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神奇的象形字》教案反思

大班語言《神奇的象形字》教案反思

大班語言《神奇的象形字》教案反思

1、大班語言《神奇的象形字》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世間萬物都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為了讓孩子們對象形字有一個初步了解,結合南師大整合課程大班上《符號會說話》中的語言領域“神奇的象形字”來開展活動。象形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本來認識起來就比較枯燥乏味,于是以圖文并茂,游戲的形式開展,讓孩子知道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象形字與所代表事物在形狀上有相像之處,從而激發(fā)孩子對漢字的喜愛,讓孩子更有學習的欲望。

  活動目標:

  1、認識象形字"山、水、日、木、田、月、果、竹"。

  2、觀察象形字的特點。

  3、愿意大膽表述象形字與實物之間的聯(lián)系。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重點:

  學習認識簡單的象形字,并能與之對應的圖片進行匹配。

  活動難點:

  了解象形字,知道象形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象形字與所代表事物在形狀上有相像。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PPT、音樂、人手1份表格圖、彩色筆、勾線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圖畫導入

  教師演示PPT,呈現出由象形字組合在一起的畫面,激發(fā)幼兒對"象形字"的觀察興趣,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老師:"在這幅圖畫中,你們都看到些什么?你們們覺得這些記號代表什么意思?在很古老的時期,人們還沒有發(fā)明文字,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他們看到的事物的呢?"

  二、基本部分:認識了解

  學習認識第一組

  (一)運用PPT中的材料引導幼兒了解、認識象形字的特點

  1.出示古字"山、水、日、木",鼓勵幼兒猜測其意義。

  老師:這些圖案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2.幼兒表述后,教師隨即出現與"山、水、日、木"古字對應的實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古字與實物的相似性。

  老師:正因為這些古字與所指東西外形很相似,所以稱它們?yōu)?象形字"

  3.再次出示古字"山、水、日、木",引導幼兒借形猜字,進一步理解象形字的意義。

  老師:古人畫出了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你會這樣認為?

  4.教師出示"山、水、日、木"4張真實圖片,請幼兒將圖片與古文字配對,驗證他們對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確。

  老師:請把這些圖片和象形字配對,誰和誰是一家人?"

  老師:為什么你會認為他們是一家人?

  (二)、請幼兒自主閱讀圖片,說說象形字的象形特點。

  1、老師:太陽是圓圓的球體,在中間加一點表示它會發(fā)出光和熱。

  2、老師:三個突起的三角形表示山的山頂。

  3、老師:彎彎的曲線表示水流,旁邊的幾個點表示水滴或浪花。

  4、老師:一條直線是樹干,下面的線條是樹根,上面的線條是樹枝,樹也是木。

  學習認識第二組

  (一)觀察認識象形字。

  1、出示田、月、果、竹這四個象形字,請幼兒觀察。

  2、結合圖片認識象形字。

  (二)、師幼一起說說象形字的特點。

  1、象形字“月”,表示一輪彎彎的月亮,中間加了一小豎,代表月亮中的桂樹。

  2、象形字“竹”,表示它的兩根細枝上各有兩片垂下來的葉子。

  3、象形字“田”,表示很久以前的人們?yōu)榱藢⒁粔K一塊的田地讓人一眼就認出來,就把它分成了四塊,因此,就出現了象形字“田”。

  4、象形字“果”,指的是一棵樹上結了許多果子,上面的田代表果實,里面的四個點表示果實的籽。

  三、結束部分:游戲——找朋友(附圖表)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規(guī)則:聽到音樂聲后,請用鉛筆把象形文字和現代漢子手拉手拉起來。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動起來吧!讓我們隨著美妙的古箏音樂,用所學到的象形字畫一幅神奇畫,好嗎?

  活動反思:

  整合式的故事教學。

  故事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但多數老師往往停滯在傳統(tǒng)故事教學模式中,即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聽故事、提問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中心思想。這種灌輸式的學習,使得許多優(yōu)秀的故事讓幼兒聽得覺得乏味。

  分析本教材,我一改以往的教學風格,采用整合式的教學,如繪畫、動手、比較等等,讓幼兒帶著自身的體會逐一感受故事的每一情節(jié)。如此一來,孩子們全身心地放松,而不拘泥平日中的安靜、全身心傾聽的狀態(tài),習得自然、學得開心。

  1、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孩”入勝。

  2、教學表現形式應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3、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兼容幼兒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個性的發(fā)展。

  4、同時,教師應有豐富的感知經驗,較高的教學素質,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地豐富、積累幼兒的感知。

2、大班教案《神奇的中草藥》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對中草藥產生興趣。

  2、認識幾種常見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藥最早是中國人發(fā)現并使用的,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些常見的中草藥實物,并知道其名稱與作用。

  2、課件(1):中草藥的由來與采制。課件(2):可以用作中草藥的各種動植物及礦物質等。課件(3):李時珍及《本草綱目》。

  3、準備一些常見的中草藥

活動流程:

  一、導入部分

  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些中草藥,這幾天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中草藥,你在哪兒找到這些中草藥的呢?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中草藥?引導幼兒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說一說,從而激發(fā)幼兒探究中草藥的愿望。

  二、展開部分

  1、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中草藥名稱及作用

  師:老師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藥布置成了一個小小的藥店。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這些藥材,看看你認識多少種呢?它們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類的還是動物類的呢?一會兒老師請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自由觀看)

  (1)提問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藥材的名稱及其功效。

  (2)教師介紹名貴藥材——靈芝

  師:老師也認識一種藥材,它是生長在山林中的一種植物,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藥材,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它叫靈芝,可以治很多病,還可以增強抵抗力,延長壽命呢。據說千年靈芝還可以讓快要死去的人活過來呢,神奇吧!

  小結:原來,植物做成的藥材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的,有些還可以治病呢!

  2、了解中藥的由來與采制

  師: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個國家的人這么聰明發(fā)現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課件你就會找到答案的。播放課件(1)。

  師:現在大家知道了嗎?對!就是我們的祖先發(fā)現的,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fā)現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們稱這些藥物為中藥。你覺得我們祖先聰明嗎?他們的確非常聰明,不僅發(fā)現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還發(fā)現了許多動物和礦物質也可以做成藥材用來治病呢!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做成藥材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

  播放課件(2)

  師:原來,大自然中到處都可以找到用來制成中藥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又方便又便宜,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離不開大自然,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

  3、介紹中藥名醫(yī)李時珍及其著作《本草綱目》播放課件(3)

  師:在明朝,有個非常有名的大夫,叫李時珍,為了給老百姓尋找治病的藥材,不怕苦,不怕累,帶著徒弟走遍了千山萬水,親自嘗盡各種奇花異草,最后終于編寫了著名的醫(yī)藥用書《本草綱目》,這本書里面記載了一萬多種中草藥的作用,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珍貴產物。因為中藥的副作用特別小,所以很多外國人十分佩服我們中國的中醫(yī)藥,也來學習我們用中藥來給病人治病。李時珍爺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呀!

  三、結束部分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很多關于中草藥的知識,誰能告訴大家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關于中草藥的知識?個別幼兒發(fā)言,教師總結(如:靈芝是名貴藥材,中草藥是中國人發(fā)現的,李時珍是一位名醫(yī)等等)。

拓展延伸:

  組織幼兒參觀附近的中藥店,增加對中草藥的親身體驗。沒有條件參觀中藥店的幼兒園,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區(qū)域,請幼兒進行中藥店的游戲。

活動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fā)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3、大班教案《神奇的象形字》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有趣的故事,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由來。

  2、學習詞語:結繩記事、山脈起伏、光芒四射。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日、人、火、山”象形文字圖卡、繩子若干。

活動過程:

  1、討論引入:“你認識什么字?字是怎么變來的?”

  2、結合圖片講故事。

  A、講述第一段?!肮艜r候的人是怎么記事情?”(學習詞語“結繩記事”,并學習用繩子打結)

  B、講述第二段?!昂髞碛职l(fā)明了什么樣記事方法?這方法比結繩記事好用嗎?你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嗎?”

  C、講述第三段?!笆钦l發(fā)明了象形文字?他是怎樣發(fā)明象形文字的?這種發(fā)明比前兩種發(fā)明有什么好處呢?”(學習詞語“光芒四射”、“山脈起伏”、并以繪畫形式表現簡易的象形文字)

  D、講述第四段?!澳阆矚g倉頡嗎?為什么喜歡他?”

  3、教師再次完整地講述故事,并小結“倉頡是發(fā)明中國文字的先祖,他發(fā)明象形文字,從此人們開始學會運用字記錄和表達”。

  4、游戲“猜猜象形字”。

活動反思:

  整合式的故事教學。

  故事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但多數老師往往停滯在傳統(tǒng)故事教學模式中,即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聽故事、提問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中心思想。這種灌輸式的學習,使得許多優(yōu)秀的故事讓幼兒聽得覺得乏味。

  分析本教材,我一改以往的教學風格,采用整合式的教學,如繪畫、動手、比較等等,讓幼兒帶著自身的體會逐一感受故事的每一情節(jié)。如此一來,孩子們全身心地放松,而不拘泥平日中的安靜、全身心傾聽的狀態(tài),習得自然、學得開心。

  1、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孩”入勝。

  2、教學表現形式應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3、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兼容幼兒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個性的發(fā)展。

  4、同時,教師應有豐富的感知經驗,較高的教學素質,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地豐富、積累幼兒的感知。

4、大班語言教案《有趣的象形字》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閱讀活動,對文字產生興趣。

  2、通過閱讀圖片和象形字卡,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3、能細致觀察并進行大膽地猜想與講述。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象形字演變圖一份,象形字卡、漢字卡。

  2、象形字組合圖畫一幅。

  3、動畫片《36個字》。

【活動過程】

  一、觀察組合圖,導入活動。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幅有趣的畫,你從畫里看到了什么?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告訴大家。

  2、小朋友觀察得非常仔細,在這幅畫里還藏著一個小秘密,你想知道嗎?那請仔細聽在結尾爸爸說了一句什么話?記好了告訴我,讓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吧!

  二、觀看動畫片,激發(fā)對象形字的興趣。

  1、請問你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

  2、動畫片里爸爸畫了一個太陽,小朋友說了什么?

  3、爸爸在故事的結尾說了一句什么話?(咱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了象形字)這些看上去象圖的東西其實是古代的象形字。

  三、分組觀察并討論象形字,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1、觀察象形字卡,互相交流、大膽猜想(教師引導幼兒閱讀字卡,并能講述理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象形字,請你們來猜一猜它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到的?

  2、小結象形字的特征。

  剛才我們認識了許多象形字,看這個"象"字,這是長長的鼻子,四條腿,就像大象一樣,所以它就是象字,那請你們想一想古代人是怎樣造出象形字的呢?

  小結:古時候的人就是照著事物的樣子畫下來形成了象形字。

  四、觀察象形字演變圖,比較漢字與象形字的不同。

  1、出示現代漢字"日",問幼兒這是什么字?

  2、出示象形字"日",告訴幼兒這是漢字"日"的象形字朋友,讓幼兒比較兩個字哪里不一樣?

  3、小結:古代象形文字是圓圓的,而現在的漢字變成方方的,我們叫它方正字,象形文字經過很多年的演變變成現在的漢字,它更加清楚、簡單,便于人們交流和書寫了。

  五、游戲--找朋友。

  1、每個小朋友手上拿一個現代漢字,請小朋友找到它的象形字朋友。

  2、小朋友都幫漢字找了象形字朋友,我們來一起看看找對了嗎?

  六、再次觀察象形字圖,結束活動。

  1、動畫導入: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認識大家我真高興,我給大家?guī)硪患貏e的禮物,那就是動畫片《三十六個字》。

  2、出示圖片象形字:

  師:噓,閉上眼睛我數到3小朋友才可以睜開眼睛。1、2、3睜開眼睛吧,瞧,誰來到了我們的黑板上。

  師:你怎么看出是月亮?這是什么?(烏龜)你怎么看出來的?

  老師小結:古時候人們就用這些圖案來表示月亮、太陽……這些圖案就是象形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前一天了解文字來歷的基礎上,對古代漢字和現代漢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于文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本來認識起來就比較枯燥乏味,于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孩子更有學習的欲望。

  首先,活動前一天先讓幼兒通過自學或親子共學的形式了解一些古代漢字的知識。

  其次,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寫出一些古代漢字即象形字,先讓孩子在猜測游戲中激發(fā)興趣,并使前一晚的知識準備得以顯現,孩子們發(fā)言很激烈可見知識準備很有效;第二環(huán)節(jié)則是驗證猜測的過程,通過幼兒用書去校對,然后對漢字演變過程的熟識,進行配對連線在操作過程中讓孩子進一步思考,了解象形字與現代漢字的聯(lián)系,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同時在操作、驗證、經驗共享的過程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環(huán)節(jié)三作為學習的延伸,發(fā)揮幼兒的想象編故事,讓整個活動更以幼兒為主體,自主學習。

  最后,此活動將在區(qū)域中進行延伸,開展拓印漢字,一字開花等與漢字有關的活動,調動幼兒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在游戲中獲得識字的樂趣。

  但在活動中也發(fā)現一部分孩子的興趣不夠,需要在區(qū)域活動中個別指導,幫助提升。

5、大班教案《神奇的風向標》含反思

科學目標:

  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制作和觀測,了解觀測風向的儀器風向標的基本原理,學會用風向標觀測風向的方法。

  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材料準備:

  吸管、卡紙、頂端為珠子的大頭針、+塑料珠子、帶橡皮擦的鉛筆。

制作方法:

  (1)將吸管兩頭分別剪開一條縫隙。

  (2)用卡紙分別剪一個小三角形和一個大三角梯形做風向標的箭頭(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們插在吸管兩頭。

  (3)將大頭針插入吸管中間,并穿過一顆珠子,插在鉛筆的橡皮擦上。

  (4)把鉛筆固定在一個位置,標明東、西、南、北,風向標即制作完成。

實驗操作:

  把風向標放在戶外高處,根據箭頭指的方向來判斷風向。

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風向與風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的關系,了解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向。

  ●提醒幼兒,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間不要挨得太緊,以吸管能自由轉動為宜。

拓展與替代:

  ◆可用小旗、布條、紙條等來制作簡易風向標。

  ◆有風的時候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如樹枝)的擺動,以此來判斷風向。

科學反思:

  喜歡受人贊賞、想象和動手制作,是幼兒共有的特點,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孩子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在制作及使用工具過程中,培養(yǎng)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賞識每個幼兒,賞識是促使幼兒放飛理想的催化劑。

6、大班教案《神奇的動物王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知道地球上有許多動物,因為生活環(huán)境有許多的“神奇”。

  2. 對動物有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3.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和書籍。

  2.在平時已有關于動物的相關知識經驗。

  3. 掛圖:動物王國,相關動物卡片及生活環(huán)境圖片。

活動過程:

  1. 引出話題:你喜歡動物嗎?為什么?

