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植物的“身體”》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植物的“身體”》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植物的“身體”》反思

1、大班科學教案《植物的“身體”》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識別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部分組成的。

  2.通過“揀菜”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集體活動前讓幼兒出去觀察多種植物,并對植物的“身體”有初步的感知。

  2.課件:一株黃豆的生長過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籃子。

  4.植物“身體”各部分的分解圖、白紙、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思考

  師:這幾天,你們去找植物了嗎?一定看到了許多植物吧!誰來講給大家聽聽。 (幼兒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師:你們講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師:(出示課件:一株黃豆苗)植物的身體也像人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banzhuren)你們知道這株黃豆苗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點擊黃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現(xiàn)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將科學活動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擴展了幼兒對周圍世界的體驗,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歷,促進了幼兒課前的觀察和思考。由人的身體自然導入植物的“身體”,激發(fā)了幼兒思考的興趣。多媒體的恰當使用,讓幼兒對植物的“身體”一目了然。

  (二)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1.發(fā)現(xiàn)種子。(幼兒自由觀察、交談,老師參與討論。)

  師:這里有幾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身體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實物:大蒜頭、樹葉、黃瓜、蘋果、蘿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師: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實、種子)有些植物的果實就是種子。

  師:蘋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實)我們把它切開后會發(fā)現(xiàn)什么?

  (與幼兒一起切蘋果)蘋果里的籽就是種子。還有哪些植物果實里也有種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實里有種子(老師將黃瓜、茄子、青椒等果實切開)。

  師:種子有什么用呢?這里有一顆黃豆種子,我們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變化(課件演示黃豆發(fā)芽、生長的過程)。

  2.了解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師:種子的本領真大。其實植物身體上的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這里是幾種植物身體組成部分的圖片,它們能拼成一株什么樣的植物呢?

  (2)幼兒展示并介紹自己拼的植物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師:一般的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這樣的。如:竹子(放課件)有根、莖、葉、花,沒有果實、種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這樣的植物還有很多。(動腦想,動手拼,動口說,調動了幼兒多個感官的參與。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對有關植物“身體”的知識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師應用課件介紹特殊例子,給幼兒傳達了科學、準確的知識。)

  (三)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1.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參與講評。

  師:我們知道了植物的身體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你們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體上的哪個部分?

  2.幼兒分小組揀菜,并互相交流。

  師:今天我們來幫廚房里的伯伯、阿姨揀菜。每一組的籃子里裝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認一認,自己組里揀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們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個籃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個籃子里。(給各小組分別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介紹。

  在幼兒基本掌握了植物“身體”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讓幼兒現(xiàn)場演練,提高了他們的分析、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了愛勞動意識,也讓幼兒認識到植物與人的密切關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揀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實,植物不僅給我們人類提供了美食和營養(yǎng),還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們知道這兩樣物品分別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嗎?

  師: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活動區(qū)中的這些材料做出什么樣又好看又好玩的東西呢? (活動區(qū)提供植物的葉子、種子等,讓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暫時告一段落,但不意味著結束,活動室外才是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廣闊天地。進行課外拓展,對激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和欲望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活動反思: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圖片,學生對于這些各各種樣的植物非常的感興趣,從而學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調動了起來。然后介紹各種各樣的植物的種類大約多少。這樣學生對于各種神奇的生物植物就會有一種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問:那么這些植物有身體有哪些部分呢?這個時候學生進行猜想。當然學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學生的猜想中當然有看書之后說的,但是我不會阻止學生的。然后問學生你猜想植物有這些部分組成,是否想觀察一下植物呢?學生當時是很興奮的。

  我當時提問:你從那幾個地方進行觀察呢?觀察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首先在小組內進行思考討論。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個環(huán)節(jié)給我遺漏了。于是我只是讓學生進行舉手回答,然后各個小組組織成員進行實地觀察,研究。

  學生在樓下的花園草地上進行探究,各個小組分別進行。我看到有小組研究葉,有的研究植物的整個身體,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個別的小組沒有有效的進行合作。我想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培訓需要加強,積極的加強小組長的領導,使整個小組的成員圍繞在小組長的周圍,以便繼續(xù)有主導,有組織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動的有效性。我還發(fā)現(xiàn)小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進行記錄。這個很好。

  在學生匯報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夠有效的進行匯報。但是需要將自己的記錄進行整理這樣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耽誤了時間,但是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在補充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我補充補充一下植物沒有那六部分。這樣學生知識結構就較為完善了。

2、大班科學教案《年輪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對樹樁上的年輪感興趣,簡單了解年輪與樹木生長的關系。

  2、喜歡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和同伴通過探討交流尋找問題的答案。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有年輪的大樹樁圖片。

  2、彩筆、毛線、紙張:(畫有樹樁圖案)。

活動過程

  1、談話形式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你們來幫老師一個忙。有一棵小樹和老師是好朋友,它在森林里長了8年,有一天它被伐木工人砍掉了,做了家具,但它的根還在,小朋友幫我找一找好嗎?

  2、組織幼兒讓幼兒討論。

  3、教師解釋:樹樁上的圈圈就代表大樹的年齡,這些圈圈就叫做年輪,他每長一年就多一個圈,代表一歲,圈圈越多就證明這棵樹越老。

  4、引導幼兒探討樹的年齡,簡單了解年輪的含義。

  5、請幼兒觀看課件,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6、操作游戲。

活動反思

  活動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等等,使幼兒自主動腦、動手去探究年輪的秘密,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從而能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

3、大班科學教案《我的牙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記錄牙齒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齒的基本外形結構。

  2、學習牙齒名稱: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齒外形與功用的關系。

  3、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相互關系,提高觀察、概括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學習牙齒名稱:切牙,尖牙,磨牙,觀察、記錄牙齒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我奇怪我發(fā)現(xiàn)》

  2、幼兒換下的乳牙;牙齒模型;黑板上畫好的兩張張開的大嘴。

  3、人手一個小鏡子、電筒、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自主觀察。

  請幼兒用小鏡子自主觀察自己的牙齒,了解幼兒在觀察時使用的不同方法。

  二、學習觀察方法。

  1、運用提問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

  2、師:你能看到牙齒的幾個面?

  你看到的每個面是怎樣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

  你的牙齒有幾種牙齒呢?每種牙齒有幾顆?都長什么樣?長在什么位置?

  三、第二次運用新學的觀察方法自主觀察和記錄。

  幼兒邊觀察邊記錄在《小朋友的書·我奇怪我發(fā)現(xiàn)》第4頁上,教師關注幼兒的發(fā)現(xiàn)方法,并進行個別指導,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外型特征、數(shù)量和位置關系。

  四、師幼共同總結,引導幼兒概括出特征。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換牙期,教師能及時地為幼兒提供跟牙齒有關的的教學活動是有助于幼兒及時了解自己的牙齒。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等變化讓幼兒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兒有對保護牙齒的意識。

  用通過照鏡子,觀察等方法讓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從幼兒生活中的自己來作為學習探究的對象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4、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拱形》含反思

設計意圖:

  薄殼原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如安全帽、拱橋、拱形屋頂?shù)龋@樣的知識內容在小學、初中的教材中才會出現(xiàn),如何讓幼兒園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我們用幼兒身邊常見的雞蛋殼、鉛筆、紙、積木等,通過幼兒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來感知體會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也許不是所有的幼兒實驗都能成功,但如果他們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喜歡探索,這也是我們活動的一個收獲。

活動目標: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樂于探索。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個人操作材料:1/2雞蛋殼4-5個,削好的鉛筆

  2、分組操作材料:針筒、卡紙條、書、積木、裝水的盆、托盤若干,紅色筆一支

  3、有關拱形的多媒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雞出殼”引起幼兒興趣

  二、幼兒探索力作用于雞蛋殼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現(xiàn)象

  1、提問: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什么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你們愿意來做個實驗嗎?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分別戳蛋殼的凹面、凸面。

  3、教師、幼兒共同小結: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殼是雞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雞蛋殼內、殼外做注水實驗,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針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兒做實驗。

  3、幼兒交流實驗的結果。

  4、教師講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針管里的水就象是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當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流掉了,就像是鉛筆上的力大部分沿蛋殼表面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拱形橋面也能承受較大的力;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水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現(xiàn)象

  幼兒用卡紙和積木分組合作搭橋,要求是用兩塊積木做橋墩固定,卡紙做橋面,橋面至少要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不會塌掉。(活動中如果幼兒不能想到拱橋,可提醒幼兒想想還有什么形狀的橋。)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積木,提問: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物品?

  2、教師用多媒體圖片做介紹,使幼兒明白物品設計成拱形的原因。

  結束:小朋友們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設計拱形的物品,并把它們畫下來,讓其他人了解這些知識。

活動反思:

  《找拱形》一課從教學預設到教學過程,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科學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學生親身經歷猜想、驗證及主動創(chuàng)造的過程,本課教學過程中有三點達成了預設目標:一是較好地組織每個學生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對科學探究活動、對拱形結構的進一步認識有了提高;二是科學概念的形成突出了以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基點,緊密聯(lián)系了學生學情,并在此基礎上對拱形的具象化認識有了更多的感觸,通過過程中的小組分工、匯報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拱形結構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奇妙運用;三是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中對拱形物體的研究有了切身的印象,在探究、對話中發(fā)現(xiàn)了拱形結構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人類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中的生動體現(xiàn),而學生在教師組織引導學習中也學會了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良好品德。

  本節(jié)課不僅是讓學生知道圓頂形是拱形的組合,還要了解圓頂形、球形的受力特點,它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點。確實,如果本節(jié)課和“力”脫離了就毫無深度可言了。因為有了這些活動的設計,所以學生能很好的感受圓頂形受力的特點。

  在本課中存在不足之處:

  1、學生回答問題、討論交流不是很積極,平時要多注重培養(yǎng)。

  2、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要適當延長,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

  3、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少,這樣在課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課的語速有點快,以后要多注意。

  在科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活動的設計中我還需要考慮的更全面。

5、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植物的“身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識別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部分組成的。

  2、通過“揀菜”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集體活動前讓幼兒出去觀察多種植物,并對植物的“身體”有初步的感知。

  2、課件:一株黃豆的生長過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籃子。

  4、植物“身體”各部分的分解圖、白紙、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思考。

  師:這幾天,你們去找植物了嗎?一定看到了許多植物吧!誰來講給大家聽聽。(幼兒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師:你們講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師:(出示課件:《一株黃豆苗》)植物的身體也像人的身體一樣,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你們知道這株黃豆苗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點擊黃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現(xiàn)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將科學活動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擴展了幼兒對周圍世界的體驗,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歷,促進了幼兒課前的觀察和思考。由人的身體自然導入植物的“身體”,激發(fā)了幼兒思考的興趣。多媒體的恰當使用,讓幼兒對植物的“身體”一目了然。

  二、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1、發(fā)現(xiàn)種子(幼兒自由觀察、交談,老師參與討論。)

  師:這里有幾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身體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實物:大蒜頭、樹葉、黃瓜、蘋果、蘿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師: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實、種子)有些植物的果實就是種子。

  師:蘋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實)我們把它切開后會發(fā)現(xiàn)什么?

  (與幼兒一起切蘋果)蘋果里的籽就是種子。還有哪些植物果實里也有種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實里有種子(老師將黃瓜、茄子、青椒等果實切開)。

  師:種子有什么用呢?這里有一顆黃豆種子,我們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變化(課件演示黃豆發(fā)芽、生長的過程)。

  2、了解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師:種子的本領真大。其實植物身體上的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這里是幾種植物身體組成部分的圖片,它們能拼成一株什么樣的植物呢?

