字,拓展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兩首詩,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華,也越能使他們走進詩人悲的心境。

課后,通過向老師們請教,我也發(fā)現了這節(jié)課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對高學段古詩教學的側重點把握不清,應該在指導學生悟詩情,擴充學生詩詞積累方面下功夫;其次,應該在詩眼悲上做足功夫,可用一篇帶多篇的方法,拓展陸游不同時期的愛國詩,通過對比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悲天憫人的情感;再次,我的課堂評價語過于單調,教學語言還需凝練,教學應變能力還需加強。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今后我還需要深挖教材,課前認真?zhèn)湔n,在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上做到細致入微,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22、五年級上冊11課牛郎織女二評課稿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1課牛郎織女二評課稿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文講述牛郎織女婚后美滿生活和織女被王母娘娘無情地抓回天宮等事,從此天各一方,但牛郎織女不忍離別,隔河相望化作星辰。王母娘娘拗不過他們,允許他們每年七夕相會。故事歌頌了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爭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本文同上一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一樣,采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敘述。在內容上,十課、十一課連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本課以織女與牛郎的自由自在、美滿的生活織女被王母抓走牛郎、織女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而抗爭為主展開。但在體會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上,應該把前后兩課連在一起整體把握。

二、教學過程回顧

真真實實教語文,讓學生實實在在學語文,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現總結如下:

1.整體回顧,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您們認識了怎樣的牛郎,怎樣的織女?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狀況如何? 那么和牛郎如此恩愛幸福的織女能夠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頭嗎?今天我們繼續(xù)走進故事,去從故事中聆聽人民的心聲。如此能干善良的織女命運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嗎?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把十課的內容和第十一課內容進行一個銜接。讓學生及復習了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求知欲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

2.以讀為主,讀悟結合。

這是一個頗具深意的人生觀的折射點,不能講,只能引導孩子們從字里行間去揣摩,去領會。在第一部分指導孩子感受婚后的幸福生活。感受織女對凡間生活的熱愛。指導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通過四個我喜歡來感受織女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體會人物的特點方面,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讀文本,找出一些關于王母娘娘抓走織女的一系列動詞來體會他的性格特征。通過一系列動詞理解王母娘娘的飛揚跋扈,橫行霸道、專制蠻橫。通過指導學生來帶著動作朗讀之后學生輕松地理解出了她的性格,也使學生對織女悲慘結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在辯論賽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為了更好地判斷王母娘娘的做法以及文章中牛郎與織女的結局好壞,我在這一堂課中采用兩次辯論,分別是:一辯: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氛圍,引導孩子們辯論王母娘娘做得對嗎?織女有更好的選擇嗎?孩子們自由組織語言,在激烈的辯論中人物特點更加凸顯,處事方法逐漸明朗,為孩子的整個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鐘,自由向上的人生觀、愛情觀也扎根在孩子們心中。二辯:在教學完最后一自然段之后,我讓學生對結局進行辯論這樣的結局好嗎?在辯論中,男生覺得這樣的結局好,女生都認為這樣的結局不好。通過辯論展示了學生的想象功底和表達技巧。交流中發(fā)現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想象能力很強,整個故事敘述得條理清楚,明白。

4.走進大語文世界。

故事學習完之后,通過這一個民間故事的教學,主要是激發(fā)學生對民間故事的興趣。于是,我讓學生回顧自己看過的民間故事,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最喜歡什么樣的民間故事,給大家講一講?我們班的張雨綺同學因為平時很喜歡看著一類的書籍,所以在講故事時,她能夠很流利的講出好幾個故事。這就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道理,真正體現一種大語文觀。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在乎的是讀與理解,教師在課堂中不要太過于主動,應該是放手讓學生去讀書,在教師所設計的有效問題的前提下邊讀書邊思考。在讀書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23、五年級上冊10課牛郎織女一評課稿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0課牛郎織女一評課稿教學反思

《牛郎織女》是四大民間故事之一,講的是美麗善良的仙女和勤勞忠厚的小伙,歷經苦難,終于擁有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敘述了牛郎從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織女在天宮沒有自由和歡樂的生活,以及他們在老牛的幫助下結成夫妻的故事,表現了牛郎和織女善良、誠實、勤勞的品格,反映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前半部分,這部分以牛郎的成長過程為主線展開敘述。開始,敘述了牛郎小時候的貧苦生活,他細心照料老牛,與老牛結下深厚的感情。接著,寫牛郎長大成人后,被趕出家門,和老牛相依為命。最后,講他在老牛的幫助下與天宮的織女相見,互訴衷腸,結成夫妻。在牛郎與織女互相傾訴時,插敘了織女和眾仙女在天宮沒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經過,為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埋下伏筆。

通過這篇故事,學生可以對善良、純樸的人們所受的壓迫,以及對自由、安樂、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發(fā)學生了解我國民間傳說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課外閱讀興趣和獨立閱讀能力。

一、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現總結如下:

1.名著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中國四大民間故事嗎?說一說對它們的了解?(補充四大民間故事小知識,讓學生說感受最深的一點)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民間故事之一:《牛郎織女》,它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2.快速閱讀,把握故事情節(jié)。

運用上個單元的閱讀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的寫作順序,以及起因經過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鞏固上個單元的學習成果,也為引導孩子們抓關鍵點來總結主要內容作好鋪墊。學生們快速朗讀,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脈絡。

3.品詞析句,領悟人物個性特點。

在引導學生將長文讀短之后,出示閱讀提示:自讀自悟:本文出現了幾個人物?標畫相關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呢?這樣一來孩子們既要用心讀書,尋找準確的語言文字,還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語言資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間的關系,為復述文章或表演或創(chuàng)作故事都夯實了基礎。接下來讓孩子們復述故事,水到渠成,簡潔明了。

