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二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描寫一個7歲的孩子曹沖,想出了比官員更好多的稱象方法,從而稱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見曹沖是一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聰明又自信的孩子。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的。
第1自然段講曹操帶領(lǐng)兒子和官員去看人家送給他的一頭大象。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人物和大象的來歷。
第2自然段講大象又高又大,官員們在議論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講官員們向曹操建議稱象的辦法:一是造一桿大秤來稱;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塊一塊地用秤稱。曹操聽了直搖頭。
第4自然段講曹沖提出稱象的辦法。這段是本課的重點。曹沖的辦法分為四個步驟進行:
(1)趕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處畫線;
(2)把大象趕下船,往船上裝石頭,裝到畫線處為止;
(3)稱船上的石頭;
(4)把石頭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第5自然段講用曹沖的方法,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2、一年級第九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級第九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充滿童趣、表現(xiàn)童真的兒童詩。它以兒童為主體接受對象,適合兒童欣賞、吟誦,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審美特點。本課教學設(shè)計就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借助情境,引導學生體會小主人公遠足前無比激動、無限期待的心情,從而能夠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充分體現(xiàn)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識字規(guī)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個小節(jié)。
第1小節(jié):寫了小朋友遠足前一天激動得睡不著覺,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
第2小節(jié):寫了小朋友睡不著,期待看到潔白柔軟的云朵。
第3小節(jié):寫了小朋友睡不著,希望天趕快亮。
3、一年級第8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級第8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內(nèi)容: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了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第2自然段:寫了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要到哪里去。
第3自然段:寫了小雨點兒的回答。
第4自然段:寫了大雨點兒的回答。
第5自然段:寫了雨點兒落下的地方發(fā)生的變化。
4、一年級第7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級第7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內(nèi)容:
本文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兒童詩。作者用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麗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擬人化,并把它們生動準確地想象成逗號、句號和省略號,讓我們更直觀地認識了這些標點符號。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了下雨了,青蛙要寫詩。
第2自然段:寫了小蝌蚪要當小逗號。
第3自然段:寫了水泡泡要當小句號。
第4自然段:寫了一串水珠要當省略號。
第5自然段:寫了青蛙寫成了詩。
5、一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課文主題:
本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xiàn)四季的特征,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文分段:
全詩共4個小節(jié)。
第1小節(jié):寫了草芽說自己是春天。
第2小節(jié):寫了荷葉說自己是夏天。
第3小節(jié):寫了谷穗說自己是秋天。
第4小節(jié):寫了雪人說自己是冬天。
6、一年級第三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級第三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課文主題:
本課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xiàn)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
譯文:
江南水鄉(xiāng)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7、二年級第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級第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本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yōu)榱藞允鼐畬礁锩鶕?jù)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于細微處見精神,語言簡潔平實,娓娓道來,既展現(xiàn)了一位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形象,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guān)心、敬愛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交代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背景。
第2段:寫為了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儲備足夠的糧食,紅軍戰(zhàn)士們爭著到寧岡的茅坪去挑糧。
第3段:寫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戰(zhàn)士們心疼他,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了,他卻又找來一根并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第4段:寫戰(zhàn)士們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8、二年級第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級第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女孩露西給爸爸寫信的事。露西前后寫了兩次,第一次信的內(nèi)容很傷感;第二次在媽媽的感染下,露西在信里告訴爸爸,她們在家生活得很好。兩封信都表達了露西對爸爸滿滿的愛意和濃濃的思念。
課文分段
全文共14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露西想給爸爸寫一封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5段):第一次寫信,露西給爸爸報告了家里的壞消息后覺得自己寫得不好,將信揉成一團。
第三部分(第614段):在媽媽的提醒下,露西重新寫信,她給爸爸報告了家里的好消息,并抒發(fā)了對爸爸的思念之情。
9、二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課文主題
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吻講述了媽媽午睡時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媽媽睡夢中媽媽的美麗、溫柔和勞累,讓我們感受到了母子之間的愛:孩子愛媽媽,是通過孩子對媽媽的直接觀察來表現(xiàn)的;媽媽愛孩子,是通過孩子觀察時的想象來反映的。
課文分段
全文共4段。
第1段:寫媽媽哄我午睡,自己卻先睡著了。
第2段: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
第3段:睡夢中的媽媽好溫柔。
第4段:睡夢中的媽媽好累。
10、三年級第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級第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金色的草地》課文意境優(yōu)美,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不僅為我們再現(xiàn)了俄羅斯鄉(xiāng)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麗,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而且還向孩子們滲透了觀察、了解自然的意識和方法。
段落大綱:
全文共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當蒲公英盛開時,窗前的草地上變成了金色。
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
第三自然段:我發(fā)現(xiàn)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寫我對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11、三年級第十五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級第十五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搭船的鳥》是第一篇精讀課。本單元以留心觀察為主題,力圖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本課課文描寫我旅途中的觀察所得,既觀察到了旅途的雨聲,又觀察到翠鳥的外形、動作之美。本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表現(xiàn)翠鳥的外形之美,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觀察的妙處。
段落大綱:
全文共5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我和母親乘船到外祖父家去。
第二自然段:寫小鳥的外形特點。
第三自然段:寫我對小鳥的好奇。
第四自然段:小鳥的捕魚過程。
第五自然段:母親告訴我這是翠鳥。
12、三年級第12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級第12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內(nèi)容: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它以合理的豐富想象,講述了一間老屋與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之間的故事。每當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現(xiàn),請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幫助他們,老屋一一答應(yīng)了他們的請求,一直沒有倒下。故事塑造了一個慈祥的、樂于助人的老屋形象。
段落大綱:
全文共1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老屋已經(jīng)活了一百多歲,很久很久沒人住了,認為自己該倒下了。
第二部分(36):小貓請求老屋一個晚上后再倒下,老屋又堅持了一個晚上。
第三部分(710):老母雞請求老屋再過二十一天,讓它孵出小雞后在倒下,老屋答應(yīng)了它的請求。
第四部分(1117):小蜘蛛需要在老屋里織網(wǎng),老屋同意了,后來老屋一直聽小蜘蛛講故事,至今也沒有倒下。
13、三年級第八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級第八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課文主題
本課敘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
課文分段
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風雪中,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賣火柴,她一根也沒賣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種幻象。
第三段(10-11):寫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慘地凍死在街頭。
14、四年級第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級第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gòu)思,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打獵歸來途中,我的獵狗發(fā)現(xiàn)了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寫獵狗想傷害小麻雀,老麻雀飛落下來保護小麻雀,嚇退了獵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喚回獵狗,小麻雀得救了。
15、四年級第12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級第12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內(nèi)容:
課文通過描寫盤古開天辟地及創(chuàng)造萬物,贊頌了盤古不怕犧牲、敢于創(chuàng)造、無私奉獻的品格。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有個叫盤古的巨人沉睡在混沌一片的天地里。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盤古開天辟地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寫盤古用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世界。
16、五年級第14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14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內(nèi)容:
本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英法聯(lián)軍肆意踐踏、毀滅的經(jīng)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和對英法聯(lián)軍野蠻行徑的無比痛恨,激發(fā)了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的總體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貴,再現(xiàn)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被英法聯(lián)軍搶、砸、燒以至毀滅的經(jīng)過。
17、五年級第13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13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內(nèi)容:
文章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用對仗的語言論述了中國少年責任重大,以及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的前途無量,飽含著作者振興中華的迫切愿望,洋溢著熱愛祖國的激越之情,表現(xiàn)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強調(diào)了少年責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過大量的比喻,寫出了少年中國的前途無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進一步贊美和祝愿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
18、五年級第十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十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課文主題:
文章敘述了牛郎從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織女在天宮沒有自由和歡樂的生活,以及他們在老牛的幫助下結(jié)成夫妻的故事,表現(xiàn)了牛郎和織女善良、誠實、勤勞的品格,反映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 : 概括介紹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3-8):講述了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部分(9-21)到課文結(jié)尾,講述了牛郎得到老牛相助,與織女相識的經(jīng)過。
19、一年級第十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級第十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會寫全回2個字。2.結(jié)合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和生活情景,理解、運用爬呀,爬呀已經(jīng)等詞語。3.借助圖畫、生活經(jīng)驗,讀懂課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4個部分。
第1部分:寫了春天,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到樹林里去玩。
第2部分:寫了小蝸牛爬回來已經(jīng)是夏天了,媽媽又讓它去摘幾顆草莓回來。
第3部分:寫了小蝸牛爬回來已經(jīng)是秋天了,媽媽又讓它去采幾個蘑菇回來。
第4部分:寫了小蝸牛爬回來已經(jīng)是冬天了,媽媽讓它待在家里過冬。
