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學設計幼兒園中的樹反思

中班科學教學設計幼兒園中的樹反思

中班科學教學設計幼兒園中的樹反思

1、中班科學教學設計幼兒園中的樹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探索活動,通過觀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點數出幼兒園中各種樹木的總數。

  2.能用圖畫或符號的形式記錄自己在點數樹木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積極參與觀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點數出幼兒園中各種樹木的總數。

  活動難點:運用記錄的方法,通過觀察能正確統(tǒng)計出幼兒園中樹木種類的總數。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觀察過園中的樹木,對樹木有一定的了解。

  物質準備:記錄表若干張、彩筆、繪畫板、大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教師:“孩子們,我們幼兒園里有很多樹,上周我們一起觀察認識了這些樹,你們還記得咱們幼兒園了有哪些樹嗎?”

  2.請幼兒回憶幼兒園中樹的種類?

  3.發(fā)出統(tǒng)計樹木的倡議。

  師:咱們幼兒園里有怎么多的樹,他們都位于我們幼兒園的前院,中院和后院,那你們知道每個園中的樹都有哪些嗎?每種樹都有幾棵嗎?

  二、認識記錄表

  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進行觀察,了解記錄的方法。

  三、安全提示

  去戶外活動時不推擠,不亂跑,小心腳下,不離開老師的視線。材料用完要及時收好。

  四、幼兒進行探索,教師進行指導

  帶隊到戶外,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自由組隊,互相合作,共同進行樹木的統(tǒng)計記錄。

  教師分工:劉嘉琳負責后院,郭夢楠負責前院,郭秭序負責中院。 活動中幫助幼兒進行簡單的記錄,隨時與幼兒一起分享發(fā)現(xiàn)。

  五、分享環(huán)節(jié):分享發(fā)現(xiàn)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記錄。

  2.教師與幼兒共同梳理幼兒園每種樹總數。

  活動總結

  幼兒對活動比較感興趣,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與樹親密接觸的機會?;顒又?,幼兒能大膽探索、用點數的方式記錄幼兒園樹的總數。在活動中,幼兒很樂意用記錄的形式記錄幼兒園樹木的種類和總數,幼兒有自己的想法,能用簡單地符號進行記錄?;顒拥牟蛔闶怯捎诘谝淮螄L試記錄,對記錄表記錄比較感興趣,有的幼兒一直嘗試為樹進行涂色。改進措施是多讓幼兒嘗試記錄,了解記錄的方法。

2、中班科學教案《我喜歡的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各種樹木的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和了解,使幼兒產生保護樹的欲望。

  2、學會主動關心照顧小樹或大樹。

  3、學會做觀察記錄。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各種大樹

  2、彩筆、圖畫紙、鉛筆。

  3、幼兒卡(幼兒姓名、性別、年齡)。

【活動過程】

  一、觀察了不同樹種

  1、開展自由討論:你看到哪些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叫什么名字?

  2、提問:用幼兒已有的經驗描述不同樹的外形特征,你喜歡什么樹,它是什么樣子?

  二、帶幼兒去室外觀察樹木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從下到上,從樹根到樹冠、樹葉及不同部位的粗細高矮、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

  2、提問:你喜歡哪些樹?為什么喜歡?你如何對待它?

  三、領養(yǎng)大樹活動

  1、讓幼兒把自己的卡片掛到自己喜歡的樹上。

  2、與大樹擁抱感知粗細,與小樹牽手,給小樹澆水。

  四、觀察記錄

  1、用不同方式記錄所觀察到的樹種。

  2、根據樹葉的不同形狀、高矮、粗細、是否開花

  3、記錄小樹家的路線圖。

  五、區(qū)分樹的種類

  1、讓幼兒說出樹的種類,老師用圖表示出數量

  2、讓幼兒學習點數。

  六、繪畫:我喜歡的樹

  1、把自己喜歡的樹畫下來,并畫上它的鄰居,組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放在展區(qū)展覽。

  2、總結分享。

  請幼兒談談對園區(qū)樹木千姿百態(tài)的感受。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3、中班科學教學設計《認識長方形》反思

  設計意圖

  《指南》中指出 4-5 歲幼兒數學認知,感知形狀與空間的關系發(fā)展目標是:能感知和發(fā)現(xiàn)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并能進行分類。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礎上再來認識長方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過程,也是一個提高過程。

  《指南》中強調,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對幼兒灌輸和強化訓練。為此我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的去參與活動中,積極的投入到實踐中去。

  活動目標

  1、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大小及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區(qū)分長方形。

  2、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像長方形的物品,并指出哪一面是長方形。

  3、能仔細觀察并參與討論。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難點:不受大小及位置擺放影響正確區(qū)分長方形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正方形和長方形各一個、圖形拼畫課件以及教室內各個區(qū)域的物品, 其中一部分物品有一面含有長方形。

  2、經驗準備:認識正方形。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T:今天有兩個圖形朋友要來和小朋友玩游戲,你們歡迎嗎?

  2、T:這兩個圖形都有 4 條邊、4 個角,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

  3、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追問:你是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長方形)的呢?

  4、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猜測。

  二、認識長方形。

  1、出示寬度相等的長方形與正方形:你們看,是哪兩個圖形朋友呢?它們都有幾條邊、幾個角呢?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借助正方形與長方形進行比較,引導幼兒進一步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主要特征: 雖然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4 條邊和4 個角,但是它們長得一模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4、幼兒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師進一步提問:長方形的 4 條邊都是一樣長嗎?有幾條長邊?它們一樣長嗎兩條短邊也是一樣長嗎?

  6、啟發(fā)幼兒運用對折的方法,驗證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而正方形的 4 條邊都樣長。

  師幼共同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4 條邊和 4 個角,而且 4 個角一樣大,正方形

  的 4 條邊一樣長,而長方形的 4 條邊不一樣長,兩條相對著的長邊和相對著的短邊是一樣長的。

  三、尋找圖畫中的長方形

  1、教師出示由圖形組合的圖形拼畫課件: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在這幅圖中藏著許多的長方形,你們能把它們都找出來嗎?

  2、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并相互交流找到的長方形在圖畫上的什么地方。

  3、教師根據幼兒尋找的情況進行引導:如果長方形全部找出來了,就可以引導幼兒統(tǒng)計一下長方形的數量;如果有遺漏,可以提示還有幾個長方形沒有找到,甚至還可以提示它藏在圖畫的上面還是下面等等;如果對某個圖形是不是長方形有爭 議,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結合長方形的特征進行比對,如它有幾條邊,是否一樣長, 有沒有兩條一樣長的長邊和兩條一樣長的短邊,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對長 方形的認識。

  四、尋找周圍物體中的長方形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在我們的教室里有許多的物品,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一看、找一找,每人找 1 個長得像長方形的物品,然后回到座位上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 你找到了什么?它什么地方看起來像長方形?

  2、幼兒自由離開座位,在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含有長方形的物體

  3、同伴間相互交流找到的物品,小組驗證找來的物品上是否有像長方形的面。

  4、小組交流后,教師請各組派 1~2 名幼兒代表本組向大家介紹找到的物品、哪一面是長方形的。

  5、教師與同伴共同驗證小組發(fā)言,鼓勵幼兒將物品中所有像長方形的面都找出來

  6、幼兒將找到的所有物品擺放在桌子上,教師鼓勵幼兒自由離開座位觀察眾多物品,找一找、說一說還有哪些地方長得也像長方形。

  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基本認識了長方形,能夠找到生活中的長方形,知道了長方形的基本特征。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基本弄明白了,但是, 由于在學習過程中,我沒有給幼兒一個直觀的認識,使得幼兒在這一難點上沒有很容易弄懂,有點模糊。在這一點上我以后會盡量注意,給幼兒簡單直觀的演示,會幫助幼兒更容易理解一些較難理解的問題。

4、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會跳舞的泡泡》公開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毛線、棉手套能接住泡泡,泡泡還能輕輕彈起的有趣現(xiàn)象。

  2.能大膽猜測、嘗試,學習貼標記記錄,并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發(fā)現(xiàn)。

  3.感受泡泡可以“跳舞”的神奇,體驗玩泡泡的快樂。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泡泡水,小吹泡棒,棉手套,毛線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一根大吹泡棒。記錄單“會跳舞的泡泡”,笑臉貼紙(幼兒用人手一張,教師用兩張);《龍貓》音樂,《泡泡可以當球玩》視頻。

  2.經驗準備:有過吹泡泡、戴手套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吹泡泡,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有個好朋友來到了我們身邊,看看它是誰?泡泡可喜歡跳舞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讓泡泡跳舞的時間長一點呢?

  2.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用手接泡泡,感受泡泡一碰就破的現(xiàn)象。

  (1)師:今天我們要辦一場泡泡舞會,泡泡想邀請我們小朋友做舞伴,一會兒許老師吹泡泡,你們用手接接看泡泡,看看能不能接住,好嗎?

  (2)師:你們接到泡泡了嗎?泡泡怎么了?泡泡奇怪,一碰就破。那還怎么在手上跳舞呢?

  3.幼兒嘗試,發(fā)現(xiàn)戴上棉、毛線手套能接住泡泡,泡泡還能輕輕彈起來跳舞。

  (1)提出問題猜想。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手套,我們請它們來幫忙,這是棉手套、毛線手套和一次性塑料手套,你們猜,戴上哪只手套能接住泡泡,泡泡還能像球一樣彈起來跳舞呢?為什么?

  (2)投票統(tǒng)計記錄。

  師:你們的想法都不一樣,那我們一起來投票吧。你覺得誰能接住泡泡,還可以跳舞的。就把笑臉貼紙送給它。

  (3)幼兒嘗試。

  師:我在后面的桌上也給小朋友準備了3手套,等會兒要請小朋友們分別試一試這3種手套,帶上手套后,吹個泡泡接一接,試一試哦。

  4.交流分享,投票記錄發(fā)現(xiàn)。

  (1)交流分享:戴上手套接泡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給毛線、棉手套送貼紙。

  師:好多小朋友帶上毛線、棉手套讓泡泡跳起來舞。我們給他們送個貼紙。那這是什么原因呢?

  (3)觀看視頻初步感知原因。

  師:原來是毛線和棉線是不喜歡水的材料,所以泡泡能在上面跳舞呢。

  5.泡泡舞會,結束活動。

  師:你們還想邀請泡泡跳舞嗎?我們戴上棉、毛線手套再去接泡泡,泡泡舞會開始啦。

  教學反思: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特別是中小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相對來說自控力也要差些,他們對新鮮有趣的食物最感興趣。本次的活動內容就是通過幼兒玩泡泡而得到啟發(fā)的。通過實際講授,認真反思后得出本節(jié)課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現(xiàn)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我認為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本活動是想通過創(chuàng)設探究和實驗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形成新的認知,從中得到結論。活動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研究對象。所以,我設計了以不同形狀的吹泡器來吹泡泡為主線的活動,吹泡泡很多幼兒都玩過的,它貼近幼兒的生活,操作也很方便。通過用圓形吹泡器吹泡泡這個環(huán)節(jié),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幼兒參與實驗的興趣與探索欲望。

  在活動過程中,我一直遵循這樣的教學思路:幼兒自己參與實驗后,老師再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先由幼兒匯報實驗結果,再由老師小結實驗結論,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整個活動采用實驗的形式并結合游戲,幼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寓教于樂,寓教于趣,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活動中知識點的安排由易到難,步步深入,這樣幼兒學起也容易。在實驗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鼓勵孩子自主的探索發(fā)現(xiàn),讓孩子自己通過實驗得到相應的結論,而不是將實驗結果直接告訴孩子。此外,本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思想。鼓勵幼兒動手操作,感受科學的趣味。但在實驗中,個別幼兒只顧著吹泡泡,沒有注意吹泡器的形狀和泡泡有無變化,所以當老師問到三角形的吹泡器吹出了什么形狀的泡泡時,有個別幼兒說是三角形的泡泡。這告訴我們在孩子做實驗時一定要多提醒幼兒,關注每一個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本次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要上好一節(jié)課,它需要我們老師不停的推敲,不停的揣摩,不停的實驗,然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方法,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到提高。

5、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紅色氣球在哪里》反思

  設計意圖

  在一次過渡環(huán)節(jié)時,我聽個別幼兒在討論某某小朋友今天穿著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時,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顏色,對許多基本顏色也分辨不清,有的把黃的說成了白的,有的把黃的說成了紅的。因此如何教會剛入園的幼兒認識顏色,是我們老師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對認識顏色,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紅色氣球在哪里》的活動。

  本次活動,從三種顏色的氣球和小朋友玩游戲,幫氣球找家、游戲---紅色氣球在哪里、給氣球找家等。讓小朋友們在情緒愉悅的氛圍中,通過認知、尋找、游戲一系列活動,不知不覺地掌握了這三種顏色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2、按照相同的顏色進行配對。

  3、感受游戲的快樂。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難點:按照相同的顏色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用三種顏色的卡片和小棍制作的氣球卡片。

  2、貼有紅黃藍三種顏色氣球標記的小筐。

  3、歌曲《紅色氣球在哪里》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與配班老師對唱歌曲,吸引寶寶注意,幫助寶寶感知游戲的玩法。

  (當老師問唱后,配班老師拿出與問唱顏色相匹配的彩色氣球卡片,并伴隨歌曲的節(jié)奏揮舞。)

  二、認識氣球卡片顏色

  1、“當當當當!是誰來啦?氣球寶寶來啦!聽!它們在自我介紹了! “我是紅色氣球!我是黃色氣球!我是藍色氣球!”(依次出示)

  “也請寶貝們選一個氣球做自己的朋友?!?配班出示氣球寶貝依次選擇)請寶寶自選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氣球卡片任一張,用語言引導寶寶認識自己手中的氣球卡片的顏色。

  2、師:“每一個小朋友都找到氣球朋友了,我來考一考你們!