  (2)幼兒展示并介紹自己拼的植物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師:一般的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這樣的。如:竹子(放課件)有根、莖、葉、花,沒有果實、種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這樣的植物還有很多。

  [動腦想,動手拼,動口說,調動了幼兒多個感官的參與。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對有關植物“身體”的知識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師應用課件介紹特殊例子,給幼兒傳達了科學、準確的知識。]

  三、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1、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參與講評。

  師:我們知道了植物的身體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你們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體上的哪個部分?

  2、幼兒分小組揀菜,并互相交流。

  師:今天我們來幫廚房里的伯伯、阿姨揀菜。每一組的籃子里裝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認一認,自己組里揀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們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個籃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個籃子里。(給各小組分別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介紹。

  [在幼兒基本掌握了植物“身體”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讓幼兒現(xiàn)場演練,提高了他們的分析、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了愛勞動意識,也讓幼兒認識到植物與人的密切關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揀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實,植物不僅給我們人類提供了美食和營養(yǎng),還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們知道這兩樣物品分別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嗎?

  師: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活動區(qū)中的這些材料做出什么樣又好看又好玩的東西呢?(活動區(qū)提供植物的葉子、種子等,讓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反思】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圖片,學生對于這些各各種樣的植物非常的感興趣,從而學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調動了起來。然后介紹各種各樣的植物的種類大約多少。這樣學生對于各種神奇的生物植物就會有一種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問:那么這些植物有身體有哪些部分呢?這個時候學生進行猜想。當然學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學生的猜想中當然有看書之后說的,但是我不會阻止學生的。然后問學生你猜想植物有這些部分組成,是否想觀察一下植物呢?學生當時是很興奮的。

  我當時提問:你從那幾個地方進行觀察呢?觀察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首先在小組內進行思考討論。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個環(huán)節(jié)給我遺漏了。于是我只是讓學生進行舉手回答,然后各個小組組織成員進行實地觀察,研究。

  學生在樓下的花園草地上進行探究,各個小組分別進行。我看到有小組研究葉,有的研究植物的整個身體,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個別的小組沒有有效的進行合作。我想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培訓需要加強,積極的加強小組長的領導,使整個小組的成員圍繞在小組長的周圍,以便繼續(xù)有主導,有組織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動的有效性。我還發(fā)現(xiàn)小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進行記錄。這個很好。

  在學生匯報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夠有效的進行匯報。但是需要將自己的記錄進行整理這樣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耽誤了時間,但是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在補充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我補充補充一下植物沒有那六部分。這樣學生知識結構就較為完善了。

6、大班科學教案《流動的水》含反思

設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jié)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xiàn)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jié)約用水的教育。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yǎng)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chuàng)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啟發(fā)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fā)現(xiàn)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yǎng)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chuàng)新新的節(jié)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jié)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jié)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

  6、創(chuàng)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干凈,出示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A 幼兒討論:

  B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C 說一說,為什么實驗結果不一樣。

  D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7、提升幼兒對創(chuàng)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fā)現(xiàn)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反思

  優(yōu)點: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想象,操作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shù)奶峁┝颂剿鞑牧?,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著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

  不足:

  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于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chuàng)新。操作創(chuàng)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shù)膾伋鰡栴},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chuàng)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含反思

設計意圖:

  聲音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戲時,孩子們總愛用不同的玩具敲擊,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對聲音是怎樣來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高聲尖叫。因此,我設計了這次科學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分辨什么是好聽的聲音,什么是噪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同時也求使活動盡可能地游戲化、多元化,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自主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樣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體發(fā)出聲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難點: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等。

  2、錄制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

  ( 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

  3、沙錘、盤子、木碗、鍋蓋若干,人手一份,聽課教師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猜他是誰:請四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后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jù)說話的聲音,猜一猜都是誰在說話?)

  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誰在說話?(請一幼兒說一句話)這是誰的聲音?(幼兒猜)小朋友真棒!再聽聽這又是誰的聲音?(四名幼兒一一說一句話讓幼兒才出是誰)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物體發(fā)出聲音

  教師: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們都能根據(jù)不同的聲音猜出說話的小朋友是誰。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鈴鐺或三角鐵)我們來聽聽它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老師輕敲)老師用什么方法使它發(fā)出聲音了?現(xiàn)在怎么沒了聲音?(老師停止了動作,它就發(fā)不出聲音了)

  小結:原來物品要運動運動起來,它才會發(fā)出聲音,不動它,就沒有聲音了。

  2、感受聲音的不同

  (1)老師準備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們做好朋友?這些東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愛惜、保護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氣了發(fā)出的聲音就不好聽了,想不想讓他們發(fā)出好聽的聲音?(一一出示響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 請幼兒敲敲、聽聽,引導幼兒說出清脆的、低沉的聲音,高音、低音)。

  (2)老師改變敲物品的快慢,請幼兒聽聽有什么變化。(節(jié)奏快、慢的聲音)

  (3) 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剛剛聽到的這些有趣的聲音,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要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這是什么?在哪里會用到它?(做操的操場上、比賽場上、戶外活動時……)在這些場合,它都能幫助我們。如果老師在上課,它突然冒出聲音來會怎樣?(讓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不同的物品發(fā)出的聲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動的快慢也使聲音的節(jié)奏不同,如果我們使用不當,就會成為噪音。老師經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聲喊叫,上課用適量的嗓音讀書,為什么?(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3、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教師:生活中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來聽聽這是什么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們會想象到什么事物?

  (1)鳥叫聲:這是什么聲音?想一想,鳥兒會在哪里快樂的歌唱?我們也來做一只快樂的小鳥怎么樣?(引導幼兒模仿鳥叫的聲音,做出鳥飛的動作)

  (2)馬蹄聲

  (3)風聲

  (4)笑聲

  (5)掌聲

  (6)打雷、下雨聲

  (7)牛叫聲

  (8)公雞報曉聲音

  (9)汽車: 聽到汽車的聲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場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雞帶小雞聲音:去捉蟲子

  (11)警車聲:警車出動,去抓壞蛋了

  (12)加油聲:運動員在賽場比賽

  (13)火車汽笛聲:火車在鐵軌上飛馳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jù)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測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老師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聲音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樂隊,我們一起來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讓幼兒聽聽聲音,說出相應的象聲詞。)(分組發(fā)放道具)

  小小樂隊

  我的沙錘沙沙沙,我的盤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鍋蓋鐺鐺鐺, 有趣的聲音一起來,沙沙砰砰叮叮鐺, 真呀真熱鬧!

  小結: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有趣的聲音,小朋友們以后仔細觀察,試著模仿,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引出課題,然后出示了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簡單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對聲音產生興趣,分別感受各種聲音的不同,將目標重點牢牢抓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抓住了一個教育契機,通過口哨出現(xiàn)的不同場合,讓幼兒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聯(lián)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什么聲音不應該出現(xiàn)的場合,引申到讓幼兒知道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接著通過分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多樣性。最后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讓幼兒在演奏中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從而達到目標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合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輕松游戲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高。

8、大班科學教案《包裝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物品的不同包裝及其各自的作用。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各種包裝的異同,發(fā)展觀察能力。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了解物品的不同包裝及其各自的作用;

  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之處。

活動準備:

  家鄉(xiāng)特產圖片、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特產的包裝

  1、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xiāng)有哪些特產嗎?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家鄉(xiāng)有的一些特產。)

  2、教師:如果這些特產你要把它送給外地的朋友或親戚的話,你會怎樣帶去呢?

  二、出示幾種不同包裝的特產:茶葉、醬鴨、南豐蜜橘、瓷器,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包裝有什么不同之處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特產的包裝,它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的呢?

  2、為什么人們喜歡用罐子來裝茶葉、用真空包裝半醬鴨、用塑料袋裝蜜橘、用帶有紙槽的紙盒裝瓷器呢?能不能把這引動物品的包裝互相調換一下呢?

  (讓幼兒大膽討論,說明自已的看法。)

  3、教師小結:各種物品的包裝要根據(jù)這種物品的特點來選擇適合保存它的材料。比如罐子的密封性好,所以用它裝茶葉可以更好的使茶葉防潮保鮮,真空包裝減少了袋子里的氧氣,用它來裝醬鴨可以防止醬鴨變質;塑料代輕便、透明,用它裝蜜橘便于人們購買;盒子能將很多小東西集中在一起,方便攜帶,在盒子里做一個硬紙槽,用來裝瓷器,可以更好的固定,防止瓷器破碎。

  三、觀察這些包裝發(fā)現(xiàn)它們的相同點

  1、教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雖然這些包裝的材料不一樣,但是它們上面都有什么呢?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教師小結:包裝上都有文字和圖案,是用來介紹該產品的名字、配料、生產日期及使用方法等。

  四、啟發(fā)幼兒根據(jù)包裝的不同材質來分類:紙包裝、塑料袋包裝、罐包裝、真空包裝等

  教師:原來各種物品的包裝都它們各自的特點,我們現(xiàn)在把包裝材料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我們一起來分分類,看看有多少材質的包裝吧!

  五、討論:平時生活中你見過還有哪些物品用過這些包裝呢?為什么用這種包裝呢?

  教師示范邊講解;

  教師:老師還見過小朋友的玩具有很多是用紙盒包裝的,因為紙盒可以減少對玩具的碰撞和磨損。

教學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就是充分的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孩子的主動觀察、探索為主。以及教師的退位。在活動中,從最初幼兒找出各種標志,通過觀察猜想它們的含義到在表格中檢查標志,分類找出食品,處處體現(xiàn)出教師在活動中的退位,使幼兒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主體。充分的體現(xiàn)了孩子的主動觀察和主動探索。

9、大班科學教案《明亮的玻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共生現(xiàn)象。

  2.體驗找朋友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動畫片《犀牛與犀牛鳥》;

  2、《好朋友》PPT課件;

  3、共生動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

  1、播放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教師講述故事。

  2、重點理解: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的。

  3、犀牛鳥幫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蟲子,犀牛就不癢癢了。犀牛身上的蟲子是犀牛鳥喜歡吃的食物,犀牛鳥就不會餓了。就這樣他們相互幫助成為了好朋友。

  二、觀看課件,交流經驗:

  1、觀察共生動物課件中的圖片,分小組交流:誰和誰是好朋友?他們是怎么樣相互幫助的?

  2、將各組發(fā)現(xiàn)的各種共生動物的現(xiàn)象匯集交流,看一看各組的發(fā)現(xiàn)分別是什么,有沒有相同的發(fā)現(xiàn),分享、歸納各種共生現(xiàn)象。

  小結:兩種不同動物會用自己的本領來相互幫助共同生活,它們就像一對好朋友。

  三、配對游戲:

  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聽音樂《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動物的好朋友;音樂停,找到相應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間說一說,好朋友是怎么樣相互幫助的。

活動反思:

  本節(jié)科學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感知玻璃透明、易碎、能遮擋等特點。在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金魚缸,引導幼兒觀察里面的小魚,為什么你能看到小魚?金魚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孩子們馬上談到了玻璃,直觀感知玻璃透明,便于觀看的特性。

  在請孩子們介紹自己帶來的玻璃制品的時候,大家能夠很清晰地說出自己的物品的作用、特性等,在不斷介紹的過程中對玻璃制品的作用有了更加進一步的了解。

  在討論玻璃的特性時,在老師制作的課件的幫助下孩子們知道了玻璃能透進太陽光但是可以防風防雨,玻璃能夠便于觀察、觀看等等,也知道了玻璃容易碎裂這個特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積極主動探索,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自娛自樂。活動中調動了多種感官,在看看、聽聽、玩玩中增長經驗,并體驗與同伴一起分享快樂的樂趣。下課之后,孩子們紛紛到玻璃制品展覽區(qū)去觀看,還不斷的探討,學習興趣依然十分濃厚。

10、大班科學教案《口袋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兒探索的興趣,嘗試記錄探索結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收集各種口袋(塑料袋、網袋、布袋、紙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書、水果,游戲棒、沙子、抹布若干,教師、幼兒分組記錄用紙各一份,記錄材料,音樂等。

  3、知識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參觀菜場、垃圾場、醫(yī)院、馬路,并與家長聯(lián)系,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摸摸、看看,了解各種口袋種類和作用。(時間大約3分鐘)

  1.幼兒游戲玩各種口袋。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大口袋,我們來看看里面裝著什么?原來,里面還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兒操作前引導:請你們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來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師: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裝很多東西,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的東西。

  二、操作活動:探索

  A請幼兒猜想:

  師: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裝什么?(幼兒邊說,教師邊打勾)

  塑料袋(能裝的東西打勾)布袋紙袋網袋蛇皮袋

  這些口袋真能裝這些東西嗎?我們來試一試。

  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組材料,每組還有一塊記錄板,試過以后把可以裝的東西貼到相應的口袋后面(教師手中一塊幼兒記錄板,邊說邊演示),比如,你試的是塑料袋發(fā)現(xiàn)可以裝蘋果,你就把蘋果的圖片貼到塑料袋的后面。

  請幼兒操作:(時間大約12分鐘)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選用多種材料進行操作;

  指導幼兒正確記錄;

  小組匯報:小朋友都試過了,它們到底能裝什么東西呢?請你們看著題板告訴我,塑料袋可以裝什么?…….

