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昆蟲》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昆蟲》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昆蟲》反思

1、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昆蟲》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發(fā)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要愛護益蟲。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教學準備

  1.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8-29頁

  教學過程

  1.猜謎語,引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

  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總結(jié):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征。通過結(jié)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aaa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他們有什么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jié):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shù)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教學延伸:

  結(jié)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了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教學反思:

  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內(nèi)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nèi)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持,這樣,才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huán)境,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滾動》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游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么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征。

  3、說一說:為什么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jié)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游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游戲的優(yōu)點在于,縮短了幼兒等待游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fā)現(xiàn)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xié)作的機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去發(fā)現(xiàn),讓幼兒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會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fā)現(xiàn)的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質(zhì)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fā)現(xiàn)作一個總結(jié)和提升。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后,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么這些紙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zhuǎn)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xiàn)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贊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zhuǎn)圈這一科學現(xiàn)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jié)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xiàn)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游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小朋友自愿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jīng)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jīng)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趕小豬。這個游戲巧妙之處在于,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于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zhuǎn)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游戲中繼續(xù)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游戲結(jié)束后,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fā)散思維空間,由于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于說。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jīng)過思考和觀察發(fā)現(xiàn)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于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jié)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贊賞幼兒的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上總結(jié)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zhuǎn)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jié)論后,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jié)束活動

  老師小結(jié)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p>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于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jié)以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后繼續(xù)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gòu)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3、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管子》含反思

【設計思路】

  孩子們總喜歡躲在衛(wèi)生間、洗手間里對各種各樣的管子產(chǎn)生好奇,為了讓幼兒認識彎管、三通管這些特殊的接頭管,并了解它們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運用,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有趣的管子》。讓幼兒在玩與交流的過程中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體驗游戲活動中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究幾種常見接頭管的興趣,體驗伙伴合作的快樂。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管子不同的運動方向,感知接頭管的輸送功能,了解接頭管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管子,已玩“球進直管”的游戲。

  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動所用材料:PVC管15根,彎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個。

  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動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裝圖(課件),兩組桌子上擺放:“水壩”(即可樂瓶裝水),“水池”(接水盆)2個,直管、彎管與三通管若干,干抹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管子?管子無處不在,今天我們要和這些管子玩游戲。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動:怎樣將乒乓球通過這個管子后轉(zhuǎn)彎(改變方向)?

  1、提問:怎樣將乒乓球通過這個管子后轉(zhuǎn)彎?出示并認識:彎管、三通管。你有什么辦法?請你試試它們。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指導。

  3、交流與分享:你成功了嗎?用了哪些連接管?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的方法。

  4、大發(fā)現(xiàn)(小結(jié)):水管和彎管、三通管一連接,就能使乒乓球轉(zhuǎn)彎(改變方向了)。有了這個發(fā)現(xiàn),就可以讓管子按照我們的需要轉(zhuǎn)彎了,改變方向了,輸送東西了。

  5、生活中用管子連接后可以輸送什么東西?(水、石油、天然氣、暖氣……)

  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動:小小安裝工,運水樂哈哈。

  6、出示課件1:怎樣將水壩的水同時引向兩個水池?

  7、幼兒分成2組,合作選用合適的連接管連接送水,教師觀察指導。對于操作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教師可引導幼兒討論解決,表揚合作游戲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兒。

  四、活動延伸:怎樣將水壩的水同時引向三個水池呢?讓我們下次再玩吧!

【活動反思】

  1、在活動內(nèi)容選擇上,幼兒喜聞樂見。新《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北敬位顒觾?nèi)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緣于幼兒探究的興趣。知識內(nèi)容的切入點深入淺出,恰到好處,孩子們非常熟悉而且興趣濃厚。

  2、在教學方法運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動的教學目標設定上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三次探究操作活動,孩子自然感知了彎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將抽象的知識融入到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動(球進直管———球進管子后轉(zhuǎn)彎----水壩的水同時引入兩個水池),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難,將教育目標簡單化、形象化。旨在“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p>

  3、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突出幼兒主體。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很少有灌輸性的語言,而是充當孩子們的引導者與合作者,幼兒才是整個活動的主人。另外,游戲中孩子們自由組合、積極討論與合作等,充分體現(xiàn)了新《綱要》的教育理念。

  當然,這節(jié)課我還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師語言組織上、教師觀察指導上,問題解決技巧上、幼兒情緒把握上等等,還需要我不斷學習和改進。

4、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含反思

活動目的: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二十一個。

  2、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3、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4、音樂帶、錄音機。

  5、森林場景,益蟲的家和害蟲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蟲?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2、師:“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3、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游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師小結(jié):“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么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請5~8位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p>

  2、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庇變赫壹摇?/p>

  3、教師小結(jié),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活動反思:

  幼兒對昆蟲比較感興趣,用請小客人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小客人,我們一起把他們請進來吧!幼兒戴昆蟲頭飾做動作進教室,教師和幼兒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蟲來做客了。組織幼兒和小昆蟲一起聽音樂跳舞,這時扮演小昆蟲的幼兒站起來提問:“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家在哪嗎?”請幼兒逐個說一下在場小昆蟲的家,然后教師總結(jié):原來昆蟲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樹上的鳥窩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請一個扮演小昆蟲的幼兒起來提問:“小朋友,你們還認識那些小昆蟲嗎?”昆蟲卡片的出示,引起了個別幼兒的興奮,他們有的無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頭接耳地講述自己在卡片中獲得的樂趣。講述時雖然幼兒的表達很積極,但紀律很松散,回答問題無規(guī)則。在幫助昆蟲找家的過程中,小朋友對常見的昆蟲比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兩棲昆蟲讓他們很犯難,不知放哪里,所以都問起了老師。游戲昆蟲找家是小朋友最快樂的,每次當發(fā)現(xiàn)小昆蟲走錯地方時,老師都會及時的講評和糾正。但是,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有些地方?jīng)]給有孩子們講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蟲可以分為兩種: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還有個別知識點講得不夠準確

  在活動中,教師能注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設計活動,由易到難,過度自然,小朋友的參與興趣很高,但活動中讓老師覺得不足的是開始部分,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內(nèi)容簡單些,或直接讓幼兒分組討論,交流,然后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的提出來,和老師一起解決。這樣的處理是否能讓幼兒的學習更加主動些。建議下次教學,可以試試。

5、大班優(yōu)質(zhì)科學教案《有趣的玉米》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摸、看、嘗等方法認識玉米,并能用語言表現(xiàn)其基本特征。

  2、通過嘗試,掌握撥玉米的技能,知道要一層一層剝。

  3、學會觀察、比較,對玉米加熱膨脹后的變化感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生玉米每人一根、專門用來爆米花的干玉米一包。

  2、微波爐一只、餐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玉米。

  1、出示“玉米”朋友。

  今天啊!我們班級里來了一個朋友還有它的伙伴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你們認識它嗎?

  2、讓幼兒認識玉米的皮和須。

  (1)引導幼兒觀察玉米。

  原來是玉米朋友,它今天要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做有趣的游戲,但是它先要來考考我們小朋友,看看誰能發(fā)現(xiàn)它身上有些什么秘密。

  (2)幼兒每人取一根玉米觀察、自由講述、交流。

  (3)集體交流。

  你都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秘密?

  皮:玉米身上包裹著皮,像它的什么呢?(衣服)

  兒歌: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穿著X衣服。

  須:這個須像什么呀?變一變。

  摸摸看,有什么感覺?

  兒歌: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長著長須兒,像XX來像XX。

  3、去掉皮和須,讓幼兒進一步認識玉米。

  (1)如果脫去玉米的衣服,拿掉它的胡須,猜猜看,里面會有什么?

  (2)幼兒嘗試自己剝玉米,自己去探索。

  那我們一起來剝剝看,找一找衣服里面的秘密。剝下來的皮和須應該放在哪里?

  (3)幼兒剝玉米,教師指導。

  (4)幼兒交流,你們剝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衣服)

  好,現(xiàn)在請你們看看脫去衣服,拿掉胡須后的玉米像什么呀?

  再請你們摸一摸,摸上去是什么感覺的?(軟的還是硬的?)(有一粒一粒的玉米寶寶)?(排隊)剝一粒下來試試看,像什么?

  兒歌:脫下衣服瞧一瞧,咦!藏著許多小寶寶。親親熱熱在一起,一個挨著一個睡。

  (二)、把干玉米房進微波爐,制成爆米花。

  1、引導幼兒思考小小的干玉米會不會變。

  老師這里有很多已經(jīng)剝下來的玉米寶寶(搖一搖手里的干玉米),它們呀看我們班的小朋友這么乖,想給我們大家變個魔術!我們來看看,他們會變個什么魔術。

  把生的、硬硬的玉米寶寶放進微波爐里。

  我們耐心地等上一會兒。聽聽看,玉米寶寶在里面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2、把爆好的爆米花取出來,供幼兒品嘗、討論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把變魔術后的玉米寶寶和先前的做一下比較。

  3、那玉米除了變成爆米花吃,還能怎么吃?我們回去再一起討論討論試試看,好嗎?好,帶著你們的玉米,我們走吧!

【活動反思】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活動目標,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合理,教學具的準備也很充分,充分地調(diào)動了幼兒的眼、手、腦等參與感知活動。存在的不足之處就是在引導幼兒深處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內(nèi)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沒有全面展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教學內(nèi)容與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調(diào)動的積極性。

6、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指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初步激發(fā)幼兒探索人體奧妙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認識指紋、發(fā)現(xiàn)指紋的獨特性)、口語表達能力(用完整的語言講述他觀察到的指紋)、理解能力。

  3.初步了解指紋大體分為斗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三種,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和它的運用。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操作探索認識三種指紋——斗形紋、箕形紋、弓形紋。(操作探索法、游戲鞏固法、聯(lián)系自身法)

  2、難點: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世界上沒有長得一摸一樣的指紋。(觀察比較法)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對指紋長在哪里、長得不一樣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印泥,知道其用法,知道怎樣用濕巾快速清潔(用印泥的常規(guī)提前培養(yǎng)好)。

  物質(zhì)準備:導入用廣告、印泥(6盒)和白紙(粘到桌子上、畫好左右手的指紋記錄表)、三種指紋樣子(A4紙)、指紋在哪圖片、指紋作用課件及視頻、口紅一個、濕巾每人一張(放桌中央)、提前照好每一個孩子的10個指紋印的照片(紙上要有孩子們的名字)。

活動形式:

  集體、個人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指紋鎖廣告”,激發(fā)興趣。(3分)

  引導語:嘿,親愛的寶貝們,你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里都做了些什么?

  提問:

  1.小朋友,誰能來說一說,里面的那個小朋友使用什么方法打開的門?(用手指頭)

  2.另外的兩個小朋友學他用手指開門,他們打開沒有?(沒有)誰知道為什么?

  二、展開:

  1.指紋認知、游戲鞏固。(17分)(重點)

  (1)認識指紋。(9分)

  過渡語:恩,小朋友們的答案都各不相同,相信當我們這次的活動結(jié)束后,你們就知道為什么啦!嗯...那我們的指紋在哪呢?(手上)對,確切的說是在手指肚上(出示課件,清楚展示指紋的所在地。)(如果有小朋友問:手掌上也有指紋,解釋為“手紋”。)你的指紋在哪里啊?伸出來看看。

  提問:請你看看你的指紋長得一樣嗎?(請一個小朋友說“看不清楚”。)

  引導語:哦,有一個小朋友說指紋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那我們得想一個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提問:請小朋友們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誰能用這些材料想一個好辦法幫幫大家?(如果幼兒說到,師可及時請他到前面示范印指紋的方法,評價道“這個辦法很好,很方便,又容易分辨是哪個手指的指紋,你可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幫了大家,真棒!”)

  提要求:請小朋友們按過印泥之后,在左右手相應的手指指紋處按上你的指紋,當你一只手全都按好后,請拿濕巾清潔,然后換印另一只手。好,小椅子輕輕轉(zhuǎn)向小桌子,我們看看那個小朋友的操作又快、又安靜,預備:開始。(幼兒操作“印指紋”,師巡回指導。)

  操作后,提問:請看看你的指紋長得一樣嗎?(不一樣)你來說說,你的指紋有什么樣子得?

  斗形紋——幼:一圈一圈的。師操作電腦,出示“斗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長得一圈一圈的指紋像什么?(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小結(jié):像這樣一圈一圈的指紋叫做“斗形紋”。請跟我說一遍。

  箕形紋——幼:像滑梯。師操作電腦,出示“箕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指紋像什么?

  小結(jié):像這樣像滑滑梯又想一條小路的指紋叫做“箕形紋”。請跟我說一遍。

  請仔細的觀察一下你的指紋除了這兩種樣子還有別的樣子嗎?(老師知道井慧琳小朋友一個手指的指紋長得是這樣的,就像一個小山丘,出示“弓形紋”圖片。)這樣的指紋叫做弓形紋。

  小結(jié):小朋友,通過你們剛才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人們的指紋大體分為“斗形紋、箕形紋、弓形紋”三種。斗形紋就像是一個一個的橢圓形套起來似得;箕形紋像一個滑梯歪向了一邊;弓形紋像有一個起伏的小山丘。一般我們的指紋“斗形紋和箕形紋”比較多,而弓形紋很少,一般只占2.5%,就是說100個指紋里只有2個或3個弓形紋!

  (2)游戲鞏固。(3分)

  過渡語:你們可真棒,一下子就認識了指紋朋友,那讓我們來玩?zhèn)€好玩的游戲吧——“看誰反應快?!?/p>

  游戲玩法:每次請十個小朋友上前,分別聽老師的口令“搶拿”指紋。如:小朋友們準備好,看誰反應最最快!(斗形紋)分別三種都練習,全體小朋友分三組上臺玩游戲。

  (3)認識自己的指紋。(滲透數(shù)學)(5分)

  過渡語:剛才小朋友們在開心的游戲中分別找出了斗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真不錯!那你們知不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上那10個指紋里有幾個斗形紋、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啊?那讓我們仔細的觀察一下,數(shù)一數(shù)吧!好,下面先請小朋友們來數(shù)一數(shù)你們的10個指紋里有幾個斗形紋?一定要仔細、耐心的觀察哦!加油吧!(幼數(shù),師巡回指導)

  提問:誰想來說一說,通過你的觀察,你有幾個斗形紋?(7個)

  呀,數(shù)量還真不少呢!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XXX的斗形紋是不是7個?(大屏幕出示提前準備好的指紋照片。)請幼兒一起來當裁判看看小朋友們觀察的對不對。(約請三名幼兒,分別讓找三種指紋。)

  小結(jié):剛才通過小朋友們的觀察,我們都認識了自己的指紋,真棒!那我有一個疑問了,你們覺得我們每個人的指紋有長得一摸一樣的嗎?(提出預設問題)

  2.對比指紋、了解獨特性。(3分)

  提問:誰想來說一說你的看法?(快速多請幾個幼兒說,師不做評價。)

  引導語:小朋友們的意見都不一樣,我知道你們把爸爸媽媽的指紋也帶來了,那讓我們先把自己的指紋和爸爸媽媽的指紋對比一下,看看有長得一樣的指紋嗎?再和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一樣的指紋嗎?

  提問:誰有結(jié)果了?誰想來說一說一對比的結(jié)果?