  紅色(黃色、藍色)的氣球在哪里?,幼兒:紅色氣球(黃色、藍色)在這里。(配班帶領引導幼兒回答)

  三、寶寶跟隨歌曲做動作

  1、“你們都認識自己的氣球是什么顏色了嗎?(幼兒回答)現(xiàn)在帶著你的氣球朋友和老師一起玩游戲吧!先把氣球藏起來!”引導寶寶模仿老師,一邊伴隨歌曲做動作,一邊出示與歌詞中提示的顏色相匹配。(問唱第一句時,寶寶將氣球藏在身后; 問唱第二句時,寶寶拿出與老師問唱相匹的氣球卡片并揮舞。如有寶寶拿錯顏色, 配班老師可拿出正確的顏色卡片與寶寶同唱。)

  2、“和氣球朋友玩了游戲,開心嗎?我想問一問,剛才是什么顏色的氣球和你一起做的游戲?”(個別提問,并提醒幼兒觀察自己手中的氣球的顏色。)

  四、氣球找家

  1、“看一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幼兒回答)再看一看筐子上貼了什么?依次出示貼有紅、黃、藍三種顏色氣球標記的小筐(幫助幼兒認識筐子上的標識),播放音樂請寶寶按照歌詞中提示的顏色收放手中的氣球。

  2、“氣球的家就在這里,紅色球的家貼有紅色氣球標識,黃色氣球的家貼有黃色氣球標識,藍色氣球的家貼有藍色氣球的標識,寶寶們快快幫你手中的氣球找到自己

  的家吧!小眼睛一定要看仔細!” (依次進行,適當引導鼓勵)你們都找對了,真棒!氣球也給寶寶們說,謝謝寶寶幫我找到了自己的家! 五、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顏色,分別是紅色、黃色、藍色。還幫助這三種顏色的氣球找到了自己的家,紅色氣球的家在貼有紅色氣球標志的筐里,黃色氣球的家在貼有黃色氣球標志的筐里, 藍色氣球的家在貼有藍色氣球標志的筐里。回家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里還有紅、黃、藍這三種顏色。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從三種顏色的氣球和小朋友玩游戲,幫氣球找家、游戲---紅色氣球在哪里、給氣球找家等,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情景環(huán)節(jié),通過認識、感知、游戲、操作等多種渠道,在看一看、學一學、玩一玩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在此次活動中最大的亮點在于《紅色氣球在哪里》的兒歌對唱環(huán)節(jié),使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從第一環(huán)節(jié)的三種顏色氣球的出場到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兒歌對唱,再到幫氣球找家鞏固對顏色的認識,讓整個活動進一步深化。總的來說,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思維、積極參與、活動氣氛好,初步達到了預設目標。

6、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葉子》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葉子的不同特征

  2、知道可以根據不同角度介紹葉子

  3、感受葉子的多樣與奇妙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葉子的不同特征

  難點:能根據不同角度介紹葉子的種類

  活動準備:ppt, 視頻,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蜜蜂和媽媽一起去采蜜,小蜜蜂卻撿了好多的樹葉,于是他對葉子產生了好奇。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媽媽從樹葉的形狀出發(fā)介紹了不同形狀的葉子,有圓圓的葉子(睡蓮),有扇形的葉子(銀杏葉),有橢圓形的葉子(槐樹),有心形的葉子(綠蘿)。

  2、還有一些葉子的形狀很奇特,比如有的葉子像劍,有的葉子像針,有的葉子像羽毛等。

  3、葉子除了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的還有非常神奇的本領,有一種植物會害羞,名字叫含羞草,只要手指或者其他東西碰到它的葉子,他的葉子就會合在一起,就好像害羞了一樣,所以人們叫它含羞草。(含羞草視頻播放)

  4、植物的葉子從顏色來說,大部分的葉子是綠色的,但有些葉子到了秋天就會變顏色,有的變成了黃色,有的變成了紅色。

  小結:植物的葉子真神奇!

  三、總結

  小蜜蜂總結了今天它外出學習到的東西,樹葉是多種多樣的,有各種形狀的,比如說有圓形的,扇形的,橢圓形的,心形的等;有神奇本領的,比如說含羞草;有會變顏色的樹葉。

  活動延伸:

  媽媽說樹葉的奧秘還多著呢,引發(fā)幼兒對樹葉奧秘的進一步探索,比如說讓小朋友找找我們身邊的常綠樹有哪些,它們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

  《神奇的葉子》微反思

  《神奇的葉子》這節(jié)課是中班科學領域的一節(jié)課,重點在于讓幼兒發(fā)現(xiàn)和描述葉子的不同特征、感受葉子的多樣與奇妙,植物名稱并非學習目標。我從幼兒的已有知識出發(fā),根據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以愛探究的小蜜蜂導入,接著出示各種形狀的葉子,引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葉子都不一樣,接著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幼兒理解,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讓幼兒直觀感受葉子的多樣與神奇,最后讓幼兒去說去總結。微課制作反思,初次制作微課,各方面還有待改進,不管從設計還是技術支持方面,今后還需繼續(xù)努力。

7、中班科學教學設計《小小送貨員》反思

  設計意圖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兒學習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現(xiàn)象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所以成人應該培養(yǎng)幼兒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情緒,最重要的是讓幼兒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我們班的小朋友正是對身邊事物感興趣的時期,我設計了《小小送貨員》這個活動,挖掘幼兒的生活經驗, 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情境,感知 7 以內的數量,幼兒根據訂貨單的圖標所示,購買相應數量的物品,也對幼兒任務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作用。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 7 以內的數量

  2、能看懂訂貨單的圖標并按圖標拿取相應數量的物品。

  3、 愿意與同伴一起活動,并能按要求檢查操作結果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能按照標記和數字的要求,拿取相應數量的物體難點是讓幼兒認識訂貨單和理解訂貨單上標記與數字的意義

  活動準備

  1、教具:訂貨單、小簍子、兔子卡片

  2、學具:雪花片、木珠、圖書、玩具小汽車若干,人手一個小簍子、1 張訂貨單

  3、環(huán)境準備:幼兒座位排成半圓,桌子放在幼兒座位的前方呈一排擺放

  活動過程

  1、觀察、理解訂貨單

  (1)教師出示小兔,介紹他的身份

  T:小兔開了一家網上超市,朋友們只要把自己想買的東西和數量告訴小兔,小兔就會根據朋友們的訂貨單將貨物一樣不少地送到他們的手里。因此,朋友們都喜歡在小兔家訂貨。這不,一大早又有朋友們一起幫小兔來看看吧!

  (2)教師出示訂貨單,幼兒觀察并理解訂貨單的含義T:訂單上面有什么?這些標記和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3)幼兒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認識,最終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

  2、學習按訂貨單取實物

  (1)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誰會幫助小兔按照這張訂貨單選取貨物,不多也不少呢?

  (2)邀請個別幼兒根據訂貨單選取相應數量的實物

  (3)集體驗證對錯

  3、幼兒操作

  (1)介紹操作要求

  T:今天超市的訂貨單太多了,小兔一個人忙不過來,它邀請小朋友一起來幫忙,按照訂貨單上的要求準備好貨物。小兔已經把訂貨單放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等一會請小朋友就按照訂貨單上的標記和數字拿取東西,記住不能多拿也不能少拿。完成后帶著你選好的物品回到座位上,與身邊的小朋友相互介紹和檢查。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能否按照訂貨單上的標記與數字拿取相應的貨物。

  (3)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與檢查驗證。

  4、集體檢查與驗證

  (1)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拿的訂貨單和選取的物品,集體驗證是否正確

  (2)在驗證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錯誤,教師要讓幼兒自己解決調整,如果無法完成再尋求集體力量。

  (3)教師小結

  T:今天小兔特別開心,謝謝小朋友的幫忙

  活動總結

  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非常高,樂于主動學習驗證貨物數量,并且能夠合作完成一起驗證對錯,大部分幼兒能夠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量,已達成目標1和2,在活動中,從幼兒生活經驗入手,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但在活動小結時,缺少數學精煉的語言,如:訂貨單左邊代表什么?右邊代表什么?合起來代表什么?原來7個雪花片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等精簡的語言。整個教學過程都體現(xiàn)了教師是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幼兒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8、中班科學教學設計:母雞蘿絲去散步反思

  《母雞蘿絲去散步》本課是一節(jié)中班科學領域活動,理解上下、前后、旁邊、中間等方位,能根據故事內容中的空間方位移動身體。由這一繪本是詼諧幽默的,在繪本故事中狐貍幾次都未抓到母雞蘿絲的情節(jié),讓孩子覺得非常有趣,結合幼兒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調動幼兒對數學活動的積極參與性,激發(fā)幼兒在活動中能自主分組設計線路。

  活動目標

  1、理解上下、前后、旁邊、中間等方位,能根據故事內容中的空間方位移動身體。

  2、愿意嘗試創(chuàng)編散步路線并能用方位詞描述出來。

  3、樂意參加游戲,體驗空間方位游戲帶來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故事內容中的空間方位移動身體。

  難點:愿意嘗試創(chuàng)編散步路線并能用方位詞描述出來。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故事內容。

  2、物質準備:

  (1)各種場景池塘(無紡布制作)、干草堆(戶外積木堆成)、磨坊(紙房子)、籬笆(屏風)、蜜蜂房(拱形門)、拱形橋、房子、大樹。

  (2)《母雞蘿絲去散步》路線動畫、散步音樂。

  (3)水彩筆、紙。

  活動過程

  一、回顧《母雞蘿絲去散步》故事中母雞散步的路線,激發(fā)幼兒興趣,理解上下、前后、旁邊、中間等方位。

  1、 教師提問引出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一起分享過的故事中有一只母雞,它叫什么名字啊?那故事中的蘿絲去干什么了?它先去哪里散步?它是怎么走過去的?

  2、 幼兒回顧母雞蘿絲散步的路線并描述出上下、前后、里外、中間等方位。

  3、 播放《母雞蘿絲去散步》路線動畫進一步感知空間方位。

  二、幼兒根據母雞蘿絲去散步的路線指令進行游戲,感知上下、前后、旁邊、中間方位。

  1、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都熟悉了母雞蘿絲的散步路線,今天母雞蘿絲想邀請咱們班小朋友和它一起去散步,我們快行動起來吧。

  2、幼兒根據教師指令進行方位游戲。(幼兒分男女組站兩隊,根據指令移動自己的位置)3、小結分享:幼兒表達出自己走的路線

  三、能運用上下、前后、旁邊、中間等方位,分組嘗試創(chuàng)編散步路線圖。

  1、教師指導語:“剛剛母雞蘿絲在散步時發(fā)現(xiàn)總有一只狐貍跟在它的身后,它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想請你們幫他設計幾條新的散步路線,讓狐貍不再跟在它身后,你們能幫他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嗎?。”

  2、介紹材料,幼兒表達可以從材料的什么位置經過。

  3、由教師帶領分為 3 組,進行繪畫路線創(chuàng)編。

  4、3 組幼兒根據繪畫創(chuàng)編路線嘗試搭建路線后進行嘗試。

  5、每組幼兒分別分享路線,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路線根據指令進行嘗試。

  6、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總結

  數學活動總是給人感覺枯燥無味,本次活動運用繪本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幼兒主動游戲。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

9、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太陽的威力》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并且中班幼兒已經具有初步的探究意愿與技能。

  孩子們對太陽的出現(xiàn)不是很了解,而且太陽對人,其他動植物有什么影響,這些現(xiàn)象了解還比較模糊。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于是,我嘗試通過引導幼兒對太陽的了解和太陽能的應用來逐步認識宇宙。

  活動目標:

  1、認識太陽并了解太陽的威力。

  2、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愿望。

  3、知道太陽在放大鏡下能燃燒物體。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放大鏡一面,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太陽及太陽能的應用。

  活動難點:

  知道太陽在地球外,宇宙中存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及哆唻A夢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有太陽,你了解它么?你覺得它溫暖么?