  C小結:

  師:原來口袋可以裝那么多的東西,不同的袋子裝的東西還不同呢?舉例:網袋不能裝細小的東西,紙袋不能裝水。

  三、討論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師: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請幼兒欣賞FLASH:

  教師: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看一段關于塑料袋的動畫。

  2、請幼兒討論:

  塑料袋容易污染環(huán)境,不能亂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們稱它是:白色污染。

  原來塑料袋會對環(huán)境造成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3、教師出示回收箱:

  教師:剛才你們想的辦法都很好,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這是一只回收箱,專門用來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們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結束活動:把裝的物品運回教室。

活動反思:

  幼兒期的孩子年齡較小,因此對周圍的一切環(huán)境和物品都充滿著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喜歡一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一張彩色的小紙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連一根短短毛線頭也會成為他們喜歡玩的物品??傁矚g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還要與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羨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會跑到老師的跟前告狀: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狀是經常性的行為,他們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復幾次的來到老師的面前,直到老師出面解決,沒收小朋友的東西為止。

  在操場上活動或者是課上,他們會將看到的東西,如整理時丟落的小積木,玩具,紐扣,小朋友家中帶來的東西等物品撿起來交到老師手里。作為老師,把小朋友拿過來的東西不理睬,幼兒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跟老師說,馬上處理的話就防礙活動的開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讓幼兒覺得老師太不當回事,那只能課后或者活動接束時再做處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撿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動完后再進一步的處理。每次活動結束后,我不會把口袋里的東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將他們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找出有價值的東西,處理沒有用的物品,這樣既讓小朋友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重視又不會打擾到正常教學活動。

  我的口袋就成為了專裝幼兒小東西的場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覺得特不順,好象缺了什么。

  當然我的口袋也不是專門裝小朋友撿到的物品,里面也會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兒感冒的多發(fā)季節(jié),孩子們的鼻涕不斷,我就會從口袋中拿出柔軟的紙巾,讓孩子們把鼻涕擦干凈;做數(shù)學練習時當一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時,我就會遞上橡皮,讓小朋友及時改正錯誤;教學活動中,為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時突然的跳出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時,我也經常關注孩子們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寶寶會將家中的物品帶到幼兒園,有的從家中帶了食品,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就偷偷的拿出來品嘗,帶得多的會給好朋友分享??诖羞€有好多。有的會帶一些危險的物品,如彈珠、夾針等,我們發(fā)現(xiàn)立即處理。還有的會帶錢,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發(fā)現(xiàn)一塊帶硬幣等,一經發(fā)現(xiàn)我們都會沒收,暫時由老師保管,來接送的時候給他們的父母,提醒家長來幼兒園的時候檢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讓危險物品帶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會把幼兒園中自己喜歡的物品帶回家,碰到此類事情,我們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告訴小朋友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會越來越少了到沒有,大家以后就沒有玩具可玩了。

  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事事處處做個有心人,注重觀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俗話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幼兒間的個性和品質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兒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就應以發(fā)現(xiàn)“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從細微處關注孩子的成長,細微處才能見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兒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幼兒的不足。在教師寬容、欣賞、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發(fā)展。

11、大班科學教案《杯中的熱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來證明水的溫度變化。

  2、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相關的溫度計、量杯、記錄紙、筆

  2、場地準備:音樂廳(分組活動)

活動過程:

  一、幼兒集中討論

  1、教師在桌面上擺放熱水,讓幼兒猜測:“不動這杯熱水,它會怎么樣?”請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猜測。

  T:不動這杯熱水,它會怎么樣?(水會變冷)

  2、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證明水變冷了。

  T:你用什么辦法知道水變冷了?(用手摸、嘴巴嘗、溫度計測量)

  二、幼兒分組實驗

  1、教師請小朋友按照自己預想的辦法進行分組實驗,并且運用多種方法記錄實驗結果。(溫度計兩人一組)

  T: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請你們按照自己的方法來試一試,并且將自己的結果用多種方法記錄下來,溫度計小組的小朋友兩人一組合作完成,好嗎?

  2、幼兒進行實驗,教師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將它記錄下來,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證明。

  三、教師小結(集中幼兒)

  請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的記錄方法及結果,教師重點鼓勵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使幼兒在經驗總結中獲取新的知識與信息。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內容來源于生活,能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與實驗的欲望?;顒又型ㄟ^引導幼兒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熱水的秘密”,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樣的效果,使幼兒獲得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對于本次活動幼兒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12、大班科學教案《風的奧秘》含反思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xiàn)象?,F(xiàn)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jié)。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白天的氣溫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刮起大風來,氣溫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fā)現(xiàn)“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秘”的活動。

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xiàn)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yǎng)幼兒對現(xiàn)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為依據(jù)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于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fā)現(xiàn)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并嘗試制造風。

  2、初步了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xié)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并著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jù)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環(huán)境資源的準備: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于風,幼兒無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著用常見的工具制造風,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幼兒自主地收集信息(書、網絡、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說、、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展有關“風”的經驗,并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活動過程:

  一、自然導入,激發(fā)興趣(5分鐘)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么,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2—3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風?(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感受)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驗會說“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戶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著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fā)現(xiàn)風力(6分鐘)

  師: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讓幼兒用圖畫形式記錄下來,并向大家說說)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后再分類。

  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fā)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fā)地到戶外去感受,然后將自己的體驗與發(fā)現(xiàn)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并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10分鐘)

  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北風,這是什么意思?(北風就是從北邊來)(是風向)

  “用什么方法判斷?”用這樣的話題引發(fā)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后到戶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桿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讓孩子通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

  了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征后,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制造風的方法(10分鐘)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說“怎么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制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制造點兒風啊?”怎樣制造風呢?帶著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后撒氣……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制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么?(幼兒討論)

  課后通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fā)現(xiàn)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fā)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了解風的利與弊有助于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我設計的這節(jié)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xiàn)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于環(huán)節(jié)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松口吹到幼兒的頭發(fā)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顒泳瓦@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被顒又?,幼兒通過 “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選擇材料制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 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13、大班安全教案《會動的身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了解自己身體能動的一些部位,從而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知道多運動,身體才會健康。

  3、在大膽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的活動中,增強活動興趣,提高合作能力,體驗愉快情緒。

  4、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木頭人

  2、各種圖案標記(粘貼)

  3、音樂《眉飛色舞》。

  4、課件《我們愛運動》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木頭人,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隨音樂出發(fā)去木偶王國玩)

  師:小朋友們聽,是誰在哭呀?我們一起把他請出來。請出木頭人,幼兒與木頭人打招呼。木頭人出現(xiàn)提問:他是誰?木頭人怎么了?他為什么不高興呢?我們問問他。木頭人講述原因(老巫婆給我施了魔法,不舒服、不能動,請你們把我身上的膠帶拿掉我就能動了)

  2、幼兒幫木頭人脫掉"外衣"。(膠帶)

  3、我現(xiàn)在身體非常舒服,我給大家跳個舞。

  二、探索自己身體可以動的部位,并做標記。

  1、看課件:觀察并講述木頭人表演時身體哪些部位在動。表演時,教師提醒幼兒觀察: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跳舞的時候他身體的哪些地方在動?表演結束,提問:你看到他跳舞時身體的哪些地方動了?(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并模仿)

  2、幼兒給自己身體會動的部位貼標記。教師巡回指導。師:其實,我們身體的許多部位都可以動,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身體來動一動,來找一找,在能動的部位貼上你喜歡的標記。(幼兒自由探索)

  3、幼兒相互交流,并把有標記的部位動給對方看。師:找一個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動給他看一看。

  4、請個別幼兒展示,讓有標記的部位動一動,并啟發(fā)別人模仿。

  5、聽音樂,幼兒自由做動作。師:我們的身體上有這么多部位都能動,下面就讓我們跟著音樂讓你的身體動起來吧。

  三、通過討論,知道多做運動,身體才會健康。

  1、講述運動后的感覺。提問:運動后你有什么感覺?毛老師運動后覺得好舒服呀!(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感受)

  2、討論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經常運動身體會怎么樣?(強壯、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說說人們常做的運動項目。你看到人們做過什么運動?(做操、打球、打太極拳、跳舞、健身廣場鍛煉、跑步……)(看圖片)

  4、小朋友回家和父母共同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運動項目

  5、為了健康,小朋友們從小要喜歡運動,經常運動。(注意安全)我們現(xiàn)在就動起來。

  四、表演《眉飛色舞》:邀請其他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音樂帶來的歡笑,并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體驗音樂教學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孩子們的音樂智能和身體運動的興趣。在活動中,孩子們對這個活潑,有趣的音樂很感興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感受,老師也給了孩子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較好的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孩子都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本活動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肯定還有不周到的地方,還請各位同行指正。

14、大班科學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種類(如:黑土、黃土、白土、紅土等)。

  2.了解土對人類的作用,萌發(fā)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長離不開水、空氣、肥料和陽光。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每組幼兒一盤土壤。(四人一組)

  3.實驗用的酒精燈、鐵架、杯子、連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頭飾。

  5.四袋不同種類的土壤標本。(黑土、黃土、白土、紅土)

  6.一袋泥土。

  活動過程:

  一、植物為什么會干枯

  1. 幼兒扮成各種植物,老師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導幼兒討論:植物生長離不開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訴幼兒植物一般離開土壤會干枯)。

  2.小結: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小鳥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我們植物愛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離開土壤會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氣、肥料(是樹葉、草等的腐爛物),和植物生長過程。

  2.請幼兒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還是濕的,說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請幼兒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發(fā)現(xiàn)有什么?(空氣)

  4.把土壤撒在石棉網上加熱知道土壤中有腐爛的樹葉、草等,這就是肥料,它們能燃燒。

  5.小結:原來土壤里有這么多寶貝,它真像一個聚寶盆、空氣水分里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yǎng)。

  6.引導幼兒仿編兒歌:“鳥兒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植物愛的是土壤,土壤是個聚寶盆、空氣、水分里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yǎng)。有了營養(yǎng),幼兒模仿植物生長的過程?!?/p>

  三、土是什么顏色的

  1.幼兒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園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顏色的?(黑色)后出示黃土、白土、紅土,原來土有幾種顏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磚、瓦、陶器皿,讓幼兒看,讓幼兒摸摸后,告訴幼兒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來的。

  2..小結:土壤對植物有用,對人類的用處也很大。

  五、延伸活動與“土”交朋友

  讓幼兒自由玩土。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很活躍,顏林海和黃林浩不斷地用摸、捏、團土。在種植園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發(fā)現(xiàn)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圍過來觀看。很快林俊熙發(fā)現(xiàn)了泥土很潮濕,粘在手里也粘在褲子上。

  本次活動我利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土,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實驗、探索、討論?;顒又杏變簜儙е鴨栴}去進行實驗、操作,引發(fā)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實驗的設計是讓幼兒能探索出土的性質,也便于幼兒操作,幼兒興趣很大。實驗中我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記錄能力,以及操作習慣,并鼓勵幼兒把自己在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針對幼兒觀察到現(xiàn)象,我能引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兒了解了土壤對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離不開土壤。然后和幼兒開展討論,哪里還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15、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含反思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xiàn)轉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xiàn)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xiàn)。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xiàn)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16、大班科學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初步感知溶解這一現(xiàn)象。

  2、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個、筷子若干。

  2、認字卡: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T:小朋友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今天李老師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呀?

