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好詞好句摘抄

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好詞好句摘抄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心中所想)。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2、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及組詞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及組詞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寫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贈劉景文》詩人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

《夜書所見》通過對秋風落葉、籬笆下的燈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寒(hn) 寒冷 寒冬 心寒

  徑(jng)小徑 捷徑 曲徑

  斜(xi) 斜坡 傾斜 斜視

  霜(shuāng)霜凍 霜降 冰霜

  贈(zng) 贈送 贈品 贈言

  劉(li)劉海

  蓋(gai) 瓶蓋 井蓋 蓋子

  菊(j) 菊花 雛菊 菊壇

  殘(cn)殘疾 摧殘 殘陽

  君(jūn)君王 君主 君子

  橙(chng)橙子 橙黃 橙汁

  送(sng)送別 送禮 送行

  挑(tiāo)挑擔 挑水 挑刺

3、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夜書所見詩句翻譯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夜書所見詩句翻譯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4、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讀后感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讀后感

讀后感一:

今天我學會了一首古詩,名字叫做《望天門山》。它的作者是唐代詩仙李白。李白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中國眾人皆知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其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讓人百讀不厭,與杜甫分稱詩仙詩圣,真不愧是一個極其偉大的詩人!

  今天我讀的是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他的詩句為: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我剛讀完一遍就被李白詩人寫詩的那種氣勢磅礴,言辭瀟灑所吸引,所感動。我的一個想法,一種感慨涌上心頭:這是多么偉大的詩人寫出的多么偉大的詩呀!它讓我情緒萬分;它讓我不禁擁有無限的感想;它讓我感到平生見過最文辭優(yōu)美,氣勢磅礴的詩在我的眼前

  這是詩么?我不禁問。它好像比歌詞還優(yōu)美;比音樂還動聽;比世界上任何一首詩還讓我百讀不厭

  最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它雖然不是最標準的,但是是我在最用心的時候翻譯出來的!

  天門山分成東西兩山,讓清澈的楚江靜靜的流過。碧綠的江水每逢流到這里,都會轉向往起始地流回。東西兩山仿佛互相看著,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但誰也沒有厭倦,唯有那片小舟靜靜地從太陽那邊飄來。

讀后感二:

今天我讀的是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他的詩句為: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我剛讀完一遍就被李白詩人寫詩的那種氣勢磅礴,言辭瀟灑所吸引,所感動。我的一個想法,一種感慨涌上心頭:這是多么偉大的詩人寫出的多么偉大的詩呀!它讓我情緒萬分;它讓我不禁擁有無限的感想;它讓我感到平生見過最文辭優(yōu)美,氣勢磅礴的詩在我的眼前

5、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好詞好句摘抄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好詞好句摘抄

《望天門山》: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長江水向東邊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邊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我乘著一葉孤舟從旭日東升的遠處慢慢駛來。

6、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詞語理解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詞語理解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①涼州詞:唐代曲名,起源于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一帶。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間能夠發(fā)光。這里指極精致的酒杯。

③欲飲琵琶馬上催: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

④沙場:戰(zhàn)場。

7、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說課稿課案教學設計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鞠躬),我是面試小學語文教師的1號考生,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題西林壁》(板書課題),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以及說板書設計這七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對于《題西林壁》這篇課文,我是這樣解讀的: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這四篇課文都講的是通過細心觀察和仔細思考發(fā)現(xiàn)新現(xiàn)象的故事。《題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詩,作者通過描寫游覽廬山的經歷,總結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的道理。

二、說學情:

對于學生的情況,我是這樣認為的: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以具象思維為主,因此他們對于文中描寫的景物有自己的感觸。但是他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而本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除此之外,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和穩(wěn)定性還是較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媒體、圖片等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我設立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題、橫看、側、緣等詞的意思;翻譯全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作者從自然景物中總結出真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詩中所蘊含的觀察問題要客觀全面的道理,學會從全局的角度出發(fā)看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理解詩句,走進詩句的意境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于:體會與領悟全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五、說教學方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配合朗讀法、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探索。

