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讓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人只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動溝通的意愿,所以社會性發(fā)展不能談什么時候開始,而是與生俱來,然后我們如何去促進它。因為一個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也就是他與生具有這個本能,可是這本能可不可以發(fā)展出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環(huán)境的提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孩子也有屬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潛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養(yǎng)!
下面的測試題談不上“及格”或“不及格”。如果您的孩子只符合其年齡階段的6條標準中的一條或兩條,甚至一條也“不沾邊”,您也不必憂心忡忡。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即使孩子目前的社交能力還很差勁,您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他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水平都會“自然而然”地與日俱增。
2-3歲 | 3-4歲 |
會說“謝謝”、“再見”、“晚安”等問候語; | 至少擁有一個好朋友,而且友誼已保持了6個月以上; |
能與爸爸、媽媽等親人表示親近; | 掌握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至少10種不同的稱謂; |
能對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內的老人表示禮貌; | 能夠根據來訪的陌生客人的年齡、衣著、裝飾等因素準確稱呼叔叔、公公、阿姨、哥哥、姐姐等(正確率應在80%以上); |
至少擁有一個友誼已維持了3個月以上的朋友; | 能對包括幼兒園老師、鄰居在內的長輩表示尊敬; |
能主動歡迎來訪的小朋友; | 愿意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讓小朋友分享; |
能微笑著和客人說話。 | 能用溫和的口吻說話。 |
4~5歲 | 5~6歲 |
能自然地和異性小朋友接觸,甚至還樂于跟大人交朋友; | 已經擁有至少1個可以交心的知己,并注意學習小伙伴的長處; |
當小朋友有困難時,能主動提供幫助; | 當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時,能寬容地原諒對方; |
如果做錯了事情,會主動認錯或向對方說“對不起”; | 會祝賀小伙伴取得的成功或成績,并由衷地感到高興; |
如果父母雙親生病,能主動表示關切; | 能分擔別人的不幸或痛苦; |
當大人不在家時,能恰當地接聽打給大人的電話; | 對乞丐、流浪者等地位低下的人也能表示應有的尊重; |
學會了與人商量的初步技巧。 | 學會了“察言觀色”,即開始理解他人傳達的非語言信息,如表情、語調、手勢、眼光等。 |
也許您會覺得上面這些測試題,孩子太容易做到了,其實真是這樣嗎?隨著心理學理論的發(fā)展,我們以往認為的一些常識成了您了解孩子交往能力的誤區(qū)。
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兩者同樣重要。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添麻煩,您可以讓孩子帶些小禮物去小朋友家,這樣既周到、也禮貌,還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細心觀察,可以發(fā)現: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小一點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會吃虧,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實更可能是:孩子與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學習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與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學會了照料別人。
所以,請您充分尊重孩子,賦予孩子自由選擇小朋友的權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況下幫助做些參考。
旅游能擴展孩子的交往范圍,增加他的交往對象。同時,多走多看也會增加孩子對于異域文化或風俗的了解。
培養(yǎng)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形成謙虛有禮的行為方式更好地適應社會交往。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禮貌用語,如與人打招呼、接電話的用語,如何回答別人的問題、向他人問路、請教等等。
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這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贊揚和鼓勵的時候,他也會更樂于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和大人們一樣,孩子在交往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這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歡迎。這時,父母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幫助他改進行為,重新獲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
盡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好孩子育兒網改編
來源: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