  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有的還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這都是些什么

  (幼兒觀察討論)

  有誰愿意來說說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結: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

  石頭摸起來硬硬的,有點沉;黃沙看上去是黃色的,摸起來細細軟軟的;芝麻油聞起來有股芝麻的香味;紅糖看上去和鹽一樣是一粒粒的,但是紅糖是紅色,鹽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質,有的可以用來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們要用它們做什么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并學會記錄,初次實驗并觀察實驗現(xiàn)象。

  T:請你猜一猜,如果我們要把這些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幾個杯子中,然后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T: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

  T:我發(fā)現(xiàn)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么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T: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請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為一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進行實驗,然后由一名小朋友進行實驗記錄,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現(xiàn)象畫出來?,F(xiàn)在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后,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交流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T:你記錄的材料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把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頭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來,黃沙也沉在水底,鹽、冰糖都經過充分的攪拌后它們在水中溶化不見了??Х确圩兂闪撕煤鹊目Х龋伾沧兂闪丝Х壬?,紅糖也把水變成了紅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開水變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并進行交流。

  T:現(xiàn)在我請你們用調羹試試,看看剛才放進水里的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來?哪些不能取出來?

  能取出來的我們可以怎么記錄?那不能取出來的呢?

  T:這個實驗有趣嗎?

  哪一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啊?

  小結:今天通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xiàn)象發(fā)生。石頭和黃沙放進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但是它們都能用調羹取出來。紅糖咖啡粉放進水中,水的顏色和味道發(fā)生了變化;鹽和冰糖放進水中,雖然顏色沒有改變,但是通過充分的攪拌最后看不見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調羹取不出來。

  水寶寶把紅糖、鹽、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這些物質也溶在水中取不出來,還把水寶寶的顏色、味道發(fā)生了變化,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叫“溶解”。

  石頭、黃沙和芝麻油能取出來嗎?

  石頭和油 ,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T: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丶液笞鲎鰧嶒?,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科常活動,設計活動時候,想給孩子們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一點在互動進行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于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jié)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huán)節(jié),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jié)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1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蚯蚓》含反思

活動來源:

  體育活動時,我?guī)ьI幼兒到軟質地面上玩“爬爬樂”的游戲。游戲休息時,有幾位幼兒發(fā)現(xiàn)了旁邊花圃里有蚯蚓。平時‘幼兒很喜歡小動物,但對蚯蚓卻不太了解。孩子們有的能用土語說出蚯蚓的名稱,但觀察不細致,不能準確地用口語表達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認識誤認為是怪物、大壞蛋。大班孩子,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事物充滿好奇,,小小的蚯蚓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熱情。他們在議論著,有幾個膽大的孩子還用小棒子將蚯蚓挑起來觀察。

  《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其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為此,我設計生成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蚯蚓》,引導幼兒展開了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3.產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聊天的兩盆花》,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由多媒體課件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體課件)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著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yǎng)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p>

  另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yǎng)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p>

  教師:“為什么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來看看)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松土,花兒才長得茂盛,碧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孩子們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活動的主角“蚯蚓”,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并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為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結果:

  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濕濕的。頭部有環(huán)帶。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借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里爬得快?它喜歡什么環(huán)境是干干的還是潮濕的?它為什么總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筆記錄交流探索的結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沒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見,也聽不見,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覺到震動。他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

  (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對蚯蚓進行實驗研究和記錄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們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這么多秘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yǎng)雞、鴨、魚等。

  2.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3.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yǎng)很好。

  4.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關知識,知道了我們要保護蚯蚓,愛護大自然。)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yǎng)在教室里,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么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動中,幼兒了解到蚯蚓受傷分成兩段后,它有個小本領,有腦袋的那部分會長出尾巴來,有尾巴的那部分也會長出腦袋來,它就能變成兩條蚯蚓啦!)

活動反思:

  1.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容主體來源于生活,結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蚯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參與活動,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環(huán)境寬松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探索、研究。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尋找、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能很好合作。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啟發(fā)者,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由的探索氛圍。幼兒充分體驗了自主活動的樂趣,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3.材料豐富化本次活動的材料,看似簡單,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容我們提供了若干條蚯蚓和相關的探索輔助材料避免了幼兒操作時的爭搶,有提供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18、大班科學教案《紙的由來》含反思

【活動思路】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就有四大發(fā)明馳名海外,哪四大發(fā)明呢: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還有造紙術。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珍惜紙張、知道環(huán)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紙”為出發(fā)點。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口頭表述能力,通過幻燈片,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2、讓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循環(huán)利用。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八乃姆椒?,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p>

  幼兒:紙

  二、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用途。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紙有什么用途嗎?在平時,我們怎樣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折紙等。

  三、通過PPt,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及制作過程。

  師:原來紙是這么有用的東西,那么,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呢?

  幼兒:商店里買來的、工人叔叔造出來的。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紙過程圖及蔡倫圖片,教師邊看圖邊講述)

  師:小朋友,現(xiàn)在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討論:怎樣節(jié)約用紙。

  師:我們知道了造紙的過程十分的不簡單,而紙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紙的地方也很多,浪費也很大,有什么辦法可以節(jié)約用紙呢?

  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五、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師: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紙,現(xiàn)在先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么紙呢?

  教師介紹各種各樣的紙。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也說了很多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那請你們利用這些紙來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東西,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為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節(jié)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活動反思】

  紙是小朋友最常見的學習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費的。為了讓孩子們珍惜和愛護紙,這次活動的作用相當?shù)拇?,孩子們在活動中觀看了有關浪費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在他們心里有了一定的準備,然后發(fā)散他們的思維:“怎樣珍惜我們的紙?”孩子們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們都動了腦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辦法,當然也有不少的好點了,再讓他們把點子運用實際,動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著孩子的“精心設計”,老師笑了,孩子們也笑了。

19、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蠟燭》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晚飯時間突然停電了,冬天的北方外邊已經是昏暗的夜晚,教室內剎那間漆黑一片,大家開始準備照明的辦法。蠟燭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與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讓幼兒認識、了解蠟燭的種類與用途,激發(fā)幼兒對蠟燭的探索欲望和觀察總結的能力。

  3、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促進幼兒知識技能的積累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活動準備

  香熏蠟、生日蠟燭、大小顏色不同的蠟燭若干、盤子、打火機、水。

  活動過程

  1、區(qū)角活動

  設置觀察角,擺放不同種類、顏色、形狀的蠟燭。引發(fā)小朋友們自主的觀察,教師適時介入,一起了解蠟燭的特點和用途。

  2、動手操作點燃蠟燭,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 帶領組織小朋友來到操作臺旁邊,觀察操作臺上的物品,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如干凈透明的玻璃杯,小蠟燭和盤子……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2) 老師想請蠟燭寶寶站起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小朋友們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小朋友們自由發(fā)揮想象。老師示范,有燃燒的蠟燭油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上,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起動手操作,讓自己的蠟燭寶寶站起來。

  (3) 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狀態(tài)。

  (4) 請小朋友用杯子把燃燒著的蠟燭扣住,仔細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蠟燭熄滅了,不再燃燒了,杯子變黑了,杯底還有點熱,杯壁上還有一層“霧”……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5) 再次點燃蠟燭重復操作,請小朋友用大小不同的杯子同時扣在燃燒的蠟燭上,看看又會發(fā)生什么新的現(xiàn)象呢?

  小杯子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短,先熄滅;大杯子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長,后熄滅。

  3、有趣的蠟燭花游戲

  請小朋友們手拿點燃的大蠟燭和老師一起圍繞在水盆邊,蠟燭油滴落在水中變成漂亮的蠟燭活,有大有小,有紅色的有白色的……在水中很緩慢的變大,變淡……

  教學反思

  認識和探索環(huán)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并能運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xiàn)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合并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戲性。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信息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20、大班科學教案《秋天的水果》含反思

活動意圖:

  秋天來到,伴隨著瑟瑟秋風,迎來了豐收的喜悅。各種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的水果陸續(xù)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等數(shù)不勝數(shù)。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對身體十分好。特別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華。結合實際開展了此次活動《秋天的水果》。讓幼兒認識和了解各種各樣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動目標:

  1、 觀察秋天水果,比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

  3、 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 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實物。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動難點:

  感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你們都吃過什么水果?

  小結:好多水果都是我們喜歡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兒觀察,討論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結:原來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這些水果里有果核嗎?

  (幼兒根據(jù)經驗講述)

  三、果核配對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種?

  水果果核連線,出示食物進行驗證。

  小結: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還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樣的?

活動反思:

  秋天,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jié)!水果成熟了,有了這些水果,我們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墒窃谒氖澜缋镆蔡N藏著許多知識和秘密,活動通過說說,看看從而獲得許多關于水果的知識?;顒又幸龑в變河赏獾絻鹊卣J識各種水果。按照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掌握的知識水平而設計的,每個活動都充滿趣味性,符合幼兒需要,完成了活動目標。

21、大班科學教案《可怕的赤潮》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可怕的赤潮

  活動目標:

  1、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尋求解決的方法。

  2、激發(fā)幼兒保護海洋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赤潮前后大海的景象;家用洗滌液及工廠排泄物對大海的污染。

  2、活動前師生共同收集資料,布置主題墻,做好知識準備。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可怕的赤潮》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比較赤潮來之前和赤潮來之后大海發(fā)生的變化。

  1、欣賞赤潮來之前的景象。

  提問:你覺得大海美嗎?為什么?

  2、觀賞赤潮來時和之后的景象。

  提問:現(xiàn)在海水和剛才有什么變化?(變紅了)

  海水大片變紅的現(xiàn)象叫什么?(赤潮)

  赤潮來后,你覺得大海還美嗎?為什么?

  (二)了解赤潮的成因。

  1、赤潮到底是什么?(是一種浮在海面上的紅色水藻)

  2、這些水藻為什么會繁殖的那么迅速,形成赤潮?(集體討論)

  集體觀看課件:赤潮的產生是與人們使用的洗滌液和工廠的排泄物分不開的,它們磷含量非常高,大大促進水藻的繁殖,從而形成可怕的赤潮。

  (三)了解赤潮的危害。

  1、赤潮會給大海帶來哪些影響?

  2、赤潮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3、赤潮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危害?(赤潮本身是有毒的,另外水藻需要大量的氧氣,致使海里的生物缺氧死亡。)

  (四)尋求解決的方法。

  我們該怎么做才能避免赤潮的發(fā)生?

  (五)活動延伸:

  設計宣傳畫:《讓海水變藍》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xiàn)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xiàn)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guī),也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操作常規(guī)。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后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guī)。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盡量的感受到規(guī)范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于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并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2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復制》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復制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復制現(xiàn)象的興趣。

  2、嘗試簡單的復制方法,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視頻《有趣的復制》、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第一次:每組紙若干、勾線筆、餅干樣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機、印泥、錢幣、印花機若干,分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蛋糕師引題,感受復制的特性(一模一樣)

  1、今天,我這個蛋糕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盤新鮮出爐的餅干,請你們仔細瞧一瞧?