接下來我將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它分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良好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對此我會采用溫故知新導入,給學生朗讀《登鸛雀樓》這首詩,具體過程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同學們,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一個怎么樣的道理???對,這首詩告訴我們想要看得遠,就要站的高。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也是一首哲理詩,那么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能夠從中讀出哪些哲理。(板書:題西林壁)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會給學生十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并讓學生自主解決以下3個問題:

1.借助相關工具書,理清字詞。

2.自主翻譯全文。

3.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本詩寫作背景。

讀畢,我會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字詞方面重點強調橫、側、緣等詞的意思。

接著我會引導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翻譯全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最后理清本詩的寫作背景:蘇軾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同游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额}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

環(huán)節(jié)三:析讀課文,整體感悟

首先我給學生播放錄音,跟隨名家朗讀這首詩,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

針對前兩句,我會向學生提問是什么導致了廬山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接著我會向學生展示廬山不同角度拍攝照片,讓學生對這些照片自主描述,根據(jù)學生的描述,總結出觀察角度的不同,導致所看到的景色不同。隨后,我會接著問你們有過對事物或者事情觀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的經歷嗎,請學生分享他們的經歷,并引導學生要多角度看問題。(板書:看問題、多角度)

針對后兩句,我會向學生提問為什么作者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這里我引導學生從他們登山的經歷出發(fā),總結出是在深山中無法看清山的全貌,所以就不識廬山真面目。接著我又會說我們有一個成語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結合本詩和這個成語,分小組討論你們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你們有什么感受,并且是怎么做的。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總結出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從全局出發(fā),擺脫主觀成見。(板書:解決問題 、全局)

環(huán)節(jié)四:品讀課文,領悟升華

我會讓學再次生品讀這首詩,想一想你還能夠總結出哪里哲理。

環(huán)節(jié)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我會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

并布置這樣一份作業(yè):背誦全詩;記敘一件你從中發(fā)現(xiàn)哲理的小事。

六、說板書設計(略)

8、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反思

一上課,我先出示廬山的圖片、視頻資料,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喜歡上廬山,再對蘇軾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北宋大蘇軾寫的一首有關廬山的詩。這樣,學生就急切地想知道大詩人筆下的廬山又會是什么樣的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我一般采用讀、誦、吟的方法。在《題西林壁》的教學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認真地讀詩,要求做到通順、流利,能認真、正確地讀下來。然后,在學生慢慢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吟誦,在反復地吟誦中走進文本。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回顧之前學過的《畫楊桃》一課,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水到渠成。我順勢又提了個問題:通過學習了古詩,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他們回答地也比較到位.之后又帶入《登飛來峰》一詩,這兩首詩形式結構類似,增加學生的積累。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9、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題西林壁》是統(tǒng)編版四年級第三單元第九課《古詩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順承了三年級的留心生活,細致觀察事物,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細致觀察。

教學中,我將重點放在理解詩句意思,并能懂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思想。我從三年級所學的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進入學習本首古詩,通過解題誦讀理解感悟等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尤其是在學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我沿用上一單元策略提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座山會看到不同的景象?這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明了,我選用一個六面體,分別找不同位置的學生說說各自看到了什么顏色,當學生發(fā)現(xiàn)每人看到的顏色都不同是因為坐的位置不同后,很容易就明白了詩人因為身處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自然不同。之后在教學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因為這兩句中采用了因果倒裝的寫作手法,并含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我又用盲人摸象這個小故事引導他們理解詩意:因為詩人身處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所以看不到廬山的全部景象。繼而馬上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有的學生說從高處看,有的學生說從遠處看,有的學生說把所有看到的景象合并在一起,從他們的回答中看出學生已明白一定道理。這時候我出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并舉例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平時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有一個學生回答他在下棋時,因為旁觀者縱觀整個棋局,最后幫他下贏了這盤棋;還有學生回答兩個同學鬧矛盾了,她在旁邊看清了整件事情的經過。這些事例都能很好的說明這個道理。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之后,為了當堂消化所學古詩,我設計了背誦、默寫環(huán)節(jié),達到會讀會背會寫的教學目標。