  2. 分小組介紹自己帶來的圖片和資料。介紹動物的名稱、長得什么樣子,它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等。

  3. 討論:神奇的動物王國。

  (1)幼兒介紹自己了解的動物,介紹動物名稱和生活環(huán)境、特點等。

  (2)小結: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它們我我們人類共同在地球上生活,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注意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動物朋友。

  4、配對游戲。

  將動物與生活環(huán)境配對,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熟悉。

活動反思:

  為了讓幼兒了解更多的動物特征,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收集更多的動物圖片,講述動物的“神奇”故事,并在美工角和科學角鼓勵幼兒繼續(xù)操作和探索,隨時豐富主題內容。

7、大班教案《神奇的水粉畫》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2、能把熟知的大自然某些事物,大膽的運用水粉畫美術方式表現出來,進一步提高繪畫興趣和審美意識。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重難點: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熱愛大自然。

  2、能夠大膽的運用水粉畫方式表現大自然的美。

  3、運用水粉方式表現大自然美的同時,能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并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材料:事先對大自然有大體的了解,部分動植物的圖片、棉棒若干、水粉紙、調色盤、水粉顏料、小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答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引發(fā)作畫興趣。

  我首先提出問題:“孩子們,你們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們的回答是:“有許多的植物和動物……”我提議:我們一起把看到的、喜歡的大自然的事物用多彩的水粉畫出來,好不好?”我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繪畫的欲望立刻被調動了起來。

  二、發(fā)放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用水粉進行繪畫,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出示教師作品,引導幼兒觀察水粉畫簡單的繪畫方法。

  2、講述繪畫的具體要求:姿勢及衛(wèi)生等等。

  3、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在整個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充當的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幼兒依據自己的已有經驗來選擇繪畫內容,通過現場繪畫讓幼兒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大膽表現,從而幼兒想象力、觀察力都有很大提高。幼兒親身在感受和體驗水粉繪畫的過程中,水粉繪畫的技巧同樣有所提高。

  三、交流欣賞作品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通過幼兒展示自己的畫,自我講述所畫的內容,讓幼兒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分享體驗成功感。在幼兒交流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的選材、構圖、線條、情感幾方面進行評價,豐富幼兒的認識,提升經驗。

活動延伸:

  將孩子們的繪畫作品擺放在走廊里,供家長及幼兒參觀欣賞,促進家園合作。

活動反思:

  在本次藝術活動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動,選取孩子熟悉的活動作為操作的內容,使活動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調動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為每一名幼兒都提供了參與的機會?;顒又?,幼兒帶著愉快的情感體驗參與創(chuàng)作,作品生動鮮活。在活動中,我注重兼顧群體需要與個別差異,關注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并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與引導,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獲得成功體驗,并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發(fā)展?;顒诱w效果很好。

8、大班教案《象形字》含反思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紙、筆、連線紙

活動目標

  知道從象形文字到簡化漢字歷經的幾次演變,了解漢字演變的意義。

  了解象形字,知道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象形文字與所代表事物在形狀上有相像。

  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觀察象形字,感知與代表事物的聯(lián)系

  觀看幼兒用書上的文字,說說這些分別是什么字?為什么?

  二、了解演變過程,知道漢字的演變歷史

  1、你看“羊”字經過了幾次變化到現在你認識的羊字?

  2、了解其他典型字的演變

  3、教師小結:每個字經過幾次的變化,讓我們的漢字越來越完善,書寫越來越容易。

  三、欣賞象形字,說說寫寫

  觀看幼兒用書,學寫象形字

  為象形字的演變編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前一天了解文字來歷的基礎上,對古代漢字和現代漢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于文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本來認識起來就比較枯燥乏味,于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孩子更有學習的欲望。

  首先,活動前一天先讓幼兒通過自學或親子共學的形式了解一些古代漢字的知識。

  其次,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寫出一些古代漢字即象形字,先讓孩子在猜測游戲中激發(fā)興趣,并使前一晚的知識準備得以顯現,孩子們發(fā)言很激烈可見知識準備很有效;第二環(huán)節(jié)則是驗證猜測的過程,通過幼兒用書去校對,然后對漢字演變過程的熟識,進行配對連線在操作過程中讓孩子進一步思考,了解象形字與現代漢字的聯(lián)系,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同時在操作、驗證、經驗共享的過程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環(huán)節(jié)三作為學習的延伸,發(fā)揮幼兒的想象編故事,讓整個活動更以幼兒為主體,自主學習。

  最后,此活動將在區(qū)域中進行延伸,開展拓印漢字,一字開花等與漢字有關的活動,調動幼兒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在游戲中獲得識字的樂趣。

  但在活動中也發(fā)現一部分孩子的興趣不夠,需要在區(qū)域活動中個別指導,幫助提升。

9、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

活動目標:

  ⒈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能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⒉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⒊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⒋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睊靾D第5號。

  ⒉桃子、雞、蝴蝶生長變化圖。

  幼兒經驗: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常見的一些事物的變化過程。這個故事新奇、有趣,故事的情節(jié)、結構都比較簡單,能打開幼兒的思維之門。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表達周圍其他事物的變化過程

  在活動前,讓幼兒了解一些事物的變化,用直觀的形象使他們能積極地思維。

活動過程:

  一猜測小火車的神奇

 ?、背鍪颈尘皥D“小火車”:嗚,誰來了?一列小火車開來了,它是什么顏色的?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什么是神奇?(有特別的本領、功能)

  (用開火車的情境以及神奇火車的介紹,吸引幼兒進入活動中,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興趣。)

 ?、矌煟翰虏驴葱』疖囉惺裁瓷衿娴谋绢I?

  (個別幼兒說一說)

  二發(fā)現小火車的神奇

 ?、睅煟核降咨衿嬖谑裁吹胤侥兀覀円黄饋砜匆豢?。

  師:看,一個小桃核蹦蹦跳跳地想乘神奇的小火車,小桃核是誰呀?(桃子里面那粒硬硬的、不能吃的東西。)

  師:小桃核上了火車,當上了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小火車帶著小桃核,繞著草地開了一圈,然后慢慢地停了下來。

  ⒉師:奇怪,從火車上下來的不是小桃核,而是個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大桃子。(出示相應的桃子)

  ⒊師:你剛才看見誰上了小火車?下車時變成了誰?是只什么樣的大桃子?(豐富幼兒詞匯: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小桃核怎么會變成大桃子呢?

  (出示一組由桃核變成桃子的變化過程的簡圖,幫助幼兒理解事物的變化)

  (用故事中桃核變桃子的部分,讓幼兒了解了桃核→發(fā)芽→長成樹→開花→結出桃子的過程,從而感受、發(fā)現小火車的神奇之處,為之后的想象、思考做鋪墊。)

  ⒋出示雞蛋:喲,從哪兒滾來了一只圓頭圓腦的雞蛋,它也來乘坐這列小火車,猜猜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

  (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測,出示雞蛋變母雞過程圖)

 ?、祹煟航又謥砹苏l呢,會有怎樣的故事呢?(出示毛毛蟲)

 ?、稁煟好x下車時變成了什么?它們怎么會變成蝴蝶的呀?(出示蝴蝶變化過程圖)

  (在初步理解故事,了解情節(jié)發(fā)展的基礎上,讓幼兒自由講述,使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

 ?、穾煟盒∧泻⑸狭塑?,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出示老爺爺圖)他喜歡這樣的變化嗎?你怎么知道?那可怎么辦呢?

  (小男孩是否愿意變成老爺爺的問題,使幼兒進一步喜愛和珍惜現在的生活;如何讓老爺爺變回小男孩,使幼兒了解事物變化的逆向過程。)

  ⒏師:這真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不論是水果、動物、昆蟲還是我們人當了它的“乘客”,下車時都發(fā)生了變化。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總結變化事物的種類,讓幼兒了解事物的多樣性,為創(chuàng)編活動做準備。)

  三誰來坐火車

 ?、睅煟耗銈冞€希望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他變成什么?

  (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芽等。)

  (通過自己講述故事,使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灿變捍鸢赶嗨茣r,教師出示其它種類圖片,幫助幼兒講述。

  (幫助幼兒從不同種類事物的不同變化過程來表述。)

 ?、承〗Y: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我們就能發(fā)現周圍的一些東西發(fā)生的無窮變化。

  (鼓勵幼兒今后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

活動反思

 ?、痹诨顒又?,幼兒能夠被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吸引,積極思考、想象、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故事,激發(fā)了幼兒關注周圍事物變化的興趣。并且,在前期擁有的經驗基礎上,幼兒能較容易的理解故事內容。

 ?、补适轮惺挛锏淖兓瘜τ诖蟀嘤變簛碚f,相對淺顯了一些,當講述了第一位乘客桃核的經歷后,幼兒就領悟到其中的奧妙,能猜想到隨后幾位乘客的變化,還沒有提問“它們下車時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幼兒就直接說出了該事物的變化,猜到了故事的情節(jié)。而在活動中,每次新事物出現,總是提問幼兒會變成什么,顯的有些重復、單調,問題都停留在同一層面,不能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后面部分,應出示圖片,讓幼兒自主觀察,自由說說。

  ⒊故事中出現的幾個變化的事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種類中典型的幾樣,在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時,也要引導幼兒說說不同種類的事物的變化,不是停留在動物的生長變化過程上??沙鍪竞陀變夯卮鸩煌N類的物品圖片,引導幼兒思維的方向。而作為語言活動,幼兒說的還不夠多,要引導幼兒愿意說、大膽說,并且,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10、大班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自制背景圖及若干小圖片

  2、幼兒收集有關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的資料。

活動過程:

  1、發(fā)現小火車的神奇。

  ——出示背景圖“小火車”,猜猜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

  ——什么是神奇?

  ——教師結合故事將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想上火車,他們上車前和下車后相比會有那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看看小火車會變什么。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小桃核下車后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接著誰又上了車?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下車的雞蛋為什么會變成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呢?

  ——小青蟲們上了車,它又變成了什么?(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小男孩上了車,走下一位大胡子叔叔,他是誰呢?

  ——原來大胡子叔叔是小男孩變的,他喜歡這樣變嗎?那可怎么辦呢?

  ——這真是一輛神奇的小火車,它能讓許多“乘客”上車后發(fā)生變化。往前開能長大,往后開就還原。

  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3、讓他們坐上小火車。

  ——嗚。。。。。嗚!藍色的神奇的小火車又開動起來了。你想讓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它變成什么?

  ——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種子發(fā)芽等。

  4、延伸活動:鼓勵幼兒今后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

活動反思:

  《神奇的小火車》的故事情節(jié)較為生動有趣,符合孩子愛幻想的天性,因此活動中我對“趣”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在經過了孩子們漫無邊際地想象和創(chuàng)編之后,我設計了乘小火車的情境游戲,讓孩子用形象化地動作去表現事物的成長變化,再讓同伴們一起來猜一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即能讓孩子體驗乘火車的趣味性、神奇性,同時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一個一舉兩得的事情。在今后的語言活動中值得借鑒。

  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事物的成長變化,從而引發(fā)孩子對自身成長的關注,而故事的最后一段卻是一個小男孩變成大叔后哭鬧著變?yōu)樾『⒌那楣?jié),原來成長不一定會給每個人,每樣事物帶來快樂,原來感受當前美好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這一中心思想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也成為我們班孩子接下來討論的一大話題,長大好?還是小時候好?孩子們的回答都不一樣哦!讓我們好好地去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心聲吧,相信對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一大啟發(fā)哦!

11、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神奇的象形文字》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象形字 "山、水、日、木、竹、田、月、果"。

  2、了解象形字的特點。

  3、大膽表述象形字與實物之間的聯(lián)系。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PPT課件、人手1份紙、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PPT,激發(fā)幼兒對"象形字"的觀察興趣,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T:"在這幅圖畫中,你們都看到些什么?你們們覺得這些記號代表什么意思?在很古老的時期,人們還沒有發(fā)明文字,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他們看到的事物的呢?"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神奇的象形文字》含PPT課件

  4.教師出示PPT,展示"山、水、木、果"4張真實圖片,請幼兒將圖片與古文字配對連線,驗證他們對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確。

  T:"請把這些圖片和古文字配對,誰和誰是一家人?"

  T:"為什么你會認為他們是一家人?"

  三、讓幼兒了解現代漢字中也有一部分是象形字,不過比古文字更簡單一點。

  T:"請隨意抽取一張古字卡,與它對應的現代漢字卡是什么?"

  四、請幼兒自主觀察圖片,說說古文字的象形特點。

  T:"太陽是圓圓的球體,在中間加一點表示它會發(fā)出光和熱。"

  T:"月亮有時是彎彎的,中間一條線表示晚上也會有亮光"

  T:"筆直的竹干上長出一片片向下垂的竹葉,這就是竹子。"

  T:"大塊稻田就是一個方形,里面的田埂把它分成一格一格的。"

  T:"三個突起的三角形表示群峰的山脈。"

  T:"彎彎的曲線表示水波紋,風吹過來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水紋。"

  T:"一條直線是樹干,下面的線條是樹根,上面的線條是樹枝,樹也是木。"

  T:"果子長在樹上,所以就在"木"上用圓圈表示樹冠,里面的十字表示它結了好多果子。"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八個象形字,其實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象形字還有許多呢,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吧。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fā)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傊谝院蟮幕顒又形覀儠⒁膺@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12、大班教案《神奇的鉛筆屑》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美。

  2、養(yǎng)成廢物利用的習慣。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1、用到彩筆勾描時候,力求做到美觀大方

  2、掌握貼畫的技巧和要求及步驟。

  3、引導想象的發(fā)揮。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一定量的鉛筆屑一包。每人一支的鉛筆。

  2、圖畫紙,雙面膠,漿糊,小剪刀……

  3、一些畫好的圖畫素材。

  3、擦手的毛巾。

活動過程

  一、談話,認識鉛筆屑

  1、師:(小懸念)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小伙伴,猜猜他是誰?(老師手中搖晃著裝鉛筆屑的白塑料袋子,讓孩子們初步觀察)

  孩子們說著猜著,最后老師向孩子們交底:這是被我們平時忽略了的美麗而神奇的鉛筆屑。

  2、師:我們的鉛筆屑到底神奇在哪里呢?孩子們想不想知道?(吊起孩子們的胃口)。那你們看好了,先讓我們一起見小小地證一下鉛筆屑的神奇之處吧。

  3、教師坐在孩子們中間,把一張圖畫紙貼在畫板上,拿出一些鉛筆屑開始作畫。孩子們欣賞。不一會,貼出一顆美麗的野菊花來。

  二、教師仔細示范制作步驟

  1、認真觀察鉛筆屑。老師引導孩子們觀察鉛筆屑的形狀。得出結論:鉛筆屑大多是扇形,成瓦楞狀,扇邊有不同的色彩。

  2、發(fā)揮想象。引導孩子想象自己身邊或生活中見到的什么東西可也用扇形拼出來。

  老師邊在畫板上拼貼,邊提示:花朵、裙子、不同形狀的樹葉、蘋果(水果)、蝴蝶、小雞、飯碗、沙發(fā)……老師在拼貼的時候,也提示不好用鉛筆屑拼貼出來的地方可也用彩筆畫出來,比如樹干、小女孩的手和頭發(fā)、小雞的腳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比如上面提到的各種事物,就是引導孩子們說,老師動手,孩子們動口,動腦。

  三、幼兒操作,老師動口

  1、師:小朋友們覺得鉛筆屑神奇嗎?想不想體驗一回鉛筆屑的神奇呢?

  2、每人發(fā)一支鉛筆,刨出自己的鉛筆屑。老師把準備的鉛筆屑每人發(fā)一些,每人一張圖畫紙。

  3、提示孩子們先要想想自己要拼貼上面東西,想好之后才開始動手,不一定一次就作好,可以多試幾次;不好用鉛筆屑的地方可以用彩筆畫出來;沒用完的鉛筆屑不要亂扔亂放,使用剪刀是注意安全,別傷到自己;

  4、教師巡回,對一些操作有難度的小朋友,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四、與幼兒一起欣賞作品,并進行評價

  1、展示一些完成了的作品,讓小朋友自己做出自己作品的評價:做的什么,是什么意思……不管如何,教師都要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進行表揚,發(fā)放獎勵。

  2、對美完成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要他們下來繼續(xù)完成自己的作品,完成后在進行展示。

  3、幼兒對大家的作品進行互評,談談:最喜歡那幅作品,那幅作品需要修改,那幅形狀最好,那幅色彩最好等等。

  4、和孩子們一起張掛剛才完成的作品,布置教室。

教學反思

  1、達到了目標要求,孩子們能說出生活中的美。比如地面的干凈,衣服的整潔,上學途中看到各種美麗的事物等。大部分孩子思維靈活想象豐富,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許多孩子都能認識到要愛護和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

  2、活動過程比較順利。在活動中大部分孩子的活動能按老師設計的思路進行,少部分孩子要么接受和適應能力差一些,要么活動欲望比較強一些,需要老師反復引導方能好好地進行活動。在這方面,以后活動設計中一定要做到想在前,思在前,到時才免混與亂。

  3、本次活動效果比較好,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引導孩子想象,做得不夠好,只照顧了部分孩子,還有部分孩子的想象力還沒有更好的開動,導致本節(jié)活動課超出了設計時間,這是老師的原因,以后一定注意改正。

13、大班教案《神奇的玩具兵》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熟悉音樂,感應音樂中的特定音效。

  2、 能大膽跟隨音樂進行肢體律動與創(chuàng)意造型,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玩jiefangjun演練的游戲。

  2、 材料準備:CD播放機 音樂CD 哨子各一個

活動重難點

  1、 重點:聽辨音樂中的特定音效

  2、 難點:能伴隨音樂進行肢體律動,并在出現特定音效時做創(chuàng)意造型。

活動過程

  暖身活動

  幼兒隨著鼓聲有節(jié)奏地拍手踏步入場,當聽到古典聲停止時,做一個神氣的jiefangjun造型。

  基本部分

  1、故事導入

  師:在玩具的王國里,有一群玩具兵。他們決定舉辦一場比賽。有哪些玩具來參加呢?它們會怎么玩呢?