  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我們的長相一樣,雖然都有眼睛鼻子嘴,但是沒有人長得一樣,雖然我們的指紋只有斗形、箕形、弓形三種,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指紋是一樣的!小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3.擴展知識、了解指紋的運用。(5分)

  過渡語:既然我們的指紋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那你覺得人們可以利用指紋來做些什么?(幼兒自由答。師:恩,你真聰明,會學以運用,知道了剛才那個小朋友用指紋開鎖的奧妙;呀,你知道的可真不少;你是怎樣知道的?)對于小小的“指紋”,人們利用它的特點發(fā)明了許多的奇思妙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指紋鎖、指紋付錢、指紋手機、指紋汽車、指紋電腦、指紋破案...)

  小結(jié):這些是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運用科學制造的一些方便與人們生活的科技產(chǎn)品,厲不厲害?那你們知道嗎?指紋雖小,它還能看病呢,在中醫(yī)理論中,對小朋友的診斷特別有效,例如:指紋顏色變淡了,這就說明你的身體變得虛弱了,已經(jīng)開始營養(yǎng)不良;如果指紋變成鮮紅色,那就是你感冒、發(fā)熱、咳嗽等病的初期;如果指紋變成紫紅色,那你的就有可能變?yōu)楦邿?、咳喘的支氣管肺炎等病。神不神奇?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關于小小指紋的奧秘,那等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你去南京的“中華指紋博物館”去看看吧!

  三、結(jié)束:(2分)

  過渡語:咦,老師又要提問了。人的身體除了指紋不一樣,你知道還有哪些紋是不一樣的嗎?

  幼:掌紋、腳掌紋、腳趾紋...

  師:老師還知道一個,那就是“唇紋”,也就是我們嘴唇上的紋路,你們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讓楊老師和劉老師畫個口紅,印兩個漂漂亮亮的唇紋印給你們瞧瞧!

  師印唇紋... ...(增加快樂氣氛。)

  小結(jié):其實,人的身體上指紋、掌紋、腳掌紋、腳趾紋、唇紋等等都是不一樣的,這都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獨特密碼,希望我班的小朋友們將來能夠成長為科學家,去探索更多的人體奧秘!那今天回家以后,我們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比較一下是不是這些紋路都是不一樣的呢!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及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用心的,但是經(jīng)過上課之后,讓我又有了幾點新的想法:

  1.活動的導入。

  導入部分我原來的引導語較為平淡“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欠。如果我設計為: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師伸出手指問幼兒,幼兒即興回答。)這樣的提問設疑,可以使幼兒發(fā)散思維的大膽去想、去說,因為誰也不知道老師到底想說“手指”是什么,這樣的問題還能夠與“導入視頻”中的環(huán)節(jié)吻合,既能夠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又能夠與視頻巧妙的結(jié)合!

  2.幼兒操作“印指紋”部分。

  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則,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索環(huán)節(jié)整合“數(shù)學領域內(nèi)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印“指紋印”的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拖拉,而且不僅時間很長、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兒的指紋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導致了后面的點數(shù)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脫節(jié),可見,讓幼兒自己印指紋印是不太合適的。不如就讓幼兒用放大鏡來直觀的觀察自己的指紋,然后將觀察到的記錄到記錄表上,這樣或許在節(jié)約時間的同時,能夠讓人覺得本節(jié)課是由科學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動而呈現(xiàn)出閃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兒已會識字的能力。

  在認識指紋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本想有一環(huán)節(jié)是請幼兒根據(jù)指紋的樣子,為三種不同的指紋起名字,從而起到發(fā)散幼兒想象力的目的。結(jié)果,在出示指紋圖片時,下方寫上了指紋的名字,孩子們還沒有來得及發(fā)散思維,就被指紋的“正確”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僅沒有展現(xiàn)出“發(fā)散幼兒想象力”的閃光之處,還適得其反,顯得老師不夠靈敏!

  總之,本次活動經(jīng)過了反思后,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夠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后繼續(xù)將本次活動完善,并嘗試試教!

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顒咏徽勚邪l(fā)現(xiàn),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吹泡泡,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盀槭裁磁菖菟艽党雠菖?”對泡泡水冒出泡泡時特別好奇、貪玩。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欲,讓幼兒能動手操作,使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培養(yǎng)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嘗試欲望。

活動目標

  1、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使幼兒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

  2、通過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運用安全并科學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動準備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鐵絲做成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吹泡泡與幼兒進入活動場地,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二、觀察、討論活動:

  1、提問:“誰做過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話題)

  2、提問:你是怎樣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請幼兒上來上來嘗試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1、認識制作材料: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

  2、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1 2 2 4

  3、認識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應的數(shù)字下面: 1: 2: 2: 4

  膠 洗 洗 水

  水 手 潔

  液 精

  5、教師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學方法:1份膠水、2份洗手液、2份洗潔精、4份水(一勺為一份) 攪勻,教師吹泡泡給幼兒看。

  師:在我們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學配方,像煮菜,鹽放多了就會咸,放少就會沒味道。

  師:為什么老師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為洗潔精、洗手液有制泡劑,可以產(chǎn)生泡沫,膠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發(fā)。)

  四、幼兒操作:運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給不同形狀的工具給幼兒觀察,說一說,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選擇工具來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形狀(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結(jié)束活動:組織幼兒吹泡泡。

教學反思

  活動組織成功與否,與活動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活動語言的組織,以及對小朋友的反饋的預測等要素有關。因此,老師要準確把握好活動過程,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盡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夠充分的準備,也不會一次就把活動組織的完美無缺。事實上,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實驗的過程,挖掘、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小朋友和老師都受益,使活動邁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試上《有趣的泡泡畫》一活動時,發(fā)現(xiàn)有幾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吹泡泡時有倒吸的現(xiàn)象,這就告訴我們在備課時對幼兒可能要發(fā)生的現(xiàn)象都要考慮進去,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也告戒我們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因此,我們要把握好一個活動,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們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實驗,也許每次的結(jié)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總結(jié)了經(jīng)驗,獲得了提高,這便是最大的收獲!

8、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有趣的昆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發(fā)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要愛護益蟲。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教學準備

  1.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8-29頁

  教學過程

  1.猜謎語,引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

  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總結(jié):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征。通過結(jié)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aaa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他們有什么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jié):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shù)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教學延伸:

  結(jié)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了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教學反思:

  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內(nèi)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nèi)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持,這樣,才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huán)境,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9、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zhuǎn)動》含反思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zhuǎn)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zhuǎn)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zhuǎn)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zhuǎn)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zhuǎn)動的經(jīng)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zhuǎn)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zhuǎn)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zhuǎn)動的物品轉(zhuǎn)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zhuǎn)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zhuǎn)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zhuǎn)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zhuǎn)動的物體,以及轉(zhuǎn)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轉(zhuǎn)動?××轉(zhuǎn)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zhuǎn)動在現(xiàn)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zhuǎn)動起來?轉(zhuǎn)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zhuǎn)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zhuǎn)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zhuǎn)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zhuǎn)了)不能轉(zhuǎn)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zhuǎn)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zhuǎn)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關轉(zhuǎn)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diào):“科學教育應密切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diào)動了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zhuǎn)動的知識經(jīng)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xiàn)。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zhuǎn)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zhuǎn)動時的有趣現(xiàn)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10、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膨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膨脹現(xiàn)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觀察膨脹現(xiàn)象,激發(fā)對物體膨脹現(xiàn)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實物:木耳,銀耳,海底,粉條,玉米等若干。

  2、癟的乒乓球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對膨脹的興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師:你們喜歡吃爆米花嗎?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變成的嗎?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膨脹的現(xiàn)象。

  二、感知物體遇水膨脹的現(xiàn)象。

  1、幼兒觀察:木耳遇到水膨脹的現(xiàn)象。

  引導幼兒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

  2、幼兒操作:銀耳遇到水膨脹的現(xiàn)象。

  請幼兒交流操作結(jié)果。

  小結(jié):木耳、銀耳放進水里侵泡后,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xiàn)象叫吸水膨脹。

  小朋友想一想,你還看到哪些物體吸水后體積變大,產(chǎn)生了吸水膨脹的現(xiàn)象。

  3、引導幼兒講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脹的現(xiàn)象。

  三、幼兒操作,感知膨脹現(xiàn)象。

  1.提供海帶,粉條,紫菜,茶葉,干香菇等。

  2.幼兒操作后介紹實驗結(jié)果。

  教師小結(jié):海帶、紫菜、粉條,茶葉等這些物體放到水里后,體積就慢慢大了

  它們都產(chǎn)生了吸水膨脹的現(xiàn)象。

  四、感知物體遇熱膨脹的現(xiàn)象。

  1、出示玉米:

  請幼兒觀察玉米放進微波爐里遇熱發(fā)生的變化。

  觀察結(jié)果,玉米遇熱后變成了玉米花。

  請幼兒品嘗玉米花。

  2、出示一個癟的乒乓球

  (1)教師:哎喲,這個乒乓球癟了,還能讓它變成圓的嗎?

  請幼兒想出各種辦法。

  (2)教師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開水。

  幼兒觀察并講述觀察結(jié)果。

  小結(jié):癟的乒乓球,受熱發(fā)生了膨脹。物體隨著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了,

  這種現(xiàn)象叫做遇熱膨脹。

  3、你們還知道哪些物品遇熱膨脹?

  五、活動結(jié)束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許多吸水膨脹和遇熱膨脹的現(xiàn)象

  請小朋友回家后把這些現(xiàn)象講給爸爸媽媽聽,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

  生活中還有什么遇冷、遇熱膨脹的現(xiàn)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主操作,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調(diào)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從嚴格掌控到逐步放開,幼兒探索的思維空間和學習自主權(quán)逐漸擴大,也體現(xiàn)了教師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xiàn)了幼兒在做中學、試中學、想中學的主體性。

11、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樂于參加科學探究活動,了解光和影子的關系。

  2、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游戲的快樂。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游戲快樂。

  2、難點:了解光和影子的關系。

活動準備:

  投影儀、音樂《雨中旋律》、幼兒具備"影子"相關經(jīng)驗(事先準備好的尋找影子視頻)、人站在太陽下影子圖片一張、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jīng)驗、畫有每位幼兒影子造型的長軸紙卷一個、蠟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音樂律動)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xiàn)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影子)基本部分:嗯,小朋友們很棒,都猜對啦!我們的影子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著幾個任務去看,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況下找到的)第二個:我們?nèi)チ耸裁吹胤接白泳屯蝗幌Я?,為什?(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了解光與影子的關系(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fā)現(xiàn)光和影子的關系)好,下面張老師就帶著你們一起來玩影子游戲好不好?第一個游戲:手影游戲(老師先做出幾個造型示范,幼兒猜并模仿,再請7--8名幼兒分別在投影儀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邊做造型邊學小動物叫聲,其他小朋友來猜并模仿)第二個游戲:給影子涂色(教師將每位幼兒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畫在長軸紙上,請每位幼兒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給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

  結(jié)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欣賞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以及“做中學”的理念能較好地在本次活動得到體現(xiàn)。

  1.選材內(nèi)容的生活化。教師抓住隨時捕捉到的影子這一教育資源,和孩子們尋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戲,從而共同探索影子的變化與事物間的聯(lián)系,繼而了解影子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本活動教師很好地把握了幼兒的興趣點,運用游戲這一幼兒特有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以豐富而又有趣的游戲情節(jié)貫穿整個活動,和影子跳舞、玩手影、找小動物影子、演皮影等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在玩中觀察、探究影子的產(chǎn)生、影子變戲法的秘密等問題,在多次的游戲體驗中,獲得關于影子現(xiàn)象產(chǎn)生和變化的豐富經(jīng)驗。

  3.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欲望。活動中教師通過提供豐富的材料,利用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nèi)ビ^察,去操作,去發(fā)現(xiàn),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了幼兒對影子的好奇心理,培養(yǎng)了幼兒觀察、比較,主動探究的能力。

1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蚯蚓》含反思

活動來源:

  體育活動時,我?guī)ьI幼兒到軟質(zhì)地面上玩“爬爬樂”的游戲。游戲休息時,有幾位幼兒發(fā)現(xiàn)了旁邊花圃里有蚯蚓。平時‘幼兒很喜歡小動物,但對蚯蚓卻不太了解。孩子們有的能用土語說出蚯蚓的名稱,但觀察不細致,不能準確地用口語表達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認識誤認為是怪物、大壞蛋。大班孩子,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事物充滿好奇,,小小的蚯蚓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熱情。他們在議論著,有幾個膽大的孩子還用小棒子將蚯蚓挑起來觀察。

  《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其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為此,我設計生成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蚯蚓》,引導幼兒展開了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jié)果記錄與交流。

  3.產(chǎn)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聊天的兩盆花》,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由多媒體課件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體課件)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著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yǎng)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yǎng)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p>

  教師:“為什么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來看看)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松土,花兒才長得茂盛,碧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孩子們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活動的主角“蚯蚓”,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并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為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結(jié)果:

  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濕濕的。頭部有環(huán)帶。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借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里爬得快?它喜歡什么環(huán)境是干干的還是潮濕的?它為什么總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筆記錄交流探索的結(jié)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沒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見,也聽不見,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覺到震動。他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

  (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對蚯蚓進行實驗研究和記錄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們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這么多秘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yǎng)雞、鴨、魚等。

  2.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3.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yǎng)很好。

  4.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p>

  (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關知識,知道了我們要保護蚯蚓,愛護大自然。)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yǎng)在教室里,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么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動中,幼兒了解到蚯蚓受傷分成兩段后,它有個小本領,有腦袋的那部分會長出尾巴來,有尾巴的那部分也會長出腦袋來,它就能變成兩條蚯蚓啦!)

活動反思:

  1.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nèi)容主體來源于生活,結(jié)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蚯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參與活動,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環(huán)境寬松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探索、研究。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尋找、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能很好合作。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啟發(fā)者,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由的探索氛圍。幼兒充分體驗了自主活動的樂趣,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3.材料豐富化本次活動的材料,看似簡單,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我們提供了若干條蚯蚓和相關的探索輔助材料避免了幼兒操作時的爭搶,有提供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13、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蠟燭》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晚飯時間突然停電了,冬天的北方外邊已經(jīng)是昏暗的夜晚,教室內(nèi)剎那間漆黑一片,大家開始準備照明的辦法。蠟燭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與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讓幼兒認識、了解蠟燭的種類與用途,激發(fā)幼兒對蠟燭的探索欲望和觀察總結(jié)的能力。

  3、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促進幼兒知識技能的積累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活動準備

  香熏蠟、生日蠟燭、大小顏色不同的蠟燭若干、盤子、打火機、水。

  活動過程

  1、區(qū)角活動

  設置觀察角,擺放不同種類、顏色、形狀的蠟燭。引發(fā)小朋友們自主的觀察,教師適時介入,一起了解蠟燭的特點和用途。

  2、動手操作點燃蠟燭,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 帶領組織小朋友來到操作臺旁邊,觀察操作臺上的物品,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如干凈透明的玻璃杯,小蠟燭和盤子……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2) 老師想請蠟燭寶寶站起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小朋友們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小朋友們自由發(fā)揮想象。老師示范,有燃燒的蠟燭油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上,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起動手操作,讓自己的蠟燭寶寶站起來。

  (3) 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狀態(tài)。

  (4) 請小朋友用杯子把燃燒著的蠟燭扣住,仔細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蠟燭熄滅了,不再燃燒了,杯子變黑了,杯底還有點熱,杯壁上還有一層“霧”……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5) 再次點燃蠟燭重復操作,請小朋友用大小不同的杯子同時扣在燃燒的蠟燭上,看看又會發(fā)生什么新的現(xiàn)象呢?