10、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好詞好句摘抄

好詞:

傲霜斗雪 中國精神 不畏嚴寒 樸實無華 明霜傲雪 嬌而不艷 鐵虬銀枝 不畏嚴寒

錚錚傲骨 不畏嚴寒 賽雪欺霜 香藥脆梅 驛寄梅花 驛路梅花 冷艷清絕 幽香濃烈

堅貞如鐵 迎風傲雪 迎風斗雪 不畏嚴寒 樸實無華 明霜傲雪 嬌而不艷 錚錚傲骨

好句: 

一、 梅花那種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不正是我們的建筑工人嗎?他們不論嚴寒酷暑,不論刮風,還是下雨,不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為他人建筑高樓。他們也從不炫耀自己,夸獎自己,還不與他人去比賽。

二、 三九寒暑,風霜雪禮,紅梅綻放,不斷傲視千里雪域高原,怒看萬丈天山之巔,鄙視無盡冰川紅巖,紅梅花盛開,用鮮紅花瓣笑弄迎春的到來。

三、 梅在刺骨的寒風中,那白里透著粉的花瓣,猶如一位害羞的少女,但她不是軟弱的,她是堅強的。在凜冽寒風的吹打下,無數(shù)種植物憔悴的低下了頭,無數(shù)種顏色的花都像生命垂危的老人無精打采,惟有梅站在凜冽刺骨的風雪中,毫不猶豫,毫不低頭,敢于與嚴寒作斗爭。

四、 梅、蘭、竹、菊四花有花中四君子之美譽。梅花的高潔、蘭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等自然屬性,象征著人格高尚,學識淵博,舉止文雅的品德。

1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讀后感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讀后感

讀后感一:

《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的暮色江景。后兩句寫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場景。詩中九月初三與月似弓上下緊扣,寫的是黃昏時的自然景色。這里的九月初三,點明時間,月似弓則是詩人看到的景象。當然,這種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那樣是寫美麗的夜景。

  說后兩句仍主要寫暮色江景,有其科學上的依據(jù)。根據(jù)天文學常識,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陽以東約45,形狀像個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現(xiàn)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見時間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時。從詩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月亮的地平高度不會很低。太低了,由于樹木、建筑、霧氣等影響就不會看到。據(jù)此,讀者可以推測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當在九月初三黃昏,即日落后不久。從民用時間看,仍屬于傍晚,即暮的范疇。

讀后感二:

這是一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于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

由于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愿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12、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好詞好句摘抄

白居易古詩名句: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白居易《楊柳枝詞》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 《賣炭翁》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13、四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好詞好句摘抄

出塞的千古名句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jié)M關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從軍行 李白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塞下曲 盧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從軍行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里愁。

青樓曲二首(其一)王昌齡 白馬金鞍從武皇, 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 遙見飛塵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選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望 薊 門 祖 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前出塞九首(選一) 杜 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軍 城 早 秋 嚴 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塞 下 曲(二首) 盧 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 西 行 陳 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己 亥 歲 曹 松 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14、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精衛(wèi)填海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精衛(wèi)填海好詞好句摘抄

1、精衛(wèi)填海的好詞:鐘愛、乖巧、無情、悲鳴、危害、無辜、一刻不停、展翅高飛、波濤洶涌、永無休止。

2、精衛(wèi)填海的好句

(1)女娃很關心她的父親,總希望能為他分擔些什么。

(2)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

(3)女娃死后,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wèi)。

(4)女娃雖然化作了精衛(wèi),但她依然記得東海對人們的危害,又想起自己是被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為人民除害。