  小結: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和地球還是好朋友。

  二、介紹太陽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公轉。

  2、太陽用自己強大的威力溫暖著地球。

  三、放大鏡燃紙實驗,觀看實驗。

  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四、太陽能的應用

  1、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fā)電)

  活動結束:

  希望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太陽的威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活動反思:

  本堂課成功之處是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fā)幼兒認識太陽探索宇宙的興趣。太陽雖然對幼兒來說經??吹?,但它究竟是什么樣兒,對人和動植物有什么好處,幼兒對此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設計了了解太陽的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的興趣,引導幼兒了解太陽。不足之處就是燃紙試驗應讓幼兒普遍參與動手操作。經過上課之后,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素是不可缺少的,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素環(huán)節(jié)整合數學領域內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素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拖拉,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

  反思后,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要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后繼續(xù)將本次活動完善,在科學領域方面加強學習。

10、中班科學教學設計:好玩的盒子反思

  設計意圖

  在前期活動中,幼兒收集了很多的盒子,擺在了班里,占了很大的地方,曉峰油門覺得又亂又不美觀還占地方,所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節(jié)《好玩的盒子》。讓孩子通過有趣的游戲,愉快的發(fā)現(xiàn)、學習、挑戰(zhàn);發(fā)展幼兒有關盒子的認知經驗、分析能力以及整理物品的生活技巧。

  目標:

  1.初步感知盒子的空間利用與物品擺放之間的關系。

  2.能利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認識各種大小不同的盒子。

  3.體驗動手操作探究的樂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初步感知盒子的空間利用與物品擺放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分組合作進行探究活動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大小的盒子若干;網球、豆子、水瓶、鞋子(不同大小)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游戲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回憶已有經驗猜盒子“里邊”有什么?

 ?。盒∨笥褌?,我們來玩?zhèn)€游戲,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東西在哪里?(在盒子里面)

  :小朋友們真厲害,一下就說出來留在盒子里面了,那你們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嗎?我們打開來看一看好不好?(那你們來猜一猜盒子里面是什么?那我們看一看)

 ?。捍蜷_盒子是需要秘密口令的“大盒子,大盒子,真有趣,上上--下下,前前--后后, 里里--外外,找找里面的小秘密”(拿出網球)(大盒子里面是什么?鼓勵幼兒說完整話:大盒子里面是網球)

  2.引導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涸瓉硎莻€網球啊,那為什么網球能夠放在這個盒子里面呢?

  (因為網球小,盒子大)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啟發(fā)與小結盒子比網球大,才能裝下。

  (二)活動展開

  1.幼兒初次探究----盒子大小與物品形狀之間的關系

 ?、儆變鹤杂蓜邮植僮?/p>

  拿出瓶子,鞋子和豆子;不同的盒子

 ?。航裉炖蠋煖蕚淞撕芏鄸|西,小朋友們你們試一試這些要放在什么樣的盒子里?

 ?、诩w交流總結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清楚大膽的表達

 ?。耗惆褨|西分別裝在了什么盒子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給大家聽一聽引導幼兒說出形狀與盒子的關系

  總結:小物品能放在大盒子里;物品的形狀大小決定盒子的形狀大小。(操作材料一定要充足)

  2.幼兒再次操作探究-----發(fā)現(xiàn)空間利用與物品擺放之間的關系

  教師:那最近我們班小朋友特別環(huán)保,收集了很多廢舊盒子,可是都堆在了美工區(qū),你們覺得堆在這里怎么樣?

  很亂是不是,那你們有什么好方法能收整齊嗎?怎么才能占地小呢?

  3.幼兒分組動手整理盒子,

  3.教師巡回指導,肯定個別幼兒想法,及時鼓勵支持

 ?。骸靶∨笥褌兿胍幌?,這么多盒子,怎么才能收整齊,而且不占地方呢?!?/p>

  (三)活動結束

  1.分享交流

  請 1-2 名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四)活動延伸

  運用盒子進行創(chuàng)意建構并探索新的玩法。

  活動總結

  本活動的目標基本完成,在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展開的。在活動中沒有采?。骸敖處熤v,幼兒聽,教師演示”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動腦思索、自己講述、自己玩、自己動手操作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玩得高興、學得輕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1、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小動物的家》教學設計簡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

  2.學習詩歌,并嘗試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動物”組圖;《小動物的家》詩歌音頻及圖片;《小動物的家》詩歌圖譜。

  紙面教具:《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放組圖,鼓勵幼兒根據經驗說說不同動物的家

  ——我們班來了很多動物朋友,看看都有誰?

  ——這些動物的家在哪里呢?

  二:播放詩歌及圖片,令幼兒欣賞,了解動物的家

  1.播放詩歌音頻及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理解詩歌。

  2.再次播放詩歌音頻及圖片,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句式回答問題。

  三:播放詩歌音頻及圖譜,引導幼兒學念詩歌

  1.播放詩歌音頻及圖譜,鼓勵幼兒跟念詩歌。

  2.鼓勵幼兒看著圖譜嘗試念出詩歌內容。

  3.師幼對念詩歌,教師念上半句,幼兒念下半句,之后輪換。

  四:師幼交流,令幼兒嘗試根據詩歌句式仿編詩歌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它們的家在哪里?

  ——請你把它們編進詩歌里。

  活動反思

  活動準備相對完整,經驗準備和材料準備都有,并且也詳細。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面如果有一定的場地設置,就會更清晰?;顒恿鞒陶w完成質量不錯。老師的正面引導把孩子引向了積極的情緒,為孩子的成功建構大家良好的基礎,在讓幼兒親自動腦想一想、親自動手做一做、親自動口說一說時,孩子們就很感興趣,在老師的提醒下回答的很仔細、做的很認真,并能大膽想象、充分表達。通過活動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發(fā)展的不僅僅是語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智慧的歡樂與創(chuàng)造的快意。

12、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漂亮的氣球》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

  2.通過試驗、觀察了解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關系,能夠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3.喜歡使用打氣筒等充氣小工具,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嘗試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了解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關系,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活動準備:

  1.各式氣球若干、氣球托若干。

  2.多種樣式的氣球打氣筒若干。

  3.插氣球的花瓶 4 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兩個色彩不同、形狀大小相同的氣球,一個充滿氣是鼓的,一個沒有氣是癟的,引發(fā)幼兒給氣球充氣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兩個氣球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小結:氣球紅紅肚子里充滿了氣,是個圓鼓鼓的胖氣球。藍藍肚子里沒有氣,是個干癟癟的瘦氣球。

  氣球藍藍也想變的跟氣球紅紅一樣圓鼓鼓的,小朋友能幫助他嗎? 2.幼兒自由探索、想辦法給氣球充氣,讓氣球鼓起來。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讓氣球鼓起來的?能不能給大家演示一下?(用嘴吹氣的方法和用打氣筒充氣的方法)

  請幼兒介紹自己給氣球充氣的方法,交流自己的經驗。

  小結:用嘴吹氣時,嘴巴不能撒氣,要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捏緊氣球嘴,不要讓氣漏出來。用打氣筒充氣時,將氣球嘴對準充氣嘴,捏緊后一下一下地打氣,不要讓氣漏出來。

  小朋友已經學會了自己給氣球充氣的方法,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能不能行?(激發(fā)幼兒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的興趣)

  3.幼兒合作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探索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試驗要求:兩人合作給氣球打氣時,要仔細觀察充氣過程中氣球的變化。

  (1)提問:誰成功了?誰沒有成功?什么原因沒有成功?

  請沒有成功的小組交流失敗的原因,請成功的小組分享合作成功的經驗。

  小結: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時要相互配合,一人打氣,氣要一下一下的打;另一個人要將氣球對準氣嘴,而且要捏緊,不能讓氣漏出來,這樣氣球就鼓起來了。

  (2)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在打氣的過程中,氣球有什么變化嗎?小結:原來,氣球的大小與充氣的多少有關系!充氣多,氣球就大,充氣少,氣球就小。

  (3)請幼兒想辦法讓氣球不撒氣,學習使用氣球托。

  提問:為什么小朋友剛剛充完氣鼓起來的大氣球,一會兒就變小了?有什么辦法能讓氣球不撒氣?

  幼兒交流讓氣球不撒氣的辦法,嘗試使用氣球托。

  小結:原來充完氣鼓起來的氣球如果捏不緊氣球嘴,里面的起就會漏出來,氣球就會變小了。讓氣球不撒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線綁緊氣球嘴、擰緊氣球嘴、給氣球嘴打結,還可以用氣球托。

  4.游戲“打氣比賽”,幼兒合作給不同大小、形狀的氣球打氣,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比賽要求:在一定時間內,給氣球成功充氣數量多的小組即可獲勝。

  小結:其實,在合作給氣球充氣時,只要兩人配合好,就會很快給氣球充滿氣,讓氣球鼓起來,再用球托將氣球固定住就可以了。

  5.觀察圖片,了解生活中充氣后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物品。提問:生活中的這些物品充氣后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小結:生活中充氣后鼓起來的物品與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可以

  幫我們做很多事情,節(jié)省很多力氣呢。

  反思: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樂趣。為此我的活動中組織幼兒大膽試驗,并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實驗操作經驗,讓孩子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辦法,通過兩人合作給氣球打氣,鼓勵幼兒嘗試合作完成充氣實驗,并交流兩人合作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

  中班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本節(jié)活動注重幼兒的探索求知,在引發(fā)幼兒操作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操作實驗,最后教師提升總結,并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主的交流氛圍,大膽說出自己在實驗中的探索發(fā)現(xiàn),使幼兒層層遞進、由易到難體驗個人、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

  本活動通過自己給氣球充氣、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充氣比賽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給氣球充氣的方法,尋找不讓氣球撒氣的方法,并知道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能夠根據氣球的大小確定充氣的多少,防止氣球爆掉。活動中,通過猜想—試驗—分享交流經驗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關系。

  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氣球因充氣過多而爆掉的突發(fā)事件,也成為了幼兒交流討論的科學現(xiàn)象,很快幼兒就了解了氣球充氣過多就會爆掉,大小不同的氣球充氣也不一樣?;顒又羞€出現(xiàn)了氣球撒氣的現(xiàn)象,幼兒也想了許多的方法,學會了使用氣球托固定氣球,防止氣球撒氣。

13、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我喜歡的動物》

  活動目標:

  1.能夠知道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名稱、外形特征、主要的特點以及生長環(huán)境。能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2.能夠大方的表達自己喜歡這種動物的原因,分享交流自己的調查發(fā)現(xiàn)。

  3.增加對自己喜愛的動物的了解和喜愛之情。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幼兒制作的“我喜歡的小動物”信息報;逛動物園的經驗教師課件:幼兒喜歡的動物(長頸鹿、松鼠、豹子等) 一段小動物的視頻

  活動建議:

  一、談話交流、初步引導幼兒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你看我們的世界不光有人類還有很多的動物朋友,誰來說一說你喜歡那種動物,為什么?

  教師總結:你們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動物,有的人喜歡的動物一樣, 可是喜歡的原因卻不一樣。

  二、幼兒自主交流,講述自己喜歡的動物以及喜歡的原因

  1.引導幼兒結合信息報講述

  2.同伴相互講述,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3.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皮毛、花紋等特點便于幼兒進行講述. 引導幼兒介紹自己信息報上呈現(xiàn)的小動物的信息,清晰完整地介紹小動物的外形、本領、習性等。老師結合幼兒的經驗及時地給予提升。

  三、分享交流,大方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了解其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特點。

  1.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分類:分幾類進行分享交流猛獸類:老虎、豹子

  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分享的這幾個動物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非常的兇猛、愛吃肉。

  溫順動物類:兔子、鹿、馬、長頸鹿等剛才我們分享的這些動物它們又有什么特點呢?身上都有皮毛、有頭、軀干、四條腿、都是吃草的動物比較溫順。

  特征分類:魚類、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

  飲食特點分類:青草類、肉食類、五谷雜糧類、

  2、引導幼兒自主的給動物進行分類

  師:你還想怎么分類?為什么?

  (可以根據顏色、體型、生活環(huán)境等等進行分類)

  老師注意巡回傾聽。引導幼兒清晰地介紹、表述有關小動物的信息。

  四、教師結合課件幫助幼兒小結提升有關動物的經驗例如:老虎的虎斑紋、山中之王豹子的速度很快,生活在哪里、身上的花紋像什么呀?