  2、這是什么餅干?(跟周圍的小朋友比較餅干的特點)

  小結:是的,我烤出來的是大小、形狀都是一樣的小魚餅干。

  二、幼兒設計樣板圖第一次,引出復制的概念。

  材料準備:筆每桌5支、餅干樣品5-7、樣板泥、教師樣板泥等。

  1、出示樣板圖,提出設計要求

  教師介紹高點的步驟。

  2、介紹材料,幼兒首次操作

  你看,我為大家準備了筆、樣板紙,請你們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一個餅干樣板圖,記得和樣品要一模一樣。

  3、驗證比較

  你設計了什么餅干,用了什么方法?(印畫、臨摹)

  還有什么方法?

  小結:像剛才幾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復制。

  三、第二次操作,嘗試多種復制方法

  1、介紹材料與操作要求

  重點介紹復寫泥。

  2、幼兒操作、比較作品

  你用了什么方法?復制了什么圖形。

  小結:剛才嘗試了用印花機、復寫紙、印模、銀幣拓印這四種材料都成功地復制了餅干圖樣,恭喜過關!

  四、觀看視頻拓展經驗,感受復制的便捷。

  1、生活中的復制現(xiàn)象

  你還見過那些復制品?

  2、觀看視頻拓展經驗

  幼兒觀看一段制作月餅的視頻

  提問:月餅是怎么復制出來的?她的復制工具在哪里?

  有了這個機器有什么好處?——便捷、快速、方便

  五、制作餅干,生活應用

  1、出示糕點師工具,示范制作方法,講解要求。

  2、背景音樂,幼兒制作

  結束:這下蛋糕師將你做的餅干送去烘烤吧!

活動反思:

  讓孩子操作,在操作體驗中,感受到復制的神奇。在這之后,再認識不同的復制方法,知道利用科學技術復制的神奇。這樣,孩子們從最貼近自己的操作的認識,向未知的拓展,更循序漸進。

23、大班科學教案《海里的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盡量詳細周全的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yǎng)全面觀察的能力。

  2.找出圖中隱藏的魚,培養(yǎng)排除干擾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3.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和找到答案后的成功感。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視覺游戲的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啟發(fā)幼兒盡量詳細地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yǎng)幼兒全面觀察的能力。

  (1)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的同伴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2)現(xiàn)在請你睜開眼睛,仔細觀察你的同伴,并詳細地描述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3)現(xiàn)在請你們各自找個同伴,并互相告訴對方,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4)師小結并表楊剛才觀察仔細,描述全面而又詳細的幼兒和其他方面表現(xiàn)較好或有進步的幼兒。

  2.操作幼兒用書,培養(yǎng)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師交代題意和答題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并提醒幼兒慢慢找,不要著急,要看準了再涂色。

  (3)請幼兒展示操作結果,集體驗證答案。

  3.出示視覺游戲圖片,進一步鞏固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2)幼兒觀察,操作。

  (3)請幼兒上前指出答案,并說出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

  (4)師小結表揚剛才表現(xiàn)積極主動的幼兒和觀察仔細的幼兒,以及其他方面做得好的而幼兒。

活動反思:

  在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組織能力欠缺,沒有很好的表達出來,幼兒學習積極性沒有很好的激發(fā)出來,這與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幼兒說不出問題的時候,沒有恰當?shù)慕o予引導,沒有及時的給出答案,沒有控制好教學尺度。 因此,在今后的活動中要注意這些。

24、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植物怎樣喝水》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植物怎樣喝水

  活動目標:

  1.學習實驗、觀察的技巧。

  2.培養(yǎng)關心植物的行為。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植物怎樣喝水》

  活動準備:

  *剪刀、紅藍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動過程:

  *做小實驗,請幼兒仔細觀察植物是怎么喝水的。

  1.芹菜實驗:

  ——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裝進一些水,并滴進一些紅墨水。

  ——將芹菜插進杯子里,并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記號。

  ——過一段時間,讓幼兒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水面低于橡皮筋),芹菜的莖有什么變化(變紅)。

  2.兩色花實驗:

  ——請大人將花朵的莖剪開。

  ——兩個杯子各裝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色、藍色墨水。

  ——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進不同的杯子里。

  ——經過一天以后,看看或多有什么變化(植物的莖將兩種顏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變成紅花或藍花了。

  *問幼兒:如果植物沒水會怎樣呢?請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講解為植物澆水的方法:

  ——土壤干燥十需要水,而且要將水澆在土上。看到有水從花盤底下漏出來時,應停止?jié)菜?/p>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每隔10天左右?guī)椭参锵聪丛?,這樣可以沖掉葉子上的灰塵和蟲子。

  *提醒幼兒回家?guī)椭参餄菜?/p>

  活動評價:

  *能參與實驗的過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出現(xiàn)了一個以前在試教的時候從沒有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較濕,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導致活動中實驗的現(xiàn)象不是很明顯。還有就是我們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們班的孩子其實對于根吸水的現(xiàn)象已經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就很直接的將我的答案回答出來了,讓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對于根吸水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忽略,其實科學活動中我覺得自己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有些話說得有些啰嗦,孩子拋出的問題我并不能及時很好的給予回應。

25、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有趣的尾巴》培養(yǎng)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的興趣。

  2、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點:

  1、重點: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2、難點: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活動準備:

  1、主題課件。

  2、各種動物頭飾、各種布藝尾巴。

  3、"找朋友"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啟發(fā)談話式)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幼兒:(喜歡)。師:你們都喜歡那些小動物呢?幼兒:(燕子、小羊、小魚、小鴨子、小松鼠、孔雀等)幼兒模仿小動物的樣子。你們觀察過它們的尾巴嗎?今天我們玩一個關于小動物找尾巴的游戲,好嗎?

  二、準備活動(猜猜我是誰)

  1、出示課件。

  2、根據(jù)尾巴猜動物的名字。

  3、選擇合適的尾巴,根據(jù)動物生活習性,判斷各自尾巴的功能。

  三、游戲活動:"小動物找尾巴"。

  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根據(jù)所戴頭飾的小動物在布藝尾巴投放圈中找到合適的尾巴,進行接力游戲,那組完成用時最短,尾巴找的最準確,那組獲勝。

  1、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扮演的小動物。

  2、開展找尾巴接力游戲。

  3、宣布比賽結果。

  4、在游戲中穿插講解不同小動物尾巴的功能。

  四、活動延伸

  (參觀園內科學發(fā)現(xiàn)室)帶領幼兒參觀園內科學發(fā)現(xiàn)室,觀察和了解關于動物的各種信息。

  本節(jié)課通過出示圖片及觀看課件,讓小朋友認識了幾種動物,這樣激發(fā)幼兒課堂興趣,并了解到每一種小動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動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沒有尾巴。小朋友聽得很認真,課堂興致很高。

  在為小動物找尾巴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是會都能做好。既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深透到里,也有對第一部分老師告訴他們知識的記憶體現(xiàn)。動手能力差的及沒有仔細觀察的幼兒,就較難正確完成這個作業(yè)。不過在老師的巡回指導與啟示下。孩子都完成了。這樣既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又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感覺自己也不錯。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到科學課的趣味性,也可以發(fā)展孩子個性的空間。游戲中力爭照顧每位,讓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教室里充滿了歡樂。愉快的氣氛。

  最后,活動延伸把孩子帶進無限的思考,讓孩子帶著諸多的思考去觀察自然界動物的特征。了解它們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處,在探索操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擴散以外的動物,我的知識面也不夠廣,今后要加強知識能力方面的修養(yǎng)。

活動反思:

  1、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了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為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欲望。

  2、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jié)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教學。作為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里,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是如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翱茖W始與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們探索的內在因素,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愛上科學、迷上科學,在本節(jié)活動課的設計中,我沒有講枯燥的尾巴知識,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了和小動物們玩捉迷藏游戲這一情境,讓幼兒由尾巴猜動物,并大膽探索、積極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還進一步發(fā)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動物尾巴的特征,我設計了拼圖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大膽嘗試和合作交流的意識。通過活動,我明白——幼兒活動的設計,要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設計適合他們的游戲來組織教學,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fā)出來。

  二是如何做到以教材為范例,教給幼兒更多的知識,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呢?在本節(jié)活動的設計上,我努力做到不局陷于教材,充分利用了教具、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拓寬幼兒的視野。另外,通過幼兒利用已往獲得經驗的講述,通過幼兒之間的交流,通過詢問家長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欲望。通過本節(jié)活動,我明白,要想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就要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中興趣激發(fā)到位,課后拓展適當、爭取家長支持,我們的幼兒課堂才會呈現(xiàn)出和諧的“原生態(tài)”、“自然美”!

26、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指紋》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指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了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2、在活動中啟發(fā)幼兒提問,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3、了解保持個人衛(wèi)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動畫片、指紋圖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指紋》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在“藍帽和淘氣”的動畫片里,有一天,藍貓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變成了假藍貓來騙淘氣。你們猜,淘氣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藍貓的呢?請看動畫片(幼兒觀看)。是什么辦法呢?(用指紋分辨)

  二、探索指紋。

  1、那么,指紋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們的指紋是什么樣子的呢?

  3、你們有沒有好辦法來看清指紋?(放大鏡、指紋蓋印等)

  4、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先告訴我。(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5、剛才有些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老師已經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三、“警察”出現(xiàn),請幼兒“破案”

  警察:“小朋友們,昨天,小明家的東西被偷了,經過我們的偵察,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小偷的指紋,我們還從公安局的檔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員的指紋,現(xiàn)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從這些指紋里找出和在現(xiàn)場一模一樣的指紋。這樣,我們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兒找出指紋,并用筆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幾號指紋呢?我們把找出來的結果交給警察叔叔,讓他們去做進一步調查吧。

  教師問: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紋,你是怎么看見的呢。

  “警察”:這些指紋,就這樣是看不見的,但我們有精密的儀器可以看見并取下來。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鋼琴,都會留下指紋。

  教師:指紋真神奇,關于指紋的秘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網,找找資料,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經過較為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因為這次活動的生成不是單方面出自老師的設計,而是融入了幼兒的自主選擇,是真正能夠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課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的掌握了指紋的特征、用途等。由于這是幼兒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踴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我作為老師也及時對課程計劃做出了相應更改。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變數(shù),例如幼兒對創(chuàng)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當時準備時碰巧準備了雙胞胎的指紋放大圖,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我就只能枯燥的講解知識,而不能直觀的讓他們觀察,那我講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由于時間原因,最后的游戲和總結時間都比較倉促。因此我認為在以后的課程教學中,我應當更加注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充分準備并加強對時間的控制。

27、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植物的“身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識別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部分組成的。

  2.通過“揀菜”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集體活動前讓幼兒出去觀察多種植物,并對植物的“身體”有初步的感知。

  2.課件:一株黃豆的生長過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籃子。

  4.植物“身體”各部分的分解圖、白紙、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思考

  師:這幾天,你們去找植物了嗎?一定看到了許多植物吧!誰來講給大家聽聽。 (幼兒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師:你們講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師:(出示課件:一株黃豆苗)植物的身體也像人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banzhuren)你們知道這株黃豆苗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點擊黃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現(xiàn)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將科學活動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擴展了幼兒對周圍世界的體驗,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歷,促進了幼兒課前的觀察和思考。由人的身體自然導入植物的“身體”,激發(fā)了幼兒思考的興趣。多媒體的恰當使用,讓幼兒對植物的“身體”一目了然。

  (二)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1.發(fā)現(xiàn)種子。(幼兒自由觀察、交談,老師參與討論。)

  師:這里有幾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身體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實物:大蒜頭、樹葉、黃瓜、蘋果、蘿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師: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實、種子)有些植物的果實就是種子。

  師:蘋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實)我們把它切開后會發(fā)現(xiàn)什么?