二、成功之處

整個課堂氛圍很活躍,因為學生喜歡讀故事,講故事,聽故事。每個孩子都能較快地融入學習,而且能自讀自悟,思維火花被激發(fā),課堂不斷涌現孩子們精彩的理解和表達。

三、不足之處

文章內容淺顯易懂,沒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維深度的問題,所以素養(yǎng)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創(chuàng)設辯論賽,讓孩子們評一評牛郎的哥嫂的行為?織女這樣的選擇對不對?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24、五年級上冊第5課搭石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第5課搭石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搭石》是魯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組教材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體現了鄉(xiāng)親們淳樸的愛。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fā)現美、感受美。

一識字教學,集中和分散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識字教學,我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法。先整體認識本課要求會寫和會認的字詞,以及多音字的正確讀音。再學文中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系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等。

比如在初讀課文后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進行了拓展,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ABCC形式的詞語,借此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積累的這種形式的詞語,拓展了學生的詞匯量。在教學協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又通過學生體驗走搭石的節(jié)奏加以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 在學習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相機學習生字綽,課件出示字典的三種解釋,學生聯系上下文知道應該是姿態(tài)柔美,然后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和圖片來理解,并通過朗讀體會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美,達到了感性理解和個性思維的統一,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文本教學,捕捉畫面,品讀文美

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悟老人擺搭石,擺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著的謙讓美; 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都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fā)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如上了年紀的人擺搭石的場面,通過學生想象老人發(fā)現不平穩(wěn)的石頭到放平穩(wěn),再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才離開這個過程,他會想什么,做什么,體會他認真負責,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又如年輕人背老人過河,通過理解理所當然, 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xiāng)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來體現出他 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后一段,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以及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在這節(jié)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教學總結的語言過多,隨機處理問題的靈活性不夠。二是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沒有落地,如:批注感受的時候,學生只畫了相關語句但沒有寫出感受,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學生在表演走搭石時,動作不規(guī)范,沒有引導學生明白走搭石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不斷努力,不斷反思,爭取更大進步。

25、五年級上冊第5課搭石評課稿聽課記錄

五年級上冊第5課搭石評課稿聽課記錄

教學過程:

一、借助單元導語,導入新課

1. 生觀察單元導語頁,說說你能從中了解到什么?(生說:閱讀有一定的速度、本單元的目標是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等)

2. 你有沒有在平時的閱讀中嘗試過提高閱讀速度呢?(生沉默)沒關系,今天我們就來試一試,翻到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書寫課題,齊讀課題《搭石》。齊讀課題下的學習提示。

二、運用三次默讀,完成目標

(一)一讀。全文六百多字,你能用多少時間讀完呢?讀完后你是否知道什么是搭石呢?根據學習要求,默讀課文,讀完后關注你用了多少時間,然后完成學習單任務一。(屏幕上出現計時器)

1. 學生自讀。

2. 抽生分享:你用了多少時間?什么是搭石?(合上書說)(抽三位同學)

3. 師生總結什么是搭石,在課文中找到對應的句子,齊讀。(進入秋天,天氣變涼)是啊,這就是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搭石,板書:介紹搭石

4. 抽生比較剛才三位同學的發(fā)言,你發(fā)現了什么?(生:有的同學速度慢,對內容不是很清楚、有的同學速度快,對于課文內容卻了解得比較準確)

5. 師采訪同學們:你覺得你剛才讀的速度慢嗎?是什么原因導致你速度慢?(不認識字,就停下來了;不理解詞語,停下來,拖慢了速度)

6. 看來不同的原因影響了我們的速度,沒關系,有人可以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書中的學習小伙伴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看看他是怎么說的。(放小視頻,同學講述遇到不認識的字不停留,不回讀,師板書:不停留,不回讀)

(二)二讀。用上剛才總結到的方法,再次默讀全文,讀完后關注自己用了多少時間,想一想:圍繞搭石,作者寫了哪些內容?并完成學習單任務二。(屏幕上出現計時器)

(三)三讀。再次用較快的速度默讀全文,關注課文中的生字你是否都認識了?

1. 學生自讀。

2. 抽生交流:你認識了哪些生字,是怎樣認識的?

生1:人影綽綽綽號(聯系生活)

生2:平衡平穩(wěn)(猜測)

生3:協調有序(拼音)

3. 師出示生字條,齊讀生字,學習多音字間。

4. 記詞游戲:10秒速記詞語。出示12個詞語,集中注意力,看你在10秒內能記住多少。(生記抽生挑戰(zhàn)記)

5. 寫字。(1)觀察標紅的會寫字,說說書寫時應該注意哪些地方?(生提醒:懶、惰、衡筆畫比較多,要注意寫正確)(2)師總結并范寫講解:這些筆畫多的字要怎樣寫才好看。(3)生抄寫詞語。(學習單任務三)(4)展示評價。

三、回顧三次默讀,總結全文。

師:這節(jié)課我們在一次次的默讀中,提高了閱讀速度,也知道了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是不停留,不回讀作者的字里行間是怎樣來借搭石表達情感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繼續(xù)學習。

26、五年級上冊24課月跡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24課月跡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本文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為了避免讓學生讀得支離破碎,不能體會其中的美妙,我就思考編者的意圖,他們是想讓學生提升文學修養(yǎng),在讀中領悟作者的美好情感,在讀中明白只要我們有了美好的情感就會去發(fā)現美好的生活的道理。于是教學中,我就帶領學生讀課文,由分自然段讀,到小組合作讀、默讀,一邊讀一邊找出描寫月亮的句子,把我想到的能讀的方法都用上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終于把課文讀通了,可是情感的表達還是不夠。怎么辦呢?于是我從雜志上找到了一篇描寫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在授課前也讀給同學們聽了。在我的帶動下,學生帶著美好的情感來讀文章,分析文章,效果的確很好。