  五、活動延伸

  分小組進行探究,首先讓幼兒提問,帶著問題形成探究小組進行探究活動。

14、教學設計幼兒園中班科學實驗《無字天書》反思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針對這一特點并結合幼兒年齡段特點,我設計了《無字天書》這一科學探究活動,讓幼兒在趣味十足中探究“無字天書”的秘密,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在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探索“無字天書”的秘密。

  2.了解淀粉遇到碘水會變成藍紫色這一神奇的現(xiàn)象。

  3.在科學小嘗試中激發(fā)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探索“無字天書”的秘密。

  難點:能在試驗中盡可能的避免實驗誤差,了解淀粉遇到碘水會變成藍紫色這一神奇的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快遞盒子、無字天書(淀粉水繪畫出的作品)、滴管、碘伏、水、白醋、調查單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景導入。

  師:我們班剛剛收到一個快遞,快遞里面有什么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無字天書

  打開快遞,了解快遞里面有什么(無字天書),了解其特點(紙張是白色的,沒有內容)

  2.探索“無字天書”的秘密

  ⑴請幼兒認真觀察無字天書,思考無字天書為什么沒有內容。

  提問:為什么天書上面一個字,甚至一個標記也沒有?它可能有什么秘密呢?

 ?、朴^察快遞盒子,了解如何破解“無字天書”

  尋找快遞盒子上的提示“無字天書只有經過特殊處理才能顯現(xiàn)出內容”。

 ?、翘骄磕囊环N材料能讓無字天書顯現(xiàn)內容

  出示:水、碘伏、白醋、調查單,請幼兒進行試驗,探究哪種材料能使無字天書顯現(xiàn)內容,并填寫調查單。

 ?、确窒碓囼灲Y果

  3.為“無字天書”解密

 ?、艑⒌夥卧跓o字天書上面,化解天書的秘密。

  ⑵分享無字天書里的內容。

 ?、墙饷堋盁o字天書”。

  提問:無字天書是怎么寫出來的呢?

  小結:無字天書這樣神奇是因為寫書的人用了淀粉水在寫字,寫完字后淀粉水蒸發(fā)后就看不見了,這時滴上碘伏就能顯現(xiàn)出內容,因為碘伏遇到淀粉會變成藍紫色。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寫一張“無字天書”。

  分發(fā)白紙、毛筆和淀粉水,請幼兒自由書寫內容。

  活動總結

  我以快遞的形式導入活動,既貼近生活又充分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探究趣味十足。幼兒發(fā)揮奇思妙想能說出各種探究“無字天書”的方法,緊接著開始了“無字天書”的探索之旅,實驗的過程中幼兒表現(xiàn)的很積極,但難以避免的實驗誤差也出現(xiàn)了,個別幼兒將溶液混在了一起,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中獲得了實驗結果。整個活動可以看到幼兒的探究意愿濃厚,過程中幼兒除了操作還有和同伴之間的討論,相信幼兒通過這次活動更進一步的提升了對科學活動的探究熱情。

15、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磁鐵》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磁鐵,并被神奇的磁鐵深深的吸引,讓幼兒產生無盡的遐想。有一次,我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件釣魚玩具,是用磁鐵做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好奇,有幾個小朋友還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小魚可以釣起來呢?于是,我決定設計這樣一節(jié)課,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中感知、認識磁鐵的特性。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內容:中班科學《有 趣 的 磁 鐵》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磁鐵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運用磁鐵的特性進行游戲活動。

  3.對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所了解,體驗探索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重難點:

  認識磁鐵的磁性,感受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活動準備:

  物品準備:磁性拼圖、形狀不同的各種磁鐵、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和幼兒操作、體驗磁鐵活動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拼圖"游戲,初步感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磁性的拼圖玩具,請小朋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教師小結:有的拼圖能吸在小磁板上,有的不能吸上去,原來這些能被吸上去的拼圖背面有一層黑黑的東西,沒被吸上去的背面什么也沒有,這些黑黑的東西叫磁鐵,它們和小磁板可以吸在一起。

  4討論:

  教師:如果要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拼圖也能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該怎么辦?接下來老師要請小朋友上來試試,看看怎樣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拼圖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

  5.教師小結:

  教師:原來只要把兩個無法吸在一起的磁鐵,改變其中一塊磁鐵的方向,它們就能吸在一起了。

  6.出示形狀不同的磁鐵,介紹磁鐵的“兩級”。

  (二)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進一步感受磁鐵兩極的特性

  1.教師手持磁鐵和幼兒的磁鐵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現(xiàn)象時隨時啟發(fā),怎樣讓你的磁鐵和我的磁鐵交朋友?

  教師:等一下請小朋友玩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鐵和同伴手中的磁鐵碰一碰,看看要怎樣讓這兩個磁鐵會吸在一起。

  2.幼兒雙雙合作玩磁鐵。

  教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兩個人合作玩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

  教師:接下來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讓兩塊磁鐵吸在一起的。

  3.教師小結:小朋友都玩了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讓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兩塊磁鐵會吸在一起,有的不會吸在一起,因為磁鐵有兩極,只要改變其中一個磁鐵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觀看圖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磁鐵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很大的用處,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介紹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經驗遷移

  教師: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鐵,通過磁鐵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好多問題,小朋友們回家后還可以繼續(xù)探索磁鐵的奧秘。

  《有趣的磁鐵》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于參與,積極發(fā)現(xiàn)。簡單又平常的活動準備,為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對磁鐵特性的了解層層深入,從而培養(yǎng)孩子樂于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運用引導、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們了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學活動中穿插游戲活動,并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加濃;而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幼兒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fā)展。我認為,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fā)現(xiàn)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xiàn)象。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分明,教學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得當。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動中教師言語只是一般的引導性語言,整個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于操作觀察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他們的談話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夠大膽;有些幼兒在材料的使用上還有磕磕碰碰的現(xiàn)象,雖然老師多次提醒,但還是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中有時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仍需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引導。

16、幼兒園中班科學:小河馬吃果子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簡單的杠桿原理。

  2.在游戲中明白物體拋出的距離和杠桿支點遠近有關。

  3.體驗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生活中簡單的杠桿原理。

  2.難點:探究物體拋出的距離和杠桿支點遠近有關。

  活動準備

  長柄鐵勺子、橡皮筋、積木、粘粘球、河馬靶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興趣。

  教師出示勺子,講故事激發(fā)幼兒興趣。師:這是什么?勺子是用來做什么呢?

  動物園的河馬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去喂它好嗎?可是大河馬在水里,離我們那么遠,我們要怎樣才能把果子送過去呢?

  二、幼兒探索操作給河馬喂食。

  1.幼兒每人拿一把勺子,嘗試把果子送出去。

  師:我們要先學會投果子的本領?,F(xiàn)在每個小朋友拿一個勺子,練習把果子投過去。(幼兒嘗試)你們把果子投出去了嗎?

  2.幼兒探索勺子不離開桌面把果子投出去。

  師:動物園里有規(guī)定,小勺子只能放在投食物的臺子上。我們再來試試小勺子放在投食臺上怎么把果子投出去。(幼兒自由探索)

  3.幼兒探索如何利用積木和勺子給河馬喂食。

  師:看這兒還有積木,積木和勺子能不能幫我們把果子投出去呢?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1)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2)請個別幼兒示范,其他幼兒觀察討論。

  師:積木和勺子一起組合能把小果子投出去嗎?你是怎么做到的?原來勺子在積木的支撐下,把勺子柄壓下來就能把果子投出去。

  4.幼兒嘗試用投食器集體練習投食。

  師:我發(fā)現(xiàn)剛才果子在積木和勺子的幫助下投出去了,可是勺子也飛出去了,怎么辦呢?咱們用皮筋把勺子固定在積木上做成一個投食器,每人拿一個投食器把果子投出去。

  幼兒集體練習投食,教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游戲操作,發(fā)現(xiàn)果子投出的遠近和積木固定的位置有關。 1.比賽誰投的遠。

  師:我們來比比看誰能把果子遠投到小河里可以得到一個徽章,投到河馬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兩個徽章。

  2.幼兒觀察比賽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投得遠的原因。 師:你把果子投到什么位置了,為什么呢?

  (1)請兩位幼兒示范,幼兒觀察結果并討論。師: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投得近,有的投得遠呢?

  (2)對比投食器發(fā)現(xiàn),并引導幼兒觀察皮筋固定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投食器上有兩個顏色的點,兩個投食器一個皮筋是固定在紅點的位置, 一個固定在黃點的位置。剛在固定在紅點投食器拋得遠,固定在黃點的拋得近,是不是皮筋固定的位置影響了果子投的遠近呢,一會你們自己去試一試。

  (3)幼兒調整投食器皮筋位置,驗證果子拋出的遠近與皮筋與果子間的距離有關。師:現(xiàn)在我們分別把皮筋調整到黃點和紅點的位置,看一看哪個顏色的點能幫助

  你把果子投得更遠。皮筋固定在哪一個顏色的點把果子投的遠?

  教師出示記錄圖示并小結:皮筋放在紅點,與果子間隔的距離短,就投得近,皮筋放在黃點,與果子間隔距離長,就能把果子投得更遠。

  四、給河馬投食。

  1.幼兒比賽,看誰投進河馬嘴里的果子多?。

  師:現(xiàn)在河馬離我們這么遠,我們應該把皮筋和果子間的距離間隔長一些,比一

  比誰喂到河馬嘴里的果子最多。

  2.教師調整河馬距離讓幼兒調整皮筋位置再次游戲。 五、活動結束,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用勺子和積木做了一個投食器,給河馬喂食。同時知道了想要把果子投得遠,果子和積木之間的距離就要隔得遠???,河馬吃飽了,對我們說謝謝。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探索試試還有什么物品可以組成投食器可以把投出去。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以給小河馬喂果子為主線,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在探索中明白簡單的杠桿原理?;顒又泻⒆觽兣d趣濃厚,先思考如何投果子、怎樣投得遠。教師以徽章、比賽等形式激勵幼兒,活動中鼓勵他們不斷嘗試,調整支點位置,表現(xiàn)出了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同時也真正實現(xiàn)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17、幼兒園中班科學《美麗的項鏈》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依據 ABAB 等簡單規(guī)律排列物體。

  2.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重點難點

  學習依據 ABAB 等簡單規(guī)律排列物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學習繩子打結

  2.物質準備:紅色藍色氣球各五個、大小橘子各五個、一串項鏈、圓形三角形布織布若干、繩子 24 條,大小藍色珠子若干、各種顏色珠子若干、小熊家情景圖、項鏈展板一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是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

  2.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是這樣來愛媽媽的,小熊也很愛自己的媽媽,明天就是小熊媽媽的生日啦!小熊為媽媽準備了三個驚喜 。

  3.出示氣球,幼兒感知紅藍紅藍規(guī)律排列。

  (一)教師出示情景圖,展示氣球,幼兒觀察排列規(guī)律。

  師:第一個驚喜是用紅色和藍色的氣球裝飾了家。

  幼兒觀察氣球是按紅色藍色這樣有規(guī)律的排列。

  師小結:原來我們的氣球是按一個紅色氣球一個藍色氣球有規(guī)律的排列的。

  4.出示橘子幼兒操作嘗試大小規(guī)律排列。

  (一)出示橘子幼兒觀察大小規(guī)律

  師:家已經裝飾漂亮啦。猜猜第二個驚喜是什么呢?哇哦,是熊媽媽最愛吃的橘子。哎?看看桌子上的橘子有什么不一樣的?

  師:對,一個是大橘子,一個是小橘子,小熊辛苦的把橘子擺在桌子上方便媽媽拿,看看他是怎么擺的呢?

  (二)幼兒嘗試操作按大小規(guī)律排列橘子

  師小結:橘子是按一個大橘子一個小橘子有規(guī)律的排列的。5.出示項鏈,幼兒操作嘗試。

  (一)出示項鏈,幼兒發(fā)現(xiàn)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規(guī)律。

  師:她的第三個驚喜就是她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一串美麗的項鏈,哎?是什么形狀串的項鏈?

  師:它們是怎么排列的?

  (二)幼兒操作嘗試按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規(guī)律排列。

  師:哦這條項鏈是按圓形三角形這樣的規(guī)律的排列。哎呀!小熊在串項鏈的過程中漏掉了幾塊圖形,誰能發(fā)現(xiàn)缺了什么圖形,請你幫小熊粘好項鏈。

  師小結:小熊按顏色的規(guī)律大小的規(guī)律形狀的規(guī)律為媽媽準

  備了三個驚喜,媽媽覺得這樣有規(guī)律的排列很漂亮,很喜歡, 你們想不想給媽媽做一串美麗的項鏈送給媽媽呢?