  小杯子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短,先熄滅;大杯子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長,后熄滅。

  3、有趣的蠟燭花游戲

  請小朋友們手拿點燃的大蠟燭和老師一起圍繞在水盆邊,蠟燭油滴落在水中變成漂亮的蠟燭活,有大有小,有紅色的有白色的……在水中很緩慢的變大,變淡……

  教學反思

  認識和探索環(huán)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并能運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nèi)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xiàn)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經(jīng)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nèi)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jié)合并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戲性。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信息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14、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噴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容器內(nèi)水壓和水速的關系。

  2、用實驗的方式驗證實驗結(jié)果,并大膽用語言描述。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大水盆,飲料瓶子(瓶身有洞)人手2個,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水,引起興趣。

  (1)教師:喜歡玩水嗎?今天可以用什么來玩水呢?玩水時應該注意什么呢?玩水時注意觀察,看看誰能發(fā)現(xiàn)一些秘密或有趣的事情。

  (2)幼兒自由結(jié)伴玩,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2、談話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事情。

  (1)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洞或沉浮)

  (2)教師也試試:水從洞里噴出來,像什么?

  (3)水噴出來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開始孩子沒有觀察出來,教師就用動作暗示孩子)

  (4)幼兒小結(jié):水噴出來的時候離瓶子越來越近,水噴出來的速度越來越慢。

  (5)瓶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操作后小結(jié):瓶子里的水越來越少,水噴出來的速度越來越慢,水噴出來的時候離瓶子越來越近。

  (6)幼兒噴水比賽,小結(jié)。

  3、提供新材料(每個瓶子上有兩個孔),讓幼兒再次操作,看看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

  (1)出示瓶子(有上下兩個洞),這個瓶子上有兩個洞,這兩個洞里都會有水噴出來,你猜一猜這兩個洞的水水噴的遠?請幼兒說自己猜想的結(jié)果并記錄。

  (2)動手試一試,結(jié)果怎么樣?

  下面的洞噴的遠,為什么下面的洞噴的遠?

  (3)共同討論,小結(jié):上面的洞離水面近,水少,力量小;下面的洞離水面遠,水多,力量大。這種力量叫水壓,下面的洞水壓大,噴的遠,上面的洞水壓小,噴的近。

  4、幼兒延伸游戲。

  (1)幼兒帶著問題回去探索操作思考,怎么讓瓶子里的水從洞里流不出來?總結(jié)提升日常生活經(jīng)驗。

  (2)科學區(qū)或水區(qū)投放各種大小不一的瓶子,上面有不同數(shù)目的洞,讓幼兒自由探索。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作為針對幼兒實施的科學啟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兒掌握科學知識的數(shù)量,而是重在激發(fā)幼兒認識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與探究科學真理的欲望,鼓勵幼兒主動求知,培養(yǎng)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1、在選材上,我選擇了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征的內(nèi)容。 水是孩子常見的,幼兒都喜歡玩水,每次他們洗手,洗澡時都要好好地玩一番,把手壓在水龍頭噴水或讓水順胳膊流下來等等,如何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對生活中的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積極探索思考,積累日常生活經(jīng)驗,于是我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有趣的噴水>>。

  2、提供足夠的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 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不同瓶蓋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同層次的材料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所以孩子在玩中很自然,興趣濃厚,大大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提供了一個寬松自然的探究,交流的平臺。<<有趣的噴水>>這一科學活動中,幼兒興趣被激發(fā),自主探索是本活動的精髓,先玩身上有一個洞的瓶子,探索發(fā)現(xiàn)瓶子裝進水時有哪些變化,通過操作得出水壓和水速的關系,接著的噴水比賽游戲,讓幼兒再次感知了水壓和水速的關系,并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讓自己瓶中的水噴的遠,隨后在已有噴水經(jīng)驗的基礎上,再讓幼兒玩有兩個洞的瓶子,并圍繞哪個洞的水噴的遠這一問題,讓孩子由猜測——操作——驗證,通過具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正確與否,最終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4、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 活動中,教師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提問起著引領幼兒、支持幼兒活動的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幼兒在問題中思考,在問題中操作,使他們的雙手和大腦都與教師積極互動,以達到最佳效果。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一位積極、有效的參與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發(fā)現(xiàn),一起興奮,同時教師又是一位良好師生互動的創(chuàng)造者,幼兒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活動的結(jié)尾教師又拋出一個問題,幼兒帶著問題再次游戲,為本次活動做了一個有效的提升,整個活動都是幼兒自己玩,在玩中學,在玩中建構(gòu)提升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

  活動中的不足: 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孩子們興趣濃厚,有一些小節(jié)地方還可以再改進。

  1、活動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探討再多些,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誰的方法更好。

  2、操作材料可以更豐富些,結(jié)尾時加上水槍等會更有趣。

15、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你喜歡什么昆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了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并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么?怎樣捉到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征及習性

  1、(出示掛圖)

  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么?

  (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為什么是昆蟲?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三、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

  (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

  (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吹轿米?、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等等。)

【活動反思】

  有愛心的小安妮因為喜歡昆蟲,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蟲和蛻下的皮,給昆蟲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在夢中,自己都變成昆蟲,感受當昆蟲的樂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昆蟲的喜愛。為了讓孩子了解昆蟲,課前讓孩子們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來。

  1、注意學法的指導。緊扣 “愛”字,突出重點。在課堂上,以“愛”字貫穿全篇課文,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突出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教育,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課文的2——5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在第二課時教學3——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圍繞課后問題“安妮很喜歡昆蟲,她是怎樣做的?”展開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勾畫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寫安妮怎樣做的句子;然后,具體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樣喜歡收集昆蟲的;最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后面的內(nèi)容。

  2、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指導寫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體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能夠進行仿寫,通過檢查可以證實大部分孩子學會這一寫法。課文的2——5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整篇文章都是圍繞我喜歡昆蟲來寫,但每個自然段寫一個方面。

16、大班科學教案《你喜歡什么昆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了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并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么?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征及習性.

  (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么?(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為什么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吹轿米?、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等等。)

活動反思:

  有愛心的小安妮因為喜歡昆蟲,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蟲和蛻下的皮,給昆蟲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在夢中,自己都變成昆蟲,感受當昆蟲的樂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昆蟲的喜愛。為了讓孩子了解昆蟲,課前讓孩子們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來。

  1、注意學法的指導。緊扣 “愛”字,突出重點。在課堂上,以“愛”字貫穿全篇課文,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突出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教育,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課文的2——5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在第二課時教學3——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圍繞課后問題“安妮很喜歡昆蟲,她是怎樣做的?”展開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勾畫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寫安妮怎樣做的句子;然后,具體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樣喜歡收集昆蟲的;最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后面的內(nèi)容。

  2、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指導寫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體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能夠進行仿寫,通過檢查可以證實大部分孩子學會這一寫法。課文的2——5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整篇文章都是圍繞我喜歡昆蟲來寫,但每個自然段寫一個方面。

1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一些小朋友圍在一起議論紛紛。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他們是對地上的落葉展開討論。都爭先恐后地說自己見過的葉子,有樹木的葉子、有花草的葉子、蔬菜的葉子。孩子們對自己身邊熟悉的葉子充滿了好奇,有說不完的話題。所以,我們決定一起來探究《有趣的葉子》。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各種葉子的外形特征,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并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2、了解葉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發(fā)幼兒想象,創(chuàng)編葉子飛舞的動作并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

  4、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熱愛,發(fā)揮想象來創(chuàng)作美工作品。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葉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據(jù)葉子的外形特征進行分類。

  2、了解不同形狀的葉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狀的葉子進行美書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 帶幼兒參觀植物園,收集各種落葉。

  2、 錄音機 、磁帶、彩條、大畫紙、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葉子嗎?(喜歡)你們想了解葉子的秘密嗎?<.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今天我們就和葉子做朋友,一起來認識它,了解它。

  二、 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把幼兒分五組,每組擺放一藍葉子供幼兒自由選擇)。

  1、 觀察葉子的形狀及顏色。 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葉子都一樣嗎?”給幼兒自由談論的時間,相互交流、分享經(jīng)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葉子的形狀像什么?同時讓幼兒在白板上用線條畫出葉子的輪廓,進一步熟悉葉子的外型。

  3、組織幼兒觀察松樹和銀杏樹的葉子,讓幼兒說說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用處,幼兒討論后教師進行小結(jié)。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串葉子,做掛飾。每個幼兒拿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固定在彩條上,掛在脖子上。

  三、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教師交代游戲的規(guī)則:游戲開始,幼兒聽音樂可拍手自由動作,去尋找與自己有同形狀葉子掛飾的同伴,當音樂停止時,相同葉子掛飾的幼兒要站在一塊,可兩人一組,也可三人、四人一組,游戲進行2—3次,每次可鼓勵幼兒尋找更多的同伴。

  四、創(chuàng)設情境,隨音樂的旋律,表現(xiàn)葉子的飛舞:

  1、 教師:“一部分樹木和植物在秋天時,葉子會伴著秋風漸漸的飄落,你們見過飄落著的樹葉嗎?那是什么樣的?”啟發(fā)幼兒用肢體動作來模仿被風吹起的落葉。

  2、 欣賞音樂幼兒自由表現(xiàn)。

  根據(jù)幼兒的能力教師可用語言情境隨機啟發(fā)幼兒表現(xiàn)各種動態(tài)的葉子(如:輕輕用手或身體的擺動表現(xiàn)葉子隨微風忽忽悠悠的飄落,急速的扭動或打圈表現(xiàn)葉子被大風吹的亂舞,靜止的造型表現(xiàn)葉子靜靜的躺在地上……)

  活動延伸

  幼兒進行樹葉拼貼畫的創(chuàng)作。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幼兒看VCD,讓幼兒聯(lián)想到自己觀察到的風吹葉落,外出秋游等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睡在地上的情景,幼兒就能模仿、想象樹葉飄動的姿態(tài)。掃樹葉游戲,讓幼兒用各種肢體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兒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美,自我欣賞,從而獲得參與活動的滿足感。整個活動幼兒是通過看、聽、唱來完成的,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同時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為此,我將以《綱要》為指導,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在這個課前組織幼兒參加一次秋游,效果會更好,更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活動將更加豐富和深化。

18、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兩面鏡》含反思

【設計思路】

  朋友出差回來,送我一面精致的兩面鏡,我?guī)У浇淌依?,引發(fā)班上孩子的濃厚興趣。單面鏡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們非常熟悉它、喜歡它;而對兩面鏡孩子們則見得較少,但它非常有趣,它所照的物體成像有不少的變化,有趣、易觀察又好操作,是科學活動的好素材。興趣是幼兒自覺學習和發(fā)展的動機力量,鑒于此,我生成并設計了《有趣的兩面鏡》這一教學活動,旨在通過對兩面鏡的成像操作,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發(fā)展探索、觀察、思維以及表達的能力。

【活動目標】

  1、觀察兩面鏡夾角的變化所帶來的物體成像數(shù)量的變化。

  2、嘗試記錄兩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3、樂意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實驗結(jié)果。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一面大的兩面鏡;每人一面單面鏡、兩面鏡、各種立體小玩具。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了解單面鏡的成像現(xiàn)象。

  (1)教師組織幼兒自由地照小鏡子。

  師:“小朋友們長得真可愛!老師今天特意為每一位小朋友準備了一面小鏡子,讓朋友照一照自己可愛的樣子??匆豢?,你在小鏡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

  (2)幼兒同伴間相互交流。

  師:“你發(fā)現(xiàn)鏡子里有幾個自己?”

  2、探索兩面鏡有趣的物體成像現(xiàn)象。

  (1)認識兩面鏡,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師:“今天老師除了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面小鏡子外,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另一種鏡子,你們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樣做成的?”(出示特大的兩面鏡)

  (2)師:“這種鏡子就叫兩面鏡。它非常好玩!可以慢慢地打開,還可以。慢慢地合起來?!?老師邊講邊演示)接著老師邊看邊作驚訝狀說:“咦!這兩面鏡真好玩!還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我在兩面鏡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呢?”

  (3)師:“那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請小朋友把你們桌子上的兩面鏡拿起來玩一玩,看一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呢?”

  3、幼兒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兩面鏡成像的有趣現(xiàn)象。

  (1)幼兒照兩面鏡,老師觀察指導。

  (2)組織幼兒相互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在兩面鏡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和一面鏡子里照出來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呢?”

  4、幼兒第二次探索,進一步感知兩面鏡有趣的物體成像現(xiàn)象。

  (1)幼兒用各種立方體小玩具和兩面鏡玩一玩,進行探索,教師注意觀察和指導,并鼓勵幼兒相互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趣在現(xiàn)象。其實,兩面鏡還會變更多的戲法呢!看,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小玩具,請小朋友用這些小玩具和你的兩面鏡一起玩一玩,看看你們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更有趣的現(xiàn)象?”

  (2)組織幼兒交流探索的結(jié)果。

  師:“剛才,小朋友用小玩具和兩面鏡一起玩了玩,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更有趣的現(xiàn)象呢?”

  5、幼兒第三次探索,感知兩面鏡夾角的變化所帶來的物體成像數(shù)量的變化并記錄結(jié)果。

  (1)教師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并記錄,教師注意觀察和指導。

  師:“我們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又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趣的現(xiàn)象?,F(xiàn)在,老師想請小朋友把這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給記錄下來。那么,該怎么記,記在哪呢?請小朋友看黑板上的這張記錄表?!?/p>

  (2)教師介紹記錄表格:“第一行是兩面鏡的標記。第一個圖是兩面鏡完全打開時的標記(邊講邊演示);第二個圖是兩面鏡合攏時,張口大一點兒的標記;第三個圖是兩面鏡再慢慢合攏,張口小一點兒的標記。這第二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給小朋友記錄用的。如果,你是用小魚跟兩面鏡玩的,你就在第二行的第一個空格里面畫上小魚的標記,然后根據(jù)上面的標記,看看小魚在這種情況下(指第一標記)小魚像的數(shù)量是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分別指第二、第三標記)小魚像的數(shù)量又是多少?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可以用數(shù)字表示,也可以用畫圖來表示。下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邊玩邊記錄吧?!?/p>

  (3)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單,組織幼兒講述記錄結(jié)果。

  師:“你是用什么跟兩面鏡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6、將幼兒作業(yè)記錄裝訂成冊,結(jié)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玩兩面鏡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探索出當兩面鏡完全打開的時候,物體像的數(shù)量最少,只有一個,當兩面鏡慢慢合攏的時候,物體像的數(shù)量就越來越多,并把它記錄下來?,F(xiàn)在,老師把小朋友的記錄裝訂成一本書,取名叫“我們的發(fā)現(xiàn)”,在教室掛起來,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和科學問題有著天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有趣的兩面鏡》就是因幼兒的興趣生發(fā)出來的。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誘發(fā)幼兒的認知沖突,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和猜想。幼兒有了猜想和問題,并產(chǎn)生想尋求答案的愿望,主動探究才會進入真正的準備狀態(tài)。接著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我指導他們通過自身的探索,對兩面鏡進行感知、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答案。其間,我尊重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積極正確評價每一個幼兒的探究行為,對認真探索、積極動腦的幼兒加以肯定和表揚;對能力差的、依賴性較強的幼兒總是給予鼓勵的支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進一步調(diào)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探究活動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在探索中得以充分發(fā)揮,目標大成度高。

19、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鏡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2.通過交流,讓幼兒了解鏡子的種類和用途。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嘗試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2.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上面標有數(shù)字“1”、“2”、“3”)

  3.放大鏡、凸透鏡、凹透鏡等。

  活動過程

  一、 猜謎導入,認識鏡子。

  師:今天老師帶了個謎語給小朋友猜,謎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問它是誰,它說你知道。你們猜到是什么嗎?