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語言訓練點是抓住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圍繞這一訓練點,本課教學以月跡為線索,在教學中引領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月跡;默讀課文,尋找月跡;研讀對話,升華月跡;課堂練筆,拓展月跡。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沿著清晰的教學思路研讀文本,感悟語言。運用自讀、瀏覽、批注閱讀等策略遷移學法,關注文中的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尤其關注語言描寫,從而解讀文本深層的思想內容。通過本篇自讀課文的教學,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27、五年級上冊23課鳥的天堂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23課鳥的天堂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B的天堂》對這屆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之前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出現過,在備課時我就有點迷茫:之前學過的課文那我這次應該教什么呢?蘭老師在之前的課文中已經對動態(tài)描寫、靜態(tài)描寫拓展了寫作我是否還要教寫作呢?關于教學內容,我聽取了傅老師的建議類文閱讀。我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帶學生回顧了作者兩次去到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并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榕樹的大和茂盛、鳥的多和歡快,領悟作者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第二課時讓學生閱讀了另一位作者的文章《好一個鳥的天堂》,從中比較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習除了動態(tài)描寫、靜態(tài)描寫以外的描寫景物的方法虛實結合、多角度。兩節(jié)課上完后,我明顯感覺到學生對第二課時的內容更感興趣,因為是新鮮的,而課文內容對他們來說已經很熟悉了,再去花大量時間講授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教語文不僅僅是教課文,更重要的是教策略方法。

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這是我第一次給五年級的學生上課,我對于他們現有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不是很了解,所以這次的字詞教學準備得不夠充分。我以為高年級的學生閱讀障礙不大,在字詞方面的教學可以一筆帶過,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讀了兩遍生字后就簡單講了三個詞語,未對多音字顫進行詳細講解,也沒有拓展暇的形近字,致使學生理解不透徹,自然就不容易記住。課后想想,確實是自己不夠細心、沒有考慮周全,我應把顫的兩個讀音及組詞展示在課件上,而不是口頭表述,應引導學生關注暇是日字旁,從而讓他們理解這個字的含義及應接不暇的意思,并拓展形近字加深印象。

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把課堂還給學生。第一課時我上得有點糟糕,主要是因為學生不積極發(fā)言,而我又沒有想辦法引導,只顧著自己要完成教學內容,忽視了學生的存在。這導致我在指導朗讀環(huán)節(jié)忘記給予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只做到了授人以魚卻沒做到授人以漁。要是課上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處理節(jié)奏、重音的方法,那以后換成其他文章,朗讀也不是問題了。為了激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傅老師叫我第二節(jié)課把彩虹糖帶上,因為有了獎勵學生就會更有動力。果真,第二課時的效果確實好很多,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表達的欲望,而我的課也越上越順利,大家暢所欲言,共同探討自己喜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通過課后和蘭老師、傅老師的溝通,我意識到上課應多多關注學生,關注哪些學生愛發(fā)言、哪些學生不愛發(fā)言、不發(fā)言是因為沒聽懂不知道還是知道答案卻不敢表達,作為一名老師,就應該時刻為學生著想。

28、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父母之愛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父母之愛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一、設計意圖

這次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學生就課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發(fā)表對父母的愛的看法,同時還要求學生聯系生活,講述生活中與文中三個小故事類似的事,再談談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簡單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類似情形,不但為學生口語交際有感而發(fā)提供了情感的感觸點,而且為學生聯系生活講故事開拓了思路。本次口語交際內容父母的愛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系緊密,且仍然是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教育意義。

二、 學情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很近,而且課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學生是有話可說的,但是學生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挖掘父母對愛的典型事例較為不容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不能關注細節(jié),進行細致描述,容易說大話空話;也較難從各個角度回憶,講述故事,發(fā)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語交際教學相對薄弱,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能力也有待加強。

三、教學中的得與失

經過一段時間的口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在這節(jié)課中,我反復引導與鼓勵學生,使他們較為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在授課中,我發(fā)現,一部分學生還是不敢說話,怕說錯話,怕說得不好,這時,老師就要多鼓勵學生,從和他們的簡單交流中找出讓他們張嘴的突破口,不斷啟發(fā)引導他們把話講清楚說具體,進而做到得體。還有就是當學生感覺自己無話而說時,老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我在引導學生分享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時,就搜集了一些與孩子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片,再加上老師的生動介紹,相信一定勾起了學生對往日的回憶。這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打開思路。另外,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了,所以教師要把口語交際滲透在平常教學的點滴中,對班級的每位學生的口語能力要有熟悉的了解,然后進行深入的學情分析,這樣才能制訂出完善有效的口語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點滴中無形地鍛煉口語的表達,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使之說話表達清楚、得體,應對自如。

29、五年級上冊19課父愛之舟評課稿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9課父愛之舟評課稿教學反思

《父愛之舟》是散文體裁的文學作品。在一般人的筆下,母愛如水般溫柔,父愛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畫家吳冠中記憶中的父愛,卻能載于小舟之中,飄入他的夢境。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見長,而是平白的語言里,蘊含著深厚的父子之情,令人感動不已。

本節(jié)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現總結如下:

1、名言賞析,走進生活。

賞析歌頌父愛的名言,引導學生聊一聊對父愛的看法。把生活中父親愛你的場景復述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大部分孩子在交流中坦言,父親幾乎不管,比較嚴厲,很忙。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能從細節(jié)中發(fā)現愛的體現。其實這也揭示了一個社會問題,怎樣透過本文引導孩子們去發(fā)現愛也變成了課堂的教學要點。