  6.幼兒制作美麗的項鏈,教師巡回指導

  (一)教師介紹串項鏈材料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材料,請小朋友任意選擇一種材料來為媽媽串項鏈。

  (二)教師介紹串項鏈規(guī)則。

  師:第一根據你所選擇的材料有規(guī)律排列,

  第二我們制作項鏈時要注意安全,選擇珠子的小朋友不要把珠子放到嘴里或者鼻孔里,要輕輕拿慢慢串不要散落在地上。

  第三,每一位小朋友用自己操作盒子里的材料串好項鏈記得要打好結,不會打結小朋友請舉手老師會幫助你。

  (三)幼兒制作項鏈教師巡回指導

  (四)幼兒個別展示教師評價活動結束:

  幼兒按男女男女規(guī)律排隊把項鏈掛在展板上。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觀察氣球顏色、幫助小熊擺放蘋果,觀察小熊媽媽的項鏈來掌握按 ABAB 規(guī)律排列物體,而為媽媽制作項鏈既表達了對媽媽的愛也通過串項鏈的過程學習按 ABAB 規(guī)律排列物體。在整個活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緊扣目標,銜接流暢,教師對于幼兒的每個回答都有具體的評價語,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發(fā)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圖形不同的情況下有什么排列規(guī)律?而不是一味的給幼兒灌

18、中班科學教學設計《小空氣在哪里》

  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周圍事物或者現(xiàn)象感興趣,會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一次美術活動上,我們孩子發(fā)現(xiàn)干燥的毛筆放在水里后會冒泡,很興奮, 但孩子對空氣還沒有深入的認識。因此我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結合本月科學目標, 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和幼兒一起探索空氣在哪里。讓幼兒通過親身探究、實驗和操作獲得有空氣的科學經驗,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小實驗,了解空氣無處不在;

  2.通過運用多種感官,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3.能夠使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感官,了解空氣無處不在的特性難點:對自然科學感興趣,并進行積極探索。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空氣的存在。

  2.物質準備:塑料袋、盆、水、各種有縫隙的材料:海綿,絨布,大縫石頭, 棉花,瓦楞板。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xiàn)空氣的存在,知道身體需要空氣(3 分鐘)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跟我一起玩?zhèn)€游戲:閉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難、很不好受……)

  問:為什么不好受?放開手你在吸什么?(空氣)

  小結:看來我們的身體需要空氣,沒有空氣我們就無法呼吸了,會很難受。二、抓空氣(發(fā)現(xiàn)空氣特征)(5 分鐘)

  1.徒手抓空氣:

  問:可是,空氣在哪呢?你能把空氣抓住么?(幼兒自由嘗試抓空氣)

  2.道具抓空氣:

  A 師:你們看我這里裝的是什么?(空氣)現(xiàn)在你們每個人來拿一個塑料袋, 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氣,待會告訴我:你的空氣是在哪里抓到的?(幼兒說在哪里找到具體地點)

  B 換個地方再抓一次。

  小結:我們的教室到處都是空氣。

  3.圍繞空氣,展開討論。

  請你用小眼睛看一看、小鼻子聞一聞、小手摸一摸,仔細觀察空氣是什么樣的? 總結: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氣體,而且我們的教室里到處都有空氣。

  四、空氣無處不在(10 分鐘)

  1.教師操作實驗(3 分鐘)

  師:粉筆里有空氣么?請你注意我把粉筆放進水里后,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冒泡)。這些泡泡是什么呢?(空氣)這些小氣泡是藏在粉筆縫隙里的空氣。請你也找一找咱班還有那些物品里藏了空氣呢?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5 分鐘)

  提醒幼兒小心不要把水弄到外面,軟的東西壓出空氣

  3.交流結果(2 分鐘) 你都在哪找到空氣了?

  總結:原來到處都有空氣,不但我們的教室里有空氣,就連玩具里、棉花的縫

  隙里都藏進了空氣,它真是無處不在啊!

  活動延伸: 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有了空氣,會發(fā)生很多神奇的事。下面王老師給小朋友們表演一段魔術。你也來試試,你能讓紙一直貼在手上么?

  活動總結 幼兒喜歡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很興奮,愿意探究小實驗。通過“找空氣”活動,知道 空氣無處不在。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并且幼兒能用完整的語 句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9、中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紙的力量反思

  活動內容:紙的力量

  二、活動目的:

  1、 通過探索活動,發(fā)現(xiàn)當紙?zhí)幱诓煌螤顣r承受的力不相,而圓筒形承受的力最大。

  2、 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和探索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三、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

  (1)多媒體:用各種材料做成圓形物體各有什么用途(如油漆桶、水泥電桿、紙杯、高壓鍋等)

  (2)師:范圖一張、幾何立體圖形折紙范例四種、繪畫紙一張、硬紙板卷成空心圓筒二個、小硬板二塊、書一本;幼:繪畫紙、剪刀、空礦泉水瓶、透明膠等每人一份。

  2、 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過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初步對折、剪紙等技能。

  3、 擬愿意探索及將自己的活動情況作口語表達為重難點。

  四、活動過程:

  1、 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大門水泥電線竿,提問:“這根高高的電線竿什么形狀的,它為什么可以豎得這么高呢?(簡單地讓幼兒議論),師:“老師也很想知道為什么,讓我們一起到實驗室去做實驗吧?!?/p>

  2、 重點:嘗試用紙把書支撐起來的方法。

  (1)尋找方法:出示紙和書,提問:“這是什么和什么;誰能用一張紙把書高起來,幼兒思考回答。每人各取一張紙試驗。講述自己是怎樣做的。

  (2)師提示方法:小朋友認識過那些圖形,可不可以把紙變成那些形狀再試試呢,幼回答并動手做。師出示幾種范例讓幼兒說它們的形狀。

  (3)討論:那種形狀能把書架高起來,幼兒選中圖形

  (4)師出示范圖講明制圖方法,幼兒根據圖示進行制作,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做。

  (5)將制成圖擺放好,輕輕將書放上去,試驗。討論自己選擇的方法和結果。

  3、 教師試驗,小結圓筒形的力量最大。師再逐一演示,確認試驗結果。

  4、 小結:同樣的一張紙,做成不同的圖形,它的力量不同。有的把書架高了,有的不行。我們發(fā)現(xiàn)圓筒形的力量最大。

  5、 給予幼兒信息,發(fā)現(xiàn)在紙中加入波紋紙它的力量更大。

  (1)觀察試驗:波紋紙板做成圓筒形它的力量有多大(將波紋紙筒豎放+小硬板再站一名幼兒——下面的波紋紙筒可以支撐住)

  (2)撕開硬紙板,引導幼兒觀察討論:里面的波紋紙有什么用。

  (3)小結:在圓筒形的紙中加入波紋紙它的力量更大。

  6、 自由活動:讓幼兒都來站在小硬板上,感受硬板下圓筒形硬紙板的承受力。

  7、 觀察多媒體:用各種材料做成圓形物體各有什么用途(如油漆桶、水泥電桿、紙杯、高壓鍋等);他們都有用材料最省、受力最大、容量最大的特點。

  活動反思:經過一系列的探究、實驗,幼兒親身感受紙的神奇力量,發(fā)現(xiàn)圓形的廣泛應用,懂得勞動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尊重科學的道理。進一步引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20、幼兒園中班科學《親愛的動物園》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根據動物的特征,嘗試有效提問,增進對動物的認識。

  2、在傾聽猜測過程中,提升思維靈活性。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提升提問的有效性,學會縮小范圍,猜中動物。

  活動準備

  自制故事書,故事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聊聊寵物

  導語:我們最近都在聊動物,有很多朋友說要養(yǎng)寵物了,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寵物嗎?

  小結:寵物就是可以養(yǎng)在家里陪伴你的動物朋友.

  二、親愛的動物園

  導語:樂樂也想養(yǎng)個寵物,他給動物園寫了封信,想請動物園送他一個動物做他的寵物朋友。

  1、分段欣賞故事第一部分

  提問:樂樂收到了哪些動物?他留下了嗎?為什么?

  小結:長頸鹿太長了,獅子太兇猛了,都不適合養(yǎng)在家里做寵物,樂樂把他們都送回了動物園。

  2、猜猜動物

  過渡:動物園又給樂樂寄來了一個動物。樂樂說,你們來猜猜這回寄來了什么?

  玩法介紹:通過動物十二問,以是和否來回答,把要猜的動物范圍縮小,直到猜中。

  (1)第一次游戲,教師扮演樂樂。

  玩法:動物十二問,“樂樂”以是或否回答孩子們的提問。

  重點引導:1.關注提問方法。2.線索從大到小。

  小結:原來從動物生活的地方,動物皮毛的顏色,動物喜愛吃什么,動物的特征來提問,線索從大到小,猜中的可能性就會變大。

  (2)第二次游戲,個體幼兒扮演樂樂。

  (3)第三次游戲,分組十二問。

  導語:我把樂樂收到的兩個快遞貼在你們的椅子背后,請你們悄悄地看看是什么,用是或否的方式回答對方的提問,看哪隊以最少的問題猜中。

  三、我們的寵物朋友

  樂樂的寵物朋友

  過渡:正當樂樂感到絕望的時候,動物園又寄來了一個快遞,這次的快遞樂樂太喜歡了,會是什么呢?我們一起把故事聽一遍。

  2、延伸:我們的寵物朋友

  提問:樂樂有了一個寵物朋友小狗,你們家里養(yǎng)寵物嗎?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養(yǎng)寵物?

  活動反思

  活動背景價值分析:

  1、因為我們班孩子的特點,思維不活躍,表達也不強,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試圖讓每個小朋友敢說,所以我們的班本化選擇了"怡然自閱",讓孩子孩子會聽也要會表達,所以各種閱讀活動貫穿了我們這個學期。

  2、在考核時期,正好是我們進入《在動物園》主題,邂逅了這樣一個繪本,結合早餐十三問,從餐前播報開始做了一個嘗試,因為我覺得這樣一個題材既能把幼兒通過主題對動物特征的認識結合起來,又能夠達成我們園本課程的預設目標,讓園本班本做了一個結合。

  活動方案修改依據、自我思考:

  1、動物十二問游戲的引進方式.考核時:班本活動,平日里有餐前十二問,所以上課直接引入。展示中:考慮到異地教學活動,加了一個集體學習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幾次執(zhí)教以后,我感覺這個集體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和日常的滲透不一樣,幫助幼兒梳理提問的有效性,有存在的價值。

  2、預設問題和回應。幾次執(zhí)教后,我覺得這樣一個科常的活動,對孩子是有挑戰(zhàn)的,對老師也是有挑戰(zhàn)的。預設提問要精到,回應的緯度要有思考,這個直接影響到這個活動的質量,孩子在這個活動中收獲的大小。

  3、活動的趣味性。在這個活動的梳理的時候,我想過用寵物來設計這個活動,幾次調整之后,我又回到了原點。一方面是基于對繪本的思考,另一方面還是覺得要在繪本這個情景和趣味中。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里面,考核中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之間有一些個體獨立的,在我這次演繹的過程中,始終把樂樂和寵物這一條線脈抓住了。

  活動實施要點分析:

  1、目標的有效定位:借鑒了《指南》和《數學習發(fā)展核心經驗》,聚焦本班幼兒領域發(fā)展特質,根據親愛的動物園這本繪本,提問了這兩點目標。

  2、目標的有效達成:在繪本的情境中,通過集體,分組的不同形式,創(chuàng)設動物十二問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積極思考,大膽表達,既幫助整體幼兒回顧各種動物特征,又提升他們的思維靈活性,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學會在傾聽的基礎上去提問。

21、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種子藏在哪里》反思

  設計意圖

  《指南》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欲望,培養(yǎng)探究能力。幼兒思維發(fā)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

  根據《指南》要求,本著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關心、愛護自然的積極情感和態(tài)度。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結合本班幼兒情況及主題活動《一粒種子》,活動初期幼兒通過播種向日葵,對種植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開展了一系列的種植和培育活動。某一天的加餐環(huán)節(jié)中,一名幼兒對老師說:“老師我不吃火果!”“為什么啊?”幼兒邊挑火龍果的種子邊說:“里面都是籽!我不吃。”其他幼兒就問:“老師這個火龍果種子可不可以種植啊?”因此根據幼兒的興趣開展了本次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不同水果、蔬菜的種子,了解種子藏在哪里,知道種子的用途。

  2.嘗試種植種子,掌握種植方法。

  3.愿意積極主動地探究,體驗種植的快樂。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了解部分水果和蔬菜的種子藏在那里,知道種子的用途。

  難點:幼兒掌握種子的正確種植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認識常見水果和蔬菜。物質準備:

  1.家園共育:與家長溝通,讓幼兒從家中帶來含有種子的水果和蔬菜。(如:豆角、菜椒、火龍果、草莓、玉米等)

  2.塑料小刀、置物筐、酸奶盒、小鑷子、澆水壺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將幼兒帶到戶外種植區(qū),讓幼兒觀察已經種植的蔬菜。

  師:“小朋友們,看看我們種植的向日葵和蔬菜是不是已經長得很高了,哪位小朋友還記得,我們哪些是種的種子,哪些是種的小苗苗啊?”

  幼兒:“向日葵種的是種子,西紅柿、豆角、辣椒、茄子種的是苗”

  師:“非常好,向日葵種植的是種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向日葵的種子藏在哪里?”幼兒:“向日葵的種子在他的大花里?!?/p>

  師:“小朋友們也帶來了許多的水果和蔬菜,我們一起來尋找一下他們的種子在哪里吧!”