  2、感應特定音效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小朋友仔細聽,音樂中出現哨子聲時,神氣的玩具兵會怎樣出場的?會做哪些動作?

  (1)完整地欣賞音樂,感應音樂中的特定音效。

  (2)再次完整欣賞音樂,聽辨特定音效時并肢體表現。

  幼兒坐著傾聽音樂,聽到哨子聲舉手示意。

  幼兒聽到哨子聲時跳一下。

  (3)伴隨音樂進行肢體創(chuàng)意造型。

  師:玩具兵們真神奇,它們能跟著音樂做許多有趣的造型,我們也來試一試吧!

  個體游戲:幼兒自主探索,創(chuàng)編玩具造型。當聽到哨子聲時,幼兒做造型。

  兩人合作游戲:聽到哨子聲時幼兒兩兩合作,做肢體創(chuàng)意游戲。

  集體游戲:老師對幼兒的肢體造型予以改正,并引導幼兒伴隨著音樂走正步,當聽到哨子聲時依次變換造型。

  3、 結束活動

  師:玩具兵的表演結束了。謝謝他們給寶寶帶來的快樂。

  教案基本參照教師用書

反思:

  《神氣的玩具兵》表現了玩具兵精神抖擻、神氣十足的音樂形象,提現了玩具兵與同伴分享快樂時的喜悅。主要的目標是讓孩子熟悉音樂,感應音樂中的特定音效,音樂中的特定音效就是哨子的聲音。能伴隨音樂進行肢體律動,并在出現特定音效時做創(chuàng)意造型。孩子們非常喜歡,每次聽到哨子聲時,他們就像軍人一樣神氣十足地擺出造型,課堂氛圍活躍,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高,幾遍音樂后孩子還意猶未盡。

  這節(jié)課唯一不足的是兩人合作聽到哨子聲時做肢體創(chuàng)意游戲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我提出的要求不夠準確,不夠到位,所以孩子在這環(huán)節(jié)的常規(guī)有點吵,導致同伴間不能完整,盡興地合作,這時我應該讓孩子注意傾聽老師所提出的要求,接著才讓孩子一起盡興地玩,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應該這么做。

14、大班主題教案《神奇的語言》含反思

有益的經驗: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在長期的勞動中,形成了語言。有了語言人們才能自由的交流,才有了文化的流傳。讓幼兒知道并了解世界上的語言的有關知識是十分有益的。

內容與分析:

  本次活動著重于“語言”,讓幼兒了解世界上幾種主要的語言,進而了解漢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從而激發(fā)幼兒愛祖國、愛中華民族的情感。并初步接觸一些國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兒的理解。

教學過程與建議:  活動一:談話《神奇的語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懂得的、聽過的語言,了解語言的種類。

  2、幫助幼兒學會專注地傾聽同伴的談話,迅速的掌握別人談話的內容,能在別人談話后給予補充。

  3、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幼兒有一定的關于語言的知識。

活動過程或建議:

  (一)演唱英語歌《我會說A、B、C》,引入主題。

  讓幼兒說說這首歌是用哪國的語言演唱的?你還懂得其他國家的語言嗎?

  (二)、引導幼兒圍繞“語言”的話題自由交談。

  1、幼兒自由結伴,說說自己知道的語言使用的國家。

  2、教師小結幼兒的談話: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等,有的國家使用一種語言,比如:日本。有的國家使用幾種語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上英語。

  (三)、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本民族、本地區(qū)的語言。

  1、世界上有許多種語言,中國也有很多的語言,叫做“方言”比如:廣東話、上海話、北京話等等。你會說哪的方言?

  2、你們那兒的方言與“普通話”有什么不同?

  (四)、朗誦方言兒歌《兩只老虎》

活動二:音樂 《英語歌:Whit`s you name?》  活動目的:

  1、初步接觸國外的英語歌,會唱英語歌。

  2、理解歌詞的意思,學做音樂游戲。

活動準備:

  鋼琴一臺、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與建議:

  (一)、在鋼琴的伴奏下自由地進入教室,進行發(fā)聲練習。

  (二)、學習英語歌曲,理解歌曲的意思。

  1、幼兒聽音樂,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歌曲的意思。

  2、教師解說歌曲的意思。

  3、幼兒用整體教唱法學習歌曲,注意吐詞清晰。

  (三)、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歌曲的掌握程度。

  1、游戲:《對唱》

  2、游戲:《你的名字?》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在教室里創(chuàng)設一個“語言文字角”。

生活滲透:

  在生活中利用空余時間講一些有關“語言文字”的故事。

家庭滲透:

  在家中父母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的環(huán)境。

活動評價: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了解了“語言”的有關知識,并初步接觸了英語歌曲,了解了英語的發(fā)音。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也開闊了幼兒的見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tài)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15、大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并愿意通過圖畫、游戲等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1、背景圖片--藍色小火車。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等等。

  3、彩色卡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神奇的小火車,激發(fā)幼兒興趣。

  觀察"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這列火車有什么神奇的本領?"

  "小火車到底有什么本領呢?;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二、聽故事,了解小火車的神奇本領。

  1、教師邊講故事邊演示圖片。(故事講至"毛茸茸的小雞")

  2、(同時出示小青蟲和男孩)問"還有(停頓)……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么呢?"

  (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小男孩不愿意做大胡子叔叔。你有什么辦法能幫助他?"

  3、"這真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么?"

  三、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繪畫和游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又會把他變成什么呢?

  幼兒將想象的東西畫下來,貼到小火車上。

  請幼兒講述繪畫內容。

  2、游戲:開火車。

  教師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后乘車,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后的角色。(開火車到室外結束活動)

  附:神奇的小火車

  神奇小火車開過來了!

  “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小桃核蹦蹦跳跳地上了火車,當了神奇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

  小火車帶著小桃核,繞著草地開了一圈,然后慢慢地停了下來。

  奇怪!從車上下來的,不是一個小桃核,而是個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大桃子。

  骨碌碌,不知從哪兒滾過來一只圓頭圓腦的雞蛋,它成了神奇小火車的第二位乘客。

  猜猜看,這只雞蛋下車時,會是什么呢?哇!下車的“雞蛋”變成了一只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

  接著來的是一群小青蟲。它們排著隊,一扭一扭地上了車。當神奇小火車第三次停下來的時候,從車窗里飛出了許多漂亮的小蝴蝶!

  多么有趣的小火車!正在草地上玩皮球的男孩洋洋也開心地爬了上去。

  “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著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神奇小火車停下來了。一個大胡子叔叔從車上走下來,坐在草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我不要當叔叔!我要當小朋友!我還沒有當夠呢!”

  好心的神奇小火車帶著大胡子叔叔倒著開了一圈。瞧!大胡子又變成了胖乎乎的小洋洋!

  洋洋抱起他的紅皮球,連蹦帶跳地跑了?!爱攤€小男孩真開心!”

  活動反思:

  ⒈在活動中,幼兒能夠被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吸引,積極思考、想象、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故事,激發(fā)了幼兒關注周圍事物變化的興趣。并且,在前期擁有的經驗基礎上,幼兒能較容易的理解故事內容。

 ?、补适轮惺挛锏淖兓瘜τ诖蟀嘤變簛碚f,相對淺顯了一些,當講述了第一位乘客桃核的經歷后,幼兒就領悟到其中的奧妙,能猜想到隨后幾位乘客的變化,還沒有提問“它們下車時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幼兒就直接說出了該事物的變化,猜到了故事的情節(jié)。而在活動中,每次新事物出現,總是提問幼兒會變成什么,顯的有些重復、單調,問題都停留在同一層面,不能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后面部分,應出示圖片,讓幼兒自主觀察,自由說說。

  ⒊故事中出現的幾個變化的事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種類中典型的幾樣,在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時,也要引導幼兒說說不同種類的事物的變化,不是停留在動物的生長變化過程上。可出示和幼兒回答不同種類的物品圖片,引導幼兒思維的方向。而作為語言活動,幼兒說的還不夠多,要引導幼兒愿意說、大膽說,并且,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16、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并愿意通過圖畫、游戲等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1.課件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胡子叔叔。

  3.藍色圍裙、火車煙囪、輪子。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過程:

  1.觀察神奇的小火車,激發(fā)幼兒興趣。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么神奇的本領?"(會開、會帶我們帶城里去、可以裝人。)"到底有什么本領呢?"老師演示課件"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后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播放課件,了解小火車的神奇本領。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么(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xù)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么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孩子已經掌握變化規(guī)律,能輕松地回答了。)老師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

  "小男孩不愿意做大胡子叔叔,你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為什么?

  (3)"這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么呢?"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游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優(yōu)惠把他變成什么呢?(請1-2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們一切啟發(fā)。)

  (2)游戲:開火車。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后乘車游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后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的時候,孩子們很驚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剛才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象,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鞏固而已。)老師帶著幼兒開火車到室外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痹诨顒又校變耗軌虮还适掠腥さ那楣?jié)吸引,積極思考、想象、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故事,激發(fā)了幼兒關注周圍事物變化的興趣。并且,在前期擁有的經驗基礎上,幼兒能較容易的理解故事內容。

  ⒉故事中事物的變化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相對淺顯了一些,當講述了第一位乘客桃核的經歷后,幼兒就領悟到其中的奧妙,能猜想到隨后幾位乘客的變化,還沒有提問“它們下車時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幼兒就直接說出了該事物的變化,猜到了故事的情節(jié)。而在活動中,每次新事物出現,總是提問幼兒會變成什么,顯的有些重復、單調,問題都停留在同一層面,不能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后面部分,應出示圖片,讓幼兒自主觀察,自由說說。

 ?、彻适轮谐霈F的幾個變化的事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種類中典型的幾樣,在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時,也要引導幼兒說說不同種類的事物的變化,不是停留在動物的生長變化過程上??沙鍪竞陀變夯卮鸩煌N類的物品圖片,引導幼兒思維的方向。而作為語言活動,幼兒說的還不夠多,要引導幼兒愿意說、大膽說,并且,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17、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出租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積極創(chuàng)編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呲——地一按按鈕,車子變得……”經典句式,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新的故事情節(jié)。

  3、體驗幫助他人與接受他人幫助的快樂。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幼兒游戲用的動物胸卡。

  3、開汽車的音樂,塑料圈10個。

  配套課件:大班語言課件《神奇的出租車》PPT課件

  下載地址:www.banzhuren.cn/ppt/931.html

  活動過程:

  一、猜想導入

  1、師:小猴新買了一輛出租車,可是它在送小動物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煩,于是它將這輛出租車進行了一番改造,這樣就解決了許多問題。你們來猜一猜,它會對汽車進行哪些改造?為什么?

  2、師:小猴的車到底是怎么改造的,我們一起跟著小猴的出租車出發(fā),去看一看吧!

  二、創(chuàng)編故事(第1段)

  (一)創(chuàng)編人物對話。

  1、師:咦,前面是誰呀?(出示PPT小熊)小猴會怎么邀請小熊上車呢?幼兒模仿司機招呼顧客的語言。

  2、師:還能更熱情點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猴。(師幼共同表演)

  3、師:小熊說“好好好”。(小熊上車)哎呦!小熊怎么了?(車太小,小熊太胖了。)

  4、師:小熊還愿意坐車嗎?小熊會怎么說?(你的車太小了,我要等大一點的車。)

  5、師:小猴卻說“別急,包你滿意”,小猴會怎樣改造讓小熊滿意呢?

  (二)欣賞精彩句式。

  1、師:小猴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它在車上裝了一個神奇的按鈕,只要一按按鈕,“呲”的一下,車子就會發(fā)生奇妙的變化。我們來試一試,一、二、三,呲——(教師點擊PPT“變大”按鈕,把車變大。)

  2、師:咦,車子怎么了?這樣,小熊愿意上車嗎?小熊坐在車上感覺怎么樣?

  3、師: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在座位上伸展四肢,放松一下。)哎呀,真舒服!

  4、師:現在,誰來說說剛才小猴的辦法?(引導孩子講出經典句式:呲——地一按按鈕,車子變得……)

  三、創(chuàng)編故事(第2段)

  (一)創(chuàng)編人物對話。

  1、師:小猴厲害吧?我們繼續(xù)跟著小猴出發(fā)吧!嘀嘀嘀,又遇到誰了?(出示PPT蛋寶寶)瞧一瞧,蛋寶寶怎么了?

  2、師:看到蛋寶寶哭的這么傷心,小猴會怎么問?蛋寶寶會怎么說?我來當小猴,你們當蛋寶寶,我們來表演一下。

  3、師:小猴聽了蛋寶寶的話又會怎么說?

  4、師:蛋寶寶的身體是什么樣的?它坐車有什么困難?

  5、師:蛋寶寶會怎么說?小猴會怎么幫蛋寶寶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點評時語言要豐富,如:這個辦法很安全,這個主意不錯,這樣一定很舒服,你真是個聰明的小司機,等等。)

  (二)套用經典句式。

  1、師:小朋友想到了這么多好辦法,那小猴是怎么辦的呢?小猴要按車上的神奇按鈕了,我們幫它一起按。一、二、三,呲——看一看,真的會變嗎?(打開PPT點擊“墊子”按鈕)哇,出現了一個圓墊子,瞧,蛋寶寶現在怎么樣了?

  2、師:現在誰能說說小猴的好辦法?幼兒講述第二段故事內容。

  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出租車》含PPT課件

  5、交流游戲中的創(chuàng)編。

  師:誰愿意給大家表演一下你們是怎么玩的?

  六、結束活動

  師:小司機帶著你的乘客到外面去玩吧!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創(chuàng)造一種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應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學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呢?因此我除了運用圖片讓幼兒想象講述外,還設計了情境游戲環(huán)節(jié),我?guī)е變阂黄痖_著神奇汽車出去游玩,在游玩的過程中遇到可出情況,請幼兒再次大膽想象并講述,這樣達成了目標。

18、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并愿意通過圖畫、游戲等形式表達。

  3.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胡子叔叔。

  3.藍色圍裙、火車煙囪、輪子。

  活動過程:

  1.觀察神奇的小火車,激發(fā)幼兒興趣。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么神奇的本領?"(會開、會帶我們帶城里去、可以裝人。)"到底有什么本領呢?"老師演示課件"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后有哪些變化呢?;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播放課件,了解小火車的神奇本領。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么(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xù)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么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孩子已經掌握變化規(guī)律,能輕松地回答了。)老師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

  "小男孩不愿意做大胡子叔叔,你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為什么?