2、自讀自悟,感知場景。

首先,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接著在小組內交流,爭取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為閱讀教學掃清朗讀障礙。接著引導觀察文章開頭和結尾,從整體上把握前后照應的寫法,并知道本文是以夢境呈現的形式來回憶父親的點點滴滴來抒發(fā)情感的。接著拋出問題:默讀課文,說說夢境中出現了幾個難忘的情景,在你感觸很深的地方寫下批注。學生在此與文本對話,課文選取的場景逐漸明朗,感受也越來越深。

3、聚焦場景,感受情深。

通過交流歸納,在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場景之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閱讀來體會當時那個年代作者的小幸福:比如第一個場景,你平時的零食如何獲得?數量及口味如何?從而感受今天的自己是多么的幸福,這都源于一個家庭收入后的付出,即爸爸媽媽的辛苦換來的。以此類推,有哪些玩具?住宿條件如何?交學費困難嗎?陰雨天氣如何去上學?等等的問題都與作者的經歷反差很大,從對比中去讓孩子們震撼,去進行心靈的碰撞,從而學會感恩,也為理解父親的偉大和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4、合作交流,探究感悟。

文章為什么以父愛之舟做題目,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談一談。學生的閱讀一下子又深入了一步,交流中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感受能力可窺見一斑。

如果再重新學習,我會增加課堂容量,如加大背誦力度,小練筆等,讓教學更圓滿,語文味更濃!

30、五年級上冊18課慈母情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8課慈母情深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母親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一個字眼,每個人提起母親總會在心底涌出一股暖流。在學完《慈母情深》一課,孩子們不僅學會了通過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來表達情感,也是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的不易,懂得了感恩。因此,我想把本課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反思做下淺顯的記錄。

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明確:此節(jié)課我圍繞課后練習第一題來設定了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朗讀主要片段,想象場景,交流細節(jié),從哪里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讓學生與作者一起走進文本,情感體會更深刻。

2.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播放一組母親照顧子女的沙畫視頻,勾起了學生自身情感上的共鳴,為后面體會文中母親對作者的愛及母親的辛苦,做好了情感鋪墊。

3.品析重點語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首先,讓學生自己圈畫出感動的關鍵詞句,并把自己感受寫在旁邊;再次,進行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補充;最后,全班分享、品析、朗讀。整個過程,學生能夠準確抓住極其瘦弱龜裂的手疲憊的眼睛等這些對母親細節(jié)描寫的詞語,來感受母親工作掙錢的辛苦;還能找到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場景描寫,并想象自己身處此處是怎樣的的感受,更能進一步感受母親的不易,也能體會作者當時給母親要錢的愧疚。

4.讀中悟情:這篇課文很適合感情朗讀,我將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引導學生感受母親的疲憊和艱辛后,進行感情朗讀;在學生理解了體現母親辛勞的其他句子后,再練習朗讀;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深刻地體會母親的情是深沉的,讀中體會,情感得以升華。

不足之處:

在感受過作者細膩的描寫之后,結合課后選做題,讓學生寫一寫鼻子一酸的經歷??赡苁菍W生年紀還小,對于何叫鼻子一酸理解的還不夠到位,寫出來的小練筆要么是題材老套都是生病了母親照顧自己,要么是情感牽強。而我的指導也不夠仔細,沒有打開學生的思路。

后來,我認真反思了一下,應讓學生明白鼻子一酸不僅僅可以指父母之愛,也可以指分別之痛,或是親人之愛,把學生思路打開,也要引導孩子學習文中學到了場景、細節(jié)描寫,將它們融入自己的寫作中,才能處處體現心酸。

31、五年級上冊15課小島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5課小島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小島》講述的是一位將軍在視察自己管轄的小島駐軍時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反映了小島戰(zhàn)士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們具有熱愛海島,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表現了將軍關心戰(zhàn)士疾苦,與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質。

本課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展開故事情節(jié)。全文以戰(zhàn)士以島為家為主線,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的好文章。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以下幾點指導學生感悟文本,努力達成高效課堂。

一、給學生質疑問難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上課伊始,我先營造問題情境,讓學生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問,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斷提升和思維習慣的不斷養(yǎng)成。《論語》中共有117個問題,其中109個是弟子問孔子的,7個是弟子互問的,只有1個是孔子問學生的。這對我們應有所啟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因為這種發(fā)現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超越知識和技能,走向智慧與鮮活。

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關系到學生能否自主學習的關鍵。

第一,教法服從學法。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教師的一切行為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這是向學生傳授學法的最好形式。從學生學會一篇課文的角度來設計教路,每個程序中,既有要達到的目標,又有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教學中,學生按這樣的順序由淺入深地學習,逐步達到學懂學會。久而久之,經過反復訓練,這種教法逐漸會轉化為學生的學法。

第二,練習緊扣學法。學生有了學習方法,還應轉化為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設計多種變式練習,促進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

三、給學生揣摩作者寫作方法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感悟文本語言。如,語言描寫:戰(zhàn)士們有蔬菜吃嗎?走,去看他們吃什么!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動作描寫:將軍重重地放下筷子。將軍把手中的菜倒進湯里把菜湯舀到戰(zhàn)士們的碗里。外貌描寫:喉嚨哽了一下。將軍凝視著那片綠色。心理描寫:將軍留宿小島了解戰(zhàn)士的生活;將軍準備推廣這種種菜方法,讓這一帶守島部隊都吃上新鮮蔬菜。學生從這些描寫中讀懂了將軍是一個關心戰(zhàn)士,與士兵平等的人。

四、給學生主動探索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教師如果擔心學生不會學習,如果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學習,學生怎么能學會學習?教師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著的孩子永遠不會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實際問題。