20、五年級第五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五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認識瑜、忌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3個字,會寫妒忌、軍事等15個詞語。2.默讀課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4.試著閱讀名著《三國演義》。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諸葛亮,設(shè)計陷害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任務(wù)并立下軍令狀。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寫諸葛亮借箭前的準備工作。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寫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寫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本課是精讀課文,要求學生掌握的內(nèi)容比較多。首先,在情節(jié)的理解上,講解詳細有層次,學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內(nèi)容;其次,在人物特點的分析中,通過抓住重點語句去體會;最后,安排學生討論、總結(jié)人物特點,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1、五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認識葬、腮等8個生字。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表達了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3.理解課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能說出對題目的理解。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開放想到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憶關(guān)于外祖父的幾件事,表現(xiàn)了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寫我?guī)ё吡送庾娓妇鞈僮鎳某嘧有摹?/p>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采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找出關(guān)于外祖父的幾件事,進一步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同時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時間有限,沒有時間讓學生讀文中的一些重點段落,這仍需進一步改進。
22、五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認識芝、遂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呵。2.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詞句試著猜一猜。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講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fā)現(xiàn)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教學時,以各種形式的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然后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討論探究;接著再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遺憾的是沒有為學生拓展《西游記》中的其他內(nèi)容。
23、五年級第二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二十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憶讀書》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學講述有關(guān)讀書的問題。通常在這一類的文章中我們看到的多是理論性的說教。如:讀書會給我們帶來的各方面的好處等等,讓同學讀來索然無味,自然也就無法激發(fā)同學對于讀書的興趣。而冰心先生這篇文章卻另辟蹊徑。首先文章開篇一句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身談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學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對自身親身經(jīng)歷的講述,讓同學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生長,直到文章結(jié)尾得出結(jié)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綴緩流進了同學的心中,讓他終身難忘。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述我喜歡談讀書。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回憶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點出讀書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以自己豐富的閱讀經(jīng)驗談多讀書的好處以及怎么挑選好書。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寫了我對兒童的期望。
24、五年級第二十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二十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納言心性敏感,對外界事物感受力強,同時又充滿女性的寬厚慈愛,春夏秋冬四季她認為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春天黎明動人的是色彩的美。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螢火蟲的翩翩飛舞,哪怕是星星點點朦朧的微光也足夠喚起美的感覺。秋天黃昏感人的是夕陽照山時的點點歸鴉和比翼聯(lián)飛的雁字,還有風聲蟲鳴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溫暖炭火的心情,這是下雪時、下霜時,甚至無雪無霜時都需要的。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溫暖,冬天的和諧,都細膩真摯, 溢于言表。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寫出如此文字的。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春天最美的時間是黎明,重點寫了天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夏天最美的時間是夜晚,重點寫了螢火蟲。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寫秋天最美的時間是黃昏,重點寫了歸鴉和大雁。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寫冬天最美的時間是早晨,重點寫了落雪的早晨和無雪時清晨閑逸的心情。
25、五年級第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級第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認識蚱、啃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晃,會寫蝴、蝶等13個字,會寫蝴蝶、蜻蜓等12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園子里的昆蟲和樹。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體敘述我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寫園子里的一切都是有靈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寫我在陰涼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課從讀入手,引導學生在讀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們從中體會情感,不足之處就是因為文章篇幅較長,真正讀的環(huán)節(jié)不多,所以只能把重點放在引導體會情感的環(huán)節(jié)了。
26、四年級第十八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級第十八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認識謂、拳等10個生字,會寫摸、甚等15個字,會寫甚至、頑皮等14個詞語。2、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關(guān)詞語,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4、能說出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的原因。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15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我們不怕牛卻怕鵝。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寫我被鵝咬住不放,嚇得又哭又叫。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寫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并告訴我如何趕走鵝。
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寫我記著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tài)度和做法。