  (3)"這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么呢?"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游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優(yōu)惠把他變成什么呢?(請1-2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們一切啟發(fā)。)

  (2)游戲:開火車。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后乘車游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后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的時候,孩子們很驚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剛才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象,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鞏固而已。)老師帶著幼兒開火車到室外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痹诨顒又校變耗軌虮还适掠腥さ那楣?jié)吸引,積極思考、想象、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故事,激發(fā)了幼兒關注周圍事物變化的興趣。并且,在前期擁有的經驗基礎上,幼兒能較容易的理解故事內容。

  ⒉故事中事物的變化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相對淺顯了一些,當講述了第一位乘客桃核的經歷后,幼兒就領悟到其中的奧妙,能猜想到隨后幾位乘客的變化,還沒有提問“它們下車時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幼兒就直接說出了該事物的變化,猜到了故事的情節(jié)。而在活動中,每次新事物出現,總是提問幼兒會變成什么,顯的有些重復、單調,問題都停留在同一層面,不能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后面部分,應出示圖片,讓幼兒自主觀察,自由說說。

  ⒊故事中出現的幾個變化的事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種類中典型的幾樣,在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時,也要引導幼兒說說不同種類的事物的變化,不是停留在動物的生長變化過程上。可出示和幼兒回答不同種類的物品圖片,引導幼兒思維的方向。而作為語言活動,幼兒說的還不夠多,要引導幼兒愿意說、大膽說,并且,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19、幼兒園大班語言《登鸛雀樓》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古詩作為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她朗朗上口,韻律優(yōu)美,寥寥數字便能描繪出或情或景的畫面,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婉轉靈動。但是在幼兒園活動中學習古詩的現狀大多是機械的記憶和簡白的表述,并以此作為評判幼兒“聰明”與否的標志,難以讓幼兒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表達的情感,針對日常教育活動中出現的此類現象,特設計本節(jié)微課,用不一樣的方式讓古詩欣賞有一種新的教授方法或作為平時古詩學習的輔助手段,便于幼兒接受和理解使古詩文學習不再枯燥乏味。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并嘗試用語言大膽表達。

  2.簡單的了解作者。

  3.學習整首吟誦,感知古詩的韻律美。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重點難點

  重點:

  感受古詩句子的韻律,用抑揚頓挫的語氣誦讀古詩。

  難點:

  體會古詩句子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

  活動過程:

  1.介紹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讓幼兒了解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心情狀態(tài)。以及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大致以故事的形式滲透古詩所描述的景物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第一次誦讀古詩,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及節(jié)奏,并注意ppt中詩句的劃線表示斷句節(jié)奏

  3.教師小結,古詩節(jié)奏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4.播放幼兒朗誦視頻,讓幼兒再次感受節(jié)奏,并提出問題,詩中描繪了那些景色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太陽 山黃河 海)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

  5、詩人通過描寫景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

  積極向上

  6.教師總結,詩中的情和景。

  7.古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特殊節(jié)奏和韻律,現代人把它演繹成了很多不同的樣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手指操感受古詩帶來的其他魅力!

  教學反思

  “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古詩的學習,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是讓他們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詩中的意思,去體驗詩中的情感,從而感受語言的美。

  在教學古詩《登鸛雀樓》一課時,我借助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如學習“白日依山盡”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中的景色。接著再通過用簡筆畫的方法讓學生上臺畫出此時太陽的位置,讓學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陽慢慢落山的美麗景色,更進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盡”。在教學 “黃河入海流”時,我首先讓學生看文中的圖,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收集到的有關黃河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的資料,最后讓他們用一些詞來形容黃河。通過觀察插圖,交流相關資料,展開想象,學生腦海中不知不覺就有了詞語,如有的學生會用“滔滔、滾滾、壯觀、有氣勢“等簡單的.詞來形容黃河,在學生腦海里黃河的壯觀景象會越來越明晰,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從而真切感受到黃河水流進大海的那種磅礴氣勢。在這樣感悟內化,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爸挥姓镜酶卟拍芸吹酶h”這是這首古詩中要闡明的道理。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先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詩人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再讓學生暢談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處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經歷。這時學生的積極性頗高,從而感悟出古詩所蘊含的“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要不斷努力。

  我通過這樣的教學使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的腦海中“活“起來,從而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再現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這樣,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索、體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突破了這個難點。

20、幼兒園大班科學《神奇的水中畫》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初步了解白板筆里面主要含有墨水和粘著劑。

  2、幼兒親自操作,并能感知白板筆在瓷盤上畫的圖案和瓷盤分開的簡單原理。

  3、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通過實驗,初步了解白板筆里面主要含有墨水和粘著劑。

  難點:能感知白板筆在瓷盤上畫的圖案和瓷盤分開的簡單原理。

  活動準備

  水性白板筆、油性記號筆、白色瓷盤、大的透明碗、1杯清水、滴管若干、抹布、小鏡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們聽說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

  幼:沒有......

  師:那老師今天為小朋友講一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吧!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馬良的小朋友非常喜歡畫畫。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支神奇的筆,能把畫出來的東西變成真的。聽到這里,小朋友們是不是也想擁有這樣神奇的筆來作畫呢?

  幼:想……

  二、尋找消失的畫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筆,分別是記號筆、水性白板筆、小鏡子,我們現在就用這三種材料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先用馬克筆在鏡子上畫畫,然后用抹布擦一擦,看看有什么變化呢?再用水性白板筆在鏡子上畫畫,用抹布擦一擦,你發(fā)現了什么呢?

  (1)、幼兒自主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知道了記號筆畫到鏡子上用抹布是擦不掉的,而水性白板筆畫到鏡子上,用抹布一擦就什么也沒有了。

  (2)、教師總結

  師:因為水性白板筆的墨水與記號筆的墨水相似,都含有強力的粘著劑,但是水性白板筆中含有的粘著劑較少,容易被擦掉;而記號筆中含有的粘著劑較多,所以不容易被擦掉。

  三、《讓畫飄起來》

  1、教師講解實驗過程

  師:請小朋友把瓷盤輕輕的放在桌子上(小心不要摔壞劃破手指),然后拿水性白板筆在盤子中間畫上小蝌蚪(小蝌蚪要涂滿),最后用滴管慢慢的滴在小蝌蚪邊上(水不要太多),使水輕輕的覆蓋住小蝌蚪后,輕輕的晃動瓷盤,多次嘗試,直到小蝌蚪能游動起來。

  2、提供材料,幼兒進行實驗

  幼兒實驗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并及時觀察記錄。

  3、教師小結

  師:為什么小蝌蚪會動起來呢?

  幼:因為加水了。

  師:因為水性白板筆的墨水密度比水小,所以水倒入后小蝌蚪的漂浮力克服了粘著力,無法溶解在水中,難以破壞筆跡形狀,所以畫可以在水上漂浮著。

  四、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究實驗的興趣。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zhèn)€好玩的游戲,名字叫《鏡子作畫》。

  1、《鏡子作畫》的方法

  師:首先拿水性白板筆在干凈的鏡子上畫出喜歡的形狀,再將畫好畫的小鏡子豎著放入透明水盆中(3名幼兒用1個透明水盆),慢慢放入,輕輕的晃動,等待畫漂浮后,再用抹布將小鏡子擦干,再繼續(xù)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2、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五、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回家后用不同材質的盤子試一試(玻璃盤、塑料盤、不銹鋼盤),看看什么材質的盤子最容易使畫浮動起來?來園后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總結

  水性白板筆可以在瓷盤上畫小蝌蚪,邊滴水邊輕輕的晃動使小蝌蚪變活,也可以在小鏡子上畫圖案,輕輕地放在水里使畫的圖案游動起來。是因為水性白板筆含有粘著劑,干燥后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層薄膜,而水性白板筆的墨水密度比水小,所以畫可以在水上漂浮著。

21、幼兒園大班語言《神奇的象形字》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世間萬物都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為了讓孩子們對象形字有一個初步了解,結合南師大整合課程大班上《符號會說話》中的語言領域“神奇的象形字”來開展活動。象形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本來認識起來就比較枯燥乏味,于是以圖文并茂,游戲的形式開展,讓孩子知道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象形字與所代表事物在形狀上有相像之處,從而激發(fā)孩子對漢字的喜愛,讓孩子更有學習的欲望。

  活動目標:

  1、認識象形字"山、水、日、木、田、月、果、竹"。

  2、觀察象形字的特點。

  3、愿意大膽表述象形字與實物之間的聯(lián)系。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重點:

  學習認識簡單的象形字,并能與之對應的圖片進行匹配。

  活動難點:

  了解象形字,知道象形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象形字與所代表事物在形狀上有相像。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PPT、音樂、人手1份表格圖、彩色筆、勾線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圖畫導入

  教師演示PPT,呈現出由象形字組合在一起的畫面,激發(fā)幼兒對"象形字"的觀察興趣,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老師:"在這幅圖畫中,你們都看到些什么?你們們覺得這些記號代表什么意思?在很古老的時期,人們還沒有發(fā)明文字,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他們看到的事物的呢?"

  二、基本部分:認識了解

  學習認識第一組

  (一)運用PPT中的材料引導幼兒了解、認識象形字的特點

  1.出示古字"山、水、日、木",鼓勵幼兒猜測其意義。

  老師:這些圖案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2.幼兒表述后,教師隨即出現與"山、水、日、木"古字對應的實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古字與實物的相似性。

  老師:正因為這些古字與所指東西外形很相似,所以稱它們?yōu)?象形字"

  3.再次出示古字"山、水、日、木",引導幼兒借形猜字,進一步理解象形字的意義。

  老師:古人畫出了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你會這樣認為?

  4.教師出示"山、水、日、木"4張真實圖片,請幼兒將圖片與古文字配對,驗證他們對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確。

  老師:請把這些圖片和象形字配對,誰和誰是一家人?"

  老師:為什么你會認為他們是一家人?

  (二)、請幼兒自主閱讀圖片,說說象形字的象形特點。

  1、老師:太陽是圓圓的球體,在中間加一點表示它會發(fā)出光和熱。

  2、老師:三個突起的三角形表示山的山頂。

  3、老師:彎彎的曲線表示水流,旁邊的幾個點表示水滴或浪花。

  4、老師:一條直線是樹干,下面的線條是樹根,上面的線條是樹枝,樹也是木。

  學習認識第二組

  (一)觀察認識象形字。

  1、出示田、月、果、竹這四個象形字,請幼兒觀察。

  2、結合圖片認識象形字。

  (二)、師幼一起說說象形字的特點。

  1、象形字“月”,表示一輪彎彎的月亮,中間加了一小豎,代表月亮中的桂樹。

  2、象形字“竹”,表示它的兩根細枝上各有兩片垂下來的葉子。

  3、象形字“田”,表示很久以前的人們?yōu)榱藢⒁粔K一塊的田地讓人一眼就認出來,就把它分成了四塊,因此,就出現了象形字“田”。

  4、象形字“果”,指的是一棵樹上結了許多果子,上面的田代表果實,里面的四個點表示果實的籽。

  三、結束部分:游戲——找朋友(附圖表)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規(guī)則:聽到音樂聲后,請用鉛筆把象形文字和現代漢子手拉手拉起來。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動起來吧!讓我們隨著美妙的古箏音樂,用所學到的象形字畫一幅神奇畫,好嗎?

  活動反思:

  整合式的故事教學。

  故事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但多數老師往往停滯在傳統(tǒng)故事教學模式中,即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聽故事、提問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中心思想。這種灌輸式的學習,使得許多優(yōu)秀的故事讓幼兒聽得覺得乏味。

  分析本教材,我一改以往的教學風格,采用整合式的教學,如繪畫、動手、比較等等,讓幼兒帶著自身的體會逐一感受故事的每一情節(jié)。如此一來,孩子們全身心地放松,而不拘泥平日中的安靜、全身心傾聽的狀態(tài),習得自然、學得開心。

  1、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孩”入勝。

  2、教學表現形式應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3、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兼容幼兒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個性的發(fā)展。

  4、同時,教師應有豐富的感知經驗,較高的教學素質,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地豐富、積累幼兒的感知。

22、幼兒園教案《有趣的象形文字》大班語言反思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雖然沒有專門學習漢字和書寫漢字,但是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已經能認識一些常見的較簡單的漢字。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小朋友們很喜歡用圖畫或者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想法?!?-6歲幼兒發(fā)展指南》中語言目標里也指出: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愿意用圖畫或者符號表達意愿和故事。

  我國古代的象形文字就是根據事物的外形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文字,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象形文字的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謀而合,孩子們馬上即將進入小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一個很好的契機。所以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讓孩子更多的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漢字的發(fā)展史,激發(fā)學習漢字的興趣,萌發(fā)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 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文字,了解漢字的發(fā)展史。

  2、 學習認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并能與之簡體字匹配。

  3、 通過活動激發(fā)對漢字的興趣,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4、 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難點:將象形文字和對應的簡體字相匹配。

  活動準備:

  前期準備:幼兒嘗試用圖形或者符號寫信

  物質準備:PPT課件、象形文字的演變視頻、象形文字動畫《三十六個字》、象形文字字卡、簡體字字卡、毛筆、宣紙、墨水、畫墊。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出示前期幼兒寫好的信,選取其中一封請其他小朋友猜一猜寫的是什么。

  1.畫面上有什么?2.它們代表什么意思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雖然還不會寫字,但是能用圖形和符號來表達,這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用類似這種方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文字——象形文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認識象形文字

  1、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火。山、水、木、人的象形文字)“這是幾個古代的象形文字,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字?”

  2、 小朋友猜完后出示(火、山、水…)的圖畫,“看一看你們猜對了嗎,象形文字和這些圖畫像不像?”引導幼兒發(fā)現“象形文字”是從形象的圖畫中演變過來的。

  小結:象形文字就是模仿一些事物的外部形狀造出的字,它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三、 游戲《找一找》:

  播放動畫片《三十六個字》,請小朋友找一找視頻中有哪些象形字,小朋友說出一個,教師出示對應的一張象形文字字卡

  四、 漢字的演變

  “象形文字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簡體字呢?”播放象形文字演變的視頻。

  小結:從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體字

  五、 游戲:漢字寶寶找朋友

  教師出示一組象形文字和一組簡體字,請小朋友找到和象形文字相對應的簡體字,并用線將它們連起來

  六、 游戲:身體變變變

  1、 教師出示簡體字字卡“人”、“火”,請小朋友用身體將漢字擺出來。

  2、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用身體擺出漢字,讓其他小朋友猜他擺的什么字。

  3、 請兩個小朋友上來合作擺一個較復雜的,其他小朋友猜是什么字。

  七、 學寫象形字

  教師出示“火、山、水、日、木”等常見象形字,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用毛筆學寫象形字。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層次分明,從一封信引出主題到認識象形文字,了解我國漢字是如何從象形文字一步一步發(fā)展到今天的簡體字,最后到學寫象形字,層層遞進。活動中的兩個視頻——動畫片《三十六個字》和《漢字的演變》讓幼兒很直觀生動的認識象形文字及其演變過程?;顒雍竺娴膬蓚€游戲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游戲《身體變變變》,孩子們很感興趣,參與性非常高,能跟著老師一起動起來,積極思考。最后學寫象形字的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對象形字加深印象,感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的智慧結晶。

  本節(jié)活動不足之處就是我的過渡語言還需更精煉,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不需要老師過多過細的講解。這點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加注意。

  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小編轉載整理,只為分享優(yōu)秀教育理念,促進幼教行業(yè)健康發(fā)展。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的辛苦創(chuàng)作的付出,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謝謝!

23、幼兒園大班科學《神奇的紙圈》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于科學現象富有探索興趣,有初步的觀察、理解和運用能力,有使用剪刀沿著紙條中線剪的技能基礎?!毒V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運用“猜一猜,試一試,想一想,再試試”的研究策略,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因自己的成功發(fā)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fā)了幼兒參與下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性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發(fā)現莫比烏斯圈與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線剪后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了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3.體驗活動中探索和求證過程帶來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點難點

  難點:通過探索操作,發(fā)現莫比烏斯圈與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線剪后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重點:了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紙圈、剪刀、ppt課件、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手上都有兩個紙圈,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兩個紙圈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

  小結:一個擰過一個沒擰過。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舉起普通的的紙圈,伸出食指,從綠色的方塊出發(fā),沿著紅色的線走,一直走回綠色的方塊,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師:試試另一個紙圈,沿著紅線走,手指還是一直在外圈嗎?為什么會這樣呢?

  小結:其實這個神奇的紙圈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莫比烏斯圈,是很久以前一個叫莫比烏斯的人發(fā)現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

  2.幼兒第一次操作,發(fā)現莫比烏斯現象一

  師: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一個忙,老師很想知道這個普通的紙圈沿著紅色或藍色的線剪會變成什么,你們覺得會變成什么呢?

  師:那如果把莫比烏斯圈也沿著紅線或藍線剪開,會怎么樣呢?(幼兒猜想后操作并記錄)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師:幼兒操作后講述,你剪好的結果和剛才猜的一樣嗎?