五、給學生合作交流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在合作學習中才能學會合作。教師要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留意課文中的細節(jié),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本情感,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感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2、六年級上冊第5課七律·長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第5課七律長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壯舉,是一座不朽的豐碑。當年的長征早已成為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我們再一次品讀《七律長征》這首詩時,仿佛又看到那恢弘的山、蒼涼的水,似乎又聽到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笑聲。但是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來說,長征只是一個遙遠的故事,與我們生活較遠,怎樣才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長征精神呢?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我在課前讓學生觀看《長征》電影,讓學生了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等長征故事,初步感受長征的艱難。同時通過預習收集有關長征的背景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時,我讓學生深入學習詩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讓學生說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這個詩句突出了五嶺、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zhàn)士眼中它們但是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說明紅軍藐視困難,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緊扣騰細浪和走泥丸來感受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完課文,我讓學生高聲朗讀詩句,再現紅軍長征中的一些重要戰(zhàn)役。如: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爬雪山等。透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長征的一些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資料,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3、六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請你支持我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請你支持我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這次習作的目的是要求學生了解虛構故事的特點,自己創(chuàng)編故事。在實際教學中,我先和學生一同回顧了剛剛學過的三篇課文,也就是說三個虛構的故事,讓學生真切感受虛構故事的特點,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做準備。然后學生自讀三組環(huán)境和人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組去展開聯想寫作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做了較為具體的指導,讓學生注意到時間、地點、人物身份、性格特點等,這樣學生的聯想才切合實際,編寫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這些地方做的比較到位,學生完成情況較好。

對教材提出的寫作時讓學生嘗試寫環(huán)境,以及寫心理活動的建議沒有落實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適時地予以補充。

教學反思2: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每個同學都能開口講話,懂得了要說服別人支持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該怎樣去說。

在教學中,學生練習交流和教師指導占用時間較多,導致后面的分組練習時間不夠用,很倉促。今后在教學中一定做好預案,充分考慮好時間因素,合理分配。

34、六年級上冊15課金色的魚鉤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15課金色的魚鉤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前不久,我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執(zhí)教《金色的魚鉤》一課。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嘗試一:直奔語文要素

本課是略讀課,課文特別長,為了突出略讀課的特點,我摒棄了逐段或分段理清內容的老方法,直奔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根據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確定了以下教學任務:

首先學生瀏覽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描寫老班長的外貌、神態(tài)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中可以看出老班長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學生匯報,教師總結,最后學生寫一寫想對金色的魚鉤或老班長要說的話。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僅此而已。整節(jié)課沒有老師的課文講解,沒有深入理解重點詞句,只有學生的交流匯報。

嘗試二:把時間還給學生

整節(jié)課在時間分配上,我先用13分鐘給學生研讀課文,用不同符號畫出描寫老班長的外貌、神態(tài)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中可以看出老班長是個什么樣的人?再用5分鐘分組交流,接下來用1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匯報并總結,最后用12分鐘時間觀看短片,完成小練筆。整節(jié)課中,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占30分鐘。

嘗試三:換個角度練寫話

本課主題升華環(huán)節(jié),播放視頻《魚鉤的自述》,從魚鉤的視角講述故事,體現老班長的品質,再讓學生把想對金色的魚鉤或老班長說的話寫出來,從不同角度體會和表現人物品質。

收獲一:輕松的課堂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希望輕松而有收獲的課堂。在這節(jié)課中,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輕松二字。一節(jié)課的效果不在于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會了多少。我在這節(jié)課中沒有講解知識點,只是引導交流,學生在交流中自我感悟,各有所得。學生在學習感悟中體會到課堂是自由的天地,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學得輕松。

收獲二:思維的升級

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會受教師預設的牽制,很少有創(chuàng)造思維,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在一個小小的領域,不能從多方面思考、體會,獲得的知識技能也是有限的。在本節(jié)課中,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老班長是個怎樣的人。如有的同學從老班長的外貌看出他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班長,有的同學從老班長的語言描寫中看出他是一位舍己為人、忠于黨、盡職盡責的老班長我感受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放飛,一定會有預設之外的精彩。

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內,要教些什么,是我們首先要想好的。內容多了,學生只學到皮毛,過后若無鞏固練習,那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教的內容少了,浪費了時間,沒效率。所以我們要衡量好教學內容與時間的搭配,不可為了完成任務而強求。作為略讀課,首先,要給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檢驗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研讀和思考。其次,教師要調控好、引導好學生學習的進程,分組合作探究,可以有效解決個別學生學習進程較慢的問題。

教學反思2:

《金色的魚鉤》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fā)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教育,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展現了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訓練簡要復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一、給學生足夠時間自主學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四道題,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小組中的成員可以互相討論,時間是8分鐘。這4道題是這樣的:(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是金色的嗎?作者為什么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些內容讓你深受感動,找出來,并說一說讓你感動的原因。(4)把描寫老班長神態(tài)的語句找出來,并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討論的也很熱烈,與平常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合作展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派一名代表上臺來展示本組自主學習的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fā)揮,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發(fā)出了創(chuàng)造的火花,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事實證明,學生的表現出奇地好,他們的發(fā)言簡直可以用妙語連珠來形容。

  三、提升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老師對課堂情況的總評,也是課堂的延伸。當學生談了自己在這堂課中的收獲時,我適時地總結了一下,并提了一個要求。我是這樣說的:在長征途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后去搜集,我們準備組織一次長征故事會。幾天后,這個故事會開得很成功,同學們都踴躍上臺,爭著講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教學中,我們不僅把課堂主動權還給了學生,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前我上這類課文時,要么叫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解決課后習題,要么直接將課后習題的答案告訴學生。這兩種做法都存在許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讓學生在讀課文和做習題時增加了難度,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到位,往往不能準確地回答問題,一遍,兩遍老是不對,結果搓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后者則沒有充分地給學生讀書和思考的時間,只是被動地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課文里講了些什么,問題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了依靠老師說答案的懶惰思想,不再主動地朗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而運用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避免了這個弊端。