  (二)自主探索

  師:“今天將分為五組進行探索活動,每組由老師指派一名小組長,負責組內的分工合作?!?/p>

  教師分組并且選出小組長

  師:“現(xiàn)在由每組小組長領取活動材料,領取之后帶領組員選擇場地活動,進行自主探索活動,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種子藏在那里了,注意安全。”

  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對個別小朋友進行重點指導。

  師:“將自己找到的種子放到寫有自己名字的酸奶盒中,垃圾放到垃圾桶,注意衛(wèi)生?!?/p>

  (三)總結分享

  幼兒分享探索成果,幼兒自己總結,教師輔助。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為我們分享,他找到了什么水果或者蔬菜的種子,種子是長什么樣子的?”

  師:“這位小朋友說豆角的種子藏在豆角的小肚子里,是圓圓的、綠色的······,蘋果的種子也在里面,草莓的種子在外面長著······”

  (四)種植活動

  師:“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種子去種植吧!互相幫助和交流一下種植方式,種植好了放到咱們班的試驗田中?!被顒釉诜N植過程中自然結束。

  (四)活動延伸

  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探究為什么有的植物發(fā)芽了,有的植物沒發(fā)芽,是種植方式不對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后期繼續(xù)探索。

  活動總結

  活動地點選擇戶外種植區(qū),使幼兒融入自然的環(huán)境。結合幼兒已有經驗提出問題,集中幼兒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及好奇心。在找種子過程中,讓幼兒猜一猜種子藏在哪里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分組進行活動,小組長負責制,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及合作能力。分享總結過程中,幼兒展示找到的種子,交流找到的方法,因為幼兒親歷搜集、實際操作,學習氛圍濃厚,發(fā)言較為激烈。幼兒在交流分享中,掌握找到種子的途徑和方法。在親身體驗活動中積累經驗獲得知識。

  活動中,帶領幼兒走進自然,在自然中活動,讓幼兒在實物操作中自主探索種子藏在哪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性,過程中認識各類種子。相比讓幼兒對著照片認識各種水果和蔬菜的種子所獲得的經驗更為豐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才能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使活動目標有效的達成?;顒右宰灾魈剿鞯姆绞郊ぐl(fā)幼兒的興趣,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發(fā)現(xiàn)各種種子的不同,在活動過程中,能夠主動的與其他幼兒進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22、中班科學教學設計《落葉保鮮辦法多》反思

  設計意圖

  4-5 歲幼兒主要通過感知覺以及各種操作活動認識周圍世界。他們對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動是其積累知識經驗的重要方式。

  秋天來了,樹上的葉子紛紛飄落下來,落葉成了孩子們的寶貝。在戶外活動時, 他們總會自發(fā)地去撿拾落葉,還會不時尖叫努力去接住樹上飄落下來的葉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落在地上的葉子有的變干裂了,還有的變腐爛了。小朋友說:“這些葉子不漂亮了,我們怎樣讓葉子還像以前一樣漂亮呢?”“我們把葉子裝在塑料袋里吧!”其他幼兒也都好奇的圍攏過來……幼兒喜歡親近大自然,對落葉有種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此我設計了有關落葉的科學活動—落葉保鮮辦法多。

  活動目標

  1、認識落葉的不同顏色,不同形狀,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夠大膽猜想保鮮落葉的方法

  3、初步嘗試與同伴共同探索各種輔助材料的使用方法。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1、能夠嘗試猜想落葉保鮮的方法,敢于大膽想象與表述。

  2、嘗試使用各種輔助材料,并能與同伴合作探索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顏色、形狀的落葉及有關葉子的圖片。

  2、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保鮮的材料,如:塑料袋、報紙、餐盒、保鮮膜等。

  3、各種操作工具:剪刀、大中小膠條、雙面膠、皮筋、毛線、封口夾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導入:教師出示幼兒收集的各種落葉。提問:1、請你看一看這些落葉都是什么顏色的?

  2、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

  3、你還見過哪些顏色、形狀不一樣的落葉?

  (二)教師發(fā)給每名幼兒一片葉子,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次感知葉子外形特征。鼓勵幼兒與同伴說一說自己手中葉子的顏色和形狀。

  (三)出示各種葉子的圖片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四)教師出示已經干裂和腐爛的落葉。

  請幼兒看一看這些落葉怎么了?他們的顏色和形狀還漂亮嗎?他們?yōu)槭裁磿兂蛇@樣子呢?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請幼兒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保護漂亮的落葉?不讓它們變干裂,變腐爛呢?”激發(fā)幼兒想象力,說一說怎樣保鮮落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教師出示并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操作工具。

  1、請小朋友兩人一組進行操作。通過游戲《找朋友》自由結組。找到朋友后兩個人商量選擇一種方法對落葉進行保鮮。

  2、鼓勵每組幼兒大膽選擇各種材料進行嘗試,幼兒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三、結束部分:

  (一)每組幼兒展示自己保鮮落葉的方法。

  (二)教師引導幼兒把保鮮好的落葉放在自然角,鼓勵幼兒每天進行觀察??匆豢?, 比一比,那種保鮮落葉的方法最好。

  活動總結

  活動反思

  一、目標落實情況:

  1、通過觀察、比較、感知、發(fā)現(xiàn)等方法,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完成了目標中第一個內容

  2、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教師的提問更具有針對性和開放性,并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交流,討論和分享,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從而突破了重點目標。

  3、在幼兒主動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使用各種操作材料和工具,最終使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二、幼兒參與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興趣觀察法: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比較相結合,滿足了幼兒了解落葉外形特征的愿望。在活動中,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能夠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像力, 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使用操作材料和工具時,我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用封口夾、皮筋等多種材料,完成任務。

23、教學設計幼兒園中班科學《紙漿的秘密》反思

  設計意圖

  本月主題活動是《千“紙”百態(tài)》,老師和幼兒探索了許多關于紙的秘密,幼兒在彩繪紙面具時,有一個幼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紙面具是怎么做的呢?根據幼兒的疑問,尋求了其他幼兒的看法,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由此,根據幼兒的疑問和興趣點,設計了活動《紙漿面具》,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解答自己的疑惑。

  活動目標

  1、 觀察人臉的五官,用抓、捏等方式給紙漿造型,探索制作紙漿面具的方法。

  2、 初步學習與同伴合作,體驗合作的樂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仔細觀察人臉的五官,用抓、捏等方式給紙漿造型,探索制作紙漿面具的方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皮球若干、利于溶解的廢舊紙張(水果店贊助的紙張)、棍子若干、膠水、水槽若干

  經驗準備:有做紙漿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直接語言導入

  師:我們上次彩繪面具時,小朋友們提出了疑問,想知道紙面具是怎么做的?那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做紙面具。

  二、基本部分

  (一)廢舊紙張變成紙漿

  師:我們要做紙面具,我們第一步應該做什么?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幼兒已有制作紙漿的經驗,幼兒會很快想到先把紙做成紙漿。)

  1、幼兒分組完成做紙漿的任務

  幼兒自由與同伴分組,把廢舊紙張撕成小碎片,加入清水浸泡,用棍子再次搗碎,隨后加入足量膠水進行攪拌。

  (二)紙漿變紙漿面具

  1、討論用什么材料協(xié)助做紙漿面具呢?

  師:我們的紙漿做好了,直接放在桌面上做面具可以嗎?

  ——不行!放在桌面上面具是平的。

  ——放在桌子上,它沒有干的話,我們就沒有桌子吃飯了。

  ——我們在氣球上做吧,它是鼓鼓的,做出來就被就不是平的了。

  ——但是氣球很容易爆的,那樣我們的面具就壞掉了。

  ——那我們用皮球呀!它和氣球一樣的鼓鼓的,它不會爆呀?

  2、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師:用皮球這個方法很不錯,但是皮球滾來滾去的,我怎么做面具呀?

  ——用手按住皮球就可以了呀,他就不會滾了。

  師:用手按住,就沒有手可以做面具了呀?

  ——我們可以請朋友幫我們按住呀,這樣就可以做了。

  3、探索制作紙漿面具的方法

  師:皮球到處滾的問題解決了,紙漿直接敷在皮球上,一點也不光滑,一點也不好看,這可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輕輕的拍一拍,這樣就會變得光滑的。

  師:那接下來,面具應該怎么做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人臉的五官)

  ——眼睛在最上面,我們可以抓兩個洞洞就變成眼睛了

  ——鼻子在眼睛中間,我們可以把紙漿捏一捏變成鼻子,也可以摳一個洞洞變鼻子呀

  ——嘴巴在最下面,我可以摳出一個半圓,變成笑臉嘴巴。

  4、自由結伴,協(xié)作完成紙漿面具,老師進行巡視和個別指導。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可以相互欣賞和交流,將制作好的面具,固定好放在戶外晾干。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表演區(qū)可開展面具舞會;剩余材料可投放在操作區(qū),有興趣的幼兒可以繼續(xù)操作。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疑問和興趣點出發(fā)的,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極高,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地說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非常樂意動手制作紙漿面具。

  2、在制作紙漿時,加入的膠水一定要足量,不然面具干了之后會很脆,稍微用勁就會破裂。

24、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夏天的雷雨》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對夏天的雷雨感興趣。

  2、感受問答式歌曲的特點,并嘗試用跳躍音、響亮有力的音表現(xiàn)雷雨的特點。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雷聲音效、閃電圖片、雷雨視頻、《夏天的雷雨》歌曲和伴奏。

  活動過程

  播放雷聲音頻,教師引導幼兒進行雷雨初感知

  1、教師播放雷聲音效,引導幼兒猜猜。

  ——這是什么聲音?下雷雨時,你還會聽到什么樣的聲音?看到什么?(突出“轟隆隆、嘩啦啦”等象聲詞。)

  2、問答游戲

  ——天空中一閃閃,什么光發(fā)亮?(幼兒回答時,要鼓勵幼兒盡量用完整句回答,如天空中一閃閃,閃電光發(fā)亮。)

  ——天空中轟隆隆,什么聲音響?

  ——天空中嘩啦啦,什么落下來?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并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夏天的雷雨》。

  ——有位優(yōu)秀的藝術家,把你們的回答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夏天的雷雨》,我們一起來聽聽。(教師播放歌曲。)

  2、再次欣賞歌曲《夏天的雷雨》。

  ——大家仔細聽一聽,歌曲里在唱“一閃閃、轟隆隆、嘩啦啦”時的聲音和我們平時唱歌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要這樣唱?(鼓勵幼兒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師幼一起學唱:用跳躍的音唱“一閃閃”,用響亮的聲音唱“轟隆隆、嘩啦啦”。

  教師用不同的形式帶領幼兒演唱歌曲

  1、第一遍學唱,教師唱問句,幼兒唱答句。(重點引導幼兒用跳躍的聲音演唱“一閃閃”,用響亮、有力的聲音唱“轟隆隆”“嘩啦啦”。)

  2、第二遍學唱,將幼兒分成兩大組,一組唱問句,另一組唱答句。(重點練唱幼兒有困難的樂句。)

  3、第三遍學唱,男孩唱問句,女孩唱答句。(重點引導幼兒用自然音演唱。)

  4、第四遍學唱,教師唱問句,幼兒唱答句。(重點引導幼兒結合歌曲做簡單的身體動作。)

  溫馨提示

  為讓幼兒更清晰地聽辨“轟隆隆”“嘩啦啦”等象聲詞的演唱方法,組織聽賞歌曲第二遍時,教師可采用清唱,并用身體動作提示這些象聲詞不同的唱法。

  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的音樂歌曲選擇上我們應該依據著: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節(jié)奏節(jié)拍適合的的歌曲。當然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的,有規(guī)律性的歌詞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孩子們興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們的在進行音樂活動中更多的會關注。幼兒的興趣、樂曲的音域以及歌詞要更加貼近幼兒生活?!断奶斓睦子辍肥且皇讍柎鸶?,它以設問作答形式表達內容,可以一問一答,也可以多問多答。形式活潑、問者自由,答者也無拘無束,句式簡單,對于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別、聯(lián)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樂活動中我總是以自己的積極情感感染幼兒,和幼兒一同活動,和幼兒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來帶動幼兒,避免了純理性的傳授,使幼兒能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不是枯燥、機械地模仿。幼兒在25分鐘歡快的音樂活動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樂,他們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自覺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我和幼兒的互動有所加強,更加注重幼兒的學習效果,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我把舞臺讓給了幼兒,幼兒是課堂的主體。

  我的宗旨是能讓幼兒在快樂、輕松地氛圍中學習音樂。讓幼兒能在美妙的音樂中得到心靈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要不斷摸索,不斷前行。

25、幼兒園教學設計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膨脹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難點:在活動探索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 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手指游戲,老師的手會變魔術

  2、教師用手指游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老師手里拿的什么?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里,在一個杯子里倒上水,另一個被子里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猜木耳會變成什么樣?

