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鼓勵年幼的穆勒自我解決問題

父親鼓勵年幼的穆勒自我解決問題

父親鼓勵年幼的穆勒自我解決問題

  

  約翰?斯圖爾特?穆勒是英國著名的人文學者,他對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倫理學和邏輯學無所不通。穆勒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有一位學識淵博的父親――詹姆斯?穆勒。老穆勒非常注重對兒子的教育,他大都是一邊忙工作,一邊讓穆勒坐在自己桌子的旁邊學習。當時英國只有《希臘拉丁辭典》,沒有《希英辭典》。所以,穆勒在學拉丁語時,不得不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問父親。盡管父親性格急躁,且忙于著書,但對于穆勒的任何提問都耐心傾聽,而且總是要讓穆勒自己多思考,然后才給予解答。

  父親還經(jīng)常在早飯后帶著穆勒外出散步。散步時,他總是讓穆勒講昨天讀過的書。為此,穆勒讀書時常常在卡片上做筆記,以便在第二天散步時可以看著筆記同父親交談。父親聽后,經(jīng)常會提出疑問,不對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不足的地方當即進行補充。父親反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也不將自己的意見簡單地傳授給兒子,而是盡可能地讓穆勒自己解決。在穆勒后來所寫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凡是一些想一想就會明白的問題,他決不教我,而是說‘你自己想想看’。當我確實想不出來時,父親在把我問得面紅耳赤后,才給我解釋。”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總是填鴨式地向孩子灌輸很多知識。這樣做,孩子進步的速度會很慢,更為嚴重的是,孩子一旦適應了這種求知方法,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思維慣性,自我解決問題和求知探索的潛力就會不知不覺中退化。所以,學學穆勒的父親,多提幾個問題,多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