(5)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fā)鳩山上銜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

(6)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7)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年,一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8)哪怕是干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9)因為你不僅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又會危害到人民,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干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10)精衛(wèi)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終于,有一天,在血紅的黃昏下,一只柔軟的身體輕輕落下

15、四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讀后感

四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讀后感

  唐詩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達到了中國詩歌水平的頂峰,尤其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涼州詞》,使我深受啟發(fā)。

  《涼州詞》可謂家喻戶曉,被人們廣為傳誦,是眾多邊塞詩中比較著名的一首,詩人以別致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時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qū)荒涼、廣闊的景象。雖然略顯蒼涼,但是掩蓋不住詩人的豪邁之氣;有哀怨,但不消沉,清晰地描繪出了戍守邊疆戰(zhàn)士們的生活情景和心里狀態(tài)。

  詩中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洶涌的黃河和白云相接,茫茫一色,極目西眺,一幅蒼涼、壯闊的景象映入眼簾;緊接著,詩人筆鋒一轉,一片孤城萬仞,孤零零的駐地、高高的山峰,盡顯蒼涼,更流露出孤寂之情;然而羌笛何須怨楊柳,何必用哀怨的羌笛吹奏《折楊柳》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孤寂、環(huán)境的荒涼呢?原來春風不度玉門關,是春風吹不到這遙遠的關外啊!

  讀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我們不僅能在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荒涼、孤寂的'塞外景象,而且還可以感受到詩人不畏困難、積極向上的豪邁之氣。它給我們后人最大的啟示是:無論環(huán)境多么艱苦、氣候多么惡劣,我們都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樂觀豁達的精神,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美好!

16、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詩詞翻譯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17、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題西林壁》知識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課文主題:

《題西林壁》是詩人游覽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雄奇壯觀、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告訴我們認識事物要客觀全面,不能主觀片面。

[注釋]

①題:書寫,題寫。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廬山腳下。③嶺:高大的山脈。④峰:高而尖的山頭。⑤識:認識。⑥緣:因為。

鑒賞

1、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贊美了廬山景色的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

2、后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18、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降xing(投降)jing(降落)

19、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涼州詞》知識點

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作者簡介: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邊塞詩人。其詩最負盛名的是《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涼州詞》《飲馬長城窟行》《春女行》等。

注釋:

①涼州詞:唐代曲名,起源于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一帶。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間能夠發(fā)光。這里指極精致的酒杯。③欲飲琵琶馬上催: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④沙場:戰(zhàn)場。

主題: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鑒 賞:

詩一開頭就切入了宴會場面。夜光杯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顯示宴會的豪華,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飲情景。琵琶聲既是宴席上的歡快旋律,又是即將痛苦告別的前奏,將士們不懼怕戰(zhàn)斗的來臨,卻不免惋惜這場豪飲的終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畫了錯綜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詩的后兩句描寫了將土們縱情飲酒后,略帶悲壯的語言,這正是將士抒發(fā)的豪邁感情:戰(zhàn)斗來臨,投身疆場,為國獻身又有何懼!

20、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問題歸納:

1.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

2.怎樣理解萬里長征人未還?這句詩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戍邊將士的深切這同情,同時又從空間上點明邊塞的遙遠,這樣,作者便創(chuàng)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之外的邊塞,讓讀者到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去回憶,體驗、思考。

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有像李廣那樣的猛將來戍守邊關,胡人的騎兵就不敢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2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我會寫:

塞:si(塞外、塞北、關塞)

秦:qn(秦腔、秦嶺、秦國)

征:zhēng(征兵、征戰(zhàn)、征文)

將:jing(將領、將士、將官)

22、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出塞》知識點

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作者簡介:王昌齡(?約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他的詩意境絕妙,含蓄蘊藉,與高適、王之渙齊名。主要作品:《出塞》《從軍行》《閨怨》等。