  4、幼兒進行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倌径兇罅?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因為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滿了…… 教師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 )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并觀察比較干濕木耳的區(qū)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fā)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7、幼兒動手泡發(fā)木耳,進一步感知驗證。(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fā)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lián)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fā)后會發(fā)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8、師幼共同游戲:變呀變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fā)的食物原地不動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 幼兒隨音樂變化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食品變大,動靜結合,并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嘗茶水。感受欣賞菊花在杯中開放,引起幼兒美的感受。

  活動總結

  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fā)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大了!變大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物體(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三是活動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

26、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會變的顏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合后能出現(xiàn)新的顏色,知道顏色的可變性。

  2.能認真實驗并初步學會記錄顏色的變化。

  3.對變色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體驗顏色變化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重點難點重點:

  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完全混合后會變出一種新的顏色。

  難點:

  能通過兩種顏色的混合發(fā)現(xiàn)顏色之間有趣的變化關系并作簡單記錄。

  活動準備

  1.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紅黃藍三色顏料水、貼有顏色標記的水杯、攪棒);

  2.桔子、樹葉、葡萄圖片一份;

  3.“會變的顏色”集體記錄表、橙、綠、紫色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疑問,引起興趣。

  1.(出示紅黃藍三色水)師:孩子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三種顏色的顏料水,是什么顏色呀?

  2.(出示圖片)師:我還帶來了三張圖片,看看是什么?什么顏色的?

  3.設疑:今天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想來畫畫葡萄、桔子、樹葉,可是,我沒有這些顏色,怎么辦?不過我聽說紅、黃、藍三種顏色會變魔術哦,用它們兩兩結合,就可以變出這些顏色來。你們相信嗎?

  二、激發(fā)猜想,學習記錄。

  今天你們就來做小小科學家,做個變色實驗,看看能不能把紫色、橙色和綠色變出來好嗎?

  1.出示記錄表。

  師:一起來看這張記錄表。表上有什么?你能看懂嗎?(引導幼兒看懂表上的內容:顏色標記和猜想標記)

  2.記錄猜想。

  師:你覺得紅色和黃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還有黃色和藍色、紅色和藍色呢?請把你的猜想貼在相應的空格里。

  小結:看來,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過,光猜想可不一定正確哦,小小科學家一定要親手做一下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三、參與探索,操作記錄。

  1.認識操作材料。

  師:看一看,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材料。

  (1)紅黃藍顏料水各 2 份

  (2)貼有顏色標記的水杯 3 個

  (3)攪棒

  (4)橙、綠、紫三色標記

  2.明確操作要求。

  (1)根據杯子上的顏色標記選擇相應的顏料水倒在一起,用攪棒攪勻,仔細觀察它們變出了什么顏色。

  (2)做完一次變色實驗后及時在杯子下面貼上相應的顏色標記。

  3.自主實驗并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小小科學家們,趕快去試試吧! 四、交流展示,記錄結果。1.集體交流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變色實驗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現(xiàn)場演示實驗并記錄結果。

  3.兒歌小結。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些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吧。

  (結合記錄表及圖片)紅色黃色變魔術,變成橙色畫橘子;黃色藍色變魔術,變成綠色畫葉子;紅色藍色變魔術,變成紫色畫葡萄。紅色黃色和藍色,變來變去真有趣!

  五、拓展延伸,結束活動。

  師:剛才我們是用兩種顏色來變魔術的,如果把這三種顏色放到一起變一變,又會變出什么顏色來呢?孩子們,有空的時候記得去試一試哦!

  活動總結:

  一、選材生活化。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內容與要求的第一條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選取了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變化明顯的顏色來組織活動。單純的講解顏色的變化很難讓幼兒理解和掌握。在《會變的顏色》活動中,我設計了有關顏色的實驗,通過讓幼兒動手嘗試發(fā)現(xiàn)顏色的變化。

  二、讓幼兒在探索中學習,在體驗中得到快樂。

  幼兒的主動探究與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活動開始時,我首先拋出問題,以此引發(fā)幼兒興趣,使幼兒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愿望,并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經歷探索之后,每個人都有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他人交流的愿望。幼兒可以澄清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結果,還可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做法,嘗試學會用不同方式解決同一問題。

  在探索交流之后,我針對不同記錄結果,進行集體演示,鞏固了幼兒的認識,進行簡明的概括和整理,幫助他們提升經驗,并用兒歌小結。這樣,幼兒在經歷了猜想

  記錄—探索實驗—分享交流的整個過程,體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27、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紙公開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重點)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難點)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知道要愛惜和節(jié)約用紙。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摸箱,內放各種有特點的紙若干。

  2、廢報紙若干,空瓶子每人一個。

  3、小紙人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采用摸箱的游戲,讓幼兒感知、回憶各種紙的外部特點。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玩一個摸箱的游戲。1、請幼兒上前摸紙箱中的紙,猜出名稱,并說出理由。2、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紙。

  二、通過競賽讓幼兒了解紙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等特點。

  1、教師介紹競賽規(guī)則:每個人眼前有一個空瓶子和一張舊報紙,看誰能用各種辦法快速地把這張廢報紙快速地放到瓶子里。(幼兒操作時,教師強調平常做紙的實驗時也要用廢舊紙,因為紙很寶貴,同時鼓勵幼兒發(fā)散性地想出各種辦法)

  2、請有代表性的幼兒演示方法,得出紙的各種特點,同時隨機教育要愛護紙。教師小結: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紙有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的特點,再以后使用紙制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不要把它們弄折、弄皺、弄撕、弄卷了。

  三、通過小游戲讓幼兒了解紙的其他特性。

  1、紙寶寶迷路回不了家了,這兒有四條路,幫幫它看走哪條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師演示課件教具讓幼兒知道紙怕火、怕水、怕劃,同時進一步教育幼兒愛惜用紙。(出示課件:有四條路同向小紙人的家,長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別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請幼兒預測小紙人走這四條路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同時演示課件、現(xiàn)場演示)教師小結: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紙還怕火、怕水、怕劃再以后使用紙制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離火、水、刀子遠一點。

  四、談話:讓幼兒了解一些特殊的紙。教師設疑:不是說紙怕水嗎?那我們平常喝水用的紙杯為什么不怕水呢?(原來這些紙是經過特殊處理過的,已經不怕水了)那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紙呢?(教師介紹一些特殊的紙:不怕高溫的紙,可放在微波爐里烤;可以吃的紙等)請幼兒一起品嘗可以吃的紙。

  課后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紙展覽活動,讓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動來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紙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紙是厚的、薄的;有些紙是光滑的、粗糙的;還有些紙的顏色是不同的。課前我還讓幼兒收集了各種材料,如銅板紙、宣紙、牛皮紙、皺紋紙等,以便讓幼兒們認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紙,有意識地加大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望。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能以問題去引導孩子,給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自身主動的觀察、發(fā)現(xiàn)、感知、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經驗。但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fā)現(xiàn)幼兒對紙的用途還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準備也沒有讓幼兒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緊密,但各環(huán)節(jié)我對幼兒的自主活動時間控制的緊,幼兒在說紙的用途時,由于他們生活經驗不豐富,對于紙的用途說的少,我沒有進行強化,就草草收場,使幼兒對紙的用途的知識面沒有延伸,還停留在原有經驗。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我還應該多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及課堂整體把握的能力,盡量做到授課不慌不忙,沉著穩(wěn)重。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重視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

28、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昆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名稱:《有趣的昆蟲》

  年齡段:中班(上冊)

  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認識蟋蟀、螳螂,觀察比較它們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之間的關系,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知道愛護益蟲。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活動重點:了解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仔細觀察蟋蟀、螳螂間的異同,并能大膽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生活中見過螳螂、蟋蟀;

  (物質準備):1.畫有螳螂、蟋蟀的記錄板 6 塊、表征圓點若干;

  2.課件、蟋蟀叫聲音頻、蟋蟀&螳螂生活習性的音頻;

  3.展示板

  (空間準備):幼兒圍半圓&圍桌坐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一)猜螳螂

  提問:身穿綠衣裳,揮舞大刀忙,左一下右一下,消滅害蟲美名揚!這是誰呀?

  (二)猜蟋蟀

  提問:家住暗角落(播放課件),身穿醬色袍,頭戴黑鐵帽,窸窸窣窣叫。

  (播放音頻)聽,它還會唱歌呢!

  二、幼兒觀察、操作、比較、感知蟋蟀與螳螂外形特征的異同,并分組記錄表征螳螂和蟋蟀腿、翅膀的數量。

  (一)幼兒觀察圖片,分享各自發(fā)現(xiàn),了解蟋蟀、螳螂的不同之處。

  提問 1:看一看蟋蟀、螳螂分別長得什么樣子?

  它們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上有什么?

  小結:原來螳螂和蟋蟀有這么多的不同之處:身體的顏色不一樣;螳螂前腿有大刀一樣的武器,頭呈三角形,這是蟋蟀沒有的;而蟋蟀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螳螂卻不能。

  (二)幼兒操作、記錄,并分享交流蟋蟀、螳螂的相同之處。

  過渡語: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它們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各自有翅膀和腿,到底有幾對翅膀和幾條腿呢?請大家一起數一數、看一看,用貼圓點的方式記錄下來。

  (觀察要求:2 名幼兒為一組,觀察、表征蟋蟀與螳螂腿和翅膀的數量,請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fā)現(xiàn)與表征進行分享)

  提問:誰來分享一下你的發(fā)現(xiàn)?它們的腿有幾條?翅膀有幾對?

  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小結:剛才小朋友用了最短的時間把螳螂和蟋蟀翅膀、腿的數量觀察的又快又準確,發(fā)現(xiàn)原來蟋蟀、螳螂分別都有 6 條腿、2 對翅膀,都會飛,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進一步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習性。(播放視頻)

  提問 1: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提問 2:蟋蟀和螳螂各自有什么本領呢?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播放視頻)

  小結: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叢里的植物上,有自身的保護色,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它是益蟲,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里或者磚塊的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農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過渡語:通過觀看視頻,我們又了解了蟋蟀和螳螂更多的小秘密,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小昆蟲,春天到了,它們也開始出來活動了,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多去觀察、探索更多昆蟲的小秘密,有時間一起分享你的發(fā)現(xiàn)。

  延伸活動:

  1.鼓勵家長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在生活中認識、了解更多的昆蟲,探索、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

  2.在科學區(qū),投放其它相關昆蟲的標本,供幼兒觀察、學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29、幼兒園中班科學:動物的尾巴公開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知道更多動物尾巴的不同用處,并能大膽講述。

  3.增進對動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通過不同方式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活動難點: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動物尾巴的特殊用處,并能大膽交流講述。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用處。

  2.物質準備:《動物的尾巴》PPT課件;自制動物尾巴每人一條;操作圖四份;黑色彩筆16支、桌子四張;小椅子四把為一組,共16人;《蟲兒飛》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一猜》,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出示藏小動物尾巴圖片,請幼兒猜一猜對應的小動物名稱。

  2.觀看視頻,進一步豐富相關知識。

  播放視頻《這是誰的尾巴》,引導幼兒了解更多小動物的尾巴以及小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猜出是哪一種小動物。

  二、結合故事《誰丟了尾巴》,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1.結合故事內容,了解小燕子、啄木鳥、松鼠尾巴的形狀及用處。

  (1)提問:小燕子、啄木鳥、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處?

  小猴拾到的尾巴究競是誰的?壁虎的尾巴又有什么作用?

  小結:小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一樣,可以用來保持平衡控制方向;啄木鳥的尾巴像小椅子一樣,捉蟲子的時候可以用來支撐身體;松鼠的尾巴像毛茸茸的大圍巾一樣,從樹上跳下來的時候可以防止摔傷,也可以當作厚厚的棉被蓋在身上;壁虎尾巴有斷尾自教的作用。

  (2)提問;如果動物的尾巴相互交換,行不行?為什么?