  小結:普通的紙圈沿著紅線剪變成兩個大小不變的圈,沿著藍線剪變成了三個大小不一樣的圈,而莫比烏斯圈沿紅線剪開后,變成了一個更大的莫比烏斯圈,沿著藍線剪開后變成了兩個一大一小套在一起的圈。

  3.第二次操作:發(fā)現莫比烏斯現象二

  師:你們看,這兩種圈上還有一個顏色的線的沒有剪,我還想知道,普通的紙圈沿著剩下顏色的線剪會變成什么樣?

  師:那如果這個莫比烏斯圈沿著剩下顏色的線剪開,又有什么變化呢?你們想來試一下嗎?(幼兒猜測后操作并記錄)

  小結:普通的紙圈沿著剩下顏色的線剪開后還是兩個大小不變的紙圈,總的是四個大小不變的紙圈;而莫比烏斯圈變成兩個大小一樣套在一起的莫比烏斯圈。

  4.觀看圖片,了解生活中的莫比烏斯圈

  師:這個莫比烏斯圈神不神奇?其實呀,這個神奇的莫比烏斯圈藏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的地方,你們猜一猜它藏在哪里?

  師:我到找到了一些地方藏著這個莫比烏斯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結:人們利用莫比烏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許多有用的東西,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5.結束活動

  回去的時候,你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還有什么地方藏著莫比烏斯圈,明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來分享你們的發(fā)現。

  活動總結

  此次活動的教學設計是在教研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反復研討和修改后定下來的,分別從科學活動的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的設計和不同年齡段的教學目標的理論知識來進行反復的推敲,最后到實施教學活動,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高,能夠積極主動的回答老師的問題,本次活動的選材很新穎,幼兒也很感興趣、操作能力很強、活動中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提問過于籠統(tǒng)簡單,沒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評價偏重于結果性評價;材料的單一和無效;教師把控的太多,幼兒交流討論的少,應給幼兒更多探索交流的機會;記錄的形式化、單一化,記錄卡的使用沒有講解清楚,幼兒在猜想記錄的時候不會記錄,還有教師的記錄卡做的太小了,幼兒看不清楚。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還是要注意提問問題時語言的簡潔性、嚴謹性和科學性,語言還要更生動、肢體動作還需更豐富,這樣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總結。

24、幼兒園大班語言《夸夸我的祖國媽媽》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在這場新冠肺炎“抗疫"之戰(zhàn)中,我們再次感受了人類的測渺小,生命的脆弱;但同時我們又感受到了人類生命的頑強與偉大,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無數平凡的人逆行而上,這也是對生命敬畏與尊重。在他們有效的心靈中播下熱愛祖國的種子,同時也激起幼兒作為中國人強烈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了解在疫情期間涌現的感人故事,以及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共同抗擊疫情的故事。

  2.能用優(yōu)美的詞句、用比喻的方法描述對祖國媽媽的贊美,樂意與同伴交流熱愛祖國的情感。

  3.讓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祖國的強大,各族人民的團結,萌發(fā)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① 孩子與父母一起收集在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②了解中國的變化。

  2.材料準備:《夸夸我的祖國媽媽真棒》ppt、背景音樂,中國地圖、太陽、圍巾、手捧幼苗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談祖國媽媽。

  1.猜猜愛心代表什么?

  提問:這是誰的愛心?愛心里藏了一樣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會是什么呢?

  2.出示中國地圖,引出祖國媽媽的話題。

  師:這是我們的祖國媽媽,紅色的愛心象征著祖國媽媽的愛,讓我們來聊聊我們的祖國媽媽。

  二、找圖片,喻祖國媽媽。

  1.出示“太陽”圖片。

  提問:有人說,祖國媽媽像太陽。為什么說祖國媽媽像太陽呢?

  引導幼兒理解為什么把祖國媽媽比喻成太陽,有祖國媽媽就像溫暖的太陽一樣舒服等。

  2.出示 “毛毯”“手捧幼苗”等圖片。

  提問:你覺得祖國媽媽像什么?為什么?

  鼓勵幼兒發(fā)現媽媽與這些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嘗試比喻。

  三、幼兒自由組合小組進行夸夸祖國媽媽,老師巡視指導。

  四、師幼小結。

  五、活動延伸:

  1、欣賞散文詩《我的祖國媽媽》

  2、在表演區(qū)朗誦散文詩《我的祖國媽媽》,講述祖國媽媽的故事與本領。

  活動反思:

  讓幼兒猜猜“這是誰的愛心”此問題主要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能引導幼兒很快進入活動話題。在活動中幼兒聊祖國媽媽特別有興致,嘗試用比喻的方法贊美祖國媽媽時感覺有點抽象,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的引導要花心思,引用不同的手法 ,讓孩子先感受圖片的美再嘗試描述與圖片聯(lián)系,嘗試開口大膽說,大膽贊美祖國媽媽。在過程中我不斷鼓勵幼兒,不斷贊美開口大膽說的幼兒,幼兒感受到我的鼓勵與贊美,像楊枝甘露一樣滋潤著他們,慢慢的活動氣氛越來越活躍。其中有幼兒看到大樹的圖片會聯(lián)想到疫情時期的故事,他說:“祖國媽媽像一顆大樹,很多樹枝都有不同的功能,運送物資、培養(yǎng)科學家、醫(yī)生、地鐵、飛機等,也像一顆擁有電腦的大樹?!贝蟀嘤變河幸欢ǖ慕涷灹?,他們還會提出:我們來比賽贊美我們的祖國媽媽。我立刻改變原來設計好的活動流程,改變策略,與幼兒一起參與比賽,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25、幼兒園大班語言《小白兔借尾巴》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動物尾巴的作用。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界動物的喜歡。

  3、愿意用完整的語言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

  5、激發(fā)幼兒參與表演的欲望,體驗人物的個性特征。

  活動準備:動物圖片,頭飾 《小白兔借尾巴》課件。

  活動重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難點:用不同的語氣學習動物的對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還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們想不想見一下啊?

  2、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回答,并模仿動物做動作。

  師:那小朋友都認識這只可愛的小兔,可是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小兔子的尾巴啊?它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啊?那老師今天就給小朋友講一個關于小兔子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聽嗎?

  二、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并進行提問,幫助幼兒依次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1、提問并出示圖片一:

  A、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它為什么要借尾巴?(幼兒可隨意說出故事中的情節(jié))

  B、小白兔先向誰借了尾巴?借到了沒有?為什么?(做睡覺姿勢)

  2、出示圖片二并提問:

  A、小白兔又向誰借尾巴?(引導幼兒學習動物的對話)?

  B、為什么沒借到尾巴?(尾巴的作用)。

  3、出示第三、四圖片,依次提問,教師引導幼兒自己說出動物尾巴的作用。

  4、出示最后一副圖,提問:

  小白兔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事了?媽媽和它說什么了?(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兔子逃命。當兔子被猛獸咬住時,兔子立刻使用"脫皮計",將尾巴的"皮套"脫下逃命)。

  三、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相應動物對話場景)。

  A、小動物們?yōu)槭裁礇]把尾巴借給小兔?(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假如你是小動物會怎么辦?(引導幼兒明白助人必須量力而行的道理)。

  B、小白兔向別人借尾巴的行為對不對?(引導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四、游戲:比尾巴大賽

  引導幼兒學會互相交流,并能簡單說出動物的尾巴特征和用途。

  A、師出示小松鼠:我是小松鼠,我先來說說:我的尾巴長長的,粗粗的,可以用來當被子,天冷的時候蓋著好暖和。我的尾巴還可以當降落傘,這樣我從樹上跳下來就能保持身體平衡。)引導幼兒說出小狐貍、小紅馬、袋鼠、綿羊尾巴的用途。

  B、教師出示更多動物圖片,了解不同尾巴的作用;(小猴、燕子、)

  師:動物的尾巴各式各樣,尾巴對于他們都很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拽他們的尾巴,我們要保護小動物。

  五、情景表演:

  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要求幼兒將小動物的語氣,動作表現出來。

  六、欣賞歌曲《小兔子乖乖》一起結束今天的活動。

  《借尾巴》反思

  《借尾巴》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小兔子向黃牛大哥、猴子姐姐、袋鼠嬸嬸、麻雀弟弟、狐貍先生借尾巴的故事,使小朋友們知道了小動物們的尾巴各有各的用處和小兔子的短尾巴的特殊用處。充滿了知識性與趣味性,借助形象化、擬人化的手法。教學中,充分利用與課件結合、聽說結合的形式,有效地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地讓孩子去思考、交流、表達,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孩子們在活動中交流各自的看法,閃現思維火花,表現出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既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使幼兒在興趣盎然中學有所獲。

  注意事項:

  1. 注意規(guī)范語言,語速不要過快,不說啰嗦話。

  2. 講故事要夸張形象,吸引幼兒,讓幼兒更好的模仿小動物的語言。

  3. 縮短前面環(huán)節(jié),大部分時間用來動畫配音,能更好的鍛煉孩子語言和肢體表達。

26、幼兒園大班科學《神奇的食物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什么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2.能簡單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3.能夠體會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鷹、蛇、青蛙、稻谷、蟲子的頭飾和圖片

  3.貓、老鼠、稻谷、人、鷹、蝗蟲、麻雀、玉米、小麥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貓、老鼠和稻谷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2)請幼兒按照被吃關系的順序擺放圖片,教師按幼兒擺放順序出示箭頭。大米→老鼠→貓。

  小結:我們是用箭頭表示吃與被吃的關系,箭頭指著被吃物。

  2.建立食物鏈的概念。

  (1)游戲“誰吃誰”:教師出示鷹、蛇、青蛙、稻谷、蟲子頭飾,請四位幼兒分別戴上這些頭飾,按誰吃誰的順序站立。

  (2)其他幼兒檢驗戴頭飾的幼兒是否站對,如不對請幼兒更正。

  (3)請一位幼兒將幼兒頭飾上的圖片按食物鏈順序擺放,并用箭頭指示。(稻谷→蟲子→青蛙→蛇→鷹)

  小結:這些生物間存在著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就像鏈條一樣,這種食物的聯(lián)系叫做食物鏈。

  3.了解食物鏈的構成。

  討論:擺在食物鏈最前面的是什么?它們是如何獲取食物的?

  小結:擺在食物鏈最前面的是綠色植物,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把土壤里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營養(yǎng)物質,再以食物的方式儲存起來

  4.了解食物網。

  (1)閱讀幼兒用書p25頁“神奇食物鏈”仔細觀察圖中內容,并用“→”連接圖中的食物關系。

  (2)出示作業(yè)單,上面畫有人與動植物圖畫,請幼兒試畫出與人有直接關系的食物網(人、鷹、蛇、蝗蟲、麻雀、老鼠、稻谷、玉米、小麥)。

  (3)這么多食物鏈交叉在一起,你們覺得像什么?

  小結: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多數動物的食物不是單一的,因此食物鏈之間又可以相互交錯相聯(lián),構成復雜網狀關系。就叫“食物網”

  5.了解食物鏈被破壞帶來的后果。

  (1)請幼兒說說對“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這句古老的諺語”,和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理解。

  討論:如果這張食物網里的一種生物死亡,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小結:如果生物鏈上一種動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到其他動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動物的同時,也就是保護了其它許多動物。

  活動延伸

  在爸爸媽媽們幫助下查閱資料,收集更多的有關“食物鏈”的資料,與同伴們互相分享。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27、幼兒園大班語言《不一樣的露西》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欺凌”現象無論在社會還是學校都普遍存在,“防欺凌”教育應該從小抓起。但是怎樣將“防欺凌”教育內化于心,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偶然間,在幼兒園圖書室發(fā)現了繪本《不一樣的露西》:露西因為和其它瓢蟲不一樣而被同伴嘲笑、排擠。從憂傷到快樂,瓢蟲露西在尋找自我的旅途中結識了不同的朋友,從而收獲了友誼和幸福,最后帶著滿滿的自信回到屬于自己的群體。露西雖然和其他瓢蟲不一樣,但她恰恰具有獨一無二的美。在孩子的“小社會”中,也經常會出現孩子們排斥、孤立、嘲笑和大家不一樣的幼兒。通過這個故事,可以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道理:不應該歧視和自己不一樣的人;要善于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樂于助人,不要吝嗇真誠的贊美;其實,不一樣也可以很美麗。

  教學詳案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露西從憂傷到快樂的心理變化過程。

  2. 認識到不應該歧視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善于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明白不一樣也可以很美麗。

  3. 正視自己的短處,發(fā)揚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的良好品質。

  4.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各類音頻文件;瓢蟲露西;表情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入手,直接拋出問題,讓孩子回憶并表達被別人欺負時的心情。

  教師:你有沒有嘲笑、欺負過別人?你有沒有被別人嘲笑、欺負過?被別人嘲笑、欺負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從生活實際入手,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鳴。

  二、理解閱讀

  1、幼兒觀察畫面,發(fā)現瓢蟲露西的與眾不同,感受露西因和大家不一樣而被同伴排斥時孤獨、憂傷的心情。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群可愛的小瓢蟲,其中有一只最與眾不同,你發(fā)現是哪一只?(幼兒回答后,教師將瓢蟲露西貼在白板上。)它哪里不一樣?

  教師:如果你們是其它的小瓢蟲,你們愿意和露西做朋友嗎?為什么?

  小結:露西因為身上沒有斑點,收到了其它瓢蟲的嘲笑、排擠和欺凌。為此,露西特別傷心,只好一個人孤零零的離開了。

  2、露西在尋找斑點的旅途中首先遇到了青蛙和毛毛蟲,它們會怎樣對待露西呢?感受露西被青蛙和毛毛蟲贊美時的心情變化。

  小結:青蛙和毛毛蟲沒有嘲笑露西,而是很友好的和露西相處,并且發(fā)現了露西的有點,真誠地贊美了露西,還各自送了露西送了一個斑點。

  3、請幼兒猜猜露西在找斑點的途中還遇到了誰,它們它們會怎樣對待露西,會怎樣評價露西?引導幼兒發(fā)現露西身上的優(yōu)點,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不吝嗇自己真誠的贊美。并感受露西受到稱贊、獲得斑點后從憂傷到快樂的心理變化過程。

  4、請幼兒為故事命名。在音樂的襯托下,教師帶領幼兒講述故事一遍,幼兒完整欣賞露西尋找斑點的過程。讓幼兒自己發(fā)現露西和別的瓢蟲都不一樣,培養(yǎng)幼兒善于觀察的學習品質。

  讓幼兒仔細觀察露西的表情,仔細聆聽其它瓢蟲尖銳的排斥聲,感受露西憂傷的心情。(尖銳的排斥聲可讓孩子意識到欺凌是丑陋的。)

  在這一過程中將露西不同階段的表情展示在展板上,讓幼兒直觀的觀察、分析、感受露西的心情變化。

  三、創(chuàng)意表現

  圍繞主題,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引導幼兒去發(fā)現周圍小朋友的閃光點,并真誠的去贊美他們。

  教師:你有什么短處和長處?如果讓你去贊美你的朋友,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讓幼兒正視自己的短處,發(fā)揚自己的長處。并真誠的贊美他人。

  四、結束活動

  教師點評幼兒的活動表現并作簡要小結,自然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1、將繪本《不一樣的露西》投放于閱讀區(qū);

  2、幼兒分角色扮演《不一樣的露西》中的角色,更深入的感受、理解故事內容。

  “欺凌”現象無論在社會還是學校都普遍存在,“防欺凌”教育應該從小抓起。

  《不一樣的露西》是一本內涵豐富的繪本:露西因為和其它瓢蟲不一樣而被同伴嘲笑、排擠。從憂傷到快樂,瓢蟲露西在尋找自我的旅途中結識了不同的朋友,從而收獲了友誼和幸福,最后帶著滿滿的自信回到屬于自己的群體。露西雖然和其他瓢蟲不一樣,但她恰恰具有獨一無二的美。在孩子的“小社會”中,也經常會出現孩子們排斥、孤立、嘲笑和大家不一樣的幼兒。

  怎樣讓孩子深入的理解故事內容,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呢?我做了如下設計:

  活動目標包含了三個方面1.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露西從憂傷到快樂的心理變化過程;2. 認識到不應該歧視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善于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明白不一樣也可以很美麗;3. 正視自己的短處,發(fā)揚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的良好品質。

  為了更好地適應孩子直觀性的年齡特點,我將繪本做成了動畫的形式用PPT演示出來。

  在活動開始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讓幼兒自己發(fā)現露西的不同之處,培養(yǎng)幼兒善于觀察的學習品質。讓幼兒仔細觀察露西的表情,仔細聆聽其它瓢蟲尖銳的排斥聲,感受露西憂傷的心情。

  從憂傷到快樂,瓢蟲露西在尋找自我的旅途中結識了不同的朋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動畫、音頻、音樂教師的語氣等多個方面讓幼兒感受露西的心情變化過程。露西收獲了友誼和幸福,最后帶著滿滿的自信回到屬于自己的群體。露西雖然和其他瓢蟲不一樣,但她恰恰具有獨一無二的美。

  幼兒理解并深刻感受到故事內容后,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讓幼兒正視自己的短處,發(fā)揚自己的長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會有些放不開,特別是讓孩子說自己的短處的時候

28、幼兒園大班語言《搖籃(詩歌)》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本首兒童詩句式整齊,音律和諧,語言清新優(yōu)美,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大班幼兒在具有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初步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想象、遷移能力。他們喜歡仿編活動,而兒歌《搖籃》正是一篇適合大班幼兒欣賞的作品。《綱要》語言實施細則中提出,幼兒能夠喜歡文學作品,較好的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初步感知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特點,并培養(yǎng)對藝術語言的敏感性。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柔美、優(yōu)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表現詩歌美好的意境。

  3.體驗參與仿編的成就感。

  4.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重點

  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柔美、優(yōu)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

  嘗試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表現詩歌美好的意境。

  經驗準備:

  朗誦詩歌的方法 物質準備:音樂、PPT、圖片(星星、小魚、花朵)

  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一)觀看圖片,引出“搖籃”

  小結:這是搖籃,人們用它來哄小寶寶睡覺。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引導幼兒雙手圈起,做搖籃的樣子,并且假裝哄小寶寶睡覺?!澳阋瞾懋斠换貗寢專迥愕男殞毸X吧。”

  提問:“剛才媽媽的手變成了什么?搖著誰?”引出句式:“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p>

  (二)理解兒歌結構,欣賞是個詩歌前半段。

  1、教師依次出示星星、小魚、花朵圖片,提問:“星星、小魚和小花也想有自己的搖籃,請你來幫它們找找自己的搖籃吧。”(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

  幼兒自由發(fā)揮,并引導幼兒說說:“xx是搖籃,搖著xxx。”

  2、教師出示天空,大海,花園的圖片,教師朗誦請幼兒欣賞。

  3、“其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兒童詩”,請幼兒說說在朗誦兒童詩與你講其他的東西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應該怎樣去去朗讀?請全體幼兒看著圖片朗誦。

  (三)引導幼兒學習完整兒童詩,理解兒童詩感情

  1、教師提出需要幫助的想法,請幼兒想辦法哄寶寶睡覺。(鼓勵幼兒想辦法:唱歌、講故事、玩玩具等)

  2、師幼共同輕唱搖籃曲,寶寶漸漸睡著了。

  教師:“她睡著了么?她是怎么睡著的?對,我們給她輕輕唱了一首搖籃曲,她就睡著了?!苯處熞鼍涫剑骸皨寢尩氖质菗u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出示句型)

  3、教師:“星寶寶、魚寶寶和花寶寶也睡不著,你能想到什么辦法讓它們睡著呢?”

  教師出示PPT,請幼兒看著課件進行創(chuàng)編(發(fā)現圖中的變化,云朵、浪花、微風的出現。)

  4.完整感受兒歌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完整感受兒歌內容。

  三、結束部分

  嘗試創(chuàng)編:

  1、教師:“我這里還有一些圖片,請你們按照兒歌中的句式繼續(xù)編一編?!?/p>

  2、幼兒拿著創(chuàng)編圖片單獨創(chuàng)編,教師請創(chuàng)編的好的幼兒為大家展示。

  活動延伸

  學唱歌曲《搖籃》

  教學反思

  《搖籃》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借助《搖籃曲》作為背景音樂、動作、語言、圖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發(fā)揮孩子的想象,能創(chuàng)編出較為完整的詩歌來。孩子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孩子也獲得了成功。通過課的反復修改,在教學活動中也收獲了不少,為我在今后的語言教學活動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以下就是幾點小小的收獲:在活動中,借助音樂、圖片、身體動作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圖片的出示,形象生動的再現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還幫助幼兒進行詩歌內容的記憶。在幼兒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時,配上了背景音樂《搖籃曲》,讓孩子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中,體驗到了詩歌帶給大家的快樂。在學習詩歌的同時,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幼兒先尋找四段詩歌的共同之處,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結構,為學習仿編詩歌做鋪墊。很多的幼兒能夠根據圖片找出詩歌的規(guī)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點,朗誦詩歌較為連貫,詩歌內容掌握較好。通過《搖籃》教學活動,讓我知道了在以后詩歌教學活動中,要使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發(fā)展語言能力。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真正成為活動中的主人。

29、幼兒園大班科學《神奇的指紋》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什么是指紋,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邏輯、推理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二、活動準備:一片硬質、光滑的膜片、一瓶嬰兒粉、一個毛刷、黑色塑料膠片、印臺、放大鏡、氣吹、護目鏡、剪刀、透明膠帶。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巧虎與桃樂比在探討什么是指紋,到底什么是指紋呢?我們的指紋是一樣的嗎?我們一起去探究

  2、問題探索

  1、教師:每個人的指紋都一樣嗎?

  答案: A、一樣B、不一樣

  2、指紋,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你想了解指紋嗎?你想知道指紋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帶你們去了解神奇的指紋!(ppt)

  伸出手,仔細觀察就發(fā)現小小指紋也分為好幾種類型,有像水中漩渦的(螺旋紋),有像一把弓的(弓形紋),也有的像風景優(yōu)美的梯田的(環(huán)形紋)等等,每個人的指紋除形狀不同以外,紋形的長短、多少也各不相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兩個指紋完全相同的人呢,另外,再仔細看看小手,有沒有發(fā)現,每個手指的指紋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你的指紋是屬于哪一種呢?

  3、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那么這個指紋到底有什么用呢?

  出示ppt:指紋能使手在接觸物件時增加摩擦力,從而更容易的發(fā)力,以及捉緊物件。另外,由于指紋是每個人獨有的,所以,他還能幫助警察叔叔破案,捉住壞人。

  小結:指紋是沒有一模一樣的,所以啊,這個指紋還是一個神奇的東西。

  四、操作體驗

  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哦!那我們可以怎樣獲取自己的指紋呢?

  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獲取指紋呢,在實驗開始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需要準備的材料:一片硬質、光滑的膜片、一瓶嬰兒粉、一個毛刷、黑色塑料膠片、印臺、放大鏡、氣吹、護目鏡、剪刀、透明膠帶。(ppt)

  接下來我們會進行采集指紋的實驗一。

  實驗一:

  1、把手指按在印臺上并輕輕滾動。

  2、然后把沾滿藍色墨水的手指按在白色紙上并輕輕滾動。

  3、現在你能看到自己的指紋了!把指紋從白紙上減下來,粘在記錄卡上。

  實驗二:

  1、首先我們用手指在頭發(fā)上摩擦,讓手指粘上少許油脂。

  2、把手指按在黑色塑料膠片上,然后用氣吹輕輕的把嬰兒粉吹到指紋上,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指紋了。

  太神奇了吧!要是我把手指按壓在我的放大鏡上呢?可以提取到我的指紋嘛?

  實驗三:

  1、用氣吹沾取少許嬰兒粉噴灑在放大鏡的指紋上。

  2、用氣吹吹去指紋上多余的粉末。

  3、用一塊透明膠帶,粘在指紋圖案上。按壓膠帶,使指紋圖案完全粘附在膠帶上。

  4、然后揭下膠帶,將其粘在黑色塑料膠片上。

  現在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指紋了!使用放大鏡觀察指紋細節(jié)!

  五、活動延伸

  通過以上三個小實驗就可以獲取我們的指紋了,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了嗎?!神奇的指紋除了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指紋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ppt):如指紋門鎖、指紋考勤機、銀行卡指紋付款、手機指紋解鎖等產品,指紋技術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安全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經過較為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因為這次活動的生成不是單方面出自老師的設計,而是融入了幼兒的自主選擇,是真正能夠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課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的掌握了指紋的特征、用途等。由于這是幼兒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踴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我作為老師也及時對課程計劃做出了相應更改。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數,例如幼兒對創(chuàng)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當時準備時碰巧準備了雙胞胎的指紋放大圖,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我就只能枯燥的講解知識,而不能直觀的讓他們觀察,那我講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由于時間原因,最后的游戲和總結時間都比較倉促。因此我認為在以后的課程教學中,我應當更加注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準備并加強對時間的控制。

30、幼兒園大班科學《神奇的紙圈》教案含反思

  對于紙的了解和使用幼兒已非常熟悉了,神奇的紙圈教案包含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準備,主題內容是讓幼兒用眼和手直觀感受到只有一個面的紙,感受科學的神奇與樂趣。

  設計意圖

  紙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的物品,對于紙的了解和使用幼兒已非常熟悉了。《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科學學習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通過觀察、操作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同時科學談及內容應貼近生活經驗,將身邊的事務和常見現象作為幼兒探究的主要對象和內容,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一張紙給幼兒的直觀印象是有兩面的,但是有沒有只有一個面的紙或者如何讓一張紙變成一個面,幼兒是難以想象的。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用眼和手直觀感受到只有一個面的紙,感受科學的神奇與樂趣。

  活動目標

  1. 知道紙有兩個面及面的范圍分界;

  2. 認識莫比烏斯圈,了解其特點,知道如何驗證只有一個面;

  3.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驟實驗,感受科學實驗的神奇,有崇尚科學的情感;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一個面的范圍;知道莫比烏斯圈的特點和驗證方法。

  解決措施:活動開始時用一張常見的普通紙先介紹紙的面和面的邊緣,知道筆只能在紙的一個面畫線(筆尖不可離開紙面)。通過驗證并與普通紙圈作對比知道莫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難點:莫比烏斯圈的制作及對其一面的認識與理解。

  解決措施:先制作普通紙圈,再通過觀察和聽老師講解制作好莫比烏斯圈,對莫比烏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師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活動準備

  材料:寬度為5厘米左右的紙條(正反面不同色),剪刀,雙面膠,馬克筆

  幼兒:大班幼兒具備了本實驗所需的畫直線、粘雙面膠、剪刀使用、認識面等的技能。在思維上已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夠由一個現象推理證明得出一個結論。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傾聽并根據要求或提示動手操作。

  活動過程

  一、認識紙的面和邊

  1.觀察并說明紙的特征

  師:“請大家觀察紙帶有什么特點嗎?它有幾條邊緣?幾個面?”

  2.提出問題并請幼兒嘗試

  師:“用一條線從一面畫到另一面,但是筆尖不能離開紙,你怎么畫呢?”

  師:“是不是每一條線都經過了紙的邊緣?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經過呢?”

  小結:紙有不同顏色的兩個面,剛才我們畫過了從一面到另一面必須要經過一條邊。

  二、發(fā)現自己的作品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并找出問題

  1. 將紙帶粘貼成圈

  幼兒操作將紙帶粘成圈

  師:“請用剛才畫線的方法在紙圈上試一下,筆尖不經過邊緣一直畫會出現什么結果?有幾個面上有線條?”

  師:“老師也來試一下我的紙圈,看看是什么結果?”

  小結:在筆尖不經過邊緣和不離開紙面的情況下沿紙帶劃線,線條的起點和終點剛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個圈。線條就只在紙圈的一面出現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膽猜測并驗證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著這條線剪開,會得到什么?”

  三、按步驟制作莫比烏斯圈,通過驗證知道其特點

  1.制作莫比烏斯圈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我的紙圈和你們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師:“是什么原因呢?老師再畫一次,請大家仔細觀察?!?/p>

  師:“接下來請大家也來做一個,將紙帶一頭翻轉過來,將不同顏色的面粘貼在一起?!?/p>

  2.觀察并驗證紙帶的特點

  師:“再來畫一次試一試,看線的終點能不能回到起點?”

  師:“觀察一下線條在紙的哪一面呢?”

  師:“現在紙圈有幾個面呢?為什么?”

  小結:剛才說過筆尖不經過邊緣只能在紙的一個面畫線,現在我們做出的紙圈用一條線就把紙的所有地方畫完了,說明紙圈就只有一個面,這就叫莫比烏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師:“用剪刀將紙帶繼續(xù)像剛才一樣沿著線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師:“剪出來得到了什么?跟剛才剪出來有什么不一樣的?”

  四、感受科學的神奇,提出問題,讓幼兒能保持興趣,繼續(xù)探索

  1.總結

  師:“今天我們制作并認識了莫比烏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師:“它是將紙帶翻轉一次后粘貼成的圈,我們用筆驗證了它只有一個面,而且將它從中間剪開,得到了一個更大圈?!?/p>

  2.延伸

  師:“我們的莫比烏斯圈還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將現在的紙圈再剪一次,看看又會出現什么?”

  師:“將一條新的紙帶翻轉兩次后再粘貼成圈,它還是莫比烏斯圈嗎?剪開后又有什么不一樣呢?請大家回去驗證,發(fā)現其中的秘密。”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是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多種用途的體現,很好地展現了身邊的科學。從活動過程來看,活動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層層鋪墊,從制作到驗證,過程很完整。但是活動環(huán)節(jié)偏多,有各種突發(fā)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活動時間難以把控。從幼兒表現來看,本次活動需要幼兒動手能力、良好的傾聽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集中使用,對部分幼兒稍有難度。此外,對莫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的理解可能有難度。從老師的活動開展情況看,同樣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較強的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顒又卸嘧⒁庥^察幼兒的表現,部分幼兒需要提供幫助。

31、大班體育《神奇的布袋》游戲教案反思

  對于大班的幼兒,簡單跳躍活動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于是設計了以下這節(jié)與同伴合作一起多種玩法的體育游戲《神奇的布袋》,希望這節(jié)由整理的大班體育教案可以幫到您。

活動意圖

  《綱要》指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布袋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事物,且大班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次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布袋的不同玩法及游戲規(guī)則

  2.能夠與同伴合作,動作協(xié)調地進行游戲

  3.體驗布袋游戲帶來的樂趣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了解布袋的不同玩法及游戲規(guī)則.