注釋:①但使:只要。②龍城: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④教:令,使。⑤胡馬:當時內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間常發(fā)生戰(zhàn)爭。胡馬指襲擾內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騎兵。⑥陰山: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qū)。

主題:

《出塞》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鑒 賞: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人從明月照關的景象寫起,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的月和關前面使用了秦時漢時兩個時間定語,這并不是說明月屬秦,關屬于漢,也并非實指秦、漢兩朝,其想表達的是防邊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漢,可見邊關憂患的歷史已經十分悠久。接下來的第二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讓讀者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起歷史上那些在邊塞戰(zhàn)役中可歌可泣的將士。這兩句詩,從整體上拉伸了全篇的時間感(秦漢)和空間感(萬里),營造出一種雄渾的意境和歷史的滄桑感。詩的后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由敘事轉為議論。長征未還,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長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漢逐匈奴,單于內附。詩人借對前朝名將的懷念,表達了希望邊關能夠現(xiàn)固、國家安全與統(tǒng)一能夠實現(xiàn)的心情。

2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組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組詞

祭:j(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氣熏天)

杭:hng(杭州、蘇杭、杭絹)

亥:hi(丁亥、亥時、辛亥革命)

恃:sh(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謹、不拘一格)

24、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詩意理解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詩意理解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面對著江邊的楓樹與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25、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已亥雜詩注解與鑒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已亥雜詩注解與鑒賞

[注解]

①己亥雜詩:《己亥雜詩》是龔自珍在己年(1839年)寫的一組詩,共315首。這里選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氣:指朝氣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萬馬齊喑: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沉默不語,不敢發(fā)表意見。喑,沉默。

鑒賞:

① 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國家形勢的看法。風雷比喻社會變革,萬馬齊喑比喻當時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② 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熱切的希望,他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期待著改革大勢催生新的生機。

26、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注解與鑒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注解與鑒賞

[注解]

①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溫暖馥郁的風。④直:簡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開封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7、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生字組詞及造句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生字組詞及造句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壇 祭文 供來賓欣賞潮劇或祭拜天地。

乃:乃父 乃至 乃至于 有容乃大 心系百姓,有容乃大;反腐倡廉,無欲則剛。

熏:熏風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氣熏天 那些臭蛋使整個房間臭氣熏天.

杭:杭州 蘇杭 杭綢 我們來到杭州西湖,飽覽江南秀麗風光

亥:亥時 我當然去,但不是現(xiàn)在,黎先生說了,要等到亥時。

恃:自恃 有恃無恐 恃強凌弱 恃才傲物 那幾個犯罪分子有恃無恐,干盡了壞事,

哀:哀傷 悲哀 哀悼 哀憐 哀兵必勝 對于死去的的人,我們除了哀悼,還能做些什么?

拘:拘束 拘謹 拘禁 拘管 不拘一格 他在生意場上應變無方,不拘一格,所以左右逢源,發(fā)展得很快。

28、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好詞好句摘抄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好詞好句摘抄

好詞: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壇 祭文

乃:乃父 乃至 乃至于 有容乃大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tǒng)一,希望兒子以后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鑒 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29、五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好句摘抄

五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好句摘抄

好詞:

sūn:孫(孫子、孫女、外孫)

b:泊(停泊、泊船、飄泊無定)

chu:愁(憂愁、發(fā)愁、愁眉不展)

s:寺(寺廟、寺院、少林寺)

y:榆(榆關、榆樹、榆莢)

pn:畔(河畔、池畔、耳畔)

《長相思》:走過一條條山路,走過一條條水路,正向山海關那邊走去,夜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晚上又刮風又下雪,風雪聲攪碎了思鄉(xiāng)的夢,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聲音。

30、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鑒 賞:① 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國家形勢的看法。風雷比喻社會變革,萬馬齊喑比喻當時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② 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熱切的希望,他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期待著改革大勢催生新的生機。