  二、 自由探索鏡子的奧秘

  1.師:對,是鏡子。你們想不想拿鏡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師:但老師有個要求:拿到鏡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鏡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覺怎么樣?你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鏡子有什么本領?

  3.師:聽清老師的要求嗎?

  4.幼兒自由探索。

  5.請幼兒回答:鏡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覺怎樣?

  教師小結(jié):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滑的。

  6.誰跟大家介紹下,你剛才是怎樣玩鏡子的?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有什么本領?

 ?、倌闶窃鯓油娴溺R子?

 ?、诎l(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jié):鏡子可以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zhuǎn)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后面的小朋友。

  7、剛剛××小朋友是在陽光下玩的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吧!

  ①陽光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墻上為什么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墻上就產(chǎn)生了光斑。)

  ③墻上的光斑會動嗎?

 ?、苣闶窃鯓幼屗鼊拥?(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jié):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墻上產(chǎn)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三、 探索哈哈鏡(第二次嘗試)

  1.師:今天吳老師還帶來了幾位大鏡子朋友,你們到鏡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鏡子里有什么變化?

  2.幼兒分組嘗試、觀察、交談。

  3.嘗試后提問:你在每面鏡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jié):×號鏡子里照出的人和原來一樣;×號鏡子照到的人變得又矮又胖;×號鏡子照到的人變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嘗試)

  1.咦!同樣是三面鏡子,為什么你們照出來的樣子會不同呢?

  2.幼兒分組嘗試:請你們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3.請幼兒回答。誰來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真聰明,發(fā)現(xiàn)原來它們的鏡面不同?!撂栫R的鏡面是平的;×號的鏡面是凸的;×號鏡的鏡面是凹的。我們把鏡面是平的,稱為平面鏡;鏡面往外凸的,稱為凸面鏡;鏡面往里凹的,稱為凹面鏡。

  四、 探索發(fā)現(xiàn)鏡子的用途

  1.師:你還在哪里見過鏡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兒講述。

  3.師:工人叔叔用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鏡子。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鏡子嗎?(出示各種鏡子)

  五、照鏡子

  1.介紹規(guī)則。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玩照鏡子的游戲吧,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你們鏡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鏡人的動作,擺出相應的鏡面動作。

  2.請幼兒兩人一組自由結(jié)伴,玩游戲。

  3.幼兒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活動反思:

  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赡苁且驗殓R子是我們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鏡子,每個人都照過鏡子,認識鏡子。(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孩子們雖然認識鏡子,喜歡照鏡子,但對鏡子的了解還不是很多,而且鏡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鏡子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泛,孩子們能通過這一科學活動了解很多科學知識。 探索學習是幫助幼兒形成直接經(jīng)驗的有效方式。幼兒在活動中帶著問題和已有經(jīng)驗自主操作材料、親身感受與直接體驗、發(fā)現(xiàn)并自己得出結(jié)論,形成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這種學習方式對幼兒科學教育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激發(fā)幼兒這種自主學習的興趣,敢于讓幼兒發(fā)表意見,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本次活動的前期試教中,在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環(huán)節(jié),我總怕幼兒說不到位,總是急于要求幼兒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礙了幼兒的思考,活動中就缺乏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氛圍。經(jīng)過眾多老師的指出后,我認識到了這一點,教師在活動中應適當?shù)囊龑в變?,要幫助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jīng)歷,激發(fā)幼兒大膽表達,才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形成很好的科學探索氛圍。 總之,科學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在活動前的精心準備,只要教師充分考慮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怎樣引導幼兒,活動就會成功一半。

20、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有趣的尾巴》培養(yǎng)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的興趣。

  2、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點:

  1、重點: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2、難點: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活動準備:

  1、主題課件。

  2、各種動物頭飾、各種布藝尾巴。

  3、"找朋友"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啟發(fā)談話式)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幼兒:(喜歡)。師:你們都喜歡那些小動物呢?幼兒:(燕子、小羊、小魚、小鴨子、小松鼠、孔雀等)幼兒模仿小動物的樣子。你們觀察過它們的尾巴嗎?今天我們玩一個關于小動物找尾巴的游戲,好嗎?

  二、準備活動(猜猜我是誰)

  1、出示課件。

  2、根據(jù)尾巴猜動物的名字。

  3、選擇合適的尾巴,根據(jù)動物生活習性,判斷各自尾巴的功能。

  三、游戲活動:"小動物找尾巴"。

  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根據(jù)所戴頭飾的小動物在布藝尾巴投放圈中找到合適的尾巴,進行接力游戲,那組完成用時最短,尾巴找的最準確,那組獲勝。

  1、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扮演的小動物。

  2、開展找尾巴接力游戲。

  3、宣布比賽結(jié)果。

  4、在游戲中穿插講解不同小動物尾巴的功能。

  四、活動延伸

  (參觀園內(nèi)科學發(fā)現(xiàn)室)帶領幼兒參觀園內(nèi)科學發(fā)現(xiàn)室,觀察和了解關于動物的各種信息。

  本節(jié)課通過出示圖片及觀看課件,讓小朋友認識了幾種動物,這樣激發(fā)幼兒課堂興趣,并了解到每一種小動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動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沒有尾巴。小朋友聽得很認真,課堂興致很高。

  在為小動物找尾巴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是會都能做好。既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深透到里,也有對第一部分老師告訴他們知識的記憶體現(xiàn)。動手能力差的及沒有仔細觀察的幼兒,就較難正確完成這個作業(yè)。不過在老師的巡回指導與啟示下。孩子都完成了。這樣既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又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感覺自己也不錯。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到科學課的趣味性,也可以發(fā)展孩子個性的空間。游戲中力爭照顧每位,讓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教室里充滿了歡樂。愉快的氣氛。

  最后,活動延伸把孩子帶進無限的思考,讓孩子帶著諸多的思考去觀察自然界動物的特征。了解它們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處,在探索操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擴散以外的動物,我的知識面也不夠廣,今后要加強知識能力方面的修養(yǎng)。

活動反思:

  1、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了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為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欲望。

  2、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jié)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教學。作為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quán)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里,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是如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科學始與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們探索的內(nèi)在因素,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愛上科學、迷上科學,在本節(jié)活動課的設計中,我沒有講枯燥的尾巴知識,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了和小動物們玩捉迷藏游戲這一情境,讓幼兒由尾巴猜動物,并大膽探索、積極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還進一步發(fā)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動物尾巴的特征,我設計了拼圖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大膽嘗試和合作交流的意識。通過活動,我明白——幼兒活動的設計,要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設計適合他們的游戲來組織教學,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fā)出來。

  二是如何做到以教材為范例,教給幼兒更多的知識,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呢?在本節(jié)活動的設計上,我努力做到不局陷于教材,充分利用了教具、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拓寬幼兒的視野。另外,通過幼兒利用已往獲得經(jīng)驗的講述,通過幼兒之間的交流,通過詢問家長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欲望。通過本節(jié)活動,我明白,要想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就要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中興趣激發(fā)到位,課后拓展適當、爭取家長支持,我們的幼兒課堂才會呈現(xiàn)出和諧的“原生態(tài)”、“自然美”!

21、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設計意圖:

  在玩水的過程中,孩子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在一次玩水過程中,一位孩子問道:“老師怎么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我聯(lián)想到死海上物體漂浮的現(xiàn)象,便設計了此次的活動。孩子們對實驗活動漸漸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也有很大的成功感。通過實驗活動能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秘密,感受獲得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主要采用的是實驗的方法。又結(jié)合了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觀看課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幼兒感受獲得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活動準備:

  大臉盆兩個糖、鹽、味精若干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個水雞蛋一人一個小臉盆毛巾課件《淹不死人的死?!?/p>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收集各種物品,并實驗在水中的沉浮。

  推薦課件:《有趣的水》PPT課件

  下載地址:http://www.banzhuren.cn/ppt/443.html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每組“沉與浮”的實驗結(jié)果

  課前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各種物體并分組進行實驗物體的沉與浮,課上由一位幼兒來介紹。

  將物體按沉與浮分類

  師:“有些東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東西放在水腫是浮起來的”

  二、變魔術“雞蛋浮起來”

  1、雞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師“雞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

  幼兒將雞蛋防如裝有水的一次性被子里實驗,發(fā)現(xiàn)實驗結(jié)果。

  生“雞蛋在水里是會沉下去的”

  2、變魔術“雞蛋浮起來了”教師出示一份水,防如雞蛋,雞蛋浮起來了。

  師“猜猜為什么雞蛋放入這個水中會浮起來呢”

  生“放了鹽”

  出示鹽、味精、糖

  “老師在水里加了一樣東西,你們猜猜是什么?”

  師“你認為我的水里放了什么?”

  (1)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東西進行實驗

  實驗后講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雞蛋怎么樣了?”

  實驗得出結(jié)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換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jié)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實驗后得出結(jié)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三、死海的秘密

  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觀看課件,了解死海能使物體漂浮的成因。

  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活動前,我們做了很多實驗,在水中加如鹽后放入硬幣、紐扣等,但都未有預期效果,放入蛋實驗的結(jié)果最明顯,也便于幼兒實驗后得出結(jié)論。

  2、在實驗中提供生蛋熟蛋都可,實驗的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但不能使用咸蛋,因其在淡水中也會漂浮。

  3、在活動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提供一個籃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兒放入淡水中的雞蛋拿出放入籃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認為的東西,以免雞蛋滾落地上后發(fā)生碎裂等情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再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總結(jié)水的性質(zhì)。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通過猜一猜、嘗一嘗、看一看、抓一抓,去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發(fā)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沒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讓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質(zhì)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的進步,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又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為理念,考慮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現(xiàn)有知識,給幼兒創(chuàng)設應有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孩子們就會有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2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太陽》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太陽雖然對幼兒來說經(jīng)常看到,但它究竟是什么樣兒,對人和動植物有什么好處,幼兒對此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設計了探索太陽的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太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太陽的特征,了解太陽光顏色的變化,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來表現(xiàn)太陽的特征,鞏固并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感知太陽,掌握太陽的特征。

  難點:引導幼兒動手、動腦,以多種形式表現(xiàn)太陽的特征。

  活動準備

  三棱鏡、茶玻璃、太陽用處的碟片、七色光圖、吹塑紙和蠟光紙剪成的幾何圖形、圖畫紙、顏料、彩色筆和紅毛線。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講故事《小貓找太陽》。

  二、用三棱鏡發(fā)現(xiàn)太陽光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三、探索太陽是會發(fā)光、發(fā)熱的:

  1、幼兒親身站在太陽光下體驗:明與暗,感知太陽會發(fā)光。

  2、感知“太陽光下”與“沒有太陽光”有什么不同。

  四、太陽的用處:

  1、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光明。

  2、促進綠色植物光合作用。

  3、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

  4、太陽光照在人和動物皮膚上會使皮下血管擴張,增加有毒物質(zhì)的排泄和抵抗力。(.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一旦缺少陽光,人和動物的發(fā)育都會出現(xiàn)嚴重的問題。

  五、教師引導幼兒以多種形式表現(xiàn)太陽:A組、用蠟光紙和吹塑紙剪成的圖形拼太陽、貼太陽。B組、用紅毛線繞太陽。C組、用彩色筆畫太陽。D組、將顏料滴在紙上,再把顏料向四周輻射地吹,吹出一個美麗的太陽。

  活動延伸:

  1、幼兒和太陽做影子游戲。踩影子、做手影、用鏡子照太陽。

  2、通過畫影子,記錄太陽不同時間的變化。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成功之處是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fā)幼兒認識太陽探索宇宙的興趣。不足之處是在用三棱鏡觀察太陽光時,幼兒對顏色辨別不清。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先放碟片讓幼兒觀察雨后彩虹的顏色,然后融入太陽光顏色的辨別,這樣就更好了。

23、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舌頭》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了解人的舌頭、動物舌頭的特征及作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學會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3、激發(fā)幼兒觀察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兩杯水、青蛙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了解人體舌頭的功能。

  1、品一品,嘗一嘗。

  桌上放兩杯水,分別是鹽水和糖水,讓幼兒觀察。

  (1)桌子上有兩杯水,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2)其實一杯是糖水一杯是鹽水,你能看出哪杯是鹽水哪杯是糖水嗎?

  (3)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呢?我們的舌頭還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們的舌頭長什么樣?請小朋友相互觀察一下。(扁扁的、寬寬的、淡紅色、均勻小顆粒)

  2、想一想、說一說。

  (1)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jié):人體的舌頭作用真大,不僅能嘗出各種味道,<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還能幫助我們說話、唱歌,舌頭還是攪拌機呢,能幫助牙齒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頭生病了或受傷了,我們一定覺得很痛苦,我們應該怎么樣保護自己的舌頭呢?

  教師小結(jié):我們吃東西不要吃太辣、太燙或太冷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著舌頭,保持口腔衛(wèi)生。

  二、探討青蛙舌頭的特點及作用。

  小動物們有舌頭嗎?人的舌頭有很多作用,小動物們的舌頭也有很多作用。

  1、議一議。今天我們教室還來了一位小動物(青蛙),你們知道它的舌頭有什么作用嗎?(捉蟲子)小朋友們,它是怎么用舌頭捉害蟲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蟲的情景。

  問:青蛙的舌頭有什么特點?

  青蛙的舌頭長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滿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蟲,將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學一學。啟發(fā)幼兒用手部動作邊學習青蛙捉蟲。

  三、觀察并談談其它有趣的舌頭。

  1、猜一猜??磮D片,啟發(fā)幼兒討論。

  問:這些舌頭有什么特征?猜猜他們分別是誰的舌頭?

  2、操作游戲"找舌頭",讓幼兒給動物和相應的舌頭連線。

  3、談一談。觀看PPT。

  (1)啄木鳥的舌頭上帶鉤,能伸進樹皮里勾出害蟲。

  (2)蛇的舌頭是裂開的,可以用來捕捉外面的氣味。

  (3)老虎的舌頭上有很多肉刺,能幫助老虎把骨頭上的肉舔干凈。

  (4)炎熱的夏天,小狗的舌頭能流出汗水,幫助它散熱,可以涼快些。

  (5)食蟻獸的舌頭又長又圓,能伸進蟻窩,吃掉白蟻。

  問: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舌頭也很有趣?

  四、活動結(jié)束。

  人和動物的舌頭這么有趣、能干,以后要保護自己的舌頭,保護動物,還要多留心,觀察其它動物,去發(fā)現(xiàn)一些更有趣的舌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先讓幼兒了解人類舌頭的味覺功能,再提問"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么作用?"引導幼兒積極討論,使整個活動氣氛都活躍起來,再引導觀察動物的舌頭。在幼兒猜測這是誰的舌頭時,我先讓幼兒小組討論操作"給動物找舌頭"提高幼兒的興趣,然后再講述每個動物的舌頭特點和作用?;顒又形遗囵B(yǎng)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學會了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24、大班科學教案《昆蟲大聚會》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秋天來了,我?guī)ьI孩子們觀察秋天的田野,天空。為美術課《秋天的大地》做準備。誰知道在觀察的過程中不知那個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只蛐蛐!整個班的孩子們立刻炸了鍋似的興奮。我一看他們對昆蟲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就決定開展一次活動引導孩子探索昆蟲世界的秘密,讓幼兒認識昆蟲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蟲和人們的關系。讓孩子們更直接地了解自然,親近自然,培養(yǎng)孩子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音像和圖片的展示和與同伴的分享交流讓孩子了解昆蟲基本特征。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蟲,體驗制作的快樂。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了解昆蟲基本特征,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難點:分辨益蟲、害蟲。

  活動準備

  昆蟲圖片(電子圖片若干,紙質(zhì)小圖片若干)、視頻、制作瓢蟲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語活動引出主題。

  1、教師念謎語:

  小小蟲,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傳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愛勞動。(蜜蜂)

  一對翅膀薄又明,兩只眼睛亮晶晶,飛低飛高報陰晴,飛來飛去捉害蟲。(蜻蜓)

  師:小朋友,你們還知道知道那些昆蟲嗎?請你說一說。

  2、師:原來小朋友已經(jīng)知道這些昆蟲。那么,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更多的秘密嗎?