  (與幼兒一起切蘋果)蘋果里的籽就是種子。還有哪些植物果實里也有種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實里有種子(老師將黃瓜、茄子、青椒等果實切開)。

  師:種子有什么用呢?這里有一顆黃豆種子,我們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變化(課件演示黃豆發(fā)芽、生長的過程)。

  2.了解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師:種子的本領真大。其實植物身體上的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這里是幾種植物身體組成部分的圖片,它們能拼成一株什么樣的植物呢?

  (2)幼兒展示并介紹自己拼的植物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師:一般的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這樣的。如:竹子(放課件)有根、莖、葉、花,沒有果實、種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這樣的植物還有很多。(動腦想,動手拼,動口說,調動了幼兒多個感官的參與。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對有關植物“身體”的知識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師應用課件介紹特殊例子,給幼兒傳達了科學、準確的知識。)

  (三)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1.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參與講評。

  師:我們知道了植物的身體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你們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體上的哪個部分?

  2.幼兒分小組揀菜,并互相交流。

  師:今天我們來幫廚房里的伯伯、阿姨揀菜。每一組的籃子里裝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認一認,自己組里揀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們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個籃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個籃子里。(給各小組分別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介紹。

  在幼兒基本掌握了植物“身體”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讓幼兒現(xiàn)場演練,提高了他們的分析、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了愛勞動意識,也讓幼兒認識到植物與人的密切關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揀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實,植物不僅給我們人類提供了美食和營養(yǎng),還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們知道這兩樣物品分別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嗎?

  師: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活動區(qū)中的這些材料做出什么樣又好看又好玩的東西呢? (活動區(qū)提供植物的葉子、種子等,讓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暫時告一段落,但不意味著結束,活動室外才是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廣闊天地。進行課外拓展,對激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和欲望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活動反思: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圖片,學生對于這些各各種樣的植物非常的感興趣,從而學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調動了起來。然后介紹各種各樣的植物的種類大約多少。這樣學生對于各種神奇的生物植物就會有一種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問:那么這些植物有身體有哪些部分呢?這個時候學生進行猜想。當然學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學生的猜想中當然有看書之后說的,但是我不會阻止學生的。然后問學生你猜想植物有這些部分組成,是否想觀察一下植物呢?學生當時是很興奮的。

  我當時提問:你從那幾個地方進行觀察呢?觀察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首先在小組內進行思考討論。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個環(huán)節(jié)給我遺漏了。于是我只是讓學生進行舉手回答,然后各個小組組織成員進行實地觀察,研究。

  學生在樓下的花園草地上進行探究,各個小組分別進行。我看到有小組研究葉,有的研究植物的整個身體,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個別的小組沒有有效的進行合作。我想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培訓需要加強,積極的加強小組長的領導,使整個小組的成員圍繞在小組長的周圍,以便繼續(xù)有主導,有組織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動的有效性。我還發(fā)現(xiàn)小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進行記錄。這個很好。

  在學生匯報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夠有效的進行匯報。但是需要將自己的記錄進行整理這樣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耽誤了時間,但是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在補充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我補充補充一下植物沒有那六部分。這樣學生知識結構就較為完善了。

28、大班科學教案《小烏龜“跳舞”》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2、能通過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fā)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范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fā)現(xiàn)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小烏龜“跳舞”的秘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小烏龜為什么會‘跳舞’的呢?”為什么有的不會跳呢?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探索其中的秘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xiàn)了烏龜?shù)挠白?,當小烏龜?shù)念^,尾巴和腿都沒有涂膠水,并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shù)挠白右哺鴦恿?,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p>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shù)挠白訒谀睦飫印?/p>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fā)現(xiàn)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系,并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后,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shù)挠白泳统莻€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29、大班科學教案《懸浮的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 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鹽后,雞蛋沉浮狀況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xiàn)象的變化。

  2 . 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習記錄和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 . 積極主動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4 .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懸浮現(xiàn)象。

  活動難點:

  能獨立實驗操作并記錄,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燒杯兩只(分別裝等量的淡水、鹽水)雞蛋一個,記錄紙一張,實物:雞蛋、鹽、碗、盆、勺子、燒杯、抹布每組若干。磁吸標志、記錄表、水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fā)興趣,猜猜雞蛋寶寶沉浮的狀態(tài)并記錄。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兩杯水。你們仔細看一看,這兩個玻璃杯的水一樣多嗎?(出示內裝等量鹽水、淡水的兩個玻璃杯,引導幼兒比較。)

  2.師: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出示一個雞蛋,教師以蛋寶寶的口吻講話)大家好,我是雞蛋寶寶。今天我想和水玩?zhèn)€游戲。你們猜猜看,我到了這兩個水杯里會怎么樣呢?

  3.教師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會怎樣?它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請你們把猜想的結果寫到記錄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會我們再來比比看,你們猜的和操作結果是否一樣。(幼兒猜測雞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狀態(tài)并記錄。接著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現(xiàn)象。教師給予指導。)

  4.教師繼續(xù)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二杯水里(鹽水)會怎樣?它在水里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再次猜測雞蛋在鹽水里的沉浮狀態(tài)并記錄。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xiàn)象。)

  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通過雞蛋寶寶的講話,讓幼兒很自然地進入活動。問題的設置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探索的衩極性。猜一猜,想一想,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玩一玩,比一比表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并讓幼兒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

  二、引導幼兒對探索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找找雞蛋寶寶懸浮的秘密。

  1.師:小朋友剛才都將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記在了記錄表一上。那么,你們的猜測到底對不對呢?通過剛才的實驗,把你的想法和問題提出來好嗎?(幼兒針對自己觀察的現(xiàn)象自主提問。)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置懸念:為什么雞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個杯子里卻浮上來呢?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尋找雞蛋寶寶懸浮的原因,啟發(fā)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qū)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的緣由:雞蛋裝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鹽水杯里是浮上來的。

  評析:

  在實驗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沒有老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已做出了大膽嘗試--通過嘴巴品嘗發(fā)現(xiàn)第二杯是鹽水。教師對于幼兒大膽嘗試的做法給予了肯定。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探索懸浮秘密:是不是雞蛋寶寶只要在鹽水里都會浮上來呢?(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加了多少鹽后才會浮上來呢?我們再一起猜猜看,動手試一試,記錄下來好嗎?(幼兒猜測并在記錄表上畫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實驗驗證--觀察結果--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評析:

  這個環(huán)節(jié)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動動、玩玩中,充分調動幼兒運用感官直接認識和感受懸浮帶來的有趣現(xiàn)象,讓幼兒的探索更深入,更貼近幼兒的生活,也將本次活動推向了**。

  三、討論與交流實驗情況,說說雞蛋寶寶懸浮的規(guī)律。

  1.展示幼兒記錄紙,交流實驗情況。師:為什么雞蛋寶寶在加入1勺、2勺鹽的水中沒有浮起來,在加入第3勺、第4勺鹽后會浮起來呢?(幼兒根據(jù)記錄表二中講述自己的實驗感受,發(fā)現(xiàn)雞蛋的懸浮規(guī)律。)

  2.師:雞蛋寶寶除了在鹽水里能浮起來,你還有什么辦法能讓雞蛋寶寶浮起來?(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評析:

  在交流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貫徹了《綱要》"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的要求。

  活動延伸:

  1.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放在鹽水中能懸浮起來?找一找,試一試,把實驗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黃瓜、蘋果等。)

  2.在活動區(qū)投入不同材料,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雞蛋在其他液體(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現(xiàn)象。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懸浮的雞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于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并且緊密圍繞著"懸浮"這個有趣現(xiàn)象而展開,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在操作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就是要解決如何將抽象的懸浮現(xiàn)象傳遞給幼兒,并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懸浮現(xiàn)象。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通過玩一玩、比一比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并讓幼兒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

  此外,本次活動還注重活動的拓展和延伸,讓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繼續(xù)在活動區(qū)進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個活動孤立起來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夠多樣化,更符合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30、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植物是怎樣喝水的》含反思

  設計意圖:

  自然角是我們在幼兒園區(qū)角創(chuàng)設中的一個難題,怎樣讓孩子真正的走進自然角,承擔起自然角中的主體責任,讓自然角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植物的擺設,讓自然角永遠的充滿生機是我們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從今年上半年時我們幼兒園把自然角作為我們一個課題,將自然角和我們的課程能夠結合起來,這段期間不光是我們的老師我們還有我們的孩子都越來越關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顧植物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要么就是長期的忘記澆水,要么就澆過多的水,因為他們不了解澆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讓我們的孩子從本質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讓他們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為什么要澆水,該怎么樣澆水。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莖部輸送水分的。

  2、萌發(fā)對植物喝水現(xiàn)象的探究熱情,初步學會照顧植物的簡單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動難點:

  能準確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科學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1、課前和幼兒一起將芹菜放入紅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視頻,植物莖吸水的ppt。

  3、兩位幼兒一組實驗材料:已經吸水的芹菜,放大鏡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了解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1、ppt出示斑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張),

  問:他們在干什么?(喝水),為什么要喝水?他們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嗎?它沒有嘴巴怎么來喝水?為什么?

  梁老師帶來了一株芹菜,我們來猜一猜,它是靠身體的那一部分來喝水的?為什么?

  (二)實驗驗證,引發(fā)孩子探究熱情。

  1、PPT呈現(xiàn)實驗結果,問: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結過渡:原來植物是靠根來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樣“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剛才我們一起將芹菜放在紅色的顏料里,現(xiàn)在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變化,(出示芹菜喝水現(xiàn)象對比圖)

  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小結:原來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植物的莖到底長得什么樣呢?今天我們要來做小小植物學家,來解剖一下芹菜的莖。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莖的運輸功能。

  1、用圖示的方法顯示莖的橫截面和縱截面。

  2、講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先把把芹菜橫著剪,縱向剪,然后用放大鏡看看莖的樣子有什么不一樣,等一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的橫截面有紅色的點,縱切時看到紅色的線。

  4、集中交流、討論,請你用紅線上來畫一畫你看到的。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結:植物的莖縱向看像吸管,有長長的通道。橫向看有一個個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莖這根長長的細細的小圓管運輸水分的。

  (四)遷移經驗,進一步引發(fā)孩子關愛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爛的仙人掌,引導孩子觀察:仙人掌怎么了?為什么會爛呢?說明自己的理由,再請相同意見的幼兒舉手表決(由于小朋友給它澆了太多的水,讓它的根爛了)

  教師總結:

  雖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種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自然角有許多植物,該怎么照顧呢?聽聽科學小博士的建議PPT播放澆水要領: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將水澆在根部,要澆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出現(xiàn)了一個以前在試教的時候從沒有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較濕,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導致活動中實驗的現(xiàn)象不是很明顯。還有就是我們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們班的孩子其實對于根吸水的現(xiàn)象已經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就很直接的將我的答案回答出來了,讓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對于根吸水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忽略,其實科學活動中我覺得自己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有些話說得有些啰嗦,孩子拋出的問題我并不能及時(.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很好的給予回應。

31、大班科學教案《量量植物有多高》含反思

  活動背景:

  自然角里的種子發(fā)芽了,在孩子們精心的照料下有些芽發(fā)的特別高,為了不至于讓長高的芽倒下來,我們?yōu)樗盍艘粋€支架,這些藤蔓就沿著支架爬了上去,越爬越高。孩子們一天天的注視著這些變化,十分興奮。直到有一天,自然角里傳來了陣陣爭論聲:"曉楠,你看我種的黃瓜芽長的好高!""才不呢!你的還是胡欣磊的高!""那我的比妮妮的高!"孩子們的討論引來了更多孩子的關注,他們開始自發(fā)的討論哪根藤爬的最高。。。。。。

  我猛然意識到,這不正是孩子們自發(fā)生成的良好的教育契機嗎?于是我及時的記錄了他們的問題,并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及時生成了一個"植物長得有多高?"的數(shù)學測量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測量植物的高度,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2、發(fā)展與同伴合作、協(xié)商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孩子自己種植的種子發(fā)芽

  2、各種自然測量工具(紙條、回行針、尺、繩子、筆、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一、哪盆植物長得高? ――激發(fā)測量興趣

  1、自然角里的種子發(fā)芽了,現(xiàn)在哪盆植物長得最高?(banzhuren.cn)哪盆第二高?那盆第三高?它們之間相差多少呢?