  小結:每個動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處,有的尾巴幫助起跳,有的可以維持身體平衡;有些動物的尾巴是他們的武器,可以用來自衛(wèi)和捕食獵物:有些動物用尾巴來驅趕蚊蟲;有的也用尾巴來表達感情。尾巴對每種動物的生存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連連看,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小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

  1.幼兒四人一組動手操作,將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找一找、連一連,并相互討論連線的依據。

  2.請最快完成任務的小組派一名小代表來說一說他們組為什么這么連。

  活動延伸:

  1.戶外活動游戲《揪尾巴》。

  2.益智區(qū)探索更多小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并在記錄表上記錄。

  活動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分享閱讀《尾巴》的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了極大興趣,幼兒對尾巴的外形特征已有所認識,但是對尾巴的作用卻不是很了解。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我設計了《動物的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中,我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我通過猜一猜的方法,讓孩子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尾巴,孩子們興趣很高。接下來我出示了多媒體課件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游戲,幼兒們通過幫小動物們找尾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這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對局部事物的觀察力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我嘗試了填表格的形式讓孩子了解尾巴的作用。由于孩子們對填表格的形式較少接觸,所以在活動的開始顯得較為陌生,但是孩子們填對了一種作用后,后面的過程都顯得興趣十足。

  活動結束后,我發(fā)現(xiàn)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效果是非常好的。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增強了教學內容吸引力,激發(fā)了幼兒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tài)畫面、聲音的配合,有效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對于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還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像來實現(xiàn),這樣就更易于幼兒掌握知識;其次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加強了師生互動。良好的人機界面和交互功能使教學更像是游戲。通過在多媒體課件中提供良好的人機交互功能,可能使幼兒不僅能看到、聽到,更可以自己動手去參與教學過程。

  在整個活動的執(zhí)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存在著不足:

  1、第二環(huán)節(jié)“猜一猜”中的動物與第三環(huán)節(jié)中的動物可以設置成一樣的動物,這樣到第三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幼兒就不會還是關注在“猜尾巴”上。

  2、活動填表的時候,可以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張表格讓孩子們嘗試著填一下。

  3、活動中的課件也不要依賴于童易軟件,可以自己制作?;顒又腥鄙賱游飳嵨锏膱D片,可以讓孩子們看看真實動物的圖片,增加孩子們對動物尾巴的印象。在今后的活動中,課前一定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吃透教材,預設好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在活動中老師拋出的問題,要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不局限他們的答案,對于幼兒反饋給老師的信息不要草草了之,應該繼續(xù)追問下去,這樣才能激發(fā)幼兒更深層次的思考問題。

30、幼兒園教學設計中班科學教學設計:郵票的秘密

  中班科學教學設計:郵票的秘密

  活動目標:

  1、交流分享幼兒所收集郵票的相關知識

  2、在實驗探索中發(fā)現(xiàn)郵票的秘密

  3、在活動中養(yǎng)成觀察、動手動腦的習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投影儀,各式各樣的郵票,新郵票數張,信封一張

  2、小紙片,漿糊,小水盒,棉簽

  活動過程:

  一、用投影儀出示收集的郵票,介紹郵票的相關知識

  二、師生一起操作,發(fā)現(xiàn)郵票的秘密。

  1、扮演魔術,發(fā)現(xiàn)郵票的秘密

  2、討論:為什么郵票沾上水可以貼在白紙上?而小紙片沾上水卻不能貼在白紙上?

  3、錄音,由郵遞員叔叔講出郵票的秘密

  4、郵票和小紙片沾上水后,讓幼兒摸一摸進行比較

  三、制作郵票,感受實驗心得

31、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筍

  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筍

  設計意圖:

  如何選材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認為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考慮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否能充沛利用大自然、大社會的現(xiàn)有資源,是否容易獲得幼兒動手操作的資料?,F(xiàn)在正值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鳥語花香,萬物復蘇,一株株筍芽兒破土而出,于是我就充沛利用我們寧海的地理優(yōu)勢,把教育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大自然。帶領幼兒上竹林看筍、跟筍嬰幼兒比高低、做游戲、用小鋤頭挖筍等,讓他們在竹林里自由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使小朋友們有了親身的體驗,感性的認識,充沛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這種交互相融滲透的關系,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筍”這個活動是一個系列活動,小朋友們已經去竹林認識過毛筍,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那回到課堂上,如何把淺層的經驗引伸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認知能力和情感體驗上來呢?我設計了“筍”這個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比較三種筍的異同,了解筍的基本特征、生長過程、用途等。

  2、在經驗講述、觀察比較和剝筍的過程中提高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發(fā)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目標中比較三種筍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小朋友們去竹林認識了毛筍,這里讓他們比較三種筍,對于中班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考慮到我們班是從托班上來的,各方面能力比較好,讓他們對三種筍進行比較,也是一種嘗試和挑戰(zhàn)吧!

  活動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經驗回顧

  這里運用錄像教學,把小朋友去竹林的情景拍攝下來,小朋友感到特別有趣,充沛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是通過直接感知獲得對事物的認識,這里運用錄像的動感畫面,把語境和語言密切匹配進行表述,小朋友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協(xié)助。

  第二環(huán)節(jié):觀察、操作、比較

  凱洛夫曾說過:未滿學齡的兒童,他們的知覺在許多場所下是直接與動作和活動相聯(lián)系的。在活動中,我讓每個幼兒選擇一株筍,通過各種感官,和同伴交流、比較,從比較兩株筍到比較三株筍,接著剝筍殼比較筍肉,讓幼兒在多通道、多層面的參與比較中,使認識不時升華,解決了目標中的重難點。

  第三環(huán)節(jié):了解筍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我用展示實物和幻燈相結合的形式,給幼兒以直觀的感受,這也是對中班幼兒學習特點作出的應答。最后是活動的延伸局部,我讓幼兒用筍殼制作、講述,把筍肉拿到食堂去燒,使課堂中未能很好深入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的解決,促使小朋友多方面的發(fā)展。

  活動設計:

  筍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比較三種筍的異同,了解筍的基本特征、生長過程、用途等。

  2、在經驗講述、觀察比較和剝筍的過程中提高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發(fā)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

  毛筍、雷筍、山筍若干;帶土的竹鞭;事先拍好錄像;制作幻燈。

  過程:

  一、經驗回顧。

  1、(放錄像)師:咦!這里面有誰呀?我們去哪兒?今天來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帶著客人老師一起走進錄像到竹林去看筍吧。

  2、依次定格,提問:這是誰?在干什么?

  二、觀察、操作、比較

  1、最后我們終于把筍挖出來了,真是太高興了。我們挖出的是什么筍?

  2、小朋友在盒子里找找,哪株是毛筍?再找找除了毛筍,還有什么筍?(雷筍,山筍)

  3、(兩株筍比較)每個小朋友拿一株喜歡的筍,然后找個好朋友比一比,你們的筍有什么不同?

  4、(三株筍比較)請三位拿不同筍的幼兒上來,比比這三株筍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5、幼兒動手剝筍殼。

  6、比較三種筍的筍肉。

  三、生長過程和用途。

  1、提問:我們寧海什么地方筍最多?(雙峰)我們作為寧海人感覺怎么樣?

  2、筍是從哪兒來的?欣賞竹鞭,了解竹鞭——筍——竹子。

  3、筍有什么用?

  (1)筍殼的用途。

  (2)筍肉的用途。

  (3)竹子的用途。

  (4)欣賞幻燈片。

  (5)師生一起小結:筍的一身都是寶。

  四、延伸活動:我們把桌上的筍殼拿到教室做手工,把筍肉送到食堂燒吧!

32、中班科學教學設計《長廊有幾間》反思

  設計意圖

  我園地處中山公園內,孩子們每天會在長廊中游戲,每天耳濡目染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長廊的簡單特征,通過這一節(jié)集體教育活動不僅能夠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和探索性趣,學習探究的方法、策略。

  活動目標

  1、知道長廊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

  2、能用標記物記錄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并與他人交流分享。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并樂在其中。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長廊中的哪四根柱子是一間

  活動難點:點數一定距離內的長廊間數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四面墻圍起來的就是一間屋子的經驗

  物質準備:繩子、藍膠、數字卡、生活中的自然物

  活動過程

  1、引發(fā)幼兒對長廊間的探索的興趣。

  師:長廊是一間一間連接起來的,四根柱子是一間。長廊里有這么多柱子,你們知道哪四根柱子是一間嗎?

  2、引導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fā)現(xiàn)長廊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

  (1)教師請幼兒在一定距離內(三間)找出長廊中的一間。師:請你們快去數一數、看一看,找出長廊中的一間吧。幼兒自主探索,引導幼兒用標記物記錄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

  (2)教師請三名幼兒介紹自己找到的長廊中的一間。

  觀察、梳理橫或豎哪四根柱子是一間,發(fā)現(xiàn)同一事物可用不同標記物記錄。

  (3)師幼共同梳理長廊四根柱子是一間的特征。

  小結:我們的房子是四面墻圍起來的是一間,長廊是四根柱子圍起來是一間。

  3、引導幼兒點數一定距離內的長廊共有幾間。

  (1)鼓勵幼兒點數長廊的間數,并用標記物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小朋友們知道了長廊四根柱子圍起來是一間,誰能數一數從這里到那里的這段距離內(六間)的長廊有幾間?

  (2)師生分享答案,引導相同答案的幼兒站在一起,并用相應的數字表示答案中的數量。

  師:這一段長廊有幾間?誰跟他的答案一樣?誰有不同的答案?

  (3)師生驗證答案,依次請不同答案的幼兒代表介紹計數長廊間數的方法。

  師:為什么我們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呢?你是怎樣數的?可以給我們講一講或者演示一下嗎?

  發(fā)現(xiàn)、梳理共性問題,如:共用柱子或遺漏等。被共用的柱子和另外兩根柱子又組成了一間,所以在數有幾間時會有共用柱子組成另外一間的現(xiàn)象。

  4、進一步引發(fā)幼兒探索長廊間數的興趣

  師:中山公園的長廊是很早以前修建的,是著名的文物,長廊上的彩繪有 2231 幅, 聽說長廊有二百多間,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數一數

  活動總結

  本節(jié)活動的設計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激起幼兒的探索欲望。第二層:幼兒能夠發(fā)現(xiàn)長廊中一間的特征。第三層:幼兒能夠點數出一段距離的幾間。

  活動的過程是層層遞進的方式,幼兒實際操作點數柱子,并將自己的收獲和大家分享,通過梳理相關經驗,每一次的挑戰(zhàn)都能給幼兒挑一挑夠得著的感覺,使活動既有趣味性又不缺乏挑戰(zhàn),幼兒在探索中學會思考、反復嘗試、合作、協(xié)商的良好學習品質。

33、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筷子》教學設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筷子的產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獨特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2、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實踐和游戲活動。

  3、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協(xié)調性。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筷子人手一雙,幼兒操作材料。

  三、活動重、難點:幼兒正確操作筷子,并用筷子開展各種活動。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我給大家講個謎語,大家猜猜是什么。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猜一樣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師:是的,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們中國古代人的發(fā)明,那時的人們用竹子削成這樣的兩根細竹棍,一頭細,一頭粗,開始人們稱它為“箸”,后來又叫筷子,別小看這一雙細細的筷子,無論面條,米飯,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東西都難不倒它,它既可以這樣夾菜,也可以當夾子,又方便又衛(wèi)生,后來中國人就習慣了用筷子吃東西,并且一代一代傳下來?,F(xiàn)在,它可是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離不了的好伙伴。你們說,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學習活動

  ①請每一組的小組長為幼兒分發(fā)筷子與小碟子,幼兒將各自的筷子按老師的要求拿在手上

  ②師教學筷子握法

  師:先將筷子象老師這樣拿在手上,細的一頭向下,粗的一頭向上,且兩只筷子的兩端要對齊,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夾住,將中指放在兩根筷子之間,這樣,我們的筷子就能夠自由的開合,夾取東西了。現(xiàn)在,

  讓我們互相看看,誰的小手最

  靈巧。(幼兒間相互交流,檢查,老師則巡回指導,并幫助那些還不能正確持筷的幼兒掌握要領。)

  ③師:現(xiàn)在,讓我們舉起我們手中的筷子來做個筷子操吧!

  放音樂,幼兒跟隨老師練習筷子使用的各種模仿,如:并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橫著筷子挑面條,攪動筷子攪拌等等,反復多次練習。

  3、實踐活動

 ?、僬埿〗M長分發(fā)果盤。

 ?、趲煟盒∨笥褌兎浅D芨?,這么快已經學會使用筷子了,現(xiàn)在老師有好吃的東西請大家吃,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吃的時候,大家要用手里的筷子夾著吃,而不是手或別的東西,那樣不衛(wèi)生。大家先將喜歡吃的豆子夾到自已的碟子里,再用筷子夾著吃,吃多少就夾多少,不要浪費,如果還想吃,再去盤子里夾,大家都記住了嗎?就讓我們開始吧!

 ?、鄯乓魳罚變哼叧赃吔涣?,老師一邊巡回指導,幫助那些掌握得還不夠好的幼兒,一邊和孩子們交談,品嘗食品。

  4、筷子游戲

  ①跳筷子舞

  幼兒的品嘗活動快結束時,老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起立與老師一道跳筷子舞,或用筷子敲擊桌子發(fā)出清脆而歡快的樂點,使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快樂。

 ?、诨顒有〗Y

  音樂結束

  師:大家今天玩得開不開心?小朋友們真能干,學會了一樣新本領,能用筷子夾住這么小的豆粒,真是不容易;而且我們還能用筷子來跳舞呢,要是你們天天在家里吃飯的時候都用它,你們的小手會越來越靈巧,腦子會越來越聰明,我現(xiàn)在可喜歡我的筷子了,你們呢?

 ?、酃膭钣變捍竽憞L試與筷子有關的各種游戲活動。

  師:還有誰能想出我們神奇的筷子還可以做些什么?

  幼:蘸顏料畫畫、筷子叫乒乓球、搭房子......

  5、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筷子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同時也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的常見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體驗筷子給我們帶來的娛樂功能,從而喜歡并正確使用這一工具。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