  2、難點:.能夠與同伴合作,動作協(xié)調地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熱身操,布袋,墊子,皮球,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熱身部分。

  我站在隊伍面前帶領幼兒一起做熱身操:小朋友們,請像老師一樣,踢踢我們的小腿,拉拉我們的小胳膊,原地向上跳一跳。

  環(huán)節(jié)二,教師講解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開展游戲。

  第一步,教師講解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神奇的布袋,你們知道布袋可以怎樣玩嗎?我請小朋友上來示范玩法。幼兒進行示范。

  教師:哦,原來布袋的玩法有這么多。我給你們設計了一個布袋大闖關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神奇的布袋",老師接下來告訴你們玩法,游戲分為四關,第一關:毛毛蟲爬爬爬。

  第二關:袋鼠跳跳跳。

  第三關:齊心協(xié)力運皮球。

  第四關:布袋過河。

  我將你們分為兩組一樣多的人數,比一比哪一組更先完成。到終點時,要拿到彩旗再回到起點。

  第二步,教師講解示范游戲玩法。

  第一關,毛毛蟲爬爬爬。雙腿伸進布袋里,將布袋口的繩子系在身上,防止爬的時候布袋掉下來。

  第二關,袋鼠跳跳跳。我們站起來,像袋鼠一樣跳第三關,齊心協(xié)力運皮球。兩名幼兒背靠背夾著皮球,不可以用手托著皮球,皮球掉了要撿回去,從掉落的地方開始。

  第四關,布袋過河。創(chuàng)設一個小河的情境,幼兒將布袋脫下放入河中當作踮腳石,兩兩合作,邊向前行進邊運動布袋。到終點時收回布袋。

  第三步,開展游戲活動。在開展游戲活動的時候,教師提醒幼兒:為了防止踩到鞋帶,在我們鉆進布袋時先把鞋帶系系好。教師在旁邊指導幼兒游戲并時刻注意幼兒安全。

  環(huán)節(jié)三,整理運動。教師讓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相互間捏捏肩,錘錘背。并對游戲開展情況進行總結。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把開展體育活動的樂趣向爸爸媽媽分享,并且請爸爸媽媽一起思考布袋還有什么其他的玩法呢。

活動反思

  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簡單的跳躍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會感到枯燥,怎樣來進一步鍛煉他們的下肢力量呢?在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些障礙物,從而提高跳布袋的難度,從而很好地發(fā)展了他們的跳躍能力;提高孩子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器材的組合也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整節(jié)活動中,目標明確,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游戲的重點不夠突出,語言的組織不夠干脆、利落,沒有進行環(huán)節(jié)小結,教師的語速過快,教師應該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以巧妙的言語對幼兒進行游戲行為的啟發(fā),使幼兒實現他們的游戲愿望。

32、幼兒園大班語言《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熟悉故事中主要角色和情節(jié)。

  2、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懂得要愛護青蛙。

  3、在游戲中體驗角色的情感,感受集體游戲的快樂。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節(jié),嘗試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各種動物頭飾,簡單的池塘環(huán)境布置。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猜謎語,引出課題。

  教師:“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彼钦l?

  教師:暖和的春天來了,小蝌蚪快活的游來游去,你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的嗎?請你學一學。

  2、情境游戲:小蝌蚪游玩。

  教師:走,我們一起游玩去!

  師幼隨歌曲《小蝌蚪找媽媽》前半段自由的在“池塘”里游玩。

  提問:剛才你聽到小蝌蚪要找誰?(媽媽)它們找媽媽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有趣的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欣賞《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及情節(jié),學說對話。

  1、提問:小蝌蚪看到誰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它們跟鴨媽媽互相說了什么?引導幼兒練習對話。

  2、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先后遇到了誰?(鴨子、金魚、螃蟹、烏龜、青蛙),它們互相說了些什么?引導幼兒學說對話。

  3、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長什么樣?

  4、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課件。

  教師:小蝌蚪一天天長大了,它們變成了小青蛙,小蝌蚪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看課件)

  小結: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它們的小尾巴呢?不見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三、角色表演《小蝌蚪找媽媽》。

  教師: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有趣嗎?你們想不想表演?分配角色,幼兒戴上頭飾表演。

  四、欣賞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片段,懂得要保護青蛙。

  教師:小青蛙是我們的朋友,它們每天都在忙著捉害蟲,我們應該怎么做?(愛護它)可是有人卻在傷害它,你們看!

  提問:故事中的人這樣做對嗎?我們平時應該怎樣保護青蛙?

  五、情境游戲:小青蛙捉蟲。

  小青蛙又要捉蟲去啦!我們學青蛙捉蟲去!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著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tài)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游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游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jié)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fā)展,數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33、幼兒園大班語言《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對話中的禮貌用語,讓幼兒知道說話要有禮貌。

  2、知道動物的尾巴都有用。小壁虎的尾巴能夠再生。

  3、通過角色表演,讓幼兒體驗快樂。

  4、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小動物。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6、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二、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緒變化。

  活動難點: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三、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角色頭飾。

  2、獎勵幼兒的小獎品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叫虎不是虎,

  生來有四足,

  愛在墻角住,

  專吃蚊蠅蟲。

  (二)、幼兒觀看課件,知道故事內容。

  1、看故事視頻,了解小壁虎斷尾巴的原因。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時候,被誰咬斷的呢?

  (3)孩子們,故事中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呢?

  (4)它借到了嗎?

  3、再次完整看課件,注意小壁虎借尾巴時,它們時怎么說的?

  孩子們,故事看完了,提問:

  (1)小壁虎向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時候時怎么說的?小魚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小壁虎和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時候叫他們姐姐、伯伯、阿姨,小壁虎那么有禮貌,為什么它們都沒有借給它呢?

  (3)老師做小壁虎,請你們做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說出對話。

  (4)請小朋友說說小魚游水、牛吃草、燕子飛的動作是怎樣的?

  (5)我請一個小朋友做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我們來演一演他們的對話好嗎?

  (6)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為什么后來小壁虎又高興的叫起來了呢?

  (三)、完整的看著課件和小朋友一起講述故事。

  (四)、角色表演故事。

  孩子們,現在我們學會了這個故事,你們想不想演一演?

  (五)、總結延伸,自然結束活動。

  孩子們,當我們在午睡或者晚上睡覺時,小壁虎就在墻角里幫我們捉蚊子,不讓蚊子吸我們的血,你們說,小壁虎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敵人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愛護它呢?

  活動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

  在本節(jié)課中,我利用課件講解故事,視聽結合,讓幼兒能夠直觀的理解故事內容,將故事的情節(jié)、對話記得很清晰。并設計通過課件幫動物找尾巴的游戲,把幼兒的積極性完全調動了起來。

34、幼兒園大班語言《幸福的大桌子》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細致觀察畫面中兔奶奶一家各個家庭成員,進行判斷、推理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體驗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萌發(fā)尊敬關愛老人的情感。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幸福的大桌子》ppt

  活動過程:

  一、談談說說我家的老人

  1.介紹各自家中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2.談論我們用什么方法關心不跟我們住在一起的老人。

  二、觀察畫面、看看議議

  1.兔奶奶一個人坐在大桌子旁。

  (1)你們看,這是誰的家?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稱呼她?(兔奶奶)再看看,在兔奶奶的家里有一樣東西很大,很明顯的,是什么?(桌子)

  (2)猜猜兔奶奶家會有幾名家庭成員?你是怎么猜出來的?8張桌子是怎么數出來的?

  (3)以前,兔奶奶家確實有8名家庭成員,有兔奶奶、兔爺爺、3個兒子(兔老大、兔老二、兔老三)、3個女兒(兔姐姐和雙胞胎兔妹妹),他們在一起幸福的生活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兔爺爺老了,得了病去世了!什么叫去世?還有沒有小朋友用其他的詞來說說?(上天堂)去世、上天堂!孩子們,當我們遇到傷心的事情,如果用好聽的詞來說說,心情就會好了!

  2.兔奶奶和她的孩子們:結合畫面了解兔奶奶的兒女們,現在他們離開家的理由。

  (1)兔老大——廚師。

  什么是廚師?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廚師呢?

  小結:廚師要經過嚴格的烹飪培訓、考試,合格的才能成為廚師。兔老大是一家酒店的大廚師,他的廚藝真是“一級棒”,有許多顧客排著隊專門來吃他燒的菜,所以他也很忙,不經?;丶?。

  (2)兔老二——海員

  什么叫海員?(到海上去航行)

  總結:海員是在大輪船上工作的人。出一次海至少需要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所以出去之后就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

  (3)兔老三——音樂家

  你知道有哪些人是音樂家?(周杰倫……劉歡……郎朗……)

  (4)兔姐姐——結婚做了媽媽

  兔姐姐長大了,結婚了,生孩子了,她既要照顧丈夫又要照顧孩子,就像你們的媽媽一樣,你們的媽媽是怎么照顧你們的?請你用動作來表示,讓好朋友在猜一猜。

  小結:兔媽媽和你們的媽媽一樣,為了自己的小家庭付出了很多,所以也很少回家看自己的媽媽。

  (5)雙胞胎兔妹妹——大學生

  最后再來說說這對雙胞胎兔妹妹,她們正在讀大學,她們也很少回來,猜猜是為什么呢?

  小結:她們白天要很認真地上課,晚上要做作業(yè),雙休日還要去圖書館查資料、看書,所以她們也很少回家。

  3.討論兔奶奶的感受

  現在坐在大桌子前的只有兔奶奶一個人,他看上去怎樣?他會想些什么?想著想著,兔奶奶居然咯咯的笑出聲了,為什么?

  4.繼續(xù)講述故事:叮咚孩子們一個個的回來了。

  兔老大為兔奶奶做了一桌好菜,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兔老大會為兔奶奶做哪些菜。

  兔老三彈起了鋼琴,全家隨著琴聲為兔奶奶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

  兔寶寶會跟兔奶奶說什么?

  大家舉杯祝賀,想象舉杯時應該說什么?

  5.數數一家人圍在桌邊時的人數。

  討論兔爺爺去世了,但家里的人數怎么卻從原來的8人變成了9人?

  發(fā)現多了兩個寶寶,大桌子快要坐不下了。日子過的越久,家里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三、理解幸福

  1.你覺得在這一刻,誰最幸福?

  2.還有一樣東西也很幸福?為什么這張桌子也很幸福?

  3.聽了這個溫馨的故事,仔細想想我們?yōu)樽约旱臓敔斈棠?、外公外婆做些什?關心我們身邊的老人?

  教學反思

  活動通過閱讀、理解讀本,讓孩子感受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借助活動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無論在哪里,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關注、關愛自己的家人,幸福就在彼此的牽掛中。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點:一點是理解故事,品味故事中家人之間的親情和幸福的感覺;另一點是細致觀察畫面,能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在活動中,幼兒都是興趣濃厚的,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并大膽的用好聽的聲音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是我在上課時重難點不夠突出:一是怎樣讓孩子體會到兔奶奶的孤獨寂寞;二是怎樣體會幸福。幸福的概念是抽象的,寬而廣很難抓的住,幼兒只能理解皮毛。還有就是我在上課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jié)問題,比如,幼兒回答我的問題時,我是蹲在幼兒面前傾聽他的回答的,由于近距離,幼兒回答聲也不是很大,我是聽見了,但是坐在旁邊的幼兒卻不一定能聽到,我沒有及時鼓勵幼兒再用響亮的聲音說一次讓大家都能聽到。總之,這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我將在以后的鍛煉中越戰(zhàn)越勇!

35、大班語言《方便的超市》游戲教案反思

  《方便的超市》是大班語言領域的教案,在情景游戲中學習語言表達能力,是這節(jié)課的亮點之一,歡迎關注,關注最全面最專業(yè)的幼教資源。

【活動目標】

  1.了解超市的功能與特點,知道超市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感受超市購物的樂趣。

  2.能在老師和朋友面前大膽連貫地介紹超市的特點和超市的食品。

  3.掌握在超市購物時應遵守的文明規(guī)則。

  4.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5.欣賞并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復述故事。

【活動準備】

  1.教師提前與超市聯(lián)系,爭取參觀活動能夠得到超市的支持,外出活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2.每位幼兒從家里帶2元錢來幼兒園。

【活動過程】

  1.參觀、購物前教師幫助幼兒了解參觀內容和參觀要求。

  --提問:今天,我們要去超市參觀,請大家說說在參觀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幼兒自由發(fā)言)

  --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提問:你去過超市嗎?超市是什么地方啊?那里有些什么啊?

  選購商品時要注意些什么啊?

  --小結:在參觀過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聽從指揮。超市是公共場所,是購物的地方,不能亂動貨架上的東西。

  2.參觀超市:(幼兒在教室的帶領下,分成若干小組參觀超市,教師隨時解答幼兒的提問)

  --觀察超市貨物的擺放,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

  --觀察超市收款的過程,比較和商店購物時有什么不同,了解超市購物的流程。

  --幼兒自由參觀,教師巡回觀察,提醒幼兒不打擾別人購物,不亂動東西。

  3.超市購物。

  --幼兒選擇商品,自行思考、解決遇到問題。

  --交費購物。

  4.參觀、購物后的評論。

  --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超市的特點和超市購物的流程,重點培養(yǎng)

  和提高幼兒觀察后的歸納、表達能力,教師注意總結和引導。

  --討論: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你喜歡在超市購物嗎?為什么?

  5.教師小結

  參觀超市的過程,歸納超市的特點以及超市購物的注意事項,幫助幼兒了解超市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所以越多的人喜歡在超市購物了。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活動后可以開展創(chuàng)造性游戲:娃娃超市。

  2.請家長帶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感受超市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感受超市購物的樂趣。

【活動反思】

  《方便的超市》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第三單元《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中,主題二《各種各樣的購物場所》中的第三個課題。

  課前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學生經常在節(jié)假日隨父母逛街、購物,他們對商業(yè)場所的情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本地區(qū)一些著名的超市,由于經常光顧,學生對它們的大致情況,比如所售商品、服務態(tài)度等有一些認識。但由于三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于超市的認識還非常表面化,多數學生單純的認為超市僅僅是購物的場所,比如他們只能說出在超市里曾經買過和見過的商品,沒有注意到超市內各樓層商品的類別以及各個超市的不同特色,更意識不到超市是城市發(fā)展的縮影、時代進步的標志。同時,學生對于商業(yè)的繁榮、商品種類的增加所反映出來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認識不足。

  在單元的背景下,在理解教材設計意圖的基礎上,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1了解超市的特點及作用,知道超市與其他購物場所的主要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2激發(fā)學生探究商業(yè)活動的興趣,認識到祖國經濟的日益繁榮,懂得珍惜美好幸福的生活。3懂得調查、體驗、探究、討論、發(fā)表、合作的方法。

36、幼兒園大班語言《狐貍爸爸鴨兒子》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狐貍爸爸鴨兒子》這個繪本活動對于大班孩子來說很有教育意義,尤其是在情感方面,孩子們可以通過故事隱隱的能感受到偉大的父愛,從中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所以我選擇這個繪本。

  繪本講述了從想吃鴨蛋還是肥嘟嘟的小鴨的思想斗爭中的狐貍,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可孵蛋的過程很辛苦,狐貍的心情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憧憬、狼狽、惱火、無奈、驚喜等等,當肥嘟嘟的小鴨來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的吃了,最后狐貍竟然做起了爸爸,并給了小鴨無盡的愛。

  該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有趣而引人入勝,根據此特點,我以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線索,在活動中恰當運用白板課件,并根據情節(jié)大膽猜想、合理講述,充分體會狐貍爸爸孵蛋的心理變化。通過連續(xù)閱讀和逐幅閱讀相結合的方法來增強閱讀的興趣,在享受閱讀的快樂的同時,感受父愛的偉大

  活動目標

  1、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能力。

  2、學會仔細觀察角色的動作和表情,理解狐貍心情的巨大變化所蘊藏的感情,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閱讀圖書,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

  教學難點:體會狐貍對待鴨子的不同態(tài)度所隱藏著的感情變化。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狐貍爸爸鴨兒子》ppt,狐貍手偶一個,可活動的鴨蛋圖片(后面附有一只鴨子圖片),故事CD,背景音樂

  2、經驗準備:幼兒對孵蛋的方法和過程已經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狐貍手偶,情景導入。提問:

  --小朋友們,這是誰啊?狐貍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樣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逐頁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情景講述:狐貍肚子餓了,就到處找東西吃,他來到河邊的草叢里,東翻翻,西找找,竟然發(fā)現了一個大鴨蛋。猜猜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請幼兒自由講述

  (2)、出示P1:我們一起來看看狐貍在做什么?還有呢?(看看云朵)狐貍有可能想把鴨蛋變成鴨子哦!那鴨蛋怎么變成鴨子呢?(孵出來)那你們覺得狐貍會用什么方法來孵蛋呢?

  (3)、引導幼兒了解狐貍爸爸孵化兒子的經歷。

  --出示P2-P5:接下來請小朋友自己看一看,狐貍用了哪幾種方法孵蛋?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最合適的?(幼兒自由發(fā)言)--第一種方法:你覺得這個辦法好嗎?為什么?(不好,因為一屁股坐下去會把蛋弄破)--第二種方法:狐貍用肚子來孵蛋,我們一起學一學這個姿勢?你感覺怎么樣?(很累,很痛苦)看一看狐貍的表情,(齜牙,眉頭緊鎖,眼睛閉得緊緊的)看來它也很痛苦,很累,跟你們的感覺是一樣的,所以它換了一種方法。

  --第三種方法:把鴨蛋綁在肚子上?這個辦法怎么樣?說出你的理由??窗l(fā)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天,狐貍看見了一只肥肥的小兔子,它馬上追了上去,可是鴨蛋從它身上掉了下來,狐貍嚇出了一身冷汗)--師:最后,狐貍在草地上苦思冥想,終于讓它想出一個辦法,他是怎么做的呢?你覺得這種方法行不行,為什么?(把蛋放進嘴巴里,不僅溫暖,而且很安全,看來這是個好辦法)--出示P6:我們一起來看看鴨蛋在狐貍嘴巴里的樣子,它在干什么?