問題歸納:

1.《己亥雜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哪一句?這句詩表達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的情感。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2.怎樣理解《已亥雜詩》中的風雷萬馬齊暗兩個詞語?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和尖銳猛烈的改革。萬馬齊暗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tǒng)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xiàn)實狀況。

31、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題:

《己亥雜詩》寫了詩人對死氣沉沉、缺乏生機的社會現(xiàn)狀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會變革迅速到來,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未來命運的關切和對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

[注解]

①己亥雜詩:《己亥雜詩》是龔自珍在己年(1839年)寫的一組詩,共315首。這里選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氣:指朝氣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萬馬齊喑: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沉默不語,不敢發(fā)表意見。喑,沉默。

鑒 賞:

① 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國家形勢的看法。風雷比喻社會變革,萬馬齊喑比喻當時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② 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熱切的希望,他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期待著改革大勢催生新的生機。

32、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

3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題:

《題臨安邸》描寫了詩人對茍且偏安、一味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們的諷刺和憤慨,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注解]

①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郝玫?。③熏:吹,用于溫暖馥郁的風。④直:簡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開封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34、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本來就知道,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唯獨放不下,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宋朝的軍隊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告訴你的父親。

35、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鑒 賞: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問題歸納

1.想象九州不同時社會是什么樣的?想象到九州不同時土地荒蕪,老百姓拖兒帶女背井離鄉(xiāng),房屋倒塌,路邊常常有餓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隨意揮動著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們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兒》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哪一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盡早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領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 家祭無忘告乃翁。

3.九州生氣是怎樣的?透過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國家安定,官員們挺胸抬頭,兢兢業(yè)業(yè),做事雷厲風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學;莊稼地里年輕人正在忙碌,莊稼長得茁壯 ,家里炊煙裊裊,雞犬相聞

36、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示兒》知識點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tǒng)一,希望兒子以后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注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 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37、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組詞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組詞

1.《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黃河雄偉壯麗的景象,抒發(fā)詩人豪邁氣概和奮發(fā)有為精神的詩篇。詩人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形象。

2.《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qū)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

3.《書湖陰先生壁》通過對湖陰先生庭院內外的幾處景物的描寫,巧妙地為我們勾畫了一個清新脫俗、樸實勤勞的湖陰先生的形象,細膩而隱諱地表達了詩人退隱閑居的恬淡心境和從田園山水、從與平民交往中所領略到的無窮樂趣。

涯:y(天涯、生涯、天涯海角)

鶯:yīng(黃鶯、夜鶯、鶯歌燕舞)

38、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江南春好詞好句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江南春好詞好句

遼闊的江南,到處是各種鳥兒婉轉啼鳴,到處是綠樹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風招展。南朝遺留下來的,昔日到處是香煙繚繞的深邃的寺廟,如今,亭臺樓閣都滄桑地矗立在風煙云雨中,朦朦朧朧的,若隱若現(xiàn)。

39、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第9課古詩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名師來指導〕(1)學習古詩,重在朗讀。首先要讀正確,做到一字不差,韻腳要讀飽滿。同時注意詩句間的停頓;其次,還要讀出詩的韻味。

(2)背誦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先將古詩讀熟,然后抓住詩中的關鍵詞,邊讀邊想象畫面,最后進行背誦。

(3)默寫要在背誦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書寫要正確,標點符號也要正確。

2.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答案大家找〕《元日》寫的是過春節(jié),寫出了過春節(jié)時人們燃放爆竹、飲屠蘇美酒、開門迎日、更換桃符等一系列的節(jié)日?!肚迕鳌穼懙氖乔迕鞴?jié),寫出了清明時節(jié)詩人雨中問路、牧童熱情指引的情景?!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寫的是重陽節(jié),寫出了詩人獨在異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想象家鄉(xiāng)的兄弟登高插茱萸而少自己的孤獨情景。