27、四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認識乒、乓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率,會寫納、擁等15個字,會寫納米、無能為力等17個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同學交流不懂的問題。3.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相關(guān)資料,聯(lián)系實際,體會納米技術(shù)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yǎng)學科學、愛科學的精神。
脈絡(luò)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21世紀是納米的世紀。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什么是納米技術(sh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我們身邊的納米技術(shù),以及納米技術(shù)能夠讓人們更健康。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寫在不遠的將來,納米技術(shù)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1.重點突出。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是了解有關(guān)納米技術(shù)的科學知識,在理清了文章的層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進行學習。學生在讀、畫、說的學習中,對納米技術(shù)有了清晰的認識,感受到了納米技術(shù)的好處。2.學習說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紹納米技術(shù)及其應(yīng)用時運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通過品讀、比較等方法了解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
28、四年級第二十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級第二十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延安,我把你追尋》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fā)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詩的一、二兩節(jié)寫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jié)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jié)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本課最主要的表達特點是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gòu)成鮮明的意境。
脈絡(luò)梳理:
全詩共6節(jié),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節(jié)):寫對延安精神的追尋。
第二部分(第3、4節(jié)):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節(jié)):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
29、三年級第三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級第三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具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課教學設(shè)計以聽讀看想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進一步體會景色的美麗,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
段落大綱: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寫我去公園看荷花。
第二部分(2、3):寫荷花生長的各種優(yōu)美的姿態(tài)。
第三部分(4、5):寫我觀荷花時的想象和感受。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以新理念為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借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通過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在學生們充分理解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感受語言表達的魅力。
30、三年級第二十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級第二十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本文作者以倒敘的方法,以一個粗瓷大碗為線索,記還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時時關(guān)心戰(zhàn)士勝于關(guān)心自己,和他們同甘共苦,堅持革命,從而贊美趙一曼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高尚品質(zhì)。故事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正面描寫和小通訊員、炊事員等人的側(cè)面描寫,敘述了趙一曼對戰(zhàn)士們的關(guān)心和愛護。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趙一曼用過的一個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p>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訊員給趙一曼送來一個繳獲的大碗,趙一曼要求他還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趙一曼倒掉了通訊員給她盛的高粱米飯,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趙一曼把大碗送給七班做菜盆。
31、三年級第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級第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燕子》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點,通過準確、生動的描繪,充分表現(xiàn)了燕子的活潑可愛,抒發(fā)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課文語言生動簡樸、感情真摯。教學中應(yīng)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段落大綱: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寫燕子的外形特點。
第二部分(2):寫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來,為春天平添了許多生機。
第三部分(3、4):寫在飛行中的燕子的各種姿態(tài)。
第四部分(5):寫燕子停歇在電線上形成的美麗圖景。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表達的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時,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抓住湊成這個詞,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在學習第3、4自然段時,抓住斜飛、橫掠感受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
要讀懂文章,必須要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學得靈活,學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讓學生先理解什么是趕集,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么這樣說。學生通過與生活聯(lián)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草木繁茂,萬物復(fù)蘇的景象,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32、六年級第五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五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是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因乘船遭遇大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課文按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塑造了一個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硬漢形象。本課是小說的梗概及節(jié)選,重點寫魯濱遜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jīng)歷。運用對比閱讀的方式,比較梗概及原文節(jié)選的區(qū)別。