  二、觀看昆蟲圖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昆蟲家族隊伍龐大,全世界有1000萬種,其中900萬種還未被人類所認知,昆蟲世界可神奇了。老師知道同學們愛看小動物,今天特意給你們帶來一些圖片,請大家欣賞。

  1、(1)、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

  (2)、它們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數(shù)一數(shù)有幾隊翅膀?有幾對腳?)

  (3)、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們共同的名稱叫什么?教師隨機畫出昆蟲特征圖

  (4)、還知道哪些昆蟲?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師小結(jié):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cè)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蟲(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如蚊子。)

  2、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

  (幼兒介紹哪一種,就請他拿出這種昆蟲的圖片。)

  三、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師: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叫做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昆蟲叫做害蟲。板書

  2、師: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為什么?

  (1)害蟲的危害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危害人體與其它動物,傳染疾病,例如蚊、臭蟲、蠅、螞蟻、蟑螂、螞蝗、血吸蟲等;另一類危害莊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蟲、蚜蟲、螻蛄、蘋果鉆心蟲、稻螟蟲、松毛蟲等。視頻《蒼蠅的危害》

  (2)益蟲有多種:有的益蟲可以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蠶、柞蠶等;有的益蟲可以幫助人類消滅害蟲,例如蜻蜓、七星瓢蟲、金小蜂等。

  3、出示圖片。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昆蟲嗎?他們是益蟲還是害蟲呢?

  幼兒分類

  四、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師: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小結(jié):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使害蟲無法生存等。

  五、活動延伸《制作瓢蟲》

  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制作瓢蟲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只美麗的瓢蟲吧。(教師巡回指導)

  教學反思

  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態(tài)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興趣。孩子在課堂上看見書本上和我提供的各類昆蟲作品,每個人都非常開心。這節(jié)課我先通過謎語激發(fā)孩子興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來。接著讓孩子們通過看形態(tài)各異的蟲子圖片而喜愛上漂亮的蟲子,了解到昆蟲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結(jié)合生活實際和自己的認知水平對常見的昆蟲進行益蟲和害蟲的分辨,讓大家去愛護和保護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過制作各種瓢蟲感受制作的快樂!

  在構(gòu)思這堂課的內(nèi)容過程中,導入部分感覺比較難,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這個問題一直困饒著我。本想找個昆蟲方面的動畫片段,通過欣賞導入到新課中。結(jié)果這樣理想的動畫片沒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說說自己熟悉的昆蟲,顯得有些簡單。于是我就通過謎語的形式導入了新課,效果還不錯!

  昆蟲是孩子們在大自然最常見的生物。孩子對昆蟲的種類,形態(tài)也都較為熟悉。對孩子來說熟悉的事物相對容易表現(xiàn),因此課堂上的氣氛一直是活躍的,孩子舉手也很積極,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體,能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氛圍、關愛、激勵、寬容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能保持高漲的熱情,積極的參與活動,他們了解了大量的昆蟲的相關知識,他們始終保持著極大的參與熱情。

  但是在進行第二部分教學時,我是一張一張的播放昆蟲圖片。這樣孩子們不是很容易能發(fā)現(xiàn)這些昆蟲的基本特征!聽課老師建議我先一張張播放然后把這些圖片匯總成一張大圖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聽課老師的意見讓我發(fā)現(xiàn)我在設計這一部分時還不夠細致和認真。如果再次上這堂課,我一定要重新設計所展示的圖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過《昆蟲大聚會》一課的教學,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種游戲、猜謎語、看視頻等方式方法,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習,從而,更高的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我們在教學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從而,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孩子的熱情和積極性。讓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吧!

25、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蝸?!泛此?/h3>

  活動設計背景

  學校地處山區(qū),幼兒經(jīng)常在上學途中或?qū)W校的花壇里找小動物來玩,特別喜歡小蝸牛,經(jīng)常找來蝸牛放在小書包里,于是我想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親近大自然的意識,利用家鄉(xiāng)現(xiàn)有的教具,和幼兒一起進行科學探究。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邊感興趣的小動物,了解小蝸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興趣,好奇愛問。

  3、能通過收集、觀察、繪畫等多種活動進行探究,并學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簡單的猜想,能大膽與同伴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觀察蝸牛的興趣,能大膽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知道蝸牛對農(nóng)作物的危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捉蝸牛,每人準備一個盛有蝸牛的昆蟲盒。

  2、《學前班科學活動上冊》第1至2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蝸牛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昆蟲盒里的蝸牛,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jié)蝸牛的外形特征。

  提問:(1)蝸牛是什么樣子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長在哪里?它的觸角有什么用?捕捉蝸牛時,為什么常??床灰娝念^?

  (3)蝸牛的殼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4)蝸牛的怎樣走路的?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一條線呢?

  二、討論活動: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過冬天的?

  小結(jié):蝸牛生活在墻邊、草叢、樹根、葉子背面等陰暗潮濕的地方。(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它喜歡吃綠色植物,特別是蔬菜。蝸牛冬天躲進殼里,用粘液封閉殼口,十分耐饑。由于蝸牛的腹足會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會留在一條白線。為了保護自己,它常常在頭縮進硬殼里。

  三、談話活動:蝸牛的危害。

  引導幼兒看《學前班科學活動課上冊》第1頁,了解蝸牛的危害。

  四、游戲活動:幼兒學蝸牛爬。

  五、畫一畫:我見過的蝸牛。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jīng)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么時, 對于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6、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有趣的指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什么是指紋及指紋的用途。

  2.對指紋及其作用產(chǎn)生好奇并樂于探索。

  3.喜歡用指紋來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放大鏡、彩筆、橡皮泥、油泥、繪畫紙。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導入活動——“小剛家被盜了,警察叔叔在窗戶上發(fā)現(xiàn)了罪犯的指紋。幾天后,罪犯被抓到了?!蹦阒谰焓迨迨窃鯓悠瓢傅膯?引起幼兒的興趣。

  2.用放大鏡仔細看看自己的指紋,用橡皮泥和油泥留下自己的指紋。

  3.對比看一看自己的指紋和別人的有什么不一樣,認識三種指紋類型,并學會辨認自己的手指類型。

  4.想一想小手在不同的材料上印出的指紋是一樣的嗎?(banzhuren.cn)還可以在哪些地方留下指紋呢?

  5.探索結(jié)束嘗試用毛筆蘸少量顏料涂在手指上印畫,用中性筆畫上適當?shù)男揎椇图庸ぃ黄鹦蕾p有趣的指紋畫。

  活動延伸:

  1.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容易留下指紋。

  2.請家長或老師講述與指紋用途有關的故事給小朋友聽。

  科學樂園

  指紋就是手指表皮上突起的紋線。指紋在胎兒三、四個月便開始產(chǎn)生,到六個月左右就形成了。指紋能使手在接觸物件時增加摩擦力。雖然指紋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從基本線條形態(tài)上看,指紋可分三種:斗形紋、弓形紋、箕形紋。不同人種的指紋有很大差別,據(jù)說,全世界六十億人中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兩個指紋完全相同的人呢!因此每個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據(jù)此,可以廣泛運用于考勤、偵破、保密系統(tǒng)。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及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用心的,但是經(jīng)過上課之后,讓我又有了幾點新的想法:

  1.活動的導入。

  導入部分我原來的引導語較為平淡"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欠。如果我設計為: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師伸出手指問幼兒,幼兒即興回答。)這樣的提問設疑,可以使幼兒發(fā)散思維的大膽去想、去說,因為誰也不知道老師到底想說"手指"是什么,這樣的問題還能夠與"導入視頻"中的環(huán)節(jié)吻合,既能夠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又能夠與視頻巧妙的結(jié)合!

  2.幼兒操作"印指紋"部分。

  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則,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索環(huán)節(jié)整合"數(shù)學領域內(nèi)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印"指紋印"的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拖拉,而且不僅時間很長、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兒的指紋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導致了后面的點數(shù)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脫節(jié),可見,讓幼兒自己印指紋印是不太合適的。不如就讓幼兒用放大鏡來直觀的觀察自己的指紋,然后將觀察到的記錄到記錄表上,這樣或許在節(jié)約時間的同時,能夠讓人覺得本節(jié)課是由科學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動而呈現(xiàn)出閃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兒已會識字的能力。

  在認識指紋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本想有一環(huán)節(jié)是請幼兒根據(jù)指紋的樣子,為三種不同的指紋起名字,從而起到發(fā)散幼兒想象力的目的。結(jié)果,在出示指紋圖片時,下方寫上了指紋的名字,孩子們還沒有來得及發(fā)散思維,就被指紋的"正確"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僅沒有展現(xiàn)出"發(fā)散幼兒想象力"的閃光之處,還適得其反,顯得老師不夠靈敏!

  總之,本次活動經(jīng)過了反思后,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夠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后繼續(xù)將本次活動完善,并嘗試試教!

27、大班科學教案《昆蟲運動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 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二) 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nèi),比一比誰跳得高?!拔恼?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床粫?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w。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三) 飼養(yǎng)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yǎng)。讓幼兒觀察它們?nèi)绾位顒樱绾芜M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shù)爻R姷姆N類。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顒游乙岳ハx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小游戲。活動中認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xié)調(diào)健康發(fā)展。

28、大班科學教案《昆蟲一家親》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產(chǎn)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擁有探索昆蟲的欲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昆蟲操作卡片若干張,多媒體。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通過故事情節(jié),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

  熟悉昆蟲的定義,并能根據(jù)此作出判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師組織幼兒進行手指游戲。

  2、師:今天大家表現(xiàn)的這么好,我很開心。其實老師今天也有一件開心的事要和大家分享。你們想知道嗎?其實今天是我們班上一位小朋友的生日,猜猜他是誰?

  3、師揭曉答案:出示毛毛蟲的圖片。在他生日的時候來了很多的朋友,猜猜都有哪些小朋友?

  二、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

  1、教師出示圖卡

  師:

  (1)你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昆蟲來參加毛毛蟲的生日會呀?

  (2)蜈蚣和蜘蛛來參加生日會,毛毛蟲為什么要請他們回去呢?

  (3)毛毛蟲是怎么說的?!.快思.教案網(wǎng)出處!他的昆蟲朋友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

  小結(jié):原來它們都是昆蟲,都有六條腿,有頭、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蟲的秘密。

  師:毛毛蟲為什么只邀請昆蟲朋友參加它的生日聚會,那毛毛蟲自己是昆蟲嗎?(師播放《毛毛蟲變成蝴蝶啦》兒歌,了解毛毛蟲的蛻變過程。)

  三、通過操作活動鞏固幼兒對昆蟲特征的了解。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集體辨認。

  活動延伸:

  1、我們帶著剛認識的新朋友一塊給毛毛蟲唱首生日歌,祝它早日變成美麗的蝴蝶。

  2、去戶外找一找,看看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昆蟲。

  教學反思:

  隨著天氣的升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都出來活動了。學校四周,平時在小區(qū)里,小朋友們看到了很多小動物,那么在這里面有哪些是昆蟲?哪些不是昆蟲呢?小朋友們都還不是很清楚。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著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動物圖卡片,讓幼兒自由發(fā)表對圖中的動物的了解,幫助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正確認識昆蟲和非昆蟲?;顒釉俅瓮ㄟ^故事《毛毛蟲的生日會》歸納總結(jié)幼兒眼中昆蟲的特征。

  活動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于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為主,順應幼兒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更加的讓活動變得生動。

  通過本次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課后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學習運用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方面有待加強。

29、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連接》

  設計意圖:

  連接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他們對連接物體的這一科學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們提供、創(chuàng)設一個研究、探索的機會和環(huán)境。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利用物品的連接,通過游戲、探索、嘗試連接現(xiàn)象,知道"連接"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fā)孩子們觀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 對周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體驗連接成功的快樂

  2. 嘗試用各種方法將不同的物體連接起來,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了解各種連接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一:記號筆、夾子、回形針、插塑玩具、雪花片

  2.操作材料二:干棗、吸管、珠子、小盒子、紙張、蛋糕紙盤、筷子,輔助材料:訂書機、雙面膠、白乳膠、牛皮筋、牙簽、繩子、夾子

  3.圖片《猴子撈月亮》 《生活中的連接》PPT課件 記錄表 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興趣

  1.談話

  師:孩子們,你們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故事里的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水里的月亮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圖片,讓幼兒自由的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呀?(引導孩子們說出猴子是用連接的方法撈的)

  小結(jié):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小猴子們一只抓住一只,一只連著一只,是用連接的方法撈水里的月亮的。

  二、探索活動一:組織嘗試連接。請幼兒把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品連接,并說說連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

  師:今天呀,老師就想邀請孩子們探索“連接”的游戲,想不想玩?(想)老師帶來了很多生活中經(jīng)常要用到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出示材料:記號筆、夾子、回形針、插塑玩具、雪花片)它們也想找好朋友,你們能幫它們兩個兩個的連接嗎?

  2.提出操作要求

  師:請孩子們聽清活動要求,在操作的時候,請你保持安靜,如果有問題要舉手,聽到老師說“活動結(jié)束”的時候,請放下你手中的材料,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jié)果。好不好?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分享:你剛才選擇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把它們連接在一起的。(引導幼兒描述:我用*的方法把**連接在了一起)

  小結(jié):用了夾、勾、綁、插等方法把同一種東西連在一起。因為他們開可以勾、可以綁、可以插、可以夾。

  三、探索活動二:借助輔助材料連接。請幼兒把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品連接,并說說連接的方式

  1.介紹操作材料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材料,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材料它們好朋友之間能連接在一起嗎?(出示操作材料:干棗、吸管、珠子、小盒子、紙張、蛋糕紙盤、筷子。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它們不能單獨連接。)這些材料為什么不會連接在一起?可是它們也想和好朋友連接在一起呢。怎么辦?

  2.介紹輔助材料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材料,(出示輔助材料:訂書機、雙面膠、白乳膠、牛皮筋、牙簽、繩子、夾子)你能從這些輔助材料里選擇出一種材料來幫助它們連接在一起嗎?(教師示范:我選擇把筷子連接在一起。我用繩子,綁住一頭,再綁住另一根筷子,這樣筷子兄弟就連接起來了。教師描述:我用繩子把兩根筷子綁了起來。)請你想辦法試一試,這些輔助材料里哪些可以幫助上面的材料連接起來?