  另外,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也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去質疑。這樣,就使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還不是那么主動。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如果學生無所疑,無所惑、無所求,那么,老師的啟發(fā)是不會生效的。所以,我覺得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作為主導的老師還應該給他們質疑的機會。

35、六年級上冊10課竹節(jié)人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10課竹節(jié)人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

課前交流,猜謎語。

一、導入。

出示第三單元單元導讀頁面。

生齊讀讀書好比串門隱身的串門。(楊絳)。

齊讀語文學習要素。了解本單元學習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

出示竹節(jié)人圖片,揭示課題。(師板書:9.竹節(jié)人)

二、檢查預習,明確學習任務。

1.出示三行生字,一人讀一行詞語。(師正音),關注疙瘩的偏旁,指導書寫疙瘩。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師提示:用自己的話完整地介紹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指名朗讀閱讀提示。

師:你們從閱讀提示中知道了什么? 生答。

師生交流:對,閱讀目的不同,關注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也不同。

(師板書:閱讀目的 關注內容 閱讀方法)

師生共同明確本篇課文的三個學習任務。

三、學習課文關于玩法部分感悟方法。

1.師:任務一,要我們干什么?

生: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 (老師板書:制作(玩法))

師: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你們打算怎么來讀文章呢?

生答,師引導。(師板書:瀏覽查找。)

師:瀏覽課文,找到跟竹節(jié)人有關段落前面打上一個,完成以后立即舉手。

學生匯報交流。(老師繼續(xù)板書:制作(玩法) 3、11、、12、15)

大屏幕出示相關文章段落。

2.師:要寫制作指南,找出來還不行,還要做什么?要關注什么? 生:

師提示:步驟,工具。要找出材料、工具、步驟,能不能快速瀏覽? 生:

師:要仔細讀,認真讀,在書上圈畫。(板書:細讀圈畫)

3.學生讀文,在書上圈畫,小組合作填寫學習任務單。

(找到和制作竹節(jié)人有關的段落,是引導學生完成竹節(jié)任務一學習單)

小組代表上臺匯報。(投影儀展示)

其他小組補充(師:說過的就不要再說了)。

師:那么為什么要不按書上的內容寫下來? 生:

師:對,一看就懂,簡潔明了。

4.師生一起小結方法。像這樣梳理概括(師板書:梳理概括)

大屏幕出示學習小伙伴的話,全班齊讀。

(個人表示不確定當時出示的是這個小伙伴)

四、指導學習關于玩法部分運用方法。

師:竹節(jié)人怎么玩?讀課文,告訴別人怎么玩。找出跟玩有關的動作。

學生匯報,講竹節(jié)人玩法,教師點評。

(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嘗試學習玩法部分,關注教別人玩竹節(jié)人這個小任務,說說看之間打算怎么樣來完成這個小任務,先指名說說,學生自主學習)

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竹節(jié)人玩法,

師小結(關于有目的的閱讀策略):

讀文章時,與閱讀目的關聯性不大的內容,不需要逐字逐句讀,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速度。

第二課時:

一、完成任務二運用方法。

回顧上堂課所學,有目的的閱讀。

1.師: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出示閱讀提示的三個任務)

生:任務二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師:給我四個字。)

生:體會樂趣。(師板書:體會樂趣。)

師:說說你們打算怎么來完成?體會樂趣,要關注什么?

生:關注玩法。 生:關注玩的過程。 生:關注玩時的心理。

出示學習小伙伴。

學生自由讀文,快速找出相關內容。

2.師:體會這些樂趣,我們可以采用什么辦法?

師生:朗讀課文 做批注。(時板書:朗讀 批注)

師:用這兩種方法自己讀文,體會樂趣。

師:做竹節(jié)人有哪些樂趣?

師:你們從哪些地方也體會到樂趣? 生:老師也玩。

大屏幕出示老師玩竹節(jié)人的片段。

師:老師在玩竹節(jié)人時念念有詞,老師在念什么?

生暢所欲言。齊讀文段。

大屏幕出示學生玩竹節(jié)人場景的語段。

老師引讀三個招式。師生想象場景,學生齊讀。

(黑虎掏心 泰山壓頂 雙龍搶珠)

師:如果你也在現場,你會用什么招式?

(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畫面)

師指導讀擬聲詞,讀出節(jié)奏。

3.小結。(大屏幕出示學習小伙伴:)

師:從文字中體會這些人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像這樣,閱讀目的變了,閱讀方法也會調整 批注、朗讀。

(任務2的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還用了批注朗讀的辦法,獨立運用方法做任務)

三、做任務3運用方法。

大屏幕出示任務單(課文導讀頁),明確任務3。

1.師:這個任務要我們干什么呢?生答。(師板書:講述故事)

師:要建好這個故事,我們要怎么做?

生:要把情感放進去。

生:要簡潔明了地概括內容。

生:仔細想想,講清楚起因、經過和結果。

大屏幕出示:

學生梳理相關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這個故事。

2.學生上臺脫稿講故事,教師點評(想象了畫面,扣題),并引導學生評價。第二位同學再上臺講故事。(大屏幕上出現故事題目)

3.師請第三位同學上臺講關于張老師(上課老師本人)的故事。

4.布置作業(yè),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三、課堂總結學法,激勵運用。

師:同學們這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閱讀策略叫做(有目的的閱讀),原來閱讀是可以(有目的的),下次拿到一本新書,我們要先想想什么?