  2、我們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們猜測的結果是否正確?

  二、有什么可以用來測量?――尋找非標準單位測量工具。

  1、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測量?(鼓勵幼兒尋找各種自然測量工具)

  2、討論我們該如何測量?(學習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3、自由選擇組合四人小組(共同協(xié)商、測量、記錄)。

  4、交流:你們是怎么量的?(用什么工具,如何量,碰到了什么困難,最后怎么解決?)量出來植物有多高?

  三、用尺子量大家才知道――學習用標準單位測量。

  1、不同的測量工具怎么比較?

  2、介紹標準的測量單位――尺子,嘗試用尺子測量。

  四、活動延伸:

  1、量一量幼兒園的香樟樹有多高?多粗?

  2、過一段時間再來測量,看看植物還會不會長高,又長高了多少?

  反思

  首先本節(jié)課,我用一個開場白的形式進行了這節(jié)課的開始,并進行了~圖片與實物的觀察與敘述。

  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創(chuàng)意是讓孩子們自由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添畫,但是我還記得薛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創(chuàng)意有時候講究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單憑這節(jié)課的結果,也就是畫面展現(xiàn),我感覺是滿意的,但是,從教案與實際的寫生目的,我感覺這一節(jié)課很失敗。首先我沒有勇氣讓孩子們,通過我的引導去把實物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發(fā)揮想象去畫自己所見所想。沒有了寫生意義的存在。只是我硬性的把一個植物與畫面把孩子們的思維固住了。

  在以后的寫生課中,我會認真引導,我更會相信我的孩子們,能做到寫生的真正作品的呈現(xiàn)。有時候對自己的懷疑也許局限了孩子們的寫生范圍,這是老師,最大的誤點也是最不可取的。

32、大班科學教案《新鮮的空氣》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空氣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通過觀察實驗和圖片,了解認識空氣,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閱書籍,上網,觀看VCD等途徑獲得有關空氣的經驗。

  3、萌發(fā)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知道環(huán)保的重要性。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

  活動準備:

  1、提前一個星期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閱書籍,上網,觀看VCD等途徑收集有關空氣的資料,積累相關知識經驗。

  2、空氣清新劑一瓶。

  3、教學掛圖一張(馬路上汽車尾氣,工廠里排放黑煙等)

  4、蠟燭一支,打火機,透明的玻璃杯一只。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我給你們猜一個謎語:看不見,沒顏色,沒味道,我們誰也離不了。它是什么呢?

  2、感知空氣的重要性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組織幼兒討論:沒有空氣我們能生活嗎?

  請幼兒把鼻子捏住,把嘴巴閉緊一小會,讓幼兒談談當時的感受。

  教師:空氣對于我們很重要,離開了空氣,我們就會喘不過氣來,離開了空氣我們就不能呼吸。

  教師點燃蠟燭,然后用玻璃瓶罩住蠟燭,觀察蠟燭的變化。

  3、認識新鮮的空氣和污染的空氣。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什么?哪里有新鮮的空氣?哪里的空氣難聞,不新鮮?你是怎么知道的?

  討論:我們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氣會怎么樣?

  4、幼兒根據(j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空氣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活動。

  教師出示空氣清新劑,提問:這是什么?

  教師小結:新鮮的空氣真好,希望小朋友們認真學習本領,將來長大后能想出更多的辦法使我們環(huán)境更美好,使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活動中有一個謎面,其實就是空氣的特性,而接下來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這個謎面開展得。而作為開始讓幼兒來猜得話,他們都猜不出來,沒有多大的價值。于是我將猜謎這部分去掉,直接和幼兒一起玩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空氣的特性,最后猜謎,鞏固對空氣特性的理解。

  活動反思:

  空氣是很抽象的,就像它的特性一樣看不見、摸不著,開展本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很難理解,為了能讓幼兒正確親身體驗空氣,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其中把鼻子、嘴巴捂起來,孩子們立刻說出自己的感受:很悶,不能聞東西、憋得很等等。這些詞正說明人離不開空氣,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便很快感知空氣“看不到,摸不著,聞不出,抓不出,你需要,我需要,離開它,活不了”的特性。在活動中,孩子們對實驗很感興趣,這正說明只有孩子親身體驗、感受到,才能真正了解,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3、大班科學教案《騎“白馬”的蒼耳》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的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2.能和小組內的同伴協(xié)作分類。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各種長刺的、長有羽毛的、長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植物圖片若干。

  2.DVD:種子的傳播。

  活動過程:

  1. 引發(fā)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tài)的觀察興趣。

  觀察種子的圖片,聽故事,提問這些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提問:你看到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有長刺的、長有羽毛的、長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

  設置懸念,引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屈,老師.教,案,網"小蒼耳也迫不及待地騎上了“白馬”,這是怎么回事呢?

  欣賞故事《騎“白馬”的蒼耳》。

  2. 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提問:為什么這些種子要長有羽毛、倒鉤呢?(幼兒自由講述已有經驗,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是與它的傳播、繁殖密切相關的。)

  那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呢?(自由講述)

  觀看DVD,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風傳播、動物和人傳播、水傳播、糞便傳播、彈射傳播。

  3. 能根據(jù)種子的外形特征進行傳播方式的分類。

  這些圖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呢?請你和同組的小朋友將它們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給圖片分類,進一步感知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集體交流分類過程。

  活動建議:

  1.在散步及戶外活動時,可尋找種子,根據(jù)它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觀察討論、探索其傳播方式。

  2.在區(qū)域中及時更新圖片,引起幼兒更大的興趣,日常活動中可欣賞散文《頂棉筐的小姑娘》。

  活動評價:

  能根據(jù)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判斷其傳播方式。

  附故事:騎“白馬”的蒼耳(張秋生)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戶籍的警察。

  他每天夾著個小本,調查著這塊草地上小花小草的來歷。

  他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是撐著小傘,由風婆婆送來的;

  他知道,鳳仙花的媽媽了不起,結的果實像個小炸彈,太陽一曬,果皮爆裂了,會把種子像子彈一樣射出去,射得老遠老遠的。

  至于那棵小櫻桃樹,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貪嘴的小鳥,吞下了櫻桃,然后把櫻桃核和鳥糞一起拉了出來,掉在草地上,櫻桃樹苗就這樣長出來了。

  近來,他發(fā)現(xiàn),草地上悄沒聲兒地長出了兩棵蒼耳,在蒼耳的綠枝上,還結出了好多帶刺刺的小蒼耳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

  “小蒼耳,你們的模樣挺像我呢!你們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小蒼耳們看看刺猬也都樂了,他們是挺像的。

  正巧這時一只小白兔跑過,他向小刺猬問好,并請他有空來做客。

  當小白兔離開時,小刺猬發(fā)現(xiàn),有三個小蒼耳子,已經把自己的小刺鉤在小白兔的毛上了,并快樂地唱起了歌:

  “小蒼耳,騎‘白馬’,

  沒腿也能跑天下,

  告別媽媽和故鄉(xiāng),快到遠處去安家……”

  小刺猬樂了,他終于懂得了――蒼耳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活動反思: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xiàn),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對有興趣的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參加,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4、大班科學教案《爸爸的工具》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爸爸最常用的工具名稱、用途、及用法,知道工具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2、通過統(tǒng)計知道哪種工具是最常用的工具。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事先和爸爸們聯(lián)系好,讓他們帶來自己平時最常用的工具3-5種,以及一些便于演示工具的材料,和孩子一起進行本次親子活動。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小朋友和你們的爸爸一起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爸爸都帶來了他們常用的一些工具,這些工具叫什么?它們有什么用?是怎么用的?一會兒請爸爸們示范給我們看??赐曛螅銈兛梢赃x擇一樣工具來介紹給我們大家。"

  2、親子活動:爸爸的工具。

  ◎幼兒及其爸爸進行親子活動。;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爸爸用帶來的工具材料為孩子作講解,介紹工具的名稱、用途與用法。并演示給孩子看,也讓孩子動手試一試。

  1、幼兒介紹爸爸的工具。

  ◎ 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一種爸爸的工具。

  ◎ 教師有目的地讓用同一種工具相對集中進行介紹。

  2、分類統(tǒng)計:爸爸的工具。

  ◎ 教師引導幼兒為爸爸的工具進行分類擺放,師生共同為爸爸的工具進行統(tǒng)計,看看哪種工具數(shù)量最多,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充滿著歡聲笑語,了解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和成長過程。還知道了媽媽懷自己時的辛苦及不易,更加加深了對媽媽的愛。家是一個溫馨的樂園。媽媽、親情的寬厚無私及其在幼兒成長中的決定性作用已是勿容置疑的真理。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這樣,健全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

35、大班科學教案《神秘的土壤》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土壤的特點:有多種顏色、有干有濕和硬軟之分、里面有空氣......。

  2、全面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1)上面可以種植許多的植物:花草樹木、莊稼......還有許多美麗的建筑

  (2)下面生存有許多的生物:蚯蚓、蛇、青蛙、刺猬、泥鰍、螞蟻......

  3、掌握保護寶貴的土壤的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探究的能力,讓孩子們對這個快樂的世界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小杯子、小勺子,每組一杯水、一個大盤子(里面有:紅、黃、白、干、濕的土壤)

  2、一幅土壤的剖面圖?;顒訄D片:樹、草、花、莊稼、樹根、和土壤里生存的小生物。

  3、各種顏色、干的、濕的、軟的、硬的土壤。

  4、用土壤捏的各種泥人、動物......

  5、幾個與土壤相關的字卡:干、濕、軟、硬、土壤......

  6、讓家長先帶著幼兒初步的認識土壤,(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讓孩子們對平凡的土壤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帶領孩子們到種植園里去采集土壤。要求:每人一個小杯子,采集半杯,看看土壤是什么顏色的,是軟的還是硬的?土壤上面有些什么東西?

  2、根據(jù)自己觀察和采集的經驗,告訴大家:

  (1)捏捏土壤,有什么樣的感覺?(幼兒邊說師邊出示:軟、硬二字卡)

  (2)什么樣的土壤是軟的?什么樣的土壤是硬的?(干、濕二字卡)

  (3)仔細觀察,土壤有些什么顏色?(出示顏色的字卡)

  3、出示土壤剖面圖:(了解土壤的作用)

  A、土壤上面的世界:可以種植植物(幼兒邊說教師邊把相應的物體的圖片貼在剖面圖上)

  B、土壤里面有什么:有許多的小生物(幼兒邊說教師邊把相應的物體的圖片貼在剖面圖上)

  4、土壤里面的小動物要呼吸空氣呀,為什么它們不死呢?

  讓幼兒做個小試驗:放塊比較硬的、大塊的土壤放進玻璃杯,發(fā)現(xiàn)什么了?(有許多的氣泡,得出結論:土壤里有空氣,所以小動物不會死)

  5、動手小實驗:將水到入每人一個的小杯子里,然后繳絆,土壤怎么了?(成了象沖劑一樣的東西,得出結論:土壤會融解在水里)------引出:怎樣保護土壤,不被水沖走?