段落大綱:
梗概部分共10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英國人魯濱孫喜歡冒險。
第二部分(26):魯濱孫流落到荒島,憑借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定居下來。
第三部分(78):魯濱孫救了野人,取名星期五,他們在島上愉快地生活。
第四部分(9、10):魯濱孫和星期五救了船長,船長帶他們回到了英國。
節(jié)選部分共10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7):具體描寫魯濱遜在島上的生活充滿困難,而且很孤寂。
第二部分(810):寫魯濱遜記錄并列出自己的處境,決心開始安排自己在島上的生活。
本課是名著梗概和節(jié)選片段賞析,雖然是外國名著,但內(nèi)容比較淺顯,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都讀過。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再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節(jié)選片段中的好處與壞處對照表,是本課最具特色的表達方式。這一內(nèi)容和形式,既體現(xiàn)了魯濱遜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又能幫助學生在今后用這樣的方法克服困難。通過自讀自悟?qū)φ毡容^對讀感悟,落實知識、方法、態(tài)度三維目標的整體達成。這個教學重點的突破,也為學生今后在主題為學會生存的口語交際中打下基礎(chǔ)。
33、六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四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藏戲》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較強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設(shè)計遵循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充足的讀、思、議的空間,促進學生與文本及學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爭辯,在爭辯中激活思維。
段落大綱:
全文共1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紹藏戲的主要特點。
第二部分(47):寫唐東杰布開創(chuàng)藏戲的傳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體介紹藏戲的特點。
第四部分(18):總結(jié)全文,點明藏戲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fā)展。
1.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初讀課文,讓學生圍繞課文的主要問題讀文、思考,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及脈絡(luò),這樣更容易讓學生走進文本中,為細讀全篇掃清障礙。
2.在教學中,全程為學生考慮,努力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思、議的空間、時間,促進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間、同伴間的對話。
3.在閱讀中能夠科學地引導學生釋疑解惑,并適時激勵點撥,歸納提煉,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34、六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以美國少年生活為主體寫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典型的美國少年。課前讓學生盡量抽時間去看這部作品,讓學生對作品有初步的了解,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抓住關(guān)鍵的中心問題探討交流,讀出個性,讀懂片段的內(nèi)容,對主人公的特點有逐步的認識,并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學文后的小練筆安排,則是讓孩子們盡情地展開想象,經(jīng)歷一次屬于自己的冒險,釋放孩子愛自由的天性。
段落大綱: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人們因為兩個孩子的失蹤而感到悲傷。
第二部分(2、3):兩個孩子脫險歸來,人們歡慶并探望孩子。
第三部分(4):湯姆向人們講述在洞中的經(jīng)歷。
第四部分(515)湯姆身體恢復(fù)后探望哈克和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訴法官印江喬埃在洞中。
1.指導方法,學會閱讀。
閱讀名著,方法的指導很重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引導學生抓住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學習,分析人物形象與性格特點,學習作者的文筆。引導之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找精彩語段,進行分析,注意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故事內(nèi)容,分析描寫方法,提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同時也訓練了表達能力。
2.展開想象,放飛自我。
結(jié)合精彩語段的學習,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身邊同伴的事例,展開豐富的想象,抓住怎樣如何怎么進行想象,進行一次自我放飛,經(jīng)歷一次冒險,獲得別樣的閱讀體驗。
35、六年級第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六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騎鵝旅行記》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課文節(jié)選部分講述了尼爾斯被變成小狐仙,被院子里的動物欺負,跟著鵝遠行的故事。這個片段著重介紹了小男孩變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的變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這一課,抓住尼爾斯變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一閱讀問題,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等,了解故事內(nèi)容。為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學習方式上,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匯報的方式品讀文本。
段落大綱: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4):尼爾斯發(fā)現(xiàn)自己變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講和。
第二部分(529):尼爾斯想尋求動物們幫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誰都不愿幫他。
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爾斯在墻頭上聽見家鵝和大雁的對話,為了不讓父母傷心,撲上了即將飛走的雄鵝。雄鵝載著尼爾斯飛到了高空,離開了家園。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提倡討論式教學。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兩點:
1.重視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課堂上,我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如瀏覽、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尤其重視指導學生在閱讀時邊讀邊圈畫關(guān)鍵詞句,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重視討論式教學。第一處:課堂上我讓學生圍繞感興趣的一個片段先自學,再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尼爾斯對之前欺負小動物的后悔之意。第二處:我讓學生圍繞家鵝該不該跟大雁一起飛向高山進行討論。學生展開討論,明確在生活中要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不墨守成規(guī)。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提升自身素質(zhì)。
36、六年級第九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九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那個星期天》是第三單元第二篇,整篇課文以表達情感為主,通過具體的事例、內(nèi)心獨白、融情入景來表現(xiàn)心情的變化過程。學生在閱讀文本中,體會到了文章表達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寫出真情實感的語文要素。課后練習也緊扣單元要素,重在引導學生關(guān)注情感變化;抓重點語句,歸納總結(jié)表達情感的方法;再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文章表達情感的異同,學習表達。