  3.介紹記錄表,提出操作要求

  師:這是什么?(記錄表)請孩子們在實驗的時候,一邊操作一邊記錄,你是借助哪種輔助材料把它們連接在一起的呢,請你給它們連線,明白了嗎?(明白了)在實驗前,我要提出要求了,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份操作材料,操作的時候請你保持安靜,有問題要舉手,當聽到老師說“活動結(jié)束”的時候,請把材料都放下,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jié)果,好不好?(好)現(xiàn)在開始操作吧。

  4.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所給材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5.組織交流分享。

 ?、賻煟耗闶沁x用的是哪種材料?用什么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如,我用牙簽把兩個干棗串了起來;我用訂書機把兩張紙訂起來,像一本書。我用膠水(雙面膠、白乳膠)把兩張紙粘貼了起來。我用繩子把兩根筷子綁了起來。我用繩子把兩個珠子串了起來。我用牛皮筋把兩根吸管扎了起來)(引導幼兒描述:我用**把兩個**什么了起來。)

 ?、谠谟變夯卮鸬耐瑫r強調(diào)連接的動詞,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連接方法。

  ③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小結(jié):孩子們真會想辦法。剛才我們用訂、粘、穿、夾、綁等方式,幫助一些不能連接的物品連接在了一起。你們真是太棒啦!這些東西雖然自己不能連接,但通過了朋友的幫忙他們也能夠連接在一起。

  四、設置情景,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用連接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師:今天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能幫幫我嗎?

  問題一:手機沒電了

  問題二:如何晾衣服

  問題三:怎么樣過小河

  小結(jié):小朋友們都用了連接的辦法幫助老師解決了困難,謝謝大家哦。

  五、遷移經(jīng)驗

  1.知識遷移: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連接,讓我們來找一找活動室里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連接的?(如:電扇和墻是連接的,電話和電線連接、各種吊飾的連接等等)

  2.探索生活中的連接,了解連接給我們帶來方便與美觀

  師: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連接,看看它們連接在一起會怎么樣?觀看圖片(項鏈、門簾、柵欄、插頭與插座、水管與水龍頭、鋼筋連接、火車軌道等)

  小結(jié):小小的連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而且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師:除了我們活動室里,你在家里還有其他地方找到過哪些東西是連接的?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生活中的連接現(xiàn)象。

30、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小車》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近段時間本班有部分幼兒會帶一些小磁鐵到幼兒園來,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對這個特別感興趣,而且還能玩出很多花樣。并且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基本了解了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吹胶⒆觽儗Υ盆F這么感興趣,我想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磁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及感受磁鐵的兩極性。

  2、情感目標:了解磁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3、技能目標:善于用各種方法來玩耍磁鐵,并在玩耍小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磁的兩極性。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知磁鐵的特性并通過玩耍小車的過程感受磁的兩極性。

  教學難點:部分幼兒缺乏動手操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并感受磁的兩極性。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紙杯,里面裝有回形針,小鐵片,小塑料片,小紙片。

  2、每組幼兒一套磁力小車,每組4名幼兒,各有兩個。磁力小車的樣式是兩頭裝有磁鐵。

  3、每位幼兒一塊磁鐵。

  4、磁鐵應用的PPT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huán)節(jié):老師通過隔著一張白紙讓小鐵片跳舞的魔術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并引出主題磁鐵。

  2、 基本環(huán)節(jié):給幼兒分發(fā)紙杯和磁鐵,鼓勵幼兒玩耍,并在此過程中讓幼兒溫習已經(jīng)了解的磁鐵的特性。(.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在幼兒玩耍結(jié)束后,通過提問引導,讓幼兒自己說出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在幼兒興致正濃的時候,老師用擬人的手法告訴幼兒磁鐵先生為了表揚大家發(fā)現(xiàn)了它吸鐵的本領還想和小朋友再玩一個游戲,然后老師利用“魔法變變變”的方式把剛才的磁鐵變成已準備好的磁力小車,告訴幼兒磁鐵先生就藏在小車上。在發(fā)給幼兒玩耍之前給幼兒一個小任務,找到磁鐵先生藏到了哪里。

  先讓幼兒各自玩耍,并引導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小車的兩頭可以吸在一起,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磁鐵在小車的兩頭。

  接下來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項比賽,幼兒4人一組,共有8個磁力小車,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最快地連在一起。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之間可以相互吸引。第二次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一個推著一個跑得最遠。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之間還能相互排斥。

  游戲結(jié)束后,老師帶領幼兒一起總結(jié)剛才發(fā)現(xiàn)的磁鐵的小秘密,幼兒可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磁鐵的兩極性。

  3、 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幼兒自由玩耍小車,并可以和其他的幼兒自由組合玩耍,進一步感受玩耍小車的樂趣。并在玩耍結(jié)束后請幼兒為大家展示自己連接的各種各樣形式的小車。

  4、 延伸環(huán)節(jié):為幼兒播放講解磁鐵應用的PPT,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冰箱的門上,黑板上各種各樣的粘鉤,磁懸浮列車,指南針等都是利用了磁鐵。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缺少一些教學理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jié)經(jīng)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艑τ變喊l(fā)展的反思:本次活動基本上還是尊重了幼兒發(fā)展學習的規(guī)律,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并且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性,有充分的自由空間。在游戲過程中既有自我探索的部分,也有與小組協(xié)作的過程,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以及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

  ⑵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基本了解幼兒的已具有的關系磁鐵的經(jīng)驗水平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參與較少,主要以組織和引導幼兒為主,讓幼兒能有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個體差異的存在,調(diào)整活動時間,以及對不同的幼兒引導的方式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次活動主要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耍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教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但個別幼兒還不能完全地自主觀察與參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合理的引導,使幼兒都能達到各自的發(fā)展水平。

  4. 這節(jié)課在游戲活動設計上還可以更新穎,比如用一根細棍穿過兩個環(huán)形磁鐵,并讓這個兩個磁鐵想排斥,上面的磁鐵就懸浮在空中,這可以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磁鐵相互排斥,并簡單、初步感受這一特性在磁懸浮列車中的應用。

31、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蠟》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xiàn)象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2.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xiàn)象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激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活動難點:

  讓幼兒知道蠟燭燃燒時會發(fā)光、發(fā)熱,燃燒時需 要空氣中的氧氣。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6個、玻璃杯1個、火柴、打火機。蠟燭實物圖片、輕音樂、課前對幼兒進行的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xiàn)象。例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很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等。)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xiàn)燭火的樣子。

  二、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讓幼兒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掛燈籠的時候等。)

  三、通過游戲《蠟燭的熄滅》,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xiàn)象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jié)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這種方法。

  (1)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后,蠟燭會慢慢熄滅。

  (2)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自由發(fā)言)

  (3)罩上杯子后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杯子會發(fā)熱、發(fā)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5.教師小結(jié):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氣被拉住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活動延伸: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用棉簽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涂在畫上, 就會顯現(xiàn)出美麗的蠟染畫。

  活動反思:

  在組織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之前,我提前給孩子做了詳細的安全工作講解,因為擔心從來沒有接觸過火的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緊張、害怕,再有怕孩子會不小心燒著手。當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很投入,探索的積極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問題,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帶動下,我逐漸放開手,和孩子們一起來探索,效果很好。

32、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昆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發(fā)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要愛護益蟲。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8-29頁。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

  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總結(jié):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征。通過結(jié)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他們有什么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jié):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shù)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活動延伸:

  結(jié)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了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33、中班科學課教案《有趣的昆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發(fā)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系,知道要愛護益蟲。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別放于5-6個透明玻璃瓶內(nèi),用紗布封住瓶口。

  2.記錄表、記錄筆5-6套。

  3.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1)教師分別說出蟋蟀、螳螂的謎面,請幼兒猜猜是什么,猜對后出示裝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

  (2)請幼兒自由觀察蟋蟀、螳螂,滿足好奇心。

  2.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異同

  (1)教師交代觀察要求:4-5名幼兒分為一組,一起觀察蟋蟀和螳螂??匆豢此鼈兩砩隙奸L了什么?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請一位幼兒把大家的發(fā)現(xiàn)在記錄表里圈記出來。

  (2)幼兒分組進行自由觀察和交流。教師加入幼兒的觀察,一起交流發(fā)現(xiàn),解答幼兒的疑問,重點指導幼兒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比較兩只昆蟲的異同。

  (3)展示觀察記錄,分享觀察收獲。請幼兒根據(jù)觀察記錄,說一說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發(fā)現(xiàn)。教師對幼兒的介紹進行提升總結(jié),提出昆蟲的概念和特征。

  提問: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小結(jié):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習性

  小結(jié):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閱讀幼兒學習資源,拓展幼兒關于昆蟲的經(jīng)驗

活動延伸

  1.將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帶領幼兒飼養(yǎng)并繼續(xù)觀察,一段時間后帶領幼兒進行放生活動。

  2.結(jié)合有關昆蟲的視頻,或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螞蟻、蟋蟀等昆蟲,觀察它們的活動,了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知。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34、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有趣的昆蟲》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發(fā)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總結(jié):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征。通過結(jié)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他們有什么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jié):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shù)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四、活動延伸:

  結(jié)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了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35、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油和水》反思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出現(xiàn)的分離現(xiàn)象。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活動,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萌發(fā)對科學的興趣。

  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重點難點

  1、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懂得油和水的比重不同,能用正確的方式記錄下來;

  2、幼兒能正確地操作實驗,并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水、花生油、毛巾、攪棒、瓷碟子、抹布,白板筆、貼有黃藍兩種標記的透明杯子若干、

  2、實驗記錄單、記錄筆、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觀看魔術表演,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看哦!

  首先拿出了瓷碟子,老師用一支“神奇的筆”在碟子上作畫,老師邊作畫邊說(小小黑豆水中游,細長尾巴圓圓頭)幼兒猜出什么。教師繼續(xù)添畫兩到三個蝌蚪。畫好后往碟子中倒水,小蝌蚪從碟子中分離漂游起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小蝌蚪為什么會從水中漂游起來呢?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去揭秘吧!

  二、實驗操作。

  一、出示實驗材料和教具,幼兒大膽猜測。

  1、出示水和油,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猜測之后,從顏色和氣味中得出結(jié)論:

  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流動的液體。

  油是有色、有味、流動的液體。

  2、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這兩種流動的液體混合在一起后,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油在水的什么位置?教師出示教具,幼兒大膽猜測,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結(jié)果。

  油在水面上油在水的下面油在水的中間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實驗。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貼有藍色標記的杯中盛有水,貼有黃色標記的杯中盛有油)

  教師邊操作邊講要求:

  (1)、在貼有藍色標記的透明水杯中加入油。

  (2)、用小木棒使勁的攪拌,在停止后仔細觀察現(xiàn)象。

  (3)、如果不小心把油滴到操作盤上或不小心打翻操作材料,請用桌上的抹布擦干凈。

  2、幼兒自主操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通過操作后,發(fā)現(xiàn)油在水的上面)。

  3、教師小結(jié):通過操作后,我們發(fā)現(xiàn)把油加入水后,油在水的上面。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展示記錄結(jié)果。

  剛才我們是給水中加入油,這次我們又進行一次實驗,給油中加入水,攪拌后再仔細觀察油在水的什么位置?這次我們要用記錄單記錄下來。

  1、教幼兒認識實驗記錄單,講清記錄規(guī)則。

  (藍色代表是水,黃色代表油,實驗后仔細觀察,看油在水的什么位置,并在圖上用√標記出來。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指導。

  3、展示記錄結(jié)果并小結(jié)。

  教師小結(jié):因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輕,所以不論往油里倒水還是往水里倒油,油都是浮在水上面,水在油的下面。

  附實驗記錄單:

  4、揭密:這下小朋友知道了為什么老師畫的小蝌蚪會在水面上漂游起來。因為老師這支“神奇的筆”是白板筆。(白板筆中含有一種剝離劑,剝離劑是一些“油乎乎”的物質(zhì),這些“油乎乎”的剝離劑遇到水就會分離,油比水輕,所以小蝌蚪就會在水面上游起來了。)

  三、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用蠟筆和水粉顏料作一幅“油水分離”畫,并觀察其中的奇妙之處。

  2、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在做一做“油水分離”的實驗,鞏固已有經(jīng)驗。

  活動總結(jié)

  這節(jié)課孩子們表現(xiàn)太出色了,一個個通過自己的小手做了實驗,并從實驗中初步懂得了油和水分離的原理,科學探索是無限的,在以后的活動中,老師會帶著大家一起來探索科學的奧秘,大家可要繼續(xù)加油哦!

36、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空隙》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空隙。

  2、幼兒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yǎng)幼兒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了解空隙,會充分利用空隙節(jié)省空間;

  活動難點:

  利用空隙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準備: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記錄表,共20份;

  2、教師操作材料準備:幻燈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故事引題: 師生問好!

  小烏鴉想去看媽媽,它準備帶些什么,讓我們來看看?有核桃、有黑豆、還有一個瓶子,小烏鴉想用這個瓶子把糧食全部裝進去,你們猜,能裝的下嗎?你說能,那你想怎么裝?哦,你是這樣想的,你說不能,那你想怎樣裝?這么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種方法最好呢,那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是有個小小的要求哦,請小朋友先裝完了一樣糧食再裝另一樣,這里還有一張記錄紙,然后按順序記錄在記錄紙上。核桃用0…讓我們開始動手吧!

  二、基本部分

  1、理解空隙,實踐操作填補空隙,節(jié)省空間。

  (1)幼兒第一次操作,二樣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裝的?裝完沒有?沒有裝完,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全部裝進去呢?你裝完了嗎?呀,你全部裝進去了,你是怎樣裝的?

  --東西一樣多,可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卻還有糧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糧食都裝進去了呢?這里面可以是有好辦法的,讓我們來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來,我們的瓶子都已經(jīng)裝滿了,似乎再也裝不下東西了,但大家仔細看一看,瓶子里還有沒有空著的地方?找找看。這些空著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間的空隙,可以用什么來填補呢?

  --(圖片)我們來看看圖片,核桃的空隙大還是黑豆的空隙大?為什么?因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實小朋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裝糧食的秘密,剛才那個小朋友先裝了大的核桃,再裝小的黑豆就從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鉆過去,糧食就全裝進去了。

  2、物品分類教師:"我們一會還要用這些糧食做有趣的游戲呢,可是這些糧食都混在一起了,請小朋友動動手,動動腦,把食物按照標識進行分離開。然后回到座位上。"

  3、幼兒第二次操作:三樣物品(核桃、黑豆、小米)-- 小烏鴉看見小朋友那么能干,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點糧食給媽媽,現(xiàn)在有三種糧食了。想一想剛才裝糧食的秘密,請小朋友把發(fā)現(xiàn)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種糧食要全都裝進瓶子里去。還有一張記錄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實驗順序記錄哦!如果還差一點裝不下就請你們想想辦法,好,開始吧!

  --你裝進去了嗎?(追問:是怎么裝的?你為什么這樣裝?)小朋友動手動腦把所有的糧食都裝進去了,小烏鴉說謝謝,就裝起糧食飛走了。

  --小結(jié):小朋友發(fā)現(xiàn)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 先讓黑豆鉆過去,最后讓小米鉆過去填補小空隙,這樣就幫烏鴉把所有的糧食全裝進去了!

  4、遷移生活經(jīng)驗。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發(fā)現(xiàn)了物體與物體之間有空隙,還知道利用空隙來解決問題,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1) (圖片)這是冰箱,爸爸媽媽可聰明了,利用空隙有序的擺放食物,這樣裝進去了許多的東西。

  (2) (圖片)這是小班的小凳子。雖然這些凳子擺得很整齊,還是占了很大的地方。我們要在教室做游戲該怎么辦呢?

  (3)(圖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疊加起來擺放,就空出地方來玩了吧!

  結(jié)束部分游戲《超市大贏家》

  1、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填補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間,現(xiàn)在,我就要請小朋友來玩一個《超市大贏家》的競賽游戲。

  (1)小朋友看,在我們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組物品,每組里放的商品一樣多,里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軟的,小朋友分成四組,每組5人,游戲開始,小組長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來放在你這一組的箱子邊,最后小組成員們團結(jié)合作,共同把東西有序整齊的裝進箱子里,把蓋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組就是我們今天的《超市大贏家》!會玩嗎?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這個箱子可是裝不進那么多東西哦!有信心嗎?

