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文化遺產

科技文化:文化遺產

科技文化:文化遺產

  近年來,我國的泰山、長城、蘇州古典園林等已被評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其中蘊藏的巨大價值,并自覺地為保護這些遺產做出種種努力。今年在上海舉辦的重大國際會議還將周莊等江南古鎮(zhèn)介紹給各國來賓,作為"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有效途徑。
  人類文化遺產不僅有物質的,還精神的,即"具有特殊價值的文化活動和口頭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語言、故事、音樂、游戲、舞蹈、風俗及各種藝術表達手段"。今年5月,我國古老的藝術品種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稱號。
  我國的文化遺產除了世界級的,還有各級各類的,它們分布于全國各地,有的就在我們身邊,你注意過這些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文化遺產嗎?請說說你對它們的了解、認識和思考,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

思路領航

  1) 古人留下的浩如煙海的書籍是我們的文化遺產。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要立足于我國的國情,而對國情的了解也少不了對書籍的研究;歷代的書籍是文明發(fā)展的見證,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并能古為今用。
  2) 敦煌的莫高窟內的壁畫是祖先留下的燦爛的文化遺產,對它的研究已形成了"敦煌學",但研究并沒有窮盡,這筆遺產是我國特有的,但不幸的是大量資料流失國外,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擁有的這筆遺產。
  3) 建筑中有我們的文化遺產,文藝中有我們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雖然寶貴,卻并不神秘,它們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就在我們的身上……
  4) 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日漸嚴重:歲月的沖蝕,盜賊的凱覦,資金的缺乏、管理員的非專業(yè)化等等,為此我們要大聲疾呼:救救我們的文化遺產……
  5) 文化遺產的命運跟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有關。清末民初人們對京劇的熱愛如癡似狂,形成全國性的熱潮。如今生活節(jié)奏加快,京劇的節(jié)奏顯得有些慢了,那么再往后京劇的命運如何呢?這是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狂墨"現(xiàn)象的思考

  關鍵構思

  1. 以"狂墨"現(xiàn)象為切入點,批評書法藝術中形似而實非的做派。
  2. 通過分析"狂墨"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來闡述循古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辯證關系。

  近幾年,書壇刮起一股"狂墨"之風,血氣方剛的青年爭相效仿。例如去年由中國書法協(xié)會水穿石分會舉辦的"玉鶴杯"全國青年書法大賽中收到的參賽稿件竟約有40%是"狂墨"式作品,不得不令人感到問題的嚴重性!
  所謂"狂墨",就是"在書法創(chuàng)新上不講字學,不講筆法不拘結體,踢開傳統(tǒng),隨心所欲涂寫"(著名書法家拙廬先生語)。有的甚至還用"大寫意"的方法,對字的結體進行夸張變形,并用濃淡墨書寫,以致涂出來的字東離西散,翻云滾沙,就像一個人喝醉了酒而神經失控一樣,顛三倒四,的狂"得令人望而生畏!若把這些"狂墨文字"當作具有時代氣息的高境界藝術作品,筆者確實不敢恭維。斗膽說一句,這簡直不屬書法范疇!若這樣永無止境地"狂"下去,書道前景令人擔憂!因此我們應該剎住這股日益吹卷書壇的"瘋狂"之風。
顯然,"狂草"書法古來就有,唐代張旭、懷素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字如暴雨旋風,飛龍舞鳳,然而結體和用筆都顛得有度,醉不失控,狂而不逾矩,不像現(xiàn)代的"狂墨"那樣,無法無度,令觀者莫名其妙,越看越糊涂!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狂墨"現(xiàn)象,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其一狂墨"是風云滾滾,萬法隨我意,這大概和新時代的青年人心潮澎湃,思想開放,不愿受古法限制的心理和新時代生活節(jié)拍急劇等因素相適合。"狂墨"雖有其一定的"藝術效果",投了某些人之所好,但這是一種以傳統(tǒng)古法的否定,甚至背道而馳的"藝術"。傳統(tǒng)古法的"九勢"、"八法"等規(guī)矩法度,是先賢們長期實踐的結晶,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而"狂墨"則是靠拋開傳統(tǒng)法度,我行我素而投青年人之所好而風行的。從書法角度看,"狂墨"不是瘦骨嶙峋的麻桿架,就是體態(tài)臃腫、有氣無力的"墨豬",其中雖然的少數(shù)處理較順眼的,但整幅敗筆連篇,濃淡墨處更是虛浮松散,猶如風飄敗絮。整幅?quot;狂墨"書法往往藝術格調并不高,結體的過度變形倒給人嘩眾取寵的感覺,實是書道的一條下坡路。若再按此"狂"下去,將把祖國的書法傳統(tǒng)、先賢結晶一"狂"而盡,把將來的書法變成似字非字、似畫非畫的"四不像"圖案!
  幸好現(xiàn)在的老一輩書法家們獨具慧眼,他們大力提倡師承傳統(tǒng)古法,反對"狂墨"。在今年舉辦的"第四屆全國書展"中(該大展系全國性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書展,由中國書法協(xié)會主辦)收到約12%的"狂墨"作品,但沒有一件入選大展,這不是給熱衷"狂墨"者敲響了警鐘嗎?
  出現(xiàn)"狂墨"的另一原因是當前有些青年人學書態(tài)度不夠嚴謹,對于傳統(tǒng)的規(guī)矩法度覺得可望而難及,對古法淺嘗輒止,但這些人往往卻又急功近利,因此傳統(tǒng)正道不走,不扎實打基礎,而選擇了一些所謂"竅門"、捷徑",想來個出奇制勝,一鳴驚人。于是隨意肢解文字,盲目創(chuàng)新,逐漸地就"狂"了起來。這等人功底差,虛榮心強,"狂"得越高將跌得越慘。
  學習任何藝術都必須有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學書亦然。面對"狂墨"現(xiàn)象,青年人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一昧隨波逐流,華而不實,我們應該尊重古賢,循規(guī)蹈矩,認真師承古法,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地打基礎。在古法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才能不逾規(guī)矩。再者,學書還應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齊白石曾說三思難下筆,一技幾成家。"這句話道出了學書的枯燥、艱難,決非一年半載就能學成。"字無百日功",淺嘗輒止者是不成大器的。
  因此青年人學書法,也不能憑激情而我行我素,信手潑墨,更不能急功近利偷"捷"取"巧"。只有從古人入手,認真打基礎,古法熟了,自能生巧;要想創(chuàng)新,必先循古,決不容許有半點"狂"。也只有這樣做,"狂墨"之風才能剎住,否則將給書壇造成新一代書法危機!