生:目的。生:困惑。生:

回到單元導讀頁,齊讀讀書好比串門隱身的串門。

師小結:如果想聽音樂,我們要去(生答),如果想看書,我們要去(生答),如果想填飽肚子,我們要去我們要去(生答)楊絳先生告訴我們,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不同,閱讀方法也不同。

四、推薦閱讀《圖說中國傳統玩具游戲》。(老師解說,大屏幕同步出示書頁內容)

36、六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演講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演講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1.演講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語交際,因此要密切聯系生活指導學生會寫演講稿,并學會一些演講的技巧,做到學以致用。另外,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要想方設法地從細節(jié)入手,給他們指明方向。

2.創(chuàng)設情境,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一種形式。在這情境里,要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擔負不同的角色。其次,圍繞演講引導學生點評,讓他們發(fā)現演講的特點以及存在問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便能迅速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

教學反思2:

1.演講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語交際,因此要密切聯系生活指導學生會寫演講稿,并學會一些演講的技巧,做到學以致用。另外,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要想方設法地從細節(jié)入手,給他們指明方向。

2.創(chuàng)設情境,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一種形式。在這情境里,要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擔負不同的角色。其次,圍繞演講引導學生點評,讓他們發(fā)現演講的特點以及存在問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便能迅速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

37、六年級上冊28課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28課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以下是我執(zhí)教前的教學設想:這首詩歌是臧克家為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僅僅是單純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有的人的對比闡發(fā)了一種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深刻思考。然而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只關注了紀念魯迅而忽略了有感。所以,本堂課,我希望帶領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揣摩,帶領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內容,把握詩人感情;品味樸素的語言背后表達的豐富、深刻的含義。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更要以此為契機,帶領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谶@樣的考慮,我有了今天課堂上的呈現。

對照預設,根據課堂生成,接下來,我將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進行反思。

一、成功之處

(一)注重課堂生成。

記得剛工作不久,上公開課時,當我的問題提出,學生沒有反應,或不能及時回答時,我會很著急,迫不及待的幫著學生去回答。但今天,當我的第一個問題:請同學找一找具體寫這兩種人(一心想流芳百世卻不為人民謀福利的人和不求個人名利,一心為人民謀福利的人)的句子并讀一讀提出時,班上同學沒有反應,這個問題不難。我知道他們沒有迅速做出反應的原因是上公開課,聽課老師多,換了教室,他們有點不適應。我立刻放慢了教學節(jié)奏,帶著學生重新把詩歌讀了一遍,帶著他們慢慢走進文字,走入文本。這次,他們發(fā)言了。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當課堂上出現了暫時的停滯不前或迂回徘徊時,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才能與美好的生成相遇。

(二)用問題推動教學。整堂課設計了四個大問題:

1、找一找具體寫這兩種人的句子讀一讀,看一看這兩種人有什么不同?

2、人民用什么態(tài)度對待這兩種人呢?

目的:帶領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揣摩,帶領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內容,把握詩人感情。

3、這首詩歌僅僅是單純紀念魯迅一個人嗎?

目的:從題目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理解作者對魯迅的崇敬、贊揚之情,從有感二字,感受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4、請同學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啟示。我愿做 的人。

目的:帶領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以上四個問題由表及里,逐層推進。引導學生,從學習詩歌內容,感受魯迅形象進而到人生價值的思考,由淺入深。

(三)能根據具體情況追問,目標明確。注重開展師生間的對話。

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教育。我力求做到設計大體有序,具體細節(jié)靈活,能由學生說出來的,我盡量不說。圍繞著我設計的主問題,學生展開了積極思考和發(fā)言,此時我對他們的發(fā)言進行了及時的點評與指導。以下是一個課堂片段:

生:讀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們當牛馬。

師:你能具體分析一下這兩種人的形象嗎?

生:一種人什么都不做,一直在自夸,一種人一直在默默的做著事。

師:那書上是怎么寫的呢?怎么看出他的默默無聞,怎么看出他的自夸?

生:從騎和俯這兩個字看出來的。

師:能再具體分析一下嗎?從騎字,你看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生:騎寫出的是自大驕傲,蠻橫無理。這是動作描寫。俯看出一種默默無聞,謙卑。

師:還有同學補充嗎?

生:一種人自以為是,高高在上;一種人謙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師:還有嗎?

生:騎是欺壓;俯下身子,是把自己的地位放低。

師:如果你來讀這兩個句子時應該怎么讀?把人民當牛馬,讀這樣的句子應該帶有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生:讀第二節(jié)詩歌。

師:這位同學讀得如何?

生:呵,我多偉大! 這個句子中,那種驕傲自大的感覺沒有讀出來,應該讀得夸張一點。

當學生只是泛泛的概括回答時,我試著在主問題的推動下,用追問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進而理解詩歌情感。

對學生發(fā)言,我做了及時的點評。 那書上是怎么寫的呢?怎么看出他的默默無聞,怎么看出他的自夸,這個字要是重讀會是怎樣的效果,及時有效的點評使得我與學生之間開展了有意義的對話,也為課堂的延伸進行了鋪墊。但我認為在點評過程中我的語言有時還不夠簡潔。以后我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二、不足之處

(一)教師預設過強,學生的主動學習不夠。只注重了教師的預設和講解,缺乏學生的質疑和相互交流。

(二)課堂節(jié)奏沒有把握好,前松后緊。

課堂是有節(jié)奏的,這樣既能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控制教學流程。我分析前兩個問題時,耗時太多。導致最后的小結、拓展環(huán)節(jié)沒有充足的時間,情感內化不足。