  (3)恭喜(XXX)隊獲得的勝利,大家為他們喝彩吧。

  2、我們回教室給勝利隊發(fā)獎勵,其他隊再試一試,讓我們再來一次比賽吧!

  活動反思:

  “空隙”的概念對于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因此說比較適合大班幼兒,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反復的操作,使幼兒認識到,物體和物體之間的距離就是空隙,物體和物體之間都會有空隙,而且通過操作讓幼兒明白,幾個物體放在同一個容器中,物體越大,空隙越大,物體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體后放小的物體,就會節(jié)省空間,放的東西會更多的道理,然后,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這正和《指南》精神相吻合,即孩子的學習來源于生活,且要運用與生活。

  活動中,幼兒自始至終在操作,因此,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活動結(jié)束后,我在科學區(qū)投放了更加豐富的東西,讓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導孩子運用空隙的知識來收拾書包、盒裝的玩具、碗筷等等。

37、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小麥》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與其他農(nóng)作物制作的食物。

  3.體驗用肢體語言演繹小麥生長過程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了解小麥的各部分名稱。

  物質(zhì)準備

  課件;音樂;米飯、花卷、貼餅子、豆腐四種食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開火車》引入。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探索號”列車的列車長,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開往麥田,探索小麥的一生,你們愿意跟我一起去嗎?

  二、基本部分:

  (一)談話導入。

  教師:上周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觀察了咱們一起種植的小麥,發(fā)現(xiàn)在屋里種的和在外面種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小朋友們也說了很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那我們現(xiàn)在到達了麥田農(nóng)場,你們想看一看小麥是怎樣生長的嗎?

  (二)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看一看:播放視頻,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說一說: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小麥是怎樣生長的?經(jīng)過了哪些過程?

  3.演一演:肢體演繹《我是一粒小麥種》。

  (1)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xiàn)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

  (2)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過程。

  (三)了解小麥的用途。

  1.提問:農(nóng)民伯伯收下麥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帶領幼兒認識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四)能夠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師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飯、花卷、窩頭、豆腐四種食物,請幼兒猜一猜誰是由小麥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個幼兒將四種食物貼到對應的農(nóng)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旁。

  2.驗證: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區(qū)分這些食物(看、聞、摸、嘗)。

  3.游戲:農(nóng)民伯伯找小麥。

  (1)老師帶上頭飾當農(nóng)民伯伯,小朋友們自由選擇頭飾當饅頭、面條、餅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農(nóng)民伯伯說:“我辛勤勞作的小麥被制作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們都變樣了,哪些是我種植的小麥呀?”幼兒說:“我是xx,我是您種植的小麥?!?/p>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農(nóng)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種植的小麥。

  4.教師小結(jié):原來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農(nóng)作物制成的,小朋友們還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區(qū)分麥制品食物和其他農(nóng)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孫老師要考考你們,會讓你們說一說飯菜里有沒有今天學習的這四種農(nóng)作物。

  三、結(jié)束部分:

  (一)懂得愛惜糧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感受農(nóng)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留下任務。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也種下了小麥種子,通過你們的照顧已經(jīng)長得很高了,那接下來我們要一起驗證一下,小麥的的生長過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樣,我們把它的生長過程,各個時期的狀態(tài)記錄下來。等到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們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動結(jié)束。

  今天我們的探索旅程就到這里啦,“探索號”要返程了,請小朋友們跟好哦!

  活動總結(jié)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xiàn)力。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內(nèi)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nèi)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diào)整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38、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蝸?!贩此?/h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與習性。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么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采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征。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么,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游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背負著爬行。觀察大蝸牛馱著小蝸牛、小蝸牛馱著大蝸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diào)轉(zhuǎn)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么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么。

  四、養(yǎng)蝸牛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yǎng)蝸牛的條件。

  創(chuàng)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里飼養(yǎng)?為什么?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濕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chuàng)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jié)束活動。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jīng)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么時, 對于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9、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滾動》反思

  一、教學內(nèi)容

  了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有角的物體不可以滾動。

  二、教學目標

  1、幼兒了解物體的形體,知道哪些物體可以滾動;

  2、通過操作幼兒感受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3、激發(fā)幼兒樂于動手動腦的興趣;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難點:認識物體的形體,并可以流利地說出它的形體和特征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講授法.操作練習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總結(jié)歸納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啟發(fā)式教學

  六、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1、 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體育場今天有一場滾動比賽,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參賽選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報紙、八寶粥桶)

  2、學習新知識:

  (1)引導幼兒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為什么會滾動?

  (2)幼兒了解正方體、長方體、長方形為什么不可以滾動?

  小結(jié):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幼兒操作并作出判斷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體,幼兒來動手試一試它可不可以滾動,可以滾動的打√,不可以滾動的打×。

  (4)、歸納總結(jié):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布置作業(yè):家中尋寶

  我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滾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gòu)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40、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昆蟲運動會》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6、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7、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 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二) 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nèi),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床粫?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w。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三) 飼養(yǎng)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yǎng)。讓幼兒觀察它們?nèi)绾位顒?,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shù)爻R姷姆N類。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顒游乙岳ハx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小游戲?;顒又姓J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xié)調(diào)健康發(fā)展。

41、大班美術教案《有趣的蠶》反思

  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天氣漸漸轉(zhuǎn)暖,蠶寶寶們相繼破殼而出,一條條黑黑小小的蠶引來了孩子們的興趣和好奇心,每天總有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大聲叫喚自己的同伴,驚喜地轉(zhuǎn)告自己發(fā)現(xiàn)的秘密?!吨改稀分刑岢觯尯⒆觽儗W會關心小動物,在飼養(yǎng)動物的過程中,樹立他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由于蠶是一種便于飼養(yǎng)又可以觸摸的小動物,為此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養(yǎng)蠶計劃,以便使孩子們萌生飼養(yǎng)蠶的責任心。在幼兒擔負飼養(yǎng)蠶的過程中,他們和蠶建立起親密的關系,蠶如同他們生活中一個個親密朋友。于是我們便選擇蠶這容易獲得的資源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旨在有目的、有意識地引領孩子走進蠶的生活世界,使之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主角”。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及其外形特征,體驗生命的多樣性。

  2、喜歡蠶,樂意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蠶的生活習性。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材料準備:

  1、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范例作品

  2、準備能表現(xiàn)蠶寶寶的各種物品如:繪畫工具、彩泥、餐巾紙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 和幼兒談談蠶寶寶的生活,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作的欲望

  2、師:蠶寶寶從小到大會變成各種樣子,真有趣,我們今天來做做蠶寶寶,好嗎?

  探討交流:用什么方法做蠶寶寶好呢?

  在幼兒自由討論的基礎上,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想法。師適當提出質(zhì)疑,和幼兒一起商量解決活動前的有關事項,如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3、教師介紹準備的材料,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活動情況,對于好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和表揚。

  4、請幼兒欣賞好的表現(xiàn)方法。

  活動反思:

  雖然沒有看到蠶寶寶變成飛蛾。但喂養(yǎng)蠶寶寶的過程卻是難忘和快樂的。在活動中,每一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愛心去對待這幾只蠶寶寶,每個小朋友都去觀察、探索蠶寶寶成長的過程了,在最后的過程中,老師讓孩子帶著成功的喜悅而結(jié)束人生第一次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遺憾。

42、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轉(zhuǎn)動》反思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現(xiàn)實生活中轉(zhuǎn)動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如電扇的轉(zhuǎn)動、陀螺的轉(zhuǎn)動、風車的轉(zhuǎn)動、旋轉(zhuǎn)木馬……這些現(xiàn)象在成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了,然而卻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孩子,轉(zhuǎn)動的奧秘讓孩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大班《有趣的轉(zhuǎn)動》這一科學探索活動,可以讓幼兒通過操作、感知去發(fā)現(xiàn)探索物體的轉(zhuǎn)動,體驗轉(zhuǎn)動的樂趣,學習掌握觀察、操作等科學方法,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

  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轉(zhuǎn)動現(xiàn)象,了解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zhuǎn)動起來,體驗轉(zhuǎn)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轉(zhuǎn)動現(xiàn)象,了解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難點:嘗試探索使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zhuǎn)動起來。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讓幼兒觀察會轉(zhuǎn)動的東西。

  2.物質(zhì)準備:

  (1)第一次操作材料: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可轉(zhuǎn)動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樣式的陀螺、玩具小汽車、傘、輪子、風車、呼啦圈等。

  (2)第二次操作材料:塑料齒輪玩具、勺子、空瓶子、盛水的杯子、繩子、筷子、小碗、牙簽、橡皮泥、雪花片、木片、蓋子、紙板、牛奶罐等。

  (3)輕快的音樂;多媒體課件(各種轉(zhuǎn)動的機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邀請幼兒玩“咪咪轉(zhuǎn)”游戲.

  “我知道小朋友們最愛玩游戲了,我們來玩“咪咪轉(zhuǎn)”的游戲吧”,咪咪轉(zhuǎn)、咪咪轉(zhuǎn),大風來了快快站。 (幼兒伴隨著音樂轉(zhuǎn)動身體的各個部分,體驗、 感受、理解“轉(zhuǎn)動”。)

  (二)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的生活中能轉(zhuǎn)動的物品。

  提問:小朋友們,你發(fā)現(xiàn)生活什么東西能轉(zhuǎn)動?它是怎么轉(zhuǎn)動的?你能用身體動作來模仿一下物體轉(zhuǎn)動的樣子嗎?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材料,一會你來試試哪些東西也能轉(zhuǎn)動,它是怎么轉(zhuǎn)動的?

  (三)幼兒操作探索

  1.讓容易轉(zhuǎn)動的物體轉(zhuǎn)動起來。

  出示準備好的可轉(zhuǎn)動的操作材料,幼兒通過觀察,自由選擇,親手操作,親自探索和感知轉(zhuǎn)動時的有趣現(xiàn)象。

  (1)請幼兒觀察老師提供的風車、呼啦圈、光盤、陀螺、勺子等材料,猜猜看,哪些東西能轉(zhuǎn)動,哪些不能轉(zhuǎn)動。

  (2)引導每個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想辦法讓它轉(zhuǎn)起來。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可啟發(fā)提問:你玩的是什么?怎樣讓它轉(zhuǎn)動起來的?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還可啟發(fā)幼兒再試試其它材料,等等,來引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交流。

  (3)交流與分享: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zhuǎn)動起來的方法。

  教師小結(jié):所有轉(zhuǎn)動的物體都有一個很大的秘密,它們都是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運動,

  物體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運動,就是轉(zhuǎn)動。

  2.第二次探索,想辦法讓“不能自己轉(zhuǎn)”的材料轉(zhuǎn)動起來。

  (1)提問:剛才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zhuǎn)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它也轉(zhuǎn)動起來,請幼兒大膽猜想討論。

  (2)鼓勵幼兒想辦法讓看似不能轉(zhuǎn)動的東西轉(zhuǎn)起來。

  如用勺子攪動杯子里的水,水會轉(zhuǎn)動;把筷子伸進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轉(zhuǎn)動等。鼓勵幼兒合作分工,充分運用交流討論法,嘗試探索使用多種方式或組合使材料轉(zhuǎn)動起來。

  交流與分享: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zhuǎn)動起來的方法。

  小結(jié):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想出一些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zhuǎn)動的東西轉(zhuǎn)動起來。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轉(zhuǎn)動的運用,感受現(xiàn)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zhuǎn)動?轉(zhuǎn)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呢?

  (1)幼兒交流、講述。

  如風扇轉(zhuǎn)動能使人涼快,洗衣機轉(zhuǎn)動能洗干凈衣服,車輪的轉(zhuǎn)動能讓車跑起來等。

  (2)觀看課件,感知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引導幼兒觀看機器轉(zhuǎn)動,飛機螺旋槳轉(zhuǎn)動,旋轉(zhuǎn)木馬等畫面讓幼兒觀察并說出:這是什么東西在轉(zhuǎn)動,猜猜它有什么作用?

  小結(jié):轉(zhuǎn)動在我們?nèi)粘I钪须S處可見,人們還利用轉(zhuǎn)動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東西轉(zhuǎn)動的用處可真大。

  (五)、結(jié)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們的活動室外面有好多可以轉(zhuǎn)動的玩具,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

  (六)、活動延伸:

  可以將以上材料繼續(xù)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繼續(xù)進行有關轉(zhuǎn)動的探索。

  活動總結(jié)

  本活動通過幼兒的操作,由淺入深,由“讓容易轉(zhuǎn)動的物體轉(zhuǎn)動起來到想辦法讓“不能自己轉(zhuǎn)”的材料轉(zhuǎn)動起來”。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得出有轉(zhuǎn)動的物體都有一個很大的秘密,它們都是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運動,不能轉(zhuǎn)動送的物體可以借助外力轉(zhuǎn)動的原理。

43、大班科學教案《你喜歡什么昆蟲》反思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了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并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么?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征及習性.

  (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么?(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為什么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吹轿米印⑸n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等等。)

  活動反思:

  有愛心的小安妮因為喜歡昆蟲,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蟲和蛻下的皮,給昆蟲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在夢中,自己都變成昆蟲,感受當昆蟲的樂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昆蟲的喜愛。為了讓孩子了解昆蟲,課前讓孩子們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來。

  1、注意學法的指導。緊扣 “愛”字,突出重點。在課堂上,以“愛”字貫穿全篇課文,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突出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教育,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課文的2——5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在第二課時教學3——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圍繞課后問題“安妮很喜歡昆蟲,她是怎樣做的?”展開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勾畫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寫安妮怎樣做的句子;然后,具體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樣喜歡收集昆蟲的;最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后面的內(nèi)容。

  2、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指導寫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體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能夠進行仿寫,通過檢查可以證實大部分孩子學會這一寫法。課文的2——5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整篇文章都是圍繞我喜歡昆蟲來寫,但每個自然段寫一個方面。

44、大班科學教案《昆蟲大聚會》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秋天來了,我?guī)ьI孩子們觀察秋天的田野,天空。為美術課《秋天的大地》做準備。誰知道在觀察的過程中不知那個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只蛐蛐!整個班的孩子們立刻炸了鍋似的興奮。我一看他們對昆蟲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就決定開展一次活動引導孩子探索昆蟲世界的秘密,讓幼兒認識昆蟲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蟲和人們的關系。讓孩子們更直接地了解自然,親近自然,培養(yǎng)孩子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音像和圖片的展示和與同伴的分享交流讓孩子了解昆蟲基本特征。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蟲,體驗制作的快樂。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7、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了解昆蟲基本特征,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難點:分辨益蟲、害蟲。

  活動準備

  昆蟲圖片(電子圖片若干,紙質(zhì)小圖片若干)、視頻、制作瓢蟲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語活動引出主題。

  1、教師念謎語:

  小小蟲,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傳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愛勞動。(蜜蜂)

  一對翅膀薄又明,兩只眼睛亮晶晶,飛低飛高報陰晴,飛來飛去捉害蟲。(蜻蜓)

  師:小朋友,你們還知道知道那些昆蟲嗎?請你說一說。

  2、師:原來小朋友已經(jīng)知道這些昆蟲。那么,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更多的秘密嗎?