  6、活動的延伸:土壤還有哪些有趣的作用?(師出示:一些用泥燒制的陶器、雕塑、把準備好的泥人、泥動物、并現(xiàn)場捏制小動物,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在此活動后,玩:有趣的泥土)

  活動反思:

  根據(jù)大班幼兒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對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所以選擇了—植物的家園“土壤”這一課題。意在讓幼兒通過操作實驗活動,初步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土壤。重點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氣、肥料,一般植物生長離不開土壤。培養(yǎng)幼兒觀察事物、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36、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多變的天氣》反思

  本篇是幼兒園大班活動,通過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通過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課件、表格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么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shù)等)

  三、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四、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jù)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活動反思:

  春夏時天氣變化反復,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對天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次活動中,我結合圖片的形式來讓孩子們了解天氣,大部分的孩子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來,而且能夠說出各種氣候的明顯的特征,活動的效果比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應該利用孩子們指認圖片的歡快氣氛再引導孩子們討論一下各種天氣下人的活動,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這是整個活動中的一個不足吧。

37、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小麥》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與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

  3.體驗用肢體語言演繹小麥生長過程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小麥的各部分名稱。

  物質準備

  課件;音樂;米飯、花卷、貼餅子、豆腐四種食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開火車》引入。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探索號”列車的列車長,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開往麥田,探索小麥的一生,你們愿意跟我一起去嗎?

  二、基本部分:

  (一)談話導入。

  教師:上周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觀察了咱們一起種植的小麥,發(fā)現(xiàn)在屋里種的和在外面種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小朋友們也說了很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那我們現(xiàn)在到達了麥田農場,你們想看一看小麥是怎樣生長的嗎?

  (二)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看一看:播放視頻,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說一說: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小麥是怎樣生長的?經過了哪些過程?

  3.演一演:肢體演繹《我是一粒小麥種》。

  (1)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xiàn)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

  (2)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過程。

  (三)了解小麥的用途。

  1.提問:農民伯伯收下麥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帶領幼兒認識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四)能夠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師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飯、花卷、窩頭、豆腐四種食物,請幼兒猜一猜誰是由小麥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個幼兒將四種食物貼到對應的農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旁。

  2.驗證: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區(qū)分這些食物(看、聞、摸、嘗)。

  3.游戲:農民伯伯找小麥。

  (1)老師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小朋友們自由選擇頭飾當饅頭、面條、餅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農民伯伯說:“我辛勤勞作的小麥被制作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們都變樣了,哪些是我種植的小麥呀?”幼兒說:“我是xx,我是您種植的小麥。”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種植的小麥。

  4.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農作物制成的,小朋友們還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區(qū)分麥制品食物和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孫老師要考考你們,會讓你們說一說飯菜里有沒有今天學習的這四種農作物。

  三、結束部分:

  (一)懂得愛惜糧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留下任務。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也種下了小麥種子,通過你們的照顧已經長得很高了,那接下來我們要一起驗證一下,小麥的的生長過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樣,我們把它的生長過程,各個時期的狀態(tài)記錄下來。等到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們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的探索旅程就到這里啦,“探索號”要返程了,請小朋友們跟好哦!

  活動總結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xiàn)力。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38、大班科學教案《變化的月亮》反思

  活動目標

  1.對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積極參與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樂趣。

  2.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fā)生變化。

  3.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月亮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月亮”組圖;“變化的月亮”圖片。

  紙面教具:《月亮的變化》記錄單。

  材料準備:操作材料“變化的月亮”;顏料、水粉刷、顏料盤、白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組圖聯(lián)系幼兒已有經驗討論月亮的形狀

  ——天黑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月亮掛在天上,月亮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

  ——你看到過什么形狀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發(fā)放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探索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

  ——慢慢地拉動細繩,看看月亮的形狀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它有什么規(guī)律呢?

  三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

  ——月亮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左邊的小月牙和右邊的小月牙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四

  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月亮形狀變化規(guī)律

  1.教師介紹繪畫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今天,教學活動為大班科學活動《變化的月亮》,主要是讓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fā)生變化。

39、大班科學教案《馬路上的汽車》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各種汽車功用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達交流對汽車的感性經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7.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教學準備:

  1.拍攝錄像:馬路上的各種汽車、垃圾車在清掃馬路、灑水車在灑水。

  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2.錄音:轎車、卡車、消防車、救護車啟動聲或鳴叫聲。、

  教學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在錄像中你看見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老師:馬路上的汽車可多了,請再看一遍錄像,邊看邊記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二、探索汽車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帶來的各種玩具汽車

  教師扮警察,幼兒當司機。

  警察問司機“你開的是什么車?有什么用?”

  2.引導幼兒區(qū)分客車和貨車

  誰帶來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車?(專門用來乘乘客的汽車是客車。)

  誰還帶來了可以運貨的汽車?(專門用來裝運貨物的汽車是貨車。)

  幼兒從自帶的玩具汽車中分別挑選出客車、貨車、并向大家介紹該輛汽車的名稱。

  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車

  這是一輛什么汽車?(鏟車)你在哪里看見過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來乘人的嗎?是用來裝貨的嗎?)

  看錄像:垃圾車在馬路上清掃垃圾。

  這又是一輛什么汽車?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車是怎樣把馬路上的垃圾清掃干凈的?

  小結:鏟車、垃圾車都有一個特殊的本領,能為人們工作。

  還有哪些汽車也有特殊本領,可以為人們工作的?(幼兒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車)

  三、探索按汽車不同功用進行分類

  1.游戲(一)汽車開進停車場

  天黑了,汽車要進停車場休息了,這里有1號(2號、3號)停車場,你把帶來的玩具汽車分一分,準備讓哪些汽車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一幼兒示范操作

  (引導幼兒在按顏色、形狀等分類基礎上按功用進行分類)

  幼兒集體操作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2.游戲(二)聽什么汽車開來了

  引導幼兒聽各種汽車發(fā)出的聲音,辨別出這是什么汽車?該進幾號停車場?(救護車、大卡車、轎車、消防車)

  延伸活動:這是一輛什么汽車?(坦克車)是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還有哪些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

  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開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之上的,以幼兒的發(fā)展為主體?;顒邮窃谝环N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活動的目標定位是科學、合理的。本次活動運用基本圖形表現(xiàn)常見汽車的外形特征,體驗不同車輛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整個活動以“游戲”為載體,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0、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怎么就“凹”“凸”了呢》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凸凹透鏡。凸透鏡是表面向上突起,凹透鏡是表面陷下去的。

  2.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凸透鏡可以放大東西,凹透鏡可以使大的東西縮小。

  3.通過本次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凸凹透鏡。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重點難點

  1 .讓幼兒用手的觸覺感知凸凹透鏡與日常平面鏡不同,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并且善于引導。

  2.幼兒能夠正確用凸凹透鏡觀察實物,并發(fā)現(xiàn)不同。

  3.在科學活動中的教具數(shù)量,質量要滿足幼兒需要,且幼兒秩序也難以維持?;顒訙蕚?PPT 《照鏡子》舞蹈視頻 透鏡材料

  活動過程

  1.開場部分

 ?、俳處煷蛘泻?。師:“小朋友,大家上午好”幼:“老師好”師:“你們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啊”幼:“大 x 班”師:“大 x 班的小朋友啊,大班的小朋友明年是不是要上小學了啊,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老師呢今天給大家?guī)硪惶梅浅S腥さ恼n,但是那大班小朋友能不能讓老師今天看一下,我們大班小朋友到底有沒有要成為小學生的樣子,好不好。我的名字叫做*,你可以叫我*老師。在進行今天的課程呢,我們先來熱一下身,動起來。

 ?、诓シ乓曨l。課前律動——《照鏡子》(播放之間進行指導,哎,這個小朋友跳的非常

  好,我們要向她學習。之后說大家跳的都非常好,老師很開心和大家在一起)

  2.基本部分

 ?、偬釂栆曨l。師: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剛才跳的這個舞它講的是什么事情啊。幼:照鏡

  子。師:,照鏡子,小朋友們喜歡照鏡子嘛,看來大家可都是愛美的寶寶啊。細心的小朋友可

  以告訴老師,視頻里還說了什么,照鏡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樣的。幼:視頻里說鏡子里的我笑她也笑。老師也拿來了一枚鏡子,傳看一下。(教師拿出鏡子讓幼兒觀察是不是這樣的,并傳看。)

  師:小朋友們,鏡子里的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模一樣,一樣大小啊。

 ?、诓シ乓曨l。但是老師要講一個魔術鏡,他和我們平常的鏡子可不一樣哦!我們平常的鏡子可以照出和我們自己一模一樣的一樣大小的,但是這個魔術鏡可是不一樣有魔法的哦!小朋友們的小眼睛看通過接下來的視頻快來看一下它是什么。(視頻里小松鼠送給米小兔的鏡子是什么,叫透鏡。)那這幾個鏡子有什么魔法呢,老師問米小兔借了過來。小朋友們來觀察它有什么魔法。

  ③幼兒自主觀察凹透鏡。小朋友們可以觀察一下,觸摸一下,哎,這個鏡子和我們平常的鏡子有什么區(qū)別呢。它中間陷了一下,這像什么,像大坑。(觀察之后,讓幼兒說一下感受)小朋友們只觀察到了它的表面,但是沒有發(fā)現(xiàn)它真的法術哦!我請一個特別守紀律的小朋友來看它有什么法術。這個透鏡變小了??茖W家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凸透鏡。這個透鏡中間陷下去的是凹透鏡,它可以把東西變小。

 ?、苡^察凸透鏡。米小兔帶了兩枚鏡子,讓我們看一下另一面神奇的鏡子是什么。這一次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觀察一下這個鏡子,看能發(fā)現(xiàn)它的魔法不能。請大家按著排隊順序來觀察一下。摸摸它有什么感受。觀察它是凸的。再用它看一下我們的手指,好神奇,手指變大了,鏡子能這樣嘛!科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凸透鏡。

  ⑤做游戲。哎,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既然那我們可不可以用它觀察很多小的東西。有沒有小朋友喜歡觀察各種各樣的昆蟲的。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找昆蟲寶寶》。這個游戲故事背景是這樣的,一天中午,昆蟲媽媽去找小昆蟲回家吃飯,但是看見自己的寶寶們和其他昆蟲寶寶玩在了一起,小昆蟲實在太小了,媽媽一下子找不到小寶寶了,小朋友們快來幫幫昆蟲媽媽吧。請小朋友圍著我,看到這些是媽媽,請小朋友用這些工具把小

  朋友的媽媽照出來。一個一個來哦。 小朋友們真棒,都找對了。給自己鼓個掌。(拿起凸凹透鏡再認識)小朋友們,其實凸凹透鏡并不難見,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小朋友們可以說一下你們可以想到的有哪些嘛。不知道也沒關系,我們看一下接下來的視頻。

  ⑥播放視頻。小朋友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凸透鏡,有哪些是凹透鏡呢。(放大鏡,近視鏡)

  3.結束部分

  ①除了這些之外,還有爺爺奶奶的老花鏡是凸透鏡可以把爺爺奶奶看的報紙和書變大。而我們的眼鏡一般是凹透鏡,老師的就是,可以把字變小。②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你們還可以制作。老師就用水制作一個透鏡,瓶子裝了水,把它變成一個透鏡,但是這是什么透鏡呢,老師賣個關子。小朋友們下去自己也看一下裝了水的杯子是什么透鏡,它可以使東西放大還是放小,請小朋友觀察后,然后告訴自己班上的老師,小朋友們回家可以和家里分享今天多學點東西,小朋友們再見!

  4.活動延伸

 ?、僮層變鹤约哼M行操作裝水,看會放大還是縮小,觀察是什么透鏡。

 ?、诎l(fā)現(xiàn)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透鏡,回家分享經驗。

  活動總結

  1.科學活動中,教師言語指導一定要準確,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錯誤。

  2.游戲活動更能引導幼兒靈活運用知識的興趣。

  3.活動延伸更可以多樣化,并且可以針對此設計一個單元活動,使幼兒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凹凸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