(三)朗讀形式略顯單一。

整堂課,我都在引導學生找句子,讀句子,理解句子,再讀,這個過程中雖然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成長,但是形式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倦感,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年輕的名師王君老師也曾說過:讓我死在公開課,活在常態(tài)課吧。每上一次公開課,對我而言都是一次歷練,一次提升。感謝語文組給我了這次機會,感謝組里老師的耐心傾聽并給我提出的忠懇建議。讓我把公開課上的收獲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教學中吧,如對待公開課般對待每一節(jié)常態(tài)課,上好每節(jié)課。

38、六年級上冊24課京劇趣談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24課京劇趣談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京劇的藝術特色有很多,作者通過對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京劇的一些藝術特色。在馬鞭一節(jié)中,馬鞭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決了哪些問題?實在的道具和虛擬的道具起著什么作用?這些是我們探究的主要問題。在亮相一節(jié)中,作者通過京劇表演上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靜態(tài)亮相和動態(tài)亮相在京劇藝術上的高妙之處。舉例典型,論證有力,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不足之處在于,文本是趣談,而我的趣教體現得不夠明顯。

教學反思2:

京劇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究竟又是什么?教學中又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呢?我們該怎么做呢?我認為:

一、明確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

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加強課內外聯系,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

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

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質,深鉆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斷的反思和改進,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39、六年級上冊23課月光曲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23課月光曲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月光曲》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即興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無論是樂曲、語言還是情感,都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月光曲》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也值得反復誦讀體會,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生動優(yōu)美。我的設計重點是通過指導朗讀和學生反復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和樂曲的美妙。例如在盲姑娘與哥哥的對話中,我引導同學們抓住了那該多好?。∵M行朗讀指導,從而感受出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與渴望。在之后的朗讀中,我讓學生抓住了哥哥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妹妹的善解人意,使學生進一步的感受到了兄妹倆之間的情誼,從而理解貝多芬當時的心境,即被感動與同情。再舉個例子,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我先出示了視頻,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美景。隨即讓學生說一說眼前景物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變化呢?通過這個問題使學生自然地連接了音樂與文字,體會到海面由平靜到波濤洶涌,樂曲由舒緩流暢到高亢激昂的變化。接著再通過一次次朗讀加以鞏固和融合。在課堂的最后我做了拓展,我設計了另外一首曲子給學生聽,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通過聆聽音樂的旋律來聯想相關的景物,體會音樂的魅力,達到本節(jié)課的最終目的。

今天這堂課學生比較少,而且比較膽小,所以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很重要,于是我在課堂中留意學情,用幽默的語言適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對于這節(jié)課我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抓得不夠充分等,我會繼續(xù)努力學習,以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為追求,多向前輩師傅們取經!

教學反思2:

《月光曲》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講述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文中沒有描寫月光曲優(yōu)美旋律的文字,但我們分明會感受到月光曲變化的旋律、曲調、節(jié)奏,它主要是通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的,在文中是第9自然段,也是課文寫得最美的一段話。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貝多芬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難點是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這重點、難點對學生來說確實有難度,要突破它,靠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必須讓學生反復地讀,自己感悟出來。

上午的語文課上,學生通過讀書,把皮鞋匠的聯想想象成了三幅畫,即:月亮升起,灑滿銀光;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風起云涌。海面由平靜到波濤洶涌,從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到高亢激昂的變化。但是對樂曲的變化正是來自音樂家情感的變化以及情感變化的原因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感覺。我有點著急。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反思,認識到給學生安排的讀書時間還不充分,老師的引導還不到位,要想真正讓學生自己感悟出來,應該引導學生著眼于全文來讀,而不是僅僅局限在第9自然段。

下午的語文課,我把這個問題專題來研究,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復地讀,分層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讀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fā),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體會到了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以及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即: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心情輕松悠閑,此時心情是平靜的;當聽到茅屋里窮兄妹倆的對話,有感于兄妹來的善良、純潔、善解人意、互相體貼,更出于盲姑娘對音樂的奢望,此時貝多芬平靜的心情變成得非常感動,走進去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當一曲彈完,貝多芬看到了一個愛音樂而且懂音樂的盲姑娘,他認為他找到了知音,感情變得更加激動,創(chuàng)作激情頓時而生------)

只是,老師情感的融入還不是非常到位,問題設計還應該更加精煉,課堂上仍有點著急,缺乏等待意識。要改!

40、六年級上冊21課三黑和土地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21課三黑和土地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成功之處:

《三黑和土地》描寫了三黑得到土地后,無比高興的心情。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讀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點語句。我在教學中能夠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語言的魅力內涵。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過渡到感悟作者蘊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組討論階段,學生在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對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認識上就更深一層次,對今后閱讀蘇金傘的作品幫助很大。

不足之處:

由于注重了寫作方法的學習,對朗讀的指導就比較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體味寫法,感悟三黑對土地的深情

師: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長期受到奴役的廣大農民現在終于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土地,他們此時心里是

生:激動和興奮的。

師: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生:從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這句詩可以看出來。

生:從三黑欣賞自己的土地和他的打算中可以看出來。

生:從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這個中心句可以看出來。

師: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都很正確。請同學們深情地朗讀這些詩句,邊讀邊體會三黑獲得土地后的歡喜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生自由朗讀。)

師: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把三黑心里的甜描繪出來的呢?哪位同學能結合本文的寫法具體地說一說?

生:這首詩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從多方面詳細而生動地展現了三黑得到土地后無比喜悅的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充分表達了以三黑為代表的廣大農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

師:這位同學分析得很到位。我們知道,運用第三人稱即以第三者的身份來敘述,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再現主要人物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也比較靈活自由,有利于作者全方位地來表現主題。請同學們深入體會這一寫法的妙處,并進行仿寫訓練。

賞析: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既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感悟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對土地的深情,又啟發(fā)學生結合詩歌的寫法具體體味。在教學時,教師既靈活地解讀了文本,又進行了拓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