  二、觀看昆蟲圖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昆蟲家族隊伍龐大,全世界有1000萬種,其中900萬種還未被人類所認知,昆蟲世界可神奇了。老師知道同學們愛看小動物,今天特意給你們帶來一些圖片,請大家欣賞。

  1、(1)、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

  (2)、它們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數(shù)一數(shù)有幾隊翅膀?有幾對腳?)

  (3)、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們共同的名稱叫什么?教師隨機畫出昆蟲特征圖

  (4)、還知道哪些昆蟲?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師小結(jié):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cè)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蟲(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如蚊子。)

  2、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

  (幼兒介紹哪一種,就請他拿出這種昆蟲的圖片。)

  三、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師: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叫做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昆蟲叫做害蟲。板書

  2、師: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1)害蟲的危害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危害人體與其它動物,傳染疾病,例如蚊、臭蟲、蠅、螞蟻、蟑螂、螞蝗、血吸蟲等;另一類危害莊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蟲、蚜蟲、螻蛄、蘋果鉆心蟲、稻螟蟲、松毛蟲等。視頻《蒼蠅的危害》

  (2)益蟲有多種:有的益蟲可以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蠶、柞蠶等;有的益蟲可以幫助人類消滅害蟲,例如蜻蜓、七星瓢蟲、金小蜂等。

  3、出示圖片。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昆蟲嗎?他們是益蟲還是害蟲呢?

  幼兒分類

  四、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師: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小結(jié):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使害蟲無法生存等。

  五、活動延伸《制作瓢蟲》

  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制作瓢蟲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只美麗的瓢蟲吧。(教師巡回指導)

  教學反思

  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態(tài)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興趣。孩子在課堂上看見書本上和我提供的各類昆蟲作品,每個人都非常開心。這節(jié)課我先通過謎語激發(fā)孩子興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來。接著讓孩子們通過看形態(tài)各異的蟲子圖片而喜愛上漂亮的蟲子,了解到昆蟲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結(jié)合生活實際和自己的認知水平對常見的昆蟲進行益蟲和害蟲的分辨,讓大家去愛護和保護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過制作各種瓢蟲感受制作的快樂!

  在構(gòu)思這堂課的內(nèi)容過程中,導入部分感覺比較難,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這個問題一直困饒著我。本想找個昆蟲方面的動畫片段,通過欣賞導入到新課中。結(jié)果這樣理想的動畫片沒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說說自己熟悉的昆蟲,顯得有些簡單。于是我就通過謎語的形式導入了新課,效果還不錯!

  昆蟲是孩子們在大自然最常見的生物。孩子對昆蟲的種類,形態(tài)也都較為熟悉。對孩子來說熟悉的事物相對容易表現(xiàn),因此課堂上的氣氛一直是活躍的,孩子舉手也很積極,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體,能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氛圍、關愛、激勵、寬容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能保持高漲的熱情,積極的參與活動,他們了解了大量的昆蟲的相關知識,他們始終保持著極大的參與熱情。

  但是在進行第二部分教學時,我是一張一張的播放昆蟲圖片。這樣孩子們不是很容易能發(fā)現(xiàn)這些昆蟲的基本特征!聽課老師建議我先一張張播放然后把這些圖片匯總成一張大圖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聽課老師的意見讓我發(fā)現(xiàn)我在設計這一部分時還不夠細致和認真。如果再次上這堂課,我一定要重新設計所展示的圖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過《昆蟲大聚會》一課的教學,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種游戲、猜謎語、看視頻等方式方法,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習,從而,更高的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我們在教學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從而,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孩子的熱情和積極性。讓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吧!

45、大班科學教案《空氣的力量》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xiàn)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盤上的?

  2、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么感覺?怎樣輕松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nèi)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松開手,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么?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后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jié)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并知道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中主要通過多次實驗,探索利用小紙片使杯子里的水倒過來而不流出來的方法,來感知空氣的壓力。環(huán)節(jié)中粘鉤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fā)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46、幼兒園大班語文教案《有趣的漢字》反思

  內(nèi)容:談話:有趣的漢字 (大班)

  設計思路: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jīng)有了興趣,經(jīng)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以次為驕傲。進入大班后,一天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漢字是怎么來的?”我接住這個球后,就把這個拋給全班孩子。這一下有個別孩子回家詢問,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及時給了孩子,還拿出“”、“ ”,這兩個象形字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蔓延,并產(chǎn)生了這個主題活動。

  目的:

  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

  2、激發(fā)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準備:漢字(現(xiàn)代、象形字)若干

  過程:

  一 、導入語,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

  師:最近,我們小朋友對字寶寶特別感興趣,收集了許多字寶寶,張老師把你們的字寶寶集合在一起,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 、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1 .誰愿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

  (在幼兒說的過程中,老師隨機引導,鼓勵幼兒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2. 師:你們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三 、設疑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字寶寶有個秘密?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討論)

  四 、延伸活動

  根據(jù)幼兒的熱點繼續(xù)對文字進行探究。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并為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體現(xiàn)出“活動化的共同學習”這一特點。這次活動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收集了大量有關漢字起源的圖片,整理出幼兒易于接受的漢字特點,采用幻燈片播放的方法進行活動的前期認識、講解及交流討論,使幼兒在觀看、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對活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顒又薪處熯€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個別交流和自由交談的機會,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得到發(fā)展。

  不足之處:

  活動前期忽視引導幼兒主動收集活動資料,對于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得還不夠。在活動中對個別幼兒的關注也有所欠缺,討論時應給予幼兒更大的自主空間,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擺出字時,應該提供正確答案的字卡,讓幼兒有對比,幼兒對漢字的理解會更強。

47、幼教大班語文教案《有趣的木》反思

  語言:有趣的“木”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jù)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邊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換漢字的活動,產(chǎn)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5、理解故事內(nèi)容,豐富相關詞匯。

  6、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jù)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7、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一段木頭,漢字卡片“木、林、森”。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段木頭,引導幼兒嘗試探索漢字“木”。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這是什么?(木頭)

  2、在黑板上寫漢字“木”,啟發(fā)幼兒認一認,讀一讀漢字。

  3、我們知道“”旁的漢字與手有關,“口”字旁的漢字與“口”有關,那么“木”字旁的漢字與什么有關呢?

  二、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認識漢字:木、樹、林、森。

  1、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猜一猜,讀一讀漢字:木、樹、林、森。

  2、

  重點觀察木、林、森,說說它們是由幾個木組成的。使幼兒知道:“樹”是由一個“木”組成的;林是由兩個“木”組成的,森是由三個“木”組成的。

  三、看圖閱讀漢字:床、桌、椅、柜、棋、欄桿,找出共同之處,了解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

  1、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物品?認一認,讀一讀旁邊的漢字。

  2、找一找,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想一想,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運用已有經(jīng)驗,擴展想象,感知各種“木”字旁的漢字。

  1、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2、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木”在漢字的什么地方?帶領幼兒用一句簡單的話說一說:什么漢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戲活動:木、林、森。

  1、啟發(fā)幼兒用身體逐一表示漢字“木、林、森”,教師觀察幼兒用身體擺出的動作,選擇個別好的動作幼兒示范表演。

  2、游戲開始,教師出示漢字卡片(木、林、森),讓幼兒看漢字做動作,拼出相應的漢字??刹捎寐牻處熤噶钸M行快速組合拼字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對閱讀漢字的興趣。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置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后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fā)散的思維,只是局限在了我現(xiàn)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于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于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48、大班語文教案《有趣的木》反思

  語言:有趣的“木”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jù)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邊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換漢字的活動,產(chǎn)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nèi)容。

  5、理解故事內(nèi)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一段木頭,漢字卡片“木、林、森”。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段木頭,引導幼兒嘗試探索漢字“木”。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這是什么?(木頭)

  2、在黑板上寫漢字“木”,啟發(fā)幼兒認一認,讀一讀漢字。

  3、我們知道“”旁的漢字與手有關,“口”字旁的漢字與“口”有關,那么“木”字旁的漢字與什么有關呢?

  二、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認識漢字:木、樹、林、森。

  1、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猜一猜,讀一讀漢字:木、樹、林、森。

  2、

  重點觀察木、林、森,說說它們是由幾個木組成的。使幼兒知道:“樹”是由一個“木”組成的;林是由兩個“木”組成的,森是由三個“木”組成的。

  三、看圖閱讀漢字:床、桌、椅、柜、棋、欄桿,找出共同之處,了解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

  1、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物品?認一認,讀一讀旁邊的漢字。

  2、找一找,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想一想,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運用已有經(jīng)驗,擴展想象,感知各種“木”字旁的漢字。

  1、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2、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木”在漢字的什么地方?帶領幼兒用一句簡單的話說一說:什么漢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戲活動:木、林、森。

  1、啟發(fā)幼兒用身體逐一表示漢字“木、林、森”,教師觀察幼兒用身體擺出的動作,選擇個別好的動作幼兒示范表演。

  2、游戲開始,教師出示漢字卡片(木、林、森),讓幼兒看漢字做動作,拼出相應的漢字??刹捎寐牻處熤噶钸M行快速組合拼字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對閱讀漢字的興趣。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置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后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fā)散的思維,只是局限在了我現(xiàn)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于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于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49、幼兒園大班語文教案《有趣的噴畫》反思

  活動名稱:有趣的影子(噴畫)

  活動目標:

  1、學習噴畫的技能,體驗噴畫方法再現(xiàn)物體形象的樂趣。

  2、養(yǎng)成干凈整潔的習慣。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利用光線做影子游戲。

  2、1—4種調(diào)好的顏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塊紗布;擦手布。

  活動過程:

  a)出示噴畫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兒的學畫興趣。

  老師:畫上是什么動物?畫的前面沒有光也沒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會到紙上呢?

  b)學習噴畫的方法。

  i.

  先將圖畫紙鋪平,再把自己喜歡的物形卡片放在紙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紗窗上來回刷),將顏色噴在紙上,這樣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為噴不到顏色而不變色,噴完后過一會將物形卡片輕輕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

  為了使畫面更漂亮,可以噴2或3種顏色:噴完一種顏色后,必須等晾干才能噴另一種顏色。

  c)提出要求,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d)請幼兒欣賞作品,說一說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引導幼兒從圖案排列美觀、色彩搭配好、噴色均勻等方面進行欣賞評價)

  教學反思:

  有了第一課時的經(jīng)驗積累,幼兒在完成噴畫作品的過程中,能輕松自如的運用噴壺進行噴畫,同時,新的噴畫工具(牙刷)的加入,新技法的挑戰(zhàn),又讓孩子們完成作品的興趣更加濃烈,熱情高漲。從單一模具的使用到模具與玩具的組合使用,再到幾何圖形的拼接組合使用,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在噴畫的技巧上得到了自主發(fā)揮。

  新穎的組織方式、可供幼兒自由選擇組合使用的多種工具,將全場氣氛帶入高潮,配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新添加的用廣告紙制作模具的環(huán)節(jié)充分調(diào)動了全體幼兒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倍感欣喜。

  此外,在活動中,有個別幼兒對顏色非常好奇,將兩個顏色混合在一起,因此,可在下一課時可嘗試在調(diào)色杯中混色以及在紙上噴畫混色。

50、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有趣的葉子》反思

  設計意圖:

  上個星期三,幼兒園組織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時候,小朋友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桔子上帶了幾片葉子,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這幾片葉子吸引住了,還不斷地從地上拾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玩得不亦樂乎,在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葉子的時候,我不禁想到,這不正與我的網(wǎng)絡主題“我愛大自然”相符嗎。在正常的思維下,如果講到大自然,我們通常會先講自然中的植物,從植物出發(fā),再到樹木,最后講到樹木的根莖葉,經(jīng)過這次孩子們秋游,拾落葉的舉動,何不換種方式,從最小的知識開始,再到大的環(huán)節(jié)。對此,我生成了這次的綜合活動:有趣的葉子。想通過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景物,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幼兒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活動目地:

  1、 幼兒熱愛自然,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 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樹葉,了解樹葉的大小、形態(tài)和顏色。豐富幼兒對樹葉的知識:葉柄、葉脈、樹葉的正反面。

  3、 能大膽進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 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6、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活動準備:

  戶外有落葉木場地;彩色顏料、毛筆、漿糊等繪畫用具;示范畫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拾落葉。

  帶幼兒到戶外場地,談話導入,讓幼兒自由撿拾地上的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幼兒自由探討,發(fā)現(xiàn)樹葉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顏色。

  1、形態(tài)各異 (大小、長短、圓扁以及帶鋸齒"")

  2、顏色不同 (包括楓葉、綠葉、落葉)

  3、樹葉的組成 (葉柄、葉脈、葉子的正反面)

  三、將自己收集到的葉子進行拓印畫。

  1、 出示范例,講解示范。

  用毛筆蘸上顏色,涂在葉子上,涂好后將葉放在紙上面用手輕輕一按,有顏色的葉子就印在紙上了。;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師網(wǎng)'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葉子,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畫面。

  2、 幼兒動手印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印得多,印得好,印過的葉子應放會盒子里。提醒幼兒顏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滿,換顏色時應把毛筆洗干凈,再涂其他顏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潔。

  3、 展示幼兒作品,對保持整潔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延伸:

  葉子的用處 (茶葉、菜葉如果幼兒感興趣,還可簡單提一下光合作用)

  活動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孩子們秋游吃桔子發(fā)現(xiàn)葉子而引發(fā)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對此活動也很感興趣,表現(xiàn)得非常活躍。也是從今天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還遠遠不止是老師所想到的這些,而是更多、更加廣泛。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利用自然場地,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葉。孩子們從課堂中來到大自然,與自然融于一體,更容易引起幼兒興趣。部分孩子其實在與同伴交流時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葉子的很多常識,如:孩子們發(fā)現(xiàn)葉子里有骨頭,其實也就是葉脛。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拾的同時就發(fā)現(xiàn)了很多樹葉的秘密,這時候老師則是作一個傾聽者,一個引導者。在這個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興趣已經(jīng)超出了老師的預想。如:程丹丹小朋友,她拿著一大把葉子的葉柄,葉子散開得很像一朵花,她還將這地花作禮物送給我"" 氣氛非?;钴S。

  第三個個環(huán)節(jié),我班是第一次制作拓印畫,孩子們都覺得稀奇有趣,每個孩子都拿著自己撿回的葉子躍躍欲試,使得整個活動又進入了另一個別開生面的高潮。

  整個活動,為了讓孩子們對這整個活動有新鮮感,我之前并沒有做任何鋪墊,再加上這次活動的場地太廣,導致場面有點亂,不過幸好到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時孩子們都已經(jīng)能夠安靜地作畫。

  本來我的設想當中,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里,當孩子們印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葉子的正面印畫出來的是一個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卻是有葉脛紋路的漂亮圖案,不過因為孩子興趣太高,當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特征,而我也并不想做牽著孩子們鼻子走的老師,因此,葉子的組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被老師有意地忽視。

  最后,說說我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及解決方法吧。我認為,這次活動,我的選材比較新穎,設計較大膽,能利用園內(nèi)場地,從教室教學轉(zhuǎn)而到大自然中教學,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新突破。在教學中,善于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在課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孩子們做學習的主人,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但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活動準備倉促,不夠充分。其次、場地中由于怕孩子亂,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時間較短,這時可以讓孩子們坐下來慢慢仔細觀察更好,這樣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能夠集中。最后、不注重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使得孩子作畫時雖然非常有興趣但作業(yè)情況只有一部分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都能增長一定經(jīng)驗,會發(fā)現(xiàn)自己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并使之作為日后的借鑒,也對自己是一個促進。教育不斷在更新發(fā)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jié)經(jīng)驗,我才能更好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使之改進,從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