第一次京劇講座

  關鍵構思

  1. 由"我"改變了對京劇的態(tài)度的角度來表現(xiàn)中國文化的魅力。
  2. 工筆描寫一個京劇演出的場景片斷。

  我對我們的國粹--京劇一向知之甚少。有人曾說過,京劇是中國的歌劇。可我從小偏愛西方的歌劇,常被它氣勢磅礴、輝煌壯麗的交響音樂與音質優(yōu)美圓潤的美聲唱腔所深深吸引。對于京劇,我不喜歡它繁冗嘈雜,曲調千篇一律的伴樂;對于其間的武打場面,演員的武功技巧,我甚至感覺到勉強與做作,不能完全與角色融合起來。
  然而就在這天下午上海師大的京劇演員來我們學校演出之后,我原先的想法第一次得到轉變。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郭睿明的虞姬舞劍。由于條件的限制,他們沒有帶車來,臺上沒有布景,只是一個空蕩蕩的世界。這時,一聲低沉悠遠的鼓聲響起,仿佛從遠方天際悠悠傳來,把人帶到那個空曠悲涼的戰(zhàn)場,二胡凄美柔婉的旋律也隨著緩緩流淌著。虞姬伴著音樂,開始移動著沉穩(wěn)的步伐,徐徐地舞動著雙劍,動作不緊不慢,優(yōu)美柔和。隨著鼓聲節(jié)奏不斷加快,二胡旋律也越來越高亢,越來越嘹亮,虞姬急速地轉動起身軀,雙臂有力地揮起長劍,仿佛就要把那腔憤恨、無奈、悲慟宣泄……此時的一琴,一人,一鼓卻已經讓我們感受到臨死前的柔弱女子憂怨、剛強、傷痛的精神世界。我不由想起了西方的歌劇。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里沒有一件道具,連伴樂也如此簡單,更沒有唱詞,藝術的表現(xiàn)力卻這樣豐富,打動人心,是西方音樂家難以企及的。
  這一次的京劇講座很快結束了,它卻是使我真正認識我們民族瑰寶--京劇的開始。京劇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它表現(xiàn)手法的豐富多樣與含蓄、簡潔。想到這里,不由為先前的偏見羞愧萬分,因為它來自于我的無知與膚淺。多去了解我們自己的民族藝術吧,因為了解了它才能了解我們整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