段落大綱: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個星期天經(jīng)歷了一場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寫我從滿懷希望、興奮雀躍到疑竇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萬分中耐心等待,卻終于徹底絕望的過程。
第三部分(7):敘寫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傷心以及母親對我的安慰。
37、六年級第二十一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二十一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1.朗讀詩歌,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直白質(zhì)樸的語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3.體會農(nóng)民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悅心情。4.結(jié)合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對腳下的土地的感受。
段落大綱: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總寫熱愛土地。擁有土地的農(nóng)民無比喜悅,將土地視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48):精耕細作。三黑極其高興地在土地上精耕細作,同時突出三黑的勤勞。
第三部分(914):美好憧憬。三黑對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滿希望。
第四部分(15):心如蜜甜。三黑高興地耙地。
38、六年級第二十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二十七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所寫。主要是通過回憶有關(guān)魯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魯迅、談《水滸傳》、講碰壁、救助車夫、關(guān)心女傭)來反映伯父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優(yōu)秀品質(zhì)。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圍繞結(jié)尾處中心句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展開,這是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在具體的敘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場面描寫,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敘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對話描寫,第四件事是對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等的描寫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傭阿三的講述,以側(cè)面描寫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敘述方式,這也是本文的特點之一。
段落大綱:
全文共2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1):寫人們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
第二部分(23):寫伯父和我談《水滸傳》并教育我要認真讀書。
第三部分(413):寫伯父魯迅先生和我笑談碰壁。
第四部分(1416):寫除夕的時候,伯父和爸爸替我們放鞭炮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寫魯迅先生救助黃包車夫。
第六部分(2627):寫伯父關(guān)心女傭。
39、六年級第二十八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二十八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教材簡說: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當時,全國各地人民第一次公開隆重地開展了各種紀念活動,詩人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人民的紀念活動,瞻仰了魯迅故居,對著這遺跡,想念魯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寫就了此詩。此詩自發(fā)表以來,一直受到讀者喜愛,廣為流傳。
段落大綱:
全文共7個小節(jié),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人為代表,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
第二部分(24):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中,熱情贊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57):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40、六年級第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級第二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全文圍繞臘八粥,先詳細寫了主人公八兒等粥的部分,又簡略地寫了喝粥的部分,詳略得當,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訓練目標是:分清內(nèi)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本教學設(shè)計以學生自讀感悟為主,引導學生反復(fù)閱讀文本,厘清故事脈絡(luò)。
段落大綱:
全文共1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臘八粥對人的吸引力,從孩子到老人都喜歡臘八粥。
第二部分(217):寫住方家大院的八兒等待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
第三部分(18、19):寫八兒終于幸福地吃上了臘八粥。
課文內(nèi)容較貼近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生理解起來并不難。在體會八兒的饞樣兒時,學生興趣盎然。學生在找到相關(guān)的語句時,我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寫出八兒的饞樣兒的。揣摩寫法時,我引導學生從篇幅的對比與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的關(guān)系中體會詳略結(jié)合的寫法,弄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在理解了內(nèi)容后,學生體會起來就會比較容易。在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中,切實感受到一課一練,一課一得的好處。學生寫了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仿照課文第1自然段從不同方面來介紹食物的美味,學生很感興趣,效果較好。
41、二年級第二十三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級第二十三課的分段與各自然段段意
《紙船和風箏》是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講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紙船和風箏給彼此帶去問候和祝福,他們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紙船和風箏修補裂縫,相互諒解的故事。他們用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1段。
第1段:寫兩只小熊因為一塊撿到的奶酪怎么分而爭吵。
第25段:寫一只狐貍問清原因后幫助兩只小熊分奶酪。
第69段:寫狐貍分奶酪不勻,最后把奶酪全吃光了。
第10、11段:寫兩只小熊看到奶酪被狐貍吃光了,很生氣。但是狐貍卻說自己分得公平。
- 5.(1)小布想玩一次過山車和一次旋轉(zhuǎn)木馬,共需多少錢?
- 11.以右邊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和鈍角。
- 二年級上冊第11課葡萄溝必考多音字
- 在牛肚子里旅行評課稿
- 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時間說明
- 閱讀全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講田忌賽馬的故事
- 五年級下冊16田忌賽馬形近字與多音字組詞
-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的
- 雨點兒全部的生字拼音詞語怎么寫
- 一年級人之初生字組詞并造句
- 少年閏土的多音字近義詞怎么寫
- 三年級灰雀小練筆參考答案
- 二年級找春天生字組詞帶拼音
-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計劃活動方案:有趣的電池
- 教孩子了解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的教案之一
- 2006年滿分作文-窗欞邊的梔子花(山東)
- 小班科學:有趣的嘴巴
- 給你自由的句子203句
- 喝酒說一句最霸氣的一句話181句
- 小班游戲教案《菜場-電子稱》反思
- 小班美術(shù)教案《小草長出來了》反思
- 大班數(shù)學說課稿反思《區(qū)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