  (4)、教師用鴨蛋圖片演示小鴨出殼,引導幼兒體會狐貍孵出小鴨后的激動心情。

  --有一天,狐貍突然被一個聲音驚醒,他連忙把鴨蛋吐了出來。蛋殼上竟然有了裂痕。你們猜,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小鴨子就要從里面鉆出來了,我們一起給它加加油好嗎?咦,我剛才聽到小鴨子對我說:要我出來,沒那么容易,說句好聽的話唄!逗得我高興,我就出來!誰能說句好聽的話呢?還有更溫暖,更感動的話嗎?(幼兒說完,教師將小鴨子從蛋殼中拿出來。)

  (7)、出示P7:小鴨子終于出來了,她朝著狐貍沖過來叫著:"媽媽,媽媽!"這時,狐貍會說什么呢?小鴨子是怎么做的?你覺得狐貍會吃掉小鴨子嗎?為什么?

  --出示P8:狐貍有沒有吃掉小鴨子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8)、 閱讀情景圖片,幫助幼兒了解狐貍爸爸與鴨兒子相處的情況。

  --出示P9-P10: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狐貍爸爸和鴨兒子是怎樣相處的?請幼兒和同伴相互說一說。

  --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P9:鴨兒子睡眼朦朧地會對狐貍爸爸說什么呢?狐貍爸爸看到鴨兒子可愛的睡相又會說什么呢?

  --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P10:狐貍和鴨子在做什么呢?為什么狐貍爸爸身上系著繩子?仔細看看狐貍的眼睛,眼里充滿了對鴨兒子的愛,多么親切慈祥的狐貍爸爸啊!狐貍想:"少了頓大餐,多了一個兒子,我這只聰明的狐貍怎么干了一件糊涂事呢?"你覺得他糊涂嗎?為什么?誰來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3、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播放故事CD,引導幼兒完整地傾聽故事。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完整地聽聽這個故事吧!

  故事聽完了,誰來說一說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

  4、情感延伸,結束活動。

  --師:你們也有自己的爸爸,你們的爸爸平時是怎么愛你們的?你又是怎樣愛你的爸爸的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平時可能最喜歡的就是媽媽,因為她們經常陪著你們,但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其實爸爸也很愛你們,因為爸爸是一家之主,要撐起整個家庭,所以平時工作很忙,很辛苦,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你們,但是他們也會盡量抽出時間陪你玩游戲,給你們講故事,牽著你的小手到公園去散步,爸爸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地說出:寶貝我愛你。但是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愛你們,他們?yōu)槟銈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并且無怨無悔,希望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自己的爸爸,大家回去以后也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給爸爸聽好嗎?

  活動反思

  《狐貍爸爸鴨兒子》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當狐貍把撿到的鴨蛋孵了21天變成小鴨子的時候,小鴨子突然叫他媽媽,本來是打算吃掉鴨子的狐貍不吃鴨子了,因為孵蛋過程中,孵出了小鴨子的友誼和愛。繪本中每一頁上,狐貍的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組合都不一樣,表現出狐貍狼狽、惱火、無奈、錯愕、驚喜等多種心理活動。這是一個情感突變,充滿愛的教育活動,眾所皆知,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中,狐貍是是狡猾、奸詐、兇惡的動物,他們不會把狐貍和“愛”這個溫馨的字連在一起。大班幼兒對文學作品,有很濃厚的興趣,并且已經具備了一些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設問、質疑、討論等多種方式,一步一步地走進繪本故事,走進愛與被愛。

  本次活動的定位是理解狐貍心情的巨大變化所蘊藏的情感,感受愛與被愛的快樂。首先,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下,出示了一張散發(fā)著愛的森林圖片,和幼兒一起說說什么是愛。再出示了一張狐貍的圖片,讓幼兒對狐貍的已有經驗來說一說在你的印象里狐貍是怎樣的。這樣的提問設計為下面的活動做好了一個對比的鋪墊。

  其次,觀察畫面細節(jié),感受孵蛋辛苦。由于本次活動的圖片是通過截選的,在感受孵蛋辛苦的畫面中只選了孵蛋日記和孵蛋圖,這樣讓幼兒觀察似乎不能很好的讓他們從圖中感受到孵蛋的辛苦。并在演一演狐貍孵蛋的情境時,問及幼兒蹲著累嗎?有幼兒就說:“這樣不累,要是屁股下面有蛋我就蹲著累了”。思考:是否可以把狐貍孵蛋的幾張圖合并,讓幼兒觀察“﹋”線,這樣就可以讓幼兒發(fā)現狐貍全身都在發(fā)抖,腿都酸了,能更好的讓幼兒感受到孵蛋的辛苦。在情境表演時,是否可以給幼兒提供蛋寶寶,讓幼兒蹲在蛋寶寶上面孵蛋,這樣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孵蛋的不易,不能坐上去,因為坐上去會把蛋寶寶壓壞。

  最后,感受愛的真諦,分享愛的喜悅。最后蛋孵出來了,肥嘟嘟的鴨子終于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得吃了,因為小鴨子竟然叫它爸爸。狐貍啊做了一生中最偉大的決定,他說:“我要做爸爸啦。我要和我的兒子一起生活啦。”從此以后,狐貍爸爸和他的鴨兒子相處的可愉快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相處的。在最后一張的畫面上,我給幼兒呈現了四幅狐貍和鴨子一起相處的圖。最讓幼兒感動的是兩張畫面:“狐貍還和小鴨躺在一起,用樹葉蓋住小鴨子,滿臉是父親般寵愛的表情”;“不會游泳的狐貍用繩子綁著自己,陪小鴨子游泳?!弊層變焊惺艿搅撕偘职謱π▲喿拥膼?。也許就像書上所說:這是“孵”出來的友誼和愛;然而我們的孩子看了也不只是會咯咯地笑,因為他們從狐貍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感受到了愛的真諦。使幼兒學會了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37、幼兒園大班語言《小猴的出租車》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故事中小猴的出租車給大家?guī)淼姆奖悖劝l(fā)助人情感。

  2.積極討論,能夠大膽、自信地表達自己對“出租車”的理解。

  3.理解故事內容,根據動物特征合理想象,嘗試續(xù)編故事。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重點:能夠大膽、自信地表達自己對“出租車”的理解。

  活動難點:根據動物特征合理想象,嘗試續(xù)編故事。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乘坐出租車的經驗。

  2.物質準備:課件、不同動物的圖片每組一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生活經驗。

  提問:這是什么車?

  出租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

  小結:出租車速度快,省時又省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

  2.利用圖片,引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小猴子新買了一輛出租車,猜猜他的出租車會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

  二、分段講故事,鼓勵幼兒積極猜想、表述小猴幫助小熊和蛋寶寶的方法。

  1.講述故事第一段,鼓勵幼兒猜想小猴幫助小熊的方法。

  提問:小熊為什么不上小猴的出租車?

  小猴會怎樣幫助小熊?

  2.講述故事第二段,鼓勵幼兒猜想小猴幫助蛋寶寶的方法。

  提問:蛋寶寶如果坐上出租車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小猴會想什么辦法解決呢?

  三、完整講述故事,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幼兒理清故事脈絡。提問:小熊是什么樣子的?小猴的出租車發(fā)生什么變化了?

  蛋寶寶有什么特點?圓墊子有什么作用?

  小結:原來小猴的出租車能夠根據乘客的特點和需要變形,讓每一位乘客都坐的安全又舒服。

  四、出示動物圖片,鼓勵幼兒根據動物特點續(xù)編故事并完整講述。

  1.教師利用長頸鹿的圖片示范續(xù)編故事。

  提問:長頸鹿坐出租車會遇到什么問題?

  小猴的出租車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教師根據幼兒想到的方法續(xù)編故事。

  2.幼兒分組討論,根據動物特點大膽續(xù)編故事。

  要求:每組選擇一種小動物共同討論,根據小動物的特點續(xù)編故事。

  3.分享交流,每一組選擇一位代表,講述本組續(xù)編的故事。

  4.小結:在小朋友和小猴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小動物都順利的坐上了出租車,大家都很開心。

  活動反思:

  《小猴的出租車》故事講述了小猴開著一輛普通的出租車,樂于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它以故事情節(jié)為線索,以開放性、假設性提問為中介,以激發(fā)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求異,自主表達,鼓勵幼兒嘗試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的教學活動。

38、幼兒園大班語言《彩色的鴨子》優(yōu)質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感受并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3.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6.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7.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活動準備

  1.制作與散文內容有關的課件、圖片。音樂:迷霧仙境

  2.風車、彩紙、綢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美、語言美。

  1.欣賞課件:散文第一部分。

  依據散文情節(jié)提問,并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提問:散文中有誰?

  鴨子有一個什么夢想?

  彩色的蛋、鴨子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蛋、鴨子相比,有什么不同?

  那鴨子的這個夢想怎么樣?

  為了這個美麗的浪漫的夢想,鴨子它決定怎么做?

  一起來聽聽散文里是怎么說的?

  2.欣賞配樂朗誦計劃部分。

  提問:誰來用散文中的話來說一說,鴨子計劃怎么做?

  根據回答,出示相應圖片。并分別學一學、做一做、看一看、洗一洗。

  解釋:朝霞、晚霞、夕陽染過的池水。

  母鴨認為按著這個計劃做了以后,就會怎樣?

  此刻,你覺得母鴨的心情怎樣?

  3.欣賞配樂朗誦第一部分。

  教師:閉上眼睛,帶著和鴨媽媽一樣的心情,靜靜地來幫鴨子做一做這個夢。

  (二)感受并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1.看著圖片,聽著音樂,和老師一起試著朗誦計劃部分。

  2.結合圖示,找出“只要……,就……”的句式。

  3.自主探索彩色風車、彩色綢帶、彩色紙片的多種玩法。

  4.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來介紹自己的玩法。

  (三)幫助幼兒理解:雖然夢想不能全部實現,但也要快樂生活。

  1.猜測鴨子的夢想是否實現。

  提問:如果你是這只鴨子,你的心情會這樣呢?為什么呢?(討論、說說理由)

  2.欣賞課件第二段。

  提問:那鴨子的心情到底是怎樣呢?

  小結:我們有許多許多美好的夢想,為了夢想我們要付出努力,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的。雖然這樣,但我們仍要開開心心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像散文中的鴨媽媽一樣。

  3.了解散文的名字,完整地欣賞散文。

  (四)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一說自己的愿望與計劃,畫一畫自己的愿望與計劃。

  附散文

  彩色的鴨子

  (段落一)

  有一只鴨子,它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堆彩色的蛋,孵出一群一彩色的鴨子。天天帶著它們到處去旅行。

  這只母鴨就想:只要我天天吃漂亮的花草和果實,只要我天天喝花汁做成的飲料,只要我天天看美麗的朝霞和晚霞,只要我天天用夕陽染過的池水洗澡,只要我天天睡在鮮花鋪成的床上,我就會生出一堆彩色的蛋,孵出一群彩色的鴨子,天天帶著他們到處去旅行。

  想著想著,這只鴨子睡著了?!?/p>

  (段落二)

  后來,母鴨生了一堆雪白的蛋。映著朝霞,雪白的蛋就像彩色的一樣,好看極了。

  后來,母鴨孵出了一群黃黃的小鴨。映著晚霞,黃黃的小鴨就像彩色的一樣,好看極了。

  母鴨帶著小鴨子,天天吃漂亮的花草和果實,天天喝花汁做成的飲料,天天看美麗的朝霞和晚霞,天天用夕陽染過的池水洗澡,天天睡在鮮花鋪成的床上,天天帶著他們到處去旅行。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39、幼兒園大班語言《有趣的木》優(yōu)質教案反思

  幼兒識字是家長一直很關注的問題,單純的識字會讓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也不符合我們玩中學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根據畫面實物,使幼兒初步認讀漢字,并通過探索知道一般“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從而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字卡、圖片。

  2、含有“木”字旁的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3、木頭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出示木頭)這是什么?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么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木”字旁和什么有關系呢?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土上有什么?

  教師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并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讀一讀。

  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著三個字中有什么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

  小結:樹字里面有一個“木”字,林字里面有兩個“木”字,森字里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里面。

  三、通過游戲,感受“木”字旁。

  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圖片,你們想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圖上有什么?再猜猜旁邊的漢字應該怎么讀?

  教師和幼兒逐一認識圖片和字卡。

  這些字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哪里是一樣的呢?

  為什么這些字都有“木”字呢?這些“木”字在字的什么地方?

  教師小結。

  四、拓展經驗。

  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還有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寫。

  我們一起來說說“木”字在這個字的什么地方?

  五、游戲活動

  這些字不光我們可以寫出來,有的字還可以用身體表現出來,你想試試嗎?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用身體表現“木”、“林”、“森”。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置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后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fā)散的思維,只是局限在了我現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于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于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40、幼兒園公開課大班語言《快樂的小公主》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公主由不快樂到快樂的心理轉變過程,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積極展開對故事情節(jié)的想象與討論,能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3、樂于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喜歡把快樂的心情傳遞給周圍的人。

  4、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難點:

  重點:懂得真正的快樂在于好朋友的關懷與微笑。

  難點:理解故事內容,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與同伴游戲時的開心照片、輕音樂、表情娃娃、《表情歌》

  2、多媒體課件《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公主圖片,談話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出示小公主不開心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公主的心情是怎樣的,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猜一猜小公主不開心的原因。

  二、 分段講述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小公主由不快樂到快樂的心理轉變過程。

  1、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第一段,并進行提問:

  提問:小公主為什么不快樂?你能想辦法讓小公主快樂嗎?

  小結:小公主有水晶宮殿,有漂亮的裙子,有一屋子的七彩寶石,但她沒有朋友,所以不快樂。

  2、播放課件,呈現第 2、3 幅圖片,講述故事第 2-8 段段。

  提問:小公主送給小老鼠金手鐲,他們會當成什么?它們會怎樣玩?

  3、講述故事至最后,并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小老鼠的心情是怎樣的?看到小老鼠那么高興,小公主的心情是怎樣的?她把自己的好東西送給了別人,為什么還這么開心?

  小結:朋友間應該互相關懷和分享,朋友快樂了,自己也會快樂。

  三、完整欣賞故事,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完整講述故事并進行提問:水晶宮殿和七彩房子,小公主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小公主為什么會把貴重的金手鐲、金耳環(huán)送給小老鼠當呼啦圈兒?她是怎樣的一位小公主?

  小結:金手鐲、金耳環(huán)是珍貴的東西,可小公主覺得只擁有這些東西而沒有朋友是不快樂的,所以她把金手鐲、金耳環(huán)送給小老鼠玩兒。她擁有了朋友,也找到了快樂。原來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四、組織幼兒交流、討論,探討能讓自己變快樂的方法。1、提問:你有不開心的時候嗎?你為什么不開心?不開心的時候,

  用什么方法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小結:每個人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經常不開心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

  2、播放照片課件,引導幼兒說一說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為什么這么快樂?了解有很多方法可以使自己快樂,鼓勵幼兒傳遞快樂。

  3、播放《表情歌》,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快樂的真諦和幸福。

  活動延伸:

  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指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快樂的心情。

  反思:

  本活動以動人的情緒感染幼兒,活動中以情染情的情緒感染每一位幼兒,孩子們沉浸在故事中,為小公主的境遇而悲傷為小公主擁有朋友、擁有了快樂而高興。應該說情感的共鳴與交流貫穿于整個活動中,使幼兒在動腦想辦法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深深地理解有了朋友就有了快樂,好朋友在一起應該這樣做才能快樂的道理,只是在表述時,仍有表達不完整的幼兒,需要加強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